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总复习(练习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总复习(练习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期末总复习练习题一、基础题1、请你将下列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物品:铅笔、橡皮、书包、苹果、香蕉、尺子、帽子、足球分类一(学习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二(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三(体育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四(穿戴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将下列数字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数字:12, 5, 9, 2, 7, 1, 10, 3大于5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5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应用题1、小明家有一些玩具,其中有红色的汽车、蓝色的卡车、黄色的飞机和绿色的火车。

请你帮助小明将这些玩具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列出每种颜色下有多少个玩具。

2、小红有一些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橙子和梨。

她想要按照水果的种类进行整理,但是忘记了每种水果的数量。

请你帮助小红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多少个,并记录下来。

三、判断题1.将物品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2.将数字按照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3.将动物按照是否能飞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四、综合题1、请你将下面的动物按照它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动物:鱼、狗、鸟、猫、老虎、海豚、兔子、企鹅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水中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按照以下要求,对下面的数字进行分类,并写出每类数字的总和:数字:10, 15, 5, 20, 25, 12, 8, 30(1)个位数是0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是_____(2)大于20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是_____五、附加题1.请你将以下形状按照它们是否有角进行分类,并分别写出它们的数量: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五边形有角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是_____没有角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是_____。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说课稿XXX小学教师:XXX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材在本单元专门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好热复习数学知识。

本节主要就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包括比大小、5以内数的分解以及加减法,已形成课本第32页的5以内加法表和减法表,并且要求学生对两张表格进行探索,发现两张表格中的算式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整数加、剪发算式并发现期排列规律的过程,从中感受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算式之间的联系。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法表和减法表;通过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的进行的口算能力。

本课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小棒。

二.学情分析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能数出5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5以内的数。

况且通过前几周学习,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初步已经建立了5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为以后学习数学及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然而对校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

只要是新奇好玩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

三、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秋)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秋)

分析 (1)按图形分类,正方形有3个,三角形有3个,圆形有3个; (2)按字母分类,字母A有2个,字母B有4个,字母C有3个。
三、精讲精练 考点02 分类的标准和图形的分类
解答 解:(1)把上面的卡片按图形分一分。
(2)把上面的卡片按字母分一分。
故答案为:3,3,3;2,4,3。 知识点 掌握分类标准是解题的关键。
一类。
三、精讲精练 考点02 分类的标准和图形的分类
解答
解:(1)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可以分成 一类, 一类,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一类,〇一类,△一类。 (3)填表。
一类。
(4)根据分的结果,提问如下: 比 多几张? 4﹣1=3(张) 答: 比 多3张。(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4,5,1;3,4,3。
类的标准。 3.排列: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三、精讲精练 考点01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典例01 将图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分析 依据可知,分别找出图中文具,水果,玩具,把符合要求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方框内。
三、精讲精练
解答 解:如图:
考点01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三、精讲精练
解答 解:(1)按形状分:
考点02 分类的标准和图形的分类
(2)按点数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物品的排列与分类。
三、精讲精练
变式02 分卡片。
考点02 分类的标准和图形的分类
按卡片的形状分。
按卡片上的水果分。
分析
按卡片的形状分:三角形有3个,正方形有3个,圆形有3个; 按卡片上的水果分:梨由3个,苹果有2个,桃子有4个。
三、精讲精练 考点01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导学流程:自学提纲与展示互动1、基本训练计算15-8 13-5 12-6 15-7 9+811-7 14-6 14-8 16-7 18-9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组内说)(全班齐练,集体订正)2、用数学观察P24第二题(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在组内说,全班说(3----5人)(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3、观察与思考独立完成P25:5题然后集体订正二、课堂练习1三、解决问题:1、小强踢毽子,第一次踢了7下,第二次踢了8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下答:两次一共踢了_____ 下。

2、学校食堂里做菜,上午用了8棵白菜,下午用了5棵白菜,问一共用了多少棵白菜?()+()=()棵答:一共用了_____ 棵白菜。

3、一(2)班的同学们做了18朵花,送幼儿园的小朋友9朵,还剩多少少朵花?()+()=()朵答:还剩_____ 朵。

(--完--)。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5以内各数的加减法,并能简单的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小朋友们,喜欢唱歌吗?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吗?设计:(师播放儿歌《五指歌》,让学生学唱,或教师教学生唱: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五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五。

)师: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听,真聪明。

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歌曲中我们能找到那几个熟悉的数字小朋友?生:……师:真厉害,都被你们给找到了啊。

小朋友再想一想,除了1、2、3、4、5,我们还学习了那个数字?生:我们还学过0这个数字。

师:对,我们还学习过0这个数字。

还记得0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师:小朋友们记的可真好,那同学们,你们会写这几个数字吗?生:会师:那你在练习本上写一下,开始吧,看谁写的又标准又漂亮。

(师巡视,并对学生书写出错和不规范的同学进行指导)师:完成的小朋友要按标准姿势做好,同学们写的可都真好,真厉害。

那你想一下咱们在第几单元学习了这几个数的书写?生……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这节课我们完成对1——5和5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下面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旧知师:嗯,非常不错,看来同学们掌握得非常棒,这都没难倒大家,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你们准备好迎接新一轮挑战了吗?生……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复习数的顺序教师(出示课件图):你能按顺序用6个数字给小鸽子的房屋编号吗?小鸽子的家在从左边数的第3个房子,生指出是哪一间2、复习数和数比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数数、识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复习并巩固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2. 知识回顾(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3.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练习题包括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运算题目。

4.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合作练习中的难点和错误,进行讲解和解答。

重点讲解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运算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数的组成:数数、识数、数的组成2. 比较大小:比较大小、大小比较的方法3. 加减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七、作业设计1. 数的组成:数的组成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 加减法: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学生对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0~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第3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及第33页练习七第2题)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熟练地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难点:会正确、迅速地计算0~5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序数。

出示数字卡片。

320154(1)上面的数字卡片,从左数第1张是(),第3张是()。

从右数第1张是(),第5张是()。

(2)把上面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复习数的组成。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同学们知道哪些数的组成?(点名学生回答)二、知识运用1.5以内数的加法。

出示教材第32页第3题部分加法表:(1)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

师:上表还不完整,有许多算式还没填好,请你仔细观察表中已有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0加几,1加几,2加几……第二个加数一样,第一列都是0,第二列都是1……横着看:每一行的得数相同,第一行是0,第二行是1……(2)完成加法表。

师:按照这个规律试着把表填完整。

(点名学生回答,动画显示剩余的加法算式)师:再仔细观察,表中还有哪些规律?(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师:斜着看有什么规律?分组交流。

(3)看表口算,老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地说出得数,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口算。

2.5以内的减法。

出示教材第32页第3题部分减法表:(1)完成减法表。

师:上表还不完整,有许多减法算式还没填,大家仔细观察,按照表中的排列顺序把剩余的算式补充完整。

(点名学生回答)(2)寻找规律。

第三单元整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整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整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一数2. 比多少3. 比长短4. 比高矮5. 比轻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如尺子、天平、计数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一数、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和比轻重。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练习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作业可以包括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整理复习》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整理复习》课件

3. 我会数拼搭的立体图形。(6 分)
( 4 )个
( 5 )个
( 6 )个
三、我机灵,我会动。(共16 分) 1. 我会辨认,我会分。
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框里。(8 分) ⑧⑩ ②⑤⑥⑦ ①⑪⑫ ③④⑨
2. 我会按规律,圈一圈。(4 分) (1) (2)
3. 我会按要求,圈一圈。 (1)圈出能搭成左边图形的一组。(2 分)
( √ ) ( ×) ( √ ) ( ×) ( √ )
二、我细心,我会数。(共26 分) 1. 我会数拼搭的各种立体图形。(8 分) ( 2 )个 ( 5 )个 ( 3 )个 ( 6 )个
2. 我会数拼搭的相同小正方体。(12 分)
( 6 )个
( 4 )个
( 5 )个
( 8 )个
( 7 )个
( 6 )个
(2)先摆一个
,在 的左边摆一个 ,再把
摆在
的上面。(圈出正确的摆法)(2 分)
四、我挑战,我会想。(共24 分) 1. 认一认,圈一圈。(找出每组中的不同图形)(6 分) (1) (2) (3)
2. 下面组合图形分别是用哪些图形拼搭成的?连一连。 (12 分)
3. 请为下面三件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盒,并连一连。(6 分)
点拨:没有被完全遮挡、看不见的图形,就可以用点数 法。如先数球,从左往右,数出一个球就划去一个。
三、我自信,我会圈。(每小题8 分,共16 分) 接下来横线上该摆什么图形? 圈一圈。 1. 2.
点拨:解决这类题目,要根据已知的图形找出摆放的规律。第1 题以一个长方体和两个球为一组重复出现,横线前是一组的结束, 所以横线上应该是下一组的开始,应该摆长方体。第2 题同理。
( ○) ( ×) ( ×) ( ○)

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3. 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4. 测量:初步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认识物体和图形,长度的测量。

2. 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直尺,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整理笔记,总结重点。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0-10的数字,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运算方法,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3. 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4. 测量:长度的概念,直尺的使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题,认识物体和图形题,长度测量题。

2. 提高练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拓展练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开阔学生的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4节,主要是对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材的章节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本,若干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2. 知识梳理(10分钟)a.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b. 认识人民币:让学生回顾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换算。

c. 长度单位: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和应用。

d. 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3. 复习巩固(10分钟)a. 针对每个知识点,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

b. 针对每个知识点,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

4. 实践应用(10分钟)a. 出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汇报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板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七、作业设计2. 认识人民币: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并写出它们的面值。

3. 长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计算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知识梳理1.数的认识(1)掌握100以内各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各数。

(2)理解数位的概念,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3)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4)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按顺序往后数或往前数。

(2)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或“=”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3.简单的计算(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加几十”和“减几十”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并能正确地书写计算过程。

(4)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在加法、减法计算中的作用,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难点解析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数位的概念和十位、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能比较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实物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掌握。

2.一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进位和退位的处理不当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3.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使用错误符号或混淆大小关系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四、学习方法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主要内容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数学运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以具体情境为例,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10以内加减法运算2. 板书内容:加法运算:a+b(a、b为10以内的数字)减法运算:ab(a、b为10以内的数字)运算规律:同号相加,异号相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0以内的加法运算:3+4=?5+6=?10以内的减法运算:72=?83=?2. 答案:3+4=75+6=1172=58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时计算价格、分配物品时计算数量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创设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这是因为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例题讲解的深入我在讲解例题时,以具体情境为例,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数字1~5的认识和排序。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包含数字1~5的图片、加减法示例等。

2.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算盘等。

3.课前准备: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准备好课堂板书,并测试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教学内容1. 数字1~5的认识•让学生认识数字1~5,通过观察数字卡片和课件中的数字图片,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字的写法和大小关系。

2. 数字1~5的排序•让学生参与数字1~5的排序活动,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3. 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例子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朗读数字1~5。

2.通过数码图片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1.教师示范数字1~5的排序,让学生跟着操作。

2.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举例并解答问题。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自行完成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2.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掌握更多技巧。

第四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1~5和加减法的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反馈1.简单测试学生对数字1~5的掌握程度。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数字1~5的练习题。

2.和家长一起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掌握。

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随时提出,谢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写出1~5这几个数字。

2.掌握1~5的数字大小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

2.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团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5这几个数字,写出来并掌握它们的大小关系。

2.理解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理解数字1~5大小关系的抽象概念。

2.进行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时理解运算意义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玩具等。

3.课件:PPT演示(针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展开)。

4.图表:1~5的数量表、加法表、减法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1.教师介绍数字1~5,通过数字卡片或展示图表让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1~5,练习写出这几个数字。

3.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数字1~5,互相观察、比较。

4.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数字1~5的认识。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5的大小关系1.利用游戏或实物,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师演示辅助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数字1~5的大小次序。

3.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1~5大小关系的理解。

4.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数字1~5大小关系的印象。

第三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1.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1~5的简单加减法规则。

2.利用图表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视觉化方式理解加减法运算过程。

3.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加减法练习。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课件(共18张PPT)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课件(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 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 区别这些图形。
学习目标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 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的显著特征。
学习目标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 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 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通过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 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重、难点)
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

识 正方体



圆柱


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有六个大小相同的面。 圆柱上下对着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球形的物体容易滚动。
问题解决 考点一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 )个
考点三 立体图形的特征
请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圈起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典例题
1.数一数,填一填。
有( 5 )个。 有( 3 )个。 有( 1 )个。 有( 5 )个。
2.找规律,选一选,圈一圈。 (1) (2)
课后作业
作业:练习册对应练习题。
(1)在长方体的下面画“√”。
( ) (√)
(√)
()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
(2)在圆柱的下面画“√”。
( ) (√)
()
( √)
圆柱上下的面是相等的两个圆形。
对应练
连一连。
考点二 图形拼组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0的认识和书写,以及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尝试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数数游戏、比较大小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 整理与复习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 整理与复习

1F 通信数码广场 眼镜 应该去( )楼。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水果
蔬菜
(1)
水果
水果
地上跑的 地上跑的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2)
4.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①②
③④⑤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5.想一想,下面的图片可以怎样分。
先确定分 类的标准
图片的外框形状 圆形、正方形 图片里面的图案 月亮、太阳 ……(合理即可)
5.想一想,下面的图片可以怎样分。
① ② ③④⑤ ⑥ 按图片的外框形状分: 按图片里面的图案分:


分类的标准
怎么对物品进行分 类呢?
分类的方法:分类时先判 断所给的物品中哪些具有 相同的特征、用途等,再 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 重点回顾

分类的含义

与 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准
对物品进行分类的 标准是什么?
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就是 物品的不同属性,物品有几 种属性,就有几种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 一般也会不同。
• 拓展提升
1. 把下面这些花儿插在两个花瓶里,可以怎样分?在 花瓶上写出花的序号。
第一种分法
第二种分法
第三种分法
• 拓展提升
1. 把下面这些花儿插在两个花瓶里,可以怎样分?在 花瓶上写出花的序号。
根据要求先确 定分类的标准 分两类
花瓣的数量 花瓣的条纹 花瓣的形状 ……(合理即可)
• 拓展提升
• 练习巩固
1.分一分,说一说。
天上飞的有大雁、燕子。
• 练习巩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点数法
加 法
接数法
数的组成
倒数法
减 法
数的组成
想加算减法
想5能分成1 和4。
5-1 =4
把5串葡萄全 部去掉。
5-5 =0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 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和数 的组成来计算。 5以内数的减法可以用倒数法,数的组成及 想加算减法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整理和复习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
第1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整体回顾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 的认 识
比 第 分 加 减0
大 几 与 法 法的




知识梳理
1~5的认识
生活中个数是1-5的物体,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
1-5各数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是1、2、3、4、5, 从后往前是5、4、3、2、1。
4
4
4
4
13
22
31
分与合
1和4, 2和3, 3和2, 4和1都可以合成5。
55
14
5 23
5 32
5 41加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自,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1=4
加号 读作: 3加1等于4。
算法: 点数法 接数法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减法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1=3
比大小
… … … 3 =3
… … 3 >2
… … … 3 <4
… … …
等号
大于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二个情境图)
2.数的计算。
1)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2)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3)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1.提出的问题。
1)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2)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
页第二幅图)
3)学生回答。
4)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手指,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手指,剩下右手的2个,写成算式就是5-3=2。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2.解决问题。
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
3、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成长的足迹:问题:
我学会了……0是最小的数吗?
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呢?
作业设置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5)说得真好,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互换,还举出了实例,真棒!举例子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你也可以用实例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来,接着说。
6)为什么一大堆棉花还没有一小块铁重呢?物体的轻重跟什么有关呢?
7)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攻破这些难题。
课题
整理与复习
学习
目标
1.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法
选择
谈话法、练习法
课型
复习课
课前
准备
练习题、多媒体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课题
整理与复习
学习
目标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运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教法
选择
谈话法、练习法
课型
复习课
课前
准备
练习题、多媒体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一幅图)
2)学生回答。
3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探究新知
1.作比较。
1)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情境图),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2)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3)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一个情境图)
4)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3、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用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用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教材第55页第6题、7题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