多肌炎
多肌炎护理查房PPT
评价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改善情况
患者心理状况 改善:情绪稳 定,积极配合
治疗
社会支持状况 改善:家庭、 社会支持增强,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自我评价: 对疾病认识加 深,自我管理
能力提高
医护人员评价: 患者病情稳定, 生活质量提高
评价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
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澡等,评估其自理能力的 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提高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如疼痛程度、疲劳感、睡眠质量等, 评估其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患者的主观感受: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等,以评估其主观感受和体 验。
缩等
评估患者的关 节受累情况: 包括关节疼痛、 肿胀、活动受
限等
评估患者的呼 吸系统受累情 况:包括呼吸 困难、咳嗽、
咳痰等
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理 状况:了解患者 的情绪、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及应对方式
评估患者的社会 支持状况:了解 患者家庭、朋友、 社会等支持情况, 以及患者对支持 的感受和需求
合理用药:遵医嘱 使用药物,避免药 物副作用对心脏的 影响
及时就医:如出现胸 闷、心悸等心脏不适 症状,及时就医并告 知医生自身病情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肺部感染: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
神经系统损害: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避免头部外伤和过度劳累
心脏损害: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避免剧 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汇报人:
目录
多肌炎的定义
多发性肌炎医学PPT课件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 1. 自身免疫 2. 癌症 3. 遗传因素 4. 病毒感染
病理
光镜:早期呈急性炎性反应,肌纤维溶解,断裂, 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可见新 生肌纤维。肌束周围萎缩,小血管梗塞,晚期肌 纤维大小不均,肌核内移,结绨组织增生。
3. 结缔组织病 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硬皮病 白塞氏病
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5. 感染性多发性肌炎 囊虫性肌炎 旋毛虫性肌炎 包虫性肌炎 弓形虫性肌炎 锥虫性肌炎 真菌性肌炎
6. 病毒性肌炎 急性流感性肌炎 流行性肌痛 HIV-1性肌炎 HTLV-1性肌炎 胸肌痛
预后
死亡率: 15% 20%完全恢复 20%长期不发作 预后不良的原因:
年龄 复发 合并肿瘤 吞咽困难 呼吸肌麻痹 肺感染
免疫功能 合并SLE或结缔组织病--抗核抗体阳 性,抗细胞浆tRNA合成抗体阳性
肌电图 肌源性损害,大量纤颤电位 肌肉活检 肌纤维坏死,细胞核内移,空泡
形成,肌纤维大小不一,有巨细 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亚急性起病, 肢体近端无力,肌痛
2.辅助检查 血清肌酶增高典型皮疹
性肿瘤
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1、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18%有肢体的疼痛、感觉异常。 感觉减退,足下垂,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2、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癫痫,脑梗塞, 精神症状。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WBC增高,ESR增快,CK、 LDH等肌酶升高
多发性肌炎健康宣讲
症状和体征
口腔和咽喉肌肉的受累可能导致吞 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呼吸肌肉的受累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多发性肌炎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体征 、肌肉活检和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诊断和合理 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皮质激素和物理治疗。
定期随访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预防和处 理复发的关键。
总结
总结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 肌肉疾病,需要合理的诊断和 治疗来控制病情。 患者应积极参与生活管理,并 寻求社会支持。
总结
定期随访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预防和处 理复发的重要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
多发性肌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充足的休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 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暴露于阳光,以减 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生活管理
寻求社会支持和加入支持组织可以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多发性肌炎。
预后和复发
预后和复发
多发性肌炎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 同,有些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缓解,而有 些患者可能经历反复发作。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疾病 ,它会导致肌肉无力、疼痛和衰弱。 炎症可能还会波及其他身体器官,如皮 肤、肺部和关节。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多发生于中年女性 ,但男性和儿童也可能患病。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
多发性肌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 肌肉疼痛、疲劳和关节痛。 皮肤可能出现红色和肿胀、斑疹、片状 红斑和乳头状红斑。
多发性肌炎健 康宣讲
目录 介绍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 症状和体征 诊断和治疗 生活管理 预后和复发 总结
介绍
介绍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它会影响肌肉和其他身体 器官。 本宣讲旨在提供关于多发性肌炎的 基本信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 和管理该疾病。
多发性肌炎ppt课件
肌活检:肌炎病理改变:肌纤维肿胀, 炎性细胞侵润,肌纤维坏死,肌纤维结 构消失,被纤维组织替代。
18
自身抗体: 1.抗合成酶综合征 (anti-synthetase syndrome):Jo-1抗体 阳性,肺间质病变,多关节炎,雷诺现 象。 2.抗SRP抗体性肌炎 3.抗Mi-2抗体
19
诊断标准
四肢对称性近端无力 肌酶谱升高 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 肌活检有炎症表现 皮肤特征性皮疹 典型皮肌炎:五条全具备 多发性肌炎:四条全具备
20
很可能皮肌炎:前四条中二条加皮疹 可能皮肌炎:前四条中一条加皮疹 很可能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三条 可能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二条
21
鉴别诊断
一、有无肌无力的客观依据:风湿性多肌 痛、纤维肌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1
定义
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 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骼肌间质性炎症浸润 和肌纤维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侵犯肌肉也侵犯到皮膚。
2
概述
原发性多发性肌炎 成人皮肌炎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是CD8)及NK细胞,可见T细胞和巨噬细胞侵犯非坏 死性肌纤维,B细胞很少。 DM:肌纤维损害很少,B细胞显著增多,小血管壁有 IgG、IgM、补体C3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提示免疫反 应主要累及肌肉小血管,PM无此反应。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骼肌抗原免疫动物发生炎性肌病。 激素治疗有效
6
感染因素 心肌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引起肌炎症状:A9,B1 季节性:抗合成酶综合征多发于上半年
23
感染、药物和毒物 内分泌代谢疾病 是否存在其他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
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是一种用于诊断和分类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标准化方法。
以下是该分类标准的详细说明:1. 临床表现:PM和DM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肌萎缩、肌无力以及皮疹。
此外,关节痛和关节僵硬也是常见的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以及肌肉活检结果进行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自身抗体和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指标,包括抗肌萎缩蛋白抗体和抗Jo-1抗体等。
这些抗体有助于区分PM和DM,并确定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3. 皮肤表现:PM和DM的皮肤表现包括皮疹、光敏性皮炎、色素沉着等。
皮疹通常出现在颈部、眼睑和胸背部,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红斑或斑块。
皮肤活检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肌肉活检:肌肉活检是诊断PM和DM的金标准,可以通过观察肌肉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来确诊。
此外,肌肉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5. 分组标准: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采用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监测措施。
此外,该标准还考虑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是一种全面、客观的方法,用于诊断和分类PM和DM。
该标准综合考虑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肤表现和肌肉活检结果,以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素,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多肌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2
预防多肌炎并发症的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多肌炎的迹象 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和复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健康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如鱼、瘦肉、 豆类等
多食用新鲜蔬菜 和水果,补充维 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脂肪摄入, 特别是饱和脂肪 和反式脂肪
减少盐和糖的摄 入量,避免食用 高热量和高脂肪 食品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多肌炎并发症。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 正确的姿势,避免肌肉拉
伤或过度疲劳。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 肌肉负担,导致多肌炎症
状加重。
如果出现肌肉疼痛、乏力 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
消化系统发症
吞咽困难:多肌 炎可能导致肌肉 无力,影响吞咽 功能
消化道出血:炎 症累及消化道, 导致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多 肌炎患者胃酸分 泌增加,易形成 消化性溃疡
肝损害:多肌炎 可能引起肝细胞 损伤,导致肝功 能异常
骨骼肌并发症
肌肉无力:多肌炎导致肌肉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 肌肉疼痛:多肌炎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肌肉疼痛。 肌肉萎缩:多肌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多肌炎影响关节活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
多肌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措施
汇报人:
目录
01 02
多肌炎的并发症 预防多肌炎并发症的措施
1
多肌炎的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炎:多肌炎可能并发心肌炎, 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受损。
冠状动脉病变:多肌炎可能并发 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和 心绞痛。
肌炎重点知识点
肌炎是一组以肌肉炎症病变为内在病理的疾病,包含:1、特发性肌炎-多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2、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肌炎,合并肿瘤、重叠综合征3、逆转录病毒相关的肌病,如HIV病毒感染一、皮肌炎与多肌炎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1、临床病症及体征:对称性肌无力为本病特点,多累及四肢近端、颈肩带及骨盆带肌肉,造成活动困难。
少数病人有球部受累、呼吸肌无力表现,如吞咽困难、气促和呼吸困难。
当消化道的平滑肌受累时导致食物返流和吞咽困难。
除无力外,可伴肌痛及肌肉压痛,偶有病人只觉肌痛而无肌无力表现,或仅诉疲乏。
局部患者有雷诺现象,出现关节痛和关节炎的病症一般较轻。
DM皮肤的特征表现为皮疹,包含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高雪征、眼睑部及颈胸部和上段躯干的扁平红斑,皮疹也可出现其他部位.指端甲皱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也有助于诊断,此病变可使指端变硬、表皮增厚.肌无力多与肌消耗性疾病有关,肌痛与肌紧张常发生于“出疹期〞,此时皮肤表现同时伴见。
儿童型DM的一个特征是皮下钙化多见,该病变可扩散,少数成人也可发觉钙沉着。
PM的临床表现不如DM明显及易于区别。
PM常为隐匿、慢性起病,易疑诊为他病。
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典型病例无皮肤表现,无遗传病史,无肌毒性药物或毒素接触史。
病发时间难以确定,因为病人就诊前临床病变已延续数月。
DM/PM局部病人存在肺间质病变,出现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
关节病变偶有关节畸形出现。
2、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①血清肌酶增高,以肌酸激酶〔CK〕最敏感,其中又以CK-MM变化为主。
②肌红蛋白测定,70〜80%急性肌炎病人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增高,比肌酶变化要早。
③尿肌酸排泄增加,活动期24小时尿肌酸在200mg以上。
④自身抗体测定,15〜60%病人ANA阳性,多为斑点型;抗Jo-1特异性较高,约50%PM阳性,常提示肺间质受累。
其他抗体阳性可作为重叠结缔组织病的指征,Sm抗体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S-A、SS-B提示枯燥综合征,抗着丝点抗体提示Creast综合征,抗Ku、Scl-70提示硬皮病。
最新: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最新: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一、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疼或压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
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
3.肌电图异常。
4.肌活检异常。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上眼睑及眶周水肿性紫红斑、Gottron(戈登)征和(或)Gottron丘疹等]。
符合1~4条中任何3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
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支持疗法。
5.皮疹的治疗。
6.合并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各种肌炎相关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与各种病毒抗体等);(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4)肺高分辨率CT、心电图。
以酶学增高为主要特点的多肌炎临床误诊1例
以酶学增高为主要特点的多肌炎临床误诊1例多肌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形式各异,常常会导致误诊。
本例多肌炎患者由于多种酶学升高,在外院2次被误诊为“肝功能异常”、“心肌炎”,然后送我院,经肌电图和自身抗体检查后确诊,提示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不能过多依赖生化检测,而需要充分结合病史及查体进行分析。
标签:心肌酶;多肌炎;误诊多肌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形式各异,如果对该疾病没有深入的认识,常常会导致误诊,影响患者的治疗[1]。
最近,我院收治1例多肌炎患者,由于多种酶学升高,在外院多次误诊后送我院确诊,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儿,女,13岁,汉族,因“乏力、恶心、呕吐20 d”于2009年6月21日来我院。
患者于2009年5月30日无明显诱因地开始出现困乏无力、恶心、呕吐,进食后即出现呕吐,于当地医院查血生化:ALT 429 U/L,AST 1 105 U/L;HBV抗原阴性,抗HCV阴性,当地医院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收入院,给予保肝降酶治疗10 d,疗效欠佳。
于2009年6月19日转某传染病医院,入院后患者有咽痛,无发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生化:ALT 580 U/L,AST 1 256 U/L,考虑存在感染,给予头孢美唑钠抗感染、胸腺五肽调节免疫治疗及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降酶治疗。
而后患者乏力,心悸,心率快,2009年6月20日9∶00查心肌酶:CK 1 933 U/L,CK-MB 90 U/L,AST 851 U/L,肌钙蛋白0.9 ng/ml,诊断为心肌炎,为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6月21日来我院。
就诊时患者纳差、恶心、呕吐,追问病史患者有四肢无力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肌肉疼痛,无发热,查体示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脏肋下未触及,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Ⅳ级,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对称性减低。
多肌炎治疗建议
多肌炎治疗建议一、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美国)1500mg(500mg×3);二、肌酸肌酶ck或cpk稳定后,按体重5mg/d*1kg*=5mg×11片, 口服甲泼尼龙片();三、肌酸肌酶下降至正常范围后,降激素5mg(一片)/月;四、药降至25mg(5mg)时,再查肌酸肌酶,仍稳定在正常值,0.5片/月;药降至10克时,查肌酸肌酶仍稳定,药量就定为维持。
以下案例:患病时间长,发现晚,病情耽误。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9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因四肢酸痛入院,确诊后主要激素治疗。
后因胃出血及肺部感染一度停用激素,以治疗胃、肺的药物为主,最近甲强龙用量30mg/天。
目前病情属停滞状态,医生也束手无策,恳请专家给予治疗建议或方案,如有条件治疗我们愿意前往,我们也愿一试!!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2004年7月--至今,近6个月目前一般情况:血压、心率及精神都还不错,但由于胃出血已禁食近一个月,最近开始鼻饲流汁,体力不佳,且肌力只有2级左右。
睡眠不是很好,但大小便均正常。
间质染情况既未恶化亦未好转。
医生认为治疗方案已经到顶,且肌炎和间质情况不可能再有好转病史:无家族史及史患病前病人体质并不是很好,曾有胆及一些胃部疾病,但从未出现及胃出血情况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8. 12 因四肢酸痛,入院治疗检查结果:肌酶9362谷草转氨酶304;谷丙酸脱氢酶570;后经做,诊断为“”用药:口服强的松先用30mg,后用40mg;8. 21 检查结果:肌酶3986;谷草转氨酶195;谷丙酸脱氢酶427;8. 25 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继续治疗8. 25—8. 27 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美国)1500mg(500mg×3)8. 28—8. 29 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美国)1000mg(500mg×2)检查结果:肌酶16508. 30—9.12 用药:口服强的松75mg;检查结果:肌酶2050;9. 10 用药:口服甲氨喋呤10mg(第一次,注:每周一次)9. 13—9. 19 用药:口服美卓乐65mg(片剂早4颗,中4颗,晚5颗)检查结果:肌酶2500;9. 17 用药:口服甲氨喋呤10mg(第二次)9. 21—9. 26 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美国)80mg9. 23 用药:滴注甲氨喋呤10mg(第三次)9. 26 检查结果:肌酶4000;9. 27—9. 29 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美国)120mg9. 30—10. 8 用药:滴注甲基强的松龙80mg9. 30 用药:滴注甲氨喋呤15mg(第四次)10. 7 用药:滴注甲氨喋呤15mg(第五次);10. 8 检查结果:肌酶456;10. 9—10. 18 用药:滴甲基强的松龙60mg;10. 12— 10. 14 用药:滴注静丙4瓶;10. 14 注射小针:苯丙酸诺龙一支(注:每周二次)因发现,停用甲氨喋呤;10. 18 检查结果:肌酶656;10. 19—10.27 停止吊针,改口服用药:奥西康、丹参片等,美卓乐,早上8片,晚上4片。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5. 我们能做什么?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定义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疾病,导致肌 肉无力和疼痛。皮肌炎则是在肌肉受累的基础上 ,加上皮肤症状,如皮疹。
早期症状
如果出现持续的肌肉无力、疼痛或皮疹,应尽早 就医,以便进行检查和诊断。
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何时就医?
专业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肌肉活检和影像学检 查,以确认诊断。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 病。
何时就医?
定期随访
即使在治疗后,患者仍需定期随访,以便监测病 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专业的理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如何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 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增强免疫力。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以促进康 复。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ຫໍສະໝຸດ 增强认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的认知,帮助早期识别症状。
特发性病例没有明显的诱因,而继发性病例通常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高发人群
这两种疾病通常在30到60岁之间的女性中更 为常见,但也可能发生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家族史、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感染可能增加发 病风险。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相关疾病
跟踪病情变化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健康教育
如何生活与自我管理?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强 免疫力。
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当体重 。
如何生活与自我管理? 适度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锻炼,以保持肌肉功 能和灵活性。
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生活与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应如实告知医生最近的症状变化。
谢谢观看
谁会受到影响?
风险因素
家族史、自身免疫疾病、某些药物和感染等 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一些紫外线照射和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疾病 。
谁会受到影响?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紫外线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病症。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也是预防措施的 一部分。
力、疼痛或皮肤异常红疹,应及 时就医。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与管理? 5. 如何生活与自我管理?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的定义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和 肌肉,导致皮肤出现红疹,肌肉无力。
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降低 副作用风险。
如何治疗与管理?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减 轻疼痛。
结合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 量。
如何治疗与管理? 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 带来的心理压力。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沟通也很重要。
如何生活与自我管理?
肌炎
多肌炎为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特点是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等改变(皮肤也常同样受累,即皮肌炎),结果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主要在肢带肌.病因不明.可能是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已经发现在骨骼肌血管内有IgM,IgG,C3 的沉积,特别是儿童型皮肌炎阳性率更高.肌炎分类肌炎分类包括原发性特发性多肌炎;儿童型皮肌炎或多肌炎;成人型原发性特发性皮肌炎;包涵体肌炎(IBM);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肌炎或多肌炎;多肌炎或皮肌炎合并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重叠综合征,包括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见下文)和硬化性皮肌炎.多肌炎和皮肌炎的某些临床表现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相同,有时与SLE或血管炎相同.病因学和发病率病因不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肌肉起着重要作用.病毒也可能参与致病:在肌细胞内业已发现微小RNA病毒样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还在皮肤和肌肉血管壁的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发现了类似副粘液病毒核壳体的管状包涵体.恶性肿瘤与皮肌炎(多肌炎要少得多)的相关现象提示肿瘤可以引起肌炎,这是由于针对肌肉和肿瘤的共同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本病并不少见,发病率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但比结节性多动脉炎高.男女之比为1:2.任何年龄组的人都可以发病,但发病率最高的是40~60岁者,或为5~15岁的儿童.病理学皮肤镜检所见为非特异性,诸如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扩张及淋巴细胞浸润.受累肌组织病变差异很大.常见的改变有坏死,吞噬现象,肌纤维再生,肌细胞具嗜碱性,核肥大且呈空泡状,核仁突出,肌纤维萎缩与变性,尤其在皮肌炎病人的肌束周围;细胞核内移,空泡形成;肌纤维大小变异;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特别显著);肌内膜与以后在肌束膜内结缔组织增多.包涵体肌炎-炎症性肌病的又一种亚型,肌活检示肌纤维坏死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常见肌纤维肥大时含嗜碱性颗粒在周边的空泡.在电镜下能最特异地辨别包涵体,在儿童(皮肌炎较多肌炎多见),由于坏死性动脉炎,胃肠道内广泛形成溃疡和梗塞.症状和体征发病可以呈急性或隐匿起病.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诱因.成人与儿童症状类似,但儿童发病往往很急,而成人多为隐匿发病.早期症状通常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在包涵体肌炎,远端肌也累及甚至比近端肌更重).肌肉触痛和疼痛明显少于肌无力.皮疹,多关节痛,雷诺现象,吞咽困难,肺部疾病及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均可出现.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它能破坏50%肌纤维,从而引起肌无力(肌无力说明进展性肌炎).病人将上肢举过肩部,上台阶及从坐位站起时感到困难,由于骨盆带和肩带肌群无力,病人需要坐轮椅或卧床不起.颈屈肌可严重受累,不能从枕头上将头抬起.喉部肌肉无力是造成发音困难的原因.胸壁肌肉和膈肌的受累可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咽,食管上端横纹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难和反流.食管下段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所见难以区别.手,足,面部等肌肉一般不受累.肢体挛缩可发生在疾病后期的慢性阶段.皮肌炎皮疹一般发生于皮肌炎,多为微暗的红斑,伴淡紫色的眶周水肿为本病的特征性皮肤改变.皮损稍稍高出皮肤,表面光滑或有鳞屑,可发生在额,颈三角区,肩,胸,背,前臂,小腿,肘,内踝以及近端指间关节附近的背面.甲床及甲缘充血.一种伴皮肤裂开的特征性的脱屑性皮炎往往可累及手指桡侧.皮肤损害常可完全消退,但亦可残留带褐色的色素沉着,萎缩,瘢痕或白斑.皮肤钙化也可发生,特别是儿童.其分布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类似,但趋于更加广泛(普遍性钙质沉着),尤其是那些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病人.约30%多肌炎和皮肤炎病人常发生多关节痛,伴有关节肿胀,关节渗液以及非致畸性关节炎等其他表现,这些风湿性病痛一般都很轻微,更多地发生在J o -1抗体阳性人群中.多肌炎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的患者,雷诺现象的发生率特别高.多肌炎的内脏并发症同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内脏病变发生率相比,多肌炎的内脏并发症(除了咽和食管外)较少见,但偶有内脏累及的表现出现在肌无力之前.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咳嗽),且可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据报道,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在渐渐升高,主要为心电图异常,如心律失常,传导障碍,收缩间期异常等.有的病例因严重横纹肌溶解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有肌球蛋白尿(挤压综合征).部分病人出现Sjogren综合征.腹部症状较多见于儿童,可有呕血或黑便,系由胃肠道溃疡所致,能发展成穿孔,因而需要进行外科治疗.近15%50岁以上男性和少数女性病人并发恶性肿瘤.其类型和发病部位无明显特征.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血沉常常增快.少数病人有抗核抗体或狼疮细胞,尤其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阳性率更高.约60%的病人抗胸腺核抗原(RM-1)抗体阳性或抗全胸腺核提取物(Jo -1)抗体阳性.这些抗体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尚不清楚,虽然Jo -1抗体是一个与纤维性肺泡炎与肺纤维化相关的重要标志物.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转氨酶,肌酸激酶(CR)和醛缩酶.定期检查CK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采用有效治疗可使升高的酶下降.然而在慢性肌炎和广泛肌肉萎缩病人,即使在活动期,肌酶的水平也可正常.诊断主要有五项诊断标准:(1)近端肌肉无力;(2)特征性皮疹;(3)血清肌酶含量升高;(4)肌活检改变(往往具有决定性);(5)特殊的肌电图三联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及插入激惹增多;主动收缩时呈多相短时限电位;受机械刺激时反复出现紊乱的高频放电.肌电图检查一般为单测性的,故应选择肌电图出现异常的肌肉进行活检,通常为三角肌和股四头肌,但为了避开曾经被肌电图探针刺激过的部位,应在对侧肢体上取材.即便是典型的皮肌炎,多肌炎患者,肌活检对于最终诊断仍是必需的,需与一些较罕见的疾病如包涵体肌炎和病毒感染后横纹肌溶解相鉴别,在提供组织学的明显诊断后,医生才能对一些激素不敏感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时需重复活检以鉴别多肌炎复发与皮质类固醇诱发的肌病.MRI有时可区别水肿炎症区域从而给出一个肯定的结果,尤其是儿童.对每个成年皮肌炎病人都必须仔细检查有无恶性肿瘤,但不提倡进行全身的,损伤性的盲目检查.预后已有报道,本病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较长时间的缓解,尤其是在儿童.成人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或反复的肺内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多肌炎并发心,肺病变者,病情往往严重,而且治疗效果不好.儿童通常死于肠道的血管炎.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病人的预后,一般取决于恶性肿瘤的预后.治疗必须限制病人活动,直至炎症消退.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对急性病人给予强的松40~60mg/d或更大剂量.连续测定血清肌酶活性为观察疗效的最好方法.大多数病人于治疗后6~12周内肌酶下降,接近正常水平.随之肌力得到改善.肌酶含量一旦恢复正常,即应慢慢减小强的松剂量;反之,如果肌酶升高就要加大剂量.对于成人,通常需要强的松10~15mg/d长期维持.有人曾尝试停药但很少成功,然而一些病人在有效治疗后可维持数年,并可在严密监测下逐渐减量.儿童初始剂量宜大(强的松每日30~60mg/m2 ).在病情缓解1年以上可以停用强的松.有些长期使用大量激素治疗的病人变得日益衰弱,这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肌痛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停止或减少使用激素,改用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代替.对于肿瘤不能切除或肿瘤已经转移的肌炎或包涵体肌炎病人,一般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和环孢菌素等,对仅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有益.有的病人为控制该病已单用甲氨蝶呤(通常剂量比RA用的大)达5年以上.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正在评价之中,最初资料令人鼓舞,但过高的价格阻止了进一步对照研究试验.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病人,如果切除肿瘤,病情可自然缓解.。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疗指南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疗指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概述】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骨骼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
PM指皮肤无损害,如肌炎伴皮疹者称DM。
其临床特点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
本病病因不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在肌细胞内业已发现微小RNA病毒样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还发现在皮肤和肌肉血管壁与内皮细胞中,发现了类似副粘液病毒核壳体的管状包涵体。
已经发现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肌肉起着重要作用。
骨骼骨血管内有IgM、IgG、C3的沉积,特别在儿童型皮肌炎阳性率更高。
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相关现象提示肿瘤可以引起肌炎,这可能是由于针对肌肉和肿瘤的共同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我国PM/DM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不清楚。
美国发病率为5/百万人,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呈双峰型,在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
1975年Bohan和Peter将PM/DM分为五类:1、原发性多肌炎;2、原发性皮肌炎;3、PM/DM合并肿瘤;4、儿童PM或DM;5、PM或DM伴发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症)。
1982年Witaker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即包涵体肌炎和其它(结节性、局灶性及眶周性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增殖性肌炎)。
【临床表现】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
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
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1.肌肉本病累及横纹肌,以肌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萎缩。
多数患者无远端肌受累。
(1)肌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
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多发性肌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乏力、运动困难、吞咽困难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痛、发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同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
肌酶(CK、LDH、AST、ALT等)水平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肌原纤维
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查,肌电图异常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三、肌肉活检。
肌肉活检是多发性肌炎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以观察到肌肉组织的病
理改变,如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再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肌肉活检结果对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多发性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肌肉活检等多
方面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谨慎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由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总之,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扎实的医学知识,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英文名: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缩写:PM-DM别名: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multiple myositis-dermatomyositis;多肌炎-皮肌炎ICD号:M33.1分类:神经内科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
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
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与肿瘤伴发。
流行病学: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儿童一般在4~10岁内发病,16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目前估计为19/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成人病例好发于40~60岁,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一般男女比例为1:5。
中国人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5~8.4/100万人口,黑人发病率最高,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最低。
但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倾向,儿童的发病高峰为10~14岁,成人为45C D D C D D C D D C DD~54岁。
DM发病率高于PM。
病因:PM和DM病因未明,可能为易感人群感染某些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炎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
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
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与肿瘤伴发。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肾损害见于少数患者。
流行病学: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儿童一般在4~10岁内发病,16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目前估计为19/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成人病例好发于40~60岁,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一般男女比例为1:5。
中国人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5~8.4/100万人口,黑人发病率最高,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最低。
但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倾向,儿童的发病高峰为10~14岁,成人为45~54岁。
DM发病率高于PM。
病因:PM和DM病因未明,可能为易感人群感染某些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炎症。
研究发现PM/DM与HLA-DR3、包涵体肌炎与HLA-DR1儿童DM与C4无效基因等高度相关。
柯萨奇病毒、黏病毒、副黏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促发本病发作。
体液免疫异常表现为免疫球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肌炎特异性抗体(致病性抗体)是直接针对肌细胞胞浆抗原成分的抗体,如抗Jo-1、抗Mi-2、抗PL-7抗体等。
儿童DM皮肤活检显示小血管壁上有补体膜攻击现象,提示皮肤肌肉损伤与补体活化有关。
细胞免疫异常包括多种细胞因子数和量的异常,免疫病理证实坏死肌纤维周围有CD8+T单核细胞浸润,提示肌肉损伤由细胞免疫介导。
发病机制:本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量资料证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药物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遗传因素本病有一家多人发病的报道,而且本病患者HLA-138、HLA-DR3、HLA-DRW52出现频率高,提示发病有遗传因素的参与。
一般认为HLA-DR3和HLA-DRW52与成人和青少年肌炎相关。
而且伴有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肌炎与HLA基因呈现强相关。
有报道HLA-B14在成人伴发胶原血管炎的患者多见,C4无效基因与儿童皮肌炎明显相关。
2.感染因素已发现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的感染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特别是病毒和弓形体感染与本病关系密切。
(1)细菌:有报道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立克次体和分支杆菌均与本病有关。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入肌肉引起急性脓肿,可引起炎性肌病。
(2)弓形体和螺旋体:有报道弓形体和螺旋体感染的病人可出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某些表现,特别是肌肉病变。
而且病人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效价增高。
但从这些病人的肌肉组织中难以培养出病原体。
由于一些肌炎的病人具有急性炎性疾病的早期组织学改变特点,因此,尚不能排除皮肌炎和(或)多发性肌炎是弓形体或螺旋体感染的晚期表现。
有报道,用抗弓形虫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抗体滴度下降,也有人持相反意见。
感染学说尚处于探究阶段。
(3)病毒:柯萨奇病毒可诱导动物实验性病毒性肌炎。
人类感染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后可出现轻度炎性肌病,常见于儿童,一般是自限性的,成人少见。
一种埃可病毒综合征表现很类似于皮肌炎,可见于X连锁的丙球蛋白缺乏症的男孩。
但是,在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的肌纤维中用电镜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并没有通过病毒分离或升高的病毒抗体效价所证实。
通过将骨骼肌提取物注射给动物并未将疾病传播给动物。
此外,以下几点表明病毒感染与特发性炎性肌病(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有关。
第一,通过对炎性肌肉的超微检查偶可发现相似于小RNA病毒的颗粒;第二,几种不常见的小RNA 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可引起急性肌炎,可与组氨酰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
该酶是几种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靶抗原。
这些抗体也许代表了一种交叉反应现象。
这些现象增加了病毒始动病毒性肌炎和自身抗体产生的可能性;第三,几种小RNA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和脑心肌炎病毒,可引起动物的急性,有时为慢性的肌炎,与人类肌炎很相似;第四,有报道从一例包涵体肌炎中分离出了腺病毒;第五,对动物、某些病人个体及群体的研究表明逆转录病毒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均与肌炎有关。
但尚不能证实持续性病毒感染是进行性肌炎的病因。
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表明在某些皮肌炎和(或)多发性肌炎和包涵体肌炎的病例中病毒始动了疾病。
确切的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免疫异常大量资料证明,自身免疫反应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体液免疫与本病的关系有下列事实可以说明。
本病患者常有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部分病人血清中可查出多种抗核抗体和抗骨骼肌肌红蛋白抗体。
诊断本病意义较大的抗Jo-1抗体针对的抗原就是肌细胞核中的组氨酸tRNA合成酶。
用免疫荧光法可测出本病患者的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壁上有IgG、IgM沉积,这都表明本病有体液免疫参与。
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的动物模型可用骨骼肌免疫大鼠来造成,将模型鼠的淋巴细胞转移给正常大鼠,可引起同样的灶性多发性肌炎,显示被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肌肉的损伤作用。
本病患者肌肉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孵育后,可产生对培养中的胎儿肌细胞起毒害作用的淋巴因子;当然,它也会损伤自体的肌细胞,这可以证明肌炎的发生有T细胞参与。
肌肉活检标本检查发现,在肌细胞周围浸润的细胞主要是CD8 T细胞毒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与伴随的巨噬细胞表面都带有HLAⅡ类抗原分子,表示它们已被活化。
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显示肌纤维坏死就是这些被活化的细胞的作用,其中还有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的作用。
本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伴同发生,也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
4.药物、毒物和其他某些药物可引起相似于肌炎的疾病,如西咪替丁、氯喹、秋水仙碱、皮质类固醇、乙醇、依米丁(吐根碱)、海洛因、洛伐他汀、青霉胺、叠氮胸苷等。
在一些病例中可见到秋水仙碱引起空泡性肌病,AZT引起线粒体性肌病——这些特点有助于鉴别。
其他药物与肌病的关系是明确的,但组织学改变不具特征性,区分较为困难。
最明显的例子是皮质类固醇性肌病,它使早期肌炎的治疗变得复杂化。
诊断主要依据强的松减量后(而不是增加剂量)可使症状明显改善。
有一组药物,以D-青霉胺为代表,可引起肌病,其临床和组织学改变与特发性肌炎,如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无法区分。
所以毒物及药物导致肌病的机制仍不清楚。
综上所述,本病患者存在免疫异常,此异常是由某些遗传基因决定的,还是感染等后天因素影响的,或者是两者联合作用引起的,尚待进一步研究,不过目前可以认为自身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本病肌肉活检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受累肌肉组织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肌纤维的退行性或坏死性病变,所出现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但其他细胞亦可见到,在PM时它们多聚集在肌细胞内或肌内膜周围,而在DM它们多出现在小血管周围。
肌纤维的退行性变如肌纤维束的大小不等及肌纤维坏死和再生,往往较炎症细胞浸润更为多见。
这种肌纤维的病变在靠近肌束膜处更为多见。
在DM,尤其是儿童期DM,除间质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外,尚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血管腔内出现栓塞。
在病程较长的慢性肌炎,则炎症性改变往往不太明显而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和间质的纤维化,甚至是脂肪性变。
国外材料显示在118例肌炎的肌病理结果中,65%出现肌纤维破坏和再生,同时有炎症细胞的浸润,8%只有肌纤维的改变,11%只有肌萎缩的改变,17%呈正常组织。
包涵体肌炎的主要特点为肌组织中出现空泡或包涵体。
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常常看不到肌肉有肌炎的病变。
临床表现:1.肌肉病变表现为肌无力、肌痛、肌压痛和肌萎缩。
其中,以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最为突出。
近端肢带肌、颈肌和咽肌为常见受累肌群,表现为步行障碍,举臂抬头困难,严重者不能梳头和穿衣。
若动眼、咽、喉、食管、膈、肋间肌肉受累,可发生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心肌受累可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图1,2,3,4,5)。
2.皮肤病变皮损可与肌肉症状同时或较早或较晚出现.皮疹包括:(1)Gottron征:掌指关节和近端指关节伸面红色鳞状斑丘疹,日久后中心萎缩,色素减退。
本征为DM特异性皮疹,具诊断价值,发生率约为70%。
(2)向阳性皮疹(heliotrope rash):眶周出现淡红色水肿性斑疹,以上睑为主,约50%早期即可出现此征,也为DM特征性皮疹之一。
(3)暴露部位皮疹:30%出现面、颈、胸部V字区、颈后披肩状以及四肢暴露部位红色皮疹,伴毛细血管扩张,部分对光敏感。
(4)技工手:1/3患者双手外侧和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脱屑,与职业性技工操作者的手相似(图6,7,8)。
3.其他表现不规则低热,可为初发症状或在病程中发生。
20%伴关节病变,主要为关节痛。
继发于邻近肌肉挛缩,可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
有20%~30%出现雷诺现象,少数颈部淋巴结可肿大。
累及心脏者出现,心动过速、房颤、心肌损害、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严重病例出现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和肺功能下降,其中肺功能损伤常为主要致死原因。
约1/3病例出现肝脏轻至中度肿大,消化道钡餐可示食管蠕动差、扩张及梨状窝钡剂滞留。
视网膜出现渗出、出血、脉络膜炎等。
4.原发性多发性肌炎约占炎性肌病病人的1/3,通常隐袭起病,在数周、数月、数年内缓慢进展。
仅少数病人急性起病,在数日内出现严重肌无力,甚或横纹肌溶解。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比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
(1)一般表现:病人可有畏寒,中度或低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少数病人可出现四肢关节痛,个别病人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并伴有晨僵,但关节肿胀一般不足6周,无关节畸形,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
如病人手部出现畸形,一般为肌肉痉挛所致。
无明显关节破坏。
少数病人可出现雷诺现象,表现为情绪激动或遇冷时出现指(趾)端皮肤苍白、青紫、潮红改变。
(2)肌肉表现:本病通常累及横纹肌。
病人首先感到四肢近端及颈部肌肉无力,一般两侧对称。
当病人有骨盆带及下肢近端肌无力时,可表现为上楼梯、上坡困难,蹲下或从座椅上站起困难,步态蹒跚,走路时感下肢酸软。
当肩胛带或上肢近端肌肉受累时,可出现抬臂困难,不能梳头和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