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1]
关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1]西新围的建筑文化内涵[1]
兴旺发达的先决条件。客家有句俗语:“山旺人丁.水旺财。”关西新围选在
三面环山而仅留一向出口的壶形盆地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宗族越来越兴旺,
井且这种特殊的地势给人一种心灵的归依感,起到了辟邪的作用,是风水学
中“四地神”的最好典范.盆地中央有一条南北流向九曲十八弯的小河,人
不远走他乡去闯荡天下。建立家园和回归故乡是他们永远追求的梦想,而象
征粉家族的宗祠则成为他们精神回归的离所。
其次,从供奉门神来看宗族意识.客家人比较注重对“门神”的祭拜,
所以大门的侧边都供有神台.客家有传说,人死百年之后会回家,来保佑他
的后代。而供门神的目的.就是希望门神在祖先百年回家之时,只放祖先回
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互碰搜产生的特殊文化载体。
关西新围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位干江西
省农南县郊.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面积
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翰南客家方形围屋。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是世界客家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指定参观点.
关西新围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中国设计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客
家人的聪明和才智。它是设计文化中的“人本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有机和
谐结合的设计思想的完美结合体.它除了其建筑形式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设
计中还体现粉深刻的建筑文化内涵。
一、关西断圈体现的民俗文化观念
1.宗族意识。首先,从内部布局来看宗族意识.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建筑
们只能看到水流来,看不见水流走,这就是离惫财源滚滚来、钱财永远不会
流失。关西新围是坐西南朝东北的。它本应坐北朝南的,不过如果那样就正
赣南客家民居的一种:厅屋组合式民居
赣南客家民居的一种:厅屋组合式民居
赣南客家民居的一种:厅屋组合式民居-常见配置平面图
这张平面图是自制的赣南客家民居的一种:厅屋组合式民居平面图,尺寸比例只是大概,实际的房屋各细节尺寸的比例都是按照风水学说来,有严格要求的。
一般是两层盖瓦的土木结构,富有的人家才用青砖。
此图所述为常见的主流配置(一天二井),若家里比较穷的,可能只有“厅”和“正间”,而没有舍和横屋,甚至没有天井;若家里比较富有,房屋将更大,有的大家族的大屋场是“九天十八井”!
房屋前面是院子,用围墙围起来,建一门楼,门楼的方向、位置、高低、款式等等都有讲究,需按照风水学说来。
围墙前面一般有一池塘,有荷花,养鱼、养鸭、养鹅等。
别看老宅子的天井,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学问可大啦。
天井的大小、宽窄,全根据房屋的大小和高矮而建。
有正方形,有长方形,还有长条形。
在一个村落,要算祠堂的天井最大。
当我们走进老宅大厅,最先看到的是从天井中洒下的阳光,一缕一缕的,让老宅充满着生机。
从天井抬头看那天顶苍穹,蓝天白云,刺眼的阳光;再下俯地面,看那被雨水冲刷得斑痕累累的石条青砖。
会使你体会到悬之于空的天井,确实给现代人有一种别有洞天之感。
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
天井”多见于徽派建筑。
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设有“天井”。
赣南客家人的天井较没那么多样化。
探索赣南客家文化
厅屋组合式民居
围屋民居
•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 席菜。特点是麻麻达达、糊糊借借、咸咸辣辣。过去广大乡村一年到头 家家户户都酿有醇美的糯米酒。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以南安板鸭最 著名)、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 等。来时招待贵客用酒酿蛋、擂茶;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 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作个在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特色菜肴有荷包胙 (肉)、鱼饼、白斩鸡、蛋皮、菜干扣肉、粉蒸鱼、捶鱼丝、三杯鸡、 酿豆腐、炒东坡、小炒鱼、红烧狗肉等等。地方风味小吃有嗦粉子、烫 皮丝、凉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饺子等冬。特色食品则有丁香李、 酸枣糕、生姜、花生巴、柿饼、南康辣椒酱、兴国红薯干、会昌豆腐干、 信丰萝卜脆等等。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 已饮誉海内外。
灿烂的客家文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田 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 村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抢打轿、烧瓦塔等客家民俗留传 村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抢打轿、 至今。
• 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可 分为两种类型,即 “厅屋组合式”民居 和“围屋”民居。 “组合式”民居分布 于全区各县市,是赣 南民居的主流形态。 “围屋”则主要分布 于河西片的定南、龙 南、全南、寻乌、安 远、信丰等县,是赣 南客家一种特殊的民 居形式。
• 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竣工,旨在宣扬赣南客 家文化。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 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庆典、文 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 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可谓客家文化之聚焦,是一座展 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文 化城是十九届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 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 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 街等主要景点。
赣南古民居案例平面布局初探
HUMANITY·SOCIAL SCIENCES人文·社科文 马玲玲赣南古民居案例平面布局初探我国有着悠久丰富的人文建筑史,除了举世闻名的故宫、长城等历史古迹,还有各种规模的古民居群落和宗族祠堂和庙宇,但随着广大乡村地区涌现出拆房建房热潮,新的乡村住宅缺少统一规划、建筑形式单一、丧失地域性特征等现象,进而也破坏了传统乡村聚落的原有形态,呈现出极为混乱的局面。
本文也试图通过对赣南地区古民居案例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图找出此古民居平面布置的基本建筑功能布局和面积分配规律。
一、案例本文选取的古民居实例——八府君祠,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棠阴,现棠阴小学内,根据文献记载,该祠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历三个阶段:第一筹建阶段为明清嘉靖四十五年至明万历七年,历十三年,吴氏各方筹演购山田一顷五十余亩,收租谷一万二千余斗筹建;第二初建阶段,明万历八年七月十三日初二工,建寝宫,中庭三门及东西28柱廊房,外造楼店、厨房、人和庙。
第三扩建阶段,清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四年,重建东西两廊,扩建寝宫、隆厅,东西两堂,罗砌祠前东西卷门及油漆。
目前为宜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测绘,运用SCENE7.1和AUTODESK RERCP软件对测绘项目点云进行计算、建模,对八府君祠平面图进行绘制平面图。
二、案例分析综合外业数据采集和文献来看, 全祠坐东向西(图1),目前保留的为八府君祠中厅。
由前后联体双脊盖顶,厅内共有30根木柱分立于石头基础上,其柱颇大,厅中四根栋柱周长各有2.46米,石头柱基周长2.9米,其上由镂空相仰,莲花图饰。
保留的中厅为抬梁式架构,斗拱交叠雀替,均精雕细致花纹,前檐梁上雕由“雀、蜂、猴”图案,正中悬挂一横匾。
厅为左右各有掖门,外均由石砌天井及相对两殿(图2),放置神位牌。
根据实地勘测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保留的中厅以中轴主厅对称布置,中厅堂厅长19.3米,宽11.8米,面积228平方米,占整个中厅面积的38%。
客家建筑:赣南民居五凤楼探源
客家建筑:赣南民居五凤楼探源客家建筑:赣南民居五凤楼探源五凤楼其实并不少见,作为客家建筑的一种,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十分常见。
但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几度辗转迁徙,“五凤楼”之称已经几乎失传,只在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如赣南和闽西地区存留下来。
古建筑专家赖德劭告诉记者,五凤楼如今以福建为主,在赣南也有少数分布。
古老的建筑形制在客家聚居地分布最广客家民居是江西赣南地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冯淑华告诉记者,在所有的赣南旅游资源中,开发价值最大的也就是客家民居。
其承载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耐人寻味。
而客家建筑也并非都是围屋,五凤楼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五凤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制,在客家聚居地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但同时也最为复杂。
据赖德劭介绍,五凤楼以客家民居的“四扇三间”为基本单元,加上左右横屋组成。
其中轴线上一般布置三进建筑,分为三堂。
最少的也有两进,即称上下两堂,或称上、下厅。
赖德劭退休前曾在江西和深圳等地区文保部门合作,对赣南地区古建筑颇有研究。
各进之间用天井分隔,进与进之间用侧廊或花厅相连接,在厅堂的左右两侧加上对称的横屋(又称“厦舍”)。
所有建筑以堂屋为中心,而且是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低;再加上大门前的禾坪与半圆形池塘,即成为一个标准的三堂两横式建筑。
横屋数量不定但基本风格统一五凤楼的基本形式是以堂屋为中轴核心,以“四扇三间”为基本单元的一种民居建筑。
赖德劭研究发现,两边的横屋可以视家族人口多少而增加,最多的可以加到七八栋横屋,其房屋的规模大小可以灵活变化。
常见的多为三堂两横式,三堂四横式,加围拢加倒座式等多种形式。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建筑风格,五凤楼有它固定的建制。
变化虽多,但其基本元素或单元不变,依然是以中轴线上的厅堂为核心展开。
以五凤楼命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顾名思义,五凤楼的取名与凤凰有关。
赖德劭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取名五凤楼,有着身后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瑞鸟,是百鸟之长,有凤即意味着吉祥,天下太平,还是政治清平的象征。
赣州客家民俗介绍
婚姻习俗
喜唱 失或 自 唱 深 传 陪 叫 中出 了者 己 词 感 统 衬 婚 夜 有来 ,不 背 , 依 的 活 前 谱 闷。 今吉 诵 不 依 哭 动 两 ( ,哭 天利 训 会 不 唱 , 晚 “ 唱唱 只。 唱 唱 舍 , 俗 , 叫 起和 有这 为 的 。 向 称 女 ” 来唱 种 止 就 有 女 “ 子 称 没山 岁习 , 由 的 伴 就 的 “ 有歌 左俗 不 中 人 通 妹 闺 延有 右在 唱 年 很 报 仔 房 哭 长所 的解 就 妇 早 自 ” 中 ” 腔不 妇放 是 女 就 己 。 有 实 。同 女后 不 领 学 喜 出 一 意 , ,就 尊 教 会 事 嫁 群 “ 哭 还渐 重 , 传 将 女 女 唱 唱 可渐 陪 直 统 临 通 伴 ” 是 以消 人 至 的 , 过 作 ) , 80
10
打伞送嫁
送轿
家揾后起轿轿程送 。钱两轿中,一轿 ;句后撒以般是 细:一些示是由 佬阿直利依一村 送哥回市依华中 轿送到红不里的 到轿男包舍左男 路到家,离右女 中河,谁开,老 ,边也拾亲但少 回,不归人中送 去回再谁。途的 创去哭。新要, 业持唱第娘停送 早家。三并三的 成要最次在次里
到夫家
围屋
客家围屋,方形,像一碉堡,376 间,围屋是客家人独具特色的民居 建筑为了自我保护,增强防御,客 家人喜欢聚族而居,把房屋整个从 四周围起来。其完善的防御体系, 固若金汤的结构,体现了客家人的 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传统形象中的围屋
赣州客家围屋
主要民俗
• • • • • 生活习俗 婚姻习俗 时节习俗 生产习俗 宗教俗信
娶亲
拜别祖宗
拜由为生轿组妹拜 父老了推,成仔别 母陪不拉但,”祖 亲娘耽的陪强(宗 就扯误嬉女行新前 哭着新戏们进娘还 唱新娘,坚入)有 。娘回甚持嫁。一 出男至不女房场 来家用准房门闹 拜的口进中外剧 别时喷入请由, 祖间酒,她中那 宗,来互出年称 ,最防相来妇“ 后后患发上女拖 。
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
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目前客家主要居住在赣南地区,追溯历史,客家人是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
但客家人有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尤其是在居民建筑上,对现代建筑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特别值得研究和学习。
本文就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客家居民建筑及其文化的傳承建议,在开发的基础上加以保护。
标签: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设计元素客家居民的建筑以聚居建筑为主,其特点是防御功能强,在居民建筑中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反映了客家人独有的文化,在建筑元素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按照风水观念和实用性建筑的客家居民,使用价值高,美学价值也高,在建筑上非常值得细细研究,促进今后我国在建筑领域的长久发展,展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赣南客家居民的建筑类型(一)“围屋”。
赣南围屋,多由坚硬的青石砌成,外墙的墙体上设有炮眼口,有很强的防御功能,是当时老百姓安心温暖的家。
(二)“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在历史考察中,与中原贵族的大屋很是相似,前半部分是半月形池塘,后半部分是半月形房屋建筑,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太极图。
(三)“厅屋组合式”。
厅屋组合式中最独特就是“门榜”文化,“门榜”文字主要是姓氏郡望、嘉德懿行、警策铭记等格言,是一种文化上的潜隐教育总而言之。
二、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一)赣南居民建筑中的风水文化。
客家人在居民的建筑上是极为讲究的,在建筑中最能体现的就是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建筑,他们都会充分的尊重自然,根据地形进行建筑,不会过多的去改变自然形态,将整个建筑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体。
比如客家的“围屋龙”整体是由两个半月组成,正厅也会有半月形的山丘,门前有半月形的水池,整体的太极图意味这阴阳平衡,而正厅和门前的半月则是因为客家人认为龙胎是半月形。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有利于排水,同时也能合理地运用土地,而且有大自然承托的居民建筑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1]。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初探
三 、 骑楼建筑
靠街 的 人行 走 廊可 以 称 为是 骑楼 建筑最具代表性 的标志 。首尾相接 的购 物走道 多安排于可 以避免风吹 雨淋及太 阳直射 的走廊下 ,给予人们适宜 的购物 条件 ,大大促进 了其商业 的发展 。于民 国建立 的赣州骑楼 ,其多位于建 国、西
赣 州建 筑 中楼 房 式 住 宅 不多 。徽 作用只剩下残影 。徽 州住 宅大 部分为抬 州周边 有很 多山 ,且农耕 田地 占据了大 梁式与 穿一 斗式组建在一起 的结构 ,这
部分平整地带 ,所 剩的住房用地比较紧
种结构非常坚 固 ,不过赣 南的天井式建 型骑楼 ,传承了此地方 的文化 。赣州 的 层而低于 4 层 ,最下层 张 ,因此此地楼房式住宅比较 多 , 这样 筑结构有突出的拓展 性,大部分 由土木 骑楼一般高于 1 的前面 是 此建 筑 的廊 檐 ,后面 就 是店 能够 解决用地紧张 的局面 ,且使得每 户 混合 组建而成 , 承 重主要靠 墙的形 式 , 这 都有足够 的居住空 间。赣州现在保存 的 样就展示出了两者住宅的不 同之处 。同 面 ,一楼 往上则为住房 ,一般会 融入 西
响 ,其 布 局 一般 是小 型 店面 加 民用 住 宅 ,一般 是下层为店面 上层为住处或者
前面 为店面后面为住处 ,而这两种设计
后, 这 些难 民辗 转至南方各地 ,可是在 式住宅 呈九 宫格状 ,结构 为十字轴 ,轴 开阔地都 不乏土著 居民 ,南迁的他们只 好在 山区或 者丘陵地区安家 ,他们大部 继承 , 部分 是由于时 间的变动 而慢 慢完 分流落在 闽 、粤 、赣三省的边缘 ,因此 善 的 ,不同以往的衍化 变体。选取结构 俗话说 “ 碰见 山肯定有客家人 ,没有不 形式方面 , 赣州 天井 式住 宅同样 采用很 住 山区的客家 人” ,当地政府进行户籍 多 的 “ 穿一 斗式 ”的木质结构体系 ,不
圩下客家古民居
圩下客家古民居
张华云
圩下客家古民居,即圩下“九井十八厅”,是赣南有名的厅屋组合的客家古民居。
建于清朝嘉庆辛未年,该房屋依山傍水,门前有禾坪(原是池塘)和小溪,周围山青水秀,风景怡人。
正门前现有两棵古柏树,和房屋一样古老,二百五十多年,是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其建筑规模较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整栋房屋以正厅为中轴线,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
整栋栋房屋分为六大厅,每厅又分为上、中、下厅。
上厅与下厅用木板屏风相隔,屏风上雕刻有龙、凤、花、鸟、虫、草,有竹、兰、梅、菊,也有山水人物等,做工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上厅设堂屋、列祖神像、摆神案,两壁挂对联字画。
上栋上厅为宗族议事重要场所,下厅置放长凳椅桌供族人坐息。
两侧都有厢房,厢房上侧留有巷道(腋廊),可通左右横屋。
厢房多为6至8扇木门,上为木雕与格纹,下为木板雕山水花鸟等图案。
横屋还有厨房、厕所、猪牛鸡圈等。
它充分体客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杨公风水古法作品。
它是赣南破损较小,保护更好一点的“九井十八厅”古民居。
当我们走近张屋“九井十八厅”时,仰望门楣上的匾和图案,无不透出贵族之气。
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南康电视台、赣州客家网等众多媒体向社会作了详细报道。
至今,前来考察、参观的各级领导、名流人士不断,其中有江南各省市的游客。
客家名居介绍
围屋以龙南县的最具代有性,也最为集中,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形围屋——关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
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一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在0.8至1.5米间。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有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
பைடு நூலகம்
围屋的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它与闽粤围楼最大的区别是:赣南围屋的防御功能更为完善,围屋四角所建的炮楼,其功用显然是为了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或瓦面上的敌人。
围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防卫万无一失的特点,故一般在板门之后,还设有一道闸门,有的围屋则在闸门之后,还设有一道便门,板门之前再设有一道“门插”(栅栏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计有漏水孔。围屋的外墙高大厚实,没有窗户,只有对外射击的枪眼。围屋四周有象碉堡一样的角楼。赣南的客家人一般称堂为“厅”或“厅厦”,堂专指祠堂。称一栋房子为“屋”,一间房子为“房”。厅是房屋的中心,许多栋“正屋”和“横屋”连在一起便组合成了一幢大房子,这种构建实质上脱胎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的民居。
围屋 客家人的堡垒
赣南是指今天江西南部的18个县市区,面积大约有3.9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790万。赣南客家民居年代久远,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代的晚期。现存的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
赣南建筑风貌下的人居环境初探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赣南建筑风貌下的人居环境初探王晓勤(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赣南地区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区域内分布着“厅屋组合式”和“围屋”民居,县城、村庄的水口、周边的山峦上还矗立着一座座风水塔。
建筑风貌呈现出布局方正、围合中正严密、注重防卫、构造奇异、体形庞大等特点。
建筑是人居环境中最小的层次,是人们对理想人居环境追求的物化形态。
建筑的风貌特色往往直接反映出人类聚落及其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缩影。
本文力求深入解读赣南建筑风貌,发掘建筑布局、构造、功能、使用中所传递的客家人在理想人居营建中的经验。
赣南建筑;人居环境;建筑风貌;地域特色围合的态势。
建筑四面围合封闭,墙体高大冷峻,布局方正严密,表现出强大的防御性。
在中国客家人聚居地中,形成了多种防御性极强的建筑形式,如闽西地区的圆形土楼和粤东地区的围龙屋。
但以赣南地区的围屋相比,闽西土楼以圆形为主,布局从中心向外发散,表现出聚居性最强的特点;粤东围龙屋以半圆形为主,建筑层次分明,表现出最强的可居性。
以方正围合态势展现的赣南围屋,给人森严堡垒的直观感受,是一种设防性最强的坚固防御民居。
1.2铜墙铁壁除平面布局外,赣南民居建筑在建筑材料选择及构筑方法上都呈现出铜墙铁壁的特点。
其中厅屋组合式的建筑,以赣北天井式民居相比,墙体多以砖石为主;以徽州民居相比,天井小而深,屋面僵硬陡直,出檐短平。
这种墙体在材料上、高度上、围合度上都强过其它地区的民居建筑。
赣南的另一种民居建筑围屋相比厅屋组合式的建筑,还表现出了更强的“铜墙铁壁”般的防御性。
万幼楠先生就曾在《家族的城堡———赣南围屋》中总结出围屋建筑的“十大设防”,来描述这种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赣南围屋在建筑选址上选择了开阔的田地,避免俯射攻击,在建筑构造上利用坚固的墙体、凸出的炮楼、天井铁丝网、多重大门、护濠等防制来自正面、侧面、屋面、大门、地道的攻击。
十大设防中尤以其坚固的墙体起到了最为直接的防御作用。
赣南民居说明文
赣南民居说明文赣南民居说明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根据说明特点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和社会科学说明文两大类。
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赣南民居说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赣南民居是逃往赣南的客家人建造的。
赣南这里山高林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而且古代国内多次重大战火都没燃及赣州,所以成了客家先民心目中的“乐土”。
故被学术界称赣州境内“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
此即赣州民居之一大特点。
据老辈人代代相传,说我们客家人的祖先初来乍到时,大多数人是蹲寮。
“寮”,《辞海》释为“小屋。
其建筑材料与结构是:有用竹木枝条做墙筋,内外糊泥,茅草或杉皮盖顶;有的土木结构,陶瓦盖顶。
许多带寮的村名下记述:“因先曾在此搭寮居住得名”。
由此可见寮是赣州客家早期民居,称得上第二大特点。
在我们赣州客家人中流传着“草鞋脚上,灵牌背上”的谚语。
此话含意有二:一是指我们客家人穷,除祖宗的'灵牌其他一无所有;二是说客家人逃出家门时不能丢祖宗灵牌。
所以客家先民建造了土木结构,陶瓦盖顶的房屋。
它最初是用粘质黄土夯筑成墙。
条件好的,用黄土掺砂与石灰混合夯筑,很坚硬。
《资料卡片》载有:“早在黄河流域一带,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创造了原始的生土建筑”。
千百年来,土木结构质朴无华的住宅,则是赣州客家民居特点之三。
建房,赣南客家人称“做屋”。
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一种是两泼水一排过的三间或五间的二层楼房。
厅居中,两旁称“正间”。
进而一栋盖两廊的大屋。
前栋与后栋之间中开天井,两边有连接两栋之间的走廊。
厅不住人,只用于供奉“家神”,商议大事。
如建房受地址限制,傍正屋中间开天井,走道称“巷”;如不受地址所限,加宽的中间院子称“砂墀”或“禾坪”;砂墀边上的走道称“檐阶”。
这种方块体,对称式,厅室组合式的民居,是赣州民居格局的主体,称为特点之四。
怎么样,我们赣南民居很了不起吧!。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初探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初探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世称“赣南”。
境内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古代国内多次重大战火从未燃及赣州,这便成了客家先民心目中的“乐土”。
因此每次南迁的中原汉民都会首先选择在此落脚,且争先恐后地钻入深山老林。
故赣州境内被学术界称为“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
此即赣州民居之一大特点。
由于赣南独特的山水空间格局和古今多次的人口大迁徙,使赣州民居形式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特点。
标签:赣州旧城;传统建筑;特点;风格赣州旧城里的人们大部分都使用天井住宅,无论是外形还是建造办法均与赣北天井式住宅以及徽居大致相同。
赣州东、南、西三面环山,且山脉呈凹状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赣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北方中原文化以及楚越文化的影响,如中原实施科举制度以及理学,而江西则一直相随。
从元代开始,江西的水路枢纽以及商业贸易领航全国。
后来广州慢慢变成了岭南的核心城市,江淮和珠江流域的沟通变得更加紧密,自中原至南岭这一路上赣州成了必经之地。
尤其是南宋之后,全国各方面都向南发展,赣南方便的交通使其一跃成为商业重地。
在重要交通枢纽上的赣南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促进了徽居的盛行,且徽商经济基础雄厚,直接促进了徽居在这一地区的推广。
一、徽式建筑如今的赣州,保留完好的徽式建筑一般都在旧城里面,如灶儿巷与南市街等区域仍完好如初。
建筑样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当地居民和徽派特征,那参差不平的风火山墙依然为当地景观的组成元素。
上上下下的马头山墙相连于人们的坡屋面,屋顶一层一层压低,结构严谨,非常灵动;高脊飞檐灵活多变,有鲜明的层次感,高墙上均留着小窗,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赣州天井式住房遍地可见,平面一般为东南地区惯用的“二合天井型”。
大部分天井住房为三间,单层北侧为两间正房,中间是堂屋,天井不长也不宽,两边分别有一个厢房,要是二层建筑的话,楼梯一般在北侧夹在正房和厢房中,也可能靠着厢房外墙对着天井,部分人们还有将楼梯放在正堂的堂板后侧。
赣派传统民居引入空间设计课程探索研究
赣派传统民居引入空间设计课程探索研究引言一、赣派传统民居的特点赣派传统民居是江西省丰城市赣江河谷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屋檐翘起:赣派传统民居的屋檐往往向上翘起,形状如燕子展翅,既美观又具有防雨遮阳的功能。
2. 木雕装饰:赣派传统民居常常采用华丽的木雕装饰,包括门窗、屋檐、门楣等部分,精美细致,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3. 琉璃瓦覆盖:赣派传统民居的屋顶大多采用琉璃瓦覆盖,色彩斑斓,独特美观。
4. 庭院空间:赣派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围绕着庭院,形成了独特的院落空间,起到通风明亮、绿化环保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赣派传统民居在空间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1. 空间利用不合理:传统民居的房间布局常常是封闭的,内部空间利用不够充分。
赣派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常常是大而开放的,但室内房间的布局往往不合理,导致空间浪费。
2. 功能布局不科学:赣派传统民居的功能布局往往是固定的,不符合现代家庭的需求。
赣派传统民居的客厅和餐厅常常是分开的,不便于家庭成员的交流和互动。
3. 缺乏现代设施:赣派传统民居缺乏一些现代设施,如卫生间和厨房等。
这些设施的缺乏导致了居住的不便和不卫生。
三、引入空间设计课程的意义为了解决赣派传统民居在空间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引入空间设计课程,对赣派传统民居进行探索研究,以提升其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引入空间设计课程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空间设计课程的引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对赣派传统民居的研究,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2. 注入新的生命力:空间设计课程的引入可以为赣派传统民居注入新的生命力。
通过对空间设计的创新,可以提升赣派传统民居的功能性和舒适度,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3. 提升地方形象:通过优化赣派传统民居的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地方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赣州发现300年九厅十八井的客家大院
赣州发现300年九厅十八井的客家大院赣州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千百年风雅沐浴,无数美好的古建筑散落其间。
然而岁月沧桑,时光流转,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带走了无数前尘旧事,也湮没了无数曾经灿烂的古建筑。
黄氏“九厅十八井”位于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下湾村,营前是客家人聚集地,一直留存着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老屋,青砖黑瓦白墙,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客家人结合北方的庭院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
“九厅”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则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
“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虚数词,形容房屋的规模,往往很多民居都超过这个格局。
眼前的这座房子,距今已有近300年,由黄氏三锡堂的始祖虞雾公的孙子志标公所建,黄氏子孙便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相传志标公才识超群,勤俭治家,十八岁开始经商,积累大量财富。
二十八岁时相中这块宝地,历时三年,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构造新颖的大院。
整座为砖木结构,长130米,宽100米,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
一扇大理石框的大门,大门两侧有四扇石框拱园门,大门正中的上方青石门匾,上书“扬誉莆田”,左右两侧的门框上各有楹联。
跨过大门,一连三个大厅,高大的三十二对柱子矗立在上、中、下厅两旁,俨然是六十四位威武的哨兵。
每根柱子离地面半米处,有形状不一的石墩承受着柱子的重力,石柱柱础形态各异,石雕绞络精细,似同又有异,体现着当时石匠的精湛技巧,又体现出主人当时的财富。
走过大厅看到的又是一番景象,屋墙上,爬满青藤;庭院中,野草疯长。
斑驳的门窗、风化的木雕则达出岁月的厚重与沧桑。
曾经精致华美的门楣、门柱石刻,如今已是漆色脱落、石色斑驳。
荒草杂生的院落,显示着这里已经很久无人问津;瓦砾堆中,生活的气息已经荡然无存。
站在废墟之中,一种悲凉不由从心而生,万古长河里,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随着时间的更迭变成过往,成为尘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艺111艺术与人文摘要:赣南是江西客家的聚居地,与闽粤客家民系共同构成一块稳定的生活、文化圈。
客家的特异居住形态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是江西传统民居中一个另类,也是江西传统民居的一个研究亮点。
本文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分类、产生背景及特征等角度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做初步的探讨,对研究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文化根源和总体特征做铺垫。
关键词: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马克思。
赣南,客家民系的摇篮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
在汉时,先民南迁、辗转、定居、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创造了优秀的客家文化。
传统民居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厅屋组合式”和“围屋式”。
“厅屋组合式”民居是赣南民居的主流形态,分布于赣南各县市;“围屋式”则主要分布于河西片的定南、龙南、全南、寻乌、安远、信丰等县,是赣南客家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
一、厅屋组合式民居“厅”:在赣南,客家人一般称堂为“厅”,“堂”专指祠堂。
称一栋房子为“屋”。
“厅”是“屋”的中心,许多栋“屋”连在一起便组合成了一幢“大屋场”,这种民居源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
赣南客家民居以此为主流,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其中以“九井十八厅”最具典型意义。
1.结构特征“厅屋组合式”民居最简单的单元组合形式为“四扇三间”,即一明二暗的三间房。
明间为厅,次间为室,厨房、牲舍、厕所等一般傍房搭建或另建,这是赣南最普遍的民居。
稍富有者一般是前后两栋,每栋三间或五间,之间隔一横向天井,并通过腋廊将前后两栋连在一起。
两栋屋的明间便成了前厅(门厅)和后厅(上厅),前后厅也合称“正厅”。
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次间为正房。
这样便构成了一幢封闭式的由两个单元组合成的“正屋”,通称“两堂式”,俗称“上三下三”、“上五下五”。
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后需要扩大规模的,便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
横屋的进深与正屋等齐或前部凸出两间,平面成倒“凹”字形。
正屋与横屋间留一通衢,称“巷”或“塞口”,闽粤称“横坪”。
通衢前后对开小门,巷中相应留竖向天井,以采光排水。
横屋各房间门均朝巷道开。
正屋从腋廊处开门通往巷。
这样便以正屋的正厅为中轴线,加上两侧的巷和横屋,构成了一幢通称为“两堂两横”式房屋。
这种民居还需要扩建的话,便可在横屋外侧对称继续增加类似的巷和横屋,这可相应称两堂四横、六横……也可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一栋三间或
五间式正屋,使原来的前栋和前厅变为中栋和中厅,而后建的这栋则称为前栋和前厅,同时再将两侧的巷和横屋向前推齐。
这种由三栋正屋和两排横屋组成的房屋,便称“三堂两横”式。
这是此类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随着宗族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三堂两横式还可扩建为“三堂四横”、“三堂六横”等等,直至发展为民间所说的“九井十八厅”或“九厅十八井”这样的大屋场。
实际考察中看到,南康市凤岗镇的董氏祖屋,是一座典型的“九井十八厅”民居。
2、文化特征“门榜文化”是“厅屋组合式”民居最为显著的文化特点。
“门榜”即在厅堂上方,画一匾额,书之四字或三字。
“门榜”虽仅三四字,但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门榜”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渊源。
如“江夏渊源”,昭示了黄姓的发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豫章遗风”,昭示了罗姓望出豫章郡。
二是显示本姓氏谱系的高贵家风或门第,如孔姓的“泥山流芳”,说的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诞生于山东的曲阜尼山,其事迹和思想流芳千古。
总之,每一块门榜都是一部“微型族谱”,是客家崇祖意识的产物,也是我们研究家族史、客家迁徙史,民族史的珍贵史料。
现在这种门榜文化现象在上犹县仍然盛行。
另外“风水文化”在“厅屋组合式”民居中也起着主导的
作用。
过去,每做宅居,都要先请地理先生择基定向,选择吉日动土、奠基、安门和上梁。
房屋宅地大多取南北座向,云:“座北朝南,有食清闲(音han);坐南朝北,神仙住呒得”。
二、围屋式民居围屋,就是由厚厚的外墙包围着的屋子,又称土楼、土围楼,是赣、粤、闽边区客家人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客家民居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集建筑与美学于一体,是客家人在定居生活与活动的“化石”。
赣南围屋主要分布在“三南”(地方习称:“三南”,历史上定南和全南主要由龙南析出),以及安远、信丰、寻乌的南部与粤东北交界处,其中龙南县,因围屋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而成为赣南“围都”。
1、产生背景(1)宗族发展及其经济实力的增强从唐宋以来迁入的客家族姓,至明代中叶,在赣闽粤边区定居已历六、七百年,繁衍数十余代。
他们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宗族的经济基础也不断扩大。
由于此时新经济因素的萌芽,客家人除了从事传统的农业兼营家庭手工业外,有部分人从事专门商业活动或外出以手工业谋生。
不少宗族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如关西新围的建造者徐名均即做木材生意发家而后在老家龙南择吉地建造围屋。
(2)连年不
断的兵火围屋是以强调防御功能为特点的民居,其发生发展显然与兵燹和盗乱有密切关系。
翻阅有关围屋的姓氏族谱,也多有建围起因的类似记载。
如,于都马安乡的宝溪围,据《宝溪钟氏八修族谱》中的《宝溪围序》载:“况迩年来,贼盗蜂起,举境仓皇,或匿迹于深山穷谷,或寄食于别邑他乡,受尽风霜,备历险阻;迨寇退返舍,则室如悬磬,糗粮尽为贼赍,衣物皆为匪攫,连年遇寇,累岁不安。
于是,学琚始思固族之谋,讲求御侮之法。
”围屋修成后,“从此日上竿无惊,白发高眠长乐,一坊永保青山无恙矣”。
(3)宗族间激烈的械斗客家人受先祖士族门阀观的影响,加之本身形成的坎坷历史,遂形成了一种讲宗亲、重家族的传统,但同时也使他们养成了好讼斗狠的恶习,为了本姓宗族的利益,往往不惜身家性命而大动干戈,结下世仇,乃至数十百年解。
明代晚期以后,由于大量闽粤客家迁回赣南,于是激起新老客家之间、先来的和后来的客家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
所谓“新老客家”,是指回迁的客家人,与赣南旧有的客家人,因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不同,在文化习俗上,已存些许差异。
此为叙述方便,便将明清时期迁入赣南的客家人称“新客”,而将宋元时,客家民系形成后,一直逗留在赣南的客家人称为“老客”。
因此,宗族矛盾、土客矛盾十分激烈,诸如山水田产,风水屋场,奸情斗殴之争等,均可引发大规模的宗姓械斗。
(4)城堡、山寨、村围的影响赣南围屋之形成,与赣南历史上的城堡、山寨、村围等官民建筑有渊源关系。
围屋与赣南历史上的城堡、山寨和村围均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从山寨、村围、围屋三者的外形看,围屋显然脱胎于山寨、村围;而从安全便利来看,围屋显然优于村围,村围又优于山寨;从围屋的防御功能看,围屋又受到城堡建筑的强烈影响。
2、结构特征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一米左右的炮楼(碉堡),外墙厚在0.8至1.5米间。
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
外墙上一般不设窗,仅在顶层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有炮孔。
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
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
围内一般为一孔,大者则有两孔。
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字和“国”字形两种形式。
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内,还建有一座带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小者或一明两暗,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式组合民居,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关西新围就是典型的代表。
3、文化特征(1)构造艺术围屋的建造者均为富商或地方名绅,所以,在建围时除考虑如何
将围屋建得坚固、外,还着意于如何将围屋建得气派和富丽堂皇。
因此,在围屋的构造艺术上,往往竭尽精巧之能事。
围屋的细部艺术,主要表现在围内。
因厅堂的好差或档次的高低,往往代表着一围或一姓一房的脸面或地位。
因此,祖堂或厅堂中的梁架垫木、门窗额枋、柱联柱础、天花铺地等,都会尽其资产之所及、毕其工艺之所能,精益求精地进行装饰。
在空间的处理上,围屋是集家、祠、堡于一体的设防性民居,围内不仅设有水井和专门积屯粮草的房间,甚至连“土地庙”(俗称“社公”)也搬进围内(一般设在围门内侧),以备敌人既使长困久围时,也不误初一、十五照旧祈祷平安的活动。
故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割据性,只要将围门一关,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2)宗族文化围屋集家、祠、堡于一体的“聚族而居”的民居,住在围内的居民,都是某一个姓氏共同祖先的后裔,围内人相见,互以宗亲长幼相称。
因此,围屋维持着极强的“血缘性”,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宗族文化”。
结语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达了赣南客家人民最为直接的生活状态,而且表现了建造者和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及文化。
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初步研究也是为以后更为深入的研究做铺垫,对我们理解、开发、运用、传承赣南客家传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郭粼1曾国光2(1.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341000 2.江西省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