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堂教学】

【出示学习目标】

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生活中有哪些摩擦起电的例子?带电体有什么特征?

问题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3: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否是带电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问题4:摩擦起电静电的应用和防护,你能说一说么?

【创设情境】

师:PPT出示闪电的动态图片,提出疑问:电是什么?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进一步展示起电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电刷和转盘的激烈摩擦。

过渡语:摩擦是不是起电原因?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内容。

【新知探究】

【1.摩擦起电】

活动1:自主学习:先快速阅读课本43页内容,再完成导学案内容。(自学5min+小组讨论3min)

师:巡视指导学生有效完成操作感知,并引导其多思多想,从操作中感知获取知识。

(1)什么是摩擦起电?用 .

(2)带电体的特征:

(3)操作感知:①用塑料笔杆和头发摩擦后,去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泡沫粒)

②用塑料笔芯和白纸摩擦后,去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泡沫粒)

(4)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摩擦起电现象?

.

(5)自然界中存在电荷。

正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活动2:快速阅读课本45

同时,完成下面3部分内容。(自学3min+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带电)。

(2)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会失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

(3

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直接讲解,降低该部分学习的难度,便于顺利逐步开展课堂教学。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3:思考: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会发生什么?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会发生什么?

小组合作:明确目的,利用手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完成学案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合作5min+展示5min)

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

师:做好巡视指导,引导小组合作,有效完成实验探究,并从中探究知识。

【3.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活动4:思考: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比如:和橡皮摩擦过的塑料笔带电么?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物品,实际操作,并写出你的检测方法。(合作5min+回答5min)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带电体的检测方法:

方法①: .

方法②: .

方法③: .

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活跃思维,小组竞答,师生共析,完成该部分的学习;然后教师再拿出验电器,介绍其结构,并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3.闪电、静电】

活动5:欣赏影片,了解闪电的形成、静电的应用及防护,请及时做好笔记,简记到学案。

闪电的形成:

静电的应用:

危害及防护:

师:播放影片,让学生自主学习该部分内容,PPT呈现知识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观看微课,回顾本节课所学,简要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课堂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课题引入,操作感知和实验探究,最终回归课题。

课题引入通过闪电图片引发思考,再用实验器材模拟闪电形成过程,引入摩擦起电,展开新知探究。

课堂教学让学生操作感知摩擦起电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讲解摩擦起电实质,降低该部分教学难度,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A4纸和中性笔芯进行,保证了小组实验的有效开展,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学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实际上是对本节已学知识的一个运用,小组合作完成;最后,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以及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教学的灵活调整,以应对“突发事件”。如:白纸摩擦过的中心笔芯,相互接触时既会出现排斥现象,也会出现吸引现象。要做好快速地引导和解释,消除学生的困惑。吸引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排斥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中性笔芯为绝缘体,电荷不会及时发生转移。

同时,也可以借助导学练的习题,呈现不同物质对电子吸引能力的强弱,让学生清晰摩擦起电不仅仅局限于玻璃棒和丝绸、毛皮和橡胶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