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联系实际谈看法的试题
高二政治下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复习训练题(附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复习训练题(附答案)3.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句话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B.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局部C.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重视整体可以忽略局部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念,C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要重视整体。
A项是说联系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项强调局部,与题意相反。
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将扩大到深圳全市。
这就有利于谋求整个特区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特区内外产业结构的科学布局,也有利于把特区内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
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C.要从整体着眼,优化整个系统内部结构D.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优化的知识。
深圳特区扩大范围,体现了要注意从整体着眼,优化整个系统的内部结构。
C项正确。
A项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讲的。
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3.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水应该往哪儿流》启示我们()①各个部门相加,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②处理好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优化结构③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④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关于水应往哪儿流这个问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协同解决,使之符合整体规划。
②④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③不是从哲学角度看。
4.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日益增多,对促进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政策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这要求国家()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消除不利因素B.统筹全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创造农村农业发展新规律D.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新的联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看法类题200道
面试就现象谈看法类真题190道解析此类题可以分为四大类:(1)思辨性命题,引用的话看似矛盾,实际上并非如此,只不过角度不同罢了,回答此类问题时要找准切入点。
(2)对政策、方针的理解。
(3)对社会现象的认识:①段子所反应的社会现象。
②对社会现象的直接认识。
(4)益智性题目。
1.思辨性问题的回答技巧:(1)先理解题意。
(2)尽力找到着落点,找准切入点。
(3)把问题的两个方面分角度解释清楚。
(4)把问题的两方面统一起来。
(5)联系自身(忌胡乱联系)。
2.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答题思路:(1)解释给出的话所反映的现象。
(2)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如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但是是局部现象,这句话以偏概全等。
(3)指出现象的危害性,如:虽然是局部现象,但是危害不可小视等。
(4)指出现象的根源,如:法制不完善、制度不完整、监督不到位、素质没提高等。
(5)找出解决办法。
(6)充满信心,提出希望。
要领:社会现象(不可取,反对,谴责,客观存在,丑恶,严厉打击,愤慨)。
套路:(1)首先就这个社会现象,判断是局部还是大局问题。
作答时一般应这样回答:大局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只是极少数,极其个别的;党和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本人更加有这样的义务。
(2)核心是分析现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社会进步,判断是好是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提出解决的办法。
正确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了解了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之后,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人说:“文凭不如水平,水平不如酒瓶,酒瓶不如摆平。
”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回答时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这句话反映了在有些用人单位里掌管用人考核的官员存在的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现象。
(2)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但是这种现象毕竟是局部现象,不是主流。
(3)虽然这种现象是局部现象,但是危害却不可小视,它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无法做到重才和用人尽其才,也使得一部分人能够钻空子走后门得到提拔,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附全答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
【附全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B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闩身中的矛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乂称为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答:矛盾,这一哲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矛盾,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学理念,更是一种方法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矛后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动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矛后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正如毛泽东在《矛论》中所言,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种对立和统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正是这种变化,推动者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矛后推动事物发展的例子,比如,在社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是矛盾推动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这些例子都说明,矛后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2009年12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难点在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漫画体现的哲理是A.整体与部分是有严格区别的B.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整体的功能必然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整体的功能必然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下列说法能够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的是①牵一发而动全身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③一举而三役济④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4.(2010江西安福中学期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
这说明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B.整体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C.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知识点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6.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它具有的特征是①整体性②有序性③复杂性和多样性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同样的班级,有些班主任在调位时比较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促进了班风的改善和学生的学习进步。
从哲学上看,该种做法体现了A.立足局部、兼顾整体的方法B.系统优化的方法C.实践的历史性D.联系的主观性8.(判断)(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全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附全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A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翁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宜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答:|实践,这一词汇在人类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实践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马克思在《关于哉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深刻阐述,不仅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实践是趋向善的活动。
理论活动不以任何外在目的为目的,仅以臼身为目的,即为了求知而求知,求知本身就是目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是最高贵的活动,也是拥有闲暇的人才能从事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本性是趋向善,”实践或行为,是对于可因我们(作为人)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
也就是说,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其知识形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实践活动希冀解决的是个人的完善和善治问题。
马克思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实践趋向善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的劳动应该导向实践,而不是创制。
他认为任何物种的本质在于其存在,而人的存在就在于其生产性,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份答案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L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影响加深,联动性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球化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及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全球化的“红利”并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公平分配。
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掌握着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通过参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可能获得一定的外资、市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大。
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和严重挑战。
国开电大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大作业试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
国开电大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考任务大作业试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过程?【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J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
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多样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社会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环境等。
首先,社会历史条件是影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和挑战。
例如,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需要通过革命和斗争来推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而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在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国家里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因此,中国和苏联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其次,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影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会对它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西方的社会主义道路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竞争,注重市场机制和效率。
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2022年6月思政课试卷二大作业2)
试卷代号:1319家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论述题(30分):40多年前,当中国女排首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菁菁校园传遍大江南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神州大地自信自强,中华儿女满怀豪情,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更加坚定一个信念一一“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答: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标共同奋斗。
在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巩固和发展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包括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等在内的各项统战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检测目标】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试题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2、下列说法中,与“高瞻远瞩”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坐井观天B.盲人摸象C.高屋建瓴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是物质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下列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唇亡齿寒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渔蚌相争,渔翁得利5、今年中国股市暴跌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
据分析,“中国股市下跌对此次全球股市下跌起了促进作用”。
这说明()A.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8、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星座运程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动指南,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这些大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运,这一切的未知数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
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财运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A、否认了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C、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D、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9、鱼儿离不开水这之间的联系属于()联系A.直接联系B.间接联系C、内部联系 D.外部联系1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可能获得它的地位。
2024春期试题B: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的认识。.docx
2024春期试题B: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的认识。
答: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愈益显现出来,成为神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随着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和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促进了物资、劳力、资金、技术、信息在城乡市场的流动,初步显示了市场的作用和活力。
特区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扩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衔接。
事实说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正是这十多年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我们取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共识提供了实践基础。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邓小平高度评价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需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21秋电大: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识
2021 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三
题目: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识。
论述题(30分):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识。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越是紧要关头越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决不能松劲懈怠、精力转移。
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坚持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动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不动摇,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动摇,绷紧弦、加把劲,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要紧扣目标标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群,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不漏。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所蕴涵的哲理,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致的是( )①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②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④牵一发而动全身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2.专家指出,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帮教网。
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有(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从整体着眼,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知识改变命运C.①③④D.②③④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我国一位著名企业家总结自身经验时说:“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1分,科技占3分,管理则占6分。
”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③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2010年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仪式,这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人新阶段。
中俄作为邻国、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并且能够为推动建立公平、公芷、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知识改变命运10.“拆迁换房也是对我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只要政府一碗水端平,大家就没意见了,我们小局服从大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谈看法的试题在议论文阅读中,最后一道题常常这样设问:(1)有人说“........”,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您的看法;(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3)举例谈谈你在....方面,一般是怎样做的,并简要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面对这种题型,很多同学都叫苦连天,不知道怎样回答,最终大多数同学采用“信马由缰式”地阐述方法,出考场以后,自己丝毫没有正误依据,得分也就单一地寄托在批卷老师的笔上。
那么回答这种题型是否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全靠所谓的“临场发挥”呢?回答是否定的。
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阅读所给的议论文,根据文本信息确定观点、做法,同时找到理论依据如何根据文本,判定命题者预设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何确定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呢?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持正向观点和反向观点都行,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并且在指导上也是这样贯彻的——依据是评分标准就是这样给的,答案示例也有正有反。
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的,原因是老师没有弄明白这道题的设题目的。
通常情况下,命题者设计这道题的初衷是:能够正确理解文本,并从文章中汲取理论、思想经验,以此作为标准,判定自己或他人的日常思想、行为的正误,通过文本阅读校正思想认识,明确自己该怎样认识,怎样正确实践。
一般情况下,设题者预设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与文本主导的观点或做法相背离,我们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并从否定的角度阐述我们的看法;如果设题者预设的思想或行为与文本主导的观点和做法一致,我们的回答必然肯定的。
倘若我们认为,这道题是一道完全开放的试题,可以随便选取角度、随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就完全背离了命题者的初衷。
同时,设计阅读题型,在文本选择上,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坚持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导向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篇观点有失偏颇或者观点消极的议论文,命题时绝不会入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文本观点的正确性不容置疑性——我们如果站在作者所持观点的对立面确立观点,就是公然反驳公理,无论怎样论证,观点都很难立足,都具有明显的强词夺理之嫌,想答好题,难于上青天。
所以,和作者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坚持原文论点和作者主导的正确做法的基础上确立观点,从原文提供的理论依据中寻找支撑依据,是我们的首选——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①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对此我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⑤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⑥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⑦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⑧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既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逐渐充实,反复推敲。
⑨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⑩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作者设题,让我们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文中阐述了怎样才能有创造力,并在文章结尾做了全面概括阐述:(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我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结合这三个方面来谈,离开了这三个方面,就属于离开阅读文本空谈,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得分的。
二、在做好以上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生活经历谈观点有的同学收集完以上信息后,简单地润色后,便直接写出了答案: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就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这样,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这样的答案,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道理是讲明白了、讲正确了,但没有结合生活实际。
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就是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事例,作为论据,以体现上面收集到的经验、理论、做法。
具体的结合方法有三种:一是一理一例结合法。
就是先阐述一个经验或理论,然后对应加上体现这个经验的生活事例,作为论据,逐一对经验或理论进行论证。
例如: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要养成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让自己懂得越来越多。
二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的知识。
比如做一道题,掌握了一种做法,还要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努力去寻找第二种、第三种、第四个种解题思路,不能做出来了就沾沾自喜;三要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譬如写作,偶然间获得了一个好句子,不要停留在已有的收获上,还要由此展开联想,看看能不能再生成更多的好句子。
这样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二是先理后例结合法。
就是先将理论全部讲完,然后按照理论阐述的先后顺序,一次举例进行阐述,最后总结。
例如上面的答案,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写成: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一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的知识;三要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要养成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让自己懂得越来越多。
平时做一道题,掌握了一种做法,还要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努力去寻找第二种、第三种、第四个种解题思路,不能做出来了就沾沾自喜;写作时,偶然间获得了一个好句子,不要停留在已有的收获上,还要由此展开联想,看看能不能再生成更多的好句子。
这样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三是夹叙夹议结合法。
就是将生活经历和道理融合在一起进行阐述说理。
例如: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每走过一个地方,每经历一件事,就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不断积累知识;我们每做完一道题,完成一个任务之后,还要根据学过的知识,努力探求第二、第三种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法,不为一个答案满足,总是试图找到新思路。
搞创作、发明的时候,一旦生成了灵感,就要相信灵感的价值,并由此联想、拓展开去,获得更多平常思考不出来的东西。
这样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三、注意不同问法回答问题上的微妙差异有很多时候,题型是一样的,但回答问题时,答案的语言表述也会呈现出微妙的差异。
(一)有人说“........”,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这种问法,在回答时,首先要判定命题者预设的观点对还是错,后面的回答方法,和前面讲过的一致,都从正面来回答。
判定对错,主要考虑“有人”的观点和文章观点的异同,如果一致,就回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就回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后面用“因为”引出上面的答题方法即可。
(二)举例谈谈你在....上一般是怎样做的,并简要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先明确自己是怎样做的——就是生活中的事例先说,然后运用剖析法,讲述理由,就是从文本中收集来的信息。
只是要结合具体做法,夹叙夹议分析。
(三)极个别的时候,设题者故意考核学生的发散思维,设题的时候故意提出与论点相悖的观点,并让我们按照反方的身份参与辩论,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这种问题答题方法和上面的答题方法完全不同,我再单独给大家讲解,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