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八章 人格障碍

合集下载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 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 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 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 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 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 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 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 利影响。
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 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 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 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 极作用不可忽视。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迄今为止,有关人格障碍患病率的资料较少。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目前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从得到的有限 的资料来看,中国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比似乎特别低,这可能是中西方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诊断工具 的不一致及文化差异造成的。

变态心理学论文参考

变态心理学论文参考

变态心理学论文参考分析二、病症介绍(四)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

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三、人物变态心理分析尤德尔为了工作的安宁他偷偷丢掉邻居的狗,有洁癖和强迫症,言语尖酸刻薄,被黑人画商(小库巴·古丁饰)威胁时表现出惊慌怯弱却反咬一口的无赖、市侩。

尤德尔总是只隙开一条门缝和邻居说话,返回房门后,对生活及周边事物始终才去冷漠应对,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关心包括他的心理医生在内的任何人的变化。

这样的冷漠态度正是由于他的强迫症所导致的,每次锁门他都怕没有锁牢,几乎每次都要重复锁五次。

尤德尔厌恶邻居西蒙家的小狗,也总是通过紧闭的房门关注对面发生的一切。

他戴着手套,回家后会洗几次手,每洗一次都要换一块新的肥皂。

每一天,他都会去同一间餐馆,坐同一个位置,让同一位服务员服侍。

这些都是属于强迫症的症状特征。

四、总结无论自己的行为能否被世俗所理解,自己的改变是不是值得,只有做自己所能做的改变,适应环境,达到尽善尽美。

现在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在日新月异的背后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人适应自己,唯有改变自己适应他人,适应生活,才能更好与人相处,尽善尽美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

变态心理学论文范文二:变态心理学论文本学期我选择了变态心理学作为我的选修课,尽管本学期的变态心理学课时我们都是在看一些关于一些心理变态的电影,但是通过自己阅读完整本课本和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变态的电影,我对变态心理学还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算不上深刻。

首先变态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

它研究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饿异常表现,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PPT专业课件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PPT专业课件
• 3. 人格严重偏离正常,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 自知力。
• 4. 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生活无目标,易 受本能欲望支配。

6
5. 情感发育不成熟,极不稳定,易激惹, 对自己的行为无内疚感和负罪感。 6. 人际关系失调,难以相处。 7. 矫治困难,预后欠佳。 8. 一般早年(童年或少年期)即有所表 现。
•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行为治疗
为主;
• 4. 控制治疗环境尤为重要; • 5. 适当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矫正治疗是一个难度很 大和值得探讨的课题 。途径:综合性治疗
16
(四)、实践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 教学录象: 抢劫 • 讨论:马家爵案例人格心理分析
17
人格障碍 概述
.
1
一、人格概念
• 又称为个性,是在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 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性内化 过程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个体相对独特和稳定的 心理行为模式。它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 爱好等内容。
• 人格是独特的行为模式。
•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 人格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研究
•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悖德型人格障碍,它
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它是最常见的一类人格障碍。也是精神病学家和
心理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类型。美国一项调查报
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约占人口的3。9--4。9%
(男性)和0。7%(女性)。国外报道男性3%,
神经症、精神病与人格障碍: 研究报告:50%同时患有人格障碍
3
2.概念: 人格障碍又称变(病)态人格、人格异 常,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 常为主的障碍,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 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 能,或者患者感到痛苦。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

二)病因
1、生物学因素 2、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的生活经历
父爱剥夺→成年后则胆小、畏缩 母爱剥夺→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 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矛盾之中→不诚实 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不良示范作用 要求过高→逆反心理、偏执或偏激,失败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 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别人; 在支配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依赖; 在干涉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被动; 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 在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癖; 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对周围人或事敏感、多疑、心肠狭窄、自尊心过强, 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受辱,满怀怨恨,人 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 有时牵连观念; 无端经常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和利用自己,或有 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的举动作歪曲的理解,警 视四周; 遇到挫折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 易于争辩对抗,常有敌意、对抗; 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不忠,限制对方和异性 交往,或表现不悦。





六、癔症(表演)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征;情绪不稳, 暗示性、依赖性强 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而不稳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 端;性情急躁、爱感情用事并缺乏理智,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 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 好表现,好出风头,行为夸张、做作,处处都渴望吸引别人的注 意,而且富于表现性、夸张性,人越多其表现越夸张; 喜欢表扬,经受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心胸狭隘; 自我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自私,爱占便宜 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意志薄弱、易于受人诱惑而犯 错误; 富于幻想,常自欺欺人 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卖弄风情,喜爱 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变态心理学 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 人格障碍

2018/1/
7
Company Logo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 DSM-IV将10种人格障碍划分为3大 类群:
A类群:行为古怪、奇异 B类群:戏剧化、情感强烈、不稳定 C类群:紧张、焦虑行为
2018/1/
流行情况
APA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发现人格障
碍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5%-
2.5%左右,在医院住院机构病人中可
能达到10%-30%(APA,2000)。
2018/1/
6
Company Logo
诊断和评估
人格障碍的诊断也许是所有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患的 诊断和评定中争议最大、最难取得完全一致意见的。 诊断标准更多是针对于内在特质或者是持久的行为模 式,而不是客观的行为标准 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很少正好符合我们设定的诊断标准, 他们可能表现出复杂的症状 常见评估方法:临床会谈、自陈量表、医生评定
8
Company Logo
人格障碍类型
cluster A
偏执型 分裂型 分裂样
cluster B
表演型 自恋型 反社会型 边缘型
cluster C
回避型 依赖性 强迫型
A型:类似精分患者的古怪行为和症状 B型:情绪化、浮夸、反复无常、冲动的行为 C型:长期的焦虑、恐惧
2018/1/
2018/1/ 源于APA ,1993
2018/1/
11
Company Logo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D)诊断标准
对于他人有一种普遍的不信任和怀疑,将他们的动机解释为心怀 不轨,存在于大量的情景中,始于成人早期,有四点或者四点以 上的以下特征:
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 (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 (教学大纲)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函授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函授(自学)50学时,面授30学时课程性质:变态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不同于正态心理学,它是从另一个视野来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理论上,它对于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发生机制。

对于论证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供鲜明的科学论据,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证实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在实践上,它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整个人类精神健康的保健事业的发展,还能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里,心录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人类的大敌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

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为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发生心理失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患的人数正在明显地攀升。

因此,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切关注,作为这个领域基础学科的变态心理学就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普遍重视和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员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变态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要学好本课程要注意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心理诊断学、心理案例分析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自学课程安排:变态心理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有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双重要求,在自学时应保证学员的自学时数不低于50学时,在自学时可按本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同步进行,自学教材采用张伯源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并拟定自学计划,对自己的自学作一个合理安排。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suden精品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suden精品PPT课件
onset can be traced back at least to adolescence or early adulthood. The individual is at least age 18. There is evidence of conduct disorder with onset before age 15. E. The enduring pattern is not better accounted for as a manifestation of another mental disorder F. The enduring pattern is not due to the direct
C. The enduring pattern leads t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
D. The pattern is stable and of long duration ands its
Personality Disorder
Historic Overview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病态人格) : Kraepelin, 1909
Psychopathy
Personality Disorder
Definition
DSM-Ⅳ Diagnostic Criteria
A. An enduring pattern of inner experience and behavior
that deviates markedly from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dividual’s culture. This pattern is manifested in two (or more ) of the following areas:

人格障碍ppt课件

人格障碍ppt课件

三、环境因素: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 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 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不合理 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 教养或父母的溺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 因。恶劣的社会风尚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 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 有一定关系。
患病率:
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 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 率高;兰格和迈克尔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 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雷登则认为 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 总发生率大三倍 。
1、发达国家总患病率2%—10% 2、英国13%美国11%挪威9.4%瑞 典2.7%德国2.8% 3、中国 1999年12地区调查2.5%
人格障碍
概述
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的差异很重要,因为它可能是 精神障碍的易患素质,也可说明某一精 神障碍的少见特征。它们是病理的塑型 因素—即他们说明疾病不同寻常的特征, 并可影响患者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态度。
定义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 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 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 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 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偏执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ICD-10)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 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 种普遍倾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友 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3、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 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上述表现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现, 延续至成年; 5、这一障碍会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苦 恼,但仅在病程后期才明显; 6、这一障碍通常会伴有职业及社交的 严重问题,但并非绝对如此。

《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303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英文名称: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习本课程,为学生奠定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学基础,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变态心理学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变态心理学涉及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描述、解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增强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识别、分析、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对心理障碍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系统,掌握各种各种理论观点及常见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因,了解其治疗方法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变态心理(心理障碍)的概念,以及不适当反常理的行为反应。

了解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及潜在假设,从而理解异常行为。

掌握心理学论的各种角度(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及其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1.变态心理的认识及演变2.认识变态的历史及发展3.变态心理学理论4.变态心理学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2.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3.在变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遗传学研究。

变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变态故事1)企鹅肉问: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妻子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

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

但是他妻子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

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

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

为什么?2)水草问: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

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

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

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

为什么?3)葬礼的故事问: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

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

会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

为什么?4)满地木屑问: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

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

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

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

在他的家里只发现木头做的家具和满地的木屑。

他为什么自杀?答案1.男科学家其实是吃了他女朋友的肉才维持了生命,当他去吃真企鹅肉的时候发现了事实(企鹅肉和自己曾吃过的不一样),所以他自杀了;(多么伟大的爱情啊~~)2.当男孩知道这个河没有水藻的时候,他才知道当初缠住自己脚又被自己踢开的“水藻”其实是他女朋友的头发,由于自责而自杀..3.妹妹把姐姐杀了是以为又能再举办一次葬礼,然后就又能见到那个帅哥了...4.那个不瞎的侏儒偷偷去了瞎子侏儒的家用锯把瞎子侏儒家里的家具都锯掉了一截。

瞎子侏儒因为瞎不知道情况,因为他都要靠身体接触那些家具,当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家具都变矮了,就以为自己长高了,所以就自杀了....变态心理学: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 ,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 。

变态心理学 第8章 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 第8章 人格障碍
21病因?综合模型第二节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没有能抑制反社会行为抑制反社会行为前额叶和边缘区异常特别是控制恐惧反应的脑区别是控制恐惧反应的脑区慢性的唤醒不足冲动控制缺陷从痛苦中获得经验困难童年期品行障碍成年期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2治疗?治疗关系是以义务和信任为基础的如果来访者表现出在信任和义务上的能力有限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无法形成的好的治疗关系是无法形成的


⑦ 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⑧ 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⑨ 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19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诊断标准]
2、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史有很 大相关。 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密度 低的人在“分离”的测量上得分更高。
16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三、分裂样人格障碍

治疗

分裂样患者很少主动要求治疗,除非是他们的情绪极端抑郁或者因 为缺乏社会交往技巧而造成事业上的重大损失。

认知行为治疗:第一步就是要促进患者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团体治疗:治疗小组为患者建立社会系统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一 个暴露自我和社会反馈的舞台,同时,治疗师会帮助患者确定他人 的情感和情感反应,从而增强他们共情的能力。

行为治疗:治疗师给患者布置一系列作业,如演讲情景的角色扮演, 患者可以逐步学会社会技能。

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乐观。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的起因 Nhomakorabea 生物因素
不充分的情绪唤起 寻求刺激 认知功能缺陷 遗传
家庭关系
早期失去父母 父母的拒绝和不一致的管教 不当的榜样
社会文化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的治疗
心理治疗效果很差 生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控制环境最重要 幸运的是,40岁之后能够逐渐改善
冲动型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 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
人格与人格障碍
人格有时又称为个性,指个体心理特征 的总和,它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 趣、爱好等内容。
人格障碍\病态人格
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 障碍,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 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障碍开始 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 生。
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和对个人权利的执意追求
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 是妄想
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认为自己正确,将错误归 因于外,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 目的不肯罢休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明显表现出不安全感、不 完美感和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预防
和治疗
7.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与治疗 8.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和治疗 9.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和治疗 10.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和治疗 11.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形成原因 12.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及治疗
三、C组人格障碍——焦虑—恐惧型人格障碍
这种障碍被定义为高水平的担心和焦虑,以 及一种抑制情感的倾向。这种焦 虑—恐惧障碍 与B类障碍不同,B类倾向于明显的情感表达,而 C类很含蓄。B类和C类的区分表现在对他人的态 度上。B类缺乏对社会道德的关注,而C类障碍通 常表现为对道德规范的过度关注。
(一)回避型人格障碍
三、人格障碍的共病以及发病率
有研究者发现,许多人格障碍患者在 其发展过程中往往符合不止一种类型的 人 格障碍,这种现象也称做人格障碍的共病 现象。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一、A组人格障碍——古怪型人格障碍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2.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发病率 3.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1.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2.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3.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三)分裂样人格障碍
1.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2.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发病率 3.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
二、B组人格障碍——戏剧型人格障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变态心理学第八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DSMⅣ诊断体系指出,人格障碍是 “稳固的、适应不良的,能引起明显的功 能性损害或主观痛苦”。人格障碍在儿童 时期 就初见雏形,并延续至整个成年期。
二、人格障碍的分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癔症 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焦虑型人格障碍 8.依赖型人格障碍
1.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以及治疗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
1.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
(三)强迫型人Leabharlann 障碍1.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
小结
1.人格障碍的概念 2.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3.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与治疗 4.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与治疗 5.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预防和
(二)边缘型人格障碍
1.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以及发病率 3.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
1.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以及发病率 3.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四)自恋型人格障碍
1.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发病率及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