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圆口纲
普通动物学习题及答案
普通动物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填空1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2细胞一般比较小,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通常以()计算其大小。
3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机能是多种多样的,游离的细胞多为();紧密连接的细胞有()等;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多为()或();具有传导机能的神经细胞则为()。
4动物细胞中具有24种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其中对生命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有6种,分别是();还有6种在细胞中虽然较少,但也是必需的,分别是();另有12种微量元素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
5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后者主要是()、()、()、()等。
6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核酸可分为()、()。
7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8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是()。
9动物细胞是一团原生质,由它可分化出(),()和各种细胞器。
10细胞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和()。
11动物细胞不同于植物细胞的特点是(),(),(),()。
12细胞质内的内含物主要包括(),(),(),()。
13细胞核经固定染色后,一般可分辨出(),(),(),()等。
14细胞周期包括()和()。
根据DNA的复制又可将()分为(),(),()三个时期。
15细胞已经分化但不处于生长分裂的阶段称为()期。
16动物细胞分裂可分为(),(),()。
17有丝分裂实际上是连续过程,主要根据染色体的复杂变化把它分为(),(),(),()。
18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时进行()次连续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了()次,而染色体只分裂()次,结果是染色体的数目()。
19动物的组织通常可分为(),(),(),()等四大类。
20上皮组织具有( ),( ),( ),( )等生理机能。
21根据机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可分为(),(),()等。
22根据细胞层数和形状的不同,被覆上皮又可分为(),(),(),()等多种类型。
23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缔组织又可分(),(),(),(),(),()等多种。
第15章圆口纲
⑥具口漏斗(盲鳗无),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感觉小 窝(侧线)。
⑦肛门位于尾基部,肛门后有一泄殖乳突。 ⑧尾为原尾型。 生活方式:七பைடு நூலகம்鳗为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
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盲鳗为寄生生活。
七鳃鳗寄生
二、构造特征
1、原始特征 ①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②无成对偶鳍,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奇鳍。 ③终生保留脊索,脊髓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
骨质弓片(为雏形的脊椎骨) (图) 。 ④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
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为不完整的脑颅。 ⑤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为原始肌节)。
⑥心脏由静脉窦、1心房、1心室组成,无肾门静脉 和总静脉。
2、特化特征——适应寄生及半寄生
①七鳃鳗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或海龟体上,角质齿 锉破体表,吸食血肉;舌由环肌和纵肌构成,
能动(盲鳗钻入寄主体内,吃内脏) (图) 。
②七鳃鳗成体具呼吸管。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故 称囊鳃类),鳃囊中有起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其 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图)。
③七鳃鳗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分沁物 为抗凝血剂。
⑥生殖器官极为特殊,在结构上是雌雄同体。幼体 生殖腺前部是卵巢,后部是精巢,如前端发达、 后端退化则为雌性,反之则为雄性。这在脊椎 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⑦无变态,受精卵直接发育成幼鳗。 ⑧体液与海水等渗。成体仍保留前肾。
代表动物——盲鳗(Myxine glutinosa)
2、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四、圆口纲的生态
七鳃鳗幼体:隐沙虫,曾误认为是头索动物, 有许多特征与文昌鱼近似。
动物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二章原生动物门1.口沟:大草履虫从体之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中部,在沟之后端有口,以称为口沟。
2.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 脊索:是背部起支持提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外围脊索鞘。
低等脊索动物中,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所取代。
2. 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具有呼吸和虑食的作用。
4. 被囊:尾索动物(柄海鞘)和少数原生动物,体壁能分泌出一种化学成份类似植物纤维素的背囊素,并由此形成包围在动物体外的被囊。
5. 围鳃腔:是有身体表面陷入内部所形成的空腔,因其不断扩大,从而将身体前部原有的体腔逐渐挤小,最终在咽部完全消失。
6. 可逆式血液循环:(柄海鞘)即心脏收缩有周期性间歇,当它的前端连续搏动时,血液不断地由鳃血管压出至鳃部,接着心脏有短暂的停歇,容纳鳃部的血液流回心脏,然后于其后端开始搏动,将血液注入肠血管而分布到内脏器官的组织间。
7.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脊索被吸收而消失,神经管缩小残留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分泌被囊素。
8.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9. 尾索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素,营自由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10. 头索动物:是一类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被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11. 脑泡:文昌鱼被神经管的前端内腔略为膨大,称为脑泡。
12. 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背裂。
《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
精心整理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
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
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在脊髓 直接开如两栖2.3. 一、本亚二、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本亚门包括:(一)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
又名无颌类。
(二)鱼纲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三)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运动。
(四)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
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
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五)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六)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4.答:(3/4)腹不5.答:动物3身体开始其一端(素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使它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营固着生活的柄海鞘。
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6.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体呈袋形或桶状,包括单体或群体两个类型,绝大多数无尾种类只在幼体时期自由生活,成体于浅海潮间带营底栖固着生活,少数终生有尾种类在洋面上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普通动物学 判断题
四、判断与改错(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在错误的语句下标出并改正,判断与改错各得1分。
)(√)1. 在陆地自然地理带大致可分为:苔原、草原、荒漠、针叶林、阔叶林、热带雨林。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多方向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的)(×)3.鸟类的胸大肌使翼上扬。
(×)4.青蛙的腹腔肠系膜动脉分为两支分别是腹腔动脉和后肠系膜动脉(青蛙的腹腔肠系膜动脉分为两支分别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动脉)(×)5.澳洲界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真正有胎盘类。
(澳洲界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缺乏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真正有胎盘类。
四、判断与改错(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在错误的语句下标出并改正,判断与改错各得1分。
)(√)1. 在陆地自然地理带大致可分为:苔原、草原、荒漠、针叶林、阔叶林、热带雨林。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多方向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的)(×)3.鳗鲡的体型是纺锤型。
(鳗鲡的体型是棍棒型)(×)4.扬子鳄的牙齿是侧生齿(扬子鳄的牙齿是槽生齿)(×)5.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属于基本双循环。
(青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属于不完全双循环)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二,判断与改错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5.所有基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7.文昌与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性同体,自体受精.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境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水.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精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沙等物随水流入口中.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第十五章圆口纲第十六章鱼纲二,判断与改错.1.鱼类和两栖类的皮肤都富有腺体.12.一般硬骨鱼类都具有喷水孔.23.绝大多数的鱼类鼻孔与口腔相通.24.鱼类的毒腺在真皮层内,是由真皮演化而来的.25.鱼类的大侧肌分为白肌和红肌.26.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均有棱肌27.动脉球是硬骨类所特有的,是心脏的组成部分2.8.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内仍留有残存的脊索.19.淡水鱼类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小于海洋鱼类2.10.总鳍鱼对研究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总鳍鱼类被称为"活化石1".11.鲤科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112.鱼类的间脑具有神经分泌的功能.113.鱼类成对的附肢骨胳并没有和脊柱发生联1.14.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和鱼类1.15.所有的鱼都具有胸鳍,背鳍和腹鳍.216.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类分类的鉴别依据之一117.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鳞片都是皮肤的衍生物及附属结构118.鱼类的皮肤就是起保护作用2.19.大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1.20.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肯皮层的产物.221.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122.硬鳞是较原始的鳞片,由表皮衍生.223.鱼类的腹鳍都位于腹部2.24.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125.鱼类的肩速写民脊柱相连,而腰带不与脊柱相连.226.红肌含肌红蛋白,适于长途游泳,而白肌不含肌红蛋白,适于快速运动127.鲤科鱼类无颌齿也无胃.128.鱼类眼球内的晶体呈球形,曲度不能调节,怕以是近视眼1.29.硬骨鱼类的输精管由精巢外膜往后延续而成,与肾脏紧密相关2.30.大多数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2第十七章两栖纲二,判断与改错1.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鉴推与脊柱连接,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2.2.两栖动物出现了胸骨,但与躯干锥的横突或肋骨互不连接1.3.蛙的口腔中有分泌粘液的颌间腺,分泌物具有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作用.24.鱼类有脑神经10对,两栖类有脑神经12对.25.两栖类的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26.缪勒氏管是退化状态的输卵管.17.一般情况下,雄性蛙蝉类同的身体小于雌性.18.在繁殖期间,鲵螈类同蛙蝉类一样具有抱对行为29.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位于表皮层内210.两栖类为恒温动物211.中耳是两栖类的听觉器官212.蝌蚪和青蛙成体都是动物食性213.鱼类的眼无活动性的眼睑,因而大多数路西两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114.青蛙的锥体都为前凹锥体215.两栖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116.雨蛙和树蛙具有保护色而能迅速变色是由于在光线或温度下,皮肤内色素细胞发生扩展,聚合形态变化引起的217.蛙蟾类的外声囊是由肌肉皱褶向外突出而形成双臂结构,而内声囊则是由皮肤扩展而形成的218.蛙蟾类的声囊即是发声器管219.蛙蟾类的前肢短小,四指,指间无蹼,后肢长大而强健,五趾,指间有蹼120.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有腺体,鳞大多已退化,这是两栖动物区别别于其他动物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22.胰脏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既是一个消化腺,又是一个分泌腺123.颈动脉腺是一个压力感受器,用以监测动脉的血压124.两栖动物夏眠期间淋巴液和血液中盐离子浓度低于其活动期间225.两栖动物的膀胱产出具有暂时贮存料液的作用为.还具有重要的重吸收功能1第十八章爬行纲二,判断与改错:1.羊膜动物冬天都没有冬眠习性22.变温动物的脑神经都为10对23.爬行动物口腔内着生油圆锥形的同型齿,具有咬捕和咀嚼食物的功能24.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型26.变温动物因白天吸收太阳能,因而白天的体温比晚上高17.枢椎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18.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屪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屪素29.爬行类的鳞片和鱼类的鳞片都是由皮肤的真皮层演化而来的210.避类的表皮里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其体色可快速变化,有变色龙之称21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指端具有爪,是对陆生的适应212.爬行动物四肢筒两栖动物一样,前肢四指,后肢五趾213.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皮肤干燥,皮肤腺很发达114.爬行动物的胸椎和腰椎两侧附生发达的肋骨,颈锥两侧无附生肋骨215.爬行动物的肋骨都由软骨组成216.爬行动物种皮肤最发达的类群是蜥蜴类217.毒舌的毒腺由上唇腺转化而来,一般位于眼后部,口角上方或上颚外侧118.从爬行动物开始,呼吸道开始出现支气管119.蝮蛇和避类的肝脏结构比较特殊,前部为呼吸部,后部为一膨大的气囊220.爬行动物小脑比两栖动物发达,而不及鱼类发达121.蜥蜴和蛇类的犁鼻器于口腔相通,需要社的活动共同完成嗅觉.鳄类无犁鼻器,鼻腭骨发达,龟鳖类的犁鼻器于鼻腔相通而不于口腔相通122.爬行动物的眼都由活动性的上,下眼睑和瞬膜223.蛇的上下眼睑扩展,愈合特化成一层透明的薄膜,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蜕皮可以起退掉124.顶眼既有视觉功能又有感觉功能225.爬行动物和七鳃鳗的顶眼来源相同,即来源于松果体226.蛇类适应学居生活,中耳,鼓膜和耳咽管已退化,因此不能感受空气传来的声波,脂呢功能感知从地面传来的声波127.爬行动物蝇体内受精,雄性均有交配器228.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孪生,少数营卵胎生1第十九章鸟纲二,判断与改错1.鸟类具有较高的体温,约为37.0-44.6,古鸟类为变温动物22.恒温动物的体温均乐高于环境温度,因为在冷环境温度下,有机体易于散热,古恒温动物体温度越高越好23.鸟内瞬膜内缘具有一种羽状上皮,地栖性鸟类尤为发达,能借以刷洗灰尘24.鸟类耳孔约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鸣禽的耳膜极为发达25.鸟类的皮肤外有由真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缘,爪和鳞片16.绒毛是松软的隔热层,水禽特别发达,其结构的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指的钩状突起发达17.翅膀极为不均着生有一列强大的正羽,分别叫飞羽和尾羽18.羽片是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所构成,羽枝两侧有密生有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着生钩突,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钩结起来,构成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羽片.29.从个体发育可见,羽毛最初源于由表皮所构成的羽乳头210.飞羽和尾羽的更换都是逐渐更替的,使换羽过程不影响飞翔能力211.鸟类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蹄形,称异凹形锥体,第一枚为枢椎,第二枚为寰椎212.鸟类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不具软骨,而是借钩状突相连213.鸟类胸骨中线处都有高耸的龙骨突114.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由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愈合而成215.鸟类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取食器官去116.鸟类的枕骨大孔在背面217.鸟类的肩带有肩胛骨,前鸟喙骨和锁骨构成218.鸟类手部(腕骨,掌骨,指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119.鸟类趾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向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一样在腹中线处会合联结220.金腰燕等燕科动物的唾液腺最发达,所著的巢称为燕窝221.鸟类在小肠与大肠交界处着生有一对盲肠,移植物纤维为主食的鸟类(如鸡)特别发达 122.鸟类的主要消化腺是肝脏和胰脏,他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空腔223.气囊是保证鸟类在飞翔时供应足够氧气的装置124.气体在鸟飞内沿一定方向流动,既由背支气管――腹支气管――平行支气管225.因为鸟类具有双重呼吸,所宜乎其与吸气式气体在肺内为双向流动226.鸣管是由气管特化的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次处的内外侧壁均变薄,称为鸣膜127.鸟类有侧体动脉消失,右左侧体动脉弓匠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228.鸟类的神门静脉趋于退化,特有尾肠系膜静脉129.鸟类的屪主要由屪素构成230.光线能刺激家禽提前产蛋及在秋冬季产更多的蛋131.始祖鸟建于距今1.45亿年前的右碳纪地层中232所有的鸟都有为脂腺233.驼鸟羽毛均匀分布,羽片发达234.平胸总目和企鹅总目的鸟都不能飞,他们的胸骨突都不发达235.王企鹅孵卵由雄鸟担任,将卵置于肢上,并以下腹部垂下的袋状皮褶将脚面覆盖,以利于保温136.只有突胸总目的鸟才具有羽区和裸区之分137.苍鹭等鹤形目鸟的嘴,颈,腿及趾均长,四趾不在一平面上238.鹳类和鹭类的区别在鹭类中趾爪内侧不具栉状突,颈部不深曲缩成"S"型239.豆雁为我国家鹅的祖先240.鹗是一种专以鱼类为食的猛禽,其外趾能后转,各趾下及爪侧均具锋利的鳞状突起141鹤类的气管下端盘卷在胸骨附近,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延伸,并能穿入胸骨内142.大杜鹃能在比他个体大的鸟类巢中产卵,让其代为孵卵及喂养,常见的为大苇莺243.鹤形目鸟类两眼大而向前,眼周有放射状的细羽构成的面盘,借以恐吓其他鸟类244.啄木鸟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琢木视起支架作用145.性成熟的早晚一般与鸟类种群的年死亡率有关,死亡率愈低的,性成熟愈早,每窝所繁殖的雏鸟也较多246.鸟类性腺的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出现,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通过体液的调节加以实现的2 47求偶炫耀在鸟类中存在着种的特异性,对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鸟类,起着生物学的隔机制作用.148窝卵数在同种鸟类是稳定的.对卵和雏的保护愈完善,成活率愈高的,窝卵数愈多.249早成雏的卵与雏的死亡率都比晚成雏低,因而产卵数目较少.250迁徒是多种条件刺激所引起的连锁性反射活动,其中物种历史所形成的遗传性是迁徒的"内因",外界刺激为引起迁徒的"条件".1第二十章哺乳纲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1.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哺乳类出现比鸟类早. ( )2.胎盘是由胎儿的羊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 )3.母兽的乳头对数与产仔个数无关. ( )4.用乳汁哺育幼兽是一种生物适应. ( )5.哺乳动物尾的主要作用是散热. ( )6.哺乳动物的尾的主要作用是散热. ( )7.哺乳动物的皮肤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不断更新的. ( )8.毛是真皮的愆生物. ( )9.竖毛肌是起于表皮的平滑肌. ( )10.香腺可能是一种变形的顶泌腺. ( )11.哺乳类的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 ( )12.哺乳类的枕骨大孔位于头骨的后背侧. ( )13.哺乳类的头骨因鼻腔的扩大而有明显的"脸部". ( )14.直肠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是哺乳类与低等脊椎动物的显著区别. ( )15.肺泡是陆生脊椎动物肺的气体交换场所. ( )16.胸腔为鸟类和哺乳类特有. ( )17.血液循环系统是生命活动继续的最显著的信号之一.( )18.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 )19.哺乳类的大静脉趋于简化,但肾门静脉仍然存在.( )20.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 ( )21.淋巴系统是辅助静脉血液回心的系统. ( )22.肌肉收缩不能促进淋巴液流动. ( )23.淋巴管是一种可变异的结构(时时刻刻在改变)( )24.皮肤不能说成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 ( )25.哺乳类的尿量大是新陈代谢异常旺盛的结果. ( )26.骆驼在失水1/4的情况下,其体内原生质水量降低在10%以上.( )27.视神经从中脑腹面发出,构成视神经交叉. ( )28.丘脑是低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分析器之间的中间站. ( )29.小脑皮层不是哺乳类特有结构. ( )30.哺乳类的感觉器官十分发达,尤其表现在觉和听觉的高度灵敏.( )31.水栖哺乳类(如鲸,海豚,海牛)的嗅觉器官也很发达.( )32.动物机体机能的内分泌调节并非取决于单一激素.( )33.甲状腺激素含有卤族元素,但不是唯一的. ( )34.当当胰岛腺分泌不足时,血糖含量就会降低 ( )35.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动物产生应急反应( )36.胎盘不能说成是内分泌器官37.睾丸是雄性生殖腺,除了产生精子外,在无别的作用( )38.精的睾丸终生保留在腹腔内 ( )39.外激素是一种挥发性的气味物质,是由一些皮肤腺所分泌的( )40.人工控制光照的改变,可有时春季动情的毛皮兽(狐,豹)提前在冬季配种(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二,判断与改错.1.蛋白质是原生质的最主要成分,还是作为生命代谢活动的氢和有机体体内氧的来源之一.2.二氧化碳的存在及溶解于水的性质,是一切动物呼吸和生存的先决条件.3.生物圈在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一定限度的相互补偿调节机能,以保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4.一般动物的幼体可以在较广阔的适宜区限生活,但成体要在最适区限生活.5.生活在干旱少雨和酷热荒漠中的沙蜥,对栖息地内的湿度和降雨有较高的要求.6.从理论上讲,每种动物都有一个发生中心,由此逐渐向周围地区扩展,其分布区往往互相连接成片,如细痣疣螈.7.我国动物区系分属于世界动物区系的古北界与东洋界两个区系,分界线西起横断山脉,经北岷山与大别山脉,向东达于淮河一线.8.古北界的突出特点是缺乏现代地球上其它地区以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存了最原始的哺乳类.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二.判断与改错.1.间接因子对动物的影响表面不明显,故可忽略不管.2.爬行动物依靠自身调节,使体温提高到一定程序时才积极活动.3.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推算出昆虫在某地一年内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从而进行虫害预报.4.高湿大气能抑制新陈代谢和延滞发育,而代湿大气能加速发育.5.人工光照可以改变鸟类换羽和兽类换毛的时间和速度.6.夜出性昆虫对红外光最敏感,因此常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7.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水中游离二氧化碳愈少则水愈呈酸性.8.PH值对某些水生动物卵的受精产生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受精作用并导致受精卵死亡.9.低温能引起部分变温动物冬眠.10.在自然界内种内个体是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11.同一种群内的成员栖息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并分享不同的食物来源,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彼此间可进行繁殖并产出有生殖力的后代.12.种群可以借出生率,死亡率,年龄比,性比,分布,密度,食物供应和疾病等一系列因子的调节,保持种群的稳定性.1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最为常见.14.金字塔型年龄锥体表示稳定的种群.15.一般来说,低等动物的生殖力最高,以补偿其后代的低成活率.16.狭食性动物比广食性动物更易受食物条件影响而使种群数量变动.17.动物种群感染寄生虫和疾病的机率不受密度的影响,只与健康状态有关.18.人类和饥饿状态的果蝇的存活曲线一样都是凸型的.19.如果不存在与其他种群或天敌的严重生存斗争,并且具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供应,则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20.每一群落内的各个生物不能独立地,恒定地利用和消耗能量.21.无数小群落构成大群落.22.遗传多样笥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23.不能以优势种命名其物有的生物群落.24.由于优势种数量多,生产力大,常占据群落中的较大空间,如果它受到限制则群落结构会发生改变.25.在生物群落中,并非每个有机体都有其自己的生态位.26.没有2个物种在生态功能上完全相同并具有绝对同一的环境要求.27.森林里的鹰与猫头鹰分别是夜间和昼夜活动,是生态隔离的明显事例.28.群落中同一集团内的种间竞争没有与外集团的竞争强烈.29.集团不仅是群落的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30.动物所栖居的层次不会发生改变.31.植物的呈斑块状的镶嵌分布是群落内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但这不会导致动物的不均匀分布.32.物理因子不会引起群落演替.33.群落演替中最普遍的是生态的自然群落演替.34.常握群落的演替规律,就有可能采用生态学的手段来加速群落演替或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性.35.生态位比较接近的种类之间,种间竞争不激烈.36.能量和物质可在生态系统中循环.37.动物所利用的全部能量,最终均来源于植物.38.在水产养殖中宜选择食物链长的动物作为养殖对象.39.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它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扰能力.40.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环节可无限地增多.二,判断与改错第十四章判断:—+++— ++——+ ————+ —+—++ —改错:1.改为:尾脊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背囊的脊椎动物5.所有―――不是所有 8.中胚层――外胚层 9.头部―――身体的前端 11.在体表或体内―――仅在身体表面 12.自体受精―――异体受精 13.任何情况下―――通常情况下14.......腹部.....背部.....――――.....背部....腹部.... 16.....固着,,,自由.....―――――.....自由....固着...18.对称―――不对称 21.端黄卵―――均黄卵第十六章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改错:2.将"都具有"改为"大多无". 3.将"相通"改为"不相通". 4.将"由真皮层演化"改为"由表皮层演化". 5.将"鱼类"之前加"多于". 6.将"软骨鱼类"去掉. 7.将"是心脏的组成部分"改为"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9.将"少于"改为"多于". 15.将"所有"改为"大多数". 18.将"就是起保护作用"改为"主是保护身体,另外还具有辅助呼吸等功能". 20.将"表皮层"该成"来源于真皮层" 22将"由表皮延伸"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3.将"都位于腹部"改为"有的位于腹部,有的位于胸鳍下方,有的位于胸鳍的前方". 25.将"肩带与脊柱相连"改为"肩带与头骨相连". 29.将"紧密相关"改为"无关". 30.将"大多数"改为"少数".第十七章二,判断和改错判断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25.+改错 1.将"附着于"改为"不附着于".3将"消化"去掉.4.将"12对"改为"10对".5.将"两栖类"改为"两栖类中除蚓螈类.蝾螈科和尾蟾外".8.将整句改为"繁殖期间蛙蟾类具有抱对行为,而鲵螈类无抱对行为".9.将表皮层"改为"真皮层".10.将"恒温"改为"变温".11将"是"改为"不是".12将"蝌蚪"去掉.14将"都为"改为"并不都为".16将"两栖动物"改为"大多数两栖动物".17将"外"改为"内","内"改为"外".18将"既是其发声器官"改为"不是其发声器官,而是共鸣器官".24将"低于"改为"高于".,第十八章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改错:1.将整句改为"部分羊膜动物有冬眠习惯." 2.将整句改为"变温动物(爬行动物除外)脑神为10对." 3.将"爬行动物"改为"大多数爬行动物";将"咀嚼"去掉. 4.将整句改为"两厢类肾脏属于中肾,而爬行动物肾脏属于后肾."8.将"溶于的尿素"改为"不溶水的尿酸,尿酸盐." 9,整句改为"爬行类的鳞片由表皮层衍化而来,而鱼类的鳞片由真皮层衍化而来." 10,将"表皮"改为"真皮". 11,将"两栖动物和"去掉. 12,将整句改为"爬行单位前后肢均为五指(趾)." 14,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颈椎,胸椎,腰椎两侧都附生发达的肋骨."15,将"都由软骨合成"改为"一般由背段的硬骨和腹段的软骨合成." 16,将"蜥蜴类"改为"蛇类". 19,将"有气体交换作用"改为"无气体交换作用". 20,将"比鱼类发达"改为"不及鱼类发达".22,在"爬行动物前"加上"除蛇和蜥蜴类中的蛇蜥,壁虎科动物外". 24,将整改为"顶眼仅有感觉功能". 25,将整句改为"爬行动物顶眼来源于旁松果体,"七鳃鳗的顶眼来自松果体,又称松果眼".。
(一)圆口纲
2、圆口纲进步但不完善的特征 皮肤裸露,皮肤的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皮肤裸露,皮肤的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内有发达的单细胞腺, 内有发达的单细胞腺,真皮为结缔组织 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 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为大脑、中脑、 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为大脑、中脑、 小脑和延脑,但在一个平面上。 小脑和延脑,但在一个平面上。 头骨原始,仅由脑下方的软骨基板代表。 头骨原始,仅由脑下方的软骨基板代表。 有集中的感觉器官, 有集中的感觉器官,眼具有脊椎动物的基本模 式,但只能感光 心脏分化为心房和心室。有红细胞, 心脏分化为心房和心室。有红细胞,单循环 集中的肾和生殖腺, 集中的肾和生殖腺,无生殖导管
2.6.循环系统: 2.6.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无动脉圆锥,单循环。 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无动脉圆锥,单循环。 动脉:心室发出1条腹大动脉— 对入鳃动脉—鳃囊壁— 动脉:心室发出1条腹大动脉—8对入鳃动脉—鳃囊壁—8对出 鳃动脉—背动脉根(向前发出一条颈动脉至头部,向后汇合成1 鳃动脉—背动脉根(向前发出一条颈动脉至头部,向后汇合成1条 背大动脉—到全身各部)。 背大动脉—到全身各部)。 静脉:前主静脉( ),后主静脉 后主静脉( 静脉:前主静脉(1对),后主静脉(1对)共同汇入总主静 然后注入静脉窦。有肝门静脉。 脉,然后注入静脉窦。有肝门静脉。
自由生活时: 自由生活时: 水流从口腔进入, 水流从口腔进入,经口腔 ___咽头__呼吸管 咽头__ ___咽头__呼吸管 ____内鳃孔____鳃囊 内鳃孔____ ____内鳃孔____鳃囊 ___外鳃孔完成呼吸 外鳃孔完成呼吸。 ___外鳃孔完成呼吸。 寄生生活时: 寄生生活时: 口吸盘吸附在寄主体上, 口吸盘吸附在寄主体上, 水不能从口中进入。 水不能从口中进入。 呼吸时靠鳃囊肌肉的收缩 使鳃扩张,腔内压力减少, 使鳃扩张,腔内压力减少, 水从外鳃孔的前半部流入鳃 腔,经气体交换后再从后半 部流出。 部流出。
圆口纲
六、呼吸系统 在咽的下侧分出一支呼吸管, 每侧各有7个鳃囊,鳃囊以内鳃孔 与呼吸管相通,以外鳃孔与外界 相通。水流的进出均通过外鳃孔 ,在鳃囊的囊壁进行气体交换。
七、循环系统 基本与文昌鱼相似,但已有心脏,心 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
八、神经系统 神经管已经分化为脑和脊髓,脑分为五部, 大,小,间,中,延脑。但很原始,在一个平 面上,脑神经10对,间脑顶部有松果眼,有 感光作用,大脑半球不发达,主要由嗅叶构成,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
九、感觉器官 1、嗅觉:鼻孔一个,通至鼻囊中,有嗅觉细胞。 2、听觉:只有内耳,具两个半规管和两个耳囊。 3、视觉:眼一对,另具松果眼一个,也有感光 作用。 4、味觉:口腔侧壁有味蕾。 5、侧线:头,躯干两侧纵行浅沟。
十、排泄系统 为中肾,位于体腔背壁,从中部延伸到肛 门,输尿管通入尿殖窦,经泄殖口开口于 体外。 十一、生殖系统及生殖 雌雄异体,单个生殖腺,位于肾脏内 侧,无输出管,成熟的卵子和精子突破生 殖腺壁而落入体腔内,后经泄殖窦上一对 小孔开口于泄殖孔。发育过程具有幼体— 沙隐幼鱼,结构与文昌鱼相近。
四、肌肉系统 肌肉构造原始,体壁肌分化很少,由 呈W形的肌节构成。内脏肌主要有鳃囊部 位的环肌以及和吸附及摄食相关的口漏斗 和舌部的复杂肌肉。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消化系统 组成:口吸盘,口,口腔,咽,食道,肠,肝, 肛门。 特点:1、口漏斗具吸食作用。 2、无胃的分化 3、肠中有纵走螺旋瓣,增加消化吸收的面 积。 4、成体无胆囊和胆管,肝中有分散的胰细胞, 能分泌胰消化酶。 5、口腔中有特殊的口腺,其分泌物能使被吸附 者凝血酶失活。
二、皮肤 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形 成,内有单胞粘液腺,分泌粘液,真皮为 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常含有色素细 胞。
圆口纲
七鳃鳗的生活史
四、圆口纲的分类
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有75种 分为两个目: 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有75种,分为两个目: 75 1.七鳃鳗目 1.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成体营半寄生生活,分布广泛。淡水和海洋内均产。 成体营半寄生生活,分布广泛。淡水和海洋内均产。 有7对鳃囊。用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用角质齿锉破皮 对鳃囊。用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 肤,吸血食肉。常见种类: 吸血食肉。常见种类: 海七鳃鳗、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 海七鳃鳗、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瑞氏七鳃鳗 等种,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等水域, 等种,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等水域,都为淡水产的种 类。
外形: 体成鳗形,分头、躯干和尾。 一、外形: 体成鳗形,分头、躯干和尾。
头背中央有一单鼻孔,又称单鼻类。头侧有一对眼,无眼睑。 头背中央有一单鼻孔,又称单鼻类。头侧有一对眼,无眼睑。 单鼻类 盲鳗的眼萎缩,埋在皮下。 盲鳗的眼萎缩,埋在皮下。 鼻孔后有本纲特有的松果眼,眼后两侧各有多个鳃裂。 鼻孔后有本纲特有的松果眼,眼后两侧各有多个鳃裂。 松果眼 前端腹面有口漏斗,内有角质齿,皮肤柔软无鳞, 前端腹面有口漏斗,内有角质齿,皮肤柔软无鳞,粘液腺发 口漏斗 达。 无成对偶肢,有1-2背鳍,肛门在尾基部,其后为泄殖乳突。 无成对偶肢, 背鳍,肛门在尾基部,其后为泄殖乳突。
盲鳗不具口漏斗,具口缘触须;眼萎缩,埋于皮下。 盲鳗不具口漏斗,具口缘触须;眼萎缩,埋于皮下。 七鳃鳗具“口漏斗” 可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 七鳃鳗具“口漏斗”,可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 以角质齿和锉舌吸食寄主血肉。 以角质齿和锉舌吸食寄主血肉。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及海龟为寄主。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及海龟为寄主。 七鳃鳗:用吸附性的口漏斗吸附在鱼体上, 七鳃鳗:用吸附性的口漏斗吸附在鱼体上,用角质 齿锉破鱼皮后吸血食肉。 齿锉破鱼皮后吸血食肉。 盲鳗:由鱼鳃部钻入寄主体内,吃尽内脏, 盲鳗:由鱼鳃部钻入寄主体内,吃尽内脏,使之仅 存躯壳。给渔业造成危害。 存躯壳。给渔业造成危害。
普通动物学 简答题整理
五、简答(26分)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7分)(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体内受精。
(1分)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
(8分)(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
(2分)(2)气囊:鸟类特有。
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
(1分)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
(2分)(2)主要类型: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
(3分)六、简述(25分)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3)几种尾、形状功能。
普通动物学第15章_脊索动物门解析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无头类)
一、主要特征:
1)、幼虫自由生活,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尾部有脊 索, 因此得名“尾索动物” 2)、鳃裂终生存在 3)、身体外面有被囊包被着,又称“被囊动物”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及世代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 为逆行变态。
1. 后口(少数无脊椎动物为后口); 2. 三胚层; 3. 真体腔; 4. 身体分节; 5. 两侧对称。
这些特征说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 来
思考:脊索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1)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2)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使捕食、 御敌更准确、迅速 3)有利于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使体型增大成为可能 4)为脊椎动物头骨形成、颌的出现提供了前体条件
•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1,000多种,分为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无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 --- 脊椎动物(有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尾海鞘纲 海鞘纲 樽海鞘纲
—头索纲
无 原索动物 头
类
圆口纲 无颌类
脊椎动物亚门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2、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
二、次要特征
2)肛后尾
1)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2)肛后尾 •脊索动物在肛门后方出现了尾,有些仅见于胚胎期。 3)内骨骼 •具有来源于内胚层可长长和长粗的内骨骼。
区别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结构的比较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15章脊索动物门
15.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特征 15.1.1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 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脊索,
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 能。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低等脊索动物终生保留,脊 椎动物被骨质脊柱代替。
15.4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
15.4.1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5.4.2 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
15.4.2.1 外胚层 (1)体壁外胚层:皮肤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两端 (2)神经外胚层:神经管,神经嵴
15.4.2.2 中胚层
上节:真皮、骨骼肌和脊柱 中节:排泄系统(肾和输尿管),大部分生殖系统
2、幼体、成体都具咽鳃裂 3、成体身体外面有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15.2.1 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15.2.1.1 成体的形态结构
入水孔
出水孔
(1)外形
柄 海 鞘 外 形 柄图
(2)外套膜和被囊
外套膜在入水孔和出水孔的 边缘处与被囊汇合,并有环 形括约肌控制管孔的开启
神经节
围咽沟
肛门
背板 食道 胃肠
沟系
(5)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心 脏收缩有周期性的间歇,前端搏 动时,血液由鳃血管压出至鳃部; 接着心脏有短暂的停歇,容纳鳃 部的血液回流,然后心脏后端开 始搏动,将血液注入内脏器官的 组织间隙
(6)排泄和生殖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 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 (小肾囊或称尿沟通泡)。常堆积 尿酸结晶,排泄物进入围鳃腔随 水流排出体外。 雌雄同体,多异体受精(围鳃腔 内)也行出芽生殖
2、圆口纲
主要特征
•明显的头部 明显的头部 •多数成体后脊柱代替脊索 多数成体后脊柱代替脊索 •原生水生种类以腮呼吸 原生水生种类以腮呼吸 • 除圆口纲外都具上下颌 除圆口纲外都具上下颌(脊椎动物特有) •循环系统完善 循环系统完善 •代谢系统中以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 代谢系统中以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 •除圆口纲外都具成对附肢 除圆口纲外都具成对附肢
思考题
1 . 以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最原始的脊 椎动物。 椎动物。 2 . 七鳃鳗的消化呼吸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性的 关系。 关系。
鱼纲( 第十六章 鱼纲(Pisces) )
鳞片、鳃呼吸、鳍游泳、上下颌摄食、变温水生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机能 形态结构与机能 第二节 鱼纲分类 鱼纲分类 第三节 鱼的起源与演化 鱼的起源与演化
生物学特征 • 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偶鳍); 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偶鳍); • 具有裸露的黏液腺发达的皮肤; 具有裸露的黏液腺发达的皮肤; •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但脑的分化程度较低;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但脑的分化程度较低; • 有不完整的头骨,头部有集中的嗅、视、听感觉器官; 听感觉器官; 有不完整的头骨,头部有集中的嗅、 • 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的脊椎骨; 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的脊椎骨; • 原始肌节; 原始肌节; • 特化结构为具有吸附性口吸盘(口漏斗)和发达的角 特化结构为具有吸附性口吸盘(口漏斗) 质齿;以及支持鳃部的特殊鳃篮。 质齿;以及支持鳃部的特殊鳃篮。
颅联式
上颌骨与脑颅愈合, 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方骨与关节骨演 变为听小骨, 变为听小骨,下颌直接与颞骨关节 哺乳动物
上颌骨 腭骨 翼骨 前 颌 骨
方骨(砧骨) 关节骨(锤骨) 舌颌骨(镫骨)
普通动物学第十五章 圆口纲
第十五章圆口纲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无成对偶鳍和上下颌的种类,称无颌类。
现生七鳃鳗和盲鳗两类。
常称古生代无颌类为甲胄鱼,现存种类为圆口类。
一、外形1、体鳗形,分头、躯干和尾。
2、皮肤裸露,具单细胞粘液腺3、无成对偶鳍,具奇鳍4、头侧具眼1对,无眼睑;眼后鳃裂1-16个(七鳃鳗为7个)5、单鼻类,具退化的感觉器官——松果眼和顶体6、具口漏斗(盲鳗无),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感觉小窝7、肛门位于尾基部,肛门后有一泄殖乳突二.内部结构1、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2、有单细胞腺体,润滑表皮。
2、骨骼系统:1)颅骨:由前背软骨、3、后背软骨、前侧软骨、后侧软骨等组成。
2)口吸盘骨:软骨环。
3)咽骨:由9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软骨带组成,称为鳃笼。
4)背鳍和尾鳍:软骨鳍条组成。
3)肌肉为弓形(或横W形)肌节及肌隔组成。
4)消化系统:口通入短的口腔,口腔向后通向背、腹两条管道,背方为食道,腹面为呼吸管。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
胃的下方有肝脏,左右两叶。
9)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
三、分类1、七鳃鳗目: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中间的前方,鳃囊7对,内耳有2个半规管,发育有变态。
七鳃鳗是一种寄生生活的鱼类,对渔业的危害很大。
1913年进入美国五大湖,40年代危害大湖里的鳟鱼,产量由3900吨下降到12吨。
2、盲鳗目:寄生生活,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的前端,有4对触须,鼻孔开口于吻端,鳃孔1-16对,内耳有1个半规管,发育无变态。
四、原始特征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2、无成对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无肾门和总主静脉7、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
北京林业大学 2011年《808 动物生态学(含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复习参考书 考研辅导
1/6【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自然保护区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物生态学》(含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08动物生态学”,包含“普通动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林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动物学类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普通动物学》(含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普通动物学绪论了解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动物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掌握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等。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与各类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中的意义。
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等各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
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
生物发生规律。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其在动物系统进化上的意义。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辐射对称;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等基本概念。
了解腔肠动物分类;水螅纲、钵水母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与起源。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掌握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2/6【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2源。
动物学第15-16章重点
第十五章的重点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脊索动物的分类3.脊椎动物亚门为什么分布最多,最广(主要特征,适应性)4.名词解释:内柱,被囊动物,逆行变态内柱:咽内壁腹侧中央的一个具纤毛细胞(可摆动,使水流定向摆动)和腺细胞(分泌黏液,形成食物团)的纵沟。
内柱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同源器官。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等)第十六章的重点1.圆口纲的原始性2.名词解释:无颌类,单循环,腮囊鱼纲的重点1.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2.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调节的异同3.软、硬骨鱼类的形态结构差异4.名词解释:初生颌,次生颌,洄游,侧线,鳞式,鳍式,骨鳞,圆鳞,栉鳞侧线:埋在鱼体两侧皮下的能感觉水流方向、强度和振动的皮肤感觉器官。
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薄而略透明,其上有完整或不完整地同心圆环纹和辐射线。
春夏季鱼体生长速度快,环纹间距疏而小;冬季鱼体生长慢,环纹间距密而小。
在1年内生成的疏密两群环纹,称为1个“年轮”。
依年轮数,可推断出鱼的年龄。
骨鳞一般可分为两种:鳞面光滑的圆鳞,如多数硬骨鱼类和肺鱼类的鳞;鳞面有小棘的栉鳞,它的后缘呈栉齿状,多见于海产洄游性的鲱科、鲥鱼、鲈鱼等。
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
鳞式成为鱼种分类鉴定标准之一。
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如,鲤鱼的鳞式是34 5/8 38。
表示鲤鱼的侧线鳞(被侧线孔所穿过的鳞片)为34~38片,侧线上鳞(自侧线到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自侧线到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
两栖类的重点1.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形态特征2.五趾型附肢的进化意义3.名词解释:不完全循环,咽式呼吸不完全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
这种循环称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圆口纲
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结构最低等而又特化的类群
一、原始特征
1.无真正的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无成对的附肢(仅有奇鳍,而无偶鳍)。
3.无真正的齿(仅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4.终生保留着脊索,仅具脊椎骨的雏形(长在脊索鞘背面的软骨弧片)5.头骨不完整,还没有顶部(相当于其它脊椎动物头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6
呈“<”形
7.脑的发育程度低
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2个(七鳃鳗)半规管。
二、特化特征
1.具吸附性口漏斗,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分布在漏斗内壁及舌尖端呈锉刀式的角质齿,为摄食器。
故称圆口类。
2.皮肤无鳞,体表具粘滑粘液腺。
3.嗅囊为单个的,单一的鼻孔开口于头顶中线上。
故称单孔类。
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附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鳃丝。
故圆口类又名囊鳃类。
* 圆口类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代表着动物已进入有头、有雏形脊椎骨,但还无颌这一发展水平,在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古代无颌类已绝灭,而现存的七鳃鳗等少数种类可以说是活化石。
(包括海七鳃鳗,河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
代表动物——七鳃鳗
主要特征:
1.口呈吸盘状,无上、下颌;
七鳃鳗常用口吸盘吸附鱼体,营半寄生生活。
七鳃鳗吸附在鱼体身上的情况
口内具角质小齿:口吸盘内侧壁上,上、下颌板上,肌肉质的小舌上,都具角质小齿。
锉舌的作用如同唧筒中的活塞一样。
七鳃鳗以其口吸盘内角质牙齿及小舌,锉破鱼体,以吸取鱼的血液为生。
2.体呈长圆柱形,微纵扁,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全身光滑无鳞(具单细胞腺体)
3.仅具奇鳍(背鳍2个,尾鳍1个)无偶鳍。
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成对附肢的一个纲。
4.具外鼻孔1个:位于头部背面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故称单孔类,为嗅觉器官,为一盲管,不通呼吸道。
5.脊索发达,终生存在,具脊椎的雏形
(长在背神经管两侧分节排列的雏形神经弧)
(在脊索背面,每一体节内有两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虽然不起任何支持作用,但他们代表着脊椎骨的雏形)
6.具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
鳃束是由鳃道部分膨大而成;囊壁上有许多褶皱状鳃丝,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
注:①圆口类鳃囊和其内鳃丝都由内胚层而来,这与其它用鳃呼吸的脊椎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鳃不同。
②呼吸道为一盲管,后端止于心脏前方。
③七鳃鳗经常以口漏斗吸附在其它物体上,这样就不能象鱼类那样由口进水,由鳃裂排出。
成体七鳃鳗水流的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幼体和鱼一样)。
途径:水从外鳃孔进入→外鳃道→鳃束(气体交换)→外鳃道→外鳃孔流出鳃束周围的肌肉收缩时水流出
鳃束弹性复位时水流入
④眼后为7个鳃孔,过去有人误认为鳃孔也为眼,所以七鳃鳗曾被称作八目鳗。
7.心脏具1心耳,1心室,1静脉窦,闭管式单循环,心脏位于鳃囊后面的围心囊内。
8.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脑神经10对),具原始的五部脑(但不明显):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9.听觉器官仅具内耳
七鳃鳗具2个半规管、盲鳗具1个半规管、其它脊椎动物为3个半规管。
10.具侧线(水流感受器)
头及躯干两侧有纵行的线沟,沟内有感觉细胞群,并有神经纤维相连,称为侧线。
但:圆口类的侧线并未形成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而是露在皮肤表面的浅沟。
* 侧线为水栖脊椎动物的水流感受器。
11.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发育有变态(盲鳗为雌雄同体)
七鳃鳗的幼体称为沙隐虫,习性、构造与文昌鱼相似,过去错误地把幼鳗当作一种原索动物的成体。
三、圆口纲分类
现存圆口纲动物约有50种,分为两个目:七鳃鳗目、盲鳗目
*松果眼:其构造和真眼有相似之处,具有晶体和视网膜,后者有感光细胞。
神经纤维束通过松果体柄连到间脑右侧。
四、圆口纲的起源与演化(进化)(不作要求)
迄今尚未找到化石(现存种类),但在奥陶纪、老留纪与泥盆纪地层中却找到与圆口类近似的化石种类。
——甲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