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

合集下载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指将工程技术与学科理论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工学结合的定义、实践意义和推广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工学结合的定义工学结合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它倡导将工程技术与学科理论密切结合,通过工程实践来验证和应用学科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工学结合的实践意义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

2.推动学科发展与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加速新知识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工学结合,学科理论可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实践经验反过来又能够指导学科理论的发展。

3.促进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参与研究项目,共享资源,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工学结合的推广方式1.开设实践性课程高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工程实训课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2.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项目。

这种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平台,并且使学科研究更贴近实际需求。

3.举办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行业的机会,有利于职业规划和就业。

4.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学结合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可以推动学科之间的知识互补和技术创新。

高校应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四、工学结合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工学结合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工学结合总结

工学结合总结

工学结合总结引言工学结合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学科。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和研究中,通过实践、实验和工程应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优势和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往往使学生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而工学结合能够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工程项目中,使他们能够亲自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

此外,工学结合还能够促进理论和应用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而对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

同时,从实际工程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问题也能够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工学结合对于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的优势工学结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熟悉和掌握理论的应用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新思维的培养工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工学结合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实际问题和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从而积累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工学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 项目选择和设计在选择项目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更加与时俱进。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互动,通过共同开展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培养为理论专家,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而产教融合的理念则能够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产教融合的实施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学校可以依托优势学科与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发教育课程,并确定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工学分离,将工作与学习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而工学结合的理念强调将实际工作融入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也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工学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单向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产教融合的教育中,学生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或实习,在实践中感受问题和难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这也能够帮助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篇1一、引言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习背景、实习过程、实习成果和实习体会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知名企业进行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实习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通过实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岗位与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被安排到了企业的生产部门,主要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学生需要熟悉生产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学生还需要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确保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的稳定。

2. 实习经历与收获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知识,还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此外,学生还学到了如何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高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实习成果1. 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学生掌握了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此外,学生还学会了如何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 生产管理知识的掌握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知识,还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此外,学生还学到了如何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高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工学结合的认识

工学结合的认识

工学结合的认识
工学结合的认识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业生产、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过程。

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工学结合的实现需要进行分类。

一、工学与机械制造的结合
机械制造是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领域,其发展及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

工学与机械制造结合可以通过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来提高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工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这种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工学与电子技术的结合
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一,它的发展创造了无数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等。

通过将工学与电子技术结合,可以使电子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工学与电子技术结合可以使智能家居更加便捷和省时,还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工学与土木工程的结合
土木工程是指将工学理论应用到建筑与工程中的一个学科,工学与土
木工程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和工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例如,通
过应用工学知识来改进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建筑物
更加坚固,能够承受更严酷的环境,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在于将纯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并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带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区别

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区别

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区别
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含义不同: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强调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生产与教学的对接。

这种模式旨在促进教育、产业和人才之间的互动和共赢。

工学结合则是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
际工作体验来提高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这种模式注重学习与工作的相互补充和促进。

2. 目的不同:
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和适应性,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推动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

工学结合的目的是通过实际工作体验,促进学生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3. 实施方式不同:
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产业与教育资源的共享、校企合作、产学研
一体化等,强调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全方位互动和合作。

工学结合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注重学
习与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4. 适用范围不同:
产教融合适用于职业教育各个层次和领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等。

工学结合则更加适合于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学校。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注重产业与教育的整体协调和深度融合,而工学结合则更注重学习与工作的相互补充和促进。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学结合个人总结3篇

工学结合个人总结3篇

工学结合个人总结工学结合个人总结精选3篇(一)工学结合是指将工程技术与学术知识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总结如下:1. 实践重于理论:工学结合注重实际应用,追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相比于纯理论研究,工学结合更注重实践操作和验证,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得到的经验和问题,导致了更具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

2. 跨学科合作:工学结合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包括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等,以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带来多元化的观点和创意,从而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质量。

3. 创新思维:工学结合要求创新思维,通过将学术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

4. 实质性问题解决:工学结合追求解决实质性、复杂性问题,通过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这种问题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 人文关怀:工学结合强调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不仅关注技术的发展,也注重社会和人类的需求。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的需求,工学结合能够为社会提供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术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工学结合个人总结精选3篇(二)我很荣幸能够在工作中将工学应用于实践中。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已经成功地将工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1. 技术应用方面:通过应用工学的知识和技术,我成功地开发了一款软件,帮助公司简化了工作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个软件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 问题解决方面:我发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导致产品的成本偏高。

通过应用工学的方法,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工学结合表现情况

工学结合表现情况

工学结合表现情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既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以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下是一些工学结合表现情况的参考:
1.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学生是否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和其他同学有效协作,能否及时提供和接受帮助。

3. 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学生是否具有责任心、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等职业素养。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是否能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习和发展潜力:学生是否能够从工作经验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是工学结合表现情况的一些参考,具体评价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的由来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

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 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

英国出现三明治教育模式以后的第3年,也就是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土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

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 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切合实际的理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是一种在实践中促进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实践性和产业的创新能力。

在产教融合中,教育机构与产业界深度合作,根据产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创设实训基地,并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

同时,产业界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为教师提供实际的行业经验和最新的技术知识。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增强教育的实际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其次,它能够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产业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它能够促进学校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条件,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产业界的积极参与。

其次,由于产业的发展变化较快,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度合作,教育机构和产业界可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因此,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1、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走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走向实践过程为主;体现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制度。

它作为教育制度是有章可寻的,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

建国初,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四百多万,刘少奇因此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极大地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

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管理结构。

它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结合,必然形成对“工程”的管理和对“学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

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纪律、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工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工程问题,如机械、电子、材料、化工、建筑等。

而工学结合则是指将工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

工学结合的意义在于,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材料科学的知识,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材料来制造机械零件;电子工程师需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才能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电子产品。

工学结合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学结合领域:1.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的结合,旨在开发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设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应用。

2.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旨在开发出更加先进、高性能的材料。

例如,高强度钢材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典型应用。

3.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是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旨在开发出更加先进、高效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

例如,人工心脏和人工关节就是生物医学工程的典型应用。

4.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旨在开发出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工程技术。

例如,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就是环境工程的典型应用。

5. 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是航空学和航天学的结合,旨在开发出更加先进、高效的航空航天技术。

例如,喷气式飞机和卫星就是航空航天工程的典型应用。

工学结合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工程师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程问题。

因此,高校和企业都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育和培训,以培养更多的跨学科人才。

工学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交叉方式,它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新领域,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学结合文档

工学结合文档

工学结合引言工学结合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角度探讨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重点关注在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实践。

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桥接理论与实践工学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桥梁,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理论指导提高实践的效果。

通过工学结合,不仅可以确保理论的实用性,还可以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理论知识的引领和实践经验的支撑。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工学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并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实验验证的平台。

提高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工学结合,能够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

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改进,可以进一步完善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工程实践的效率和质量。

工学结合在各领域的应用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中,工学结合是最为广泛应用的。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实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快速高效。

工学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和设备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工程成本,让工程更具可持续性。

医学领域医学领域也需要工学结合来推动发展。

通过将医学理论与实际临床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

工学结合还可以推动医药技术的创新,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工学结合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通过将农业科学理论与实际农艺操作相结合,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加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工学结合的具体实践案例桥梁工程在桥梁工程中,工学结合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将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可以实现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

工学结合的实习总结5篇篇1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工学结合的实习中已经度过了一段充实而美好的时光。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更让我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成长。

下面,我将对这次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以飨读者。

一、实习背景与目标本次实习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次实习,我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涉及到了多个领域。

通过实践,我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了团队讨论和交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在某个项目中,我需要独立完成一个模块的开发,这需要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编程能力。

由于时间紧迫,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然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我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并且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和表扬。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三、实习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学习和摸索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工作精神,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此外,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某个项目中,由于我对某个技术细节不够熟悉,导致我在处理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的地方。

因此,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解析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动,通过产学融合,能够实现教育培训目标与产业需求的一体化。

产学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促使教育与产业之间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术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习和实践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通过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并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反馈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

产学合作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赢,可以在创新和研发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的竞争力。

产学合作的形式可以包括技术转移、科研合作、实习就业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企业则可以获取高素质的人才,并从学校中获得创新的技术和知识。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都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旨在加强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成为满足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是“以实用为导向”。

其中,产教融合强调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中的问题和项目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则注重将学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知识;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则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学生培养为符合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这些概念的出现与发展得益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

当今社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变化的步伐。

工学结合总结

工学结合总结

工学结合总结工学结合总结「篇一」学校要明确的事情就是“学什么”和“怎么样教”的问题,本次学习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即将工作系统和学习系统结合起来,依托校企合作的背景,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与课程,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把企业的工作作为课改的载体,进行课程任务化、项目化改造培养学生能胜任未来工作和学习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现将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自己所想,汇报如下:一、明确培养目标个人理解,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主要培养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职高学生实际,学校应该学生将来工作用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将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教,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将来的工作中反推得到。

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过程1、通过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分析。

通过组织企业实践专家访谈、问卷分析,现场观察,工人工作日写实,请不同岗位工人填写工作任务等方法,进行工作分析,了解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对象、工具、方法、工作和技术要求等,专家专门强调通过现场观察的方法去进行工作分析,避免主观认为,造成“想当然”的错误。

具体手段:实践专家问卷、工作日写实等。

2、梳理出学生学习的典型工作任务。

A、通过和实践专家的共同研讨,确定决定将来学生发展的典型任务。

例如,学生将来主要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将来从工人到生产管理人员是如何转变的?把最终培养目标放的更远一点,到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B、梳理出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要素、工作过程。

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从而确定任务的载体,我想,我们专业可以以一个专业技能课为切入点,来进行这项工作。

3、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发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确定相应的工作任务涉及哪些相关的学科和这些学科的授课内容。

这是一个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单元,单元中包含着各个工作中涉及的学科,形成体系,我个人理解就是这个单元涉及的任务需要用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分成若干平行的单元,最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各工作任务要有一个垂直难度梯度,学校根据具体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一系列梯度产品,从而确定校本教材。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1、工作与学习结合2、教育与生产结合3、学校与企业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第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形式。

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

其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

第二,英国“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

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

德国和英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和启发作用。

我国高职院校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但是学术界对几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不一,因此,对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的新模式。

2.突破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突破学校传统的教学单向思维模式,在不违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使合作教学与学生就业直接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使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注重做实基础,拓展知识,构筑职业生涯的素质平台注重做实基础,强调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地位,把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到与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生职业教育的基石,构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知识、能力平台。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1、工作与学习结合2、教育与生产结合3、学校与企业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第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形式;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其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第二,英国“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 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德国和英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和启发作用;我国高职院校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学术界对几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不一,因此,对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的新模式;2.突破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突破学校传统的教学单向思维模式,在不违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使合作教学与学生就业直接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使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3.注重做实基础,拓展知识,构筑职业生涯的素质平台注重做实基础,强调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地位,把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到与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生职业教育的基石,构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知识、能力平台;4.促进了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改变学校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新型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和自我塑造,实行第二专业技能辅修制度;逐步降低管理重心,把“工学结合”教育改革方案落实到基层教学单位;建立具有协调运作机制、能快捷准确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管理体制;一、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2.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3.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 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5.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专业都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结合理论教学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达到工厂、车间、工艺、操作的真实技术要求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设计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按照1:1学制时间比例顶岗实习;由于确定了企业参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和与企业共同定岗位、定能力、定课程、定模块、定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式,实实在在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接受,老师认可,社会肯定;三、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要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老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怎么教how”的问题;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学校教育虽能在操作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在操作经验、工作态度、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方面不能进行有效培训,难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世界各国兴办职业教育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是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使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实现有效地沟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对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而这些非物化的制度知识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本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有利于降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是耗资比较大的一种教育,集中表现在实习实训基地的投资比较大;依靠企业开展实训实习具有两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降低了全社会的办学成本;由于学校兴办的实训基地具有非生产性,巨大的投资在几年后就可能成为落后的设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而利用企业设备开展实训,由于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既能充分保障设备的先进性,又由于企业设备的成本已由所生产的产品分担,开展职业培训就无需承担多少成本,从而也能从整体上降低社会办学成本;二是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相比.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在各职业院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内部机密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既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又使他们了解到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养成;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满足基本的或单项的实验实习需要;校外基地主要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实训实习训练;这两种基地各有其自身的优势,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且极大地较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同时降低办学成本还表现在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过去我们对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只看到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其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职业学校专业更新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也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以缓解或避免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为此,我们应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校本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他们之间还可以产生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交流往往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它们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的聊天等形式,使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校本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同时,由于学校一般按照授课时间发放兼职教师的报酬,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也可以节约办学成本等;4.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可分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两种;一般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某类职业共同性的要求开展的培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广的职业应用范围,也就是近年来我们所倡导的核心能力;而特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具体企业的特殊需要开展的,企业培训投资能够有效地回收,因此,企业愿意开展这方面的培训;然而后一种教育与培训是前一中的延伸,离开了前一种,后一种的效果就会极大地降低;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完成了这些特殊的教育或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因此,许多参与工学结合的培训企业均愿意留用在自己企业实习的学生,学生也愿意留在实习企业工作.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对劳动者的长期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可见,工学结合把职业学校的一般教育与培训与企业的特殊教育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用人有效地结合起来,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因而成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对工学结合认识的提高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目的: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作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创建并形成高职特色的必然选择机制:互利、互惠、互动、双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根据企业、行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和调整专业;⏹企业参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及能力标准;⏹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计划的制定;⏹企业承担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推进“双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学院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练或兼职;⏹利用企业的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院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在电子与信息专业的实践与思考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胡峥关键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通过在电子与信息专业试点实施,得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方向。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近两年来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要求,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都是一种学徒制加学员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

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

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

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优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还是学都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体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

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说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这些概念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都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

其中校企合作表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工学结合表明学生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两个核心概念,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途径,半工半读是工学结合的方法,前厂后校是办学实体的较高境界。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收入水平较低,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也是勤工俭学的极好形式,应该鼓励和倡导。

一些职校通过实施学生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实现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

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校在07级电子与信息专业的两个课改班进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试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校与武汉亚力泰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为该企业提供校内车间,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采取工学多次交替方式展开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课改班的学生来源是受国家资助部分学费的贫困学生,他们有勤工俭学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每周3天在亚力泰校内车间生产实习,3天在专业教室进行任务引领式讲做学一体的专业课学习,这两个班的学生既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又是中职学校在校学生,由于工学的相互结合,学生更懂得知识的重要,学习的动力明显增强。

每周3天回归课堂的时候,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电子线路和电子工艺整合为电子综合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负反馈模块、集成运算放大器模块、功率放大器模块、开关电路模块等,从实际的任务出发,确定职业所需项目模块。

教师在确定项目模块时,注意要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程序和规范;每个模块具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种输出(产品、工程或服务),经过适当的考核题目来确定是否掌握本模块知识。

课程模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通过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通用课程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

每一个单元和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与其它模块进行不同组合。

模块之间并非孤立不相关的,而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做到逐步提高技能培训的层次。

职业方向模块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专业通用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模块确定后要进行模块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对应专业的综合能力,就是先确定模块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析各个操作步骤,看每个步骤涉及到哪些知识和技能。

模块学习要突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关键技能的训练。

三、进一步提高对职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认识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社会也需要这种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强调学生的劳动技能,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

这种意识和能力从哪里来?要从实践当中来。

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方式。

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强项主要在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工艺,问题是这种人才怎么培养?关键是要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实践。

光是校内教育,不让学生到岗位上去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是培养不出技能型人才的。

既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的实习,而且要以校外实习为主。

过硬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实训当中才能培养出来,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要在实践中进行。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

工学结合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等等形式,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套用现成案例,盲目照搬照套。

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

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推进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

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我校的电子与信息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试行中,与光谷武汉的多个核心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协议,每年有一千多学生到烽火科技、电信器件、精伦电子、正源光子、唯冠电子等近30家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循环。

职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坚持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路子,随着学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明显成效。

四、完善管理办法,为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职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

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

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职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从我校课改班的试点情况来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学生、学校、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培养模式。

对职校来说,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

按照积极推进、分类指导,逐步扩大的原则,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试点专业和班次,对生源的选择上看,应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到相应的试点班学习。

具体实施时,应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权益、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探索建立适应半工半读的招生、学籍、教学等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要求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职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和完善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