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传资源一浅谈新课程改革
在研修活动期间,我们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体验了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的讲座,交流了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特色经验。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所存有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本着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的理念,参加本次国培班”后,我觉得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注重三个不等式”。
一、培训班”工研修班”
从培训班”到如今的研修班”,我认为不是专家、学者们在做文字游戏,而是意味着办班的理念、办班的原则在发生转变。传统意义的培训班学习活动,常以“灌输式”、接受式”为主要培训方式,主讲教师经常是“一言堂”、满场灌”,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
的是带着同一个讲稿走遍天下”,而接受培训的学员只能当听众、记录员,死抄硬记,被动接受,培训效果如何呢?没有人愿意去追究,反正最终结果是人人发证、人人结业。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培训班活动,强调的是参与式”、互动式”、研修式”,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理培训班也应强调“学员是培训的主人”,应紧扣学员需要
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如在本次研修活动中,老师以“参与式” 的强大魅力感染了每一位学员,让学员们亲自体验了参与分组合作研讨
的价值,学员们自觉承担角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组内组外联动,台上台下互动,学员们大开眼界,纷纷表示这种培训方式值得借鉴应用。
二、新课改”工新课件”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已经在教育领域里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里,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制作也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凡上公开课均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本次研修中所观摩的两节
课改实验课又都是“课件课”,使我联想到平时送教下乡时也发现,凡属事前得知要上的课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时,约有80%勺这类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课件,有的
教师还请来电脑专业人员协作。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用到多媒体、用到电脑、用到课件才算是课改实验课,把“课改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课”,课堂上有的教师只顾着自己忙于课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之中,忽略了学生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水平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展开。
作者在听一节数学公开课时,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都打在电脑课件里,前半节依赖电脑课件实行教学还算平安无恙”, 但到了下半节,电脑课件却不听使唤了,课件就是打不开,出现这种
教学意外事故后,学生和听课教师看到执教老师在干着急也爱莫能助,
场面非常尴尬,下半节只好草草收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此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反对电脑课件进课堂,因为也有很多的课件课”上得很好,仅仅想提醒课改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仅仅起着辅助作用,且要注意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不应用且照样取得教学效果时,就不要顾此失彼。
三、参与者”工绊脚石”
在课改实验推动中,对课改的成功与否,个别专家发表了一些观点,如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特级教师是课改的障碍者”、教研员是课改的绊脚石”、课程改革功在教师,如果会失败,就败在领导,败在制度”。听了这些言论,所涉及到的各方人士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的心情是酸溜溜的、沉甸甸的,凭什么就把我们教师一棍子打死呢?在这场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主动参与,自觉转变教育观点,走学校、进课堂,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与新课程同成长,与乡镇教师共发展。我们是参与者”,怎么是绊脚石”?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有位课改教师在介绍自己在新课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时,感慨地说:课改的关键在教师,功劳在教研员。”这是发自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 需要各方面人士的参与,所以大家要少责怪,多沟通,要团结协作,才能
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