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新PPT课件

惊恐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反复性 看表6-3
变态心理学
DSM-5中场所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注意: DSM-IV-TR 曾将场所恐惧症划分为惊忍障碍的亚型, 而不是单独
精英心理咨询师讲课系列
变态心理学 第六章 焦虑障碍
主 办:安徽明德心理教育
变态心理学
1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
DSM-5中最主要的五种焦虑障碍包括 1.特定对象恐惧症 2.社交焦虑障碍 3.惊恐障碍 4.场所恐惧症 5.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感在所有的焦虑障碍中都很常见,恐惧
感在除广泛性焦虑障碍之外的焦虑障碍中常 见。
我们称突如其来的惊恐发作为无线索发作。由特定情境(如 看见一条蛇) 引发的惊恐发作叫作有线索的惊恐发作。有线 索的惊恐发作患者,有可能同时患有恐惧症。DSM认为个 体必须反复经历无线索的惊恐发作,才能被诊断为惊恐障碍 。此外,他们必须担心发作,或者因为惊恐发作面改变行为 模式,这种担心或改变至少要持续一个月。因此,惊恐发作 所引起的反应和惊恐发作本身,一起为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 据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是指患者对可能需要面对或接 触陌生人的社交场合表现出稳定的、不切实 际的恐惧。DSM-IV-TR将这种障碍命名为社 交恐惧症,而DSM-5却将它命名为社交焦虑 障碍。因为与其他的恐惧症相比,这种障碍 引发的问题更普遍,而且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更大(Liebowitz,Heimberg, Fresco, et al, 2000)。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比如下文临床 个案中的莫琳,常回避某些社交场合。
事实上,特定对象恐惧症更多的是对一类事物或情境的恐惧。DSM根据 恐惧来源将特定对象恐惧症分类(见表6.2)。患有某种特定对象恐惧症的 个体很可能也患上另一种特定对象恐惧症,也就是说,特定对象恐惧症 之下间文存中在乔很依高的的个共案病,率我们(Ke可n以dl看er到, M特y定ers对,P象re恐sc惧ot症t, 是eta如l.何, 2影00响1变)人。态们通心生过理活学 的。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窕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孤立病灶:乂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乂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疫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考大了的。
14.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变态心理学(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8)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 常的举动与他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9)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 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10)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 爱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根据妄想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 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周围幻觉改变 1、 “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 “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 像,没有生机。
2、“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 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 多次窥镜。 精神分裂症
6、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 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 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 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脑中反复不由自主地 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 强迫性神经症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 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 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 2、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 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
(三)焦虑:患者在缺乏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 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 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 终日,既便多方面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中
常见的一种。
变态心理学-焦虑障碍

2. 广泛性焦虑(1)(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1、CCMD-3的定义
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
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Page 个体感到很无助,他们神经过敏,紧张,易警醒,
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认知上,个体预料到某种可怕的事情将会出现,但却又不知 道具体是什么。 在生理上,个体会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
Page 10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核心特征是担忧。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持续地担忧,通常是关于很琐碎的事情。“担 忧”指的对一个问题考虑过多并且不能从这种思绪 中走出来的认知倾向。通常这种担忧持续的原因是 个体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大多数人都会 不时地担忧,但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担忧是过度 的、不受控制的且持久的。
Page 2
焦虑是指人对将要发生的事过分担心和忧虑。 恐惧是对突发危险做出的反应。
心理学家关注恐惧的“突发性”和焦虑的“预期性”。
恐惧是对即时出现的威胁的反应,而焦虑是对即将出现 的威胁的反应。 所以,面对一只熊时,人的反应是恐惧;而大学生对毕 业后就业问题的担心就属于焦虑。
焦虑障碍
焦虑与恐惧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 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恐惧,是一种对当前危险情景做出的即时的应激反应,具 有很强的逃避倾向,并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
两者的区别:
恐惧的认知成分是对清晰的、特定的危险的认识,而焦虑 的认知成分则是对弥散的、不确定的危险的预期。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是心理学科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
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形器质性病理基础。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障碍恐怖症:恐怖症是指在某种特定事物、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烈恐惧感,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焦虑不安。
患者明知恐惧不对,又无法控制,为此焦虑不安,影响正常生活。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和紧张情绪障碍为主,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为特征。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症状表现: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身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人格异常: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2 项:
A.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
B.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
回忆的地方;
C.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D.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
有兴趣;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E.选择性遗忘; F对. 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
心境障碍(情感障碍)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躁狂。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
1 周以上。
抑郁发作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 项:
A 认知方面: 1、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
【症状标准】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
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要的作用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以下
1 项:
A.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
B.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等。
力、苦痛程度、求医行为不同。
应激相关障碍( SRD)
变态心理

焦虑性神经症
• 病因 - 性格特点:敏感多疑、胆小怕事、依赖性强、过分关心自己,情绪不稳 - 心理社会因素:多数病人家庭及社会环境较好,从小任性,娇生惯养,迁 就溺爱 - 遗传因素:国外报道有遗传病史占15%,而对照组家庭中焦虑症仅占0~ 5%,女性遗传史高于男性。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普遍增 强。近来报告认为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引起乳酸盐增加,是直接产生焦虑 症的直接原因。 • 临床表现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亦称惊恐发作,急性焦虑。起病急聚,突如其来 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发作时意识清,伴有植 物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自行缓解 - 广泛性焦虑:亦称慢性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其特点广泛持续的焦虑,但 不一定在某一特殊情境中发生。病人长期感到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神经 过敏,所谓无名(floating)的焦虑。伴有多汗、震颤、失眠等躯体症状。 • 心理治疗 放松治疗,当全身放松时,生理警醒水平降低,脉搏、呼吸、血压、肌电及 皮电生理指标都有改变,不仅有生理效应亦有相应的心理效果。弗洛伊德认 为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大多数神经症的症状不是焦虑的“转换”,就是 “焦虑”的投射。这些症状的出现换来焦虑的消除,因此通过精神分析,解 除压抑,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症状就消失。
变态心理学-第4讲(焦虑症)

惊恐障碍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 (1)行为训练——主要是调节呼吸频率 (2)暴露疗法——使病人逐步适应害怕的情境 (3)放松训练——抵抗焦虑情绪。 (4)认知调节——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
2、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法。 3、辅助必要的药物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 的提心吊胆及持续紧张不安为主的慢性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 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 痛苦。
“我每天总是提心吊胆,难以放松,每时每刻都感到全身酸痛 肌肉紧张,心里想的几乎都是令我担忧的事,但这些事非常零散, 说不清具体指哪些。几个月来,这种状况一直缠绕着我,使我烦恼 ,注意力无法集中,以至于难以入睡,无法正常工作, 身体健康 状况也不佳。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半年多,我沮丧极了,不知这种糟 糕的状态何时才能结束……”
致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 脑干蓝斑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活性的异常可能与
惊恐发作有关 2、遗传易感性(家族聚集性) 3、社会心理因素 • 儿童和成人期经历创伤性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与惊恐障
碍的形成有关。惊恐障碍的患者对创伤效应更敏感,特 别是涉及分离和依恋关系破裂的事件。 • 惊恐障碍的患者比无障碍的个体对创伤效应更敏感。
作业
单选:1、.你判断该求助者最可能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问题 【答案】C
单选:2、该求助者对未来的担心害怕并无多少根据,这是( (A)抑郁 (B)烦恼 (C)紧张 (D)焦虑 【答案】D
)表现。
作业
多选:3.对该求助者做出焦虑神经症的诊断其根据包括(
• 常伴有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难以作决定、记忆力减退等。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变态心理学关注的是那些偏离正常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的现象。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变态心理学案例。
_____是一位 30 岁左右的男性,他的日常生活被一种强烈而无法控制的恐惧所笼罩。
这种恐惧并非针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一种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极度焦虑。
他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哪怕只是出门买个东西,也会反复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场景。
这种过度的担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几乎不敢离开家门,与外界的社交也变得极为有限。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_____的症状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不仅频繁而且持久,常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_____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呢?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_____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较为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氛围紧张。
这种不稳定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其次,_____的性格较为内向和敏感,他对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评价过度在意,这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他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放松,心理压力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焦虑障碍的爆发。
对于_____的治疗,采取了综合的方法。
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被应用其中。
治疗师帮助_____认识到他的过度担忧是不合理的,并引导他改变那些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当_____出现担忧的想法时,治疗师会教他如何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鼓励他逐步挑战自己的恐惧,增加外出和社交的频率。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经历心理困扰和障碍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变态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态心理”。
简单来说,变态心理是指那些偏离了正常心理活动范围的心理和行为。
但要注意,这里的“变态”并非日常中带有贬义的说法,而是一个专业术语。
判断一种心理或行为是否属于变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造成个人痛苦、是否影响正常功能等。
心理障碍的分类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根据症状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等。
例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会长期处于过度担忧的状态,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极度恐惧和身体不适;社交焦虑障碍则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害怕。
再来说说心境障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是在抑郁和躁狂状态之间交替,躁狂发作时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
幻觉可以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则是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坚定信念,比如认为自己被监视或控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当人们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如战争、灾难、性侵犯等,可能会在事后出现闪回、噩梦、过度警觉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除了这些具体的障碍类型,变态心理学还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
成因通常是复杂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变态心理学-神经症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怀疑 强迫联想
强迫回忆
强迫意向
强迫及其障碍
临床表现: 强迫动作和行为
强迫检查
强迫洗涤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询问
强迫及其障碍
临床表现: 强迫情绪—一种不必要的担心 回避行为 其它
焦虑和抑郁 病态的人际关系
躯体症状
第四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焦虑及其障碍 第三节 恐惧及其障碍 第四节 强迫及其障碍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节 神经衰弱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疑病障碍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概述 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 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 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 程度,或其痛与优势观念 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病人主诉的症状不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中介,且局限
于身体的特定部位。
第四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焦虑及其障碍 第三节 恐惧及其障碍 第四节 强迫及其障碍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节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精神易兴奋和脑、躯体功能疲乏。
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
变态心理学
2014.3.19
第四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四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焦虑及其障碍 第三节 恐惧及其障碍 第四节 强迫及其障碍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节 神经衰弱
目的要求: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以及精神障碍

常 见 精 神 障 碍
强迫观念 超价观念 注意、记 注意障碍 注意减弱(见于精神衰弱症候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与注意狭窄(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遗忘)、错构(张冠李戴,有中生它)、虚构(内容 忆与智能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综合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伴精神行为异常,脑器质性,须与应激性无器质性病变的假性 障碍 自知力障碍 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病情,要求治疗,称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指征之一。 程度变化的情感障碍类型: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情绪障碍 性质改变的情感障碍类型: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 精神分裂症 常见临床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妄想性精神障碍 (也叫偏执性):妄想持久的;妄想内容具有一定现实性。人格多固执、主观、敏感等;病程发展缓慢,多不为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具 急性短暂性精神 共同特点:2周内起病;以精神病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病因;2-3个月可完全康复。 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轻型躁狂,有或无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 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 情绪高涨和低落交错出现 持续性心境障碍 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不到轻度抑郁。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 神经症 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非人格障碍,可逆,自知力充分。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急性应激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学: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3.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4.学习障碍: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5. 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6.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7.共病:是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8.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9.闪回:PSTD患者有时可能会生动的看到当时的情境,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好像创伤再次发生.10.社交恐怖症: 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11.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12. 强迫症:又称强迫-冲动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13.广泛性焦虑障碍: 具有队一系列生活实践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14.心境障碍:明显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种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15.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怒为主16.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7.双向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有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18.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患者可以再数年内一直属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以致其成为了病人的一种生存方式19.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20.扩大性自杀: 是指已经有强烈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怜悯他们的亲人,包括自己的配偶和子女,所以他们在自杀之前可能先将他们的配偶或者子女杀死后再自杀21.自杀未遂: 指出现了自杀意念的人采取了自杀行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获得挽救22.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人格结构的缺陷.23.性心理障碍: 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24.易性症: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和性别身份相违背.25.性别认同障碍: 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26.精神分裂症: 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27.儿童多动症: 它是指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28.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较低,适应功能较差为主要特征的障碍29.惊恐障碍: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30分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身份识别,记忆或遗失破坏或分离而这些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都是整合的.。
焦虑障碍变态心理学

社会因素
各种压力性生活事件触发了具有一定生理和心 理上易感焦虑的个体,
压力源来源:生物性、社会性、心理性
焦虑障碍的三因素理论
一般性的生物易感性:容易紧张的生物倾向 一般性的心理易感性:早年生活形成的观念〔
如世界是不可控的〕 习得的特定心理易感性:
当三个因素在某特定的应激源激活下产生自我 强化的恶性循环性焦虑时,焦虑障碍产生
恐恐惧症〕 Specific phobia〔特定物体的恐惧症〕 Social phobia〔社交恐惧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强迫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急性应激障碍〕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 Anxiety disorder due to a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由躯体疾病导致
〔直接经历或目睹战争、严重事故、等等〕
心慌、脸红等〕。 三、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认知规那么
一般性心理易易感性在较为普通一些的创作事件中,起重要的作用〔世界是不可控的〕
防止焦虑为目标的自我挫败行为:强迫观念和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
60%的患者由于担忧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开展为场所恐惧症,有些会回避
杏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脑干中央灰质。行 为抑制系统BIS:起源于脑干的CRF、5-HT、 NE系统,并激活海马-隔区系统〕
心理学因素
焦虑的多因素交互模型:从早期经历中开展出 来的控制感是决定成年后是否容易焦虑的心理 因素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难性的想法是惊恐障碍的核心
惊恐一般是短暂的、情景性的事件,在10分钟发 展到顶点,尽管患者感觉似乎持续了数个小时。
当症状消退时,患者会感到筋疲力尽,似乎他刚 从一个创伤事件中死里逃生。在两次惊恐发作 之间,患者会一直担心出现又一次惊恐
惊恐发作有的是无线索的或意料之外的,有的是 有线索的
焦虑障碍
人们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会遇到 焦虑问题。 ——罗洛·梅(Rollo May)
焦虑产生的“或战或逃”恐惧反应,可能是 人类为了清除对幸福的威胁所采取的一种反 应
(Lang,Bradley,&Cuthbert,1998;Nesse,199 8)
焦虑症
美国社会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美国社会中约有30%-40%的人在他们生活的某段时间患上了 焦虑
对某物或场合强烈、持续的恐惧 1、明知与事实不一致 2、躲避引起恐惧的刺激
注意: 恐惧强度不合常理 恐惧应对方式
恐惧症两类型
1、特定对象恐惧症 2、社交恐惧症
特定对象恐惧症
特点:无明确理由恐惧 恐高症 幽闭恐惧症 对身体损害的恐惧 动物恐惧症
特定对象恐惧与日常非理性恐惧
对日常生活和行为存在重大、客观影响
(9)现实解体(非真实感)点
强烈恐惧或完全警觉反应突然出现,并且很快就聚
集为完全窒息,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
出汗、感觉头晕目眩,发抖并直喘气,脉搏加速, 心跳得厉害。作呕、胸口疼、窒息、感觉麻木、 热或冷都是常见的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后让个体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得不真 实了(现实感丧失)或者他们自己变得不真实了 (人格解体)
A,女,感觉胸闷,难以呼吸,并且担心这意味着也心脏有问题。 过去的几周内,恐惧感一直围绕着她。她有种不好的预感,感觉 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而自己根本没有为解决它做好准备。多数时 候她都是一个比较神经质的人,近来这种可怕的想象已经使她感 到恐惧,她觉得自己生活的每个方面——个人问题、健康问题、 与导师的冲突——都充满了危险。今天,她与其他几个学生一起 开会,在会议进行到差不多一半时,她感到头晕,手臂和胳膊的 肌肉感到刺痛,呼吸困难,似乎有人站在她的胸部,使她无法吸 到足够的氧气。她突然离开了会场,因为她担心自己会开始颤抖, 担心其他人会注意到她并怀疑她失去理智。
G与特定事物或情境有关的焦虑、惊恐发作或回避不能 归因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离别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 或广场恐惧不伴惊恐障碍史
动物型:害怕动物或昆虫,一般起病于童年 自然环境型:害怕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如暴风雨、 高处、水边、一般起病于童年 血液、注射、损伤型:害怕见到血液或损伤,或害怕接 受注射或其他侵入性医疗操作,此型常有家族史,以血 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强为特点 情境型:如害怕公共交通工具、隧道、桥梁、电梯、飞 机、驾驶室、封闭场所,多起病于童年或24-27岁。 其他型:害怕其他事物,如害怕或回避引起哽咽、呕吐 或导致染病的情境,“空间”恐怖(即离开墙壁或其他 身体支持物便害怕跌倒);儿童害怕响亮声音或化装人 物。
DSM-IV-TR,如果一个人重复出现无线索的惊 恐发作,随后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一直害 怕以后的发作,担心发作的含义或后果,或者 发现导致了明显的行为改变——诊断此人有惊 恐症
尽管惊恐症报告无线索的重要性大,但患者报告 有线索的惊恐发作要比婚线索的多,且尽管报告 无线索发作也可能涉及到突发的事件——细微变 化,如身体劳累,这导致身体内化学成分的改变 自我报告的无线索惊恐发作帮助我们解释患者的 灾难感和感觉失去控制感 惊恐障碍患者因为担心惊恐发作而社会功能受到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自我报告的生理和心 理问题多
症(Shepherd,Cooper,Brown,et al.,1996)
最昂贵的心理健康问题(Rovner,1993)
严重地损害职业、社会和家庭的正常运行
(Mogotsi,Kaminer&Stein,2000)
导致其他障碍,如抑郁、酒精中毒症(Burke,Burke,&Rae,1994) 导致生理障碍,如心脏病(Boscarino&Chang,2001)
焦虑和惊恐
情绪种类 焦虑
惊恐
症状
对象 发生时间 与幸福的 关系 最初表现 注意 应对
担忧感
对象模糊、未被识别 未来某个时间 无明确、直接关系
低窒息的恐惧反应 威胁信号 易怒
心悸、呼吸短促、情况紧 急,孤注一掷
完全窒息 逃跑反应
焦虑综合症
恐惧症
特定对象恐惧症和社交恐惧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症二成分
特定对象恐惧症通常始于童年,开始平均年 龄在11-17岁
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比其他美国人更易患 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特定恐惧症DSM的诊断标准
A出现或预期出现特定的事物或情境引起持久而显著的 害怕,这种害怕是过分的和不合情理的
B暴露于所恐惧的刺激时,几乎必然立即引起焦虑反应, 反应可能是与该情境有密切关系的或在该情境时易起 的惊恐发作
R,40岁,男,单身,一个人住成自己家乡城里, 一次去某个地方旅途中出现好几次惊恐发作且 一直都很焦虑,他开始担心自己会“发疯并且 在一个精神病院结束自己一生”,于是他迅速 返回纽约家中,以后这种惊恐发作出现得更频 繁了。后来,他拒绝坐电梯,火车,拥挤的地 方和社交场所,不会走出家为中心、20米为半 径的范围
惊恐发作
一段时间有强烈的害怕和不适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4
条突然出现且在10分钟内达到高潮:
(1)心悸或心率加快 (11)害怕即将死亡
(2)出汗
(12)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
(3)震颤或发抖
(13)发冷或潮热
(4)气促感或窒息感
(5)喉头哽噻感
(6)胸部疼痛或不适
(7)恶心或腹部不适
(8)头昏、失平衡感、头重脚轻或昏厥
C病人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情理的
D病人回避所恐惧的情境,在无法回避时则忍受强烈的 焦虑或苦恼
特定恐惧症DSM的诊断标准
E回避、焦虑性预期或在所害怕的情境中苦恼显著地干 扰病人的日常生活、职业(学业)功能、社交活动或 人际关系,或者为有这种恐怖而感到显著苦恼
F18岁以下的病人,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