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案 第1单元 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 进阶1 第3课 篇目2 哦香雪
2019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的价值》导学案
2019部编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的价值》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的价值)《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习活动二:飞扬的旋律以中外抒情诗为学习内容,目的是感受诗人对青春的理解和他们昂扬向上的理想,感知现代抒情诗的艺术表现方式,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课前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放号(há0 )(2)石砾(lì )(3)揳入(xiē )(4)罅隙(xià )(5)霓虹(ní )(6)春霖(lín )(二)收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写札记的习惯。
(三)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提前准备本课本组朗读的片段,并把这段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之中是不可复现的。
结合第一课和本课诗词和能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致高考的你/致青春的你),给未来留下珍贵的记忆。
学习过程一、抒情导入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这些伟大的中外诗人对青春的赞美歌颂,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青春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1)生朗读,纠字音。
(注意节奏、停顿)(2)师范读或听音频。
(注意语气、感情的变化)(3)小组朗读自己本组喜欢的片段并简单说说理由。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5)突破难点:1、这四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么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小组派代表分享)。
(1)《立》: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给人感觉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部编版必修上册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青春席慕蓉全部的结局都已写好全部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突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起先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拂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一句“全部的结局都已写好/全部的泪水也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叹惋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
B.其次节,诗人起先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
C.第三节以一个暗喻“那发黄的扉页”开头,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对青春逝去的无限哀怨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妙而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的情景。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比方句“全部的泪水也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蕴含了多少无可奈何。
B.诗歌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致的选择。
因为夏天最热情,火热的青春中的热情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
C.这首诗可谓“人人心中全部,人人笔下所无”,达到了内容上的共性和表现手法上特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念。
D.这首诗通过与青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青春的眷恋和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以及对青春匆忙逝去的慨叹之情。
3.诗中既用第一人称,又用其次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4.怎样理解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青春之歌(节选)杨沫道静从严峻的创伤中醒悟过来了。
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出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顺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1-11-09T06:30:02.385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7期作者:刘泽森杨梅用明稳陆仕优[导读] 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为诗歌与小说,整体内容以抒发青春情怀为主,文学性与思想、情志感染性兼备,刘泽森杨梅用明稳陆仕优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 663600【教材分析】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为诗歌与小说,整体内容以抒发青春情怀为主,文学性与思想、情志感染性兼备,于调动学生初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积极性层面,有着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
此单元从伟人书写的壮丽革命诗篇,到歌颂奉献自由及人间情感的温婉诗句,再到成功塑造女性角色的小说佳作,文章形式多变,可令学生全方位了解高中语文的高度及深度。
此单元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从青春激扬向文章内容阅读中自由放飞文学思想,并同步做好文学知识积累,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相对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作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起点单元,关联学生必然为入校新生,其整体语文学习思路或仍处于初中发展末期阶段,仅做好了迎接新阶段学习的衔接准备。
于教师教学角度反观,学生的学习思想现如白纸,后期发展可期。
此阶段应以进阶提升为主要目标,保证学生在诸多新式尝试后产生更新学习态度,优化文学能力等正向转变。
更重要的,是令其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领下产生思想启发,深刻感受到自身“正青春”的身心状态与单元文章较高的契合度,并由此产生一定文学创作冲动或完善语文学习发展的意向,由此确立整体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基调,与语文学习结下浓厚羁绊。
【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通读并熟读各篇诗作及文章,总结阅读感悟,罗列个人印象最为深刻及最感动的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并于单元后期选择其中一篇数书写读后感。
2、结合单元学习任务要求,探索诗文中意象词语的应用,尝试模仿文体,以不同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3、应用剧情演绎方法,再现小说内容中部分情节,令学生从第一视角重新感悟文中角色思想,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感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阅读——青春激扬课件
【赏析】本文以《记忆里的光》为题,“记忆里的光”指的是火车 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党旗的标志图案,这是本文 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 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最后 ,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了“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 题目,升华主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赏析】本文是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作者以 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缜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给人鼓舞,给人 以振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 实际,给人启迪,时隔近两个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 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青春激扬
【主题解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人,是一个充满希 望的群体,在青年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青春与否,无关 乎年龄,而在于心态是否年轻。用奋斗礼赞青春,这不仅是年轻人应有 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青春正当时,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也正当时。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 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 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 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高中语文 时代的青春: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时代的青春: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01时代的青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小说专题学习设计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题是“青春的价值”。
“时代的青春”专题学习设计,以“青春是什么”作为核心问题,以“文本点评”和“青春歌词本”为具体任务,整合以第一单元的小说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开展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评价活动,来驱动学生深入阅读,引导学生体悟青春、理解青春。
专题实施通过“那时候的青春”“这时候的青春”两个课段加以落实。
【设计背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除选编了毛泽东等五位中外诗人的诗作外,还选入了茹志鹃、铁凝的两篇短篇小说。
这两篇小说分别讲述了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不同年代的青春故事,从“学习任务”角度建议学生“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学写“点评小说片段”。
学好第一单元的小说,需要学生联系特定历史背景,在“读”“思”“写”的循环贯通中,学习鉴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学会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典型的细节描写,并对它们作简要的点评。
“时代的青春”专题学习设计以第一单元的小说为核心,以“青春是什么”作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深入阅读,以“文本点评”和“青春歌词本”两个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引导学生体悟青春,理解青春的价值。
本专题学习融入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任务群。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概括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能梳理和整合两篇小说所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异同。
3.学习点评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点评小说常用的学科术语及语用规范。
二、思维目标1.分析、点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结合文本中的语言及细节,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理解。
2.比较不同同学的文本点评,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评选出规范性最好的点评,并据此修改自己的评论。
高中语文第1单元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进阶2任务4写作训练学写诗歌学案
写作训练:学写诗歌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
请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回忆。
【范文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远方每一次怀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1)是谁按捺住心跳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将最瘦最轻的梦悄然失落在孤独的夜里(2)岁月给了我们与整个世界的疼痛与生俱来的虚弱,混迹其中在这浮华的年代喘息苍白心伤,不堪一击而天空中远去的一行飞鸟那声声鸣叫已然正把昨日的温暖轻轻遗忘(3)今天,我不再为五月以及五月里的雨水而伤感只是穿过池塘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1)(2)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悲凉,这无疑是诗人真情的流露。
“每一次怀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将这种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
我们有时候很无奈,可能每个人都有过内心的悲凉,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心境。
日子就如水般流淌,从快乐到忧伤。
(3)在生命中,某一时刻,某一瞬间,我们都会陷在某种情节里做旁观的闲人,想用缄默代表坦然自若。
在浮华的年代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尘埃,将岁月留给我们的痛深埋在了心底,“喘息”“苍白”无疑是诗人勾勒出来的众生相。
即使还可以聆听到远去的鸟鸣,一切却都在冷却。
诗人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现实的情境,生动地说明了我们的困惑和彷徨。
诗人也把读者深深地带进了诗里,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岁月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是这些伤痛吗?是这些挫折吗?显然不是。
远方,到底有多远?远方有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
(4)诗人告诉了我们,“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疼痛的人,是否能够相信远方/还在——”,此时诗人的潜台词就是——相信。
诗人选取“睡莲”这一意象,赋予其圣洁的含义,用一朵“莲”来安抚那些伤痛和悲凉,在淡淡的荷香中,让心灵释放。
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真我、寻找快乐,这样生命才有色彩,而那“远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激扬)单元研习任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激扬)单元研习任务必修上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青春激扬)单元研习任务[单元任务一]讨论话题“青春的价值"一、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教师用书解析]第一项任务主要是落实人文主题学习,引导学生感悟青春情怀,理解青春的价值,虽然目标是落实在人文主题上,但落实的手段还是要从语文入手,所以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做到位。
这里的阅读欣赏是主题性的,要以青春元素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所以要回答“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就要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比如诗句、语言、人物、情节、细节、心理活动等。
接着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有关这一主题的生活经验、情感触动和人生思考带进来,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落实任务群提出的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进行阅读的目标。
回答“感受最深",要扣住“感受”,既要将阅读课文的收获说出来,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
再接着就要引导学生对“青春的价值"进行思考了。
要注意,这一思考不是泛泛的、表面的,而是集中在价值与理想层面,所以,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和约束,而且不能脱离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既要回答“哪些”,又要具体回答“思考"和“热情”,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另外,既然是讨论,就要从口头表达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至于讨论的范围和形式,可以视情况而定。
但不管怎样的范围和形式,都要形成成果,落实到纸面,从而把任务完成到位。
[单元任务二]1.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二、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指导1:激扬青春主题作文导写
第一单元激扬青春主题作文实例导写(教材任务分析+高考真题链接+主题作文训练)一教材单元学习任务(教材原题)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教材任务分析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方针,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单元所选文章,以青春为主题,就是突出了教育的宗旨。
如何展示新时代青年的风貌也是高考热点,因此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及作文训练,应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对标高考题型进行起步式训练。
三历年高考真题链接1.(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
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时代与青年的关系”,即青年在新时代下怎样才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哪些精神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第一段材料是引出话题,浙江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第二段的三个事例隐藏着三个关键信息,首先这些人都是青年,然后他们分别具有青年的种种优秀品质:“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强调的是青年人该勤奋刻苦,具备实干精神;“浙江工匠”“劳动模范”强调的是青年人该具备的“工匠精神”;“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事例强调的是“创新精神”,通过这三个事例可以确定论证方向与角度,这个材料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青年”的主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案 第1单元 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2 把握现代诗歌与小说的阅读方法
任务2 把握现代诗歌与小说的阅读方法◎探究一把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1.本单元五首诗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请阅读这些作品,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课四首诗歌虽同属现代诗作,但在结构、韵律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
其中,《致云雀》格律较为严格,可划入现代格律诗的范畴。
其他三首则可称为自由体诗。
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全诗共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读者低吟浅唱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戛然而止。
②《红烛》整首诗诗行长短自由不齐,诗节大小不一,字数也不相同,但整体格局仍然大致是匀整均齐的,九小节中,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端,复沓式的反复吟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情感的不断变化,行节之间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清晰可循。
③《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看作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
它不受格律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④《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
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单元 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 进阶2 任务3 探究诗歌与小说的写作技巧
任务3 探究诗歌与小说的写作技巧◎探究一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1.《沁园春·长沙》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的眼光折射出来。
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天有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
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
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便进入了冬季。
故乡的秋天是温暖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故乡的秋天是红色的。
山坡上,枫叶正红,映在清澈的小溪上,使整个小溪染上了红色,微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
故乡的秋天是黄色的,阳光是浅黄的,树叶是深黄的,田野是金黄的。
第一单元作文+青春++课件18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材料一: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 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材料二: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 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材料三: 习近平曾借用李大钊的话勉励全国青年人:“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 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 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对“青春”有怎样的认识和感 悟?我们又将如何实现“青春的价值”?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2
作文审题 一是审要求,二是读材料
“我”对青春 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
材料一:青春是短暂的,稍纵即逝 材料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材料三:“青年要……” ——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创造青春 的价值 (找材料关键词句,从材料中心句 概括出要点)
路遥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一分耕耘,一分 收获。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坚持钻研,持续奋斗,才 能绽放美丽的青春色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际遇。新时代青年要高歌猛进,迎难而上,书写青春价值, 谱写壮美的青春华章!
你会选择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符合文体要求)
青春,应该这样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的青春有时在充实中度过,有 时在快乐中度过,还有时在奋斗中度过。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 最有价值的财富,为了把握它、抓住它,青春,应该这样过。 窗外高高的烟囱中冒出浓浓的白烟,仿佛在告诉人们冬天就要来了。 我诧异着,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不知不觉,高中已过了一个月。我一边 感叹着时间之快,一边望着窗台上那盆菊,骤然发现菊已经有些干枯, 应是我不常浇水的缘故。我顿然醒悟,我之所以未给菊浇水,是因为我 最近较忙,是因为我每一天都活得充实。青春,就是应该这样充实着过 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教学设计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教学设计一、本单元整体框架1、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2、立德树人主题指向:青春激扬——树立伟大革命抱负。
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美注,渤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电,追导理想。
拥抱未来。
3、语文素养与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
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2)举办诗歌朗诵会,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从“青春的价值”等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4)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
4、教学内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曰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5、学习课时:10课时二、学习过程本单元围绕“青春”分为诗歌和小说两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打算分为诗歌部分和小说部分进行。
朗读活动在分块学习之前,先整体完成单元朗“读”(一)读【3课时】1、朗读诗文青春,感受最美青春【2课时】1)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通读本单元的课文,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课文内容,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美”的?然后和全班同学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通读课文可在课外进行,课堂用1课时进行朗读即可,讨论部分在课堂进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的方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2)开展诗文朗诵会【1课时】要求:任选本单元的一首诗,也可以是和“青春”有关的课外的其他诗歌或者文章选段,有感情的朗读,把你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开展一次以“青春激扬”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同学之间相互点评,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活动:准备(学生选朗诵内容、练习,主持人、主持稿,设计评价表等)——活动——总结与反馈【诗歌的选择练习等均在课外进行】第一部分:诗歌部分(一)赏【3课时】要求:从“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角度探讨赏析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目2 哦香雪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皱褶.(zhě)隧.道(suì)怜悯.(mǐn)笨拙.(zhuō) 荆棘.(jí) 吸吮.(shǔn)怂恿..(sǒnɡ)(yǒnɡ)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分辨·分辩[辨词] 分辨: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运用] 挑选校外培训机构如“雾里看花”,家长可参考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的黑白名单进行分辨,不要单听一些黑培训机构的无理分辩。
2.委屈·委曲[辨词] 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
该词语强调心情,是对心理状态的表达。
委曲: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委婉,如“河流委曲”;②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③指屈身折节,如“委曲从俗”。
该词语强调曲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运用] 他被蒙在鼓里,原不知这个委曲,所以内心很委屈。
3.怂恿·鼓动[辨词] 二者都有劝别人去做某事的意思,但它们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不同。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侧重于从旁劝说,多用于贬义。
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侧重于用语言、文字等激发,属于中性词。
[运用] 同样是美容店,这边是店员怂恿顾客透支消费,还违规帮办信用卡;而那边是店员引导顾客合理消费,并鼓动顾客参与“爱心一日捐”。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放学的晚上,我高高兴兴地走在大桥上,清清的河水,明亮的路灯,感觉快乐极了,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报刊上一会儿说生命在于运动,一会儿又说生命在于“静”,真让读者不知所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敌人的法庭上,他理直气壮....地痛斥敌人的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她表面装作心不在焉....的样子,其实内心里是何等紧张,真害怕他说出任何拒绝的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错误。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应用“情不自禁”。
2.错误。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强调的是一个人面对困境的一种神态、反应,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此处应用“无所适从”。
3.错误。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做事有气势。
根据语境,面对敌人应用“义正辞严”。
4.正确。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
不爱说话尽管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序不当。
“尽管”应移到“不爱说话”前面,因为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样。
五、判断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 )2.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 )3.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 )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 )[答案] 1.拟人 2.比喻 3.排比 4.拟人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善于以一个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进行独到的发掘和提取。
其小说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中篇小说《麦秸垛》《午后悬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安德烈的晚上》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哦,香雪》正产生于此时,它是铁凝于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期间所写,深刻反映了这一变化给人们思想带来的震动。
小说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村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状况。
哦,香雪⎩⎪⎨⎪⎧⎭⎪⎬⎪⎫引子 ①开端 欢乐一分钟发展 渴望铅笔盒高潮 ② 结局 香雪深夜归 向往文明摆脱贫穷自尊自爱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答案] ①火车开进村 ②换回铅笔盒任务探究一创设人物活动的舞台——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任务导引]环境描写的根本目的就是营造出故事发展所需要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特点,这篇小说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儿,阅读时,要注意感受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任务设计]1.作者笔下的台儿沟有着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台儿沟深居大山深处,偏僻封闭,只有十几户人家,仿佛与世隔绝。
这儿没有“石油储存”,没有“金矿埋藏”,现代文明离台儿沟很远。
2.《哦,香雪》是怎样写“山”的?“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文中多次出现了描写“山”的场景,如第一段“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第五段“大山无声的命令”,及倒数第二段“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等等。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篇描写“山内、山外”不同生活地域的人们相互接触的小说,“山”始终伴随着小说的进行,并且在小说末尾起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山”还让人想起它背后的“封闭、高大、幽暗”等。
3.出色的环境描写是本文特色之一。
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试着找出本文中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景物描写作用分析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
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①薄的身体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②子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③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④浪花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⑤[答案]①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孤单、空虚和害怕的心理②作者描写了一种月色明朗的景色,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她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④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⑤“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意丰富任务探究二向往新生活——赏析小说的形象[任务导引]小说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这篇小说中的小木盒、自动铅笔盒、火车上的人和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阅读时要充分关注这些物象。
[任务设计]4.文中的小木盒和自动铅笔盒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表现了香雪性格中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象征着贫穷、落后、封闭。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它象征着文化和知识、现代和文明,追求知识、追寻文明。
表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5.从对火车上人和物的关注角度来看,香雪与其他姑娘的表现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对火车上的人和物充满了好奇心,这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