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内科诊治
胆囊炎如何治

22胆囊炎如何治刘显远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统称为胆囊炎。
引起胆囊炎的原因是胆囊结石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在胆囊内发生急性炎症或者慢性炎症。
胆囊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
急性胆囊炎通常快速起病,患者腹部上方会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病情发展得十分迅速,需要立刻去医院急诊就医。
而慢性胆囊炎常与胆囊结石长期并存。
慢性胆囊炎不像急性胆囊炎那样有明显的症状出现,虽然其症状不是很严重,但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长期影响。
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都是引起胆囊感染的主要原因。
而导致胆道阻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患者胆道存在结石。
如果患者的胆囊感染和胆囊结石反复相互影响,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
一、胆囊炎的就医方面的具体流程(一)及时就医由于急性胆囊炎发病十分迅速,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腹部上方出现剧烈疼痛或绞痛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慢性胆囊炎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不那么迅速,但是如果在生病早期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就很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如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胆囊纤维化以及消化不良等。
因此,如果患者上腹部反复出现胀痛就应该及时就医。
(二)胆囊炎的就医诊断疗程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主治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病史,从而达到判断患者是否有患胆囊炎的可能。
然后,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具体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作为进一步确诊的依据。
医生要明确患者的腹部胀痛是否由胆囊炎引起,是否有同时患有胆石症的可能,还要明确患者病情的急缓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要把患者的症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阑尾炎和肺炎等,以排除患者患上述疾病的可能性。
(三)胆囊炎患者对就诊科室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患者由于腹部上方出现胀痛、不适,或者伴有头晕、恶心、厌食以及呕吐等一系列消化道方面的症状时,需要到消化内科进行就诊。
如果患者在消化内科经过医生的判断,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时候,患者就会被转到普外科。
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

特别关注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刘建平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019)结石性胆囊炎指的是由于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炎症反应,主要分为两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极高的发生率,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显示每4位良性胆囊疾病患者中,就有3位患者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发生于女性,年龄低于50岁女性,其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年龄超过50岁以后患病率依旧高于男性,是男性的1.5倍。
结石性胆囊炎若急性起病,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痛症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患者病发后立即就医。
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是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1.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炎症发生初期,可能是因为胆囊结石对受压部位黏膜造成了直接的损伤,从而引发了炎症的发生,后期随着胆汁的瘀滞,导致出现细菌感染。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囊梗阻使得患者的胆汁无法顺利排出,随着胆汁的不断淤积,胆汁的浓度会不断升高,而高浓度的胆汁含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会损伤胆囊黏膜。
致病菌主要是通过肠道逆行到胆囊的,加上胆汁瘀滞给病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细菌感染迅速,患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病。
1.2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患者体内的胆囊结石会造成胆囊反复性梗阻,同时会间断性的损伤胆囊黏膜,使得囊壁反复发炎。
虽然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没有细菌的,但是胆囊或者胆管在发生结石嵌顿和梗阻的时候,存在引发肠源性细菌感染的风险,肠道的细菌会经过胆管最终到达胆囊,也可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等途径到达患者的胆囊,从而引发炎症。
其他导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还包括有:低纤维、高能量的饮食,使得人体胆汁的胆固醇含量上升,患者极易因此形成胆囊或者胆管结石。
胆囊炎怎么治疗才有效医生推荐这些方法!

文章导读一旦患上胆囊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甚至是剧痛或者绞痛,这种疼痛感让患者难以忍受,除此之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甚至身体还会发热,所以该疾病危害很大,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科学上有很多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治疗。
1、一般治疗①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②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③本病若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
④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1)急性胆囊炎①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②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
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2)慢性胆囊炎①利胆药物可口服50%硫酸镁、去氢胆酸片等。
②驱虫疗法针对病因进行驱虫。
③溶石疗法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
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
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3)合理选用中成药①金胆片功能:消炎利胆。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
②清肝利胆口服液功能: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
3、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
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
胆囊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胆囊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胆囊炎概述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指由胆结石、胆囊管炎症水肿、蛔虫等原因使胆囊管阻塞,胆汁淤积浓缩,刺激胆囊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可继发细菌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不适,可放射到右肩背部,伴有恶心、呕吐等。
大部分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少部分病情恶化,有生命危险。
英文名称:cholecyst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胆囊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主要病因:结石、感染、胆汁淤滞、胆囊缺血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超声、CT、MRI、胆道造影重要提醒:胆囊炎患者一定要避免高脂肪饮食,以防症状加重、病情进展。
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缓急可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2、根据有无胆囊结石可将胆囊炎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二、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三、胆囊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胆囊炎的原因较多,胆囊结石、感染、胆囊缺血、胆汁排出受阻等均可以引起胆囊炎。
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1、急性胆囊炎(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①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其中80%是由胆囊结石所致,尤其小结石易于嵌顿在胆囊颈管引起梗阻。
偶有胆囊管扭转、狭窄等。
梗阻后局部释放炎症因子,包括溶血卵磷脂,磷脂酶 A 及前列腺素等,引起胆囊急性炎症。
②致病菌入侵:大多数致病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也可经血液循环人侵。
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等。
一旦胆囊胆汁排出不畅或梗阻时,胆囊的内环境则有利于细菌紧殖和生长。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创伤、烧伤、长期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后导致胆囊胆汁淤滞和缺血可能是发病的原因。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ppt课件PPT22页

对本品或其他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一日4-12g,分3-4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对本品或其他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成人:每日1-4g,分3-4次口服;儿童,每日50100mg/kg,分3-4次口服。
对本品或其他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一次0.75-1.5g,一 对本品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有青霉素 日3次,对严重感染,一次1.5g,一日4次;儿童, 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平均一日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mg/kg, 分3-4次给予。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 □复查腹部超声(必要时)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 续 □进行入院宣教 □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1.
2.
2.
2.
21
第22页,共22页。
•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10 第11页,共22页。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 出现化脓性胆囊炎需手术者退出临床路径。 • 出现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者退出临
床路径。 • 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者退出临
床路径。 • 合并急性胰腺炎者退出临床路径。
11
停和低血压。
19
第20页,共22页。
三、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20
第21页,共22页。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你知道多少?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你知道多少?胆囊结石、胆囊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十分高,经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患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的几率高达10%,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能达到三分之一。
胆囊结石其实就是胆囊内发生结石性病变,胆囊炎属于胆囊壁毛糙、增厚,是胆囊壁发生感染形成的疾病,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
一、胆囊有什么作用?胆囊的作用是存储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肝脏分泌胆汁之后,胆囊进行浓缩和存储这些胆汁。
进食过后胆囊将胆汁排出,然后其中的胆汁酸就会消化与吸收脂肪。
胆囊属于消化器官,其在人的身体中非常重要,但是也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尤其胆结石与胆囊炎的发生。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胆囊结石胆囊炎?在患胆结石最初时期,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的出现,随着时间增长,会有人出现以下症状:比如,胆绞痛,就是在进食过后会有右上腹痛或者是剑突下痛,特别是在进食较为油腻的食物时,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忍受,还会伴随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还有的时候是餐后饱胀不适或者是上腹部隐隐作痛,许多人都会以为是心脏病或者是胃痛,还有医生常常会有此误判。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利用腹部B超进行检查,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结石。
利用超声进行胆囊结石检查,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检查过程没有痛苦,是判断是否患有胆囊结石的最佳方式。
(一)上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主最开始的时候是上腹胀痛,然后逐渐变成阵发性绞痛。
腹痛的情况通常是发生的夜间,特别是在晚上十点到凌晨三点之间发作较为频繁,这一情况与胆囊节律性运动相互关联,一般是因为进食较为油腻的食物或是饱餐引起的。
临床表现通常是右肩、背部形成放射性疼痛,这是协助判断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方式。
(二)恶心、呕吐在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中,有大约六成以上的患者会有恶心的症状,三分之一的患者伴有呕吐的情况,尤其是在疼痛加剧时呕吐情况更加严重。
在患有胆囊炎时,胆汁不能顺畅排除,不能有效的消化与吸收食物,所以在疼痛的时候,迷走神经兴奋性得到增强,最终导致恶心、呕吐的症状产生。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优选)中国慢性胆
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 疗共识意见
流行病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 结石患病率为 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 疾病的 74. 68% 。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 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 胆囊炎的 90%~95% ,慢性非结石性胆 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4.5%~13.0% 。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CT:
1.敏感度为 79%,特异度为 99%,准确度为 89%。
2.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估 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3.有助于排除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
壁缺血、胆囊周围 肝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 CT,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无症状胆囊结石:将来可出现症状 诊断与评估 之临床表现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1、硝酸甘油酯 0.
1、慢性胆囊炎中普遍存在炎性刺激和胆囊壁慢性纤维化等改变,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无结石性胆囊炎也常因血运障碍而出现急性胆囊炎发作,且常出现胆囊壁坏疽,亦需行手术切除治疗。
利胆治疗: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

外科治疗的地位
内科治疗是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1 、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 4 mm 及以上。
3 、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 退或障碍。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 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 师会诊。 如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时,可考虑超声或 CT 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研究证实胆囊上皮化生与微结石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些患者隐匿发病或长期处于症状轻微状态,如果 超声发现胆囊壁显著增厚,需加以重视并及时请外 科会诊。
一般预后良好,但一旦出现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
者,特别是对胆绞痛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 行外科手术。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 关,65%~90% 的胆囊癌患者有胆囊结石,但仅有 1% ~3% 的胆囊结石患者发展为胆囊癌。
轻者常表现为不完全性梗阻。除非结石明显钙化,否 则腹部 X 线检查难以发现,但 CT 可见胆囊内积气、胆囊 缩小、梗阻部位结石。 治疗以外科干预解除梗阻为主。
中药、针灸治疗
传统中药在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可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利胆中药。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胆俞、胆囊、阳陵泉、期门、
足三里等。
无症状者的治疗
预防性胆囊切除: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1.直径>3cm胆囊结石 2.胆囊息肉>=10mm; <10mm合并胆囊结石 ;单发或无蒂息肉迅速 增大3.合并胆囊结石的 胆囊腺肌症4.胰胆管汇 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5.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