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而努力。
【教学与过程】一、导入:(副板书:雨果圆明园)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雨果和圆明园已有的了解,教师补充。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昔日富丽堂皇的殿堂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对于1860年法军的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是如何看待的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果当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指定几位学生读,一人读一部分)2、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三、研读课文运用圈点精读法,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会。
四、畅所欲言1、谈谈你对雨果先生的看法。
2、昔日恍若月宫,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芳草凄凄的一片废墟(看课本插图),作为炎黄子孙的你,面对这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慨。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件,使学生理解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二、教学内容1. 19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内容。
3. 信件中所反映的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发生。
2.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分析信件中所反映的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19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阅读信件:让学生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件,理解信件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信件中所反映的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视和平。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收集有关和平的格言或名言,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19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理解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以更直观地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经过。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深入剖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七、教学互动1. 课堂上设置问答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如英法联军、中国人民等)发表观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短文作业,评估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深入研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原因和结果。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思考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同学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力量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行。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呈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喜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人民,喜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责备,理解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老师须引导同学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化理解句意。
【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一等奖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一等奖《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一、导入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请举手?很简单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家庭就是我们祖国呀!那可恶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情况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空间。
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地方?(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语句。
2)、讽刺劫掠者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
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
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概括——具体——概括。
(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
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
)用了怎样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出色,光荣,他们期待是雨果对英法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
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口吻,有辛辣讽刺意味。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_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 )制裁(c 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 )璃(l )珐(f )琅(l ng)眼花缭(li o)乱惊骇(h 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 )掠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经典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导入: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2.2 信件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信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3 信件分析:分析信件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4 相关知识拓展:介绍其他历史事件和相关文献,拓宽学生视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2.1.2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2.1.3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2 教学难点2.2.1 信件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句的理解2.2.2 对历史事件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深入理解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课堂导入3.1.1 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1.2 提问: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3.2 信件阅读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信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2.2 教师提问:信件的格式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3 信件分析3.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相关知识拓展3.4.1 教师介绍其他历史事件和相关文献,拓宽学生视野。
3.4.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评价4.1 作业布置4.1.1 让学生根据信件的格式,写一封给朋友的信件。
4.2 评价方式4.2.1 对学生的信件写作进行评价,关注语言表达和格式规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我谨以此信呈上,对于您参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动,我有一些观点需要表达并请您斟酌。
作为信教案,我会在信中逐一阐述我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以及对您作为一名军官的期望。
背景中国历史上的这次远征事件是我国国家主权和尊严受到侵犯的伤痛记忆。
由于一系列不公平的贸易条件以及由英国与中国之间的鸦片战争所引发的恩怨,英法联军决定采取武力手段迫使中国开放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对英法联军远征的看法首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英法联军的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决定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英法联军的入侵行为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和道义准则。
其次,英法联军采取的军事手段导致了大量无辜中国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种强权政治的行径是残忍和无情的,完全抹杀了人道主义价值观。
再次,远征行动背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贸易优势,而并非出于人权或民主的考虑。
这无疑是一种对中国人民权益的剥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是对国家自主发展的阻碍。
对巴特勒上尉的期望作为一名军官,您可能受到了上级的命令和约束,但我希望您能在行动中保持一定的人权和道义准则。
首先,请您在执行任务时尽量减少对无辜人民的伤害,避免过度使用武力。
我希望您能意识到每个中国公民都有权享受平等和尊严的生活。
其次,请您在与中国人民进行交流时保持尊重和理解,避免对他们的文化和信仰进行歧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些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再次,请您对中国人民的财产进行保护,并在军事行动中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中国人民的财产是他们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基础。
结语最后,我希望您能认真思考这次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义和后果。
这次行动对两国的历史和人民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军官,您承担了特殊的责任。
请您牢记自身的使命,确保行动的公正性和人道性。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封信。
我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并期待您对这些观点的深思熟虑。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2. 通过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4.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抗争与奋斗。
教学重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如巴特勒上尉的信;2.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关键信息;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历史背景知识;2. 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10分钟)学生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了解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信件的意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巴特勒上尉的信展开讨论。
教师提供讨论话题,如:信中的观点是否公正?英法联军的远征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分享讨论成果(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认识到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抗争与奋斗。
四、课后作业2. 让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抗争与奋斗;3. 思考如何看待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组织一次历史实地考察活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好!我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总指挥,特此致信向您介绍我们此次远征的计划和行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稳定中国,并确保我们的利益。
在前进之前,我想向您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军队和装备情况。
我们的军队由英国和法国的士兵组成,共拥有两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我们的装备先进,并在各方面具备优势。
我们深信,我们的军队可以在这次远征中取得胜利。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战略计划:一、占领中国沿海城市首先,我们计划占领中国沿海城市,包括天津和上海等重要港口。
通过控制这些城市,我们可以有效地封锁中国的贸易,并削弱中国政府的经济实力。
二、消除中国军队抵抗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力。
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火力优势和士兵的战斗力,迅速击败并消灭中国军队,确保战局的快速决定。
三、稳定中国政治局势在占领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措施稳定中国的政治局势。
我们将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交涉,争取达成有利于我们的协议。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我们的利益并引导中国政府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在这次远征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您将承担重要的职责。
您将指挥一支精锐部队,参与我们的行动。
我希望您能够充分发挥您的能力,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
此外,我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在行动中遵守国际法和道义准则。
尽量避免对平民造成伤害,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我们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军事实力,更要展示我们的文明和人道。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次远征任务。
我期待着与您并肩作战,共同创造辉煌的战绩。
敬祝好运!英法联军总指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精选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精选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及课时初中二年级、两课时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五、教学方法激趣法六、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两则驴的故事)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作者雨果的简介(此处用PPT的形式)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3、字词的检测(请学生上来标注字词读音,并用实物投影出来)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 qiè cái缀满绸缎珐琅瞥见晨曦箱箧制裁4、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5、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通过以上的内容,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6、过渡并转入本课重、难点的教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用PPT展出)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问题一答案:总评:“世界奇迹”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分说: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圆明园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音形义,疏通文本。
2.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五幅代表世界文明的古建筑图片。
(出示课件1、2、3、4、5)教师引导:大家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出示课件6、7)这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圆明园建筑部分的照片。
教师低沉语调读下面的文字: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走近圆明园。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出示课件8)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本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教师点拨指正。
(出示课件10)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是一封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信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的案例分析。课文展示了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规范地书写信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历史意识:使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跨文化素养: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巩固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
最后,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导致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历史背景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轮流发言和小组互动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雨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感情。
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2、通过学习感受“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摆脱被欺凌的命运”,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爱。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摸鼻子游戏。
(先用右手中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当老师发出“头发”、“眉毛”或别的面部的器官时,学生要能迅速指到老师发出指令的器官部位,1分钟内老师快速发出15个指令让学生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在以下的幻灯展示中能认真观察图片。
)二、看一组3D复原的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图片。
1、导入语:师:“想一想:这些画面我们有印象吗?还记得小学时我们曾学过的一篇什么文章中就有过类似的图像?”(《圆明园的毁灭》)师:“看到图上的这些图像,你脑海中会闪现什么样的词语呢?”请2-3位学生说说。
师:“那大家想知道原来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是什么模样吗”出示有原来美景与现今落魄相比的对比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分析雨果在信中提到的“悲剧就是美被撕碎给人看”等核心观点,理解其反对侵略的立场。
(3)语言艺术分析:掌握雨果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观点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如对比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重要性。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
-突破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辩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文明被破坏的情况?”比如,我们身边的历史遗迹被忽视或损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明尊重与保护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雨果的信,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尊重与保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增强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雨果的观点,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语言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意表达。
此外,今天的课堂小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明尊重和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一理念应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明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雨果的信件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增强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1、作家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_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_和教会。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_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
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
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
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
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
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
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教师示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
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
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_,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第6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_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7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
“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
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8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
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小结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_,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六、课堂练习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
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_侵略者──讽刺,谴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二维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朴素爱国情感,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资源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资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过程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