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设计引言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开始,接着介绍教学计划设计的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最后,总结全文。
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性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它们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课程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计划设计的要点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应该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2. 制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3. 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讲解、讨论、实验等。
4. 制定评估方式:评估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估,包括课堂作业、考试、小组项目等。
5. 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应该是可调整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以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并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更多的练习和巩固环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总结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要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
六年级专题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专题教育教学计划一、目的意义:专题教育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专题教育是积极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广大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专题教育作为基础课程的必要补充,反应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开展小学专题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专题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并作为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价指标,所以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和落实。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活动目标:1、在教育观念上,要体现时代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效益意识。
不搞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做学生的朋友,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性。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感人,以事明理,以活动育人。
2、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层次性。
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
让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爱国、正义、自立、创新的价值观念,有进取心和责任心。
3、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多样性。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坚持实践育人的手段。
把主题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喜文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题六:教学工作
专题六:教学工作学习目标·理解教学、教育、智育等概念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理解教学任务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等·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基本内容·掌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并能结合教学片断进行初步的应用·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理论·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策略教学建议(含时数、方法、教材处理等内容)·本专题建议教学时数6个课时·教学工作的内容由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施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重点讲清基本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后半部分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掌握基本的实施策略。
·本专题要通过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讲清与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在掌握基本教学理论的前提下,通过提供课堂教学活动情境(如课堂教学录像等),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及其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的概况一、教学的内涵(一)传统观念的理解: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现代观念的理解: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问题: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2、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3、什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一)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问题(1)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教师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状态;(2)现代教育学派:杜威“学生中心论”教师处于次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
(二)关于教学任务是什么的问题。
(1)形式教育说:强调心理具有不同的官能,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给予训练,使之发展,教学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以训练感官为主要任务。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五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2001(实验稿)与2011年(修订稿)比较
一、总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 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探究过程,是实践过程。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五分。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
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英文一般为 educational goals or purposes。如义务教育 、高中(普高、职高)培养目标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五分。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 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 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
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
提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从形成语感到阅读方法,从文学作 品到文言文等。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五分。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 方式写作。
2011-11-10-课程与教学目标(完整版)
杜威的思想——生成性目标的渊源
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上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 的命题。杜威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强加于教育, 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非但不是教育经验的预先具 体化,反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 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内在地被决定的,而不是外 在于过程的,也就是“无目的论”,实指不能有 预先规定的教育目的,如果有目的,那就是促进 学生的生长,即“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价值取 向)。
1. 2. 3. 4.
1、普遍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 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 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可 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E.g.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柏拉图把“有德行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
行为目标取向的缺陷:
1. 2. 3.
控制的:行为目标是控制本位的。但人的行为 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不 可预知性。 分解的:把“完整的人”肢解了,人的具有整 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了。 外显的: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价值观、理 解、情感、态度、欣赏、审美情趣等)是很难 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因 为这些高级心理素质不是行为,更主要的是意 识问题。更多的价值观和态度是通过隐性课程 来培养的,这些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的价值观 和态度是不可能被预先具体化的。
objectives
课程与教学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 and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是教育目标的下位 概念, 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 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 体教学过程的目标。
课程和教学目标
课程和教学目标第一篇:课程和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goals)、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这三者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三者的涵盖面有大小差异,教育目的涵盖的范围最广,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目标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宏观指导,而课程与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最具体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育功能亦有所不同,就教育目标来讲,美国学者麦克唐纳人物,教育目标具有明确教育进展方向、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等五项功能。
而对课程与教学目标而言,其功能主要包括: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活动提供依据。
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反映,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包括:“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主要取向,体现了“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虽然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
但是这种目标取向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菜单,仅仅是一般性的原则,很难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作出解释。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博比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最早确立了“行为目标”,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对“行为目标”理论进行发展,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三种来源而得出,并要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的筛选,强调在目标确立之后,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的方式来陈述目标,指出课程应关注学生学会一般的行为方式。
20世纪中期以后,布卢姆、克拉斯沃尔、梅杰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理念,并在梅杰的影响下,将“行为目标”发展到顶峰。
“行为目标”取向指明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明确了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确定了教育目标要以学说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提出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些提法使得“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框架,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的教育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质量保障体系,将教育目标由注重“知识”转向注重“理智的能力和技能”,提出对每一类目标都以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从而为目标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创造了条件。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目标、内容和课程安排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目标、内容和课程安排一、教学目标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规律,提高综合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3. 了解和掌握科学史及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科学: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组成、结构和生命特征,理解生物进化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养成尊重生命的良好习惯。
2. 物理科学:让学生了解力学、光学、声学和热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从物理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身边的现象。
3. 化学科学:让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分类,学习如何安全地处理化学实验。
4. 地理科学: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环境变化,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课程安排1. 生命科学:第1-2周:组成和结构第3-4周:生命的几个特征第5-6周:植物的生长变化第7-8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第9-10周:蒙古必须死的生态学第11-12周:DNA的结构和生物进化2. 物理科学:第13-14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15-16周:光学实验和光学原理第17-18周:声学和热学的基本概念第19-20周:空气的压力和浮力第21-22周:引力和简单机械第23-24周:飞行与航空科学3. 化学科学:第25-26周: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第27-28周:元素和化合物第29-30周: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第31-32周:环境中的化学反应第33-34周:火和燃烧第35-36周:化学实验安全与废物处理4. 地理科学:第37-38周: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环境变化第39-40周: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第41-42周: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第43-44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45-46周:地球的自然资源第47-48周:地球上的文化和人口分布四、教学实施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专题课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专题课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专题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三、教学时间教学周期:一个学期(16周)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专题课所涉及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2)提高学生对所学领域的认识,拓宽知识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内容1. 课程介绍(1)课程背景及意义(2)课程目标与要求(3)课程教学大纲2. 专题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2)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景、问题、解决方案及效果;(2)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4. 课题研究(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2)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环节;(3)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调研、实验操作等;(2)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题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解读第3-4周:专题讲座1第5-6周:专题讲座2第7-8周:案例分析1第9-10周:案例分析2第11-12周:课题研究第13-14周:实践环节第15-16周:课程总结、成果展示八、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1)课堂参与度(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课题研究:30%(1)课题选题及可行性(2)研究过程及成果3. 实践环节:20%(1)实践报告质量(2)实践效果4. 期末考试:20%(1)试卷内容涵盖课程重点、难点(2)试卷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九、教学保障1. 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确保教学质量。
专题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学生能发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自己理解和支持
01 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老师
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由此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积郁得到宣泄,并可重塑自我形象;
02
03
使学生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经验;置学育要人;
体验到自己在同伴中有所作为,可以和别人成功地进行交往,因而增
总之,“引导”应该“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 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关于“重引导,不重教导”还有一个“不可绝对化”的问题。所谓“不重教导 ”,不是不要适度的教育指导,不能把这个观点推向极端,以为在心理辅导活动课 过程中连一句带有教育色彩的话都不能出现。有的辅导教师一听到几句“教导”性 的语言,便立即要质疑“辅导到底应该是指示性的,还是非指示性的?”其实,提 出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本身在理论上就已陷入了绝对化。
五、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
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 的意向与努力。
团体指导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态度,那就是真诚、正确的同感、无条件 完全的接纳。团体辅导者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良好的气氛,一种对团体成员接 纳与信任的气氛,以致使每个成员可以不必防卫及隐藏自己,而是可以自由 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样就足以使团体咨询产生效果,并促使当事人的改变和 成长。
二、重引导,不重教导
辅导,顾名思义,一为“辅”,二为“导”。“辅”者,扶助,辅佐,非主要 之意也;“导”者,引导,疏通也。心理辅导,重在“导”,难在“导”,它既要 注意契机,还要注意分寸。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 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即使是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 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八年级上教案第6课:如何做好目标规划和执行?
八年级上教案第6课:如何做好目标规划和执行?本次教案第6课的主题是如何做好目标规划和执行。
作为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我们都会有一些目标,比如考试成绩、学习能力、身体健康等等。
但是,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本次课程将会向我们介绍如何制定高效的目标规划,以及如何落实目标并达成预期的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主题逐一阐述。
一、目标规划制定一个好的目标规划,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基础。
目标规划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明确目标目标规划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对象,并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和可测量的指标。
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班级优等生,那么你应该明确要学好哪些科目,应该在考试中得到多少分数,以及你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努力来达成目标。
2.合理设定时间时间是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
一个好的时间规划可以让你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要完成任务。
要注意设定时间时,应该将任务划分成小目标,并逐步实现,避免拖延时间。
3.制定有效计划为了实现目标,要制定合理的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如何完成任务、需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在进行目标规划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周全。
制定目标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做到:1. 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 与同伴或家长进行讨论,听取反馈和建议,并针对性地调整计划。
3. 分解目标为小目标,逐步完成。
二、目标执行目标执行是目标规划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要想做好目标执行,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克服拖延拖延是劣质目标执行的最大敌人。
要想克服拖延,可以:(1)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分割,制定详细的计划。
(2)逐步完成计划,避免紧缺时间的冲击和压力。
(3)增强自我信心,在完成任务时,可以把目标分为几个小部分,逐一实现。
2.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1)要有一定的自我安排能力。
(2)要保持自律性,分配好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 引言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2.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和内容,还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应该有清晰的结构框架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课程设置的原则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课程设置应具有均衡性和连贯性,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关注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5. 设计兴趣引导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包括小组合作、案例研究、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7. 深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记忆和掌握。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8.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通过开设辅助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9.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置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幼儿园课程各学习领域(专题六)精讲
科学领域的主要指标 科学
科学探究
数学认知
科学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事物与现象
观察与分类
科学探究
记录与表征
物体运动与 变化
科学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数与运算
集合与模式
数学认知
几何与空间
比较与测量
二、如何理解领域和领域核心经验
(五)艺术领域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对事物的感 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 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 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学习创意书写表达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三、根据领域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二)正确理解和定位课程中的“学习”与“游戏”之关系
二、如何理解领域和领域核心经验
(一)健康领域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
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 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 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 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 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 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 的基础。
二、关注核心经验,体现领域本身的特性 Eg:大班主题活动《特别的我》 科学:我长大了(身高、体重的变化、测量) 艺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的艺术表现 语言:讲述交流→前书写
专题六课程
专题六课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课程的几种定义并能对每一种定义方式进行评价,明确课程概念,能够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优缺点进行正确的评价,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程的概念、明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目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3学时五、教学内容: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的概念或定义问题,是我们研究课程的出发点。
而课程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课程观念的变化,给课程下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课程认识的角度不一,课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时最早使用了“课程”这一称谓。
孔颖达用“课程”一词指“伟业”,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义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意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而近代“课程”则与“教程”相近,注重的是教学的范围与进程,而且这种范围与进程的规定,又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的。
鉴于目前课程过于“教程”化,其缺陷越来越明显,未来课程将向“学程”转化。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几乎每个课程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界定。
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若把各种课程定义加以归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定义,由来已久。
从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强调课程的知识累积与组织、保存功能。
这种观点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其影响也最为深广,它是比较符合广大民众和众多课程实践者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国现代课程实践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专题六、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
专题六、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专题六“主⾓”和“配⾓”阅读材料6.1设计教学驾驭课堂提⾼效率编写按:学校的重点⼯作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学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为提⾼课堂教学效率、进⽽达到提⾼教学质量的关键。
⽽优化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才能达到的。
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就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前⼩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
⼀、要注重在⼀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教学设计具理性化特点,理念应是设计的灵魂。
⼀些教师的备课教案存在着教学设计上的“程式化”、新理念运⽤上的“形式化”的倾向。
可以看出,⼀些教师在追求新理念、迫切想⽤好新理念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处于新的急于接受、旧的难以割舍的⽭盾之中。
这正是教育转轨时期现代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观念的相互⽭盾与碰撞。
新课程改⾰实验,教师们⾯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做到备课和教学设计紧贴培养⽬标,贴近学⽣的实际,促进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验,有必要调整⼩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切实从学⽣实际需要和教案的实⽤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现⾏⼩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顺序的安排上,⼒求合理。
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学⽣的实际⽔平不同,⽽给教师留出了很⼤⾃主创新空间。
因此教师就应对所教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的实际⽔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再处理,使之更适于学⽣实际,更利于学⽣接受。
其处理的⽅法主要包括以下⼏⽅⾯(⼀)适当删减删减是指对课时计划中的教学内容中某些内容做出适当删除。
它不应该是为减少知识的传授量⽽随意做出的,⽽是在经过认真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的具体情况、当地的环境特点以及⾃⾝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应删减哪些内容。
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状态变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其转化条件;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并应用相关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实例。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验证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能够使用图表和数据来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物质与能量”主题,依据教材第三章内容,具体包括:1.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
2.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条件。
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4.实验:观察物质状态变化,验证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质组成、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中的能量利用案例,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理论知识框架和实验指导。
2.参考书:辅助拓展学生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包括实验视频、动画演示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4.实验设备:如温度计、烧杯、试管等,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通过以上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动、探究和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32张)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 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
(二)编写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把教师当作目标的行为主体来表述。 2.把教学目标当成教学任务来表述。 3.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 4.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抽象,不具操作性。
5.教学目标规定的是学习历程而非学习结果。
生态平衡的需要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舒伯特(W.H.Schubert)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普遍性目标(教育宗旨或原则) 课程与教学目标形式取向生 行成 为性 性目 目标 标自杜 具 泰 行然威 体 勒 为而可 变生操 化作
表现性目标艾 个斯 性纳 化表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
给出一系 列句子
1.2.给出10道除法计 算题,学生能 2.正确 解决8道题。
给出10 个问题
1.3.给出直尺和圆 规,学生能画出
2.一个角的等分角, 误差在1°之内。
给出直尺 和圆规
找出 解决 画出
每一个
10个问题中 的
8个正确
误差在1° 之内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格朗伦(N.E.Gnnlund)于1972年提出了内部过程 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方法。
国家课程标准目标分类
学习结果
结果性目标
可观测的动词 知识与技能 两个子领域 、
三个水平层次
心理感受 、 情绪体验
体验性目标
历时性 、 过程性动词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层次水平
表现机会
表现性目标 艺术类课程
两个层次水平
(一)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 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 向可以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 能”领域。
专题六 师范生如何说课
说课对师范生的意义
1.能将你的说课能力和研究素养在说的过程中表现 出来。说课主要是在单位时间内,向听者说明我要 上什么,我将上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良好的 说课起码应回答好三个问题: 我说清楚了吗?
我说得有道理吗?
我能吸引听者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课者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文本解读的能力。 说课者的说课能力:包括说态、语言表达、板 书、交流能力、调控能力、应变能力等。 说课者的研究素养:包括专业理论功底(对教 学的理解力)、对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品质、 研究的方法、研究个性以及与别人合作研究的 可能性等
五、说课时安排
一般要说清楚安排几个课时,每一 课时重点安排什么内容,实现什么 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心,能否围绕 教学的重难点说清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 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包括说教什么,分 几个环节、多长时间、用什么方法教,这 样教的理由是什么三个方面的内容。
重难点部分的教学,要求浓墨重彩, 说得具体、细致、灵活,一般内容可略说 或不说,要注意随机渗透相关缘由。
范式二:七说 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学法)——(说课时安 排)——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理 论依据不单列块,贯穿始终)
范式三:五说
说教材(1.课题;2.教材简析;3.教学目 标;4.教学重难点;5.课时安排)——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 板书设计(设计缘由随机渗透于以上各环 节的说课过程中)——说设计理念(总说)
一、说教材
依据所教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说清楚:
1.课题,通常指所教课文的题目,应说清楚课 文所在版本、年级、单元中的位置,并板书课 题。 2.课文的背景、大意、主旨和课文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o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o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o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o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o 第五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o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o 提出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
o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 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 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部(2001年):《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o 3、课程与教学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 and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是教育目标 的下位概念, 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 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 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o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 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本方法。
提出了关于语文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
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o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 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强调了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o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 用语文。
o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 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o 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探究过程,是实践过程 。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o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o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 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o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 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o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 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 品位。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o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 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o 2、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s, goals of education)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 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 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分别不同的教育目标。也 常称为“培养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 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
o 一、 目标体系的构成
o 总目标:1-5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 ”两个维度有所侧重 。6-10从具体的语文 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 这个维度。。基本精神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促 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目的(目标) 层次从高到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o 1、教育目的(educational aims, aims of education)是总体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 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 育价值。“教育目的”是最终的教育价值, 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 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 针中。
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体现了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o 阶段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2001(实验稿)与2011年(修订稿)比较
o 一、总目标
o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 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英文一般为 educational goals or purposes。如义务教育 、高中(普高、职高)培养目标等。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 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PPT文档演模板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国 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