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者:郭爱庆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5期“生动、丰富、有意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在师生之间愉快、默契的语言沟通、实践合作、肢体互动等诸多环节中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上有效的课堂、布置有效作业……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下是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一、合理处理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

那么,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是对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检验。

当你处理得好,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你处理得欠妥时,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与改进,帮助孩子迈向成功的道路,也为我们的有效课堂打下了基础。

如在笔者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上课依始,就开门见山大胆的亮出课题,瞬间,发言一向踊跃的A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显然,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错误的,但却有人跟随附和着。

当然,也有学生大声的进行反驳着。

对此情形,我想可能会出现2种处理情况:1种老师会顺势评判他们的正确与错误;另外1种老师不顾他们的争论,遵循教案继续新课。

但笔者两种做法都没有选择,而是让A同学继续说出他的想法:“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都是长乘宽,都是相邻的两条边进行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这样,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的办法来计算。

”笔者顺势接着说:“A同学用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间的关系,推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刚才也有些同学叫唤着,是不同意他的意见?那你们是怎么想得呢?不妨我们一起先来研究一下。

”各学生们开始了各自的研究;有的操作学具,有的画图剪拼,有的测量计算,有的在小声的相互讨论……几分钟后,各组汇报了研究结果。

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不仅A同学的错误在大家的共同研究下得到了纠正,大部分的同学还自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公式的由来,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教育理念的感悟

对“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教育理念的感悟

对“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教育理念的感悟标签:幼儿教育;教育理念;回归;自然;生活前不久,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兰州新区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及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班培训。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授课、驻园研修、聚合分享、实地体验等研修形式,邀请浙江当地名校名师先后为我们作了9场次专家报告和5场次名园长报告。

我们先后4次深入当地名幼儿园参与观摩和研讨交流。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即幼儿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因此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教育家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要求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也就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教师只须为其探索、学习提供必须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而在本次培训中,专家们多次的讲座都体现了对“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刻解读,也给了我很深刻的感悟。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大自然为背景,以生活为主题通过对几家杭州一级幼儿园的观摩参观,我们发现在环境创设方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幼儿园环境近似于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环境布置接地气,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并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做好生长观察记录,增长了孩子们动手和观察的能力。

另外,大面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盆、环境装饰等,既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又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兴趣。

幼儿园公共区域无不展现着孩子们和老师们的智慧,院子里大面积还原到了原生态,孩子们可以挖土、爬树、爬山坡,幼儿园不再是铺满塑胶的所谓现代化的“高大上”幼儿园。

三、幼儿教育应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运用本次培训最引大家关注的便是“安吉游戏”。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线数学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课堂教学。

自然是教学的一种更高境界,更能凸显教育者的智慧!课堂导入应该直白、快捷;别让学生为了“合作”而合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归适度的宁静。

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我口说我心”,多一点真实,少一点虚伪,让心灵体验,让思想碰撞,让精神对话,让课堂回归真实!关键词:数学课堂;回归;真实;自然;心灵体验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详实的多维目标,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设计,热闹异常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我们的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大抵如此。

这些课看似精彩纷呈,但是细细品来,有些“变质”“变味”,并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精神,与真正的有效课堂、本真的数学课堂渐行渐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追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

真实、自然绝不是简单、单一,而是教学的一种更高境界,它折射出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它更能彰显教育者的智慧!一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应如春风拂面,令人感觉自然、舒心。

我认为自然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堂导入直白、快捷众所周知,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起点。

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对课堂导入“包装、包装、再包装”(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

既要绞尽脑汁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又要竭尽所能设计色彩鲜艳、优美动听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幸福”起来。

不可否认,老师的设计真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每节课都需要如此“煞费苦心”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些知识在导入时不需要设计问题情境和过多的知识迁移,此时,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去掉纷繁的外衣,回归数学的简单、明了,让课堂洗去“铅华”,还以“真实”的面貌。

二、别让合作学习成为形式随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由“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数学的作用日渐凸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的气味,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得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由教学型转向学者型;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听课型转向学习型,学习方式由接受型转向为合作型与研究型;教学评价由单一评价转向多项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如何使课堂内的高中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有效地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

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达到了解,才能将课备得充分,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参与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师耍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一)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是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前提,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了解学生对己学数学知识、数学解题方法、数学解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及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己学知识的层次和过程,才能设计一条适合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的通道,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参与意识。

例如:学习”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因式分解、配方法、式的变形整理、等式的恒等变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让生活回归数学课堂教学

让生活回归数学课堂教学

让生活回归数学课堂教学
朱可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40
【摘要】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总页数】2页(P127-128)
【作者】朱可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校,重庆云阳40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来自生活回归生活\r——高职烹饪专业德育课实效性初探 [J], 豆思岚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J], 陆连清
3.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J], 郑燕平
4.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回归自然——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
纪实 [J], 张雪梅;田浩江
5.基于生活回归的儿童习作能力的教学实践 [J], 王梦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巧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让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归自然,用以指导生活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为他们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

1、整合教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因此,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安排了这样的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时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的比大约时1︰1……”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

2、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北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重量,如:方便面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

这样,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3、创设生活情境《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封闭,人为编造问题情境,尤其时脱离农村小学生活实际的现状,因此,教学时有必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

让数学联姻生活使教学回归本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课本是人的生活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小学数学更是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创设学习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来思考的。

如义务教材第十一册“保险”知识的教学我先引导大家讨论,你听说过“保险”吗?哪里听说的?你知道有关保险的哪些知识呢?接着就从学生熟悉的师生平安保险谈起,告诉学生师生平安保险,保险费率为0.4%,然后抽象成应用题:我校师生参加师生平安保险,每人每年的保险额为3000元,保险费率为0.4%,每人每年应付多少元保险费?象这样的学习内容看得见,想得到,有的学生甚至亲身经历过,同学们感性知识丰富,表象早已建立,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数学知识好象在探讨一个日常生活问题一样。

这样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之目的。

二、数学知识“物质化”?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概念、原理、法则)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走出去回归自然”,“请进来现身说法”等动态课型,要不断更新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物质化”。

1.走出课堂,回归本真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课堂?课堂 中怎样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呢?怎样 才能把 一节课上 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通分 的实质 , 熟练通分的方法。
出数学 “ 来 呢?怎样才能 回归数学课堂的本来面 目呢?下 面是 味”
我 个 人 的一 些 看 法 。

然而在本节课 的教学 中, 当从黄豆 和蚕豆 的蛋 白质含量 比较
可 以提高孩 子 的学 习兴趣 , 而随着年 级 的升高 , 然 这种激 励效果 比较方法 。在教学 中因老师对学生的思维不 加任何约 束 , 生找 学 是很有 限的 , 正能持久激励他们的是学习 中的成就感。试想 , 真 整 出 了多种出乎老 师意料 的方法 ,最后到下课 都还 有 同学举手 说 节课学生都这样 “ 嘿嘿 ! 你真棒 ! 被表扬 的同学激动不 已, 久不 到 : 老师我还 有方法 ……” ” 久 “ 由于放得 太开 , 导致 这节课 没有 练习
组讨论 、 流合 作 , 交 课堂气氛 活跃 , 学生 的表现简直 近乎 完美 。看 所 , 而应该成 为引发学 生思考 的发源地 , 能“ 要 拨动 ” 学生 思维 的
着这些变化 , 我们在欣喜的同时 , 也感到 了一种隐忧 。 这样 的课真 琴弦。
实吗?这样的课代表着我们教师的 日常教学吗?这样 的课是否真 前不久 , 曾听过一 节公开课 , 节课教学 内容是《 我 这 通分 》教 , 课前练测 , 设计 一组 的如我们所见 的那样高效 呢?在这样热热 闹闹的课 堂下学生是怎 师在教学设计上分 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
练 习不够 , 但实 际上通分 的方法前 面 已经学 过 , 学生 已经能 够利
只是不 知道这 这 里所 说 的“ 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 的运 动 , 动” 它是指学生 的思 用分数 的基本 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为 同分母 分数 , 维活动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动不动就合作 , 动不 动就讨论 , 看似热 就 叫通分 而已 , 在本节 的教学 中学生实 际是 在综 合利用所 学知识 热 闹闹 , 而学 生的思考在什么 时间?学生 的 自主学习在什 么时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中就 已经掌握 了通分 的方法 , 然 学生探究 解决 问题 间 ? 生的思维是否真的动起来 了? 多老 师提 出一个 问题后 , 学 很 让 实 际也是一 种练习 , 在教学 中课堂气氛活跃 , 学生 积极思考 , 应该 学 生 看完 题 目就 要 求 :请 同学们 以小 组 为单 位合 作 解决 此 问 是一节有效 的课堂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如果单从知识点 的检测来 “

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 ≈ ≈
# ≈自 ≈≈# ≈≈
■r
浅谈 初 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
江苏省 盐城 市亭湖 区袁河 实验学校 徐 爱华
实施有效教学近年来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所关 注的热 门话 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 , 我认为 , 实施 有效教学 , 要合理 明确地去确定教学 目标 , “ 情感 ” 和“ 创造 ” 才是教 学的本质。除 此之外 , “ 数学课程标准” 中曾特别强调数学 与现 实生活有极其 密切的联系 , 建议 “ 数学教学一定要 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 活实 际 , 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知识 出发去学习和理解数 学 , 从而设计 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 ” 。因此 , 数学教师首先应 育模式 ,让学生在数学教学 中能感 受到生活气息 和时代 色彩。 2 . 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自主学 习、 合作学 习、 探究学 习都是重要的学 习方法 。 因此 , 在教学实践中 , 我们应积极鼓励 学生根据“ 数学现实” 理解 生活
学 问题 , 再 从这些 问题 中去获得 大量有关 数学 的信 息 , 然后 再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促进学生创造 把这些 信息充实 到数学课 堂教学 中去 ,这 样既可 以培养学 生 性思维 的发展 。在学完 正多边形后 ,让学生设计几种正多边形 学 习数 学的兴趣 , 又可以激发学 生灵活应 用数学 知识 的意识 ,
明。在教学实践 中 ,教师要特别 注重 以下五个指导原则 : ( 1 ) 适
所谓“ 贴 近学生 、 贴 近生活” , 就是在数学教学 中 , 从学生 已 有的生活经验 和知识背景出发 ,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去讲数学 , 体验到“ 数学源于生活 , 生活 中充满着数学 ” , 以此来激发学生 自 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形成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科学精

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

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刚愎自用须也只有向生活靠拢,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活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一、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向靠拢《我国数学教学将作重大变革》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中提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针对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弊端:1、教与学分离现象严重。

教师只顾埋头讲课,却很少过问学生如何‚学‛;学生只知道跟着‚学‛,也从不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学‛,为什么只能这样‚学‛。

即使有时教师也考虑到学生的‚学‛,也只是以教法来定学法,而不是以学法来定教法。

2、数学教学公式化。

如简便计算:12×25,我们教学学生看到25想到4,把12拆成3乘4,如有的学生把12拆成2乘6,算成12×25=2×25×6这样对不对呢?象应用题教学,数量关系分析就太细、太深奥,不少老师还非要让学生按:‚要求什么,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这样的模式去思考分析不可。

这样太刻板,太公式化的教学,使得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使得一些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也产生了厌学情绪,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

3、惟‚应试而教‛。

为了对付考试,不少老师授课只注重考试的内容,不考试的内容干脆不教;只重结论,不重思维过程;只重课内,不重视课外;数学课变成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课。

融错,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与美好

融错,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与美好


■瞄曩习医I盈
编者按 : 如今 的数 学课 堂 , 尤其 是一些公 开课 上 , 多老 师往往 满足 于学生的一路 凯歌 , 许 陶醉 于学生的尽善尽 美。 于学生的差错 , 对 却视 为洪水猛 兽。 堂 , 不可能不 出错 的, 课 是 包括 学
生, 包括老 师。出错 了并不可怕 , 也 可怕的是老 师如 临大敌 , 错误” 对“ 的人和事 , 一票否决 。天 空收容每一 片云彩 , 不论其 美丑 , 故天空灿烂 无比 ; 大海拥抱每 一朵浪花 , 不论其 清浊, 大海 故 浩翰无 比。恰恰 , 错误是课 堂的宝贵财 富 , 从错误 中, 师 可以发现 问题 , 教 反思 自身的教 学 , 转 换 思路 , 而获得意 想不到 的精彩 。我们刊登 以下三篇文章 , 望老师们正视 课 堂中的错误 , 从 希 并 以此 为起 点, 和老 师们探讨 怎样 来对待 和解决课 堂 中的差错 , 堂美丽而又高效。 使课
融错 , 让数学课堂 回归 自然与美好
肖朝 霞
心理 学家盖耶认为 :谁不 考虑尝试错误, “ 不允许 然 生 动 。
学 生犯错误, 就将错 过最富有成效 的学习时刻 。” 可 融错于探究过程 。 深化理解。沃尔波斯说过 :所 “ 见, 错误 是一种宝贵 的教育资源 。合理利用课 堂中出 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 。”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
知识结构 简单 , 但想象 力丰 富 , 在学 习数学 的过程 中 要鼓励学 生大胆尝试 , 大胆犯错 , 因为学 生的每一次
容易犯这 种或那
犯错 , 都是朝成功前进 了一步或几步 。 L’
种 误 教 要: ] 错 。 师 厂
充分把握 这些错
误 ,以这 些错误
[] 二s

互动的世界更精彩

互动的世界更精彩

题, 然后几人一组展开讨论, 自由发表见解 , 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
讨论式教学法 。注意讨论 的问题应利于突破教学 的重 点或难点 ,
案例 2我在教—元 二 : 次方程应用 题时, 在黑板 匕 这两道题 : 出了
() 1一次 同学聚会 , 出席 的每位同学 和其 他 的每 位同学各握

有利于实现教学 目标 , 有利于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作 用和影 响 的过程 叫做“ 生互动 ”学生 和网络之 间叫“ 生 , 网络互 小结 , 同学 们对 “ 使 利用一元 一次 方程解应用题 ” 有更 加深刻 、 更
动”学生和生活之间的互动叫“ , 主客互动 ” 。在新 课标下 , 互动要 加全面 的认 识 , 基本知识 自然也得到巩 固。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 体 现学生学 习的方式——“ 自主”合 作”探 究” 体 现教 师的作 师是“ “ “ , 导演 ”学生是 “ , 主角” 在教师的引导下 , , 学生通 过一系列的 用——指导者 、 组织者、 参与者、 帮助者。 互动教学 具有平等性 、 自主性 、 开放 性 、 发展性特点 , 动的 互
结果 , 以往的 “ 互动 ” 往往 只是指师生之 间的互动 , 而且其含 义往 动状态
问题提 出后 , 学生经过思考 , 开热烈的讨论 , 于问题 ( ) 展 对 1、
现 在流行着这样 的一种教学模 式 , 问题 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 ()均能得到正确 答案 , 即“ , 3, 而对于 问题 ( ) 的学生认 为“ 3, 有 原来 的 学 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 , 说这就是“ 动” 这样理 面粉减 去运 出的面粉 等于剩余 的面粉 ”有 的则认 为“ 出的面粉 互 。 , 运 解互动是肤 浅的 , 因为这种互动还是传 统的“ 老师 问学生答 ” 的模 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 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 式, 学生还 是被老师牵 着鼻子走 , 学生作 为学习主体 的独立性被 同答 案 , 教师或是直接 给予肯定或是 让其他学生 发表意见 , 这样

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要“情境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学习(或教学)情境”,以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师: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

头、手、脚是正方形。

师: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还要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

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

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数学活动——回归自然的学习

数学活动——回归自然的学习
就可 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 “ 折扣 ” , 时 我作 了如下 设计 :老师 昨天逛街 , “ 发现有 甲、 乙两家超 市卖完 全相 同的商 品 , 标着 不 同的打折方 法 , 山超 市标 着九折 优惠 , 却 金 而时代
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 的世界 , 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 热爱数学 。
在新授课 中 ,往 往有一部 分同学对有些 数学概念一 字不
解 。这就需要我们用 现实生活 中生动形象 的话 言对其循循诱
总之 , 生活是数学 的源泉 , 离开 了生 活 , 数学将成 为“ 无源 之 水” 我们要 在数学教学过 程中 , , 让学生 观察生活 中的数学 , 并 学会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 在实 际生 活中体验 到学 习数学 的乐趣 。
l 从 生活 中抽 象 数 学 概 念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 以产生的基本前 提。离 开了抽 象概括 , 就不会产生数 学的概念 , 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充分的让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看一看 、 摸一摸 、 一数 、 数 量一量 、 掂一掂 、 试

超市标 着八折大酬宾 ,你们说老 师应该上 哪家超 市去买这 种
2 运 用 儿 童 的 生 活 经 验 理解 数 学
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 中的单位“ ” 1 的量 , 我作 了肯定 的答 复 ,
这 样使学生 无形 中意识单 位… ’ 1 的量 的训 练 , 生在学 习有关 学
“ 折扣 ” 的应用题就不会 感到乏味了 , 他们就会蛮 有兴趣进入角
色 中。
行。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生 主动参与 , 让 提倡互 批, 自批 , 改等方式 , 众 创造 良好 的作文气 氛 , 使全体 学生都关

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教师反映,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不知道如何落实。

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

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通过听课我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赶时髦、走形式、急功近利的现象,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问题一: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我们赢了》这一课的引入以北京申奥成功为主题引出,并不是很恰当。

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肯定是耳熟能详的了,四周随处可见奥运的影子;但我们学校的孩子中有不少对于奥运会是什么,有何意义并不知晓,老师还需进一步给他们讲明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意义,而且有些孩子听后也觉得比较茫然。

花费了时间,却没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同时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旅行中的数学教学反思_1

旅行中的数学教学反思_1

《旅行中的数学》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若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

同时,我还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探讨能力和估算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知识都是通过学生悟出来的,教学成效不错,学生的激情比较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进展的进程。

在教学活动中,儿童若是不具有他自己真实的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动身,小孩们都爱旅行,因此我用学生们喜爱的旅行引入,全程围绕旅行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踊跃投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感受不到为了回答下列问题而回答,而是为了自己,为了班级那个集体的实际问题在想方法。

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觉数学,运用数学,表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表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补充了一个小环节买门票,这一活动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成效超级好,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让小孩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部,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

“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不同的进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部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

这节课是面向全部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看、试探、领会、明白得,一起为解决旅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出谋献策。

在教学中,我围绕租车、买门票、就餐几大环节展开,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在就餐环节中,我发觉学生很注重营养的搭配,但没有考虑到俭仆,我没有马上否定学生的意见,打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是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父母挣钱很辛苦要知道俭仆,学生自觉降低了标准,这充分表现了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将平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都包括在本节数学课中。

这些细小的地址都表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处处为了学生。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用意,表现了课改的精神。

可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自己设计不够完整周密,因此显现了一点小毛病。

从极限简易定义谈高等数学通俗化教学

从极限简易定义谈高等数学通俗化教学

从极限简易定义谈高等数学通俗化教学作者:孙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9期[摘要] 简要分析了我国高等数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大众化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极限简易教学设计探讨高等数学通俗化教学。

主要观点是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体现高等数学的应用性目的与功能。

[关键词] 高等数学;通俗化教学;极限简易[作者简介] 孙波(1965—),男,湖南澧县人,博士,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238-02 ; ;[收稿日期] 2019-12-31一、引言极限是微积分的灵魂,是贯穿微积分理论体系的线索。

其精髓在于用ε和N严格定义了数列极限;用ε和δ严格定义了函数极限。

正是有了这样严格的定义,才使得数学史上似零又非零的无穷小得以澄清,使得凭直觉看出的结论经过证明绝对可靠。

然而,从数学教育和应用角度来看,也恰恰因为极限定义之高深把很多学子拦在了门外。

受前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理工科教学一直偏重理论严谨。

公共数学课尽管不像《数学分析》那样严密,但基本上还是遵循着从定义到定理推导的理论模式,至少极限定义那一节还得把ε和N、δ摆弄一番。

至于学生到底听懂没有,听得厌倦与否似乎无暇顾及。

当然,我们的传统教法有其历史合理性,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源于计划经济年代的精英教育。

几十年以前的大学生是国家作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计划招收和培养的,基础好,素质高,强调基础理论功底很正常,也很必要。

时移世易,变法宜也。

短短20余年,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沧桑巨变。

随着招生规模倍增,大学及大学生层次水平跨度拉大,既包含了才思敏捷勤奋好学的英才,也不乏初等数学都没过关的。

我就碰到过连(a+b)如何展开都不知道的数学专业本科生和120度角正弦都回答不了的工科生。

当然,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升学率和考纲为指挥棒的中学教学目标管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篇一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自然。

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三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

2、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

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篇二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就要求: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
数学回归生活自然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密地把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
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呈现文化用品超市内购物场景图,接着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情况中谁买文具用去的钱多?
①小明用去15.□□元,小红用去14.□□元;
②小明用去15.□□元,小红用去15.□□元;
③小明用去15.2□元,小红用去15.8□元;
④小明用去15.2□元,小红用去15.2□元;
⑤小明用去15.24元,小红用去15.82元。

上述问题依次呈现,学生凭借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都比较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观察五组小数,组织讨论: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小结得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

尽管语言表述与课本中不同,但简洁的十个字,却揭示出了比较小数大小方法的关键点。

学生对于他们自己发现的“成果” 格外珍视,特别兴奋。

再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这样教学,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发挥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支持作用,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儿童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教师教得简约而活泼,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这点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感觉,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教材中有这样一题:
一台收割机,作业宽度1.9米。

按每小时5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收割多少平方千米?
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看着题目发呆,原来他们不理解什么是“作业宽度”?我灵机一
动,想出了这样一个“点子:我先在黑板上迅速用粉笔涂上一大片,学生纳闷:老师这是要干嘛?然后我拿着黑板擦:“这好比收割机。

”学生先是惊讶,继而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

我继续往下说:“黑板上涂的这一大片就好比金黄的麦子。

”随即将黑板擦按在黑板上。

“开始收割!”黑板擦慢慢地前进,黑板上渐渐地出现了长方形空白。

我指着空白:“黑板擦的长相当于空白部分的宽度,也就是收割机的“作业宽度”。

我再布置学生课后观察收割机收割,加深印象。

以后学生再次遇到“作业宽度”时,已经不需要我帮忙了。

再如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用学生现在最感兴趣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拍球个数的多少让孩子们比较,孩子们是争先恐后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因为“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我们数学教师,是否可以做一做“数学教学点子公司”的“经理”,开发出更多的对数学教学有益的“点子”来呢?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卖西红柿……,一元钱三斤。

”这一句简单的叫卖,就有数学问题。

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现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盘的数量,爬楼梯时数一数层数,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再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再如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把洗衣机打开,把米饭先做上,再去写作业,这样比先写作业再去洗衣服、做饭来得快。

“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同样能找到答案… …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三、让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动起来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
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
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贲友林:《此岸与彼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苗佳娜:《让数学走进生活》,新世纪的足迹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2001年版134页。

3 谭德礼:《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德育思想》,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4、张启华:《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1993年03期。

5、戴晓华:《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新世纪的足迹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2001年版,15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