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七章 教师心理健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师心理健康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甚至会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强调人文关怀,健康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健康的定义仅仅强调身体没有病痛或缺陷,是一种身体上的完全良好状态。现在,健康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和谐统一,相互影响,构成了现代“健康”的必要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以下就是WHO提出的十条标准,于此,我们可以大体地勾勒出健康所拥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更为清楚地了解“健康是什么”: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二、心理健康

概言之,心理健康首先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在此基础上,主体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当然,应当指出的是:这种稳定的状态并不是指没有一点波动,而是能积极面对心理状态上小而短暂的波动,以此来保持总体的稳定。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是社会公民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的内涵有着社会一般人的共性特点,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的特定职业,作为学校教育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多种角色的“扮演者”,其心理健康的内涵应该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不仅仅要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其角色所赋予的必备的健康心理,有着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两个层面上的内涵。其特殊层面上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作为教师,他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健康的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第二,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教师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第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独创性。

第五,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认识。

第六,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教师都要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对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

1、增进教师自身生活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因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感受和追求幸福的基本条件。

一方面,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能够使教师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压力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沮丧,不浮躁,不偏激,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对自身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能在经济大潮中保持教师独有的那份淡定和从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教师对其管理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和公共的责任感。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其自身价值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而且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调整自己的心态,依靠自身的心理素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必须将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并融入他们的骨子里。

1.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有测试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教师,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接受教师系统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性格品质的陶冶等,学生作为个体的整体发展是需要教师的参与和促进的。因此,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频繁和密切的人,教师对学生有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警惕这样一种状态,那就是我们教育方式中的应试教育的分数选拔机制和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制度对教师心理的危害。

教师积极的心理和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3.有助于学生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马斯洛等提出的标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对个的需要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给恰如其分的满足。

2.奥尔波特提出的标准

心理健康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准:(1)自我意识广延;(2)良好的人际关系;(3)情绪上的安全性;(4)直觉客观(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3.林崇德提出的标准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十条标准:(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3)悦纳自我,对自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6)完善自我,能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8)调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良好的人际关系;(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4.俞国良等人提出的标准

(1)智力正常。(2)人际关系和谐。(3)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了解自我,悦纳自己。(5)面对和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改造现实,而不是以幻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