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送别诗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初盛唐送别诗的民族性风格特征探究

初盛唐送别诗的民族性风格特征探究

初盛唐送别诗的民族性风格特征探究初盛唐送别诗作为唐朝诗歌的重要篇章,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风格特征。

本文将对这些特征进行探究。

首先,初盛唐送别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现实。

大量的送别诗中,多为离别之人表达衷心的情感和对临别之际的思考。

这些情感和思考,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处境和社会现实,例如战乱、政治斗争、贵族阶层间的人际关系等。

因此,初盛唐送别诗中所表现的感情,深深地扎根于唐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

其次,初盛唐送别诗还展现了华丽而优美的文学风貌。

作为唐朝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送别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美丽、凄美和人生有情境的深度。

最后,初盛唐送别诗亦表现出民族性浓郁的特征。

大量的送别诗中,内容涉及到了汉族文化的传统思想、礼仪和价值观念,表现出了汉族人民的传统情感。

例如,人生离别是人生必经之路,所以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远别的路上,要铭记友情、亲情和爱情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经由唐人的诗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综上所述,初盛唐送别诗作为唐朝时期的文学瑰宝,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民族性风格特征。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特征,我们或许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帮助企业或个人评估其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在分析中,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以下是对SWOT分析法的简要分析。

优势(Strengths):企业或个人具有的优势和优点,如技术、资金、知名度、品牌形象、组织结构等。

企业或个人需要充分利用其已有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劣势(Weaknesses):企业或个人存在的不足或短处,如薄弱的财务状况、不完善的管理体系、萎缩的市场占有率等。

企业或个人应该找到并解决自身的劣势,充分利用优势的同时规避和弥补劣势。

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1 送别诗产生的原因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反映出古代交通不便,音信难通的客观实际。

唐代,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辽阔,国内外交流频繁,流动人口多,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有时便终生无法相见。

因此,“离别”成为了人生中最令人心碎伤感之事,送别诗成为了唐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花烂漫时节,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他目送载着孟浩然的孤帆远去,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留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表达出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夜雨迷蒙的吴地,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和离别的愁绪。

诗人王昌龄在清晨送别朋友辛渐北归,只有自己还要孤寂地留在楚山之中。

但是,辛渐啊,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的情况时,你只要回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行了。

表达了诗人晶亮纯洁、清澈无瑕、澄空见底高尚品格和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2 送别诗的种类2.1 亲人离别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池。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柳宗元因十余年来生活充满坎坷,历尽艰辛和磨难,而成“零落残魂”,此时,与自己再贬柳州时一同前往的从弟柳宗直病逝,柳宗一也即将离开柳州,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在送兄弟柳宗一到越江边时,二人纷纷落泪,依依不舍。

感情深沉浓烈,感人至深。

2.2 赴任迁谪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盛唐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艺术特点盛唐送别诗的特点:在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上,唐代送别诗数得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等在唐代,诗歌不仅只限于传情言志,在入仕之途上,它是用作行卷、温卷的“敲门砖”,在各种交际场合,它是特别的具有抒情意义的羔雁之具。

梁肃《送窦拾遗赴朝廷序》之“非歌诗无以见惜别之志,不可以不赋”,符载《送卢端公归恒州序》云“咸赋四韵以代杂佩之赠焉”。

凡别必有诗是一般礼仪,而以诗为赠别又是特殊的礼物。

这种“羔雁”之具的功能促进了“偕赋”形式的出现,扩大了送别诗创作的规模。

而在送别场合赋诗,往往规定字数、用韵、形式、内容,有时还特地推举“擅场”。

这种状态下,竞争的意识自然增强,“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孟郊《奉同朝贤送新罗使》)的局面自然得以形成。

唐代送别诗繁兴的第二个原因是唐人事功观念的增强。

大唐王朝的强盛大大刺激了文人士子的幻想,激发了他们建功立业的热情。

因此,唐代文人士子的事功愿望普遍比较强烈,而西上与东归,右擢与左迁,成功与失败,又使人生道路显得曲折而漫长。

盛世强音,送别之歌中昂扬的情思不少。

不过,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非常落后,士人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背井离乡踏上漫漫征途,路途莫测,前途难料,故离别之时感慨良多。

离别时人们普遍有着“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心理,这种心理因景而伤、因时而伤,常常变得惊心动魄,故尔“请赞露晞之赋,用慰临歧之恨”的诗歌有格外感人的力量。

唐代送别诗繁兴的第三个原因是诗与音乐的结合。

唐代的音乐与诗歌同时走向繁荣。

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原来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被谱成“阳关三迭”(或谓《谓城曲》、《阳关曲》),遂广泛传唱,这首歌后来几乎成为唐人的送别时的必唱之曲。

诗凭乐传诵人口。

最新-唐代送别诗艺术特征 精品

最新-唐代送别诗艺术特征 精品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

唐代自然也是如此。

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

所以,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

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

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

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

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初盛唐送别诗研究

初盛唐送别诗研究

初盛唐送别诗研究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诗歌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唐代的送别诗,其典型的精神特质体现着古人对待离别的态度、情感和思想,正是这类诗歌中深沉的思想内容,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情绪语言,使后人无法不叹服唐代诗人的送别诗之美。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初盛唐代的送别诗,本文将尝试从多种角度,探讨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演进过程,以及它们的影响力。

一、初盛唐代送别诗的思想特质初盛唐代的送别诗,主要描述的是离别的情景、痴心的爱恋、难舍的情结以及抒发的情感。

其中,最重要的思想特质就是抒情主义,它强调把情感抒发出来,表达作家的内心独白。

在离别的情景中,例如陆游《送梅峰兄至衡阳》中“满心欢乐无量,此恨绵绵无穷”,这句话中包含了他对离别的哀恸;而柳宗元《女冠子送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是对未来期盼。

这些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绪,也正是初盛唐代送别诗的重要精神特征之一。

二、初盛唐代送别诗的演进在演进的角度来看,初盛唐代的送别诗欣欣向荣,从短短的送别决赛,到长篇大论的壮美诗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单季的情思到整个思想的展开,从情思的喃喃细语到崇高的抒情表达。

例如,柳宗元的《登岘首度别马嵬》,由低迷深沉的思绪到超越天地的壮观抒发,以及蒋捷《送友人》中大气崇高的抒发,都透露出离别的惆怅,以及思绪的浩荡。

三、初盛唐代送别诗的影响力在影响力方面,初盛唐代的送别诗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灵感,也影响了至今文人的思想感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英雄派”文学,其作品以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致敬古典诗歌,弘扬送别诗的精神。

此外,初盛唐代的送别诗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一定的抒发情感以及慰藉心灵之作用,同时也激励每一个人在离别的时刻,也要勇敢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综上,初盛唐代的送别诗不仅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时期特征,更是抒发的情感和浩荡的思绪,这种精神特质在今日仍然是有效的,其影响力不可低估。

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那送别诗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佳作迭出,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王维送别诗的内容王维现存诗有四百二十余首,其中送别诗占70多首,几乎占到五分之一。

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拓宽表现领域,内容丰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其送别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这类作品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主要表达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王维送别诗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送友人归隐田园的,从中可以体现他那崇尚自然与散淡的天性。

如王维作于天宝初年的《送纂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抚慰失意友人也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一大主题,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而且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力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如《送杨少府贬郴州》就是劝勉失意友人的经典代表篇章。

二、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的送别诗独具特色,诗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非一般送别诗可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绘画高手,同时,从他的诗作中读者还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完美境界,以及两者融合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蕴。

这在其送别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后面四句:“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诗人再现了漫漫黄沙飞动与皑皑白雪相连,蓬草飞旋、卷入云端的画面,描绘出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

同时,画中有情,即在如此慷慨悲壮的背景下,诗人倚剑高歌送别朋友去河西赴任,表达了深切不舍又寄寓祝福的送别之情。

浅析盛唐赠别诗

浅析盛唐赠别诗

目录绪论 (1)一、简述赠别诗的起源和唐代之前的发展 (2)二、了解盛唐时期赠别诗 (3)1.盛唐赠别诗的环境特征 (4)2. 盛唐赠别诗的语言特征 (5)3.盛唐赠别诗的意象特征 (5)4.盛唐赠别诗的思想特征 (6)三、分析盛唐赠别诗的特点 (11)1.与唐朝之前的赠别诗对比 (11)2.与中晚唐时期的赠别诗对比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浅析盛唐赠别诗摘要众所周知,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

然而,赠别诗又是唐诗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盛唐赠别诗更是一改以往赠别诗悲苦哀伤的常态,以及缠绵悱恻的儿女情怀。

它们以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独标高格,体现出超凡脱俗的高远志向和开阔胸襟;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迷人的文学魅力独冠诗史,成为中华诗海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人敬仰、感叹、回味无穷。

【关键词】重要盛唐赠别诗超凡脱俗开阔胸襟鲜明绪论盛唐赠别诗吸取了历代赠别诗歌的优点,并在其上加入了其独特的盛唐气象,使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酝酿成为诗歌史上一坛绝妙的佳酿。

观其特别之处,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所处背景的不同。

盛唐国泰民安,社会秩序良好;盛唐疆域辽阔,士人重视漫游,游历州郡;盛唐历代君主重视改革科举制度,唯才是举,政治清明。

这种大环境,造就了盛唐人的豁达心态,造就了盛唐人良好的生活现状,更造就盛唐赠别诗的与众不同。

第二类是意象运用的不同。

赠别诗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寒江、酒……因此,这些诗歌内渲染了浓浓的哀伤,离愁的气氛。

大多数诗人就借悲景叙悲情,写出自己送别时的忧伤、愁苦。

而盛唐诗人却多是借悲景反衬自己内心的豁达,不耻那样儿女情长,对前途充满了期盼。

第三类是表达心态的不同。

盛唐赠别诗中有诗人不同的心态,这些诗歌在忧伤中体现健康、于惆怅中透出旷达,超脱出以往的感伤惜别。

它从这种积极健康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赠别诗情感和理智并存的新形式。

盛唐送别诗的主体特征及其成因作用

盛唐送别诗的主体特征及其成因作用

大 众 文 艺169离别,是历代文人墨客们都热衷描写的主题。

凄怨、哀凉、酸楚是自古以来送别诗的主要格调。

但是,盛唐(主要指开元、天宝时期)的送别诗却一反常态呈现出豪迈浪漫的美学风貌,主要表现为语言清新动人、意境雄厚遒劲、思想昂扬向上特点与特征。

这些送别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广阔的胸襟,进退自如的潇洒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而这一切成因又与盛唐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密不可分。

本人在下文阐述中主要从盛唐诗的语言特征、意境特征、思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特征等部份作一浅析—一、首先谈谈语言上春意盎然的特征历代文人在描写送别场景时即使没有直接描写凋零的秋色,也总是难掩秋日的落寞与哀愁。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唐朝特别是盛唐的离别诗中在用语上却春意浓浓,大部分作者倾向于以欣欣向荣的春色为背景描写离别,或者以春色为比喻来衬托自己乐观明朗的心境;即使是那些描写边塞恶劣天气的送别诗,因其用语的豪放同样透露出春天的热烈与张扬。

王维在其赠别朋友的诗中描写了清新动人的春色,如《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整首诗虽然是在描写给友人送别的场面,但轻盈的语言让我们没有丝毫的沉重和忧伤之感。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头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即给我们展现了烟花烂漫的春色。

在《赠汪伦》中,“桃花潭水”的比喻空灵、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春天一般生机勃勃的友情。

二、接着谈谈雄厚遒劲的意境特征唐诗在陈子昂、李白的倡导下,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从而创造出唐诗所独有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风骨美, 1这就使唐朝的送别诗摆脱了以往文人描写离别时哀怨忧伤,浅吟低唱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感情上的豪迈奔放,意境上的雄厚遒劲。

由于盛唐文人心境乐观向上,大部分诗歌不论是否带有感伤都体现出雄浑悲壮、刚健昂扬的风骨美,展现出明朗健康、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诗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送别诗中俯拾皆是。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魅力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魅力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魅力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

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

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一、健朗的格调有唐以前的诗人将抒发离情别恨作为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他们所写的送别诗大都染上了感伤色彩,读来给人以悲切凄楚的感觉;而一改哀伤悱恻的诗风,振起送别唐音的,当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唐代送别诗之新风,使送别诗形成了以豪迈开朗为基调的新风格。

这首诗的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归宿之处。

诗人描写长安宫阙的磅礴气势,为下面的抒情奠定了雄健开阔的基调;写远望友人要去的蜀地处于风烟缥缈、一片迷茫之中,暗含诗人在送别之时怀着对友人的前程莽莽的关心之情。

这开头两句以环境描写衬托惜别的感情和送行人浩茫的心绪,为下文叙送别之情作好了预设和垫伏。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设身处地地劝勉朋友: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我们同是流寓不定的“宦游人”,此时此刻的离别之情却是一样的。

这两句诗表达的感情很真挚,很诚恳,字里行间充溢着理解体贴的情意。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诗人对朋友的进一步劝勉和安慰:尽管你我离别,天各一方,但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我们在精神和感情上的沟通;我们是心志相通的知心朋友,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仍然像比邻一样相亲相近。

这两句诗成为全诗的警策,表达了诗人爽朗旷达的襟怀,其健朗的情调感发人心。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诗人最后劝勉朋友不要在分手时效儿女之态,过于伤心。

诗人以劝慰友人作结,意味深长。

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常有的那种凄婉感伤情调,以劝勉慰藉的语气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说理的方式抒发豪健开朗的情怀,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愫和豪迈洒脱的性格。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

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峰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无疑是李白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他的送别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纵观李白的送别诗,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良好范例,在李白许多杰出的送别诗中,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示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并提出自己理想生活的要求,因此他的送别诗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分。

正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一、“豪”中有“悲”的特色李白的送别诗透过“豪”的表面,见到“悲”的实质,他的送别诗豪则豪矣,其所表达出来的则是极为深沉的悲感。

如《远别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无不如此,无不是以豪语表达悲感,豪中见悲,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这就是李白送别诗个性的一般特征。

李白作品中的“豪”与“悲”实为诗人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这种矛盾简单地说,就在于他对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但他的人生理想又是积极的,在于他既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其身。

由于他始终不向任何一方妥协,因此终生处于“仙宫两无从”的困难境地,而这恰恰是他成为诗人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所激起的波涛,使他的送别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

或如高步赢所说:“沉痛语以骏快出之。

”“悲感”“沉痛”决定于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而他竞能以“豪语”、“骏语”出之,则由于他不愿向现实屈服,决定于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李白送别诗的思想风格是复杂的,必须同时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正确认识李白和深刻领会李白送别诗的深刻性及其艺术魅力。

二、想像力丰富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送别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写,也富于浪漫主义想像,并且这种艺术手法完全建立在现实主义真实的基础上,好抒真情,他的送别诗也“奇思涌溢”,敢于冲破一切拘束,大胆地写出自己要说的话,破浪直前。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盛唐送别诗是指盛唐时期(618-907年)上至文人,下至百姓,用以表达个人分离情绪的诗歌。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有三:
一是抒发感慨。

盛唐送别诗多以分离的情景为切入点,笔下的分离情景极具表现力,能使读者投入其中,与诗人一同感受分离的悲凉。

例如张九龄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通过抒发分离感慨,表达出张九龄对杜少府分离时的痛苦心情。

二是抒写友情。

盛唐送别诗虽然多表达分离的情绪,但也不乏将友情作为主题的诗篇。

它不仅表达了友情的深厚,而且更展现出友情的高贵的精神境界。

例如王维的《送杜尹》:“辞家穷辙转,再也不见君。

今日楚塞北,何日楚塞南?”这首诗表达了王维与杜尹友谊的深厚,也表达了王维对于时移世迁的无奈情绪。

三是展现思乡情怀。

盛唐送别诗多写入思乡情怀,表达离别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骆宾王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用极具伤感的情思,抒写出离别时的思乡之情,也让读者思乡之情更加深刻。

总之,盛唐送别诗的特点是抒发感慨、抒写友情、展现思乡情怀。

这种诗歌的精神内涵丰富,用词准确,把握淡雅,发人深思,是当
时文人创作的一大精品。

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的特色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

本文试针对其送别诗的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审美情趣超然高绝审美情趣是一个诗人在一定的文学观念、审美理想等指导下而产生的一种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

它具化在诗人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常常表现在对题材、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选择上。

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意象继承古人却又独出心意1.继承传统意象。

古人送别多用杨柳、风月,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在古代因其谐音“留”故多做离别之用,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赠以表达挽留之意。

而“月”因其有圆缺之分有满月残月之别,故此被人赋予团圆和残缺的意象。

圆月代表团圆,弯月和残月自然而然的代表着分散、人各他乡。

并且在笔者认为,古人由于对太空缺乏了解,只是通过肉眼所见,觉得月晶莹剔透,是一种高洁、纯洁毫无尘杂的意象,故此多喜欢以月与人尤其是自己做比较。

以明月表明自己超脱高洁,不受尘事所累,也有在无人理解的时候自慰自己还有明月理解。

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不乏选取月这个意象以表达别离之痛和分手之愁的。

如:《送郭司仓》中有:“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的句子,此处作者以明月反衬自己内心的悲苦,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

再如:《送任五之桂林》中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的句子。

此处的作者以天下人家共一月的概念表明即使分别各异他乡,我们仍在同一个月亮之下。

此处一方面以“月”和“山”对称,另一方面以“月带千里貌”表明自己的慷慨,相隔千里依然同在一片月光之下,好不豪爽。

类似意象还有:《山中别庞十》中的“月出寒蝉鸣”、《送韦十二兵曹》中的“海净月色真”、《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中的“月明见古寺”、《巴陵别刘处士》中的“月寒江风起”、《送李十五》中的“月影在寒水”、《送张四》中的“别后冷山月”、《送刘十五之郡》中的“窅窅含楚月”、《送魏二》中的“忆君遥在潇湘月”、《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中的“寂寂寒江明月心”、《送窦七》全诗两次写“月”――“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探析

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探析

初盛唐送外国友人别诗探析初盛唐时期是唐朝文化和艺术繁荣时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朝文学艺术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与唐朝文化交流,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诗歌。

其中,送外国友人别诗是初盛唐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类诗歌多写于宴会上,送别远行的外国友人,表达主人美好的祝福和友谊。

这类诗歌通常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流露出主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外国客人的尊重之情。

这些诗歌传递了唐朝文化在外交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辉煌成果,也反映了唐朝治国和平的局面。

在这类诗歌中,表达祝福和关切的词语非常常见,比如“留连恋别情不忍”、“风前月下慷慨行”、“蜀道之难随岁月”等等。

这些诗句表达了主人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外国友人的尊重和钦佩,也表现了主人对友谊的追求和向往。

此外,在初盛唐时期,送别诗往往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体现主人对外国友人的尊重和欢迎。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别董大》中写道:“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窥郎才隽,若耶溪畔、醉舞翩翩于白社。

唯慊慊,悔故萍同、波上消魂、云间惊鹤。

”这些诗句表达出主人对外国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欢迎,同时也表现出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好品质。

总的来说,初盛唐期送外国友人别诗具有明确的表达目的,为了表达主人的祝福和尊重。

诗歌通常非常简洁明了,重在表达意图,同时也以情感为主要表达手段,呈现出初盛唐时期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珍品。

SWOT分析法是指将企业或个人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

其核心是使用四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因素: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挑战)。

Strengths(优势)是指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比如产品、技术、品牌、管理能力等等。

分析自身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明确自身擅长的方面,从而集中资源和优势,经营优势产生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Weaknesses(劣势)是指企业或个人所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比如缺乏资金、技术不足、管理混乱等。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自宋代以来,调侃、离别两种文体已经慢慢成形,盛唐时期是这两种文体的巅峰时期。

其中,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更是在盛唐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送别诗,从其语言特点上看,既有令人感动的伤感之情,也有抒发离别之情的慷慨激昂,在此体现出了“离别伤感,而绝不能落泪”的盛唐礼教精神。

第一,盛唐送别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情感抒发”。

它用色彩浓厚的语言表现出千古难得的情景:“多少江山与青冥交相辉映,海岛,山脉,草木都带有无尽的情意;我骑马,行色伤感,从此芳草无踪迹;苏武殊意,比起千秋再无他情;白首,又见
凤城阙里。

”以这种语言,让人感受到千古罕见的离别场景,把读者带到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中去。

第二,盛唐送别诗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慷慨心态抒发情感”。

虽然它表达的是离别之情,但要表达的是慷慨激昂的离别之情,不可以有任何痛苦的哀叹:“拔萃三千古,思绪吾自携;青冥无水流,千古涕泪垂。

”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出对离别的难过,但也要看到这满怀勇气的眼神。

第三,盛唐送别诗的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叙事,轻情调”。

它不把情调和叙事混杂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抒情言辞去叙述情节,让人以情感叙述离别情节,以此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若说更有心事,当是非了离别;绿光满旷野,明月照大漠;更添一段真挚,令人慨叹离别。

”拿《凤凰台上忆吹箫》来说,诗人一句“多少江山与青冥交相
辉映”,就叙述了一个深刻而又动人的情景。

以上就是盛唐送别诗的特点,它以情感抒发、以慷慨心态抒发情感以及重叙事轻情调等特点,这些特点彰显出盛唐文化中那种“离别伤感,而绝不能落泪”的礼教精神,可谓艺术与伦理的一种完美结合。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一)创作情怀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

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

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

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

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

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

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

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

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

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

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

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

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

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

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

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

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

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

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

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

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

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摘要:唐代的送别诗艺术可分为三大特色:一是描写送别情歌的凄凉、婉转,表达失去的伤感和离愁的深刻意蕴;二是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三是唱叹公子草草离别,表现对苍生仁爱和仗义好施的美德崇拜。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浅析一、描写凄凉、婉转1、变幻无常,凄凉伤神:《唐多令》等诗,描写变幻无常、凄凉伤神,刻画了激烈震撼的送别体验。

如韩愈的《赠灵均上人》:“斑竹花落四季间,离情萦心三千钱,万里孤去未同归,一片友老不相见”,句句表达唐人的离别痛楚心绪。

2、抒发分手悲凉:唐代的送别诗多用隐约的表达,抒发分手悲凉感受,不采用白话间或者暴力表述,如陆游《古今偶成诗十首 ·伤情七首之一》中写道:“银色池面空老翁憔悴,到处细草寥寥山青青,百转二再三而哀怨”,抒发出分别的痛苦与憔悴。

二、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1、天长地久的承诺:《行路难》是刘禹锡最具代表性的离别诗,言犹在耳,以其豪情壮志和怀念的眷恋,表达了天长地久的承诺。

诗中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绝。

罗衾不耐寒,被湿衣衣腻。

谁怜灯火残,一灯漫昏晓”,从而表达出深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给人们展示出一展持续而又真挚的爱恋之心。

2、缠绵挂念:《绝句》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含蓄地表达着对自己的缠绵挂念,加之诗句充满抒情的句子构成,让读者体会到离情别绝已久的深沉关怀。

三、唱叹公子草草离别1、写实感情生活:历史上有不少皇帝英杰和宰相大臣,他们的离别情景也都逐一得到写实的描述。

唐代有《楚宫秋曲》、《御庐寓言》等,大量描写了公子草草离别以及皇帝仗义无私的场景。

2、展现仗义好施:离别场景中,绝大多数皇帝和宰相都仗义好施,奉献出千金营救忠臣,伸恩行仁义,展现清浊两隔的英雄好汉的英烈形象,反映出社会的伦理道德精神,更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

结论:唐代的送别诗艺术可分为三大特色:一是描写送别情歌的凄凉、婉转,表达失去的伤感和离愁的深刻意蕴;二是天长地久的承诺、缠绵的挂念;三是唱叹公子草草离别,表现对苍生仁爱和仗义好施的美德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送别诗的审美特征摘要:由于唐代社会的繁盛,盛唐诗人大多具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他们的送别诗感情豪迈,情绪激昂,胸襟博大,格调高朗,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情感美、情韵美、壮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盛唐送别诗情感美情韵美壮美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尤其是盛唐时期的送别诗(特指送友人)体现出唐代诗人的多情、关爱、旷达、豪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恨是诗歌表现的重要题材,伤感、痛苦、辛酸、失意是送别诗的感情基调,但盛唐时期的送别诗却感情豪迈,情绪激昂,胸襟博大,格调高朗,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出一个强盛时代人民的基本素质。

本文以盛唐时期孟浩然、王维、李白、王昌龄、岑参等人的典型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中呈现出情感美、情韵美、壮美的美学内涵,从而了解那个时代诗人共有的精神内涵。

一情感美由于唐代社会的强盛,盛唐诗人大多有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他们既多情,又懂得关爱,在他们身上人情味与事业心、进取心相交织,情商与智商相一致。

他们的诗作没有儿女情长,没有离别的感伤、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无奈,有的是动人的情感、奋起的力量、高洁的人格。

孟浩然、王维的真挚,王昌龄、李白的深情,都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透视出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及特有的时代气象,体现出诚挚动人的情感美。

1 化悲伤为安慰“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这世上又有什么比离别更令人辗转反侧、黯然销魂的?然而,盛唐时期的送别诗全然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时的离愁和感伤,而是把离别之情、分别之意化为殷殷的关切、温馨的祝福。

孟浩然的《砚山送萧员外之荆州》:“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

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离别虽黯然,但作者却把这份感伤化作对朋友的希望与祝福,用“鹏激水”、“鹤冲天”来激励朋友,离别的泪眼,化作了朋友间的相互勉励。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初春的景色,后两句写在送别筵席上的劝酒。

元二要去的安西,本是边塞荒僻之地,作者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把路途的遥远化作衷心的祝愿,让好友背起友情的行囊上路,虽然寂寞,但充满温馨。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人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

然而,作者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到字里行间。

纵观全诗,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的心态。

2 化失意为奋起盛唐的离别诗中,作者倾向于以欣欣向荣的春色为背景描写离别,或者以春色为比喻衬托自己乐观明朗的心境,偶有表现环境的恶劣、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失意的诗句,但由于盛唐诗人具有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因而诗歌也充满了积极向上、慷慨豪迈的乐观情绪。

诗人们能够在失意中崛起,在逆境中站起,在痛苦中奋起。

高适的《东平留赠狄司马》:“将军既坎,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朋友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作者则称道友人的才干,相信会时来运转。

再如高适的《别董大》。

自然界虽日暮黄昏、大雪纷飞、北风狂吹、雁出寒云,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掷地有声,于慰藉中饱含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去拼搏、去奋斗。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所谓“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一语中的。

而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中“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使临别赠言充满劝勉慰藉之意,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岑参的《送人赴安西》:“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诗中充满着卫国驱敌的爱国豪情和祝愿朋友早日凯旋而归的殷切之情。

3 化饯别为抒怀借送别抒情言志是盛唐送别诗的又一重要内容。

诗人通过送别友人,一方面表现对朋友的关切、关爱、依依不舍,另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志向、情怀、抱负,体现出盛唐时代人们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远大理想的健康人格。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是王昌龄贬为江宁(今南京)丞时所作,诗人送友人辛渐赴洛阳,在芙蓉楼饯别。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他盛赞自己冰清玉洁的品格和操守,以此昭示远方的亲朋。

诗作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通过描绘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诗人把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及对扬州繁华都市的向往,寄托在浩浩东去的春水之中。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言、雄壮豪迈的气概,勉励友人立功沙场,表现诗人立功边陲的理想和壮志。

二情韵美盛唐诗人均为文学大家,他们把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在送别诗中,王维、王昌龄善于运用比喻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岑参、李白则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造幻景,同时为了表达真挚的情感,他们的诗作形象生动,造境奇特,读来情韵十足。

1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构成诗歌的形象美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化内心的情感为外在的形象,可见、可知、可感。

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人把无限的依恋惜别之情,比喻为眼前无处不在的春色,化无形为有形,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物象,把“相思”变成目可视、耳可闻之物,比喻贴切自然,感情真挚浓郁。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以互相映衬的比喻,形容自己纯洁完美的品格,诗人自比玉壶,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坚强的性格。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夸张及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喻雪,写出了雪花飞舞、雪压冬林的壮美雪景,作者匠心独运,将北国冬天冰封雪飘、草木凋零的世界变成春意盎然、鲜花盛开的南国风景,使人忘记奇寒,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与温暖,也使离别的情绪变得轻松和愉快。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在唐时属于荒僻之地,要渡过湘西的五条河流才能到达,旅途十分艰难。

诗人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表现愁心,以物拟人,把明月人格化,将无情的明月变成了知己,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怀。

2 即景生情,构成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古典诗歌为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经常采用多种抒情方式,营造独特的意境,从而达到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

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就是诗人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送别诗中意境的创设尤为独特。

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人以弥漫江南江北的春色,表达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以美景反衬离情,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意境深邃阔远。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作者首先用白描手法实写眼前之景:黄沙千里、北风呼啸、遮天蔽日、大雪纷飞、群雁南飞,但诗人不伤感、不惆怅,而是笔锋急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出了对友人的欣赏与赞美,情真意切。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方面描写了分别之地黄鹤楼周围的美好景象,另一方面又引出阳春三月景如烟花的扬州,“孤帆远影”的逐渐消失,无语东流的长江水,蕴含诗人依依不舍之情,作者采用间接抒情手法,寓深情于眼前所见之景,不言情而情自溢。

三壮美古典诗词之美,有优美、壮美、凄美。

优美者如陶渊明、孟浩然,读其诗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壮美者如苏轼、辛弃疾,读其词如见惊涛骇浪,热血沸腾;凄美者如柳永、李清照,读其词如观残花,神伤黯然。

由于盛唐诗人的自信、乐观、进取,因而在送别诗中诗人大笔挥洒生命的激情,大胆敞开博大的胸襟,大声高唱时代的赞歌。

1 风格豪放高适的《别董大》,诗人善于在恢宏的环境描写中,营造出气势的非凡和风骨的豪迈。

在关山难越、命途多舛之时,呈现出乐观爽朗的伟岸风范及慷慨奋发的有为之志,风格豪放健朗。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以江南无边的烟雨渲染离情别绪,以孤峙的楚山自比,抒发的是凄黯的心情,但洒脱、开阔,铮铮如金石之声,呈现出豪迈的气势。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送别场景,但诗人却将春景比冬景,使人顿感春意融融,体现出作者乐观进取、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

2 境界浩大孟浩然的《送袁十岭南寻弟》“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大笔勾勒出烟波浩渺的江南风光,用秀美的景色和辽阔的湖水作背景,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及对朋友的牵挂。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从大处落笔,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鸣。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同时嘱托朋友像文翁一样从事蜀地的教化。

全诗境界浩大,格调高亢。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通过渲染大军声威,造成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和平胡戍边的战斗豪情。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夜读岑嘉州诗集》中说,“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可谓恰如其分。

李白的送别诗极富美学内涵,诗人以自由奔放的个性描摹山水。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诗人运用丰富的神话传说,并采用大胆的夸张和奇诡的想象,将黄河和华山写得迷离恍惚,气势磅礴,宛如仙界,不仅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寄托了诗人超脱尘俗的理想。

盛唐时期的送别诗是唐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感召下,盛唐诗人大都具有乐观自信、豪情满怀、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健康人格,他们的送别诗没有生离死别、伤心欲绝的悲情画面,有的是送战友踏征程的洒脱从容,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就可感受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1] 蔡玲婉:《盛唐送别诗的审美内涵》,《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6卷第1期。

[2] 蒙爱英:《略论唐代送别诗的美学特征》,《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s1期。

[3] 王珊:《王维送别诗分类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