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目标 PPT
合集下载
第四讲 课程与教学目标
• 二、行为目标的特点 • 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 三、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 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 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 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 四、有关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理论 • (一)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 (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教育目标纵向结构: • 教育目的(总的培养目标)(应然)
• 具 • 体
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 化
•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教学活动目标)(实然)
• • • • •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四)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局限性: • 不容易操作 • 五、对于这三种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理解: • (一)课程与教学需要目标; • (二)任何一种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都 有各自的针对性; • (三)三种目标可以相互补充。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 • • •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学习者的需要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三)学科知识
• 2.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 来陈述 教育目标分类领域层次过多、分类过 细。
• 3.建立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问题:
• (1)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情感、认知、动作技能 的结构); •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语文、数学等学 科); • (3)学习者的心理水平。 •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发展水平(心理年龄)可以 通过教育内容的深浅不同和发展要求的高低不一 而间接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将这一维度“隐藏” 在另外两个维度之中,将三维立体建构模式用两 维平面模式表示出来。
第4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系
• 国家: • 学校: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
• 课程:
• 单元 • 课堂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的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4)
• (一)导向功能:把握课程与教学的总方面、 进程,指向教育目的最终结果。 • (二)激励功能:教学活动开始时,就向学生 明确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的三种成分) • 必须注意:为学生认同、与学生兴趣一致、难 度适中。
二 教学目标的功能
• (三)计划和操作功能:为课程编排、 实施和教学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提供 依据、指导和要求; • (四)标准(评价)功能:学生达成 的水平及程度标准。
三、课程目标的取向(王62)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 由于人们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 需求的重点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 法不同,因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 取向就不同,当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 知识本位: 强调学科的固有价值 • 学生本位:强调课程促进个体成长 • 社会本位: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
第二层次
应用 ( applica tion)
分析 (analysis ) 综合 (synthesis ) 评价 (evalu ation)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新情境 。
第三层次
能够将知识进行分解,找出 组成的要素,并分析其 相互关系及组成原理。 把各个元素或部分组成新的 整体。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 价值的判断。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3.1教学目的的层级系统 • 3.2新课程标准解读 • 3.3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及 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3.4教育目标分类学与教学目 标设计 • 3.5几种不同教学目标的陈述 方法(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与生成性目标) • 3.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 标设计练习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ppt课件
-
23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 什么是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 内容 ♪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 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 ,掌 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 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 公共事务的能力。
-
18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使用行为动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
19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
25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 的思想?
♪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 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意味着 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做 贡献的能力。
键因素。
-
1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全面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全面性,能够 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需求。
0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义
01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后应达 到的状态或结果,是指导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准则。
02
它明确指出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 预期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 明确的学习和努力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类
案例二: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
总结词
清晰的教学计划
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包 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确保教学的有序 进行。
总结词
有效的教学手段
详细描述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 学效果。
总结词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和评估的,有明 确的评估标准和方式,以便教师了解学生 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层次递进
反映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递进性,根据学生的 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应反映社会需求和价值观,与社 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相一致,同时 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发展。
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主要关注学 生的身体协调、运动技能 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如书 写、操作、运动等。
课程目标的特点
具体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 清晰地表达学生的学习要求和
教师的工作方向。
可衡量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 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 生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层次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能够 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学 习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全面性,能够 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需求。
0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义
01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后应达 到的状态或结果,是指导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准则。
02
它明确指出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 预期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 明确的学习和努力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类
案例二: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
总结词
清晰的教学计划
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包 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确保教学的有序 进行。
总结词
有效的教学手段
详细描述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 学效果。
总结词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和评估的,有明 确的评估标准和方式,以便教师了解学生 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层次递进
反映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递进性,根据学生的 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应反映社会需求和价值观,与社 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相一致,同时 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发展。
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主要关注学 生的身体协调、运动技能 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如书 写、操作、运动等。
课程目标的特点
具体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 清晰地表达学生的学习要求和
教师的工作方向。
可衡量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 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 生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层次性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能够 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学 习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四、表现性目标
(一)表现性目标的涵义
每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二)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 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 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
(三)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学习者的需要 ◆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
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 作为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本
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的过程。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 从空间维度来看,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来 看,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 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科知识
◆ 即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 科的关系等等。
◆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科发展的确定,在确定课 程与教学的目标的时候,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的 来源。就目前来说,则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 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5、未来方向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目标与学生的经验的关系,认 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关系都是教育目标分类学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生成性目标
(一)生成性目标的涵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一)表现性目标的涵义
每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二)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 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 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
(三)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学习者的需要 ◆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
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 作为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本
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的过程。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 从空间维度来看,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来 看,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 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科知识
◆ 即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 科的关系等等。
◆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科发展的确定,在确定课 程与教学的目标的时候,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的 来源。就目前来说,则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 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5、未来方向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目标与学生的经验的关系,认 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关系都是教育目标分类学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生成性目标
(一)生成性目标的涵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第三讲 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一定的 哲学或政治见解,推演出具有普遍或一般性质的教育宗 旨或原则,再将这些宗旨或原则运用于课程领域,使之 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的课程目标选 定方式。这一取向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直接作为课程 目标,使课程目标与教育的一般宗旨和原则混同起来, 往往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的特定。可普遍运用 于所有教育实践中。
出了一份请帖,邀请他们探索、追随或集中争论他们特 别感兴趣或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一种表现性目标是 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
思考:下列案例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属于哪种 取向?
案例1: 《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 西方,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理想国的统治者); 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要培养社会契约的履行者; 斯宾塞提出的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等。
行为性目标显示出了精确、具体和可操作的特点,但也 有其缺陷,一是容易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变化;二是 容易忽视学生心理倾向与能力的变化;三是容易淡化对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
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育过程 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 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话,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教育 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它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 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 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生成性目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成性,最大优点在于 为学生的自由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生成性目标的实施关 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敏感性。 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英国著名课程 论专家斯藤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命题,认为教育是儿童经 验的不断改造,是儿童的生活和生长,生活、生长和经验 改造本身就是教育目的。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藤豪斯(L.Stenhouse)认为教育 的本质是引导,教师即研究者 。
第4讲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这六类认知目标可归为两大类: “知识”和“理智的能力和技能”。 “理智的能力和技能”包括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是指个体能从其已有 经验中找到合乎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运 用于新的问题和新的境界。 在两者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人的发展 的“理想的成熟标志”。
2. 情感目标 1964年,布卢姆等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 分册:情感领域》,将人的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五 类。 第一类:接受(注意) (receiving,attending)。在这一水平上,学 习者已经感觉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包括: 觉察、愿意接受、控制或选择的注意。 第二类:反应(responding)。在这一水平上, 学习者已被充分动员起来。学习者不只对现象加 以注意,而是积极注意现象,投入到所涉及的现 象中,并能够对现象做些什么。即儿童充分投入 到某一学科、现象、活动中,并从中得到满足, 包括:反应中的默许、反应的意愿、反应中的满 足感。
第五类:综合(synthesis)。指将各种要素和 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 对各要素和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一个用 这种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以构成一种原先不太 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在认知领域中,综合 是对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提出最明确的要求的类 别。综合目标包括“作出独特的信息交流”、 “制定计划或成套操作”、“推导出一套抽象关 系”三个亚类。 第六类:评价(evaluation)。指为了某种目的, 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作出 判断。评价包括用准则和标准来评估这些项目时 准确、有效、经济、满意等的程度。判断可以是 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并且准则可以是学生 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别人为他制定的。评价目 标包括“按内部证据判断”和“按外部准则判断” 两个亚类。
第4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 图4-1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外延关系
教育目的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1—9年级)
课程目标指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结果。
案例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 标
第四单元 课程与教学目标(4课时)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及相互关系 ❖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 四、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 ❖ 五、梶田睿一的教学目标分类 ❖ 六、唐文中的教学目标分类 ❖ 七、李秉德的教学目标分类 ❖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 ❖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与要求 ❖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 四、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 ❖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二、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
❖ ……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
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7.
案例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 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PPT
第二节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 或设想,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 的预期变化。
(二)教学目标与 课程目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与 教学目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过的材料的记忆。具体知识、处理具体事务的
发展轨迹:双基—三基—三基一个性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五)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1.结果性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2.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表现性目标(综合实践、艺术类课程)
1.目标分解(以单元课程教学目标为例)
(1)学习需要和兴趣分析 (2)学习任务选择 (3)学习任务组织 (4)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2.任务分析
(1)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起点确定(原有知识技能储备;目标能力分析;学习态度)
①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表 示:描述、指出、选择、示范等。
②反应:指学习者不仅注意,而且主动参与,作出反应。 如作业、讨论、阅读等。包括默然、愿意、满意三个程度。 表示:示范、说出、表现等。
③价值判断:指将特殊的对象、现象、行为与一定的价值 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偏好、信奉三种状况。表示:解 释、判断、示范、申辩等。
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内涵的基本点:预期希望;价值蕴含
(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 系
(三)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32张)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 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
(二)编写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把教师当作目标的行为主体来表述。 2.把教学目标当成教学任务来表述。 3.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 4.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抽象,不具操作性。
5.教学目标规定的是学习历程而非学习结果。
生态平衡的需要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舒伯特(W.H.Schubert)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普遍性目标(教育宗旨或原则) 课程与教学目标形式取向生 行成 为性 性目 目标 标自杜 具 泰 行然威 体 勒 为而可 变生操 化作
表现性目标艾 个斯 性纳 化表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
给出一系 列句子
1.2.给出10道除法计 算题,学生能 2.正确 解决8道题。
给出10 个问题
1.3.给出直尺和圆 规,学生能画出
2.一个角的等分角, 误差在1°之内。
给出直尺 和圆规
找出 解决 画出
每一个
10个问题中 的
8个正确
误差在1° 之内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格朗伦(N.E.Gnnlund)于1972年提出了内部过程 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方法。
国家课程标准目标分类
学习结果
结果性目标
可观测的动词 知识与技能 两个子领域 、
三个水平层次
心理感受 、 情绪体验
体验性目标
历时性 、 过程性动词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层次水平
表现机会
表现性目标 艺术类课程
两个层次水平
(一)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 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 向可以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 能”领域。
第三讲 课程与教学目标
❖ 5、教学目标 ❖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
学的基本依据。
❖ 在这方面,影响教大的包括布卢姆等人,马杰.波帕姆等 人的研究。
❖
❖ 教育目的 ❖↓ ❖ 培养目标 ❖↓ ❖ 课程目标 ❖↓ ❖ 教学目标 ❖↓ ❖ 单元教学目标 ❖↓ ❖ 课时教学目标 ❖↓ ❖ 知识点教学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 艾斯纳提出两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种是“教学性 目标”,一种是“表现性目标”。
❖ “教学性目标”是预设的,规定的是学生在某一学习活 动结束后的行为结果。
❖ “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 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
❖ 艾斯纳:“一个表现性目标既向教师,也向学生发
❖ (二)当代生活的需要 ❖ 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
的需求。 ❖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时必须与时代特征相一致 ❖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 ❖ 一是充分考虑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 ❖ 二是学科专家的建议。 ❖ (四)生态平衡的需要
宇宙 地球 生态需要人 人类 类社 社会 会与自然 人类后代 教育生态系统
❖ 普遍性目标含义比较模糊,不够清晰,有一定的随 意性。
❖ (二)行为性目标
❖ 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 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 行为性目标是预期的,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前所设定的; 行为性目标最终表现为外显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主体 是学习者;行为性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
❖ 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 ❖ 四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 从实质来看,“普遍性目标”取向和“行为目标”取
学的基本依据。
❖ 在这方面,影响教大的包括布卢姆等人,马杰.波帕姆等 人的研究。
❖
❖ 教育目的 ❖↓ ❖ 培养目标 ❖↓ ❖ 课程目标 ❖↓ ❖ 教学目标 ❖↓ ❖ 单元教学目标 ❖↓ ❖ 课时教学目标 ❖↓ ❖ 知识点教学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 艾斯纳提出两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种是“教学性 目标”,一种是“表现性目标”。
❖ “教学性目标”是预设的,规定的是学生在某一学习活 动结束后的行为结果。
❖ “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 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
❖ 艾斯纳:“一个表现性目标既向教师,也向学生发
❖ (二)当代生活的需要 ❖ 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
的需求。 ❖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时必须与时代特征相一致 ❖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 ❖ 一是充分考虑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 ❖ 二是学科专家的建议。 ❖ (四)生态平衡的需要
宇宙 地球 生态需要人 人类 类社 社会 会与自然 人类后代 教育生态系统
❖ 普遍性目标含义比较模糊,不够清晰,有一定的随 意性。
❖ (二)行为性目标
❖ 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 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 行为性目标是预期的,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前所设定的; 行为性目标最终表现为外显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主体 是学习者;行为性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
❖ 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 ❖ 四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 从实质来看,“普遍性目标”取向和“行为目标”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标理论
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的分类
1、横向分类:布卢姆、加涅、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 2、纵向分类:从抽象到具体、由上至下可分为六类(见下图)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动作机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2001.
安德森等主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8.
李方:《论学科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 (3).
[17] 杨爱程、吴锦良:《教学目标的分类、确定和陈述》 《西北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
[18] 张志勇:《义务教育教学新体系的探索——关于单元达标教学的
Hale Waihona Puke 研究》 《教育研究》,1995(2).
学科教学目标的分析 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 学科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本章思考题:
什么是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三级课程目标是怎样界定的? 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简述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简述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和设计应注意哪些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态度 动作技能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三)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
抽象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发现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纵向分类
教学总目标 学科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点教学目标
三、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问题?
活动与尝试:
尝试以中小学语文或数学课程为例,确定并准 确表述出其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习过的理论制定本书或本章的教学目标。
能应用理论分析出自我与他人教学目标确立的 如何。
主要参考文献:
李方编著:《课程与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高孝传等主编:《课程目标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理论 教学目标理论 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一、课程目标理论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 要求。
三级课程目标
1、国家课程目标
2、地方课程目标 3、学校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