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摘要在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宿州市地理条件和江北平原型的城市特色,同时紧紧把握城市滨河景观,建立两大反映城市特色的网络体系。将滨河景观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突出宿州自己的城市特色,展现具有滨河景观的平原型园林绿地系统。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滨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搞好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宿州市作为具有滨河景观的平原型城市,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是要突出利用宿州市自然河流的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河流绿网,二是要组织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建立生态健身步行网络体系。因此,在进行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笔者试图从滨河景观与道路绿化景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宿州市概况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全市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91%,是皖东北的中心城市,淮北经济区和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之一。以穿越城市的沱、汴河为宿州市主要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特色。

宿州市现有公园绿地包括环城公园、运粮河公园、滨河公园、雪枫公园等,大部分都是依水而建的公园。现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815 050 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3 m2,绿化覆盖率28.9%,绿地率16%。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把宿州市建设成为以河流绿网和健身步行网为特色、适宜人居生活的平原型园林城市,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规划目标,也是规划特色。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宿州市滨河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组织城市绿色空间,形成以滨河生态绿地为体系充实公园绿地内容为重点,通过道路绿化形成绿色空间廊道,并且通过蓝线和绿线的划定保证实施的效果。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规划采用“围和、楔入、相融、通透”的布局手段进行布局,沿着河流和园林景观道路向外渗透,形成“一心、两网、三环、六园”的结构形式。

2.1.1 “一心”。位于新汴河与沱河在城区交汇处的大片滩地,即生态植物公园。

2.1.2 “两网”。两大反映城市特色的网络体系。分别是由城区内河流水体构成的滨水绿地网络体系和由城市园林景观路构成的生态健身步行网络体系。

2.1.3 “三环”。①内环:是由老城区环城开敞绿带所形成的环城公园。②中环:是由南坪路、港口路、高开路、北外环路的道路绿化带以及由东沱河等绿化带所形成的绿环。③外环:是由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规划的大外环路的防护绿地所形成的绿环。

2.1.4 “六园”。在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布置的本规划期内要重点建设好的6个公园。分别是:濉河公园、汴北公园、植物观赏公园、城西公园、东沱公园和南坪公园。

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根据宿州市区的城市用地现状、绿地建设现状、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起高标准的、完善的绿地系统布局,充分体现宿州市城市特色。

(1)依据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中心处构建城市“绿心”,即生态植物园。位于沱河与新汴河的大片三角滩地。(2)依托城市河流水系的天然条件,建设河流两边的绿化带,构建城市绿色水网,凸显滨水城市特色。

(3)依据道路性质和功能不同等级建设道路绿带,重点建设南坪路、三八路、淮河路、高开路、浍水路等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路,并且依托景观路构建城市健身步行网。

(4)加强防护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

(5)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充分利用现有地貌条件,结合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城市公园,即城市“六园”,如在符离集濉河周边结合濉河建设濉河公园;城市未来中心区结合沱河三角滩地建设生态植物公园;在城市西部,结合出入口建设城西公园;结合城市沱河、汴河、运粮河建设植物观赏公园、东沱公园和南坪公园。

(6)加强旧城区改造力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拨出”一系列小型街头游园和广场绿地,如体育广场建设绿地。逐步提高老城区绿量,满足居民日常休闲之需。

(7)根据城市用地可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不同,结合城市现状条件及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进行绿地率分区控制。

(8)建设城市楔形绿地。在城市东北、东南、西南方向并结合水源保护地布置楔形通风林带。

(9)增加生产绿地面积,调整生产绿地布局。使其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10)加强城区外围农田保护地、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区等其他绿地的建

设。

3 滨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色体现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将滨河特色融入绿地系统特色中,展现独特的城市绿地风光。

3.1 滨水绿地网络体系以穿越城市的沱、汴河为主要水系,与城区内其他水系支流的滨水绿地形成的滨水绿地网络。反映城市滨水特色。其中由沱河、汴河2条主要的河流的滨水绿地形成滨水绿地“干网”,由城区其他支流的滨水绿地形成滨水绿地“支网”。同时这些网络在城区局部成环,分别形成了“汴北生态滨水环”和“西部生态滨水环”、“中心生态滨水环”、“环城生态滨水环”、“南部生态滨水环” 等。

3.2 健身步行网络体系滨水绿地内部道路系统是构成滨水绿地空间框架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绿地与水域、绿地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方式,现代滨水绿地道路的设计就是要创造人性化的道路系统,除了可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功能和观赏点外,还能提供合乎人性空间尺度、生动多样的时空变换和空间序列。

4 结语

在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结合道路绿化与滨水景观,由城市园林景观路构成步行网,在步行网络体系中构成的6个健身步行环,达到“网中有环、环由网生”的布局特色。这些园林景观路的两旁道路绿化原则上要在8 m以上。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突出城市特色。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在滨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应仅就“水”和“绿地”来单独采取措施,这些只能短时间产生成效。应相互结合,形成滨水绿地网络系统,从而增强城市滨水地区的活力。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滨水特色,建设完善、有效的滨水绿地系统,达到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创造高效、生态、舒适的滨水地区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