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实施重化工业治国,政府加强对所有 银行的控制,同时为吸引场外资金成立 了数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培育国内资 本市场。
主办银行制定形成过于紧密的银企关系。 尽管主办银行与企业稳定的信用关系,便 于企业融资,便于政府通过银行对企业集 团的信贷进行控制,但由于政府干预过多, 形成了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准内部关 系,具有排他性、封闭型和不透明性,容 易滋生腐败和形成银行道德风险。
特殊银行-----国民银行、住宅银行
非银行 开发机构--进出口银行、长期信用银行
金融机构--储蓄机构--相互信用金库、信托部门
投资机构--综合金融会社、投资信托会社
证券会社--证券金融会社
保险公司、国民投资基金组织
其他金融机构---设备租赁会社、风险资本会社
信用保证基金组织
三、韩国金融制度的特征
二、台湾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台湾“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台湾一般银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
其它货币机构 储蓄银行(各银行附设的储蓄)(其 它吸收存款的 ---专业银行----- 输出入银行
金融机构)
基层合作金融机构
“中央信托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存款保险公司”
1.管制金融,即政府主导型金融机制:政 府直接控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并 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保护,金融部门只是 政府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工具而已,不是 遵循金融原则而是按照非金融原则的行政 旨意运行。其形成及内容为:
修改银行法,造成央行有名无实,既缺 乏独立性,又没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的自主权。
金融管理机构多元化。即行政主管机关、 业务主管机关、金融业务的检查机关。
银行业务综合性发展。过去采用分业经 营的模式,尽管近年来银行体系一直朝 综合化方向发展,但银行业与证券业仍 然采用分离的原则。
第三节 新加坡的金融制度
一、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 1965年独立前,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 地,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其 银行体系完全由外国银行支配。独立后, 新加坡将金融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具体措施包括:
政府金融机构 ---------- 其它政府
百度文库
投资局
金融机构
中央公积金局
全面执照银行、限制性执照银行
银行-------------- 离岸银行
证券银行
其它金融机构----------- 金融公司
货币经纪人公司
代理融资公司
(一)行使央行职能的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根据国家的经济发 展状况,制定和实施金融货币政策;接受 政府存款,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管理国债 和国家外汇储备;负责银行和其它金融机 构的设立、撤并和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接受存 款,并向其融通资金;代表新加坡政府参 加国际金融活动。
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并存于金融制度演变 过程中。
金融制度的演变稳定性强。在各次转折中 一直保持着金融协调、有序地进行,呈现 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韩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韩国银行
商业银行------市区银行、地方银行、外国银行分行
(一般银行)
外汇银行、中小企业银行
80年代初,政府寻求经济自由化。
管制金融具有集中筹集和使用资金的优 点,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1)央行缺乏独立性,监管不力;
2)政府对银行贷款干预过多,致使银行 风险增加;
3)贷款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2.间接融资优势
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间接融资优势”, 目的是为了培育资本市场,但规模一直 都很小。原因:企业的顾忌、政府的关 照、贷款的难易程度、投资者的参与度。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一、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 1.接收整理阶段(1945-1949) 2.维持安定阶段(1950-1959) 3.发展阶段(1960-1974) 4.金融制度改革发展阶段(1975-1985)
5.金融业变革时期(1985年至今) 1)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2)实施银行民营化; 3)放松外汇管制,推动金融业国际化; 4)整顿地下金融,规范金融业。
第一节 韩国的金融制度
一、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 (一)经济混乱与恢复时期的金融制度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制度
1.确立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制度 2.转变多元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体制 (三)经济调整和稳步发展时期金融制度
韩国金融制度演变的主要特征
政府始终居于金融制度演变的主导地位。 政府自上而下强行推动,演变的内容、范 围和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意志。
金融管理局不具有中央银行地位,但从 职责上看,除货币发行外,它履行几乎 全部的中央银行职责,被认为是“实际 上的中央银行”和“不发行货币的央 行”。
2.新加坡货币委员会和货币局承担货币 发行的职责,货币局是其常设机构。
(二)其他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投资局,职责是管理金融管理局 和货币发行局聚集的资产,投资于股票、 证券、黄金、地产等方面,以获取利润。
其它银行--------- 信托投资机构
保险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证券金融公司
三、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特征
历史性特征。银行业大多由大陆迁台或新 建的,中小机构则是战前的延续。
官营垄断的金融体制。 金融双元性。即有组织的金融体系之外存
在大量的无组织民间借贷。源于当局对民 间金融活动控制过严。 “中央银行”三权分立,独立性小。
各国金融制度
第二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金融制度
本章重点
韩国金融制度变革的过程、韩国 “管制金融” 与“间接融资优势”特征的历史成因。
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台湾地区 双元性金融制度对台湾金融发展的影响。
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与特征。 香港地区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与特征、香港
地区的联系汇率制。
成立货币委员会,收回货币发行权;成立 金融管理局,行使央行职权。
放宽利率、外汇、银行业务的管制,形成 四大银行集团。
极力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步培育和完 善资本市场。
组建独立的证券交易所。
创立了“亚洲美元市场”。
二、新加坡的金融组织体系
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金融管理局
的政府金融机构 货币局
主办银行制定形成过于紧密的银企关系。 尽管主办银行与企业稳定的信用关系,便 于企业融资,便于政府通过银行对企业集 团的信贷进行控制,但由于政府干预过多, 形成了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准内部关 系,具有排他性、封闭型和不透明性,容 易滋生腐败和形成银行道德风险。
特殊银行-----国民银行、住宅银行
非银行 开发机构--进出口银行、长期信用银行
金融机构--储蓄机构--相互信用金库、信托部门
投资机构--综合金融会社、投资信托会社
证券会社--证券金融会社
保险公司、国民投资基金组织
其他金融机构---设备租赁会社、风险资本会社
信用保证基金组织
三、韩国金融制度的特征
二、台湾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台湾“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台湾一般银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
其它货币机构 储蓄银行(各银行附设的储蓄)(其 它吸收存款的 ---专业银行----- 输出入银行
金融机构)
基层合作金融机构
“中央信托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存款保险公司”
1.管制金融,即政府主导型金融机制:政 府直接控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并 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保护,金融部门只是 政府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工具而已,不是 遵循金融原则而是按照非金融原则的行政 旨意运行。其形成及内容为:
修改银行法,造成央行有名无实,既缺 乏独立性,又没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的自主权。
金融管理机构多元化。即行政主管机关、 业务主管机关、金融业务的检查机关。
银行业务综合性发展。过去采用分业经 营的模式,尽管近年来银行体系一直朝 综合化方向发展,但银行业与证券业仍 然采用分离的原则。
第三节 新加坡的金融制度
一、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 1965年独立前,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 地,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其 银行体系完全由外国银行支配。独立后, 新加坡将金融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具体措施包括:
政府金融机构 ---------- 其它政府
百度文库
投资局
金融机构
中央公积金局
全面执照银行、限制性执照银行
银行-------------- 离岸银行
证券银行
其它金融机构----------- 金融公司
货币经纪人公司
代理融资公司
(一)行使央行职能的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根据国家的经济发 展状况,制定和实施金融货币政策;接受 政府存款,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管理国债 和国家外汇储备;负责银行和其它金融机 构的设立、撤并和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接受存 款,并向其融通资金;代表新加坡政府参 加国际金融活动。
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并存于金融制度演变 过程中。
金融制度的演变稳定性强。在各次转折中 一直保持着金融协调、有序地进行,呈现 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韩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韩国银行
商业银行------市区银行、地方银行、外国银行分行
(一般银行)
外汇银行、中小企业银行
80年代初,政府寻求经济自由化。
管制金融具有集中筹集和使用资金的优 点,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1)央行缺乏独立性,监管不力;
2)政府对银行贷款干预过多,致使银行 风险增加;
3)贷款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2.间接融资优势
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间接融资优势”, 目的是为了培育资本市场,但规模一直 都很小。原因:企业的顾忌、政府的关 照、贷款的难易程度、投资者的参与度。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一、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 1.接收整理阶段(1945-1949) 2.维持安定阶段(1950-1959) 3.发展阶段(1960-1974) 4.金融制度改革发展阶段(1975-1985)
5.金融业变革时期(1985年至今) 1)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2)实施银行民营化; 3)放松外汇管制,推动金融业国际化; 4)整顿地下金融,规范金融业。
第一节 韩国的金融制度
一、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 (一)经济混乱与恢复时期的金融制度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制度
1.确立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制度 2.转变多元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体制 (三)经济调整和稳步发展时期金融制度
韩国金融制度演变的主要特征
政府始终居于金融制度演变的主导地位。 政府自上而下强行推动,演变的内容、范 围和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意志。
金融管理局不具有中央银行地位,但从 职责上看,除货币发行外,它履行几乎 全部的中央银行职责,被认为是“实际 上的中央银行”和“不发行货币的央 行”。
2.新加坡货币委员会和货币局承担货币 发行的职责,货币局是其常设机构。
(二)其他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投资局,职责是管理金融管理局 和货币发行局聚集的资产,投资于股票、 证券、黄金、地产等方面,以获取利润。
其它银行--------- 信托投资机构
保险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证券金融公司
三、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特征
历史性特征。银行业大多由大陆迁台或新 建的,中小机构则是战前的延续。
官营垄断的金融体制。 金融双元性。即有组织的金融体系之外存
在大量的无组织民间借贷。源于当局对民 间金融活动控制过严。 “中央银行”三权分立,独立性小。
各国金融制度
第二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金融制度
本章重点
韩国金融制度变革的过程、韩国 “管制金融” 与“间接融资优势”特征的历史成因。
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台湾地区 双元性金融制度对台湾金融发展的影响。
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与特征。 香港地区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与特征、香港
地区的联系汇率制。
成立货币委员会,收回货币发行权;成立 金融管理局,行使央行职权。
放宽利率、外汇、银行业务的管制,形成 四大银行集团。
极力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步培育和完 善资本市场。
组建独立的证券交易所。
创立了“亚洲美元市场”。
二、新加坡的金融组织体系
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金融管理局
的政府金融机构 货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