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二、哪种材料硬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7、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9、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10、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气泡图]11、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吸水)、(不容易传热性)、(耐磨)、(耐腐蚀性)、(质轻)、(可重复利用性)等。
[气泡图]15、观察生活中塑料制品,如:雨衣、雨伞、勺子、叉子、筷子、塑料袋、饮料瓶、矿泉水瓶、电源插座、油壶、排水管等,能够分析它们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
16、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四、它们吸水吗1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8、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9、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②能折叠。
③光滑、薄且轻、易撕开。
④能写字。
⑤吸水性强。
20、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相同点:①都是由纤维构成的,②纤维之间都有空隙。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11. 电和我们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中的第11课《电和我们》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的普遍性:电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家用电器:家庭中常见的电器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都离不开电。
这些电器通过消耗电能来提供各种服务,如保鲜食物、娱乐休闲、调节室内温度、清洁衣物和烹饪食物等。
二、电的用途与优点用途广泛:电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限于家用电器,还涉及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等多个领域。
优点显著:使用电作为能源具有许多优点,如清洁环保(相对于化石燃料)、易于转换和传输、控制方便等。
三、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安全用电意识:在使用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安全用电,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安全用电措施:为了保障安全用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合格的电器产品、不超负荷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不在电线上晾衣服等。
四、雷电及其预防雷电现象: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预防措施:在雷雨天气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特别是在空旷地带或高大树木下停留。
如果必须外出,应携带防雷设备并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五、电的未来发展新能源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的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其中,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之一。
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电和我们》一课通过介绍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的用途与优点、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以及雷电及其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了电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电。
同时通过对电的未来发展的展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感受并记录天气变化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通过记录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
4、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气温、降雨量、云量、风向和风速等。
5、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观察、讨论、测量、记录四种天气特征1、气温的测量工具单位测量地点记录方法气温气温计摄氏度(℃)室外阴凉、通风处绘制柱状图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高,下午2点气温最高,黎明气温最低。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气温。
2、降雨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必须选择直筒透明容器来制作。
(3)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量划分为6个等级。
3、风的观测(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就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工具 单位 测量地点 记录方法 降雨量 雨量器 毫米(mm ) 室外空旷处 绘制柱状图东风 东 南 南风西风 西 北 北风4、云的观察(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是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积云是大团、堆积的云;卷云是纤维、羽毛状的云。
三、整理天气日历及天气预报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3、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的。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材料(书p46 练习册p41)一.填空1、看看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它们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
3、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二、判断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有的是用塑料制成的。
(×)2、我们看的书、用的本子,都是用纸制成的。
(√)3、我们的桌子是用木头制成的。
(√)三、简答题、木头的特性是什么?答: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面上。
易加工,具有强度高、隔热、绝缘和良好的声学性质的优点。
缺点是:易燃、易朽、不耐虫蛀、干缩湿张等。
第二课时哪种材料硬(书p48 练习册p43)一、填空1、在“比较硬度”的实验中,我们选择身边常见的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这四种物品来研究。
2、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3、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4、生产铝罐利用了金属的(有延展性)二、判断1、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2、钉子在木头表面要比在金属表面容易留下划痕。
(√)、3、木头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中。
(×)三、简答题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几种不同材料的硬度呢?答:我可以用划刻方法: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常见的金属制品有哪些?答:剪子、菜刀、锤子、铁锅、铝线、铜线、铁盆、铜勺、钢管等3、金属的种类很多,你能说出哪些金属的名称?答:金、银、铜、铁、铝等都是常见的金属。
4、在气泡图中记下金属的特性5、生产铝罐需要经过哪些过程?答:开采铝土矿→加工为氧化铝→熔炼出铝→制成铝材薄片→加工冲压成罐→上漆。
第三课时比较韧性一、填空1、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水循环的过程
1. 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
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
透等过程。
2. 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
水循环的第一步是水的蒸发。
当太阳照射到水面上,水会变成
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冷变成小水滴,就形成云。
3. 降水和地面流动
当云中的水滴凝结得足够大时,就会坠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例如雨、雪、雾等。
降水后,一部分水滴流到地面上,形成河流、
湖泊等水域,另一部分水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4. 地下水和地下渗透
地下水是指流入地下的雨水或融雪水。
当地下水到达地下层的
岩石的间隙或裂缝时,会停滞在那里,形成含水层。
当地下水在地
下岩石层面内流动时,会通过渗透进入植物的根系以及地下的水源。
5.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将水资源合理利用,并保持水的不断循环,
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不仅如此,水循
环还能影响着气候和地质变化。
6. 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透等环节。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维持
生态平衡,还对气候和地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水循环的过程的
知识点概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
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
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
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1.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
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多云、阴、雨、雪等。
- 晴:天空中没有云或云很少。
- 多云:天空中有较多的云,但还能看到太阳。
- 阴:天空中布满云,看不到太阳。
-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
- 雪:从云中降落的冰晶。
2. 天气符号。
- 人们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天气,这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交流天气信息。
例如:“☀”表示晴,“☁”表示多云,“ ”表示雨,“ ”表示雪等。
3. 气温。
-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 测量气温一般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拿温度计的上端。
-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 风。
-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从北方吹来的风。
-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可以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风中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速的大小。
5. 降水量。
-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
-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
- 通常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小雨(日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水量10 - 24.9毫米)、大雨(日降水量25 - 49.9毫米)、暴雨(日降水量50 - 99.9毫米)等。
二、观测天气。
1. 制作简易气象站。
- 我们可以制作简易的气象站来观测天气。
例如,可以制作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简易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等。
- 制作风向标:可以用吸管、卡纸、大头针等材料。
将吸管两端剪开,一端插入大头针作为轴,在卡纸上剪出箭头和箭尾形状,分别粘在吸管的两端,然后将大头针插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物体上,如铅笔的橡皮端,这样就可以根据箭头指向来判断风向了。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变化》知识梳理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变化》知识梳理
天气的种类
1. 晴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没有云朵遮挡。
2. 多云:天空有云,但仍能看到阳光。
3. 阴天:天空被云朵完全遮挡,看不到阳光。
4. 雨天:天空下雨,有水珠落在地面上。
5. 雪天:天空下雪,白色的雪花落在地面上。
天气的变化
1.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不同。
2. 日夜变化:白天和晚上的气温、湿度和风力有所不同。
3. 天气预报:通过气象预报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4. 自然灾害:像台风、龙卷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可能引发自然灾害。
影响天气的因素
1. 温度:高温和低温会影响天气的状况。
2. 湿度:潮湿和干燥的空气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3. 风力:强风和微风会改变天气的情况。
4. 气压:高气压和低气压会对天气有影响。
5. 水汽:水汽的多少也会影响天气变化。
天气记录和观察
1. 天气图符:根据不同天气情况使用不同的图符记录天气。
2. 观察天气:注意观察天气状况的变化,记录下来。
3. 使用仪器:如温度计、气压计等仪器可以帮助观察和记录天气。
以上是《天气变化》知识梳理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1. 物体、物质和材料
- 物体是占据空间、有形体的东西,可以是实物或观念。
- 物质是物体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物体的原子和分子。
- 材料是可以制作物品的物质。
2. 纸的种类和用途
- 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状材料。
- 纸分为白纸、牛皮纸、包装纸等多种种类。
- 不同种类的纸有着不同的用途,如书写、绘画、包装等。
3. 泥土的成分和用途
- 泥土是由矿物颗粒、有机物质和空气等组成的土壤。
- 泥土可以用来种植植物,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4.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 金属是具有一定金属光泽和良好导电导热性能的材料。
- 非金属材料不具备金属的特性,如木材、塑料等。
总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物质和材料的概念,以及纸、泥土、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
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物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知识点复习
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一、我会填。
1. 高猛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
高猛酸钾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2.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 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4.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我们将会体验到新的乐趣。
5.实验证明,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猜想假设:搅拌能加快白糖溶解。
( 搅拌)(加热)(研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6.在20 °C 时,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36 克食盐,204 克白糖,74 克味精,9.6克小苏打。
7. 物质在0 100 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二、我会选。
1.把少量高猛酸钾放入水中,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D )A.颗粒慢慢沉到杯底,水变得不透明B.颗粒慢慢沉入杯底,水的颜色不变C.颗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变成紫色D.颗粒慢慢沉入杯底,周围的水变成紫色,并发散开2.下列四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B )A.食用油和感冒颗粒B.醋和酱油C.洗衣服和沙子D.面粉和洗衣液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让明明口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C )A.含在口中B.用舌头不断搅动C.牙齿咬碎,用舌头不断搅动D.直接吞入腹中4.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C)A.白糖B.小苏打C.食用油D.蜂蜜5.冬天,奇奇洗衣服时,把洗衣服放入水中并搅拌,加热水的主要原因( D )A.增加水量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C.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D.以上都是6.研究“水温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是( A)A.水温B.白糖放入水中的时间C.白糖的量D.溶解速度7.小明把食盐分成10克一包,每次往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溶解后再放入1包,当放入第4包时不能完全溶解,说明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B )食盐。
A.40克B.30-40克C.20克D.10克8.大米( B)面粉(B )醋、酱油( A)食用油( B )酒精( A )沙( B )洗发水( A )洗衣液( A )洗衣粉( A )酵母粉( A )A.能溶于水B.不能溶于水三、我会判。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本文档介绍了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1.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
2. 静止状态的表现静止状态是指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静止的物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不发生移动。
- 不改变形状。
- 不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3. 运动状态的表现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可以表现出以下特征:- 发生移动。
- 可能改变形状。
- 可能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4. 运动状态的描述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词语:- 前进:表示物体向前移动。
- 后退:表示物体向后移动。
- 上升:表示物体向上移动。
- 下降:表示物体向下移动。
- 左移:表示物体向左移动。
- 右移:表示物体向右移动。
5. 实例以下是几个运动状态的实例:- 鱼游向前。
- 鸟向上飞。
- 小车向左移动。
- 风筝向上升高。
这些实例展示了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通过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向和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静止状态表示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而运动状态表示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通过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和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4.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3.测量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2.百叶箱安装在高度为1.25m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4.测量降水量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毫米
6.观察云
1.把天空看作一个圆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2.统计天气信息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8.天气预报Fra bibliotek怎样制作出来的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霰雹(冰雹)和雨淞等。
5.观测风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3.风速是风的前进速度。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我国2012年6月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
1.
1.我们关心天气
0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02.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和风向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03.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认识气温计
0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0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10.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中的第10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路故障的概念与分类电路故障:指的是电路中某一部分因某种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电流无法流通或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
故障分类:电路故障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连接故障(如导线断裂、接触不良等),二是元件故障(如灯泡损坏、电池没电等)。
二、电路故障的表现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最直接的表现是电器无法正常工作,如灯泡不亮、电风扇不转等。
通过观察电器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电路是否存在故障。
三、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观察法:首先观察电路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松动现象,如导线断裂、插头松动等。
电路检测器法:使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点。
常用的电路检测器由一节干电池、三根导线、一个小灯泡组装而成。
通过检测器中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电路是否通路或断路。
制作方法:将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在电池的正极上,另一端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相连;再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在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上,另一端作为检测头之一;最后将第三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另一端也作为检测头之一。
使用方法: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被检测电路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若灯泡发光,则说明电路通路;若灯泡不亮,则说明电路断路。
四、检测电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电路检测器前,应先自检确保检测器能正常工作。
检测时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危险。
对于不确定的故障点,可以反复检测多次以提高准确性。
注意不要使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家用电路等高压电路,以免发生危险。
五、常见电路故障及解决方法电池没电:更换新电池即可。
灯泡损坏:更换新灯泡即可。
导线断裂或接触不良:重新连接或更换导线即可。
开关损坏:更换新开关即可。
六、安全用电知识在进行电路故障检测时,务必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触电危险。
不要随意拆卸或修理家用电器中的电路部分,以免引发更大的故障或危险。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气候》知识点总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1. 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等。
- 气候可以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原因主要与地理位置、海洋和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偏热,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偏冷。
- 海洋因素: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温和,而内陆地区气候较干燥,温度变化较大。
- 山脉因素: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和云雾的流动,影响降水量和气温分布。
- 气流和气压:不同气候区域之间的气流和气压差异会影响气候变化。
3.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对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如农业、交通、工业等。
- 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工厂排放的废气会导致空气污染,进一步影响气候。
4.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气候变化指的是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
- 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
以上是本单元《气候》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Note: The content should be adapted to fit the specific knowledge points covered in the third unit of the third grade science textbook.*)。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题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可以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等来描述材料的各种性质。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纸)、(金属)、(玻璃)、(纤维)、(塑料)、(陶瓷)、(橡胶)等。
3.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木头)的描述。
4.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5.塑料的特性:(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6.常见的金属制品有(锅)(菜刀)(钢笔)(铁钉)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8.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三种材料,(塑料条)的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了(塑料)的柔韧性强。
9.请你把木材、铁块、塑料这三种材料按从硬到软的顺序排列起来(铁块)(塑料)(木材)。
10.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需要具有柔韧性像(塑料尺)(电线的表皮)等11.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它(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尽可能(重复)利用。
12.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棉花)(黏土)(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3.古代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的。
14.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曾经用(兽骨)来作为记事的材料。
15.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16.金属具有(导热)的特性。
17.下列材料中,柔韧性最好的是(塑料条)。
18.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吸水能力最强。
19.(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可以重复利用。
20.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1.(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2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8. 手电筒的秘密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家庭用电》中的第8课《手电筒的秘密》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手电筒的用途与组成用途:手电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为我们在黑暗环境中提供光亮。
组成:手电筒主要由灯罩、反光镜、筒身、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等部分组成。
其中,灯罩用于保护灯泡并集中光线,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使光线更亮,筒身为手电筒的外壳,电池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灯泡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出光亮,导线则连接电池、开关和灯泡形成完整的电路。
二、小灯泡的构造与发光原理构造:小灯泡由两个连接点和灯丝组成。
这两个连接点分别连接在电路的正负极上,而灯丝则是电流通过并发热发光的部分。
发光原理:当电池、开关、导线和灯泡正确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时,电流就会通过导线流向灯泡的灯丝。
灯丝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发热并发光,从而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三、电路的形成与闭合电路:电路是由电源(如电池)、用电器(如灯泡)、开关和导线等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路径。
在这个路径中,电流可以流通并做功。
闭合电路:闭合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是完整的,电流可以在其中流通。
在手电筒中,当开关闭合时,电池、开关、导线和灯泡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使得电流可以流通并点亮灯泡。
四、安全用电知识实验安全:在探究电的奥秘时,我们应当使用电池进行实验,切勿尝试使用家用插座的电,因为那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也不能将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以免发生短路造成危险。
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材料被称为导体,如铜、铁、铝等金属;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被称为绝缘体,如塑料、石头、木头等。
在电路中,我们需要使用导体来传输电流,而使用绝缘体来防止电流泄漏或短路。
五、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与故障检测原因: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包括电池没电、灯泡坏了、开关坏了、导线断裂或电路短路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一、填空题。
1.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2.具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性质的物质称为材料。
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与测量的。
3.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4.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玻璃、木头、纸、橡胶、纤维、砖瓦、陶瓷等。
5.在描述一种材料的特点时,我们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轻重、软硬与常见用途等。
6.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
2. 哪种材料硬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要比较材料的软硬可以用刻划法。
2.把木头、纸、金属与塑料四种材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金属、木头、塑料、纸。
3.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很多重要的用途,可以做成很多物品,如;飞机、汽车外壳、菜刀、小勺、回形针、铁锤、铁桶、铁门等。
4.硬度是指材料的软硬程度,硬度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
5.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3. 比较柔韧性1.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可以用材料受第1 页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的韧性大小。
2.把木条、卡纸条、铁条与塑料条四种材料按柔韧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塑料条、铁条、木条、卡纸条。
3.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4.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
5.在工厂里,首先把它们粉碎、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子,冷却以后这些塑料就成为一件新的产品了。
6.现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再加工生产出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志。
4. 它们吸水吗1.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浸透/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有关。
2.把木片、纸片、金属片与塑料片四种材料按吸水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依次是: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第三单
元知识梳理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梳理。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点内容。
1. 太阳的光照
-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 太阳会发出光和热,这些能量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
- 太阳光可以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形状和颜色。
2. 阴天和晴天
- 阴天时,太阳被云层遮挡,天空看起来暗淡。
- 晴天时,太阳直接照射地球,天空晴朗明亮。
3. 空气
- 空气是我们呼吸的气体,我们无法看到它。
- 空气中含有氧气,有助于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4. 风的形成
- 风是空气的运动。
- 风是由地球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引起的。
- 科学家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来测量和记录风的方向和强度。
5. 风的作用
- 风可以吹走物体表面的水分,帮助物体干燥。
- 风也可以传播种子和花粉,帮助植物繁殖。
6. 空气的压力
- 空气有重量,对物体产生压力。
- 我们常用气压计来测量空气的压力。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2、水在动植物体内的比重很大,人体65%是水,蔬菜90%是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5、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 (√)
▲6、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对不了解的物体,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7、液体: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8、水的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9、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有:用粉笔吸墨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潮湿的墙根。
▲10、水的压力:水压力的大小和水的深度有关,浓度越深水的压力就越大。
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地球上70%是海洋,30%是陆地。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淡水,而这3%的淡里中,有2/3 的水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不能饮用。
21、地球虽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
22、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3、大多数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比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24、水资料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利用过滤法、咸水淡化法可以得到更多干净的淡水。
2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6、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
(×)
27、清澈透明的泉水、井水都是纯净水。
(×)
28、只要有水的地方,人们就能定居生存。
(×)
29、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为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怎么办?答: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的后果比如有:
(1)人体中大部分是水,如果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会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这是百病发生之必然;
(2)农业污水使大片农田遭受污染,农作物产量降低;
(3)海洋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
(1)减少耗水量。
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不乱砍乱伐,提倡植树造林;(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4)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加以控制。
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以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
作用。
水的特点是()。
2.我们能保持正常的()也多亏了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天不喝水,人
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3.目前,人们正面临缺水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
4.人体()%是水,鸡蛋()%是水,鱼()%是水,蔬菜()%是水。
5.“
水面下降说明了:小草的生长需要。
6.生命离不开(),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这地球上所有的()。
第三单元第二课观察水
1.
2.桌上有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
找一找哪一杯是冷开水。
说说你是
怎样找到冷开水的?答:
3.认识事物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等。
对不了解
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
1.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水会沿着纸巾往()爬。
这是()现象。
2.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
3.我知道可以发生毛细现象的物体有()()()()。
4.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
5.在硬币上滴一滴水,水的表面会鼓得像个(),这是因为水具有()的特性。
6.“曹冲称象”利用了水的()。
7.把方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而水却变()了。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
8.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有:()()()。
可以用()、()
等方法加速溶解。
第三单元第四课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
2.可以直接被饮用的水是()水。
淡水占地球上水资源的()。
3.地球约()的面积被水覆盖,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水,只有极少数的()
水。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淡水占()%。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
水蒸气,只有一些()()和()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5.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了。
6.大多数的水污染主要是由()引起的,主要有()()()
等。
目前人们治理污水的基本方式是()。
7.地球上的淡水冰川占()%,浅层地下水占()%,深层地下水占()%,河流、
湖泊占()%,水蒸气等占()%。
8.获得更多干净淡水的方法有()、()。
9.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的?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饮用的淡水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到水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地球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水的?答:浪费水的现象
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喝不完的水乱倒,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脸后的水冲卫生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