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
“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争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
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
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
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
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
《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
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
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
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
创办《语丝》周刊。
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
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
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目录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1.10.《终身大事》1.11.爱美剧1 .12.湖畔诗社1.13.南囤社1.14.乡土文学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4.4.“主题先行论”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名词解释题答案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杂文)。
3、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三十年代的初期(1932年)。
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
这是一个月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
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
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
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3、“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
总之,“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
4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
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
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
《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
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
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
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
创办《语丝》周刊。
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
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
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
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
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3、“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
总之,“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
4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 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展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场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 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煽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场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
“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
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
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两个口号论争指的是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名词解释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杂文)。
3、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三十年代的初期(1932年)。
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
这是一个月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
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2.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周作人、冰心、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如主要作品有茅盾的《蚀》三部曲、冰心的《超人》。
3.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4.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5.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6.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半农、周作人,大钊、鲁迅等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
“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独秀主编。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大钊、胡适、钱玄同、半农、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新青年》提倡科学和,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争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外革命阵营(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
这是革命文学部的论争。
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
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两个口号论争两个口号论争指的是1936年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 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 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1、第三种人:指30年代初的苏汶。
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左联曾与她展开论辩,批评了她的文艺倾向。
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与策略上“左”的错误。
2、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就是其纲领。
3、京派:1、就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就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就是关注人生,但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就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就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与讽刺小说。
4、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就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5、乡土小说:在19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就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6、东北作家群:就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她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着名刊物;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918年, 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3.革命文学论争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4.两个口号论争两个口号论争指的是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等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5.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言论而发生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评梁实秋的观点;郁达夫的文章很中肯,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6.民族形式论争民族形式论争发生于抗战中期;1938年和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和“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的问题;国统区文艺界在学习和讨论中发生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向林冰的观点;向林冰的观点是:①“应该在民间形式中发现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他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而民间形式是大众习闻常见的;②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①对旧形式全盘否定;②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的努力和成就时,否认新文艺在形式上存在缺点;郭沫若、茅盾、胡风等在撰文讨论中,都从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上论述民族形式的问题,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起来,见解独到;这一场讨论参加人多,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7.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风为主,胡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以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偏向,争取现实主义的胜利;文章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40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胡风写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8.孤岛文学孤岛文学,从地域而言是指上海租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历时四年多;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搜、柯灵、王任叔巴人、文载道、周木斋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是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于各学校各行业,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及上海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很大社会影响;9.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作了“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对如何服务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0.新秧歌运动新秧歌运动发生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群众一起改造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现实斗争,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代表作有鲁艺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运动表现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艺术实践,是文艺座谈会后在艺术上显示的最初成绩,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大型新歌剧;11.对王实味的批判“对王实味的批判”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王实味是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他在1942年初的延安报刊上发表政治家·艺术家一文,提出文艺暴露黑暗的主张,着重暴露革命队伍内的“黑暗”,认为这是文艺首要的工作;又发表暴露延安“黑暗”的散文作品野百合花;王实味的理论主张是片面的错误的有害的,对王实味的思想批判是必要的;但是,把王实味作为反革命分子斗争处理,最后错误处决,是严重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12.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大会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新文艺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将要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13.新潮社新潮社是五四时期以新文学创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文化团体,创办刊物新潮;主要社员有罗家伦、傅斯年、叶绍钧、杨振声、汪敬熙、朱自清、康白情、周作人等等,多数是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新潮社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和支持下展开活动的,新潮上发表的俞平伯、康白情等的新诗,杨振声、汪敬熙等的小说,是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成就;新潮扩大了新青年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14.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以上列名为发起人、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文学研究会成员多,有许多着名作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15.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报、洪水、文化批判等,并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社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这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特征;他们追求文学的全和美,但他们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和历史剧,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等,风靡文坛,对新文学影响很大;他们的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同时,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6.新月社与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陈西滢、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17.语丝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以发表各种文体的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等;语丝于1930年停刊;18.莽原社莽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以创办莽原周刊、半月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等;莽原以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多发表杂文、散文为特色;鲁迅的着名杂文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及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篇均发表于此;19.未名社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刊物有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未名社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创作上以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为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20.狂飙社狂飚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高长虹等;出版狂飚周刊及狂飚社丛书;狂飚社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表现出“虚无的反抗”的特色;21.浅草社、沉钟社浅草社、沉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陈翔鹤、冯至等;1922年创办浅草季刊,1925年停刊后,冯至等浅草社同仁和杨晦又成立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至1934年停刊;文艺思想接近创造社,致力于创作,被鲁迅评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22.弥洒社弥洒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山源等;创办弥洒月刊;致力于创作,强调艺术无目的和灵感作用;23.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是其特色;24.象征诗派象征诗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诗流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代表诗人为李金发,这时期连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暗示手法营构意象表现内心感受;同时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创造社诗人,这时期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穆木天、王独清还发表谈诗等文阐述自己的象征诗理论见解;25.新剧文明新戏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 “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国话剧运动进入第二阶段;26.南国社南国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话剧团体成立于1923年,田汉创立,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开展话剧运动在1928至1929年,多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特色;27.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是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28.学衡派学衡派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以刊物学衡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他们是欧美留学生;其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29.甲寅派甲寅派是文学革命后继学衡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复古主义派别,以刊物甲寅而得名;主要成员有章士钊等;其主要观点是赞美文言,反对白话,反对新文化运动;30.太阳社太阳社是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成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等等,成员多为共产党员;出版太阳月刊等;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但有左倾错误观点,否定和攻击鲁迅;创作了不少具有革命罗曼蒂克错误倾向的普罗文学作品;成员后都加入左联;3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左联成员发展到270多人,着名作家有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田汉、周扬、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蒋光慈、殷夫、柔石、胡风等等;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左联于1936年由于形势变化而解散;32.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社、戏剧协社、辛酉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33.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1932年,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在内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个与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34.京派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而又带抒情浪漫气息,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35.论语派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36.“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着文以“第三种人”身分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张闻天以歌特科德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批评左联有些领导人的左的错误: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存在;把文艺只是作为阶级的“煽动的工具”、“政治的留声机”的理论;因此,这是一场复杂的论争,一方面,胡秋原、苏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37.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出生于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一些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李辉英、舒群等,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批以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为内容的、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38.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上海市党部委员、国民党文人、军官组成,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品有黄震遐的陇海线上、黄人之血等;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进行了批判,揭露他们的封建、法西斯反动性和“宠犬派文学”的本质;39.现代派和现代诗派现代派和现代诗派以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文艺月刊而得名,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的现代主义倾向,称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首领是戴望舒现代月刊负责人之一,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当时在北平编水星杂志,与现代南北呼应等;现代编者概括现代诗派特点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现代派诗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特点;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参看第40、41题答案;40.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派是现代派小说之一,代表作家为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小说创作;中国现代作家也有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创作的,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庐隐、叶绍钧等,但都是以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为其主要特色,性心理描写为其中因素、成分;施蛰存在30年代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