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策略设计
如何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如何让数学课回归生活永春县湖洋中心小学黄秋玲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是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句话说明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提醒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组织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家园”(小学数学第一册)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头上没帽子,全身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
”让学生在小鸭子的带领下,进入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感,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新课标下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摘要: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关键词:建构新知;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生活;联系生活;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化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的魅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新课标理论下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一、课前收集有关生活方面的信息,为建构新知创造条件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小学生自身累计的生活经历有限,所处家庭、社会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存在差异。
对于有些新的数学知识模型的建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前去体验、熟悉一些生活原形,为建构数学新知创设必要条件。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巧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让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归自然,用以指导生活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为他们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
1、整合教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因此,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安排了这样的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时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的比大约时1︰1……”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
2、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北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重量,如:方便面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
这样,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3、创设生活情境《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封闭,人为编造问题情境,尤其时脱离农村小学生活实际的现状,因此,教学时有必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
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才能使孩子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数学课程课标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如:储蓄、邮政编码、自行车原理、节约用水等,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和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紧密联系着的”,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基于以上认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一、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在自主探究中创造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
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
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那是求知的欲望与胆略。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涵着数理逻辑思维,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界数量变化规律的良好机会,是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有助于构建小学学生因果思维的数学解决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应多注重教学策略的活用,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认知数学,真实地体验、探索和思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可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去显微镜”,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完成数学任务,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策略,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通过对比讨论,阐述生活化策略对深入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的活用(一)搭建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生活化策略对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以实现实践活动的有效训练?首先,需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去参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凝固的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实践环境;第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训练,把课堂活动的组织转变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去实践学习。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的效果,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思考问题,激发其创新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以各种实践性的方式,去反复问、解决小学数学分数的问题,以达到引导学生动手思考的目的。
(三)构建小学数学分数的生活场景小学数学分数的生活化策略还可以通过构建与孩子们生活有关的分数场景,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情境,去感受、了解数学知识,获得自身关于数学知识的体会和收获。
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分数点图法,来完成每日的家务分配,让学生以家庭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形象感受,让他们心中植入数学的根基;可以用实际的生活情景作为例子,让学生体验分数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物,辅助学生实践理解数学分数;还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去提出一些分数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思考过程,在体验思考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及讲解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作者:尹明华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12期摘要:数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活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的生活实践,还关系着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做好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时期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距太大,几乎呈两极化趋势。
基础差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也不明确,这就给他们的正常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就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学习联系策略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小学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活跃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呆板的教学模式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想方设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以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入思考,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
可见,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让例题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开始,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激发探索的动机。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㊀㊀㊀㊀114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2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源于生活,服务生活㊀㊀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Һ江雪英㊀(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新天地分校,福建㊀邵武㊀354000)㊀㊀ʌ摘要ɔ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的魅力,不断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认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所以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一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道理.(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因为数学知识点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便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这样长而久之便会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去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偏离生活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过一个观点,即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设定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时候过分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未凸显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我们深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随堂课教学与精心设计的公开课不管是在内容教学上,还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非常注重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在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点学习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这样难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无法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资源开发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深入挖掘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导致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缺乏新颖,甚至是照搬别人的生活化教学案例,从而导致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依然枯燥生硬,不利于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三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便是多姿多彩的,而数学本身又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因此,若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生活化的韵味,这不仅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能帮助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针对 得数为8的加法 的例题教学中,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例如 同学们知道学校有哪些兴趣小组吗 你对哪个兴趣小组最感兴趣呢 .以上问题看似与例题无关,但却能打开学生的话题,由此将极大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后,教师继续提问道: 小明参加了学校的游泳兴趣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的训练成效. 看似简单的问答,实则却是基于校园生活的实际生活话题,故能让学生倍感亲切,进而也愿意积极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之中.(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氛围虽然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简单,复杂的知识点较少,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常常难以深刻地理解一些数学内容,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㊀㊀㊀115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2例如,在学习 加减法 中 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便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例如,在一个花园中总共种了两行树,第一行有8棵,第二行有6棵,那么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了几棵树呢?这个生活化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思考的状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计算,学生学会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例如,当进行 垂线认知 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引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基于校门前有两条呈垂直状态分布的街道,分别为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来表示两条街道的位置关系.基于此,学生得出两种答案:一为 + 形,二为竖线上一横但彼此不相交.之所以会得出以上两种结论,经分析后发现,问题是出现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上.由于数学中的直线毕竟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较大出入,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商业街不可能延伸至校内,故两条线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交.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并不符合学生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当选取学生易接受的生活事例.(三)选取生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通过合理地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不仅仅只是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例如,在学习 测量活动 这节内容时,教师可试着问学生是否有骑过自行车,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骑过自行车.于是,教师又开始提问: 那么你们是否有留意过自行车的前后齿轮各有多少个呢? 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有注意过,于是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自行车的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分别数一数齿轮的个数,然后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教授给他们,这样前齿轮转动一圈的长度就好像是链条走过的长度,而后齿轮也会走过相应的长度.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几种非常常见的自行车齿轮的结构,整个过程学生们都感觉非常的轻松和开心.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自行车更好骑呢? 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都开始举手示意,有的学生说: 当自行车的前轮大㊁后轮小的时候最省距离,但是比较费力,如果前轮小㊁后轮大,这样最省力,但费距离. 教师对这个学生的回答非常赞同,并向学生问道: 你们以后知道怎么样选择自行车了吗? 教师通过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测量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四)打造生活化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并对实际生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合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知识大胆质疑数学课堂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学习 按比例分配 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合理地将体育课中教师分球的实例结合起来,如教师总共有14个球,想要分给班上的男㊁女同学进行练习,试问应该怎样分才合理呢?有的同学回答说: 男女生各分7个球. 但是,这种说法有的男同学不同意,认为男生多㊁女生少,而平均分就显得不公平.这时另一个同学便回答说: 按照男㊁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应该多分,人数少的少分. 这时,教师再追问道: 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分,可有什么依据呢? 然而,部分预习过该节课教学内容的学生便回答出: 可按照男㊁女生的人数之比来进行分配,这样便显得公平合理了.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问题探究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㊂(五)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数学水平因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讲解重点的知识,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教师常常会选择预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这时为了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尽量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 小数乘法 这部分内容时候,教师可将详细的计算方法讲解给学生,而为了提高学生计算小学乘法的准确度,教师便可以适当地预留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买菜时,蔬菜的单价和数量,再帮助家长计算出总共需要花费的费用.由于这种课后作业形式较为新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总之,数学是一门蕴藏着丰富知识点的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ʌ参考文献ɔ[1]胡芸.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考试周刊,2018(29):99-100.[2]张晓东.贴近生活,突破传统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略谈[J].新课程(上),2017(2):78-79.[3]谭玉琼.多措并举,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效[J].神州,2018(2):188.[4]沈凯莉.基于学习主题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上下册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56-57.[5]李建明.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12-13.[6]辛玉涵.数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130-131.[7]代红,高治萍.STEAM理念引领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生家校时间管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19(8).。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说到数学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没完没了的数字、公式,和无穷无尽的计算、解题,无聊极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到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比如我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先布置学生在家称一称自己有多少千克?并带一千克的苹果或一千克的盐,和一枚2分的硬币。
这就激发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去认识“克与千克”,第二天在班上交流时个个都非常有精神。
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千克与克”的表象,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让数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与反思
一
奋 地 说 : 可 以 先 测 出 几 名 同 学 跳 的 次 数 , 箅 出他 们 的 平 均 “ 计 数后 再 乘 全 班 的 人 数 .大家 认 为 这 个 方 法 好 . ” 接 着 , 生一 起 选 出有 代 表 性 的 3名 同学 进 行 跳 绳 测 试 . 师 经过统计 , 3名 同学 一 分 钟 内 共跳 2 4次 . 3 于是 师 生 共 同 构造 出下 面 的例 题 : 在 一 分 钟 内 , 同 学共 跳绳 2 4次 . 这 样 计 算 ,全班 3名 3 照 4 6名 同学 一 分 钟 内 共跳 绳 多 少 次 ? 跳 绳 是 学 生熟 悉 的一 项体 育 活 动 , 它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把 有 利 于 学 生跃 跃 欲 试 、 于 探 究 的 良好 心 态. 生 不 断地 提 出解 急 学 决 问题 的方 案 , 不 断地 被 否定 , 维 一 度 陷入 山穷 水 尽 的地 又 思 步 , 经 历 一番 思 考 之后 , 4的 发 言 犹 如 向平 静 的湖 面 投 进 在 生 颗石 子 , 新 激 活 了学 生 的 思维 , 堂呈 现 柳 暗 花 明 的局 面 . 重 课 学 生在 例 题 产生 的过 程 中 , 但 了解 了这 类 问题 的结 构 特 征 . 不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XXX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研究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研究的大课堂。
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
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
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可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
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研究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让数学回归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
让数学回归生活提高教学质量【摘要】教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联系教学质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必要性1.1 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龄期儿童。
他们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的制约。
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虽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数学学科的许多定律、法则都是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过多的机械背诵和记忆,会使他们厌倦,同时会使思维受到禁锢。
将数学内容还原于生活,有助于学生探究和寻找规律,而且将抽象的公式、定律和法则具体化,形象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2 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
2.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来提高教学质量2.1 在课上体验——在生活中抽象数学,因此,它有时也是枯燥的、有难度的。
关于小学数学融合生活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融合生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上传: 邓小华更新时间:2013-1-10 20:31:49《关于小学数学融合生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理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紧密相关,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量猛增,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生活教学,借以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源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形成良好的数学修为,既是学生“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教”的需要。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
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课堂教学中探究,以“数学和生活相融合”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
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习材料,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
③探索一条: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识----拓展新知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摘要】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归生活教学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和你的父母一起查找镜子的资料。
这项工作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后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走向日常生活,增加了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思考的空间。
2 把握“生活味”的“度”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回归现实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回归现实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才会更有激情。
一、创设实际情境,激活数学热情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学中应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用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教学《利息和利率》时:课前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银行进行参观、调查,特别要注意的是银行利率,将自己的压岁钱进行储蓄,亲身体验一下储蓄、取钱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利率是什么啊”?“怎样计算利息”?“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
上课时,再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学生会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交流。
这些成果来自于学生的实践,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就会感觉到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同在!二、积累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课的开头设计了“向老师介绍你自己”这样一个感兴趣且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参与的欲望,使他们感受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知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这样组织教学:出示一个圆形铁圈后,师问:看了这个铁圈,你们想知道什么?(周长)要知道周长,有什么办法?生1:用绳子绕铁圈一圈,再量出绕铁圈一圈绳子的长度,可以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3:用铁圈在桌子边沿滚一圈,再用尺子量出滚过的长度,同样可以得出铁圈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小铁球转一圈的周长是多少?(师边讲,边演示)生:(疑惑数秒,犯难了)怎么求呢?刚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如上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是亲切、自然、具体、现实,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㊀㊀㊀㊀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Һ俞月兰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重兴镇完全小学,甘肃㊀武威㊀733399)㊀㊀ʌ摘要ɔ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理念,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发展,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打基础阶段,教师基于生活情境实施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能促使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文章重点分析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根据数学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详细地论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力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加快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步伐.ʌ关键词ɔ生活情境;小学数学;优势;策略引㊀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数学课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也能从根本上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助推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为此,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习难点,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创设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参与数学思考㊁探究和训练活动的内在动机,从而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助推学生高质量㊁高效率地学习数学.一㊁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一)能够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小学生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时不在㊁无处不有的.生活情境同时具备生活元素和数学元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主要手段.在讲解抽象晦涩的数学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探寻真实的原型和事物,创设具象化的生活情境,搭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指引下轻松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简化认知理解的过程,使学生从认知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对数学课程迸发强烈的探索热情.(二)能够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从学科特点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对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新课导入㊁新知讲授㊁探究练习等阶段,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素材和资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发散思维,使每个教学阶段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生活是距离学生最近的 活教材 ,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在生活视域下,生活情境的取材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对数学教学来说,这无疑是一股 有源之水 ,能够改善数学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实施需求,挖掘广袤的生活素材,通过话题㊁问题㊁实物㊁信息多媒体等形式,创设新颖㊁灵动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索活动,从而突破课本的局限性,使数学教学资源更加鲜活有力㊁源源不绝.(三)能够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数学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和实用的科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小学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生活情境的设计和取材都源于现实生活,彰显了数学教学的实践特征.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对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增广见闻,引导他们从不同的领域和层面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另外,教师可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上开展观察㊁操作㊁解题等实践型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强化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二㊁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一)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期待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采用㊀㊀㊀㊀㊀的导入手段是否富有趣味性,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以及能否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伊始,新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教师如果直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导入,不但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以生活为背景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感官.生活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兴趣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双重效用.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导入环节寻求突破口,深入分析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生活物品㊁现象㊁事件㊁谜语㊁故事等素材,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同时精心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回顾㊁分享自己的实际经历,参与导入环节的互动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在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后,要自然地揭示新课主题,从而利用生活情境抛砖引玉,唤醒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期待.以 认识钟表 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时,就可以根据课题设计一则有趣的生活谜语: 一家三兄弟,高矮各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同学们,大家快来猜一猜谜底是哪种生活物品吧! 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勾起,经过热烈的猜测和讨论,他们猜出正确的谜底 钟表,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提出生活化的导学问题: 同学们,能否告诉老师,你们每天上学都是几点起床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不同的回答.之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各种钟表图,并追问: 你家的钟表是什么样子?你能说出钟表的构造吗? 学生继续联系自己的生活作答,但并不能完整地描述钟表的构造.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引出课题: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会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认识钟表的指针和数字,学习看整时的方法,掌握这些知识,大家就能灵活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真正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啦!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课程主题就被巧妙地引出,学生的思维㊁情绪和生活经验也得以激活,他们会饶有趣味地投入新课学习中.(二)创设生活化讲解情境,缓解学生的认知压力新知讲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消化理解,都需要依托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由于数学基础还处在构建时期,小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如果教师的讲解方式偏离了生活,就会加重学生的思考压力,相应的知识也难以被学生有效接纳.生活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单,适用于数学教学的讲解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在新知讲授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生活化的讲解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比如,教师可改变以往 板书+口授 的方式,借助身边的生活物品和工具,一边动手演示,一边讲解,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另外,在讲解一些比较晦涩的数学公式或定理时,教师也可以把具体的知识点与生活事物整合起来,设计成通俗易懂㊁有趣味性的数学口诀,使生活情境更有吸引力,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提高教师的新知讲授效率.以 有余数的除法 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余数的概念时,就可以利用生活物品创设演示情境.教师可拿出6根粉笔和3个圆盘,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怎样把这6根粉笔均匀地分到3个圆盘里?学生:每个圆盘放2根粉笔,正好分完.教师: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6ː2=3(盘).教师把粉笔增加到7根,圆盘数量不变,继续问:现在该怎么分?学生思考后反馈:无论怎么分,最后都会剩下1根粉笔.教师立即解释:剩下的这1根粉笔,就叫作余数,同时教师板书 7ː2=3(盘) 1(根)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提出问题:余数㊁被除数㊁除数㊁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你能否总结出相关的公式?学生分析㊁讨论后汇报:被除数=除数ˑ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ː商;商=(被除数-余数)ː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ˑ商.这样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轻松㊁直观地认识余数,并深入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化繁为简㊁缓解学生认知压力的教学目标.(三)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空间比较狭窄,学生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安排下亦步亦趋,生生之间缺乏协作㊁互动的机会,如此一来,学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很难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在生活情境之下,数学课堂氛围是开放的㊁宽松的,此时学生可以自由地与同伴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数学,从而体验集体智慧相互碰撞㊁交融的快乐.因此,教师应该聚焦数学教学的探究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比如游戏㊁竞赛㊁手动操作等,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给学生布置团队合作形式的探究任务,组织他们依托于生活,综合利用生活素材,㊀㊀㊀㊀㊀尽情地集思广益㊁各显其能,合力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全面地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以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出示生活中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物品图片,包括耳坠㊁纽扣㊁饼干等,让学生自主观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四五个人),将吸管㊁线绳㊁剪刀等材料发放给学生,并布置一项手动操作型探究任务:请大家小组合作,用4根吸管和线绳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捏住图形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观察和分析图形有什么变化.学生踊跃地参与合作探究,有的负责剪吸管,有的负责穿线绳,沉浸在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几分钟后,各组反馈探究结果:图形的两组对边的长短没变,但图形被拉成了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这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各组进一步讨论后回答: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㊁易变形.教师:大家总结得非常正确!它的这一特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合作交流并列举:伸缩门㊁升降架㊁伸缩晾衣架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扎实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㊁合作学习能力等也有所提高.(四)创设生活化练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检测㊁巩固㊁深化与拓展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如果学生只能把数学概念㊁公式等背诵得滚瓜烂熟,但无法灵活地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不能说明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课堂练习重在应用方面的训练,意在引领学生从 会学 转变到 会用 .生活中隐藏着优渥的练习资源,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的实践运用目标,立足生活视野,悉心探索有价值的生活问题,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练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背景出发,针对真实的问题,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大有用处的,逐步形成学以致用㊁用以促学的意识,从而全面㊁高效地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以 多位数乘一位数 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对应的运算方法,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就可以基于生活情境设计一道应用题:一部学习机(教师在白板上展示学习机图片)售价360元,如果学校要采购7部学习机,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请大家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生活情境下的真实问题,迅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动机,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和互动研讨,得出如下结果:360ˑ7=2520(元).教师:结果非常正确!这道题属于生活中的哪类问题?大家运用的是哪种公式和方法?学生阐述思路:题目是生活中常见的求总价问题,公式是总价=单价ˑ数量,题目中的单价是360元,数量是7部,360的末尾有0,可以应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先算出36ˑ7=252,然后在252的末尾加上0,就能又快又准地得出结果了!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练习情境,学生就能轻松地应用数量关系公式和乘法算理自主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㊀语综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更是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㊁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立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㊁讲解情境㊁探究情境和练习情境等,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索活动,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彰显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利用价值.ʌ参考文献ɔ[1]方玲.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6(18):28.[2]郝功元.探讨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3):146-148.[3]张克银.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5(4):107.[4]褚金花.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3(17):59-61.[5]马福山.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3(14):62-64.[6]徐立银.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高考,2016(24):102.[7]高金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98.[8]王国权.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0.。
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应运而生,旨在将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如家庭、社区、学校等生活场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融入生活元素: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生活化的案例、故事、图片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3. 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校本课程,如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1. 利用生活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室、校园、社区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设计生活化案例: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三、培养生活化学习习惯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家校合作1.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 开展亲子活动: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
3. 引导家长关注家庭教育: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生活化教学能力。
2. 转变教学观念: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析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13期(总第437期)▲课程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让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学习知识的教材,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析南宁市福建路小学 李岳锋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
从生活角度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对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应该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内容生活化,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生活化”是近年来各个中小学教学中共同的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模式汲取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精华,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生活化教学模式追求学生的自主性成长,倡导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学起来更为直观有趣。
国家曾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学校开发富有生活化情境的校本课程,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活元素的运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教学真正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措施。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正处于思维形成阶段,注意力较为分散,思维较为跳脱。
假如一味地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机械地学习数学知识,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策略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渐渐地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
越来越大。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必不
可少的能力,因此,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中的实际
应用,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策略设计
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思维训练
在数学学科中,要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掘数学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
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围绕问题展开”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构建问题解
决的思维框架,进行探究和发现。
2.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适当的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在竞争和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
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 结合实际,引导情感教育
教育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更要注重情感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奥妙,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
习数学知识。
4. 知识点精讲,拓宽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点精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场景,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知识体系。
同时,拓宽思路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思考、分析和归纳来提高思维能力。
二、实践效果评价
1. 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数学原理,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提高
数学计算和解题能力。
2. 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知识点精讲和拓宽思路的教
育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 团队合作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的教育策略,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团队环境中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需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心得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经验,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搭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也在数学教育中增加了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实际、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