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律制度
日本法律体系的特点及应用
加强中日法治领域的合作 与交流
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法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探讨法治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两
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法律空白与滞后
在某些领域,如人工智能、数据保护等,日本法律存在空白或滞后于实践发展, 需要及时填补和更新。
推动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法律制度的改革
针对现有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日 本不断进行法律制度的改革,如加强 反垄断法、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以提高法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法律创新
日本在法律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 展,如通过设立特别法庭、采用替代 性纠纷解决机制等方式,提高司法效 率和公正性。
日本法律的特点
融合东西方法律文化
日本法律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特点,形成 了独特的法律体系。
注重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平衡
日本法律既重视实体法的规定,也注重程序法的保障,以确保法律 的公正实施。
强调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日本法律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注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 进行调整和完善。
加强法治建设与提高司法公信力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日本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实施和监督等方式,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提高司法公信力
为了提高司法公信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官培训、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以确保 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06
日本法律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日本法律体系的特点及应用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日本法律体系概述 • 日本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 日本法律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 日本法律体系的挑战与改革 • 日本法律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日本司法制度
后期修习具有总结和提高的性质,实务修习的水准 大为提高,并且要更多地开展模拟庭审等复合性的 法律实务训练。
二、检察官
1、检察官的任命和晋升
检察官与律师、法官的资格取得相同;
首先被录用为检察官(二級);
检察事务官、法院书记官、警察官、皇宫护 卫官、海上保安官、自卫队警务官等具备一 定年资者得审议会选考合格后,被录用为副 检察官(二级)。
检察总长、检察次长、高等检察厅的检察长 由内阁任免,天皇确认;
管辖诉讼标的不超过30万日元的民事案件和法定刑 为罚金以下或案情比较简单的盗窃、侵占等刑事案 件。
由 1名法官独任审理。
法官由最高裁判所提名,内阁任命。
5、家庭裁判所
由法官和助理法官组成,负责《家事审判法》所规 定的家庭案件的审判和调解,以及《少年法》所规 定的少年保护案件的审判。
2、司法研修生教育
司法研修生教育是司法研修所的重要任务,属于由 法学院校到司法职业过渡的职业教育。
日本司法研修的时间为一年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分别为前期修习三个月、实务修习一年、后期修习 三个月。
前期修习以民事裁判、刑事裁判、检察业务、民事 辩护、刑事辩护五个科目为中心,对法律实务进行 基础教育。
国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 议院和参议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日本首 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 政首脑。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
司法原则:司法独立(三权分立原则下)
日本司法独立第一案
1891年5月11日下午1时50分,日本警察津田 三藏行刺前来日本访问的俄罗斯皇太子尼古 拉未遂。之后,日本政府迫于外交压力,与 本土司法机关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终,日 本司法机关坚守住了司法独立的底线。大津 行刺案距今120年整,它在日本司法史上的 地位不容小觑。
第九讲:日本反垄断法律制度和执法
本 公 交 委最 大 的部 门 。负责 人 为 局 长 。在 审查 局 下 面 ,还设 立 一个 相 对独 立 的机 构 ,称 为 犯责调 查 部 ,
主 要 负责对 涉嫌 构成 犯 罪 的垄 断行为 的侦 查 。
三 、执 法 程序
在 日本 .反 垄 断案 件 的 执 法程 序 可 以分 为 五 个 环节。
( )立 案 一
首相 经 国会 同意 后 加 以任命 ) 为确保 委 员会 的独 立 。
性 , 日本 反 垄 断 法规 定 ,公 交 委 委 不 能违 背本 人 意愿 加 以罢 免。 在 7岁 前
灵犀 ” 。
( )作 出法律 决定 三
经过 行 政 调 查 ,将 区分 情 况 作 出以 下处 理 : 一
是 情 节 轻微 ,可 以不 给 予法 律 制 裁 的 ,依 法 给 予警 告 ; 二是暂 时无法 获得 关键 证 据 的 ,依 法 中止 调 查 ; 三是 证 据 比较 充 分 , 事 实 清 楚 ,构 成 垄 断行 为 的 , 要 求 违 法 经 营 者 排 除 相 关 违 法 行 为 ( 除措 施 命 排 令) ,或缴 纳 罚款 ( 征 金缴付 命令 ) 课 。
立 法都 由公 交 委研 究并 提 出议 案 。 行 政 权 是 指 其 统
一
负责 对 各 类 垄 断行 为 的行 政 执 法 工 作 ,独 立 下 达
在 立 案 之后 ,有 关 执 法 人 员 即 开始 着 手调 查 相
处 罚决 定 。 司法权 是 指 日本 公 交 委 有 权 对 涉 嫌 犯 罪 的 垄 断行 为 展 开 刑 事侦 查 ,并 向检 察 机 关 提 出公 诉
日本国宪法
日本国宪法第一节日本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一、《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
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
与现行有效的《日本国宪法》相对应,也经常被称作“旧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宪法的名称中带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字,但当时并不是日本正式的国号,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国号才正式统一称为“大日本帝国”。
《明治宪法》概述该部宪法,兼具立宪主义和国体论的要素,一方面基于立宪主义确立了议会制度,但另一方面议会的权限也受到国体的制约和限制。
(一)立宪主义的要素帝国宪法中具备如下一些立宪主义的要素。
1、宪法第2章保障臣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秘密通信等权利,但其前提是上述权利仍受到相关法律的保留。
上述权利,是天皇恩赐给臣民的权利。
但在日本国宪法中,这些权利是永久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权。
此外,旧宪法中规定,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或“在法律范围内”,上述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是所谓的“法律保留”或“安定秩序”的概念。
这一点也与日本国宪法不同,后者仅仅规定了“社会公众的福利”是限制基本人权的唯一要素。
但是,也有一种学说认为,日本现行宪法根据“社会公众的福利”对人权的限制也是一种根据法律的限制,因此与旧宪法相比,只是限制程度有差异,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从这种立场出发,旧宪法作为一国基本大法,明文规定了基本人权,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也可被认为是相当超前的。
2、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由帝国议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大臣掌控,司法权由法院支配。
3、宪法第3章规定设立帝国议会,众议院由民选的议员组成。
帝国议会具有法律的同意权,关于臣民权利、义务等带有法律保留的内容,未经帝国议会同意不得变更。
另外,帝国议会也有法案提出权和预算同意权,可以通过审议预算来监督行政权力。
日本近代和当代法律及宪法的变化
日本近代和当代法律及宪法的变化在日本,法律制度的变迁对日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制度。
从历史来看,日本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第一次是大化改新,随后模仿中国隋唐法律制度,从而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次是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折,在法律制度上则是从中华法系走上法律西方化的开端;第三次则是二战后被美国占领,从而由单纯的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转向兼具英美法系与罗马日耳曼法系的特点。
这里主要说明明治维新与二战之后日本法律的变迁。
1868年日本爆发了以推翻德川幕府反动统治以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为内容的明治维新运动。
是年1月,倒幕势力颁布王政复古诏书,废除幕府制度,4月,明治天皇又宣布“五条誓文”,,公布改革政治制度的“政体书”。
这两个法律文件涉及经济、政治的多个方面,成为明治政府的改革纲领。
其基本点,就是按照西方方式实行国家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在法律制度上,自明治维新时起由中华法系而走上法律西方化。
日本在二战后进入美国军队占领时期,日本的法律制度的改变都是直接或间接在占领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其任务就是实行法律制度改革,包括废除原有的军事法西斯的法律制度,重新制定宪法、商法、诉讼法、刑法等。
同时,日本效仿美国模式对法院组织和诉讼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自1952年《旧金山和约》开始生效,标志着日本被占领时期的结束和其独立制定法律制度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日本制定、修改和完善了各种单行立法,并进一步肃清了封建残余,增加了一些民主与法制原则,吸收了美国法中的一些制度,补充了与国际立法步调相一致的新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的法律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集中到一点,就是使日本的法律制度由原来属于罗马日耳曼与英美法系特色的混合法系。
而在两个时期,最突出的两个不同点就是两个时期的两部宪法,及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日本现行宪法。
现行日本宪法的根本是:日本主权在民。
第十三章 日本法
根据现行日本诉讼法律制度,其审判制度的 基本特点有:
1.日本法院的审级制度实施的是三级终审制。 设置抗告和再抗告诉讼机制。
2.强调司法权独立,注重制度保障。 3.法官拥有身份保障,法院的人事和预算由 自身自主决定,法官的任职、调动和晋升均属于 最高法院的职权。
4.司法权由普通法院统一行使 5.确立最高法院拥有违宪审查权。 6.取消法院陪审制。 7.其民事审判实行职权主义、处分权和自 由心证原则,以直接的口头辩论为中心,强 调调停制。其刑事审判程序分为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及家庭法院程序,实行审检分立制。
(二)商法的发展变化
返回
第五节 经济和社会立法
一、经济法 (一)经济民主化立法 (二)反垄断法 (三)金融立法 (四)科技法 (五)中小企业法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社会立法
返回
第六节 刑 法
一、日本刑法典 二、刑法的发展变化
返回
第七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体制 (一)法务省 (二)检察机关 (三)法院组织 二、诉讼审判制度及特点 (一)刑事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
返回
第八节 日本法的特点
一、日本法的多元特质:是混合法的典范 二、日本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 三、日本法注重对经济的作用,其经济法较为发达
返回
二、日本近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制改革 1.颁布一系列缓和社会、发展经济的法令。 2.进行司法体制和刑法制度等方面的初步改革。 (二)日本近代法律体系的确立
三、日本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律制度的演变 1.1932年之前的立法变化。 2.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立法。 (二)二战后日本法制改革 1.以大陆法系的六法体系为基础,其立法吸
日本的立法体制
日本的立法体制【摘要】日本的立法体制是由宪法、国会制度、立法程序、法律体系和法律修正五个方面构成的。
日本的宪法是于1947年颁布实施的,确立了日本的现行政治体制。
日本的国会制度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
立法程序包括议案的提出、审查、表决和公布等环节。
日本的法律体系主要分为民法、刑法和宪法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法律修正,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日本的立法体制经过多年的演进和完善,为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立法体制、宪法、国会制度、立法程序、法律体系、法律修正、总结。
1. 引言1.1 日本的立法体制简介日本的立法体制是日本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
日本的立法体制包括宪法、国会制度、立法程序、法律体系和法律修正等多个方面。
日本的宪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占领军制定并颁布的,于1947年生效。
日本的国会制度是由两院制组成,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日本的立法程序包括提案、审议、表决等步骤,其中议员的提案和委员会的审议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日本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组成,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日本的法律修正是指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或增补,经过国会的表决后生效。
日本的立法体制保障了国家法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2. 正文2.1 日本的宪法在日本的政治体制中,宪法被认为是最高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日本现行的宪法是于1947年颁布实施的,被称为《日本国宪法》。
这部宪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军起草并颁布的,取代了日本明治宪法。
日本国宪法共有11章,包括序言和106条宪法条款,涵盖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府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日本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国家体制的基础,确立了国家的和平主义原则、基本人权保障、民主政治制度等重要内容。
宪法中规定了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的地位,国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内阁负责行政事务,最高法院负责司法审判等组织架构。
日本_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的邻国,日本在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本文将对日本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进行简要介绍。
二、日本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概述日本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核心,辅以多项配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以下从食品安全基本法、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三、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1. 食品安全基本法(食品卫生法)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即《食品卫生法》,是日本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
该法于1962年颁布,2003年进行了修订。
主要规定了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进口、出口等环节的卫生要求,明确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监管体制。
2. 食品安全基本法的主要特点(1)明确食品安全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进口商、出口商等各方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法规,监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添加剂、农药残留等设定严格的标准。
(4)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公开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
四、日本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1.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日本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包括《食品标识法》、《食品添加剂法》、《农药残留法》、《兽药法》等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
2.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特点(1)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3)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添加剂、农药残留等设定严格的标准。
五、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制1. 食品安全委员会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是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法规的机构,由首相任命,由专家组成。
日本法律制度
日本法律制度日本的法律制度基于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法律传统。
日本的法律制度由法律条文、法令、判例和行政指导构成。
在日本,最高法律权威机构是立法机构——国会。
国会由两个议院组成:众议院和参议院。
立法权归国会所有,国会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法律和法令来制定和修改法律。
国会还负责批准政府预算和审查政府决策。
日本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两个法律领域组成:刑法和民法。
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处罚的法律规定,而民法则涉及民事纠纷的解决方法和民事权利的保护。
刑法分为一般刑法和特殊刑法。
一般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的罪行和刑罚,包括谋杀、盗窃、强奸等犯罪。
特殊刑法则规定了特定领域的犯罪和对应的刑罚,如交通肇事罪、贩毒罪等。
民法分为人身法和财产法。
人身法涉及个人权利和人际关系,包括婚姻、离婚、继承等个人事务。
财产法则规定了财产权益的保护和交易的规则,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财产交易。
此外,日本还有一套行政法体系,用于规范政府机构的权力和行为。
行政法主要由宪法、行政法令和行政指导构成,以确保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时依法行事。
在日本,司法制度由三个层级组成: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
地方法院是最低一级法院,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
高等法院则是对地方法院的上级监督和案件上诉的法院。
最高法院是终审法院,负责审理上诉案件,并决定法律解释的问题。
总体来说,日本的法律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制度则是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法律制度是日本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日本司法制度
日本司法制度篇一:日本司法制度的变迁一、日本刑事司法制度的沿革日本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其现行的法律制度是以19世纪后半叶即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契机,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并受英美法系的影响(主要是引入了美国的法律制度),又继承了自身传统的法律文化(主要是中国唐代律令为蓝本的大宝律令制度)而逐步演变发展起来的。
(一)二战以前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从17世纪开始到19世纪中叶,日本是由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德川幕府)掌握着国家政权。
由于日本当时采取锁国政策,与外国的邦交及通商都处于停止状态。
直到19世纪中叶受欧美各国开放的压力,才打破了锁国政策,并从明治维新建立新政权后,才开始了近代国家的建设,并借鉴法国和德国的法律制度,开始建设日本近代的法律制度。
其中,法国对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1880年的《治罪法》和1890年的《刑事诉讼法》,就是仿照法国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即日本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最早立法。
同时,日本在刑事司法方面的立法,也受德国的影响,1890年的《法院组织法》就是以德国《法院组织法》为蓝本的,并且日本1889年的《明治宪法》和1890年的《裁判所构成法》,也是借鉴德国宪法制定的。
止匕外,日本还借鉴英国的司法制度制定了陪审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了15年陪审制度,后来由于案件逐年减少,加之二战爆发,为了节约由于陪审所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于是1943年取消了陪审制度。
(二)日本二战以后的刑事司法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后,按照《波茨坦宣言》和日本投降书的规定,日本废除了《明治宪法》。
美军作为联合国占领军进驻日本后,在美国的参与和扶助下制定了实行国民主权原则的日本宪法。
以此为契机,日本进行了包括刑事司法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美式司法改革,即所谓二战后日本的第一次现代司法制度改革。
在此次改革中,日本大量引入英美法系特别是美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赋予法院(日称裁判所)完全的司法权和违宪审查权,禁止设置二战前行政法院那种特别法院;增设了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建立起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的审判机构体系;在审判程序方面,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制度中采用的是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原则;将司法三曹(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又称法曹)合而为一,实行同一的严格的司法考试和研修制度等。
日本司法制度
日本司法制度
日本的司法制度是由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组成的,旨在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司法程序。
日本的司法制度受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影响,因此在其基本框架上与这两个法系有所不同。
首先,日本的司法制度是由独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构成的。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三个权力分支:立法、行政和司法。
司法权作为其中之一,由法官行使。
日本的法官是独立而中立的,不受其他两个权力的干扰。
其次,日本的司法制度强调了法官的专业性。
法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且必须经过司法考试和培训才能担任法官。
此外,日本的法官也受到严格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以确保其行为符合法治原则。
此外,日本的司法制度也注重程序正义和追求公正审判。
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被告人的无罪推定。
根据日本的刑事诉讼法,法官必须在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之前确保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此外,被告人还有权利对判决提起上诉。
最后,日本的司法制度也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程序来解决民事争议。
其中一个例子是和解程序,司法机构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来解决争议,以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
虽然日本的司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权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审判过程可能过长和繁琐,导致司法资源
的浪费。
此外,由于日本的法律并不完全涵盖所有领域,可能存在某些法律漏洞。
总的来说,日本的司法制度在保护公民的权益和追求公正审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改进,以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第 15章 日本法
(二)《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这部宪法的主要特点: 第一,是基于君主主权思想制定的一部“钦定”宪法。 第二,深受德国宪法的影响,有46个条文抄自《普鲁 士宪法》,仅有3条为日本所独创 。 第三,带有“大纲目”性质,对一些问题没有作出明 确规定。 第四,对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而且 随时可加以限制。 国家管理形式为君主立宪政体,但却赋予天皇至高无上 的权威,事实上是用一件薄薄的议会民主外衣,掩盖天皇 专制制度,主要表现在: 1.天皇。 2.内阁 3.军部。 4.议会。
第三节
行政法
一、 日本行政法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就有关于行政诉讼的 规定,对于地方行政官吏的违法行为,民众可以 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但统治集团考虑到这样可 能带来司法官牵制行政之弊,于是1889年《明治 宪法》确立了行政诉讼与普通司法审判相互独立 的原则。根据宪法,1890年颁布了《行政裁判 法》,引入法国和德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此后, 日本连续颁布了一系列行政法令,对文官制度、 治安、财政税收以及行政执行等问题作了详细规 定。 1946年《日本国宪法》的颁布为日本现代行 政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英美行政法某些原 则和制度的引入也对日日本行政法的基本制度
(一)行政组织 日本的行政由国家行政和地方行政组成。国家行政由国家行政组 织执行,地方行政则由地方自治组织执行。 (二)公务员制度 除宪法外,1947年《国家公务员法》和1950年《地方公务员法》 是调整、规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日本的公务员,是指除参、 众两院议员外在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中担任公职的人。 (三)国家赔偿制度 1946年《日本国宪法》第17条规定:“由于公务员的不法行为受 到损害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国家或公共团体提出赔偿 要求。”这一规定确立了国家赔偿责任。据此,日本于1954年制定了 《国家赔偿法》,对国家和公共团体赔偿责任的范围、条件,对受害 国民的救济方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四)行政诉讼制度 1946年《日本国宪法》撤销了明治时代设置的行政法院,将行政诉 讼交给普通法院管辖,日本的行政诉讼制度已经由大陆法模式转变为 美国模式。1962年颁布了《行政案件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 了全面规定
日本法律知识点
日本法律知识点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法律体系也相当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日本法律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
一、宪法日本的宪法于1947年颁布,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献。
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护了人民的自由和尊严。
日本的宪法设立了一个天皇制度,尽管天皇的权力相对有限,但在国家的象征性和团结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刑法日本的刑法主要由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组成。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包括谋杀、盗窃、强奸等行为。
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和相关的法律保障。
三、民法日本的民法是日本国内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它规定了个人和法律实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婚姻、财产、遗产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民法对于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财产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劳动法日本的劳动法是保护员工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执行、劳动时间和休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劳动法旨在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在日本,知识产权法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保护。
这些法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创新者和创作者的利益,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六、环境法日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法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制度,包括了空气、水源、土地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日本的环境法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为保护珍贵的自然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在日本,消费者享有包括安全、知情、选择和满意等权利。
消费者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的利益。
总结起来,日本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和消费者保护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法律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法律保障。
日本司法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司法制度
v 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宣判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败 诉
v 日本东京高等法院19日就备受关注的“侵华日军细 菌战赔偿诉讼”案做出二审判决,法庭在认定侵华 日军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一审判 决,再次宣判由180人组成的中国受害者原告方败 诉。
v 家庭裁判所审判不公开;
v 除法律规定需要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以外,均由 1名法官独任审判,但调查官可以参加。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司法制度
v 二、检察机构
v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 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 察厅。
v 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 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 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司法制度
第二节 日本的司法体制
v 一、法院设置
v 根据1946年《日本国宪法》和1947年《裁判 所法》的规定,审判权由最高裁判所(法院) 和下级裁判所行使。下级裁判所包括简易裁 判所、家庭裁判所、地方裁判所和高等裁判 所。地方裁判所与家庭裁判所属于同一审级。 各级裁判所一律兼理民事、刑事案件,实行 四级三审制。
日本司法制度
v 日本的司法改革
v 1、日本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根据“二战”后 1947年生效的宪法建立起来的。之后的近60 年中,日本法律制度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v 2、日本旧司法制度存在最为突出的的问题是 法曹人数不足,案件审理效率低。
v 3、司法改革的内容:
v 改革司法考试制度和研修制度、提高法院办 案效率;加强公民的司法参与。
深入理解日本的法律体系与民事法典
。
推进电子化司法
推广电子化司法服务,实现司 法信息的共享和快速传递,提
高司法透明度。
改革后的影响与展望
提高司法效率
促进社会公正
改革后的民事法律制度将更加高效、便捷 ,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成本。
改革将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和公平,保护弱 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社会变革对民事法律的影响
讨论社会变革如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等对日本民事法律实践 提出的新挑战和问题。
05
日本民事法律制度改革与 展望
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背景与动力
社会经济变革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民事法律制度逐渐暴露出不 适应现代社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
国际化趋势
利益。
04
日本民事法律实践分析
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
不动产买卖纠纷。涉及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履行及违约责 任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日本民法中关于不动产交 易的规定及实践应用。
案例二
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工资支付等 争议。分析日本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具体实践 及法律适用。
案例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事法典的历史与发展
民法典的起源
民法典起源于罗马法,后经过法 国、德国等国家的继承和发展, 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的发展
日本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借鉴 了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民法典, 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形成了 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法典。
民事法典在日本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典的地位
在日本法律体系中,民法典具有基础性地位,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 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
日本法
日本法(一)日本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封建法制的形成与发展奴隶制时期,日本使用的是固有的氏族法,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命令和习惯。
645年,“大化革新”,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创制了日本的封建法律制度。
总的来说,受到中国封建法律以及法律文化的深刻影响。
2.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868年的明治维新进行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随之,开展立法改革,奠定建立西方化的资产阶级法制基础。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始全面西方化,以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法律为模式编纂法典,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法律体系。
3.现代日本法的发展(一战起到二战结束)以1932年军事独裁体制的确立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断改革,法制建设趋于完备化;第二阶段与军事独裁统治相适应,法制走向法西斯化。
二战后,较多接受美国法的影响,法律风格有所变化,并建立了以国会为中心的责任内阁制,赋予公民较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而且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立法活动。
(二)日本宪法1.“明治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1)历史背景:伊藤博文1882年欧洲考察,起草;1888年完毕;1889年2月11日正式颁布,带有明显封建性和军事性。
(2)日本宪法的特点:①基于君主主权思想,是“钦定”宪法;②深受德国宪法的影响(46条抄自普鲁士宪法,3条独创);③带有“大纲目”性质,对一些问题没有作出明显规定;④对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范围狭窄,随时可加以限制;⑤君主立宪政体,却赋予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用议会民主外衣,掩盖天皇****。
2.“和平宪法”:战后,在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的推动,于1946年2月制定,1946年11月3日颁布,1947年5月3日正式实施;具有以下特点:(1)天皇成了象征性国家元首;(2)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放弃战争,仅保留自卫权;(4)扩大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日本的司法制度1.法院组织。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还没有系统的法院组织体系,司法与行政不分。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特点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特点1991年,日本国会再次修订了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该法至今已修改过20次),并通过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1993年,日本又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荷为理念制定了《环境基本法》,实现了环境立法从完备单项法律体系为目标走向法典化的重要一步。
此后,《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与《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分别在1995年与1998年被通过。
到90年代末,伴随着这三项法令的实施,日益增长的公众意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需要,需要改变现存的社会经济体系,并发展一种能使得日本在21世纪克服其环境与资源限制的新型社会经济体系。
日本国际贸易工业部工业结构委员会在1999年7月准备了一份《循环经济规划》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为了同时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种循环型经济体系”,以便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融合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
2000年被命名为日本“资源循环型社会元年”,同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六项法案:《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
2002年还通过了《车辆再生法》。
目前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这也保证日本成为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它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与德国不同,在立法体系上更有规划,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
2000年前后形成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呈现出以下层次:由于《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是调整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处于循环经济立法的核心地位,理解与分析这部法律就成为把握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关键。
我国目前无专门的循环经济立法[8],但存在现实的环境问题需要解决,因而了解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对于我们从立法论上探讨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也是大有裨益的。
该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立足于日本环境与资源的现实情况,战略性的将立法提高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高度,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日本的法律制度
日本的法律制度日本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令制国家。
自那时起,日本的法律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完善的系统。
首先,日本的法律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的。
日本的宪法于1947年颁布实施,它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包括总则、人权、国家机构和国家经济等方面的规定,是日本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宪法还明确了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原则,确保了公民权利和平等的保护。
其次,日本的法律制度分为民法和刑法两大领域。
民法是关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家庭、财产等方面的规定。
刑法则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包括各种罪行以及相应的处罚。
此外,日本还有行政法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
行政法是关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律,包括各级政府的组织和职权、行政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法是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包括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规定。
在日本的法律制度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法律制度,比如家庭法院和少年法庭。
家庭法院是专门处理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的法院,担负着保护家庭法律权益的任务。
少年法庭则是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措施的法庭,旨在重视其成长和教育。
另外,对于日本的法律制度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争议,而不仅仅依赖于法庭判决。
这种和解文化反映在日本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即原则上谋求和解而非刑事处罚。
总的来说,日本的法律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既体现了现代法治理念,又保持了一些传统文化特征。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职能和权力分配,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为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平正义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强调和解的日本法律文化,也体现了对和平、和谐解决争议的重视。
日本的法律制度,正不断发展和演进,为日本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一、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背景与概况1.建设工程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日本的建设工程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的钟表建设,但现代建设工程法律制度的确立主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本的建设工程业快速发展,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日本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加强。
2.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主要内容日本的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建筑法、建设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保障建设工程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体系分析1.建筑法建筑法是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的核心法规之一,其目的是规范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法规定了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保障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法还规定了对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和安全事故进行处罚和追责的相关规定,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2.建设法建设法是日本建设工程法律制度的另一支柱法规,其目的是规范土地开发与利用、建设用地的划拨与管理等方面。
建设法规定了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各项程序、标准以及土地划拨、使用权转让等问题的处理办法,保障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建设法还规定了对违法土地开发行为进行处罚和追责的相关规定,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3.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规定了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各项原则和要求,包括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等各项程序和规范。
城市规划法还规定了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确保了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法还规定了对城市规划的违法行为和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追责的相关规定,维护了城市规划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法律法规及主要认证制度4.1 日本车辆法规体系4.1.1 标准概况和汽车相关的jis原始方案,以汽车技术会为首,(株)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车体工业会,(株)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日本汽车机械器具工业会等多个团体分担完成。
此外在日本,汽车技术会的标准会议(jaso:japanese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上,以汽车相关的技术以及材料,零件和设备的标准化为目的,到2004年3月发行了大约380个汽车标准(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4.1.2 日本的相关汽车法规有关汽车构造的基本法律参见图3-1。
图4-1 日本汽车构造的法律体系《道路运送车辆法》规定了车辆的登录,点检,整备,构造基准,检查(包括认证,召回)。
本法规定了车辆行驶的基本事项,车辆所有人(客户)有遵守义务。
此点不同于欧美国家制造规定生产企业有遵守义务。
另外,为实施此法律,且大体上以「命令(政令、省令、通达)」和「告示」区分的法令来构成的,涉及范围广且杂。
法律:根据目的规定其要件,制定需得到国会认可,效力仅次于宪法。
通过公报公布。
政令:法律实施时,内阁制定的命令。
通过公报公布。
省令:明确具体的技术要件(限值,适用方法等),各省大臣实施行政事项时的命令,通过公报公布。
通达:作为对省令的补充,对技术要件加以解释及规定具体的试验方法。
由行政官厅的局长/部长/课长对相关机关下达的通知,指示。
不发行公报。
和汽车相关的法令等(法律和命令)的种类参见表4-1。
表4-1 日本汽车相关法令等的种类「道路运送车辆法」中,规定了以确保和汽车有关的安全性、公害防止为目的,要符合“「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
)保安基准中,有以定性的表述内容进行的规定,为了补充此基准「基于保安基准规定的技术基准的其他的保安基准的细节」、各种「试验法」等由国土交通省以「告示」「通达」的形式发布的。
保安基准及其他的关联法规的关系图参见图4-2。
图4-2 基准体系4.1.3 安全相关的法规和动向1.法规构成日本的和汽车构造?装置相关的法规为「道路运送车辆法」,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参见表4-2)。
表4-2 道路运送车辆法的构成车辆构造法「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以下称为保安基准)」中仅规定了基准的适用范围、装备要求等基本要件,构造?装置性能等的细节在「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的细节规定告示(以下称为告示)」中加以规定。
告示的第1节至第3节做了分类,作为汽车种类的适用对象。
(参见表3-3)表0-1 告示的分类对此,管辖政府机关会适当地结合个别细节发行通达。
在现行保安基准的体系中,以每个装置的基准的明确化为目的在2002年进行了整理。
1998年11月正式加盟了联合国的1958年协定,就分阶段采用现行的ece规则将之作为本国法规编入保安基准、告示等有关法规,国内的用于装置型式指定取得的「装置型式指定基准」作为基准被规定。
由此,日欧之间的互认体系成为可能。
2.安全法规项目的概要、特征安全法规,详细地规定了每种装置、每个部位(例:最小回转半径、转向机构、接地部位和接地压、前照灯、前雾灯等),和4轮汽车有关的保安基准多达50多项。
这些保安基准再加上「告示」、「通达」等任意等级的法规,进行组合均可视为一个要件。
且随着日本的1958年协定,1998年协定的加盟,必须在汽车使用状态?道路环境等方面,阶段性地和国际基准进行调和。
另外,对于搭载采用了提高安全性、便利性的先进汽车技术的装置,制定了在保安或公害防止方面无障碍的「汽车技术指南」,以便能够顺畅的推广普及汽车技术。
上述的1958年协定的加盟除了推进了基准的调和,交通事故的实际状态?汽车使用状态?技术开发?各国汽车安全基准动向并根据国土交通大臣的咨询机构运输技术审议会报告的汽车安全基准扩充的强化目标,今后将逐步整理、充实。
政府提出了在2010年将减少1200名死者的目标。
(运输技术审议会的报告(1999年6月))因此,正面偏置碰撞、行人保护等重点的死伤事故多发领域的法规的制定?改正的检讨将称为焦点。
(※关于步行车保护,在检讨完成时,已经发布了法规。
)4.1.4 日本的环境公害相关法规环境相关法规是以「环境基本法」为基础,「大气污染防止法」,「噪声限制法」规定了排放、噪声的发生源对策以及汽车环境对策所必须的措施。
发生源对策是由环境大臣决定允许限度(告示),国土交通大臣根据道路运送车辆法的命令(道路运送车辆的保安基准的改订),规定允许限度。
环境相关法规的体系图参见图4-3。
图4-3 汽车环境相关法规的体系环境相关法规的概要和动向1)噪声保安基准的第30条规定了车辆噪声。
昭和46年(1971年)制定以来,经数次强化修改,现在执行的是叫做平成10~13年规定(1998年~2001年)的版本。
有3种噪声规定。
加速行使噪声限值是在20米的测试区域内车辆全加速通过时,在中央10米处,距车辆行驶路线左侧7.5米处,且离地1.2米高的地方放置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
驶入测试区域时的速度,手动档车应为发动机转速峰值的3/4时发动机转速的车速或低于50km/h的车速,自动档车应为在平坦路面行驶时的最高车速的3/4或低于50km/h的车速。
靠近排气管噪声是指在排气出口的45°方向上的0.5m处,较排气口高度高0.2m的任意方位处安放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
从处于发动机转速峰值3/4时的发动机转速到节气门关闭状态之间,测得的最大噪声值。
稳定行驶噪声是在20米的测试区域内,以处于发动机转速峰值的60%时的发动机转速的车速或低于50km/h的车速通过时,区域中央(10m处)的行驶路线左侧7.5米,且离地1.2米高处放置的面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值。
在检测场除试验车辆以外发出的声音(背景等级)被称为篇二:日本吸收西方法律制度的经验日本吸收西方法律制度的经验作者:阮梦凡【关键词】日本;西方法律制度;经验由于我国与日本具有相似的传统法律文化,而且都面临着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带来的挑战,因此研究日本对西方法律制度移植的经验,对我国在大力提倡健全法制体系的当下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对西方法律制度的两次借鉴(一)明治维新后对大陆法系的移植德川幕府后期,在西方列强的欺压下,日本政府与美、俄、英、荷、法等国相继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日本被强迫开放众多港口,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和司法管辖权。
加之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新型资产阶级对幕府的统治不满,迫切要求进行一场大的变革来解决内忧外患的时局。
于是1868年,日本发生了一场倒幕运动,建立起了一个天皇制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国家,这场运动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出于修改不平等条约和促进社会近代化的双重目的,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模仿法德等西方国家制定了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典。
1875-1907年间①是日本明治政府集中编纂法典的时期,在当时日本政府的顾问、法国巴黎大学教授保阿索那特的指导下,先后有“刑法典草案”、“治罪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公布。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立法上完全抛弃了继受而来的中国律令和日本封建武士统治习惯混合而成的传统法律制度,建立起完全西化的法律体系,②从而完成了从封建法律向资产阶级法律的变革。
(二)二战后对英美法系的移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置于盟国远东委员会的控制之下,美国军队以“盟军”名义进驻日本。
此时的日本又受到了以美国法律为代表的英美法系文化的强烈影响,进行了深远的改革。
修改后的宪法废止了天皇的专制主义体制,而采用责任内阁制,由国会、内阁、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限,而天皇沦为了国家的精神象征不再掌握实权。
另外,宪法不仅专章规定“放弃战争”,而且大大增加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一章的条文数目,体现了对于国民人权的保障,这也反映了新宪法有了更多和平、民主的内容,而少了专制独裁的军国主义的负面影响。
③在新宪法颁行后,为了协调整个法律体系,日本又对民法、刑法、诉讼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④总体而言,二战后日本的法律改革主要是由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的压力所致,改革特点是一方面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英美法律的吸收,同时日本固有的法律传统和特色也得以保留。
⑤二、日本吸收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一)从被迫接受西方文化到主动学习与封建时期主动对中国法律文化加以引进不同的是,日本两次对西方法律制度的接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自愿性。
明治维新迫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造成的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政府被迫抛弃传统的东方法律文化,对西方大陆法系的资本主义制度法律进行引进,以迎合国内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自身的迫切需要。
然而仓促的引进却并没有考虑到本土传统封建文化对西方法律制度的接受程度,导致代表封建统治力量的军国主义伺机反扑,将日本拖入了法西斯国家的泥沼。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政治、经济、法律制度都陷入了瘫痪,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压力下,开始了对英美法系中自由、平等、民主精神的引进,对法西斯法律进行了清洗。
到了1952年《旧金山合约》生效,日本获得了独立,到此以后,日本继续进行了自主的法律改革,主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并注重将其与本土的法制传统相协调,最终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法律制度。
(二)将西方法律文化“翻译”称东方法律文化从前述对日本吸收西方法典经验的叙述可以得知,日本的各大主要法典都是直接从外国成文法典直接翻译而来的。
以《大日本国宪法》为例,有学者称它的76条条文中只有3条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其余全是从1850年《普鲁士宪法》中抄来的。
⑥而日本1890年的颁布的旧民法,其实就是由日本学者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立法例翻译成日本语而已。
⑦而这种翻译活动却并非没有价值,恰恰相反,它为东亚各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东亚各国学习西方先进法律经验的一扇大门。
三、日本吸收西方法律制度的经验(一)综合吸收两大法系之所长日本对西方法律制度吸收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正确地遇到了或者说选取了最适合自己的西方法律传统,真正吸取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的精华。
作为与日本有着近似的封建法律传统的我国,在对西方法律制度进行借鉴时,恰恰需要的就是选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甄别力。
(二)妥善解决法律本土化问题正如上文提到的,日本社会存在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的矛盾。
日本的法律移植属于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迅速建立与普通民众缓慢形成的现代法律意识之间存在落差。
正如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川岛武宜所言:“在近代日本,其法律制度是近代型的,但国民的法律意识却是前近代型的。
”⑧于是,如何将移植而来的西方法律制度本土化,缩小其与传统法律意识的差距便成了日本法学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学者们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