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药源性肝损伤报告模板
药源性肝损伤报告模板
当撰写药源性肝损伤报告模板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组织:
一、
1. 引言:简要介绍药源性肝损伤的背景和意义。
2. 目的:说明该报告的研究目标和目的。
3. 方法: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二、
1. 临床特征:总结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2. 鉴别诊断:列出可能与药源性肝损伤相似的其他疾病,并说明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3. 诊断标准:提供药源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指南。
三、
1. 个案报告:描述一个具体的药源性肝损伤的个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经过、诊断和治疗情况。
2. 个案讨论:对该个案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包括患者的暴露史、药物治疗等因素。
3. 结果与讨论:总结个案研究的结果和讨论,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
四、
1. 结论:概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启示。
2. 局限性:说明该报告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
3. 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进一步研究药源性肝损伤所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药源性肝损伤报告模板,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41例报告
10例,空腹血糖正常者31例,但餐后2 h血
糖均≥11.1 2结果
mmol/L。
4l例患者均给予积极保肝、营养支持、防治肝硬化并发 症治疗,对较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避免静脉输 注葡萄糖,必要时加入同比例胰岛素。在此基础上对于血糖 轻、中度升高的患者单纯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并严密观察 血糖及尿糖变化,或应用小剂量的o【一葡萄糖苷酶抑制阿卡 波糖;对空腹血糖中、重度升高者予以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 控制饮食,均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剂量比2型糖尿 病相对较小,初始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分3次,三餐前15—
[7]杨霞,张如意.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宁
夏医学杂志.2008,30(5):429—430. (收稿日期:2009一07一15) (本文编辑:尹虹娇)
万方数据
者所在医院1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肝硬化中发生糖尿病4l例,Child—Pugh A级4例,B级15 例,C级22例;发生于乙肝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丙肝后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伴糖尿 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并不明最,仅5例,均无并发酮症酸中毒,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人院时空腹血 糖≥7.0 mmol/L者lO例.空腹血糖正常者3l例,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给予积极保肝.营养支持、防治 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小剂量的n一葡萄糖苷酶.短效胰岛素治疗。5例死I’:。结论肝硬化易发
[1]Nishida T,Tsuji S,Tsujii M,et a1.Oral glucose tolerance
dicts
prognosis test pre—
心、呕吐、厌油、尿黄等。伴而糖尿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及消 瘦并不明显,仅5例,36例无糖尿病症状。41例患者均无并 发酮症酸中毒,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入院时空腹血 糖>17.0
肝源性糖尿病58例临床分析
p o c sasg iia tfa to fvr nsc ntiig sn l-ta r du e infc n r cin o io o ann ige sr n
dd N J.Vrl y 19 , 6 : —4 e A[] i o , 99 223 5 . D og 9
r ] IANF 9 ORD RE,CHAVEZ D ,B RAS KY KM ,e 1 s — t .I o a
l in o p dna r s fom he w o l on y,a N e ato fa he a viu r t oly m ke w
N0RT0N PA,G0NG Q ,M EH TA AS,e 1 ta .He a i p t —
tsB r — e a e ha ge p i op ot i RN A — i vius m dit d c n sofa o1p r en m a
r O ALEXE l] J P, H El ,TATYANA , e 1 Ne NZ H K ta. w
poemi su yJ .P oemis,0 3 3 6 66 4 rto c td [] rto c 20 , :6 —7. ( 稿 : 0 70 — 3 收 2 0 —42 )
d ni p poe h l trlJ.Am JC ril,9 8 e s yl o rtnc oe e [] t i i s o ad o 19 ,
t nJ.Ted a i ac d , 0 , 2 1118 i [] rnsC ro s o d v Me 2 2 1 :2—2. 0
吴 宗 华 , 远 航 , 红 . 性 肝 炎 患 者 载 脂 蛋 白 Ap AI 朱 曹 慢 o 、
Ap B 0 o 1 0和 血 脂 水 平 检 测 的 临 床 意 义 [ ] 广 东 医 学 , J.
药物性肝损伤15年病因趋势分析
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效果 [ ] 上海 医学 , 0 ,1 2 : 719 J. 2 83 () 1 — . 0 0 0 [] 秀, 5 熊 史政荣 .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
研究 [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0 7 1 ( ):2 -2 . J. 2 0 ,3 4 101 1
( 稿 日期 :0 10 —0 收 2 1 -61 )
素联用治疗 S P可从多水平阻断炎性介质的释放 , A 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 , 纠正负氮平衡 , 改善 胃肠道黏
药 物性 肝 损 伤 1 5年病 因趋 势 分 析
王沧海 。 宿 慧, 吴 静 。 林香 春 , 魏 南 。 炳 霞 高 ( 首都 医科 大 学 附属 北京世 纪坛 医院 , 北京 10 3 ) 00 8
个症 状 ) 。体征 包括 黄疸 3 2例 、 肝大 例 , 区叩击 肝
痛3 例。其 中 2 例合并红皮病 , 例为应用抗生素 , 1 另 1 为 应用 陈 年 何 首 乌 , 转 为剥 脱 性 皮 炎 。无 例 后
l 8 6 0 5 O 3 3 2 O O O l 1
近年来 , 随着各专业新药 的不断问世 和临床应 用的 日 益广泛 , 药物性肝损伤( II 的发病率也不 DL ) 断提 高 。本 研 究 回顾 性 分 析 了我 院 1 5年来 住 院治
・ 通讯作者
疗的 DL 患者 的病 因、 II 临床表现及预后 , 分析 DL II 病因的变迁 、 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 因素。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9 . 95年 1 一 09年 l 月 20 2月 我院住院的 DL 患者 19 , 5 例、 6 II 1 例 男 1 女 8例 , 年
基于文本知识库的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大数据智能识别研究
!FG<9!基于文本知识库的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大数据智能识别研究葛斐林1,2,郭玉明1,牛 明1,赵 旭1,柏兆方1,王伽伯1,肖小河1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研究所/全军中医药研究所,北京10003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
方法 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中5%(4152份)肝损伤相关ADR病例报告。
结合医师临床再评价,分为“否定病例”“疑似病例”“确定病例”。
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要素的识别(不良反应名称、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采用关键要素与临床再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以及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等构建肝损伤相关ADR智能识别方法,并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价该智能识别方法的效能。
结果 肝损伤相关ADR评价识别公式为:总分(M)=症状分数+指标分数+不良反应名称分数,“否定病例”与“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M=5分区分度最好(AUC=0.97),敏感度为99.57%,特异度为84.61%;“确定病例”与“疑似病例”“否定病例”在M=12分区分度最好(AUC=0.938),敏感度为87.93%,特异度为85.98%。
结论 该方法将为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智能识别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望有效减轻人工处理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的负担,为肝损伤相关ADR的早期风险信号识别及预警提供有效工具和方法学示范。
关键词:肝疾病;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知识库;人工智能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C-20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301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101002-001-002);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XX2018001);解放军总医院科研专项(2019MBD-023)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2.024收稿日期:2021-06-23;录用日期:2021-07-25通信作者:郭玉明,guoyuming_0520@126.com;王伽伯,pharm_sci@126.com;肖小河,pharmacy302xxh@126.com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ofthebigdataofliverinjury-relatedadversedrugreactionsbasedontextdatabaseGEFeilin1,2,GUOYuming1,NIUMing1,ZHAOXu1,BAIZhaofang1,WANGJiabo1,XIAOXiaohe1.(1.DepartmentofHepatology/Chi naMilitary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TheFifthMedicalCenterof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039,China;2.SchoolofChineseMateriaMedica,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GUOYuming,guoyuming_0520@126.com;WANGJiabo,pharm_sci@126.com;XIAOXiaohe,pharmacy302xxh@126.comAbstract:Objective Toestablishthe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forthebigdataofliverinjury-relatedadversedrugreaction(ADR)basedontheconstructionoftextdatabase.Methods Withthekeywordsincluding“drug-inducedliverinjury”and“abnormalliverfunction”andasearchtimeofJanuary1,2012toDecember31,2016,5%(4152cases)ofthecasereportsofliverinjury-relatedADRwereretrievedandextractedfromtheChina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ingSystem,andthenbasedonclinicalreevaluationbyphysicians,thesecaseswereclassifiedinto“negativecases”,“suspectedcases”,and“confirmedcases”.Onthisbasis,keyelements(includingADRname,biochemicalparameter,andclinicalsymptoms)wereidentified.An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forliverinjury-relat edADRwasestablishedbasedonthecorrelationanalysisbetweenkeyelementsandclinicalreevaluationand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 teristic(ROC)curvefordeterminingcut-offvalues,andthemethodofcrossvalidationwasusedtoevaluatetheperformanceofthis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Results Theformulafortheevaluationandidentificationofliverinjury-relatedADRwasasfollows:totalscore(M)=symptomscore+indexscore+ADRnamescore.Thisformulashowedthebestdiscriminatoryabilitytodistinguish“negativecase”from“suspectedcase”or“confirmedcase”atM=5(areaundertheROCcurve[AUC]=0.97),withasensitivityof99.57%andaspe cificityof84.61%,anditshowedthebestdiscriminatoryabilitytodistinguish“confirmedcase”from“suspectedcase”or“negativecase”atM=12(AUC=0.938),withasensitivityof87.93%andaspecificityof85.98%.Conclusion Thismethodprovidesreferenceandbasisfor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bigdataonliverinjury-relatedADRandisexpectedtoeffectivelyreducetheburdenofmanualprocessingofADRbigdataandprovideeffectivetoolsandmethodologicaldemonstrationforearlyrisksignalidentificationandwarn ingofliverinjury-relatedADR.Keywords:LiverDiseases;Drug-RelatedSideEffectsandAdverseReactions;KnowledgeBases;ArtificialIntelligenceResearchfunding:InnovationTeamandTalentsCultivationProgramofNational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YYCXTD-C-202005);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630100);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MajorProject(2018ZX09101002-001-002);BeijingNewStarProgramofScienceandTechnology(XX2018001);SpecialResearchProjectofPLAGeneralHospital(2019MBD-023)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等医药卫生相关文件,药物安全性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1-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61岁以上34.8%
除 61 岁以上组外,各年龄段均为女性略高 于男性
20
2、不良反应的门诊、住院分布
住 院 患 者 ADRs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门 诊 患 者 (2.5:1) 可能与住院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合并用药较 多、且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易于发现等 因素有关 大多数门诊患者对 ADRs 的了解有限,且无 法追踪,不易被医护人员发现
轻度(Mild):轻度不适,不影响正常功能, 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中度(Moderate):明显的不适,影响日常活动, 需要减量/撤药或做特殊处理 重度(Severe):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对症治疗不 缓解,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8
3、根据ADR与剂量有无关系分类
A型不良反应 (与药物剂量有关、量变型异常) B型不良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质变型异常)
44
5、监测药物治疗、评价药物治疗反应(有效 性、安全性)。 6、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 供正确、清楚、明确的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 7、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医师、护士、患者、 民众。 8、向患者实施用药教育:正确交待与安全用 药指导,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45
六、临床药师常规工作与药品安全防护
9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
2019/2/13
10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1.药动学因素 药物吸收 药物分 布 A型药物不良反应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组织结合
生物转化 2.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肾脏排泄
A+B
B的受体数目或 11 亲和力增加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中药起源于中国。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见效慢。
但是总的来说中药是我国的精髓。
在这个世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下面是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供大家参考。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一: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1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42、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244、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45、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46、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48、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49、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50、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二:51、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52、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53、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54、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55、中药药源性疾病成因及防治方法探析56、大黄素等中药单体对HT-29细胞TLR4表达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57、中药斗谱编排规则与京深两地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探讨58、背部排罐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6例观察59、卡马西平联合中药治疗外伤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60、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与CVB3对乳鼠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61、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62、不同药性清热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效果及分析63、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64、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65、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66、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367、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68、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69、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70、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71、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72、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73、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方法74、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75、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76、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77、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78、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79、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80、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81、中药创新的源泉--有效部位及其制剂82、中药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观察与护理83、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84、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85、小包装与散包装中药饮片的利弊86、活血化瘀中药对老年耐药细菌性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87、中药配合催眠法治疗失眠88、中药解毒生肌膏治疗大鼠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89、中药肾区渗透控制多囊肾病(PKD)进展124例疗效观察90、中药2号方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91、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战略选择92、中药抗真菌颗粒内服治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493、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94、-种基于热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95、复方中药对运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96、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97、自拟中药方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98、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骨吸收与骨形成影响的研究99、中药企业专利保护与品种保护研究100、复方中药制剂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三:101、中药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45例疗效观察102、中药足疗对早期糖尿病足干预的护理研究103、米非司酮配合中药终止早孕362例的观察104、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105、中药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与临床药学服务预防对策106、中药加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恶心呕吐预防效果观察107、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08、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对策109、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1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降糖中药制剂中含有的西药成分111、中药对猪蓝耳病的预防试验112、中药912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11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护理体会114、中药剂型改革探讨115、EMT模型大鼠低妊娠功能及中药治疗机理的研究5116、益气健脾中药小肠隐窝干细胞分子药理研究117、中药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探讨118、论完善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法律制度之探析119、中药专利保护若干问题研究120、中药发明的创造性审查的研究121、中药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及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122、中药化学实验室实习生培养的几点建议123、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124、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125、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126、益气滋阴中药配方颗粒对糖耐量低减干预的观察127、中药浓缩液代替择期胆囊术前留置胃管临床分析128、中药RHU抽提剂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129、中药的专利保护130、浅论中药发明专利的保护131、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32、中药防治小儿喉乳头状瘤病复发的疗效分析13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和进展134、中药滋阴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副反应的对照研究135、多种中药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36、中药生地马钱丸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137、中药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138、27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139、调颈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各型颈椎病280例140、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141、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6142、中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143、中药外敷加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144、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145、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146、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147、中药复方与氟西汀治疗影响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分析148、中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149、中药熏洗坐浴与盐水坐浴用于肛肠病人术后的疗效观察150、中药配合护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8例中药毕业论文题目四:151、浅析中药处方调配中的差错及对策152、中药灌肠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153、中药的压榨处理对汤剂质量的影响154、中药注射引起临床反应的原因分析155、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及氨基酸的衍生化分析156、化瘀涤痰通路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157、中药通光藤活性成分的研究158、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159、中药进入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60、基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技术创新研究161、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临床研究162、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评价及护理163、中药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164、门急诊病人静脉输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7165、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护理166、中药热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167、超声中药透入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168、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169、中药对慢性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170、几种中药成分及其复方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171、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172、血管老化相关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与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8。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7全文WORD版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2015年10月一、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
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NM 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DILI 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1,5],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6]。
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
美国于2003年创立了DILI协作网络(DILIN),2004年启动了DILIN 前瞻性研究(DILIN-PS)[2]。
2012年发布了LiverTox网站()[7],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基于有限证据出台了全球首个针对特异质型DILI(IDILI)的临床指南[3]。
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HepaTox网站()[8]。
LiverTox和HepaTox网站分别记录了近700种和400余种常见药物的肝损伤信息,为临床医生慎重处方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及评估其风险和收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内有多个非肝病专业学会发布了各自领域的DILI相关专家共识,但相应的证据选择和评估标准欠规范。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ILI的认知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避免诊疗实践中的困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力求公正和客观地起草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固有型DILI(intrinsic DILI,InDILI)和IDILI的防治。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涉及DILI临床诊治的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着DILI研究新证据的确认,指南将适时更新。
本指南采用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见表1)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见表2)进行评估。
他汀类药物及肝脏安全性评价
Am J Cardiol 2006;97[suppl]:77C–81C Am J Cardiol 2006;97[suppl]:89C–94C
总结
• 目前市场上的他汀,总体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综合 已有证据,支持他汀是对肝脏安全的药物
特点:AST升高为主,AST/ALT>1,通常<5xULN,否则考虑肝脏累及, 通常合并LDH、CK等酶学改变
孤立性肝源性转氨酶升高≠肝脏损害
Isolated elevations of aminotransferases in the absence of increased bilirubin levels have not been linked clinically or histologically with evidence of acute or chronic liver injury.
随访 16±12月
结果:
• 17例体重下降 > 10% , 18例 <10%, 4例体重增加 • 平均体重每下降1%,血清ALT水平降低8.3%
• 体重下降大于10%者,肝功能基本复常,伴肿大的肝脏回缩, 慢性肝病症象消退
Gastroenterology 1990;99:1408-13
NAFLD治疗
有明确病因 能11%、乙肝3.1%、混合性占19.7%
Am J Gastroenterol 2003;98:960-967
血清转氨酶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12808例日本男性铁路工人体检,发现282例血清嗜肝病毒感染指标 阴性的转氨酶升高患者,与 9783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显示:
慢性肝损害PPT课件
48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影像学)
CT
肝大,密度普遍低于脾脏 或肝/脾CT比值≤1 弥漫型或局限型肝脂肪,局灶性与肝癌鉴别。 ALD在CT上有特征性的改变, 弥漫型酒精性肝脂肪变,尾状叶增大具有特异性
17
γ-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变活动时较 转氨酶敏感。γ-GT活性75%存在于肝细胞微粒 体,当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 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活性已正 常,如发现γ-GT活性持续升高,即提示肝炎慢 性化;慢性肝炎即使ALT正常,如γ-GT持续不 降,在排除胆道疾病情况下,提示病变仍在活 动;慢性持续性肝炎γ-GT轻度增高;慢性活动 性肝炎γ-GT明显增高;肝细胞严重损伤,微粒 体破坏时,γ-GT合成减少,故重症肝炎,晚期 肝硬化时γ-GT反而降低。胆碱酯酶(ChE)活 性则在慢性肝病时因酶合成减少而降低。
DNAP
29
临床特点
乙肝
1. 潜伏期:2~6个月
2. 临床类型:
痊愈
痊愈 静止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死亡
30
定义:肝炎病毒感染后,症状迁延或反复发作, 病程超过6个月
★ 许多病人以慢性肝炎为首发表现 病原体:主要见于HBV、HCV和HDV感染
尚无HAV、HEV引起慢性肝炎的证据
35
2. 胆红素测定 (1)血清胆红素
●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 ● 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对判断黄疸性质有
一定帮助
(2)尿二胆
● 尿胆红素:均为结合胆红素 ● 尿胆素元:急黄肝高峰期或淤胆性肝炎及胆 道梗阻时,尿胆元可阴性
丁螺环酮治疗药源性焦虑57例临床观察
国 内 陈 远 光 等 报 道 , 螺 环 酮 治 疗 广 泛 性 焦 虑 症 总 有 丁 效 率 达 9 . % 研 究 显 示 丁 螺 环 酮 同 时 还 兼 有 抗 抑 郁 作 16 用_ 2。精 神 药 物 性 焦 虑 并 非 原 有 精 神 疾 病 的 表 现 , 原 因 一 其 方 面 可能 是 精 神 药 物 的 作 用 , 一 方 面 是病 人 对 可 能 存 在 的 另 长 期 用 药带 来 的 潜 在 负 面 影 响 的 担 忧 。 丁 螺 环 酮 由 于 无 镇 静 、 眠和 肌肉松弛乏 力等副作用 , 长期 用药无成瘾 性 , 催 且 服 用 依 从 性 好 本 研 究 显 示 , 较 小 剂 量 即 有 良 好 抗 焦 虑 作 用
兴 奋 , 动等 症状 。 激
参 考 文 献
1 王 祖 忻 , 印 权 , 有 豫 临 床 精 神 药 理 学 北 京 医 科 大 学 、 国 裴 金 中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联 合 出 版 社 ,9 0:05 ,3 —3 19 5 — 1 15 1 8
使 G B A A含量 升 高 , 就增 强 了对 多 巴胺 ( A) D 的抑 制 作用 , 而使 病 人 的幻 觉 ( 其 幻 听 ) 阳 性 症 状 得 以 尤 及
丁 酸 ( A A) 量 升 高 。 G B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中 G B 含 AA
枢性 神 经递 质 , 中枢 神 经 系统 呈 现 广 泛 其 影 响 _ 。 丙 戊 酸 钠 脑 l
本 治疗 结 果 还 显 示 , 究组 激 活 性 分 值 在 l 研 周 末 下降 明 显 , 与对 照 组有 显 著 差异 , 明 丙 戊酸钠 作 说 为 一种 情 感稳 定 剂 , 明显 减 轻病 人 的焦 虑性 运 动 , 可
药物安全性监测及评价
8
医学ppt
G dh
WHO专家组调查结论(96年,第三世界): 住院病人中 5% 是由于药品不良 反应(Adverse Drug reection,ADR)而入院 、住院病人的1015%会发生ADR
ABC分类法:AB分类标准局限性,某些难以准确归类的不良反应列入B
型,使B型不良反应成为几乎无共性的高度混杂的类型。ABC分类除 与之相同的A、B型外,将一些难以确定属于那种类型的ADR、致畸 ADR等列为C型不良反应。
18
医学ppt
G dh
Rawlins & Thompson新分类法:
共分为九类,保留原分类方法中A型的内容,对B型及其它
根据WHO评估:中国每年大约有5023万人住院,其中至少有250万 人是因ADR而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ADR, 每年约死亡19万人, 增加医药费40亿。
FDA人员损失: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7病死者-不合理用药。 经济损失:600床医院,用于ADR年医疗费540万;全美ADR年
消耗经费为766亿美元。 致死性ADR: 1976-1995年因药物ADR致死共447例, 44%追究医
药物安全性监测及评价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医学ppt
G dh
1
WHO合理用药:
病人依照需要接受药物, 其剂量与疗程应满足病人的需要, 对社会和个人都应是最低的价格。
合理 用药 基本 原则
2
有效 对症选药 安全 避免或减少ADR 经济 承受力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预测卷(一)附答案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预测卷(一)一、A型题1.国内药历的推荐格式中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A.药师对药物治疗的建设性意见B.患者基本情况C.患者用药记录D.患者用药结果评价E.患者病历2.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处方用纸颜色为( )。
A.淡红色B.淡绿色C.淡黄色D.白色E.淡蓝色3.开具处方过程中,医生必须使用药品的名称为( )。
A.药品通用名B.药品化学名C.药品俗名D.药品习用名E.药品商标名4.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是( )。
A.注射用头孢菌素B.苯唑西林注射剂C.细胞色素C注射剂D.链霉素注射剂E.天花粉蛋白【答案】C5.下列药品,属于精神刺激剂类兴奋剂的为( )。
A.可卡因B.芬太尼C.哌替啶D.麻黄碱E.可待因6.医嘱:万古霉素0.5g溶解至l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时间不得少于75分钟。
已知所用输液器的滴系数为15,试问每分钟滴数最多是( )。
A.15滴B.20滴C.23滴D.26滴E.30滴7.其含量用视黄醇当量表示( )。
A.维生素E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BE.维生素A8.下列为二级信息源的药学文献( )。
A.中国药学文摘B.药学杂志C.药物信息手册D.中国国家处方集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由国内各学科医药权威专家,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公认的资料编写的三级文献是( )。
A.《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B.《中国国家处方集》C.《医师案头参考》D.《药学学报》E.《生物学文摘》10.药师在接受护士咨询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是( )。
A.药品经济学知识B.药物制剂的等效性C.药品的生产厂号和批号D.注射剂的配制和滴注速度等E.药品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11.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药师可向医师提供的信息是( )。
A.培高利特可导致的心脏瓣膜病B.利巴韦林致畸与肿瘤C.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D.含钆造影剂用于肾功不全者致肾源性纤维化和皮肤纤维化E.每种头孢菌素类药的抗原决定族并不完全相同,对某一种头孢过敏,可尝试更换其他类头孢进行治疗1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服时可能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亡。
药源性疾病
第10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4
第1节 药品不良反应 定义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合格药品在正 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 有害反应。
分类
副作用
变态反应
毒性作用
特异质反应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首剂效应
依赖性
停药综合征
Augmented
致癌
Bizarre
致畸
周期长,产生偏差
9
监测报告系统
自愿呈报系统 正式 非正式 集中监测系统 重点医院检测 记录联结 记录应用
重点药品检测
报告程序
报告范围
报告表填写
10
第2节 药源性疾病
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致机体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
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分类
病因分类 甲型、乙型 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
3 安全趋势分析(analysis of secular trends)
4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5 队列研究(cohort studies) 6 meta分析法(meta-analyses)
7
8
Difference between case-control studies and cohort studies
致突变
5
Chronic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A型
药动学(吸收、分布、与大分子结合、代谢、排泄) 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B型
药物异常性
病人异常性
6
(分解产物、添加剂、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监测方法
5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1 资 料 来 源 收 集 天 台 县 各 医疗 机 构 及 药 店 上 报 的 A R 有 . D
效 报 告 表 5 7份 。 7
1 方 法 采 用 回顾 性 调 查 的 方 法 对 上 述 病 例 按 患 者 性 别 、 . 2 年 龄 、 起 A R的 类 别 、 床 表 现 、 药 途 径 等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引 D 临 用
陈赛 芳 ( 台县平桥医院 食 品 药 品监 督 局 2 1 收 集 到 的 57例 A R报 告 资 料 进 行 总结 和 分 析 。 本 0 0年 7 D 关键 词 : 品不 良反 应 ; 源 性 疾 病 ; 理 用 药 药 药 合
20 2. 0 9, 5
2 0 , :6 — 7 . 0 9 416 6 6 6
【2E rtG ,Mure P .eei vr t n n vlp tw y n u ne 1]he B n BG nt ai s oe ah asif ec e c n a i l
bod pesr d cri aelri ae s J.a r ,0 4 813 l rsue a ado s uads srk『 N t e2 1,7 ,0 — n v e i ] u 1
剂 的 内在 因素 外 , 与 药 物 配 制 、 物 浓 度 、 液 放 置 时 间 、 注 还 药 药 滴 速 度 等 密 切 相 关 。 因此 应 严 格 执 行 说 明 书上 的剂 量 、 度 、 度 浓 速
[】 2国家 药 典 委 员 会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 部 ) . 京 : 工 工业 出版 中 二 [ 北 M] 化
参考文献 :
【】 l高清 方 , 高 峰 , 秀 萍 . 床 药 师 工 作 指 南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刘 白 临 M】 北 人
最新第二章 药源性肝脏疾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第二章 药源性肝脏疾病
【发病机制】
肝脏是药物最主要的代谢场所。
非极性、脂溶性物质
生物转化
极性、水溶性物质
P450酶系统:遗传多态性,造成药物代谢的个体 差异 基本原理:
药物本身具有肝毒性,或增毒作用的结果
药物造成其它因素间接损伤肝脏
13
P450酶系统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与CO的结合在450nm 处有特征吸收峰,故将 该酶系命名为细胞色素 P450酶系。 广谱生物催化剂 酶诱导和酶抑制 CYP1, CYP2, CYP3三大家族,最常见的是 1A2,3A4,2C9, 2C19 ,2D6,2E1的亚族
18
第二章 药源性肝脏疾病
五、疗程、剂量、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 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的药物与应用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肝损害也越重。 六、饮食习惯、营养状况 饮酒:酒精性肝损害,使体内GSH的消耗过多或 合成不足 营养缺乏(蛋白质):使肝内具有保护作用的分 子,如谷胱甘肽减少
肥胖者对氟烷、甲氨蝶呤等的易感性增加。
9
2、胆红素: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胆红素(STB): 非结合胆红素(UCB,间接胆红素):大部分 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结合胆红素(CB,直接胆红素): UCB被肝 细胞摄取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形成CB。 进入肠腔还原成尿胆原,大部分排出,部 分经门静脉回肝,重新转变为CB排入肠腔
16
第二章 药源性肝脏疾病
【相关因素】
一、药物因素 药物本身具有肝脏毒性 酶诱导和酶抑制 二、个体因素 遗传性特异质体质或遗传因子的变异,使敏感性 增加。 如环氧化水解酶活性缺陷增加对苯妥英、 氟烷的易感性。 药物或其他代谢物作为半抗原与肝特异蛋白结合 成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基础知识及上报流程
合并用药种类与ADR发生率之间对应关系
40%
45%
ADR发生率
24%
7% 4.20%
5种
6-10种 11-15种 16-20种 21种以上
正确认识ADR 只要是药品,就存在不良反应
只要使用药品,就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 风险
Page 3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责任 不属于医疗纠纷,不承 误用、滥用、使用不合格药品等的
担赔偿责任
后果因医方导致,属医疗纠纷并承
担相应责任
Page 28
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 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 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 良事件。
例数 21 26 16 5
占比(%) 47.4 50.09 36.36 11.36
Page 17
2015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 口服 外用贴片 阴道、肛门给药 肌肉注射 雾化给药
例数 25 8 1 3 6 1
占比(%) 56.82 18.18 2.27 6.82 13.64 2.27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
3个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 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
3个项目:
第一次ADR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ADR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发生ADR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
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反
应
事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09T16:10:14.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友顺[导读] 药物所致肝损害在我们日常的诊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我们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收集工作也日益加强。
李友顺(南京市溧水县人民医院 211200)【中图分类号】R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59-02 【摘要】对溧水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57例药源性肝损害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引起肝损害的例数较多的药物为源性肝损害异烟肼、丙硫氧嘧啶、丙戊酸钠等。
致肝损害的因素较多,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
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做到早诊断、早停药与早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关键词】药源性肝损害异烟肼丙硫氧嘧啶丙戊酸钠药物所致肝损害在我们日常的诊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我们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收集工作也日益加强。
药源性肝损害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为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害;二为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通过对我院从2008-2011年上报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统计产生肝损害的主要药物及类别,以期加强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药物的规范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来源:我院自2008-2011年共57例被诊断为药源性肝损害住院病例,其中男性36名,女性21名;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平均44.56岁。
所选病例符合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标准[1],即判断标准为:用药前肝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用药后出现:如恶心、纳差哦、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尿色加深;甚至发生肝坏死、出血倾向、腹水、肝肾综合症伴有肝功能异常等。
全部病例排除病毒性肝炎及遗传性疾病。
1.2 方法
记录患者的服药史(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症状出现的时间、有无合并用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凝功能、病原学检查),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处理情况及结局。
预后判定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胆红素、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等肝功能指标至正常范围;(2)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正常上限2倍以下;(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指标不明显或病情加重;(4)死亡。
2 结果及讨论 2.1过敏史
患者有过敏史者有17例,无过敏史者29例,不详11例。
所列过敏史患者占总肝源性损害的构成比虽不高,但对患者过敏史应加以关注。
因为一些药物在常规剂量及正常用法时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在个别或少数使用者身上发生肝脏的损伤作用。
这种反应不能用动物试验复制,故一般认为此类药物性肝损伤与人体遗传或特异质有关。
与遗传因素或特异质有关的肝损害可分为由代谢异常引起的中毒性损害和免疫介质的变态反应性损害[2]。
2.2药物分布
除“2.1”所述为药物的特异质反应,多数情况为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害。
其中,对肝细胞及其细胞物选择性的为直接肝损害,此类损害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等与肝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其它为间接性损害,主要通过药物对肝脏细胞正常代谢的干扰,继而发生结构改变。
按照产生药源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种类分为抗菌药(20例,占35.1%,其中抗结核药4例、抗生素11例、抗真菌药4例、其它1例),中药(16例,占28.07%),循环系统用药(2例,占3.5%),抗癫痫药(3例,占4.67%),解热镇痛药(1例,占1.75%),神经系统用药(5例,占8.4%),抗肿瘤药(7例,占12.15%),调节免疫功能药(2例,占3.5%),引产药(1例,占0.93%)以致肝损害药物中构成比为前九位的药物为例说明。
异烟胼直接损害肝细胞,它在肝内经乙酰化酶分解为乙酰肼,后者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丙硫氧嘧啶所致肝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的特异性体质反应有关,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或变态反应有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丙基硫氧嘧啶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肝细胞毒性,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3];酮康唑可能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这可能导致了蓄积的肝损伤,造成肝细胞功能不良;克银丸中的北豆根,其成分为山豆根碱、去甲山豆根碱、木兰花碱、青藤碱、尖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现代药理试验证实,山豆根碱对肝脏有轻度损害;对氨基水扬酸(PAS)引起的肝损害多为过敏反应所致;环磷酰胺所致肝损害可能是因为P450酶系的抑制及自由基导致的氧化应激作用;丙戊酸钠对肝细胞一般形态和超微机构都有影响,可使肝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减少,部分肝细胞内有脂滴。
[4]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用药产生的肝损害占较大比例,共 38例占67﹒28%,尤其抗结核药全部为联用(异烟肼+利烟肼、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力克肺炎+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发生死亡病例2例,服药均为常规剂量(药物性肝炎1例,肝功能衰竭1例);无合并用药的19例占32.72%。
2.3 主要临床表现
入选病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损害,常见有消化道症状,也有发热、黄疸、皮疹及皮肤痛痒等症状。
发病时间:除1例不详外,用药后1周出现肝损害的有29例,占51.40%;1 周至2个月17例,占29.90%;2个月以上11例,占 18.70%。
显示药源性肝损害的潜伏期一般为1周,引起肝损害潜伏期较短的有环磷酰胺、环丙沙星、酮康唑、对氨基水杨酸钠、卡马西平、环孢素、硫唑嘌呤、逍遥丸、对乙酰氨基酚等;而一些中药汤剂、丙硫氧嘧啶、多塞平、卡托普利、甲苯磺丁脲等引起胆红素升高,常伴有发热。
服用酮康唑引起的肝损害除乏力、纳差、厌油、大便灰白的,3例均无发热,而有明显的肝区痛。
2.4 治疗及转归
确诊后即停用相关药物,卧床休息,给予支持、保肝等常规治疗,黄疸明显者静滴维生素C、强力宁、茵栀黄、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治疗后痊愈 34例(占59.64%),好转 21例(占 36.84%),死亡 2例(占 3.52%)。
3 案例
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结核者,男,61岁,在常规服药(异烟肼0.3g/d+利福平450mg/d+PAS8g/d)两个月后了出现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饱胀隐痛、小便色黄,即到医院化验肝功能为不正常,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增高,给予保肝治疗,但未停用抗结核药。
此后病情迅速恶化,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化验肝功能损害严重、B超示肝萎缩,诊断为急性药物性重症肝炎。
虽经积极抢救,这位患者仍未能逃脱死亡。
据报道因联用抗结核药死亡病例构成比为。
现主张小剂量联合应用,以便减少药源性肝损害,密切观察肝功能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停药,给予适当保肝治疗;此外应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在人群中给予系统的危险因素干预。
药物致肝损害的机制:(1)药物直接损害肝细胞,通过药物的毒性代谢产物同肝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共同结合,致使肝细胞损伤、坏死,如异烟肼在肝内经乙酰化酶分解为乙酰肼,其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2)干扰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某一环节,如利福平和新生霉素;(3)药物通过免疫复合体作用于肝脏,产生变态反应病变;(4)影响肝脏脂肪代谢过程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如四环素;(5)干扰肝脏药物酶,加速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功能,如福利平;(6)因特定的年龄、发育情况、机体的特异性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反应等,如异烟肼产生过快而使其肝毒性增大。
抗菌药引起药源性肝损害多可引起肝细胞黄疸,细胞毒性损害使细胞变性和导致脂肪肝,肝细胞坏死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有细胞性损害和瘀胆性损害,药物为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酮康唑等。
头孢菌素大剂量应可导致氨基转移酶、酸脂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造成肝毒性,临床用药时要引起注意。
4 结语
药源性肝损害及早发现的关键在于医师的专业性警惕性。
在服用已知有肝损害的药物,特别是新药或长期用药要注意密切监测肝功能,一量发现肝损害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停药关治疗。
对肝肾功能不良人群,定期密切监测肝功能。
对于肝损害患者应首先询问服药史及药物过敏史,不要忽略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及同时应用的其它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药源性肝损害多属于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后应立即做出评价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尤其是上市不久的新药,必要时进行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做出合理判断。
参考文献
[1]刘小玲.常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J].《医院论坛杂志》,2003,24(16):15-18.
[2]阎明.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40.
[3]蔡晓频,李光伟.抗甲状腺药物与肝损害[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2)79.
[4]杨琳,赵媚.丙戊酸钠对大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