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第1章-2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2节-DNA的结构-含解析
第2节DNA的结构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DNA的结构和特点1.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制作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或b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C.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②连接起来D.从碱基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2.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B.A-T碱基对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双链DNA中碱基A+C与G+T数量相等3.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 四种类型。
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B.分析五碳糖类型,确定碱基比例C.分析碱基类型,分析五碳糖类型D.A或B知识点二DNA分子中碱基的相关计算4.A.C/T=G/A B.A/T=G/CC.A +T =G+C D.A +G =T +C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数目不正确的是()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3m-2n)/2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④G的数量为m-n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D.①②③6.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A.0.5和1 B.2和1C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
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B.含腺嘌呤17%的样品C.含腺嘌呤30%的样品D.含胞嘧啶15%的样品8.已知某双链DNA片段的一条链上,A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n,则此DNA 片段中G所占比例为()A.(1-m-n)/2 B.1-m-nC.(m +n)/2 D.无法确定9.在双螺旋DNA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用订书钉代表氢键,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模型() A.粗细相同,A与T之间3个钉,C与G之间2个钉B.粗细相同,A与T之间2个钉,C与G之间3个钉C.粗细不同,A与T之间3个钉,C与G之间2个钉D.粗细不同,A与T之间2个钉,C与G之间3个钉10.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 的()A.双螺旋结构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1.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脱氧核苷酸的种类C.(A+T)/(G+C)的比值D.氢键的数目12.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不同碱基对具有相同的直径以形成具有稳定直径的DNAC.碱基对排列在螺旋结构内侧形成DNA基本骨架D.外侧“糖—磷酸”间隔排列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螺旋13.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片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片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0.5 B.胞嘧啶为(1/2b-1)a个C学科素养提升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下图为大肠杆菌DNA的结构示意图(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1表示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其排列顺序中蕴藏着__________。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含解析
第2课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3.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③DNA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①②④B.③⑤C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课时作业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
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解析:隐性性状并非一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在子一代中不能表现;亲本的表现类型可以都是显性,可以都是隐性,也可以是一显一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并非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C2.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解析:①是去雄,在花未成熟时操作;②是人工授粉,在花成熟时操作,A错误。
答案:A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是相对性状,B正确;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是相对性状,C正确;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答案:D4.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解析: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答案:D5.以下关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B.受精时含D的雌配子与含D或d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遗传因子之间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D.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解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A正确;受精时含D的雌配子与含D或d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B正确;遗传因子之间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C正确;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中,D∶d=1∶1,但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D错误。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解析版)
4.2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性状B.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C.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D.生物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答案】D【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决定,还与环境等相关,D错误。
2.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微小差异。
下列选项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是()A.基因突变B.表观遗传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B符合题意。
3.基因表达可受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
关于表观遗传机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NA 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DNA 甲基化阻碍翻译的发生C.RNA 干扰是细胞内特定的 mRNA 合成受阻D.组蛋白发生修饰后必然抑制基因的表达【答案】A【解析】表观遗传时,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A正确;DNA 甲基化可能影响转录因子和DNA的结合,阻碍转录的发生,B错误;RNA 干扰可以干扰生物体本身的mRNA,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特定基因沉默,C错误;组蛋白修饰可以产生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D错误。
4.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B.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由于基因型不同导致的C.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答案】A【解析】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这两植株中的一株在开花时Lcyc基因未表达,它们其他方面基本相同,B错误;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是基因不同,C错误;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可以传给下一代,D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5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
第5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ks5u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10图1-9,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分析教材P11“思考与讨论”,归纳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阅读教材P1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过程,掌握相关核心概念的关系。
ks5u重难点击] 1.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2.孟德尔遗传规律核心概念的关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验证(1)测定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测交、自交。
(2)测交的功能①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②鉴定显性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3)测交的过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解释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故F1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其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2)图解课堂导入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F2代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用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生:测交。
探究点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了测交实验,并由此归纳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作用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②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
③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3)遗传图解(5)实验结论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6)分析①在测交实验中,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作业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时作业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
A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A.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B.联会时C.四分体时期D.减数分裂Ⅱ的间期解析: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然后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Ⅱ的间期,不再进行复制。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D的时期是()A.有丝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Ⅰ前期D.减数分裂Ⅱ后期解析: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但DNA 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与DNA数目相同,是体细胞的2倍。
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复制,DNA仍然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分裂Ⅰ结束,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DNA 与体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此时,染色体和DNA数均与体细胞相同。
4.在细胞分裂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A期是()A.有丝分裂的前期B.减数分裂Ⅰ末期C.有丝分裂的后期D.减数分裂Ⅱ后期解析:只要经过了减数分裂Ⅰ末期,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中就不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只要经过了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变为两条染色体,就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了。
5.识别减数分裂Ⅱ和有丝分裂图像时,最重要的依据是D()A.前者染色体数目是奇数,后者是偶数B.前者染色体数目不变,后者减半C.前者有联会,后者无联会D.前者不含同源染色体,后者含同源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结束时就已分开,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因此在次级性母细胞分裂时(减数分裂Ⅱ)将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
《第1章第1节一减数分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减数分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物质分配的规律。
3. 学会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任务1. 阅读《减数分裂》课本内容,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观看教师提供的减数分裂动画或视频,理解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
3. 完成预习自测题,检测对减数分裂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任务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分离和重组的特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染色体、纺锤丝等角色,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加深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物体中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案例,理解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三)课后任务1.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减数分裂的知识点。
2. 制作减数分裂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梳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要点。
3. 撰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与遗传现象关系的短文,不少于500字,提交至班级作业平台。
三、作业要求1. 预习自测题需在课前完成并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 课堂任务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要充分,角色扮演要形象生动。
3. 课后任务需按时完成并提交,思维导图要求清晰明了,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4. 作业中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如发现抄袭行为,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评分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讨论积极性、角色扮演表现等。
3.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提高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完成作业。
3.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巩固和拓展《减数分裂》这一课题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人类遗传病(解析版)
5.3 人类遗传病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答案】C【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B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疾病,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是因为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上只要有一条带致病基因就会患病,而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要低于女性,D正确。
2.下列有关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猫叫症合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由基因突变而来的B.患者的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C.三种病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检查D.21-三体综合征、猫叫症合征的遗传物质的变化更大【答案】A【解析】人类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导致,均不是基因突变而来,A错误;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的父母一般正常,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父母也可能正常,B正确;人类21-三体综合征细胞内的染色体为47条,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也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C正确;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均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更大,D正确。
3.下列关于遗传病和非遗传病的描述,可以认同的是()A.家族中只有一代患者的疾病为非遗传病B.遗传病都是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C.遗传病为先天性疾病,非遗传病为非先天性疾病D.遗传病高风险人群可通过产前诊断获知妊娠状况【答案】D【解析】家族中只有一代患者的疾病也可能为遗传病,A错误;遗传病并非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有些遗传病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例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遗传病不一定都是先天性性疾病,非遗传病也可能为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C错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人类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故遗传病高风险人群可通过产前诊断获知妊娠状况正确,D正确。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1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7.我国人口学家在分析了某地人口普查数据后,认为当地的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期, 今后还会增长数十年才会停止,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B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第10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解析: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 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 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故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种群的年龄 结构,故选 B。
第18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除了性别比例,还有种群密度等,A 错误;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妊娠率存在一定差别,说明实验中各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 度有一定差异,B 错误;高密度偏雌性组 54 日龄雌鼠的性成熟率低,推测高密度偏雌性 组的妊娠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C 正确;偏雌性组的雌鼠妊娠率在低密度组 和高密度组均较低,说明种群的出生率较低,而且偏雌性高密度组幼鼠的存活率也低,因 此偏雌性的性别比例不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D 错误。
第21页
新教材•生物学(RJ) 选择性必修2
(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___降__低___杂草和害虫的种群密 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的危害。 ②在“稻虾共作”区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生__物___防治,该系统中小龙虾产生的粪 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等,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 __农__药__和__化__肥___的使用。 ③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_有__氧__呼__吸___,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 养离子的吸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2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含解析
第2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Ⅱ)ks5u目标导读] 1.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结合教材P7图1-6,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ks5u重难点击]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分离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2)特点①P具有相对性状。
②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③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堂导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如何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探究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由于材料缺乏或微观效果不明显等而用替代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是模拟实验,我们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形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2.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甲、乙小桶内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实验过程(1)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两种雄配子。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选择题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卵细胞和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为YR和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比例为1∶1解析:F1产生4种配子,不是4个;F1产生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YR∶yR∶Yr∶yr=1∶1∶1∶1,4种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结合,但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自由组合是指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答案:D2.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他选用纯合黄色圆粒豌豆种子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种子全为黄色圆粒。
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4种表现类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B.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C.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16D.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1 2解析:本题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分别分析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1全为显性性状(黄色或圆粒),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
故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F1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YyRr,由于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2出现了4类遗传因子组成类型:Y_R_、YYR_、Y_rr、yyrr,其中yyR_、Y_rr的表现类型为绿色圆粒、黄色皱粒,是重组性状。
F2黄色皱粒有两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YYrr 和Yyrr ,且比例为1∶2,故F 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3。
2016生物1习题:第1章 第2课时 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含解析
第2课时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10~11内容,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2.结合图1-13、1-14,从整体上认识和熟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重难点击1。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发现并认识了细胞。
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细胞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推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薄切片,他用英文单词cell来描述观察到的小格子,虽然胡克观察的组织中的细胞已经死亡,他看到的只是残留的细胞壁,但是后世科学家仍认为他对细胞发现功不可没。
2.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最早观察、研究、记录活细胞的人,他观察矿质、污水、动植物组织等各种材料,并记录了红细胞、精子、细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胞,遗憾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些“微小生物体”之间有何联系。
3.完成下表并思考讨论(1)归纳细胞学说主要内容: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答案不能。
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细胞学说的意义①标志着细胞学的兴起,从此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由器官层次进入到细胞层次.②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③和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归纳提炼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活学活用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创新设计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本答案
创新设计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本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32小题,1-14小题每题1分;15-32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B.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也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C.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所观察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可能为精子的4倍(正确答案)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四分体时期“互换”④细胞质分裂⑤联会⑥DNA复制⑦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⑧着丝粒分裂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单选题] *A.⑥⑤①③②⑨④⑧⑦④(正确答案)B.④⑥③②⑨⑧⑤⑦①④C.⑥⑤③⑧④⑦②⑨①③D.②⑨①③④⑤⑧⑥⑦④3.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正常减数分裂的某细胞,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核DNA=1∶4B.1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只有3和4C.图中颜色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正确答案)D.该生物的体细胞也含有4条染色体,两个四分体4.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和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单选题]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D.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正确答案)6.某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豚鼠,其卵巢中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已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单选题] *A.AB、Ab、abB.aB、Ab、Ab(正确答案)C.Ab、aB、aBD.Ab、Ab、Ab7.下列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正确答案)B.甲图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C.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着丝粒分裂有关D.乙图中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8.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C.患者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D.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正确答案)9.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红绿色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红绿色盲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红绿色盲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D.男性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正确答案)10.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对d为完全显性)。
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含解析
课时作业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的是(C)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得益于他的选材——豌豆,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扩展到多对相对性状,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2.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
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解析:根据自由组合定律,逐对分析可得:黄色×绿色→黄色,说明是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即YY×yy→Yy;由圆粒×皱粒→圆粒皱粒=11可知,此杂交组合为测交,即Rr×rr,两对基因组合,所以两杂交亲本为YYrr×yyRr,故选A。
3.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雌、雄配子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C.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D.F2出现四种表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 1解析:一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型。
基因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n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每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的乘积,即3n种基因型;同理有2n种表型。
4.下列对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C.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解析: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在相同的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相同,如果环境条件不相同,表型也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课时作业(三)答案
▪ 课时达标:1-6 CCBDB C ▪ 7.(1)C (2) B ▪ 8-10 CDA ▪ 11.(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 (3)光照 不可以 数量太少,偶然性大 ▪ (4)求平均数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 能力提升:1-5 ADDCC 6-10 DDCDC ▪ 11.非生物 竞争 捕食 ▪ 12.(1)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 ▪ (2)鹿群、人类等 ▪ (3)草、人类等 ▪ 13.(1)鹊、树、蝉、水稻、青蛙 ▪ (2)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
3.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4.认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形成“生物与 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态学观点。
任务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让我做导游,带 领大家看看生物 对环境适应的几
个实例吧!
你们为什么 可以在这儿 生活?
我们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我 们的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 到46 ℃时才会出汗。
课时作业(二)答案
▪ 课时达标:1-7 CAAAA CC ▪ 8.(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
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 ▪ (2)水生生物:鲫鱼、海带。陆生生物:
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 ▪ 能力提升:1-5 BAADC ▪ 6.(1)言之有理即可(2)相同 不同
▪ 7.调查目的:搞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 用及如何防止它们向人类传播疾病
树冠像一面旗帜
单侧风
很多生物具有外形 上适应环境的特征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 息环境而具 有的与环境 色彩相似的
2警戒色
黄蜂
箭
(色彩鲜艳,
毒 蛙
预先警示)
3拟态
人教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减数分裂含解析
第1课时减数分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减数分裂及其相关的概念1,2,3,52.精子的形成过程4,63.卵细胞的形成及其与精子形成的比较7,8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11,125.综合应用9,10,13,14,15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B.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C.均可产生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解析]: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是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正确;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C错误;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D正确。
2.同源染色体一定是( D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形成的B.来自父(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C.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联会的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3.下列描述是与联会和四分体有关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A.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中都会出现四分体B.在四分体时期不一定会出现交叉互换C.任意两条复制了的染色体都可以联会形成有关四分体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会出现联会现象[解析]: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会出现四分体,如有丝分裂过程,A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但在四分体时期不一定会出现交叉互换,B正确;只有同源染色体才可以联会形成有关四分体,C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会联会,D错误。
4.(2019·云南玉溪期中)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解析]:据图分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⑨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图中④是一条染色体,由①和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以及②着丝点组成,B正确;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④和⑦、⑤和⑥,C正确;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2-1第2课时 受精作用
课
完
堂 研
答案:A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成 课
习
时
导 案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
作 业
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212种组合,即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内
染色体组合方式就有212种。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第13页
名师伴你行 ·RJ版 ·生物 ·必修2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第12页
名师伴你行 ·RJ版 ·生物 ·必修2
4.某高等动物的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
课 前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内染
自
主 预
色体的组合方式有(
)
案
课 堂 达 标 练 案
A.212种
B.1212种
C.122种
1
D.12 2 种
课
完
堂 研
(2)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________。
成 课
习
时
导
作
案
答案:1.受精卵 2.头部 尾部 卵细胞的细胞膜 细胞核
业
细胞核 3.染色体数目 精子 卵细胞 4.(1)染色体组成
(2)随机性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第7页
名师伴你行 ·RJ版 ·生物 ·必修2
[当堂自测]
课
前 自
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名师伴你行 ·RJ版 ·生物 ·必修2
3.结果:受精卵中的________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课 前
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________(父方),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自
主 ________(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广州二模)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2.(2009年江门二模)某种狗的毛色受2种基因控制。
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
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
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的狗的毛色为黄色。
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狗与一只黄色的狗交配,结果生下的小狗有黑色的,也有黄色的,但没有棕色的。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bbEe和BBee B.bbEE和BbeeC.bbEe和Bbee D.bbee和Bbee3.(2009年揭阳二模)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
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推测F2中纯合黄色皱粒的个数()A.2000个B.4000个C.6000个D.8000个4.果蝇的体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若研究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只含一对等位基因,在果蝇形成卵细胞时,含全部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比例是()A.1/2B.1/4C.1/8D.1/165.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隐性,它们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孩子,则下一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A.1/2,1/8B.3/4,1/4C.1/4,1/4D.1/4,1/86.(2009年全国卷Ⅰ)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C.1/16D.3/16二、双项选择题7.(2009年潮州二模)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
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A.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B.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 .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 .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8.(2009年广州二模,改编)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 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D.耳聋夫妇不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 的孩子三、非选择题9.(2009年福建卷)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
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 1均表现为有氰,则F 1与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 、e 控制。
亲本甲(AABBEE )和亲本乙(aabbee )杂交,F 1均表现为有氰、高茎。
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 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
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10.(2009年北京卷)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
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
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F 1自(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11. (2009年安徽卷)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基因B基因↓↓酶A 酶B前体物质(白色)→中间产物(白色)→紫色物质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
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
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由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或;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
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
右上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②;③。
12.(2009年重庆卷)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检测。
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1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型是。
参考答案1.解析:如果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其产生两种配子AB和ab,故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和三种基因型。
答案:D2.解析:由bbE_×__ee杂交得后代B_E_和_ _ee,且后代没有bbE_。
由后代__ee可推出bbE_是bbEe。
由后代B_E_和亲代bbE_可推出亲代__ee是B_ee,再由“后代没有bbE_可知亲代B_ee是BBee。
答案:A3.解析:F2 (YY∶2Yy∶yy)(RR∶2Rr∶rr),其中杂合绿色圆粒yyRr∶纯合黄色皱粒YYrr=2∶1。
即F2中纯合黄色皱粒的个数是4000/2=2000。
答案:A4.解析:这是一道中等层次的综合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关系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知识的应用。
一是审清题意,即含四对等位基因(如AaBbCcDd)的细胞通过自由组合产生配子情况。
二是全部含显性基因的配子(如ABCD)出现几率为:1/2*1/2*1/2*1/2=1/16答案:D5.解析:由题意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父:TtAa,母:ttAa。
因此只有一种病的思路应是:多指患者几率+白化病几率-2(既患白化病又患多指的几率)。
多指患者出现的可能性是1/2,白化病患者出现的几率是1/4,因此,既患多指又患白化病的几率为1/8,只患一种病的几率为:1/2+1/4-2×1/8=1/2。
答案:A6.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基因为a,无芒基因为B,则有芒基因为b。
依题意,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
故选B。
答案:B7.解析:据题意,这10对相对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0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故B、C选项错;该高等植物有可能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每个基因单个存在,此时无论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都可能在单倍体中表达了相应性状,即每种性状都可能出现。
答案:AD8.解析:只有耳蜗管正常的基因型是D_ee; 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基因型是ddE_,他们可以生下听力正常DdEe的孩子。
答案:BD9.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
(1)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 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不同(错义突变),或者是合成终止(或翻译终止)(无义突变),(该突变不可能是同义突变)。
(2)依题意,双亲为AAbb和aaBB,F1为AaBb,AaBb与aabb杂交得1AaBb、1aaBb、1Aabb、1aabb,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3)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为AaBbEe,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为AAbbEE、aaBBEE、aabbEE,占1/4×1/4×1/4+1/4×1/4×1/4+1/4×1/4×1/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