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
异位骨化
关节周围异位骨化与关节功能康复北京博爱医院作者:刘克敏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是关节创伤、中枢神经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与关节功能康复关系密切。
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探讨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其与关节功能康复的关系。
异位骨化(Ho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作为中枢神经疾病的并发症,最早于1918年被Dejerine[1] 描述,之后于1968年,Roberts[2] 对脑外伤后关节周围HO做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并逐渐开始了针对该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异位骨化是指在软组织中出现具有正常骨结构的骨组织,即成熟的板状骨结构(lamellarbone),多发生于关节周围[3]。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上往往把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MO)或异位钙化(ectopic calcification,EC)相混淆,这是不正确的[4]。
骨化性肌炎是指在肌肉组织内出现钙盐沉积,而异位钙化则指在其它软组织结构内或周围出现矿物化(mineralization)或石灰样沉积(calcium deposit)。
骨化性肌炎又可分为局限性、进行性和局部创伤性三种[5]。
跟腱末端病钙盐沉积、肩袖钙化、后纵韧带钙化均属于异位钙化的范畴。
HO 有成熟的板层骨、松质骨、骨髓腔、滋养血管,以及少量的造血功能和肌纤维薄膜等类似正常骨的结构,其周围软组织水肿、增生、肌肉坏死和骨质疏松是异位骨化的继发性反应,而不是原因。
HO 往往位于关节周围的肌群或韧带的间隙,而不是侵袭到这些组织内[3,6-8];即使包绕正常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将异位骨化切除后,这些组织结构仍基本完整,而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钙化往往侵及组织本身。
因此,异位骨化、骨化性肌炎、异位钙化是不同的概念。
关于HO 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实验研究较多,临床研究很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肢体关节周围异位骨化与关节功能康复间关系的研究更少。
异位骨化名词解释
异位骨化名词解释
1. 异位骨化:指在非骨组织内形成骨组织的现象。
2. 韧带性异位骨化:指在关节周围的韧带内形成骨组织的现象。
3. 肌肉性异位骨化:指在肌肉组织内形成骨组织的现象。
4. 脑外伤后异位骨化:指在脑外伤后,颅内或颅外出现异位骨化的现象。
5. 高氟性异位骨化:指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导致身体出现异位
骨化的现象。
6. 癌症相关性异位骨化:指某些癌症患者因肿瘤分泌某些物质而导致
身体出现异位骨化的现象。
7. 先天性异位骨化: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身体出现异常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出现异位骨化的现象。
8.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指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而导致身体出现异
位骨化的现象。
9. 纤维性异位骨化:指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身体出现异位骨化的
现象。
10. 软组织性异位骨化:指在软组织内形成骨组织的现象,如皮下脂肪、肌肉等。
(完整word版)什么是骨化性肌炎
什么是骨化性肌炎什么是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骨外伤的一种并发症又称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祖国医学属“骨折”范畴骨化性肌炎是怎么回事?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化性肌炎常见于儿童或青年表现为畸特的先天性斜颈扭转和颈部肌肉肿胀变硬但多数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X片检查可见肌肉内有羽毛状钙化临床应与职业病所致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外伤性骨化肌炎等相鉴别引起骨化性肌炎的原因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缓慢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骨化性肌炎病因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本病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学者报导产生骨化有四个因素:①刺激因素:常常是挫伤占60%~70%可导致血肿这种损伤可很轻微仅少量的骨骼肌或肌原纤维受损②损伤信号:损伤组织或细胞分泌一种信号蛋白③存在基因表达缺陷的间叶细胞这些细胞接受适当的信号后可生成骨样或软骨样细胞④存在连续发生骨化组织的环境其中信号基因最为关键Urist命名该基因为BMP骨化性肌炎有哪些症状?既往有外伤史而伤后又未作任何处理尤其是关节附近软组织损伤如常发生于肱前肌则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压痛肘关节被动主动活动受限随后疼痛与肿胀消退在肘关节前方可摸到一个包块因包块出现而肘关节功能受到影响另外也可见于三角肌内收肌1.常有肘关节损伤史多见于青少年2.早期以肘关节活动时疼痛为主肘关节活动受限3.在肘关节周围可以摸到异常骨块该骨块可逐渐增大以后又可缓慢回缩至骨块成熟骨化性肌炎要做什么检查?骨化性肌炎的检查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X线检查的特征是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快伤后3-4周在肿快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软组织肿块的核心部有时显囊性变且逐渐扩大其内腔到晚期而显出类似蛋壳状的囊肿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骨化性肌炎的并发症有哪些?骨化性肌炎可由于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骨化性肌炎也可呈恶性其侵袭性特点包括肌包膜骨神经血管束受侵周围或远处转移等也是常见的骨化性肌炎的并发症骨化性肌炎的诊断方法骨化性肌炎在晚期与关节滑膜软骨瘤等含骨性肿瘤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截瘫后软组织钙质沉积症相似因而后期易误诊为骨化性肿瘤为了进行骨化性肌炎的诊断要注意与以下病症鉴别:①关节滑膜软骨瘤等X 线平片很有价值如对软骨类肿瘤出现环形或弧形钙化有助定性诊断且钙化越多分布越均匀表明分化越好②进行性骨化性肌炎:遗传性从小起病其他部位如颈肩臀多见新灶旧灶交替出现预后不佳多死于呼吸困难③截瘫后软组织钙质沉积症:病史明确常截瘫或烧伤后6 个月因长期卧床血液淤滞导致血管钙化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一中西医结合对骨化性肌炎的分期治疗:1早期(反应期) :局部软组织出现肿块有时发热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X 线摄片示软组织内有不规则棉絮状模糊或关节周围云雾状的钙化阴影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为例在前臂伸屈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近肘关节处采用轻柔适中的抚摸揉推弹拨等手法以松解剥离肌腱腱膜及肌肉的粘连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腕部一手持肘关节上中部轻微持续牵引再持患肢腕部轻柔地做肘关节无痛下的内收外展和前后屈伸方向的抖动及环转手法切忌手法粗暴及对局部肿块和关节囊行按摩刺激更忌对肘关节用力拔伸牵引硬性内翻外翻及前后屈伸手法治疗期间同时配合局部薰洗并指导病人行无痛或稍痛下肘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2中期(活跃期) :发热局部皮温高压痛质硬肿块局部肿块因逐渐骨化较前增大明显肌肉僵硬萎缩关节疼痛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摄片示肿物周围花边状新骨大量生成界限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物停止发展并有所缩小而形成较为致密的骨化性团块可给予患肢依照早期手法按摩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肘关节近端一手持患肢前臂中部柔和稍用力逐渐被动屈伸肘关节常常可听到骨化性肌炎断裂声及粘连撕裂声此时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可达到基本正常范围如遇骨性阻挡切忌强行被动屈伸以免再次发生骨折应待骨化组织逐渐成熟及局限后行手术治疗手法治疗后局部薰洗治疗并指导病人在疼痛可耐受情况下行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功能锻炼3晚期(骨化期) :局部无疼痛肌肉僵硬萎缩严重关节强直在某一体位或仅有轻微的活动度X线摄片示出现壳状骨性软骨骨化范围局限骨化明显致密行手术切除骨化组织及关节松解术用肘外侧切口在肱骨外髁嵴部分别向肘前及肘后剥离显露骨化组织后将其切除并彻底松解粘连组织闭合切口前应松止血带仔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术后经3 周制动进行关节主动活动以免再发生粘连待刀口愈合拆线后行中药熏洗治疗4中药熏洗:方药:王不留行土鳖虫泽兰木香海桐皮土茯苓鸡血藤三棱莪术各30g生川乌生草乌木瓜各20g穿山甲15g放入专用盆中加醋2000ml 浸泡30min 再加水2500ml 煎离火去渣将患部放于药液之上外盖布罩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50 ℃- 60 ℃时将患部浸入盆内作浸洗边洗边轻揉每次熏洗约1h 每日2 次每剂洗2d 5 剂为1 个疗程以上介绍的治疗骨化性肌炎的药物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二手法治疗(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从肩部起运用“缕法”缓缓向下缕顺缕时每隔一段缕捏1次以达到理筋分筋之目的(2)术者右手大拇指运用顺法从肩?臂?至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进行点揉以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3)术者两手掌由腋下至肘部下达前臂运用“搓法”先轻后重由重转轻进行搓动以达到舒筋散瘀及松解肌腱的功效(4)术者一手或两手握其患肢的远端运用“运拉”法顺势牵引牵力不可粗暴使患肢伸的功能逐渐恢复(5)术者左手固定其患肢的上臂右手握其腕部运用“屈法”使患肢的掌心向着肩部屈曲此时术者手法用力要均匀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加重肘部的软组织损伤以上手法在第一次熏洗后进行反复施术3遍时间以15分钟为宜每天1次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过改变DNA而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的影响阻止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阻止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形成因骨折后反复多次整复而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者可应用放射治疗尤其是切除骨化块后为预防复发更应进行放射治疗四康复介入治疗减小局部压力和多活动患肢是预防该病的基本方法一旦怀疑骨化性肌炎发生应停止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应限制在无痛范围内骨化性肌炎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会较剧烈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注射赖氨酸阿司匹林五按摩法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通过按摩能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松解组织粘连功能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与按摩相得益彰配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中药熏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异位骨化的处理方法
异位骨化的处理方法
异位骨化是一种罕见的病症,通常发生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腱等处。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理方法:
1. 药物治疗:抗炎药物和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对异位骨化的治疗效果有限。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加强肌肉,提高肢体灵活性和运动范围。
3. 手术:手术是治疗异位骨化最常见的方法,尤其是当病情已经造成永久损害时。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异常骨组织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4.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减慢或停止异位骨化的发展,可以在手术前或术后使用。
5. 其他治疗: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法包括超声治疗、介入治疗和自然疗法,例如针灸、按摩和温泉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它们并不能治愈异位骨化。
临床疾病骨化性肌炎疾病分类、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骨化性肌炎疾病分类、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定义骨化性肌炎为异位骨化性疾病,是少见发生于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疾病,包括进行性MO、创伤性MO、和神经性MO等3种类型。
进行性MO是一种及其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创伤性MO多发生在急性或慢性创伤后,约占MO的80%;神经性MO发生多与截瘫、凝血障碍或慢性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骨化性肌炎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外部创伤。
外伤可致局部血肿,轻者仅有少量骨骼肌及胶原纤维层撕裂,重者可导致大面积骨折,肌肉严重受损。
2、损伤信号是损伤组织细胞或到达损伤组织周围反应性炎症细胞分泌信号蛋白。
3、有未定型或存在基因表达缺陷间叶细胞,细胞接受适当信号后可以诱发合成骨或软骨分化成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
4、环境因素。
适合异位骨化不断形成坏境,骨形态发生蛋白最为重要。
病理生理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早期(4周内)创伤后肌肉组织严重炎症或坏死出血且形成肿块,周围软组织相应肿胀增生,但未形成钙化、骨化。
中期(5-8周)经历肉芽组织钙化,病变组织边缘出现点状、带状、花边状及蛋壳状逐级加重钙化,钙化过程从病灶外周向中央发展。
外围带为成熟组织,骨小梁排列规则,中间带为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互相吻合小梁,中央带为增生活跃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像。
病理组织取材于病灶中心或中间带,难以与肉瘤鉴别。
后期(6个月后)整个病变组织全部骨化,包块呈典型的三层分布。
中心为出血层,可见间充质细胞、吞噬细胞和含铁血黄素;中间层为萎缩肌纤维层,以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为主;外层为骨化层,有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骨的改建。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局部质硬肿物、持续红肿疼痛,累及周围关节活动受限,常在1-2年期间病灶肿物逐渐变小,有时可完全自行吸收消失,具有一定自限性。
影像学检查X线。
可见骨干旁软组织内片状高密度钙化影;部分患者X线表现为环状、蛋壳样钙化影,软组织内部出现骨性致密影,表现为骨干肌束与长轴平行。
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创伤性异位骨化的作用
•316.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8年9月第3卷第5期J Clin Orthop Res,September 2018, Vol. 3,No. 5•骨科教程•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创伤性异位骨化的作用王京李庭杨明辉朱仕文吴新宝一、异位骨化的概述异位骨化是指非骨性组织中形成了成熟的板层骨。
与 代谢性疾病所形成的钙化不同,异位骨化形成的是成熟的板 层状新生骨。
有学者认为,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有一定区别,后者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 硬结和挛缩。
异位骨化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种。
遗传性 异位骨化常见于进行性纤维不良性骨化或进行性骨化性肌 炎。
获得性异位骨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继发于局部创伤(如烧伤、骨折、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或神经损伤[1]。
创伤性异位骨化好发于髋关节周围,尤其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或髋白骨折术后,也可发生于肘、膝和肩关节周围[2]。
异位骨化主要通过软骨内成骨实现,但其病理机制尚不 完全清楚。
1975年,Chalmers就提出了异位骨化在软组织中 形成的3个条件,即成骨前体细胞、诱导因子和适当的成骨环境。
成骨前体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系,在骨折后早期即 开始进行增殖和分化。
预防性放疗正是通过作用于这些快速 增殖和分化的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成骨前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转化为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转导通路在骨折愈合及异位骨化 过程中均起到关键作用。
前列腺素E2也在异位骨化形成中 有重要作用[3]。
创伤后软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促进成 骨细胞DNA合成增加,从而形成异位骨化。
预防性使用非甾 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则是 通过影响上述过程来实现对异位骨化的预防。
不同人群异位骨化的发病率不同。
全髋关节成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0.6% ~ 90.0%。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异位骨化及骨化性朋旋临床分析
2 0 1 0 . 7 . R e s u l t s : T h e r e w e r e l 3 c a s e s h e t e mt o p i c o s s i i f c a i t o n a f t e r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f r a c t u r e o f h u me r u s , h t e i r e l b o wj o i n t
床观察[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 0 0 5 , 2 5 ( 9 ) : 8 5 1 - 8 5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一 l 4 )
d g L 肱骨髁上骨折后异位骨化及骨化性肌炎临床分析
赵景新 , 金 宇, 闫 石, 王 瑜, 孔庆柱 , 张 英 (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四科 , 河北承德 0 6 7 0 0 0 ) 【 摘 要】目的: 探讨 小儿肱 骨髁上骨折 后异位 骨化和骨化 性肌炎 的原 因及 预防措施 。 方法 : 回顾分 ̄2 0 0 6 年3 月至2 0 1 0年7月, l 6例d , J L 肱骨髁上 骨折后发生异 位骨化和骨 化性肌炎病 例的临床资料 。 结栗 : d ' UL 肱骨髁 承 Nhomakorabea德
浅谈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机制
浅谈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机制摘要:骨化性肌炎是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病变。
常发生于创伤后。
主要发生机制为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移生长因子(TGF-β)以及糖蛋白Wnts等损伤因子诱导,在具备骨化发生的环境下,由前体细胞受诱导分化、增殖形成。
骨化性肌炎属于异位骨化范畴。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BMP、TGF-β、前体细胞定义: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病变。
是异位骨化发生于与肌肉组织相关结构中的一种。
而异位骨化[[1] 毛玉江、王满宜、吴新宝.异位骨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J]2004年8月第6卷第8期][1]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新生骨。
根据WHO的定义[[2] 黄俊、吴立华、江蔚、吴建贤.骨化性肌炎.颈腰痛杂志[J]2012年第33卷第2期][2],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
分类:1.根据形成原因分类:创伤后异位骨化,包括骨折、脱位、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也见于股四头肌和肱肌的钝性挫伤;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包括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及脑血管意外;原发性异位骨化,如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或进行性纤维不良性骨化等2.按其组织外类型可分[[3]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肌肉内:多见于肘关节脱位,骨化发生于肘前肌的深面,和股四头肌挫伤,骨化发生于股四头肌深面,可带蒂与股骨相连;肌腱内:多与末端病同时存在,如在髌腱、跟腱内;韧带内:如颈椎病患者的项韧带和脊柱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异位骨化。
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骨化性肌炎常发生在外伤后,好发于肘、肩、大腿、臀部和小腿的腹侧肌肉,常发生在肌肉与骨连接部。
文献报道约60%-75%的病例有外伤史,常见于儿童或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骨化性肌炎名词解释
骨化性肌炎名词解释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软组织中的肌肉和腱骨化,导致肌肉和腱变得僵硬,丧失弹性和灵活性。
骨化性肌炎又称为骨骼肌纤维肉芽肿病(FOP),其发病率非常低,大约为每200万人中1-2人,而且一般在婴幼儿期或青春期开始出现症状。
该病是由于突变的ACVR1(骨形成蛋白受体1)基因产生的遗传性疾病。
这个基因突变导致了骨骼和软组织不正常的骨化。
骨化性肌炎的症状通常开始于颈部或背部的肌肉和腱的肿胀和疼痛,然后逐渐形成肌肉和腱的硬结,发展到骨化。
患者最初可能会感觉到关节僵硬和运动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肌肉、关节和脊柱的功能。
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软组织和骨骼骨化的程度和范围,并帮助确定疾病的进展。
由于目前尚无根治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和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松剂和钙离子调节剂等。
此外,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外科手术等也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功能。
骨化性肌炎虽然属于罕见病,但它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
响。
目前,全球各地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索该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
骨化性肌炎与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两者有所不同。
异位骨化主要指在软组织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
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等。
常见于神经瘫痪的患者。
发病机理不清楚。
不一定有局部损伤病史。
早期局部有明显肿痛,关节活动受限。
晚期由于骨组织形成,导致关节活动限制。
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者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硬结和挛缩。
应该有明确的局部损伤史。
局部疼痛不一定很明显,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骨化性肌炎未必在关节周围,而是比较集中在肌肉内。
异位骨化的病因不很清楚,因此预防困难。
目前比较强调避免损伤局部。
但是有时没有任何损伤,问题也可以发生。
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
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
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
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
缓慢。
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
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
我想对这个问题的思维可以建立在下面两个方面: 1、发病机理是否一致?异位骨化是神经瘫痪的常见情况,病理特征是骨化组织。
发病原因一般不明确。
未必和外伤有关。
多半在关节周围,而未必在肌肉内。
而骨化性肌炎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
2、临床表现:异位骨化的疼痛十分明显,而骨化性肌炎疼痛往往不明显。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下骨科学常常说的骨化性肌炎和神经科常常说的异位骨化,会发现两者描述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
目前一些书籍的定义确实比较混乱。
我们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不是一本书如何说,而是要搞清楚道理。
任何临床诊断或者分型都是为了指导治疗。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化,骨化性血肿,骨外局限性非肿瘤性骨软骨形成,肌性骨病,局限性骨化性肌炎,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化,骨化性血肿,骨外局限性非肿瘤性骨软骨形成,肌性骨病,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异)【病因】(一)发病原因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与严重创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肘关节周围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的好发部位之一,这种异位性骨化,其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与肘部创伤有关。
肘关节损伤发生骨化性肌炎约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来自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病率更高,尤以桡骨小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发生率为最高。
由于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损伤,骨折脱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
肌肉内血肿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释出骨母细胞。
也可能在血肿机化过程中纤维母细胞演变成骨母细胞,形成异位骨化。
但有人认为,由于骨质创伤,促使其周围骨形成蛋白(bone mor phogenetic protein)转移到肌肉等损伤软组织中,软组织内血管周围的间叶细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变成骨母细胞、骨细胞,造成异位骨化。
在肘关节损伤后康复期或烧伤后瘢痕挛缩期,进行强制被动活动和按摩,或利用悬吊重力牵拉以增加肘关节伸屈度;脊髓损伤合并四肢瘫痪及脑外伤昏迷病人昏迷期,给病人做被动活动或因不自主抽搐痉挛,也可以引起肘关节创伤而发病。
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伤并不明确,或者十分轻微,因而局部肿块可带来鉴别诊断问题。
病理检查发现,包块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分界很清楚。
切面呈白色、光泽,中央为软组织,外围骨组织。
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块可分为三层:外层,大量矿物质沉积形成外壳,最后成为致密板样骨,镜下可以看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骨的改建;中层,有大量的骨样组织和丰富的成骨细胞,其中有许多纤细的骨松质;内层的核心是能被X线穿透的软组织。
这些软组织早期增生活跃,有未分化的间叶细胞。
这些梭形细胞染色质丰富,有多形性细胞核,有时可见到有丝分裂,但是细胞形态正常。
单凭这些表现,有可能误诊为骨肉瘤。
成熟后,内层增生活跃软组织被脂肪组织代替。
脊髓损伤后双侧股部巨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 9): 8 — 8 . 1 57 1 73
[ 3 1]
张 占岭 , 材 康 , 福 民. 管 植 入 术 治 疗 距 骨 缺 血 性 孙 王 血 坏死 2 3例 临床 分 析 L] 中 医正 骨 ,0 2 1 (0 :3 J. 2 0 ,4 1 ) 5.
肿胀时曾口服“ 三七片”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苷, , 复方丹 参注射液 2 对缓解肿胀未见疗效。1 周, 年后由于患者髋、 膝
关节被动活动障碍, 坐立困难, 给予行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 1 。
患者男性 ,6 3 岁。因腰背部外伤, 剧痛、 双下肢感觉、 运 动丧失 1 入院。当时于门诊行 C h T检查示: T。 椎体压缩骨 的皮下血肿, 自 双侧 髋关节以下感觉、 运动消失。 入院后急诊 行“ T。 椎板切除减压、 椎管扩大、 F钉内固定术” A 。患者于 2
脊髓损伤后双侧 股部巨大 骨化性肌炎 1例报 告
许 林涛 , 刘磊 , 晓峰 侯
( 宁 医学 院 附属 第 一 医 院 骨创 科 , 宁 锦 州 1 30 ) 辽 辽 2 0 0
笔者于 20 年 9 2 08 月 8日收治 1 例脊髓损伤, 合并截瘫 的患者, 急诊手术术后渐进发生了双股部巨大骨化性肌炎,
1 戴魁 骨 M . 北 人 路闭塞, 形成静脉血栓, 可以导致循环障碍、 局部水肿、 局部 [ ] 邱 贵 兴 , 戎. 科 手 术 学E ] 第 3版 . 京 : 民 [] 2
M e u B ra , r n G ,ta . a ma i my s— s t Y, a l sE Ha u e 1 Tr u t o i c
骨化性肌炎
影像学表现
影像分三期: 1.急性水肿期(早期): X线表现:主要为骨干周围软组织内片状或层状、云雾状的
致密钙化影。 CT表现:局部肌肉水肿,无明确骨化成分,受累骨可出现轻
微骨膜增生
影像学表现
早期MRI表现:为病灶区水肿,边界模糊,无或小片絮状 骨化影或邻近骨的轻度骨膜增生,缺乏特征性,易与感染 性病变混淆,此时临床病史尤为重要,有无创伤是诊断要 点。
骨化性肌炎的 影像学诊断
目录
概述 病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概述
骨化性肌炎,又称异位骨化,是肌腱、韧
带、腱膜、肌肉及软组织中的异常骨化。
根据形成原因,异位骨化可分为3类: 创伤性异位骨化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 原发性异位骨化
发病机制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肌肉及其邻近结构局限性的,含有中期)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中期)
影像学表现(中期)
影像学表现(中期)
影像学表现
• 3、骨化修复期(晚期) • 临床无疼痛,完全由成熟板层骨构成。 • X线表现:主要软组织内团块状钙化影与骨皮质分界不清, 大块致密影包裹骨干,呈放射状。 • CT平扫:主要见骨干周围大块状的高密度致密影,与骨皮
临床特点
骨化性肌炎康复诊疗规范
骨化性肌炎康复诊疗规范【概述】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又称异位骨化症(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或异位骨化(ectopic ossification),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
其特征为关节附近正常软组织内有新骨形成。
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确。
通常有3种学说:①血肿骨化;②纤维组织转化;③骨膜生骨。
【临床表现】创伤后关节部位、局部手术创伤较重、血肿较重的部位,或者反复较重手法按摩整复,强制性被动活动的部位。
可以发生在任何肌肉部位,多以屈肘肌、股四头肌和股内收肌,较为常见。
如果合并明显的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神经症状,或者存在关节功能障碍,说明了其症状较早期复杂。
成熟期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注意与其它骨肿瘤如骨肉瘤等鉴别,防止误诊。
骨化性肌炎通常发生在邻近长骨的骨干部分,沿骨干方向排列,呈层状,以股、肘、臀部多见,伤后出现局限性肿块。
逐渐增大,变硬。
伴有疼痛,引起关节活动度受限。
异位骨化分为3种类型:(1)局限性骨化性肌炎(2)骨膜性骨化性肌炎(3)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临床分期第一期(即伤后1~2周):局部软组织炎症反应;第二期(>2周):骨化进行期;第三期:骨化静止期。
【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结果最初显示软组织密度增高,无任何结构,逐渐肿块内呈毛状致密像,邻近骨有骨膜反映,显示高密度云雾状钙化,或类似骨结构高密度影,局部有新生骨像。
成熟的组织骨化像逐渐明显,肿块机化与邻近骨皮质和骨膜之间有透明带,为外周骨化明显致密,其内为骨小梁。
同位素骨扫描在创伤早期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显示软组织内浓集。
CT检查可以显示分辨其不同层次,提供异位骨化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康复评定】1、关节活动度的评定;2、疼痛程度评定VAS评分、疼痛评分量表。
3、肢体肌肉周径的测量。
【康复治疗】1.强调在软组织损伤早期,即开始采用积极、合理地处理方式,科学地应用物理治疗与运动训练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治软组织骨化。
异位骨化治疗进展
源于脊髓损伤 、 合性颅脑损伤 、 闭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感 染 、 瘤 及 肿
脑 血 管 意 外 等 ; 于 其 他原 因 的 H 如烧 伤 、 友 病 、 刀 细 源 O, 血 镰 胞 性 贫 血 、 伤 风 、 髓 灰 质 炎 、 发 性 硬 化 、 毒 性 表 皮 坏 破 脊 多 中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患 者 中 .结 果 发 现 异 位 骨 化 的 发 生 率
(27 明 显 低 于 应用 V t ( 7 1 ) 布 洛 芬 者 (43 ) 肯 1 .%) i 4. 或 C % 1- 。 %
后 异 位 骨 化 形 成 的最 有 效 的药 物 。其 作 用机 制 为通 过 抑 制 环 氧 化 酶 , 止 前 列 腺 素 的 合 成 . 而 改 变 触 发 骨 质 重 建 的 局 阻 从
3 3例 患 者 1 O年 内 无 一 例 发 生 H 未 服 用 者 中 3 O, 4例 (5 在 1 %) 受 伤 后 平 均 1 . 时发 现 HO。 2 5周 1 . 中医 药 4 异 位 骨 化 在 祖 国 医 学 属 于 瘀 血 痹 范 畴 .病 机 为 外 伤 停 瘀 , 气 凝 结 , 血 蕴 结 肌 肉组 织 , 血 瘀 日久 形 成 包 块 硬 结 , 阻 痹
维普资讯
±堕 墨垦 查! 兰
!! 堂! !塑 笙丝 笙
!兰
墨 !
! ! ! :
! ! 丝! : ! ! : !
・
! !
综述 ・
异位骨化治疗进展
杨延砚
异 位 骨 化 ( e rtpc o s i t n H 是 , O) e fao 下 没 有 骨 组 织 的组 织 内 的骨 形 成 , 据 成 因可 分 为 获得 性 及 根
异位骨化的治疗进展
异位骨化的治疗进展
周永春;张朝跃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09(026)008
【摘要】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
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
包括继发于肌肉、骨骼损伤后的异位骨化,创伤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以及原发性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等。
近年来随人工髋关节的广泛应用及人工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推广,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日益受到骨科界的关注。
【总页数】4页(P1550-1553)
【作者】周永春;张朝跃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1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异位骨化治疗进展 [J], 杨延砚;陈亚平;周谋望
2.异位骨化治疗进展 [J], 高继龙;景珩
3.肘关节异位骨化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 [J], 邓子翔;陈雪;牛云飞
4.髋臼骨折固定后的异位骨化:危险因素、预防及其治疗进展 [J], 张超;吕欣
5.髋臼骨折固定后的异位骨化:危险因素、预防及其治疗进展 [J], 张超;吕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化性肌炎探讨
THANK YOU!
预防
1、如果不慎损伤肘关节,应即时到医院就诊, 经正确处理后可使肘部出血减少,尽量防止肘部 血肿的形成; 2、肘关节骨折及脱位因长时间固定会出现功能 受限,此时,患者不要着急,只要在耐受的情况 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同时配合中 药熏洗肘关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其功能均 可完全恢复; 3、切不可急于求成,进行强力被动扳压肘关节, 因为这很容易诱发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1)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不但在一次较大的外伤 后可以引起,而且在慢性、积累性的扭挫伤后也 可发生。 (2)一般骨折与脱位损伤后2周内成骨活动最活 跃,如在此期间进行反复的手法整复,会促使形 成异位骨化。 (3)儿童发生骨化性肌炎的机会较青壮年明显 增多。儿童骨膜较厚,损伤后生长较快。在肘部 骨折、脱位损伤、骨膜被剥离、局部形成血肿后 发生骨化
一般治疗
骨化性肌炎诊断确立后,肘关节应妥善加以保 护,是否行主动关节活动锻炼要视情况而定, 如局部有肿胀、压痛及温度增高,活动时疼痛 加重,则不应过度活动;如上述症状不明显, 则应在疼痛可忍受情况下锻炼,以保留一定程 度的关节活动和功能。
放射治疗
有人认为放射治疗能影响炎性反应过程,可防 止骨化性肌炎发生。每周2次,4周一个疗程.
手术治疗
凡影响肘关节屈伸功能,而骨化性肌炎处于静 止者,即异位骨化致密硬化,界限清楚者,方 可考虑手术切除。切除的目的是不使任何与骨 化块有关的肌、骨组织残留,以防止复发;切 除时宜切除骨化块连同一薄层正常肌肉,彻底 止血。术后石膏固定1~3周。
手术适应症
(1)经药物的有效控制; (2)病情稳定1年半以上,骨化成熟,方可 考虑手术 (3) X线显示骨化已成熟,边缘已形成完整 骨皮质,或骨扫描证明骨化成熟,AKP、ESR 正常后方可手术; (4)严重功能丧失者尽早手术,避免严重的 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
神经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神经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神经性骨化性肌炎(又称截瘫后异位骨化)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异常骨化而言,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合并症。
最常发生于髋关节。
其特点是在髋关节,膝关节周围形成巨大骨块,产生关节外骨性强直。
近年来该病报到多为高处坠落伤或火器伤致脊髓损伤后截瘫发病,而患者中风后偏瘫发病罕见报道。
一临床资料男性,65岁,一年前中风后左侧肢体瘫痪,半月前家人给其洗澡后换衣服时发现,左侧大腿活动不如从前。
体检发现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左臀部肌肉质硬,无弹性,左大腿前外侧肌肉质硬,后侧肌肉弹欠佳。
二结果X线表现及分型左髋关节周围见大片边界清楚的团块状,棉絮状骨化影,密度较高而不均匀,骨块与左股骨大粗隆之间有骨桥形成;左股骨中下段前方软组织内见条块状均匀骨样密度影,条状骨块与股骨干之间有一透亮间隙,左股骨中下段后方软组织内见云絮状密度淡薄的阴影。
左股骨骨皮质无增厚,骨髓腔密度正常。
王玉凯等根据骨化的成熟程度及存在形式,将异位骨化X线表现分为三种类型:1、不成熟型,不成熟的异位骨边缘不清,结构模糊,密度较淡。
2、成熟型,成熟的异位骨块呈大块状或条状,边缘清楚,骨小梁结构清楚,呈网状不规则排列。
有的巨大骨块跨越膝关节形成巨大骨桥,致关节外骨性强直。
3、混合型,成熟骨与不成熟骨混合存在,同时具有不成熟型与成熟型的混合表现[3]。
本例为混合型。
三讨论1、神经性骨化性肌炎属于神经元异位骨化,是脑内病变或脊髓病变引起截瘫发生的软组织钙化,表现为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新骨。
异位骨化发生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体液因素、神经免疫因素及局部因素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可能同基因、损伤水平及程度、褥疮、尿路感染、痉挛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凡是能够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充血、水肿机化的体内外因素皆可诱发或加重异位骨化的发生与发展[1]。
2、鉴别诊断A、骨旁型成骨肉瘤:多数与病骨呈广基相连,虽与病骨之间也可有透光线影隔开,但从不像多数骨化性肌炎的透光带那样宽和分隔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化性肌炎与异位骨化 (2005-12-20 22:10:28)
异位骨化主要指在软组织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
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等。
常见于神经瘫痪的患者。
发病机理不清楚。
不一定有局部损伤病史。
早期局部有明显肿痛,关节活动受限。
晚期由于骨组织形成,导致关节活动限制。
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者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硬结和挛缩。
应该有明确的局部损伤史。
局部疼痛不一定很明显,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
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
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
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
缓慢。
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
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
PUBMED的主题词库里的定义是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bony substance in normally soft structures .
myositis ossifican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bony deposits or the ossification of muscle tissue.
从英语的定义上看来两者在发生部位上至少还是有差别的。
对这个问题的思维可以建立在下面两个方面:
1、发病机理是否一致?异位骨化是神经瘫痪的常见情况,病理特征是骨化组织。
发病原因一般不明确。
未必和外伤有关。
多半在关节周围,而未必在肌肉内。
而骨化性肌炎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
2、临床表现:异位骨化的疼痛十分明显,而骨化性肌炎疼痛往往不明显。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下骨科学常常说的骨化性肌炎和神经科常常说的异位骨化,会发现两者描述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
目前一些书籍的定义确实比较混乱。
我们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不是一本书如何说,而是要搞清楚道理。
任何临床诊断或者分型都是为了指导治疗。
把这两个情况混为一谈,在临床治疗上的指导价值就不清晰了。
信息来源:刘四文摘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网
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
分为两种类型,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其中以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最常见。
(一)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也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只显单一病灶。
多见于30岁以前。
常发生在外伤后,也有少数病例为并发与其他疾病者,例如发生在偏瘫、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烧伤或破伤风病人。
外伤后,软组织内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
常于外伤2-3周后,在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
病变常出现在易接受外伤的部位,如肘、股、臀部。
在邻近长骨的骨干部分沿骨干的方向排列,呈层状骨化,而且于一处或数处可与邻近骨相联。
病变很少伸延到骨端及关节的部位。
骨化好发与肱前肌,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与疼痛,肘关节被动与主动活动均受限。
疼痛与肿胀减退后在肘关节前方可以摸到一个界线清楚的硬的肿块。
因肌肉无弹性,故肘关节伸屈受限;由于肿块的阻挡,屈曲也明显受限。
x线特征: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快。
伤后3-4周,在肿快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
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
软组织肿块的核心部有时显囊性变且逐渐扩大其内腔,到晚期而显出类似蛋壳状的囊肿。
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
(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有时表现为家族性疾患。
男性较多见,常发病于婴儿或小儿。
常于生后几岁就被发现患此疾病。
早期症状为受累部疼痛、热、肿胀,而后,常于背、颈、肩部皮下组织内出现硬块,剧烈疼痛或压痛。
此时,可能合并发烧。
随着病灶的胶样化,皮下组织的肿块逐渐缩小,以至变硬而固定的肿块。
至此,急性期症状暂告消失,x线检查已可知病灶中有钙盐沉着。
接着又可有新的病灶出现。
因此,可出现一组一组的肌肉、肌腱、韧带相继受累现象。
轻微的外伤就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应避免做活体组织检查。
大约于30岁以后,此病就停止进展。
本病预后不佳,多见于呼吸障碍或嚼饥骨化所致的慢性饥饿。
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散结的方法治疗本病,通过整体调节使机体阴阳气血达到平衡有序的目的。
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佳。
我院自制中药外敷与口服中药冲剂相结合,治疗该疾病疗效高、恢复快,可使钙化的肌肉吸收,功能恢复,达到康复的目的。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疗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常常由于创伤、手术等很多因素引起,造成局部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而异位成骨,往往会引起局部功能障碍。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不一,现介绍如下:
1、药物治疗:有学者认为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二磷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有阻止或减弱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形成与发展的效果。
另外非类固醇抗炎药能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与增殖,阻断向成骨细胞分化,防止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形成。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过改变DNA而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的影响,阻止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阻止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形
成。
因骨折后反复多次整复而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者,可应用放射治疗,尤其是切除骨化块后为预防复发更应进行放射治疗。
3、康复介入治疗:减小局部压力和多活动患肢是预防该病的基本方法。
一旦怀疑骨化性肌炎发生,应停止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应限制在无痛范围内。
骨化性肌炎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会较剧烈,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注射赖氨酸阿司匹林。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骨化的组织,改善和恢复关节的活动。
有报道认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不能在其形成以后的6个月内切除,因为在这阶段病变尚未成熟,甚至还在继续发展。
以往普遍认为必须在伤后12~18个月,局部的疼痛或肿胀已经消退,X线显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已经成熟,血清碱性磷酸酶己正常,才可采取手术,而也有学者认为待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成熟后再行切除术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对严重功能丧失者应早期手术,以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