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槽排泥浓缩池工艺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动槽排泥浓缩池工艺设计说明
一、简述及工作原理
浮动槽排泥浓缩池为调节浓缩一体化池型,该池型是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调节浓缩池。浮动槽浮在液面上可上下移动收集上清液,使上清液连续均匀出流,底泥经排泥池内的刮泥机浓缩收集;同时浮动槽排泥池的池容满足沉淀池排泥水调节容积的要求。
浮动槽系统见图1-8-4。
该池型目前应用在国内的水厂有北京市第九水厂,水厂规模为1.5×10°m³/d,采用浮动槽排泥池3座,单池平面尺寸24m×24m;北京市田村山水厂,水厂规模3.4×10°m²/d,采用浮动槽排泥池2 座,单池平面尺寸18m×18m;深圳笔架山水厂,水厂规模5.2×10°m³/d,采用浮动槽排泥池2 座,单池平面尺寸18m×18m。
二、主要组成及结构特点
浮动槽排泥池包括进水系统、上清液收集系统(浮动槽系统)、溢
流系统、排泥系统四部分组成。
1)进水系统
排泥水由排泥池底部中央的进水管进入,经导流筒沿径向以逐渐变慢的速度流向周边。进泥管按最大进泥量确定管径。
2)上清液收集系统(浮动槽系统)
上清液收集系统包括排泥池内的浮动槽和虹吸系统的浮动槽系统以及排泥池外的集水池和上清液泵上清液排放系统两部分。
①浮动槽。浮动槽由浮动箱、集水槽组成。浮动槽位于池半径的(0.75~0.8)R处收集上清液。浮动槽上下浮动幅度一般采用1.5m。排泥池上清液通过浮动槽底开孔进入进水槽内。集水槽断面采用"凹"形断面,槽内流速一般在控制在0.4~0.6m/s,超高采用0.2m。集水槽底部开孔孔口直径采用10~20mm,过孔水头损失取0.05~0.07m。
②虹吸系统。虹吸系统包括虹吸管、阀门、水射器及导向柱等。集水槽内的上清液通过池子四角的虹吸管,被吸入四个导向柱中。虹吸排水系统为倒U形结构,安装在浮动槽四角的法兰支座上,与浮动槽一起浮动,出水管上设有阀门、水射器及水封装置。导向柱放置在排泥池的四角,导向柱采用混凝土结构。导向柱的内径应考虑虹吸管及水封的尺寸。上清液排水管从导向柱底部接出,汇集到总管然后排入集水池中。
根据虹吸系统的水头损失大小确定虹吸管进出口处的高度差。虹
吸管结构示意见图1-8-5。
③集水池。浮动槽排泥池的上清液重力流入集水池中,集水池的水位根据导向柱内水位及导向柱至集水池的水头损失确定。
④上清液泵。上清液泵应尽可能连续均匀回流,同时核对其回流比是否会对净水构筑物产生冲击负荷。应设置备用泵。
3)溢流系统
溢流系统包括溢流堰及排水管。
当浮动槽发生事故时,排泥池上清液由周边固定溢流堰溢出。溢流进水可采用三角形齿形堰口或矩形堰口。
4)排泥系统
浮动槽排泥池的底泥通过刮泥机刮至中央集泥槽,然后经由出泥管经底泥泵排至浓缩池。
排泥系统包括刮泥机、出泥管及底泥泵。
①刮泥机。设刮泥机将池内底泥刮向中央、刮泥机周边线速度可取0.6~2m/min。以不扰动池底浓缩污泥为宜。池底坡度取0.08~0.1,池内设环形的集水槽,槽底接排泥管。
②底泥泵。底泥泵按连续均匀出流计算。设置备用泵。
三、设计要点说明
①一般进泥量的含水率按99.5%~99.95%考虑,浮动槽排泥池的底泥含水率按98%~99%考虑,浮动槽上清液的含固率忽略不计。
②池容大小应按调节功能和重力浓缩要求中大者确定。
③池面积满足辐流式浓缩池的固体通量(按干固体计)0.5~1kg/(m²·h),液面负荷不大于1.0m³/(m2·h)。
④池边水深宜为3.5~4.5m。
⑤浮动槽排泥池的个数一般不宜少于2个,按同时工作设计,并能单独运行,分别泄空。
四、主要设备
刮泥机、溢流堰、污泥泵、浮动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