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观课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观课报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我就陈金凤老师所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进行了观察,并对有效性课堂提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

观察结果与分析

说明:“问题类型”:一、有效:1.铺垫型;2.思考型;3.提醒型;4.借助资料型。二、低效:5.过易的;6.过难的;7.无意义重复的。三、无效:问与不问一个样或者问比不问还不好的提问。

2、观察分析: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里,总共提出28个问题。其中,铺垫型提问7个,思考型提问12个,提醒型提问6个,最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能适时适度的根据学情激发学生课下收集资料的潜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使课堂变得无限延伸。从整体看,陈老师的这堂课基本上不再只是一味地文言文释义,而是注重了语文拓展学习,体现了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思考、挖掘,着眼于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诵读方面,从读流利、读出理解,到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让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感悟,提升了对文言文的理解,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3、体会: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

“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陈老师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们的心弦,让大家为之震撼、惋惜、悲叹。课堂上同学们是情景交融,老师们也是潸然泪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正是陈老师在《伯牙绝弦》一课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陈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师生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那就“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当伯牙再次与子期相遇不见其人只见到他的一座冰冷的墓碑。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老师的一大段饱含深情的过渡句再加之凄美的弦乐,学生反复的朗读,完全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在教学的结尾处再次掀起高潮,真是情景交融,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