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古代的诸多诗歌妙语,与水行有关,与湖海有关,上善者水,水润者灵,灵之最高的形式者――诗,虽然我们古之先民首先以舟楫(船,帆,桴等等)着为代步工具,其实亦把其作为水上的居住之所,渔民先不说,有文化情怀的人,或者说古代的文艺青年,会用舟楫作为自己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工具,屈原是舟行到沅湘之地,开始他的放逐生活,杜甫亦是来到江南道的三湘之地,开始他的诗意漂流日子,他们两个皆是在舟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是借助舟而沉湘,一个是直接的在湘上的舟中病故(一说在湘南溺水),而且一个是沉在汩罗的水中,一个是最先埋藏在汩水的尽头的平江境内,今天只存衣冠冢,我最先从母亲的口中得知,而且当地的乡民说是肚(杜)子墓,一种让人误解有好笑的地方口音。

古之的文艺青年常常想逃避到一个仙境的所在,尤其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比如蓬壶之类的海上仙山与岛屿(大概就徐福同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纵是普通的渔民,比如武陵渔人,也是舟行时找到一个秦人村的所在。当然舟楫亦是人生失意时的逃避工具,英雄以此寄情山水,不管是柏舟还是兰舟。其实在古代桥梁与道路不发达,所以在水上漂泊成为一个主要的旅行情形,横渡江湖时舟楫确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古人会吟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句。在不太深的水道,高大的牛、马与象也能起到桥梁的作用,水深时非舟楫无以渡过。

但在大多的情形下,是作为代步工具而言的,往往在陆上,牛,驴,马,象是主要的骑乘工具,水上则是舟楫莫属,而且在南方,水路多的所在,往往舟行是主要的旅行情形。先不说我现在所居的工作与祖籍地的常德,我出生的益阳南洲镇(至今而有赤松亭遗址),就是一个水网包围的县城,七八十年代那会,当时父亲带我去省城学习,行车时总要经过几个轮渡,就是一种船载着数辆车,有客车有货车,经过洞庭之江河,续上公路继续行驶,再到达省城的,而且基本上要耗费一天的时间(不算夜间)。有时也会直接坐船到省城,夜间亦在行进中,当然有床铺者也是乐得开心。当然我知道的沈从文就是从沅江逆流而上到酉水再逆流而上到他的边城凤凰的,这样他的行舟中有文思与诗意的涌现,把两岸的景致说成宋画山水,自然他写《常德的船》的现实风情是真实而生动的,这是舟行带给一个大家的灵感与激情。古代诗人在舟行中写了多少诗文,这个就象天上的河汉星星,或者是恒河沙数,其实天之星际是一个个的恒河系,那个闪光的不就是沙吗,远观时如此,近视时是另一个境界就象我们所处的地球罢了。

于是我追想一下与舟行有关的那些闪光的诗句,比如:

诗经中的泛舟之歌云:《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此为游湖海之风情。然后还有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乘舟》

另外还有: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小弁》

而在《诗经·越人歌》云:今夕何夕兮,事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这越人所居的三吴之地自然是水网密布的所在,写舟中流是平常的见惯。

到了楚辞时代更是有舟的诗意涌现,这个还是多出现作为大家的屈原诗句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朝发辰阳,夕宿苍梧。此皆是《涉江》之中的句子,关于《涉江》的涉,仿佛是代步的步前有三点水,意在水上行,无舟楫不足以行之:朝发辰阳,夕宿苍梧。或者是: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其中一个起点是枉渚,就是在枉山即今天的德山下的河流开始发船,经三湘四水到到附近的村落或稍远的村落。其中辰阳靠近湘之西部,武陵山下,苍梧靠近湘之南部,九嶷山下。当然这还不是特别让人激动人心的舟行,真正让人动心的是老屈与一个“渔父”在舟行中的对话: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这段对话大家熟悉,故不多录,唱的好的那段有禅意与道风的诗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就象日本的俳句,当然我们不叫俳句,叫楚歌或楚辞,是古代南方风格的歌行。

这其中的鼓枻而去就是泛舟而去,可能古时的造舟的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不过是象木排与竹排之类的泛水工具,正是这种舟楫之行,让这个“民间歌唱家”,叫“古代劳动人民艺术家”也可,唱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一个失落的政客(其实也是爱国诗人),一个与世无争的“渔民”(注意引号),谁知道这“渔父”是不是赤松子,鬼谷子之类的道行高深的人物不得而知,只知道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出自《论语·公冶长》句子,这个桴不过是小竹筏或小木筏,相当于沅湘上渔翁的枻。你以为孔夫子只是入世而不是出世,认同点之行事风格者,骨子里也还是渔父之类的角色。

然后古代的争天下英雄也就借舟而发挥自己的军事天才,项羽的:破釜沉舟:正是这种以少胜多的军事斗争的经典战例。当然还有后面的曹操的:横槊赋诗,但这个是王师败绩,这也是军船连在一起惹的祸。确实船舶与桥梁在战争的年代作用相同与相近,有时决定生死存亡,两方必争。

杀人的英雄事业就不多说了,还是多说诗人的文昌事业罢,正是这种舟楫之行,古代的诗人诗意充满,发而成妙句,尤其在唐宋时代是如此。为何在水上行文思能泉涌,也许是近水的关系,至少水这种物质,本从天上来,这唐朝的老李不是说了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当然不只是黄河之水,寰宇之湖海之水皆从天上来,这水从云化,云行天上,近天亦是近善,近帝(天帝),近本质的世界,正如地上的物质经飞船上了太空,再下来复植,一切变得超常一般。天上来的水,从云化为雨,再流入江河湖海,你亲近他,尤其是行舟在水中央,这可是灵气所包围啊,傻傻们也能出灵思,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便是这样的,何况人之灵者的诗人墨客呢!。

如此我们看到唐宋的人,拾得一箩筐的与舟行有关的诗,有的有道风,有的有禅意:

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李世民)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崔国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

李白怀念日本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吕)写道: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小屋如渔舟(苏轼)

独上兰舟(李清照)

古人采莲需要舟,所以有南北朝之《西洲曲》,美丽动人:

莲子清如水,莲花过人头――

水之灵,上之善,无水不成诗,多少有点道理,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近水的人,妹子美丽,伢子聪明,应当是大体的情势。

古代的绘画,画舟行的作品也是多着呢,那《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河水中的大船,在当时可是世界级的,事实上今天的天朝又能造现代风情的世界级大船。然后马远先生画的小舟(《雪滩双鹭》)多有诗意,事实上许多古代画家画的小船: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中的小船,《瀟湘图》中的小船,比比皆是。古代画画的,许多人其实是官员与土豪(有的可以叫地主恶霸)还有光头和尚,不以画师论,所以这班爱画画的阔老们,僧人们,以米芾、董其昌为代表,有自己专用的书画船,这个不仅是代步那么的简单,它是工作船,就象今天的画家会用车作画室陆行到处画画,书画船是画画的古代土豪的良友,诗人写诗,其实用不着那么的复杂,一条破船载着李白杜甫们,苏轼李清照们,其实就可以边行舟边吟诗了,说诗词船也可以的,首先船上的主角得是有诗意的文艺青年,不管你是商人的儿子还是政客的女儿,诗和词,是能从水中央网得,象鱼一样,载满船舱的。

舟楫不仅是古人代步工具,亦是古人人生的进身工具,这当然是借喻,所以有诗人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是孟夫子的说辞。然后我们知道的佛家的到彼岸,亦少不了得渡之舟,这个只是隐喻,也是有象征意义的表述方式。

破釜沉舟,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杜牧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兰舟

采莲需要舟,《西洲曲》战争的选择舟亦决定生死。与桥梁同。

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崔国辅【相和歌辞·采莲曲】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李白怀念日本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吕)的“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屋如渔舟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360docs.net/doc/335155636.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老年代步工具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对市场现有的老年代步车的改良设计。以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为宗旨,做了老年人代步车的市场调查,了解了国内外老年代步车的发展现状和设计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产品定位和方案设想。 针对如今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以及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生理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设计出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 经过调研分析发现现有市场上的老年人代步车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而且设计中往往缺乏对老人的关爱,所以根据现在已有的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从功能和外形的使用上结合人机工程学进行设计,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动车,本设计是一款轻巧,安全,实用的电动车,为老年人提供了简单的出行工具。 关键词:代步工具、老年人、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improved elderly scooter design.Safety, comfort, function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doing a market survey elderly scooter,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cooter design case,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or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program ideas. For now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an aging society increasing,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pecial case of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used to design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After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elderly scooter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marke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and the design is often a lack of care for the elderly,So now according 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ducts, ergonomic design combines functionality and appearance from the use of the design for the elderly to use an electric car,This design is a lightweight, safe, practical electric car for the elderly provide a simple travel tool. Keywords: means of transport,elderly,ergonomics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 1.绳子: 结绳计数。 2.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3.算盘: 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4.计算器: 计算器是现代人发明的可以进行数字运算的电子机器。现代的电子计算器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手持电子机器,拥有集成电路芯片,但结构比电脑简单得多,可以说是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且功能也较弱,但较为方便与廉价,可广泛运用于商业交易中,是必备的办公用品之一。 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电池可用交流转换器或太阳能转换器再充电。为节省电能,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5.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6.安提凯希拉装置 (Antikythera Mechanism)这是一种1901年于希腊安提凯特拉岛上的一艘古船残骸中被发现的随船静默2100余年的钟形装置。该装置由一系列可以被控制的铜质齿轮(超过30个)、曲柄和刻度盘组成。百余年后,科学家终于在现代先进技术辅助下,揭开它惊人谜底——这座名为“安提凯希拉装置”的装置竟然是一台两千年前的超级天文“计算机”,天文学家计算天体运行周期的工具,它的先进性在其制成后千年间无人超越。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古代的诸多诗歌妙语,与水行有关,与湖海有关,上善者水,水润者灵,灵之最高的形式者――诗,虽然我们古之先民首先以舟楫(船,帆,桴等等)着为代步工具,其实亦把其作为水上的居住之所,渔民先不说,有文化情怀的人,或者说古代的文艺青年,会用舟楫作为自己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工具,屈原是舟行到沅湘之地,开始他的放逐生活,杜甫亦是来到江南道的三湘之地,开始他的诗意漂流日子,他们两个皆是在舟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是借助舟而沉湘,一个是直接的在湘上的舟中病故(一说在湘南溺水),而且一个是沉在汩罗的水中,一个是最先埋藏在汩水的尽头的平江境内,今天只存衣冠冢,我最先从母亲的口中得知,而且当地的乡民说是肚(杜)子墓,一种让人误解有好笑的地方口音。 古之的文艺青年常常想逃避到一个仙境的所在,尤其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比如蓬壶之类的海上仙山与岛屿(大概就徐福同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纵是普通的渔民,比如武陵渔人,也是舟行时找到一个秦人村的所在。当然舟楫亦是人生失意时的逃避工具,英雄以此寄情山水,不管是柏舟还是兰舟。其实在古代桥梁与道路不发达,所以在水上漂泊成为一个主要的旅行情形,横渡江湖时舟楫确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古人会吟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句。在不太深的水道,高大的牛、马与象也能起到桥梁的作用,水深时非舟楫无以渡过。 但在大多的情形下,是作为代步工具而言的,往往在陆上,牛,驴,马,象是主要的骑乘工具,水上则是舟楫莫属,而且在南方,水路多的所在,往往舟行是主要的旅行情形。先不说我现在所居的工作与祖籍地的常德,我出生的益阳南洲镇(至今而有赤松亭遗址),就是一个水网包围的县城,七八十年代那会,当时父亲带我去省城学习,行车时总要经过几个轮渡,就是一种船载着数辆车,有客车有货车,经过洞庭之江河,续上公路继续行驶,再到达省城的,而且基本上要耗费一天的时间(不算夜间)。有时也会直接坐船到省城,夜间亦在行进中,当然有床铺者也是乐得开心。当然我知道的沈从文就是从沅江逆流而上到酉水再逆流而上到他的边城凤凰的,这样他的行舟中有文思与诗意的涌现,把两岸的景致说成宋画山水,自然他写《常德的船》的现实风情是真实而生动的,这是舟行带给一个大家的灵感与激情。古代诗人在舟行中写了多少诗文,这个就象天上的河汉星星,或者是恒河沙数,其实天之星际是一个个的恒河系,那个闪光的不就是沙吗,远观时如此,近视时是另一个境界就象我们所处的地球罢了。 于是我追想一下与舟行有关的那些闪光的诗句,比如: 诗经中的泛舟之歌云:《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此为游湖海之风情。然后还有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乘舟》 另外还有: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小弁》 而在《诗经·越人歌》云:今夕何夕兮,事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教材

中国独特的计算工具 ――筹算和珠算 根据马来西亚的报纸报道,现在的马来西亚政府在全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采用中国的算盘为计算工具。 在美国也有一些小学,利用中国的算盘来计算,而不是用计算器。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中国人在发明算盘之前是用什么计算工具,以及算盘产生的经过。 中国在三百多万年前已有古人类活动,在云南的元谋,人们找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陕西出现八十万年前的蓝田人以及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大约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过着群聚、渔猎的生活,懂得磨出石器及制造陶器。随着以后生活及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要计数。最初我想人们是以他们的手指作为计算工具,这是“屈指可数”这个成语的来源。 后来人们用石子、贝壳等自然实物来协助计算。在中国古书《易经》的《系辞》里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有一个“数”字,左边形如一根绳上打了许多结,上下有被栓在主绳上 的细绳,而右边是一只右手,这表示古人是用结绳来计数图一)。 我们没有实物可以证明中国人结绳,可是从古代秘鲁人的遗物(图二、图三)我们是看到这样的例子。(见 宙二西斑牙人揃建的瓏晉人结绳

图三趣册g 可能结绳还不是太方便计算。在黄河、长江流域生活的祖先,利用盛产的竹子制成竹签,称为筹码,摆成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数字。 我们现在的"算”这个字,在古代是写成下面形状: 这是很形象的表示用手摆弄算筹的象形。这个字形在公元前三世纪已出现。 在石头、泥坯、树木上进行刻痕划线来表达与计算数字,应该是许多民族进化过程的一种生活活动。在西安半坡等遗址出土的六千年前的彩陶钵口沿上有一些刻划的符号和后来在甲骨文、金文出现的“丨”、“||”、“ III ”、“|||| ”、“十”等数字符号相似。陶文中还有这样的符号(图 五),可能是表示较大的数字。 国五 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排湾族,以及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在五十多年前还在木棒上刻线表示他们狩猎到野猪的数目。 筹的起源 有许多外国人以为中国古代的人是用算盘来作计数工具。事实上,在几千年前中国人为了生活的需要利用一种独特的计算工具一一算筹。 筹是一些小竹、木棍。从西周直到宋元,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都是以筹来作计算工具。筹也有以骨、玉、铁等材料制成。 1954年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发现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楚墓,里面有一个竹筒,装有天平、法码、毛笔,以及四十根长短约12厘米的竹筹,这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古的算 筹实物。 到了1978年在河南省登封出土的早期战国陶器,在上面刻有算筹记数的陶文。因此可以把使用算筹的时间推上更远。

短途代步工具——活动T型车的创意设计

短途代步工具——活动T型车的创意设计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就拿出门上班或休闲购物来说,很多人已不屑用自行车、摩托车等便捷工具代步,宁愿依赖更有档次的小汽车蜗牛般在街上爬行。汽车除了能彰显高贵外,其舒适性、安全性确也是摩托车等便捷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由大量使用汽车引发的社会性难题日益突出,与当今倡导的低碳生活也有一些些的格格不如。要是有一种交通工具既便捷又安全舒适,兼有各类车的长处而避其短处,当然是再理想不过的选择了。 家用小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劣势基本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数量众多后造成的车位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自行车、摩托车的劣势是怕日晒雨淋、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三轮车看似两者兼顾,实则问题重重:安全性能低,静止不动时还有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行驶转弯时就“特别的揪心”,连两轮车都有所不如;驾驶操控不易,会骑自行车不一定会骑三轮车;舒适性差,主要是左右摆动比较厉害,毕竟它的减震设计做不到汽车般的完善。如此看来,要克服各类车的劣势就真有些痴人说梦的意思了。 真的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吗?事在人为,耐心看看这款未来城市乡村皆宜的家用短途代步工具——活动T型车的设计吧。 简单地说,活动T型车由“车头”与“车身”两部分组成:“车头”含两个前轮、龙头或方向盘、支架及支架上固定的车篷等;“车身”主要包含一个后轮和驾驶座。可以看出,这种结构正好与普通的三轮车相反,两轮在前一轮在后,类似于英文字母“T”,故称为“T 型车”。但这种车的最大特点是“车头”与“车身”不是如三轮车般固定牢靠,而是“车身”相对于“车头”能在适当的角度范围内左右来回摆动,即“车身”是活动的! 注意,活动T型车的转向靠龙头或方向盘带动两个前轮控制,这一点与汽车类似;车的后轮是动力轮,驾驶者可控制“车身”左右摆动来克服转向时的离心力,这一点又与自行车、摩托车类似。很明显,活动T型车虽然是三轮车的外型,却具备四轮车的稳定与两轮车的灵活,车形还可宽可窄、可长可短,能满足多层次的需要。 活动T型车的优点多多,试再列举几点: (1)遮风挡雨,方便出行。活动T型车的车头能安装上很多部件,如挡风板、雨阳棚、储物箱、乘坐位等。设计巧妙的话,完全可以做到功能齐全而又美观大气。这种设计弥补了两轮车的缺陷,使用者再也不用为冬冷夏热、日晒雨淋发愁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九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普遍选择。而今,私家车也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有人说,交通工具的变化,让人出行更便捷;但也有人说,自己还是喜欢自行车的慢生活。从1949年到2019年,七十年,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 在你的生活里,你又目睹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引起你哪些思考?请你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详解】(一)审题: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材料主要写了七十年交通工具的变化,引出感慨“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由此可见,本题紧扣“变化”从正面立意,肯定这种变化带来的便捷、物质的丰富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精神和情感的淡漠。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二)立意:利用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从①家乡的可喜变化②校园的变化③国家的变化④人心的变化⑤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立意。 (三)写作思路: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对家乡变化的惊喜。

出行代步工具的变迁

出行代步工具的变迁 一个城市中的交通,公交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就如前面所说的,北京城里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公共汽车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每天都有上百条路的公交车,载着人们走南闯北,遍布到北京城内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又加快发展了地铁、城铁,1、2、4、5、8、10、13号等多条地铁线路使北京城内的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了!1月18日在报纸上看到,网友们已把北京的地铁网络绘成了个“灰太狼”的形状! 至于要想从一个城市,快速到达另一个城市,人们又想方设法的使“出行代步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外乎至使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天上飞的代步工具,发展的尽乎完美的快捷和舒适。 陆地上有我们时常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汽车,从拖拉机、三轮摩托车、吉普车、小汽车,到大卡车、旅游大巴车、长途卧铺车等等。还有那平稳跑得快、载重装得多、分节、分厢、舒适、便捷、长长的火车,它不但在地面上跑上千里万里的,还会钻到地下成为地铁、城铁。建国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也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比起建国初期,这时的道路建设初获成果,城市居民的出行愿望有所提高,全国交通网初步建成。虽然火车上依然很挤,但是由于新铁路的开通,火车可以更便捷地带人们去往更远的城市,人们远程出行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将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的京九铁路,使那平稳跑得快、载重装得多、分节、分厢、舒适、便捷、长长的火车,实现了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9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将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了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现在又发展了动车组。动车组是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编组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为特点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国产化率将达到80%以上,未来将在京津、武广、京沪等客运专线上投用,成为我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 水路上,那就是船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人们利用了水的浮力,用便利的竹伐、木盆载着人们过河,解决了人们过河的问题。竹伐、木盆经不住,大江大海中的大风大浪,人们又发明了木船、帆船、挂桨机船和水泥质船、游船、汽船、轮船,一直到万吨货轮、轮驳船,能够远洋到大洋彼岸。2007年11月28日下午,随着“中远希腊”号(很大的船)所载集装箱在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起吊,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 天空中,自从有人类开始,人们就梦想着象鸟一样的飞上蓝天,能够自由的

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於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 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於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於1834年,设计了一

新型代步工具有哪些 安全出行代步工具

新型代步工具有哪些安全出行代步工具 一、普及难度:小 爱尔威电动平衡车 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种,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崭新交通工具。应用于个人交通、工作巡视、室内场馆、高尔夫球车,警察巡逻、会展巡逻、大型场馆工作人员交通工具、旅游娱乐以及汽车搭载等多个方面。 二、普及难度:小 双翼滑板车

双翼滑板车可调节扶杆适应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可满足全家人出行代步的需求,对于长时间坐办公室没时间去健身的女性朋友来说跟更有塑形作用。 三、普及难度:中 电动滑板

上手相对轻松,但由于成本较高,售价亦不菲。 四、普及难度:中 电动滑板车

最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0公里,虽然前轮设有避震,适合多种路面情况,但仍有一定安全隐患。 五、普及难度:大 魔轮车

太高科技了!最大的问题是,正规的魔轮车售价较高,普及稍难。 其实,除了电动独轮车,目前市面上还有不少时髦又环保的新型代步工具,《申》报记者整理如下。当然,无论选择那种出行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适合自己,保护自己才最重要哦。 双翼滑板车:健身代步两不误

初识双翼滑板车还是从偶像剧里看到,清新的校园男二号骑着它围绕着有心事的女主角,为她排忧逗他开心。 好吧,是挺拉风的。所谓的双翼滑板车,便是将滑板车、踏步器、健身车结合在了一起,不仅能起到代步作用,全程站立踩踏相当于进行健身运动。 通过踩踏踏板驱动车身,踩踏速度越频繁行驶速度越快,通常最高可达到每小时30公里,满足日常上下班等短途路程。 爱尔威:一种前所未见的代步健身环保工具 说到新型代步工具就不能不提到爱尔威,科幻大片里、时尚明星的炫酷玩具名单里都曾有过它的身影,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便携式智能交通工具行业的领导者,爱尔威电动平衡车采用最新高科技纳米材料,电池采用国际专利技术的索尼、松下电池,它轻巧方便,爱尔威的每一款产品,都曾引领过新的时尚潮流,并且依然领跑在智能时尚前沿,活跃在各国街头。 爱尔威利用多个微型固态陀螺仪感知车身和人体复合重心的变化,以保持平衡并控制车轮前进、后退和转向,这一理念仍被沿用至其他代步工具里。 电动滑板:柯南标配,动漫成真 大部分看过《名侦探柯南》的网友除了对那句经典的台词“真相只有一个”记忆深刻外,对麻醉枪手表、追踪眼镜和太阳能滑板(电动滑板)也一定不会陌生。日前,美国加州一团队就将柯南的标配付诸于现实了,并将它取名为“ZBoard”。与以往的电动滑板不同,ZBoard 是一款通过感应使用者的重量转移,从而操纵的自动滑板。使用者只需在滑板上保持平衡,脚踩滑板前方的脚垫即可加速,反之踩滑板后放的脚垫就会减速。目前在美国校园里,已较为普及。 魔轮车:少了把手的自行车 英国一家公司日前推出一款便携式轮子—魔轮,能让使用者在街道人群中自如穿行。“魔轮”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轮组成,最大载重可达120公斤。“魔轮”作用同自行车类似,只不过少了车座和车把,所以,使用者须将一只脚放在轮子一侧的踏板上,另一只脚则用力蹬地前行。车轮在聚集了足够的冲力时,使用者可以将这一只脚也放在踏板上面,随着车轮向前行。 电动滑板车:速度堪比电动车 滑板车可以说是从很早之前就被许多网友选作代步工具之用,但速度不快、便携性不是很好以及太像儿童玩具等多种因素,使得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其他交通工具,电动滑板车也应运而生。电动滑板车采用锂电池驱动,骑行时只需滑动几下,然后点击把杆上的加速器即可控制加速,操作简便。

集成电路的代步工具——EDA 和设计方法学

集成电路的代步工具——EDA 和设计方法学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也就是早期 的IC CAD(IC 计算机辅助设计——IC Computer Aided Design),经历了第一代 的LE(版图编辑——Layout Edit)、第二代的门阵列、标准单元的P&R(布 局布线——Placement & Routing),第三代的Synthesis(逻辑综合),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设计失误,提高了优化水平,使得IC 的设计能力得以 跟踪工艺水平的提高。IC 的优化设计面对的是NP 难题,也就是随着集 成规模的增加,IC 设计的难度将以非多项式增加,一般是指数,甚至是阶乘 增加。IC 集成度是以Moore 定律做指数增加,IC 设计的难度又随集成度急剧 增加,真可谓难上加难。如果没有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支持,工艺水 平再提高也不能用于制作更大规模的IC。近十年提出的SoC(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设计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是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也称硅IP 的嵌入为特征。这个设计方法可以更多地利用已有的设计积累,有 效地提高IC 的设计起点,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高端工艺所提供的制作能力。 对于IC CAD,特别是对于EAD 的理解,一般注重它的电学功能和布图功能, 实际上IC CAD 的物理设计功能同样非常重要。在DRAM 和微处理器的设 计中,一般是不使用P&R、Synthesis 等工具的,因为这些工具是以单元电路、 甚至以电路模块为起点,限制了设计优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存储器和微处理 器的设计要使用能够触及到晶体管深层的CAD 工具,再加上设计师的经验积 累。这些设计不是机器“跑”出来的,而是设计师“琢”出来的,当属“艺术品”, 与ASIC 等类型“机器制造”的设计有很大不同,一个更注重设计的完美,一个 更关心设计的时效。进入纳米尺度之后,IC 的功耗问题突显,其原因是,

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进行运算时所运用的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艰辛历程和广阔前景。 现在我们溯本求源,看一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石块、贝壳计数 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算需要计数的物品。 2.结绳计数 就是在长绳上打结记事或计数,这比用石块贝壳方便了许多。 3.手指计数 人类的十个手指是个天生的“计数器”。原始人不穿鞋袜,再加上十个足趾,计数的范围就更大了。至今,有些民族还用“手”表示“五”,用“人”表示“二十”,据推测,“十进制”被广泛运用,很可能与手指计数有关。 4.小棒计数 利用木、竹、骨制成小棒记数,在我国称为“算筹”。它可以随意移动、摆放,较之上述各种计算工具就更加优越了,因而,沿用的时间较长。刘徽用它把圆周率计算到3.1410,祖冲之更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欧洲,后来发展到在木片上刻上条纹,表示债务或税款。劈开后债务双方各存一半,结帐时拼合验证无误,则被认可。 5.珠算

珠算是以圆珠代替“算筹”,并将其连成整体,简化了操作过程,运用时更加得心应手。它起源于中国,元代末年(1366年)陶宗义著《南村辍耕录》中,最初提到“算盘”一词,并说“拨之则动”。十五世纪《鲁班木经》中,详细记载了算盘的制作方法。 到了现代,一种新型的电子算盘已经问世,它把算盘与电子计算器的长处集为一体,是一种中外结合的新型计算工具。 6.计算尺 公元1520年,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运用到一些特殊的运算中,快速、省时。 7.手摇计算机 最早的手摇计算机是法国数学家巴斯嘉在1642年制造的。它用一个个齿轮表示数字,以齿轮间的咬合装置实现进位,低位齿轮转十圈,高位齿轮转一圈。后来,经过逐步改进,使它既能做加、减法,又能做乘、除法了,运算的操作更加简捷、快速。 8.电子计算机 随着近代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二十世纪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其运算效率和精确度之高,是史无前例的。在此之前,英国数学家桑克斯用了22年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707位,以至在他死后,人们在其墓碑上刻着π的707位数值,表达了对他的毅力和精神的钦佩。

代步工具市场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代步工具市场调查 篇一:代步工具市场调查 城市交通代步工具设计调查 本次设计基于世界城市发展的背景之下,通过分析和研 究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以及代步工具的发展历程,结合人性化设计、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等工业设计相关理论来深入分析城市居民代步工具设计中使用者的生理和 心理需求,探讨其更符合城市居民人性化设计需求的可行性 方案。代步车的概念: 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也就是车辆本身的自动平衡能力。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solid-stategyroscopes)来判断车身所 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假设我们以站在车上的驾驶人与车辆的总体重心纵轴作为参考线。当这条轴往前倾斜 时,车身内的内置电动马达会产生往前的力量,一方面平衡人与车往前倾倒的扭矩,一方面产生让车辆前进的加速度,

相反的,当陀螺仪发现驾驶人的重心往后倾时,也会产生向后的力量达到平衡效果。因此,驾驶人只要改变自己身体的角度往前或往后倾,就会根据倾斜的方向前进或后退,而速度则与驾驶人身体倾斜的程度呈正比。原则上,只要有正确打开电源且能保持足够运作的电力,车上的人就不用担心有倾倒跌落的可能,这与一般需要靠驾驶人自己进行平衡的滑板车等交通工具大大不同。如果以赛格威第一款代步产品为例,车上装置了五个固态陀螺仪。事实上,车辆只需要三个陀螺仪就可以完全掌控车身的前后倾与侧倾程度,因此多出的两个陀螺仪其实是用来确保行车安全的备用装置。 车辆的能量来源是两个镍氢(nimh)充电电池,较后期的车款上也可以选配蓄电量更大的锂充电电池。除了前后倾修正与前进后退外,其转向可透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达到,其中一种是如同大部分的脚踏车类或摩托车类交通工具一般,驾驶人在车辆持续前进(或者后退)的状态中将自己的身体重心往左右倾斜,利用自身重量所产生、与车身纵轴垂直的分量,作为转弯时的向心力而达到转向的目的。除此之外驾驶人也可以扭转龙头(把手)部份,使车辆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例如当龙头向左转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快,达到向左转的效果。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一轮向前一轮向后的动作,达到原地转向的效果,因此大幅提 升这种交通工具的机动性。因为这种高度的机动性,再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教材

中国独特的计算工具 ——筹算和珠算 根据马来西亚的报纸报道,现在的马来西亚政府在全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采用中国的算盘为计算工具。 在美国也有一些小学,利用中国的算盘来计算,而不是用计算器。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中国人在发明算盘之前是用什么计算工具,以及算盘产生的经过。 中国在三百多万年前已有古人类活动,在云南的元谋,人们找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陕西出现八十万年前的蓝田人以及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大约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过着群聚、渔猎的生活,懂得磨出石器及制造陶器。随着以后生活及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要计数。最初我想人们是以他们的手指作为计算工具,这是“屈指可数”这个成语的来源。 后来人们用石子、贝壳等自然实物来协助计算。在中国古书《易经》的《系辞》里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有一个“数”字,左边形如一根绳上打了许多结,上下有被栓在主绳上的细绳,而右边是一只右手,这表示古人是用结绳来计数(见图一)。 我们没有实物可以证明中国人结绳,可是从古代秘鲁人的遗物(图二、图三)我们是看到这样的例子。

可能结绳还不是太方便计算。在黄河、长江流域生活的祖先,利用盛产的竹子制成竹签,称为筹码,摆成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数字。 我们现在的“算”这个字,在古代是写成下面形状: 这是很形象的表示用手摆弄算筹的象形。这个字形在公元前三世纪已出现。 在石头、泥坯、树木上进行刻痕划线来表达与计算数字,应该是许多民族进化过程的一种生活活动。在西安半坡等遗址出土的六千年前的彩陶钵口沿上有一些刻划的符号和后来在甲骨文、金文出现的“|”、“‖”、“|||”、“||||”、“十”等数字符号相似。陶文中还有这样的符号(图五),可能是表示较大的数字。 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排湾族,以及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在五十多年前还在木棒上刻线表示他们狩猎到野猪的数目。 筹的起源 有许多外国人以为中国古代的人是用算盘来作计数工具。事实上,在几千年前中国人为了生活的需要利用一种独特的计算工具——算筹。 筹是一些小竹、木棍。从西周直到宋元,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都是以筹来作计算工具。筹也有以骨、玉、铁等材料制成。 1954年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发现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楚墓,里面有一个竹筒,装有天平、法码、毛笔,以及四十根长短约12厘米的竹筹,这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古的算筹实物。 到了1978年在河南省登封出土的早期战国陶器,在上面刻有算筹记数的陶文。因此可以把使用算筹的时间推上更远。

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2013011907 刘畅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自行车被发明及使用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这两百年间人类在不断的尝试与研发过程中,将玩具式的木马车转换到今日各式新颖休闲运动自行车,自行车发展的目的也从最早的娱乐用途变为交通代步及休闲运动用途,休闲及竞赛领域的发展使自行车研发工作不断的精益求精,以满足求更好成绩表现选手们的需求,台湾的自行车制造业是个中翘楚。 自行车运动起源于欧洲,1790年法国的西夫拉克伯爵将两个轮子装在木马上,人骑在上面用脚蹬地前行,称木马轮。1868年5月31日法国的圣克劳德公园举行了自行车比赛,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自行车比赛。1893年举行首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1895年举行首届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 自行车究竟在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很少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在1791年法国人曾发表了两轮的木马车;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的自行车印象。他的发明是构想是来自於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像溜冰一样前行了。 他的木马自行车在1818年正式取得德国及法国的专利,成为自行车的开山鼻祖,这辆自行车是以木头制造,这台车就是靠人的两只脚在地上蹬,以现今来看就像是木造的玩具木马,比现在的铁马重好几倍,这台木马自行车的发明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 最早的木马车没有把手不能控制方向、不能转弯、只能直线前行,木轮的转动及停止完全靠双脚踢地来控制;杜莱斯把木制的车架跟把手装在车上之后,转弯或移动方向就更方便了,不必停止两脚踢在地上的动作,更不必提起车子移动方向,这部车子就被拿来作为玩具马。 1819年英国、德国也都先后成立了自行车运动历史上最早的自行车学校,教人如何骑玩具马-Hobby Horse;在当时没有汽车、火车的时代,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法国、英国、美国形成了争相骑玩具马的风气,人们跨上了玩具马用力蹬,速度越快,车子就越稳,这个骑玩具马的风气在欧美持续了约十年的历史。 在1818年英国的铁匠及机械师丹尼士强生率先以铁造取代了木头材质,以铁造取代了车轮的骨架,接著他又在伦敦创办了两所学校以训练人们学习及骑乘自行车。后来英国人就把这台有趣的车子叫作Hobby Horse,这台铁制的车由技术好、有经验的人骑乘时速可以到十三公里。 到了1830年法国政府正式决定以玩具马作为邮差送信的交通工具;1839年英国苏格兰的冶铁匠汤马士麦米伦将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断思考如何能坐在车上,脚能不著地还能使车子前进,最后他终於设计了一辆前轮大於后轮,并加上踏板及杠杆在后

计算工具的演变

计算工具的演变 系(院)名称:初等教育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小学教育13本二班 姓名、(学号):林叶 1331010223 陆美霞 1331010226 分数:

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学内容: 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我国的算盘文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 3.让学生了解我国算盘发展历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算盘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1.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计算公式 2.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全班讲解。 二、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 1.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石子计数:古时候,牧民用石子的数和羊的头数作对应记录,早上放出几只羊,就用几个石子表示,晚上放牧归来,再把石子与羊一一对应,如果石子数和羊数刚好对应,就说明羊没有少了或丢了。(出示图片) 结绳记数:其原理和石子计数类似,如:古时候,人们采集野果,或捕鱼时,在绳子上打结,采几只野果或捕到几只鱼,便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出示图片) 2.算筹计算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