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合集下载

送别诗鉴赏 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送别诗鉴赏   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⑵请分析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送别类诗歌考查角度:
形象(景物意象) 表达技巧 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诗常见的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 、明月、
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 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 答: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 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 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 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2、形式标志:大多题目中有“送”或“别”字
•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送别诗的情感: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别诗的情感: 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富于变化。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想象与情人分别后旅途况味的描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 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
送别诗鉴赏:

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1.有人评价这两支散曲都慨叹人生无常,有遁世的消极思想。请 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两支散曲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 《山坡羊· 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 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 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 规律性的概括。《山坡羊· 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 着作者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含 有消极遁世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 都变做了土! 2.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个历代古 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与后文“秦宫隋 苑”“唐阙汉陵”等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虞 美 人[注] 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 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 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1.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 魂无主而独自东还。情感:作者对项羽(或虞姬与项羽的爱情) 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并借此抒发了 英雄无奈的感慨。
送李端 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一、送别诗简说1、认识常见意象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2、意境: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二、送别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情感特点茫然怅然若失孤独寂寞示例一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示例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表达积极乐观的情怀情感特点勉力宽慰称赞祝福示例三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借送别言志或借送别写景抒情情感特点坦陈心志示例五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例六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真题回放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长亭、渡口、南浦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最后,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正当今夕断肠处,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古代由于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得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就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就是盛唐送别诗得特色.离情别意就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得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得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得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得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得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得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欣赏得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送别诗中常见得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就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得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就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她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得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得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得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得离情,这就是因为忧伤得情感与苍茫得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得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她们得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

一、送别诗简说1、认识常见意象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2、意境: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二、送别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情感特点茫然怅然若失孤独寂寞示例一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示例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表达积极乐观的情怀情感特点勉力宽慰称赞祝福示例三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借送别言志或借送别写景抒情情感特点坦陈心志示例五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例六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真题回放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送别诗专题讲解

送别诗专题讲解

四、送别诗一、导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歌是诗人感情宣泄的主要形式。

而情感不外于亲情、友情、爱情,当遭遇这些感情分离时,诗人们一般会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了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诗人们多要经历离亲别友,而且联系的方式以书信为主。

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常常是一别动辄多年,很多年不得见面(“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再会难期,甚至永无见期,像贺知章十多岁离家,八十岁才能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况决不止他一人。

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二、文题(送、赠、别等)例: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赠××:《赠汪伦》(李白);别××:《别董大》(高适)三、表现要点:(一)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它们常常表现:1、离别之愁(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迷恋、伤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相逢之喜。

如唐·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3、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多赞美、留恋。

(或依依不舍、或别后切切思念、或安慰激励勉励)。

赞美友人深厚情谊的如李白的《赠汪伦》。

依依不舍、别后切切思念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心情:孤独、寂寞、怅惘、惆怅、失落、担忧……(二)也有豁达、豪放的(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也有另有借题发挥的,主要不是表现离情而是表达自己志向或抒发内心的愤懑的。

最新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最新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20200203103939)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20200203103939)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2.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3.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送别诗的写作背景: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古人出行原因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归隐等。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和标志送别诗诗题往带有“送”“归”“之”“入”“赴”“迁”“别”类似的字。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送别诗中的意象1、长亭送别—- 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常在长亭送别。

2、折柳送别-—“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3、杨花(柳絮)一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酒的杨花,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4、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

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一—世人往往会在分别时借酒抒情,抒发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师提示:不同的送别诗会有不同的寄托意象,同学们应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不同意象的表达效果。

四、送别诗中的情感背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古诗观赏之收别诗观赏博题之阳早格格创做【资料链接】一、昔人由于讲路崎岖易止,接通工具降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易期,果而昔人更重告别.昔人出止本果大概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二、收别诗的诗题特性:收别诗诗题往往是“收××(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进、赴、迁等)某天”“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正在诗题中往往本去没有记简曲的离别的对于圆.如李黑《渡荆门收别》、《收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收别》、《收朋友进蜀》、《黑雪歌收朋友》等.三、收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少亭——是昔人正在大讲上博为止人戚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正在少亭收别,进而使得少亭那一自然景瞅时常出当前与收别有闭的做品中.2、开亭——又名开公亭,正在宣乡北里,是北齐诗人开眺任宣乡太守时所建,他曾正在此收别伙陪范云,厥后开亭便成了宣乡的收别之天,3、灞陵亭——正在少安东北三十里处,那边本有一条灞火,又果汉文帝葬正在那边,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收伙陪出少安,常正在那边分脚;4、北浦——昔人火边收别并没有是只正在北浦,但是由于少暂的民族文化感化,北浦已成为火边收别之天的一个博名了.5、劳劳亭——是一座初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出名履历古迹,自古此后即是去往其天止人分别、相收的场合,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做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黑所做《劳劳亭》一诗最为出名.【时间意象】1、薄暮:把告别与夕阳、日暮通联正在所有,表黑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正在《宿建德江》中所道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忧新”.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凄凉的,那与深邃悠少、坦率忧伤的离情别绪是普遍的;再则,月明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果而诗人常借月抒怀.如“尔寄忧心与明月,随君曲到夜郎西”3、秋:“自古遇秋悲寂寥”,昔人正在对于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体验到人死的短促战易老,“秋”能使志士得志,对于现真得视,对于前途灰心.遇秋而忧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情绪.【环境意象】1、杨花(柳絮)——飘忽没有定——离忧别绪——游子思妇、佳友相别杨花,暮秋时节,漫天飞翔,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没有定、漂泊没有归的感觉,最简单勾起告别者的忧绪.2、杨柳(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缱绻悱恻,离忧别绪——收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果而“合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昔人与其义表示眷恋没有舍,以柳相留,故有“合柳赠别”的风气.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秋秋迁徙,鸿雁传书籍——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籍疑去往——壮士、游子、怀人.雁是候鸟,秋秋迁徙.秋天,大雁好像正在奋力飞回故巢.那种情形通常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果此诗人时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忧战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鸿雁传书籍.尔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籍”的故事,故鸿雁正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籍疑.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喊声凄切——悲惨凄浑——忧忧忧思、羁旅思归(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笑血去喻悲苦之情,或者多用做离忧的拜托.华夏几千年一代代文人朱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忧的象征物.(2)由于其喊声昔人认为有“没有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贯串.5、酒——促人卑奋,引人抒怀——富于设念,借酒抒情——豪搁洒脱,借酒浇忧6、夕阳(斜阳、降日)——凄凉得降,迷茫重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唐·李商隐《乐游本》:“夕阳无限佳,不过近薄暮”.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战得降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便特天擅用夕阳去抒收他们的情思.7、流火——流火没有返,延绵没有断——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少(1)子正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妇?”流火一去没有复返,故昔人常以流火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死命苦短.(2)悠悠流火,延绵没有断,千年已变,诗人常以流火喻感情的绵近、悠少、无尽.8、秋:秋——万物凋整——英雄好人早暮——英雄、好人秋——谦目凄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下云浓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1)秋天万物凋整,好像表示着死命的末结,昔人常借秋哀叹英雄早暮,人死苦短.(2)谦目凄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时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昔人常借秋抒收告别之苦、思乡之情.9、月:月——月有阳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游子思妇月——连结古今,连结同天——叹息时光流逝,逃思履历——豪搁洒脱者游子思妇,彻夜易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陪,此时,月明的浑浑热热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寥寂热浑揉战到一齐.再加上正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阳,月圆月缺与圆谦、短缺相闭联.果而诗人笔下的月便时常与离合悲欢的情感相通联了.10、骊歌、“阳闭三叠”、劳歌、离歌、笛声四、收别诗中的情感:果各人的情况分歧,故收别诗所写的简曲真质及思维倾背往往有别.有的间接抒写告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者标明心志,有的重正在写离忧别恨,有的重正在劝勉、饱励、抚慰,有的兼而有之.1、依依惜别的没有舍与伤感;2、告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于朋友的抚慰与勉励;4、标明自己的心志;5、抒收对于人死的感触五、收别诗中时常使用的艺术脚法:曲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接融、托物寓情、对于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写静)、真真分散(设念、真真相死)、建辞脚法(比圆、拟人等)【注意】真真分散:收别诗常正在做家触景死情的前提上背前推念,大抵是设念分别后对于圆途中所当经睹的特定环境或者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六、【注意提示语】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可有收别字眼;第二眼:注意诗词汇中是可有一些时常使用的收别意象;第三眼:注意诗词汇中的风景(环境的形貌)与所表黑情感的通联面;第四眼:瞅浑题目央供.七、问题步调:使用什么脚法——刻画什么景——体现什么特性——渲染什么气氛——表黑什么情感【小结】1.形式标记:题目中有“收”或者“别”等字眼;2.基础中心:依依没有舍的留恋;情深意少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黑;永没有褪色的深薄情谊;别后情境的设念、担忧与对于朋友的思念.3.感情色彩:眷恋与没有舍——矮重哀婉,伤感惆怅;抚慰与祝愿——旷达刚刚健,乐瞅进与.古诗观赏之收别诗观赏博项训练《收魏二》【唐】王昌龄醒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进舟凉.忆君遥正在潇湘月,忧听浑猿梦里少.【译文】正在橘柚浑香的下楼上设宴为伙陪收别,江风引去江雨,使船上的人感触了凉意.佳像瞅到了朋友近近的正在潇湘的月照下易以成眠,忧绪里听到二岸猿笑声而感触夜少易眠.1.那尾诗的用字凝练而含蓄.请指出“江风引雨进舟凉”中“凉”的含意.(2分)问:“凉”字写出了江风夹纯着雨火吹进船中给人的感觉(或者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身体的真正在感觉);共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混合正在所有.2.诗歌的三、四二句非写真景,颇蓄意蕴.请做简要赏析.(3分)问:三四二句是真写,使用设念的脚法,写的是做家设念的情景.设念正在没有暂的将去,魏二夜泊潇湘,孤月下照,梦里听睹猿笑,易以成眠.诗歌表面写佳友分别后忧绪谦怀,本质上写出做家收别魏二时一刀两断的情感.《收朋友》【唐】李黑青山横北郭,黑火绕东乡.此天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降日故交情.挥脚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正在乡墙的北里,波光粼粼的流火盘绕着乡的东边.正在此天咱们相互讲别,您便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除中近止去了.浮云像游子一般止踪没有定,夕阳缓缓下山,好像有所留恋.挥挥脚今后分散,朋友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近止的马萧萧少鸣,好像没有忍拜别.1.尾联用什么词汇语勾勒出何如的收别环境?(2分)问:用“青山”、“黑火”青黑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固态,“绕”刻画出黑火的动背,形貌出一幅青山奇丽的收别图景.2.颈联用何如的艺术脚法表黑出做家什么样的思维感情?(3分)问:颈联二句是很工致的对于奇,使用比圆的建辞脚法,巧妙天用“浮云”“降日”做比圆,用“浮云”比圆朋友的止踪没有定、任性物品;用“降日”没有肯离启天里比圆自己对于伙陪依依惜别的心情.《收杜十四之江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火为乡,君去秋江正苍茫.日暮征帆那边泊?天涯一视断人肠.【译文】荆州战吴郡是接壤的火乡,您拜别的时间秋天的江火正渺苍茫茫.太阳将要降山,近止的小船将要停泊正在什么场合?抬眼背天的尽头视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1.那尾诗中的“苍茫”一词汇正在诗中有什么含意?(包罗着做家何如的心情?)(2分)问:“苍茫”是遥近而朦胧没有浑的意义,从字里上去瞅似是形容秋江上烟波浩淼,雨雾受受,本去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收别朋友时的欣然若得.2.诗歌的三、四句正在表黑本领上有什么特性及效验?(3分)问:三、四句使用了设问的建辞脚法.朋友日暮之时会停泊正在哪里呢?到那时,人死天疏,天涯一孤客是如许的令人忧伤啊!诗人推断朋友杜十四的止踪,表示出对于伙陪依依惜别之情.既抒收了离情,又没有流于曲露,余味深少,止有尽而意无贫.《丹阳收韦从军》【唐】宽维丹阳郭里收止舟,一别心知二天秋.日早江北视江北,热鸦飞尽火悠悠.【译文】正在丹江中乡边上收别止舟,即日一别尔知讲二天悲忧.天早尔仍站正在江北视江北,黑鸦皆已归巢只睹火悠悠.1.“一别心知二天秋”中的“秋”字有什么含意?问:“秋”字表面是写时令,接代收别朋友的季节是秋季,本质是表黑诗人凄凉忧苦的情绪.诗人巧妙天使用测字法,以“心”上有“秋”证明“忧”,进而表黑诗人的千种离情,万般忧绪.2.请细细品味诗的后二句,道道您的明黑.问:诗人独力江边遥视伙陪去处没有肯拜别,曲到很早,秋夜浑热,黑鸦皆已归巢,唯余江火悠悠.“江北”、“江北”正在诗中有呼应效率,超过了江火阻隔,视眼欲脱.第四句写视中所睹,给人以孤独、寥寂、空真之感.“火悠悠”暗含诗人对于朋友无限的思念之情.。

完整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完整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感情之——送别诗解说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经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先人特别重视分别。

分别之际,人们经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远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寥寂孤单;流连忘返的纪念;情深意长的激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沉醉与不舍——低落哀婉,伤感触心;宽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斜阳在沙岸。

【说明】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 1. 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杂,描绘了紧张繁忙的送别场景。

2. 斜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寥寂之景抒发孤单落寞之情。

( 二 )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遇。

马首向哪处?斜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庸的表达中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之情。

( 2 分)2.从情况交融的角度,解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 4 分)【答案】 1. 示例:(久别重逢的)欣喜。

2.示例:经过描绘斜阳余晖照射着千万山岳的情况,表达了诗人立刻与友人又其他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惑的感想。

①(三) 峡口送友人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天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其他_______ 和_________ 。

“花飞欲尽春”这一情况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 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样样?( 3 分)【答案】 1.( 3 分)地址季节2.( 3 分)惜别司空曙伤心伤感衬着了凄凉伤心的氛圉,衬托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 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地点: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 古道、渡口、南浦、青枫 浦等 • 时间:傍晚、月夜、春季、秋季(伤春悲秋) •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 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
答思想感情题,一般情况下,其答题模式为: 基于何种原因 (或情境)产生的+情感。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 参考答案:渺茫春江与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 衬托出征帆的渺小,由此引发作者对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 泊处所的担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关切担忧之情。前三句写 景,饱含感情,末句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将依 依惜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 • (抓意象——绘图景——析手法——悟感情)
8.[答案] 表现了诗人的离别愁绪和谆谆告诫。“鸿 雁不堪愁里听”,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 怅惘凄切;“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语重心长地 告诫对方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解析] 一是离愁,一是告诫,要结合具体的诗 句回答。
9.[答案] 颔联运用了倒装手法,先出“鸿雁”“云山”, 写感官接触到的物象,写景;然后写“愁里听”“客中 过”,由景生情,抒发忧愁情绪。整个句子同时又是叙述 旅途的寂寞失意,也是叙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要抓住三点分别表述。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 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 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 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则不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环境意象】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杨柳(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鸿雁传书。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

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6、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

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7、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8、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9、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块。

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10、骊歌、“阳关三叠”、劳歌、离歌、笛声四、送别诗中的情感: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4、表明自己的心志;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五、送别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寓情、对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想象、虚实相生)、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注意】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六、【注意提示语】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第四眼:看清题目要求。

七、答题步骤: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什么景——体现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表达什么情感【小结】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项练习《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使船上的人感到了凉意。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1.这首诗的用字凝练而含蓄。

请指出“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的含义。

(2分)答:“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身体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2.诗歌的三、四两句非写实景,颇有意蕴。

请作简要赏析。

(3分)答:三四两句是虚写,运用想象的手法,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魏二夜泊潇湘,孤月高照,梦里听见猿啼,难以成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分)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喻,用“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用“落日”不肯离开大地比喻自己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3分)答:三、四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诗人揣度友人杜十四的行踪,表现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丹阳送韦参军》【唐】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1.“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秋”字有什么含义?答:“秋”字表面是写时令,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是秋季,实际是表达诗人凄凉愁苦的情绪。

诗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诗人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2.请细细品味诗的后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

“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眼欲穿。

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之感。

“水悠悠”暗含诗人对友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鉴赏2.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明)张元忭②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选自《张元忭集》)【注】①稔(rěn):谷物成熟。

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种,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解析】【分析】抓住具体语句概括即可。

由“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可以概括出“谷物丰收”,由“绿野黄云绕茅屋”可以概括出乡村景美,由“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可以概括出乡风淳朴,由“筑场老子酒半醺,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可概括出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故答案为: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