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基础

合集下载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 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 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 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 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 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中古音

中古音是指六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以 《切韵》为代表。中古音是研究汉语语音 史的基础。《切韵》在唐宋两代经过多次 修订,书名也有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 宋陈彭年等修订而成的《广韵》。《广韵》 与《切韵》在分韵上略有差异,但是音系 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切韵原本已经看不 到了,所以现在研究中古音实际上主要依 据的是《广韵》。三十六字母.doc
上古音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 二、上古韵部 顾炎武:十部 段玉裁:十七部 江永:十三部 戴震:二十五部 孔广森:十八部 江有诰:二十一部 章炳麟:二十三部 黄侃:二十八部 王力:二十九部和三十部三十六字母.doc
上古音



三、上古声母三十六字母.doc 1、重轻唇不分(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 2、舌上舌头不分(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与 端透定无异。” 3、“娘、日”归“泥” 章太炎 “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 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古书的读音

一、古书读音原则 二、古音通假 三、破读 四、特读 国名:燕、龟兹、大宛、月氏、康居 族名:吐谷浑、 荤粥、先零、吐藩、 地名:东阿、冤句、阿房宫、阳夏、铅山、番禺 人名:傅说、莫邪、伍员、曹大家 姓氏:乐、仇、任、种、|解、万俟、尉迟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音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诗经》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时代)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时代) 《中原音韵》 现代音 普通话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 :《淮南子》“蛟龙水居”,高诱注“蛟 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2、直音:《汉书》“单父人吕公善沛令”注“单 音善,父音甫”。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精清从心邪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

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

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2 / 36跟拼音基本相同。

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音韵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的产生、活动和规律,以及语音在语言中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音韵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点,揭示语音与语言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演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语音的分类:语音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由于发声器官的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音。

元音是发音器官基本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和元音的具体分类还涉及到声带振动、气流等方面。

2.音位与音素:音位是言语中具有辨别作用的音,是最小的受语音反差区分的单位。

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称为音素。

一个语言中可能有多个音素对应一个音位,这是由于同一个音位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发音。

3.音韵规则:音韵规则是描述语音变化的一般规律。

不同语言和方言会有不同的音韵规则。

音韵规则可以通过系统地研究一门语言的语音现象,从而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和规则,揭示语言演变的轨迹和机制。

4.音位和音系:音位是一个语言中的基本音的集合,音系则是音位的系统整合。

音位和音系的研究是音韵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语言的音系结构、音位数量和分布等。

5.音变规律:音变是指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音变规律是音变现象的总结和分类,它可以通过研究音变现象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音韵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征。

通过研究语音的产生、发展和规律,可以揭示语音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语言的演变和变异。

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差异和变化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揭示语言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音韵学还对语言学研究的其他领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领域,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发和改进相关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反切与韵书(一)古代注音方法:先秦时期,“士”们还没有意识到汉语音韵的特征,还不能把构成汉语音韵的基本要素—声、韵、调剖析开来。

汉语音韵的研究在汉代开始萌芽。

宋·郑樵在《通志·七音略》里批评他们:“汉儒知以说文解字,而不知有‘子’、‘母’,生字为母,从字为子,子母不分,所以失造字之旨” 。

◇古代注音方法:当时的学者对汉字的注音常采用一些粗疏的方法,主要有:1.直音:是借用音同的通晓字直接加以注音。

如《左传》:“次于陘”。

《经典释文》注“陘,音邢”2.读若:主要是借用音近的文字加以注音。

如《说文》:“趹,读若決水之決。

”3.譬况:是在借用音近的文字注音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文字说明。

如《吕氏春秋·慎行篇》:“崔纾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又如《释名释天》:“风,兖司豫冀横口合唇言之,…氾也;青徐言凤,蹙口开唇推气言之,…放也,。

”4.反切:反切的产生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受梵文的影响,魏晋学者终于懂得把汉字字音拆分为“声”、“韵”两部分,分别取两个与声韵相同的汉字加以标音。

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

反切注音方法无疑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注音方法,它的产生为汉语音韵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辨析声韵调的发音及其类别的重要依据。

何谓反切?“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如:红, 胡笼切攀, 普班切劝, 去愿切唐, 徒郎切刊, 苦寒切毁, 许委切音韵学基础知识(二)韵书简述:韵书,是汉魏以后,继反切注音法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字书。

它的编排体例是:凡同一韵的字收集在一起,用反切注音,并注明字义,再按照“韵”的先后排列,取其中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

以《广韵》东韵为例:东,东方也。

…德红切。

十七。

菄鸫倲蝀……同,齐也。

…徒红切。

四十五。

……古代韵书,本来是为方便写作诗文而编录。

由于它是当时汉字实际语音的书面描写,真实地保留了汉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因而韵书又成为研究古代实际语音的重要工具。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是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组声母,是学习音韵学的入门基础。

这三十六个字母分别是:唇音重唇轻唇并半唇、舌音舌头舌上、齿音正齿旁齿唇齿、牙音前牙后牙、喉音声纽四纽、半舌音半舌、半齿音、影母。

这三十六字母的发音和使用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变化,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练习和掌握。

同时,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这些字母的发音和使用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除了三十六字母外,音韵学还包括韵部、声调、古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习音韵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和语调的规律和变化,为语言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谈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谈谈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谈谈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2、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哪四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3、什么是等韵学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4、音韵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5、什么叫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6、三十六字母是哪些五音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唇音重唇音帮p 滂pÁ並b 明m轻唇音非pf 敷pfÁ奉bv 微M舌音舌头端t 透tÁ定d 泥n舌上知¦彻Á¦澄¥娘¤齿音齿头精ts 清tsÁ从dz 心s 邪z 正齿照tS 穿tÁS床dZ 审S 禅Z牙音见k 溪kÁ群g 疑N喉音影O 喻j 晓x 匣Ä半舌音来l半齿音日ü¤7、什么是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音韵学基础doc

音韵学基础doc

《音韵学基础》第一节概说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因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

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力。

三家分期大同小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用王力的分期。

五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高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力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用王氏分期,是因为王氏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把语音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音史的四期,同时也适用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而高氏、罗氏则主要是从语音史角度提出的分期;其二,王氏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用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高氏、罗氏分期比较细密,适用于专门从事语音史研究的工作者。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音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文。

前者需要上古音知识,后者需要中古音知识,而学习上古音又必须以中古音为基础。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同文字学、训诂学一样,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音韵学和语音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它对语音从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两方面去研究。

汉语音韵学基础(人大课件)

汉语音韵学基础(人大课件)

第二节 《广韵》的体例 广韵》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 广韵》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的一部韵书,共二六韵,所收字数为26194 个。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 声分六十韵,入声分三十四韵。按平、上、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 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又分“上”与 “下”,所以分为五卷。
第一章 音 韵 学
第一节 什么叫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 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中 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 分。所以,音韵学又可称做历史语音学。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 首先,掌握了汉语音韵学直接有助于汉语词汇学、 汉语语法学和汉语方言学的研究。 其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为普通语音学 提供新的资料。 再次,学习音韵学,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 整理古典文献。 最后,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现在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主张,订古韵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为十一类三十部,它们是:(一)1.之部 2. 职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3.蒸部(二)4.幽部 5.觉部 6.冬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三)7.宵部 8.药部(四)9.侯部 10.屋部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1.东部(五)12.鱼部 13.铎部 14.阳部(六)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15.支部 16.锡部 17.耕部(七)18.歌部 19.月部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0.元部(八)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九)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24.微部 25.物部 26.文部(十) 27.缉部 28.侵部 (十一) 29.叶部 30.谈部 29.叶部 30.谈部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十六摄
1.通:东冬钟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3.曾:蒸登
14.流:尤侯幽
15.深:侵
16.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一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α][ə][o] 等后低元音。 二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a][æ ]等前低元音。 三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 [ε ]或无韵 头,韵腹元音为[i] 四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前、高元音[e]. 需要说明的是: 目前,有分歧的是对四等韵的认识,自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以来,很多音韵学家认为四等韵有韵头i,而另外一些学者 则认为四等韵没有韵头i。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 汉语史》、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都采用第一种观点。本 课程也采用了这种观点。
寒雨连江夜入吴[u], 平明送客楚山孤[u]。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u]。(模韵) 去年寒食洞庭波, 今年寒食襄阳路[u] 不辞着处寻山水, 只畏还家落春暮[u]。(暮韵) 到了元代,归纳韵的条件有所改变,《中原音韵》19韵, 不论声调。
二、从研究语音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 为了研究语音,音韵学家提出“摄”的概念来统帅《广 韵》 各韵。“摄”就是统摄的意思。归纳“韵摄”的条件比归 纳韵 的条件宽泛,不论韵头,不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 严格,凡是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韵的韵尾与其相 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如: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 [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 [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开、齐、合、撮四呼,中 古汉语的韵母则只有开口呼和合口呼。合口呼是 指有韵头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其余的皆为

音韵基础知识1

音韵基础知识1
音韵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及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概述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
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音韵学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是研究 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 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2、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先秦、两汉),以《诗经》、《楚辞》
的启发,并参照藏文字母的体系,给汉字创制 了字母。最早是唐末守温和尚创“三十字母”, 后来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字母。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五音(唇音、舌音、 齿音、牙音、喉音)、七音(在五音上再增加 半舌音、半齿音)。 (2)按照发音方法分类:全清、次清、全浊、 次浊。
(二)关于韵母 1、韵和韵母: (1)韵:韵头不同,韵腹、韵尾、声调相同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按照韵尾
的不同给韵分的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
(三)关于声调
1、调类:四声:平、上、去、入。 2、调值:前人描述为: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
入声直而促。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二、中古的声母
(一)唐宋三十六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唇音: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齿音: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晓匣喻 半舌:来 半齿:日
(二)三十六字母和普通话声母的对应
关系 (1)唇音b p m f 来自唇音“帮滂并 明”; (2)舌根音 g k h 来自牙音和喉音“见 溪群晓匣”; (3)舌尖中音 d t l 来自舌音“端透定 来”;n主要来自“泥娘”;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今音學也叫今韻學,是以《切 韻》系韻書作為物件,研究南 北朝到隋唐時代的語音系統的; • 古音學也叫古韻學,是相對 “今音學”來說的,它研究的 物件是先秦兩漢的詩歌韻文, 而以《詩經》用韻為主要的根 據,並且結合形聲字,研究上 古時期的語音系統。
• 等韻學是以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 研究物件,最初僅是對中古韻書及 韻書中的反切的解釋,如現存最早 的等韻圖《韻鏡》、《七音略》, 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韻》系韻書的 反切所反映的語音系統的。 • 等韻圖是传统音韵学研究汉语发音 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種字音表,其 基本结構是橫列字母,縱分四聲、 四等,再把一個個的字依其發音填 入適當的格子裏。
• 近音學是以元代《中原 音韻》系統韻書和分析 近代語音的等韻圖為研 究物件的,也有人將之 稱為“北音學”。
二、漢語音韻結構的特點
傳統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有: 兩分法:聲、韻 三分法:聲、韻、字調。 四分法:起、舒、縱、收。 五分法:頭、頸、腹、尾、神
河岸國 代 標 有 衣 葉

聲母 [ x ] 韻母 韻腹 [ɣ] 韻尾 聲調 35
關於韻母的概念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傳井亦然。 虛沾周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an 、ian 、iuan 、uan
韻母:指漢字字音中聲母後面的音素。 包括三部分:韻頭、韻尾、韻腹。 韻:指韻腹、韻尾,不包括韻頭。兩 個字只要韻腹、韻尾相同、聲調相同 就是同韻的字,可以在一起押韻,記 住同韻的字不一定是同韻母的字。
反切的局限性
• 第一,反切的上字、下字各家 用的很不統一,同是一個聲母, 它可以用很多字來表示。 • [t],“都”,“德”,“東” 如 • 《廣韻》中表示聲母[t]的反 切上字就有“都”、“丁”、 “多”、“當”、“得”、 “德”、“冬”七個字。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元明时代,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北京音系就出 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个声调。
2、调值:指各种语言实际读音的高低升 降的形式。现汉使用五度标调法(刘复、 赵元任)。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同为阴平的“妈”,在北方方言读55调 值,而在天津方言读11调值。
明· 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古代的注音材料
铺,东晋徐邈注为“音敷”
4)谐声字:即形声字。使用相同声旁的字, 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非常接近。如: “芒、妄、忘、忙”都是从“亡”得声,现 汉读音不同,但是在上古它们的读音相同或 相近。
5)古代的韵文材料
诗歌、辞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6)古代的韵书、韵图 韵书:古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汇集 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据之 选择韵脚的一种词典。 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韵、调情况都 反映出来 7)方言材料、亲属语言材料
前人对中古音的总结 1、唐末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 知徹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 齿音:精请從 審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 匣喻影 2、宋人三十六字母: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 (一) 《廣韻》的產生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 及唐人的增訂本《唐韵》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 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 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 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 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 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 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 麼變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古期,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
3、近代,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
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高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力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用王氏分期,是因为王氏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把语音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音史的四期,同时也适用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而高氏、罗氏则主要是从语音史角度提出的分期;其二,王氏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用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高氏、罗氏分期比较细密,适用于专门从事语音史研究的工作者。
全浊
双 唇 唇 重唇 邦[p] 滂[p’] 并[b] 明[m]
舌尖中

舌头 端[t] 透[t’] 定[d] 泥[n]
舌面前 舌上 知[t] 彻[பைடு நூலகம்’] 澄[d] 娘[n]
舌尖前
齿
齿头 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
(1)《切韵》
《切韵》,作者陆法言(字法言,名“词”或“慈”),《隋书》不载,《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陆慈《切韵》五卷”的字样。原书已佚,仅存《切韵序》(敦煌残卷)。《切韵》是在研究分析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它是前代韵书的总结。由于它的完整性、系统性,因而“时俗共重,以为典范”。但到目前,它所反映的音系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四派)。
严格地说来,这四个部门只包括了汉语音韵学的一半内容,它只把几个代表时期的横的面进行了剖析,都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对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整个汉语史的研究,应该是共时和历时的立体交叉,但目前共时研究能够提供的东西不是太多,所以语音史的研究还非常薄弱,目前,汉语语音史方面比较重要的成果是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比较详细地展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其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科学的汉语语音史是构建系统科学的汉语史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今后的努力。
半元音 以[j]
舌尖中 半 舌 来[l]
舌面鼻
擦音 半 齿 日[nz]
对上表应该补充说明的是,李荣通过对《切韵》残卷的研究,发现一个俟母。俟母属于齿音庄组,与禅母相对,本表未列。当今多数学者承认俟母,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保留意见。李荣还认为中古不存在娘母,这个见解赞成的人少,反对的人多,本表仍列出娘母。总之,中古声母总数在35个(不承认俟母和娘母)到37个(承认俟母,不排除娘母)之间。
(3)音韵学是文字学、训诂学的工具
在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的三个分支中,音韵学是其他两个学科的基础,古今有成就的语言学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师。对普通人和初学者来说,音韵学对文字词汇学习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掌握反切
B 认识文字上的通假
C 理解汉字构造
D 认识声训
(4)有助于古汉语语法的研究
音韵学和语音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它对语音从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两方面去研究。语音学研究有三个主要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还有所谓实验语音学。它们是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等,适用于全人类所有的语言。而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等。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三、 韵
(一)韵的不同含义:
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项有以下三个:
其一,相当于今天说的韵母,即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部分。在做音系研究时,常常称这样的韵为韵类(从音素角度分出的韵母的类别)。比如《广韵》东韵有两个韵母,也说有两个韵类。
音韵学和语音学虽然都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但它们内容上的分歧决定了它们在观点和方法上也有不同。音韵学侧重于音类的划分,侧重于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但是,音韵学跟语音学又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现在一般人所说的“平水韵”是指刘渊的书,扩大开来包括凡是分106韵的韵书。但“平水韵”因何而得名,尚难确定。
二、 中古声母
今天说的声母古人叫声,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名称。自从等韵学兴起以后,习惯上例以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所谓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所谓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分分立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字母就是表示声母的代表字。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唐末僧人守温)。如果用七音来统摄三十六字母,则可以列成下表:
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因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1.它是《切韵》系韵书的代表,是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
2.它是研究上古音的阶梯。
3.它是研究等韵学的参考书。
(3)《平水韵》
《平水韵》,就是诗韵。元代以来,平水韵是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沿用至今,旧时不少字书也是按照平水韵分韵编次。宋理宗淳佑壬子年(1255年)江北平水人刘渊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广韵》206韵为107韵,原书不存。同时,金代文人王文郁为平水书籍(官名),有《平水新刊韵略》,书成于1229年以前,分106韵(上声“迥”、“拯”并而为一)。
音韵学基础.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 音 韵 学
第一节 概 说
一 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
中古声母音值表
中 发
发 发 古 音
音 音 声 方
部 部 母 法
位 位 及
新 旧 拟
名 名 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2)《广韵》
到北宋初,陈彭年、丘雍等人据《切韵》及唐人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大宋重修广韵》,习惯上称《广韵》。
《广韵》一出,隋唐韵书都渐渐亡佚,这样,《广韵》在汉语音韵学上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黄侃曾说:“音韵之学,必以《广韵》为宗,其在韵书,如《说文》之在字书,轻重略等。”它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无数学者都潜心研究过《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结论互有参差,但总的趋势还是比较接近的。多数学者认为中古的声母有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叙述则是这样:唇音非敷奉微4母并入帮滂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齿音照穿床审中分出庄初崇生4母,这就多出4个;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于母、云母)、喻四(也称以母、余母),但同时把喻三与匣母合并,认为喻三与匣母在当时是一个声母;三十六字母的其余字母不变。这样中古声母总数仍然是36个,但是与三十六字母有了很大不同。把中古声母的代表字和拟音列成下表(《音韵学通论》p105):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力。三家分期大同小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用王力的分期。五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
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地方性口语的一门学科。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言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王力:“切韵的语言系统是以一个方言的语音体系为基础(可能是洛阳话),同时照顾古音系统的混合物。”
《切韵》问世以后,基于它较好的适用性,在盛唐发达的文化和科举取士的背景下,“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不少人为它增字加训,出现了很多增广《切韵》的韵书,到了孙偭的《唐韵》,几乎成了官书,成为押韵的标准和规范。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音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文。前者需要上古音知识,后者需要中古音知识,而学习上古音又必须以中古音为基础。
二 音韵学与语音学
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同文字学、训诂学一样,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魏李登的《声类》,据清谢启昆《小学考》所录,魏晋南北朝时声韵类著作有27种,还有70种音义书,但均已佚。
六朝的韵书因“楚夏各异”,各有土风,各自按自己的语音系统编制韵书,甲地的韵书只适用于甲地,乙地的韵书只适用于乙地。隋统一后,要求语言上也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陆法言的《切韵》就应运而生。
唇音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舌音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齿音 粗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牙音 见溪群疑
喉音 影晓匣喻
半舌 来
半齿 日
中古音的声母通常用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声母的实际情况是否就是这36个汉字所表示的声母呢?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了。首先要明确中古音是以一个时间段的语音为代表的。依照语音中的分期,从五胡乱华起,到南宋前期为止,都属于中古音范畴。在这漫长的800年左右的时间里,语音并不完全相同,中古音通常以随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这是因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韵书《切韵》产生在这个时期,所有研究中古音的学者,都把《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当作核心材料,所谓中古音系一般都指《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而三十六字母产生在唐末宋初,反映宋代的声母系统,换言之,三十六字母不能准确地表示中古声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