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第四篇 糖与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ppt课件
O-连接:
一、N-连接糖蛋白的糖基化位点为 Asn-X-Ser/Thr
定义:
糖蛋白的糖链与蛋白部分的Asn-XSer序列的天氡酰胺氮以共价键连接称N连接糖蛋白。
N-连接糖蛋白中Asn-X-Ser/Thr三个氨基 酸残基的序列子称为糖基化位点。
糖蛋白分子中聚糖结构的不均一性称为 糖型(glycoform)。
➢ 糖占比例大,约一半以上,具有多糖性质。 ➢ 分布于软骨、结缔组织、角膜基质、关节滑液、
粘液、眼玻璃体等组织。
• 蛋白聚糖的结构
组成
核心蛋白
葡萄糖胺
糖胺 糖胺聚糖
半乳糖胺 葡糖醛酸
糖醛酸 艾杜糖醛酸
一、糖胺聚糖是含已糖醛酸和已糖胺 组成的重复二糖单位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曾称为 粘多糖、氨基多糖和酸性多糖等。
➢ 每一聚糖都有一个独特的能被蛋白质阅读, 并与蛋白质相结合的三维空间构象,即糖密 码(sugar code)。
一、聚糖组分是糖蛋白执行功能所必需
• 各类多糖或聚糖的生物合成并没有类似核酸、蛋白质 合成所需模板的指导,而聚糖中的糖基序列或不同糖 苷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识别糖 底物和催化作用。依靠多种糖基转移酶特异性地、有 序地将供体分子中糖基转运至接受体上,在不同位点 以不同糖苷键的方式,形成有序的聚糖结构。
➢ 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通过O-GlcNAc糖基转 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 OGT)作用,将β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共价键方式结合于蛋白 质的Ser/Thr残基上。
➢ O-GlcNAc糖基化蛋白质的解离需要特异性 的 β-N- 乙 酰 氨 基 葡 萄 糖 酶 (O-GlcNAcase) 作 用,O-GlcNAc糖基化与去糖基化是个动态 可逆的过程。
生物化学--脂类
CM的生理功能 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
LPL(脂蛋白脂肪酶) • 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 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
FA及溶血磷脂等。
2020/6/16
极低密度脂蛋白 来源
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小肠亦可合成少量。
代谢
LPL VLDL
VLDL LPL、HL LDL 残粒
1.含14~20个C,偶数 2.饱和: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油酸 3.植、低温生活的动物中 不饱和 >饱和 4.熔点:饱和 >不饱和 5.不饱和双键:C9和C10之间 6.双键多顺式 7.细菌多是饱和脂肪酸,种类少 ▪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只能从植物中获 得
2020/6/16
2020/6/16
(一)脑苷脂类 葡萄糖——糖—苷键————鞘氨醇—酰胺—键 脂肪酸 半乳糖 岩藻糖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
2020/6/16
占脑干重的11%
(二)神经节苷脂
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
结构:
神经酰胺
半乳糖-N –乙酰葡萄糖胺-半乳酸-葡萄糖-鞘氨醇
2020/6/16
唾液酸
脂肪酸
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丰富,是某些神经元膜 的特征脂组分。
胆酸的反应: 胆酸+甘氨酸或牛磺氨酸甘氨胆酸或牛磺胆 酸 胆酸+脂类(胆固醇;胡萝卜素)盐类乳化 剂
2020/6/16
2.强心苷及蟾毒 可使心博率减慢,强度增加。 强心苷基本结构:
R:甲基或醛基 洋地黄苷 蟾毒:酯 3.性激素 4.维生素D3、D2
2020/6/16
三、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 基本结构:五元环和20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一、糖类的生理功用:①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
②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
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
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
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
四川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第4章糖代谢
Part II. Metabolism
物质代谢(metabolism of substrates)
biosynthesis & degradation of macromolecules: carbohydrates、lipids、proteins(amino acids)、 nucleic acids(nucleotides)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generation & storage of metabolic energy (bioenergetics): citric acid cycle、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CH2OPO3 2―
O
C-O PO3 2―
CHOH CH2OPO3 2―
+ ADP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C-O ―
CHOH CH2OPO3 2― + ATP
3-磷酸甘油醛(3-PG)的氧化及磷酸化均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 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催化 第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Reaction Glucose glucose 6-phosphate fructose 1,6-diphosphate 2 3-phosphoglycerate 2 pyruvate 2 H2O + 2 NAD+ ATP change per glucose -1 -1 +2 +2 +5 or +3 +5
1. 葡萄糖 丙酮酸:见前糖酵解途径 2. 丙酮酸乙酰CoA 乙酰CoA(acetyl coenzyme A, acetyl CoA) 是物质代谢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
2024版生物化学第四版
生物化学第四版•生物化学概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学基础与应用•糖代谢与糖异生作用•脂类代谢与血浆脂蛋白•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目录生物化学概述01生物化学定义与研究对象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的科学,它探讨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分子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维生素、激素、酶等生物小分子。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分解、转化和调控等过程都是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历史生物化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随着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在揭示生命现象本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的诞生等。
现状目前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同时,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疾病诊断生物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和代谢产物,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葡萄糖、胆固醇等物质的含量可以判断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药物研发生物化学在药物设计和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以设计出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药物。
疾病预防和治疗生物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治疗遗传性疾病等。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02氨基酸种类与性质氨基酸的种类根据R基的不同,氨基酸可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族氨基酸等。
氨基酸的性质包括两性解离、等电点、紫外吸收、茚三酮反应等。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定义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生物化学判断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F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连接的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T10、处于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
T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认为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F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种属A和种属B的T m值,若种属A的DNA T m 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T2、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它们之间以α(1→6)键连接。
《生物化学》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4.2.2 膜的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结构表明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糖 蛋白和糖脂) 以及金属离子等, 蛋白和糖脂 ) 以及金属离子等 , 水分一般占 15.20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PC)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 PC ) , 磷脂酰乙醇胺 PE) 磷脂酰丝氨酸( PS) ( PE ) , 磷脂酰丝氨酸 ( PS )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 PI) , 鞘磷脂 ( SM) 等 。 膜脂对膜的结构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4.2 生物膜
4.2.1 细胞中的膜系统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 膜系统, 膜系统,他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②膜蛋白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他们分布在磷脂的脂 双分子层中, 双分子层中,有时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物形式由内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或者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分别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5第四章聚糖的结构和功能详解
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中存在着种类各异的含糖的复合生物大分子,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统称为复合糖类(complex carbohydrate),又称为糖复合体(glycoconjugate )。
组成复合糖类中的糖组分(除{单个糖基外,称为聚糖(glycan )。
就结构而论,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均由共价连接的蛋白质和聚糖两部分组成,而糖脂由聚糖与脂类物质组成。
体内也存在着蛋白质、糖与脂类三位一体的复合物,主要利用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 GPI)将蛋白质锚定于细胞膜中。
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合成一定数量和类型的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分布于细胞表面、细胞内分泌颗粒和细胞核内;也可被分泌出细胞,构成细胞外基质成分。
糖蛋白分子中蛋白质重量百分比大于聚糖,而蛋白聚糖中聚糖所占重量在一半以上,甚至高达95%,以致大多数蛋白聚糖中聚糖分子质量高达10万以上。
由于组成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聚糖结构迥然不同,因此两者在合成途径和功能上在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节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及其合成过程糖蛋白(glycoprotein )分子中的含糖量因蛋白质不同而异,有的可达20%,有的仅为5%以下。
此外,糖蛋白分子中单糖种类、组成比和聚糖的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
组成糖蛋白分子中聚糖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glucose,Glc)、半乳糖(galactose,Gal)、甘露糖(mannose,Man),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1cNAc)、岩藻糖(fucose,Fuc)和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
由上述单糖构成结构各异的聚糖可经两种方式与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连接,因此,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将糖蛋白聚糖分为N-连接型聚糖(N-linked glycan )和0-连接型聚糖(0-linked gly-can)。
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第四章糖代谢教案第一节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的分类。
2.了解糖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3.掌握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糖的生理功能。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回顾上一章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
2.知识讲解(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a.单糖:葡萄糖、果糖等b.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c.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d.结构特点:含有2个或多个羟基,是羟基代谢的主要物质。
(2)糖的生理功能a.能量供给: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b.结构组成:糖是构成细胞壁、核酸、骨骼、关节软骨等的重要成分。
c.调节体内物质平衡:糖可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渗透压。
d.保护细胞膜:糖能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脂质氧化。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a.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糖类,是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底物。
b.人体细胞通过葡萄糖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3.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糖作为生物体内重要能量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糖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理解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3.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改进1.可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糖,并观察糖的相关特性。
2.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糖代谢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以上是关于第四章糖代谢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化学第四章脂类讲课文档
一、脂肪酸
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第十三页,共53页。
1、脂肪酸的分类 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饱和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基本
成分之一。
一般较多见的有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 酸、花生酸等。
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猪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 酸多。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中也含有丰富的饱和 脂肪酸。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
第二十三页,共53页。
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
后的油称为氢化油)。这种加工可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风味。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包 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炸薯条、炸鱼、洋葱圈、人造 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
皮下脂肪还有保持的体温、保护身体免受寒冷袭击的类似隔热材料 的功能,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外来袭击的缓冲材料的功能。
甘油三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严酷的自然以求生存下 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拥有舒适的环境与丰富食用材料
的现代生活中,甘油三酯却面临着愈加过剩蓄积的危险。
第二十八页,共53页。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是容易造 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 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第十页,共53页。
6、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 7、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基的载体
8、生长因子与抗氧化剂 9、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 10、药物的重要成分:人工牛黄(胆红素)、血卟啉、DHA...
高级生物化学第四章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聚糖
第四章糖蛋白与蛋白聚糖4.1 概述糖类指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产物,是人类认识最早的有机物之一。
糖类曾使用过不同的名称;carbohydrate曾译为碳水化合物;saccharide更多地与前缀组词,如monosacchride(单糖)、oligosaccharide(寡糖)和polysaccharide(多糖)等;sugar除表示食糖外还用于表述糖类的组成,常有单糖的含义;glycan则译为聚糖,是寡糖和多糖的统称。
糖类还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大分子。
对糖代谢的研究开创了生物化学的先河。
长期以来,糖类仅仅被视为主要的能源物质、碳源和结构材料,对糖类的研究局限于单糖及其代谢,以及淀粉、糖原等少数多糖。
虽然早就发现糖-肽共价复合物,鉴于一些含糖的酶类去掉糖组分之后活性并无明显改变,因而把糖组分当作杂质,千方百计加以去除。
直到1970年代末,科学家才对被长期冷落的复合糖,尤其是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聚糖产生了兴趣,逐步认识到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分泌物摄取、变异与转化、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都与复合糖的功能直接相关。
20多年来,糖复合物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跃而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又一热门领域,许多从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研究的科学家,竟相涉足这一领域。
1988年,牛津大学Dwek教授提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标志生物化学最后一个巨大学术前沿学科正式诞生。
糖生物学主要研究复合糖中糖链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糖链信号的破译、糖链信号转导;涉及分化和疾病发生的糖链识别以及糖工程和糖生物学的前沿与应用。
因此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
(1)复合糖的分类:复合糖(complex carbohydrate)可分为聚糖(glycan)和糖缀合物或糖复合物(glycoconjugate)。
其中聚糖包括同聚糖(homoglycan)和杂聚糖(heteoglycan);糖缀合物则包括糖肽复合物(glycopeptede complex)、糖脂复合物(glycolipid complex)和糖-核酸复合物(carbohydrate-nucleic acid complex)。
生物化学第七八章糖酯
第四章糖类的结构与功能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下列双糖中属于非还原糖的是答()①麦芽糖;②纤维二糖;③乳糖;④蔗糖。
2.脱氧核糖是在第几位碳原子上脱去氧的?答()①2位;②3位;③5位;④6位3.下列各结构均为庚酮糖,其中互为对映异构体的是答()CH2OH CH2OH CH2OH CH2OH∣∣∣∣C==O C==O C==O C==O∣∣∣∣HOCH HCOH HOCH HOCH∣∣∣∣HOCH HCOH HCOH HCOH∣∣∣∣HCOH HOCH HOCH HOCH∣∣∣∣HCOH HOCH HCOH HOCH∣∣∣∣CH2OH CH2OH CH2OH CH2OHa b c d①a与b;②a与c;③a与d;④b与c。
4.糖的变旋是由下列哪种变化引起的?答()①L-与D-构型互变;②α-与β-构型互变;③右旋与左旋互变;④L-与D-和α-与β-构型同时互变5.某酮糖有x个碳原子,则其旋光异构体数目(不包括α、β异头物)一般为答()①x;②2x;③2x-2;④2x-3。
6 酵母中含有水解α-葡萄糖苷键的酶,因而它们可以利用某些糖作为碳源。
下列双糖中能被利用的是答()①麦芽糖;②乳糖;③纤维二糖;④龙胆二糖。
7.环式单糖的α-和β-型是由两个碳原子上羟基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环式葡萄糖的α-和β-型决定于答( )①C1和C4;②C1和C5;③C2和C4;④C2和C5。
8.某单糖有x个碳原子,有(x-2)个不对称碳原子,则该单糖的旋光异构体数目(不包括α和β异头物)为答( )①2x;②x2;③2x-2;④(x-2)2。
9.下列各结构均为庚酮糖,其中互为差向异构体的是答( )CH2OH CH2OH CH2OH CH2OH∣∣∣∣C==O C==O C==O C==O∣∣∣∣HOCH HCOH HOCH HOCH∣∣∣∣HOCH HCOH HCOH HCOH∣∣∣∣HCOH HOCH HOCH HOCH∣∣∣∣HCOH HOCH HCOH HOCH∣∣∣∣CH2OH CH2OH CH2OH CH2OHa b c d①a和b;②b和c;③b和d;④a和d。
生物化学(结构与功能篇)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结构与功能篇)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冰中的1个水分子通常可以形成()氢键。
参考答案:42.下列()是人体的微量元素。
参考答案:Se3.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之间通过()形成的。
参考答案:磷酸二酯键4.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形成蛋白质。
参考答案:肽键5.核酸的5'端含有()。
参考答案:磷酸基团6.离子键是指()。
参考答案:发生在带相反电荷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7.非共价相互作用包括()。
参考答案: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8.水分子()。
参考答案:能够参与生命有机体的代谢反应。
;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形成。
;具有高的蒸发热和热容量等特性,有助于调节哺乳动物的体温。
;可作为溶剂。
;排开疏水基团的作用就是疏水作用。
9.下列()是生物大分子。
参考答案:RNA;蛋白质;纤维素;DNA10.下列()是人体的大量元素。
参考答案:C、H、O和 N;Ca、P、K和S11.氢键具有方向性。
()对12.氢键没有饱和性。
()参考答案:错13.范德华半径是一种原子允许另外一种原子可以与它接近程度的度量。
()参考答案:对14.范德华作用包括极性基团之间、极性与非极性基团之间以及非极性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对15.很多情况下,酶的抑制剂可以作为人类或者动物疾病治疗的药物。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下列携带咪唑基的氨基酸是()。
His2.下列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是()。
参考答案:半胱氨酸3.下列不含手性碳的氨基酸有()。
参考答案:甘氨酸4.()是组成蛋白质氨基酸中唯一的携带亚氨基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Pro5.比较下列氨基酸结构,可以发现()侧链的疏水性较强。
参考答案:异亮氨酸6.缬氨酸的α-羧基解离值是2.29,α-氨基解离值是9.74,那该氨基酸的等电点是()。
参考答案:6.07.下列单字符表示的氨基酸中,当pH=6.0时,带正电荷的是()。
参考答案:R8.与茚三酮试剂反应产生黄色产物的氨基酸是()。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2008年12月29日1时59分
二、旋光异构
(一)有关旋光异构的几个概念
构型是指一个分子由于其各原子特有的空间排列而使该 分子具有特定的立体化学结构。当一个物质由一种构型 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要求有共价键的断裂或重新形成。 表明一个物质应有其特定的构型。
• 学习要求
–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 理解旋光异构 –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2008年12月29日1时59分
一、引言
(一) 糖类的存在与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 每年全球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可转换1000亿吨CO2 和H2O成为纤维素和其他植物产物。植物体85-90% 的干重是糖类。总的说来,糖类在生物体内所起 的作用包括:能量物质、结构物质和活性物质。
规定: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上 的-OH方向判定糖的构型,在右 边的为D型、在左边的为L型。
2008年12月29日1时59分
单糖的异构体数
• 单糖从丙糖到庚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 碳原子
• 甘油醛含有1个C*,有2个异构体 • 丁醛糖含有2个C*,可有4个异构体 • 含n个C*的化合物,异构体的数目等于2n个异构体。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糖蛋白(蛋白聚糖)中的糖;细 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中的糖如血型糖;活性糖分子是重要的 信息分子;
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它物质。糖类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可 以转化为氨基酸、核苷酸和脂类。
作为药物使用。医疗用糖(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如葡萄糖酸 的钠、钾、钙、锌盐等);食用菌中的糖(香菇多糖、茯苓 多糖、灵芝多糖、昆布多糖等)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糖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上课版】
2、低聚糖(寡糖): 由2~6个单糖分子失水缩合而成的糖。
以双糖存在最为广泛,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水 解后生成单糖。 3、多糖:
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如纤维素、淀粉等。
第一节 单 糖
一、单糖的结构 1.链式结构 (1)醛糖: 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单糖。
醛糖
(2)酮糖:分子中含有酮基的单糖。
• (1)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 麦芽糖与糊精的混合物称为饴糖,其中麦芽糖约占1/3,可 由淀粉酸化或酶法制得。
• (2)乳糖: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 是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糖分。乳糖为白色结晶,在水中的溶解度 较小,相对甜度为蔗糖的39 %。
D、L-型的确定:
①链式结构: 最高编号的手性C原子上的-OH在右边,为D型; 在左边为L型。 ②环状结构:氧环上的碳原子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时,羟甲基在平面之上为D型;在平面之下为L型。
• 手性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
原子或功能基团
镜
-与-构型的确定:D型 中,半缩醛羟基在平面之 下的为-型,平面之上的 为-型.
三、工业上重要的单糖
• 1.戊糖 • (1)核糖 自然界中存在的核糖有D-核糖、D-2-脱氧核糖。 它们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的组成成分。
• (2)L-阿拉伯糖 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是植物分泌的胶 粘质及半纤维素等多糖的组成成分 。
• (3)D-木糖 存在情况与L-阿拉伯糖相同。
• 2.已糖
异侧 同侧
2.环状结构:羰基与糖分子本身的一个羟基反应, 生成半羧醛(半缩酮),形成环状结构。
D-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 氧环上的碳原子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投影式中向右的羟基 在透视式中处于平面之下,投影式中向左的羟基在透视式 中平面之上;尾端羟甲基处于平面之上。
生物奥赛之生物化学重点串讲-----糖和脂
成的复合物。
糖类
糖的生物功能
生物体结构成分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号分子参与分子和细胞识别、细胞粘 附、糖复合物的定位和代谢等 在生物体内转化为其他物质 作为核酸的组分
糖类
单糖
醛糖(aldoses)
单糖家族
酮糖(ketoses)
糖类
单糖的构型和构象总结
链状结构 环状结构(吡喃与呋喃、与)
分类 非极性脂 质 Ⅰ类极性 脂质 界面性质 不能在空气、水界 面或油-水界面形 成单分子层 能形成单分子层 容积性质与成膜 性 不溶于水 代表分子 长链脂肪烃、大芳香烃、 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 形成的酯等
不溶于水,能掺 三酰甘油、长链质子化脂 入膜,但自身不 肪酸、胆固醇等 能形成膜
Ⅱ类极性 脂质
脂质
Lipid
脂质
一、引言 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是一类低溶于水,高溶于非极性有 机溶剂(insoluble in water and soluble in organic solvents)的生物有机分子。 对于大多数脂质分子,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 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质
原在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别;
淀粉与糖原的功能。
糖类
淀粉的高级结构
糖类
纤维素(Cellulose)
纤维素是结构性的同多糖,主要存在植物组织中。 纤维素类似直链淀粉,由D-Glc残基连接而成,但残 基之间由β(1→4)键连接。
纤维素多糖链的伸展构象
糖类
糖复合物 (Glycoconjugate) 糖蛋白(Glycoprotein)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脂质
04-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15
三、单糖的衍生物
体内单糖进行修饰后形成的重要衍生物:
➢ 糖醇:较稳定,有甜味。甘露醇、山梨醇 ➢ 糖醛酸:由单糖的伯醇基氧化而得。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 氨基糖:糖中的羟基为氨基所取代。D-氨基葡萄
糖。 ➢ 糖苷: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醇、酚
等)的羟基形成的缩醛。洋地黄苷、皂角苷。
➢ 变旋现象:是指糖类的两种异头物在水溶液中 发生互变,并达到平衡,从而导致旋光度改变 的现象。
18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112.00
a-D-吡喃葡萄糖
(1000C结晶)
+52.70 +18.70
平衡 ß-D-吡喃葡萄糖
(1100C结晶)
(36%)
(64%)
19
➢ 变旋的直接原因是环状 的异头物转变成开链形 式,而当开链形式重新 变成异头物的时候有a 和ß两种形式。
➢ 葡萄糖葡萄糖醇 ➢ 甘露糖甘露醇 ➢ 核糖核醇(Vit B2的组成成分)
4、单糖的氧化
➢ 在不同条件下单糖被氧化成不同产物,糖酸、 糖醛酸及糖二酸。
22
➢ 单糖都具还原性, 能被弱氧化剂(如 CuSO4的碱性溶液) 氧化,生成糖酸等 各种氧化产物。
➢ 同时,兰色的 Cu(OH)2被还原为 砖红色的Cu2O。
➢ 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支更多,分支点 之间的距离更小(4-12个葡萄糖残基)。
➢ 具有一个还原末端和许多个非还原末端。
37
糖原的结构
a-1-4 糖苷键 a-1-6糖苷键
38
2、结构多糖
(1)纤维素(cellulose) ➢ 植物体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多糖。它是自然界中
生物化学笔记结合脂类
一、糖脂糖与脂类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糖脂。
通常指不包括磷酸的鞘氨醇衍生物,称糖鞘脂类。
它分为中性和酸性两类,分别以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为代表。
脑苷脂由一个单糖与神经酰胺构成,占脑干重的11%,各种脑苷脂的区别主要在于脂肪酸(二十四碳)不同。
其糖基C3位被硫酸酯化后称为脑硫脂类。
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糖鞘脂,有多个糖基,又称唾液酸糖鞘脂。
其结构复杂,常用缩写表示,以G代表神经节苷脂,M、T、D代表含有唾液酸残基的数目(1、2、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无唾液酸寡糖链的类型。
功能糖鞘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
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丰富,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关。
红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决定血型专一性。
某些神经节苷脂是激素(促甲状腺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毒素(破伤风、霍乱毒素等)和干扰素等的受体。
二、脂蛋白根据蛋白质组成可分为三类:(一)核蛋白类其代表是凝血致活酶,含脂达40-50%(主要是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磷脂),核酸占18%。
(二)磷蛋白类如卵黄中的脂磷蛋白,含脂18%,溶于盐水,除去脂后就不溶。
(三)单纯蛋白类主要有水溶性的血浆脂蛋白和脂溶性的脑蛋白脂。
血浆脂蛋白有多种类型,通常用超离心法根据其密度由小到大分为五种:乳糜微粒(CM)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来自食物油脂,颗粒大,使光散射,呈乳浊状,这是用餐后血清浑浊的原因。
其比重小,在4℃冰箱过夜时,上浮形成乳白色奶油样层,是临床检验的简易方法。
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油脂。
电泳时乳糜微粒留在原点。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有肝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也是油脂。
当血液流经油脂组织、肝和肌肉等组织的毛细血管时,乳糜微粒和VLDL被毛细血管壁脂蛋白脂酶水解,所以正常人空腹时不易检出乳糜微粒和VLDL。
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内源油脂,如肝脏中由葡萄糖转化生成的脂类。
电泳时称为前β脂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糖与脂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四~十五章小结)
第十四章糖类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缩合物和某些衍生物。
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分别称为醛糖或酮糖。
根据聚合度的不同,糖又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
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单位。
根据碳原子的数目,它们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等。
可以使用三字母缩写表示一个单糖单位。
最简单的单糖是丙糖,包括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除了二羟丙酮以外,其他单糖至少含有一个手性C原子,因此具有旋光异构体。
甘油醛含有1个手性C原子,具有对映异构体。
在甘油醛的Fischer投影结构式之中,醛基画在最上方,羟基位于左侧的甘油醛L-型,羟基位于右侧的甘油醛为D-型。
其他各单糖的Fischer投影结构式之中,将编号最高的手性C-原子与甘油醛上的手性C原子进行比较,与D-型甘油醛一致的单糖就是D-型单糖,反之就是L-单糖。
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绝大多数为D-型单糖。
在各种旋光异构体之中,互为镜像的一对异构体称为对映异构体;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手性C原子构型相反,但并不呈镜像关系的一对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只有一个手性C原子的构型不同的一对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直链的单糖在分子内也能够发生缩醛或缩酮反应形成环状结构。
葡萄糖环化主要形成六元环吡喃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环化主要形成五元环的呋喃糖。
通常使用Haworth式表示单糖的环状结构。
在单糖变成环状结构以后,原来的羰基C成为异头物C,产生α和β异头物。
半缩醛羟基与编号最高的手性C原子上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头物成为α异头物,反之就称为β异头物。
在葡萄糖溶液之中,β-D-葡萄糖要比α-D-葡萄糖多。
单糖可进行各种修饰反应而形成一系列衍生物,例如,氨基糖、氧化糖、脱氧糖、糖醇和糖苷等。
单糖具有酮基和多个羟基,能与多种化学试剂反应,单糖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异构、氧化、还原、成脎、醛缩、酯化、缩合。
某些颜色反应可以用来鉴别和定量糖。
寡糖由2~10单糖分子缩合并以糖苷键相连。
在寡糖分子之中,含有自由的异头物C的一端称为还原端,异头物C参与形成糖苷键的一端称为非还原端。
在书写寡糖的序列时,非还原端写在左边,还原端写在右边,需要标明各单糖单位的名称、构型、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和异头物的构型。
二糖是最简单的寡糖,其第一个糖单位的连接碳总是C1,而第二个糖单位的连接C 的位置是可变的。
常见的二糖有:蔗糖、乳糖、α,α-海藻糖、麦芽糖、异麦芽糖、纤维二糖和龙胆二糖。
这几种二糖中,除了蔗糖和α,α-海藻糖以外,其他都属于还原糖。
还原性二糖是由一分子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糖的醇羟基缩合而成的。
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多糖,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
单糖单位之间糖苷键的类型直接与多糖的机械强度和溶解性质有关,以α-1,4糖苷键相连的多糖比较软,在水里有一定的溶解度,而以β-1,4糖苷键相连的多糖比较硬,不溶于水。
多糖的大小不固定,无变旋现象和还原性,无甜味。
按功能多糖可分为贮能多糖和结构多糖。
常见的贮能多糖有淀粉、糖原和右旋糖酐,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D-葡萄糖。
常见的结构多糖包括纤维素、几丁质和肽聚糖等。
淀粉又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与碘反应产生蓝色,支链淀粉与碘反应产生紫红色。
糖原是动物的贮能多糖,在结构上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支点更为密集,这有利于它的动员和重新合成,糖原与碘反应产生紫红色。
右旋糖酐是一种主要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分支多糖,其重复的二糖单位主要是异麦芽糖。
纤维素的葡萄糖单位以β-1,4糖苷键相连。
纤维素很难水解,大多数动物都不能消化纤维素。
几丁质是N-乙酰葡糖胺的直链多聚物,它在生物功能和结构上与纤维素相似。
在一级结构上,由N-乙酰葡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在高级结构上,也是伸
展的带状构象。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殊成分,它由NAG和NAM以及短肽等构成。
NAG和NAM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聚糖骨架,短肽靠肽键连接在聚糖骨架的NAM上;相邻的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
糖缀合物是指糖与非糖物质以共价键相连的复合物。
根据非糖物质的本质,糖缀合物可以分为糖脂和糖蛋白两类。
糖蛋白和蛋白聚糖是由蛋白质与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复合物。
前者糖含量约占总质量的1%~60%,由多种短的具分支的寡糖链组成;后者糖含量可达总质量的98%,主要由无分支的糖胺聚糖链组成。
第十五章脂与生物膜
脂是一类范围广、化学结构迥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有机分子总称,包括简单脂、复合脂和异戊二烯类脂。
简单脂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包括脂肪和蜡。
其中脂肪就是三酰甘油,蜡主要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形成的酯。
天然的脂肪酸绝大多数为偶数脂肪酸,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内的双键多为顺式。
按照营养价值,脂肪酸可分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
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
复合脂除了含有脂酰基和醇基团以外,还含有一些非脂成分。
复合脂分成磷脂和糖脂。
其中磷脂是含有磷酸基团的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糖脂含有糖基。
这两类复合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都是两性分子,因此特别适合作为生物膜骨架。
糖脂是糖通过它的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包括鞘糖脂和甘油糖脂。
异戊二烯类脂衍生于异戊二烯,主要包括萜、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萜是由若干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连接的方式主要是“头尾”相连,也有“尾尾相连”。
根据所含的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萜可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
类固醇的结构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
其中胆固醇最为重要,其他甾类几乎都是由它衍生而来。
胆固醇也是一种两性分子,它能够与磷脂一起构成真核细胞的质膜。
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前体。
生物膜是由脂和蛋白质组装成的超分子复合物,某些生物膜还含有糖,它们以糖脂或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其最基本的结构骨架是脂双层结构。
膜上各成分的比例并不固定,一般功能越复杂,蛋白质含量越高。
膜蛋白与生物膜的功能直接相关,包括定位于膜上的酶、受体、运输蛋白、结构蛋白和抗原等。
根据它们在膜上的性质,可将它们分成外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
外在蛋白的主要分布在膜的表面,通过离子键或静电作用等次级键与膜表面松散结合;内在蛋白属于两性分子,其亲水的基团主要由亲水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提供,而疏水部分则由疏水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提供。
在生物膜上,内在蛋白的疏水区域与膜脂上的疏水核心以疏水键结合,而亲水部分则伸展在水溶液环境之中;脂锚定蛋白是通过共价相连的脂而定位到膜上的蛋白质。
生物膜具有选择性、不对称性、流动性和相变性质。
其中不对称性包括膜脂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脂不对称性形成可能与翻转酶作用有关。
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对于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很重要。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指生物膜各组分所作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膜脂的流动性与脂酰基的碳链长度和不饱和性以及胆固醇的含量有关。
脂酰基的碳链越短、不饱和度越高,其流动性越强。
胆固醇对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双重影响:在膜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的情况下,其结构上相对强的刚性使得膜的流动性降低;相反,在膜的流动性不高的情况下,它的存在能提高膜的流动性;膜蛋白既可以在膜上沿着与膜平面垂直的轴做旋转运动,也可以沿着膜表面做侧向扩散运动。
脂酰基链越长、饱和度越高,生物膜的相变温度就越高。
膜脂的相变可影响到其中的膜蛋白的功能。
最流行的生物膜结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其主要内容是:生物膜以具有流动性的二维脂双层作为基本骨架,在上面镶嵌有各种蛋白质。
生物膜的功能包括: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可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在被动运输中,被转运的分子顺浓度梯度转移,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提供能量以克服能障。
被动运输又可分为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简单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帮助,而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一样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蛋白质在其中作为通道、载体、闸门和泵起作用。
易化扩散有时涉及两种可溶性分子的协同运输,一种为同向运输,另一种形式则为反向运输。
主动运输是一种直接依赖于能量而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转运方式。
能量的来源可以是光、ATP或其他离子的浓度梯度。
主动运输可导致某种物质在膜一侧的积累。
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一般通过胞吞方式,离开细胞则通过胞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