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二首

合集下载

【文库精品】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文库精品】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红绣鞋.( ) (2)瀑布寺.( )(3)攒.雪剑( ) (4)倚.树( )(5)悬崖.( ) (6)嫌命窘.( )(7)沾粘.( ) (8)盛钱囤.( )【答案】(1)xié(2)sì(3)cuán(4)yǐ(5)yá(6)jiǒnɡ(7)nián(8)dùn 2.词语释义(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阴洞吼飞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皆嫌命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清廉贬入睡馄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攒:聚集。

雪剑:山峰积雪如剑(2)传说中的风神(3)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4)同“混沌”,懵懂3.名句背诵(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

(2)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________?(4)________,门庭改做迷魂阵,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2)比人心山未险(3)谁不见钱亲(4)文章糊了盛钱囤清廉贬入睡馄钝胡芦提倒稳[作者名片]词林之宗匠——张可久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人。

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

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

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164、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原文】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唤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

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

望云霄拜将台。

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写作背景】张可久这首《次酸斋韵》,当是读了贯去石前曲之后的和作。

他很羡慕酸斋“归去来”之后的闲适生活,他向往东汉严子陵隐居在钓台垂钓那样,与鸥鹭为友,过着惬意的生活。

这使他感慨自己为了生活屈居小吏,日理俗务,以求粗安。

更多元曲赏析请关注“”的元曲三百首栏目(/yuanqu300/)。

【注解】伊周:即伊尹和周公,均为著名宰相。

刘阮:指刘伶和阮籍,为晋代竹林七贤之人,都以嗜酒著称。

风流怪:指风流人物、俊异怪杰。

拜将台:古代君王给臣下授于军事重权拜为将相用的台殿。

烟月迷魂寨:指歌楼妓院。

【译文】当年严子陵的钓鱼台,已经有十年没有来了,野鸥对我也颇费疑猜。

白云来往飞飘青山俯角容颜未改,让我酣饮开怀。

我没有伊尹、周公那样济世之才,如今要犯刘伶、阮籍那样健康情况杯的病,像李白、杜甫那样吟诗抒怀还诗债。

看酸斋先生在笑我,我也笑你酸斋。

呼唤我回来,听西湖山上的野猿叫声多美女切。

误入尘世二十年,经历过多少风流怪中,有多少次花落花开。

望那云霄拜将台;收起安邦策,破除烟月迷魂寨。

看酸斋先生在笑我,我也笑你酸斋。

古曲《【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

古曲《【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

【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张可久[元代]别怀人生最苦别离,柳系柔肠,山敛愁眉。

金缕歌残,青衫泪湿,锦字来迟。

留客醉鱼肥酒美,送春行莺老花飞。

此恨谁知?今夜相思,何日归期?幽居红尘不到山家,羸得清闲,当了繁华。

画列青山,茵铺细草,鼓奏鸣蛙。

杨柳村中卖瓜。

蒺藜沙上看花。

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西陵送别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情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夜景小红楼独倚新妆,曲角阑干,嫩绿池塘。

雨洗花梢,风梳柳影,月荡荷香。

绣枕上双飞凤凰,翠蓬边一只鸳鸯。

对景情伤。

今夜新凉,何处才郎?金华山看瀑泉碧桃花流出人间,一派冰泉,飞下仙山。

银阙峨峨,琼田漠漠,玉珮珊珊。

朝素月鸾鹤夜阑,拱香云龙虎秋坛。

人倚高寒,字字珠玑,点点琅玕。

别情倒金杯檀口娇羞,春柳垂腰,秋水凝眸。

满意温存,通身旖旎,彻胆风流。

秋千院同携玉手,琵琶亭催解兰舟。

无计相留,别后新词,总是离愁。

晚春送别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莺。

红线幽欢,乌丝小字,金缕新声。

留过客江山有灵,废残春风雨无情。

花落闲庭,柳暗空城。

今夜离别,后日清明。

和疏斋学土韵爱疏仙不放春闲,坐玉树词林,镜海仙山。

花老南枝,雪深西圃,人倚东阑。

煨芋人吟翁正懒,出蓝关迁客当寒。

绿酒酡颜。

银字春葱,彩凤娇鬟。

游太乙宫华山高与云齐,远却尘埃,睡煞希夷。

踏藕童闲,携琴客至,跨鹤人归。

鸣玉珮松溪活水,点冰绡竹院枯梅。

短策徘徊,醉墨淋漓,老技崔嵬。

游金山寺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

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

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秦邮即事访秦邮暂驻兰桡,浩荡鸥波,缥缈虹桥。

白藕翻根,黄芦颤叶,翠柳搴条。

照玉女神仙井小,立金人菩萨台高。

散策逍遥,酒市歌云,僧院诗巢。

皆春楼柳依依重屋峨峨,媚景芳研,四序无过。

雾暖朱帘,风喧翠槛,露湛金荷。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风入松·九日》是一首咏重九的元曲小令,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赏花的兴致和愉快的心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元曲吧。

《风入松·九日》原文元代:张可久【双调】风入松·九日元代张可久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

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连。

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译文及注释哀筝:悲凉的筝声。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秋烟:秋日的烟霭。

窄索:紧窄。

金莲:三寸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琅琅:象声词。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六桥: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苏轼所建。

泼眼:满眼。

黄花:此处指菊花。

茱萸:植物名。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香气辛烈,可入药。

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鄞县)人。

生平事迹不详,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一生怀才不遇,人生坎坷,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有《小山乐府》。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注释及简析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注释及简析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注释及简析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为张可久所作元曲⼆⾸,此曲以“⼭中杂兴”为题,寄托归隐之思。

全曲语⾔明丽畅朗,⾳节响亮优美;活⽤典故,多处化⽤前⼈诗句,皆⾃然得体。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中吕·满庭芳·⼭中杂兴》注释及简析,欢迎阅读。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 (⼆⾸) 作者:张可久 ⼈⽣可怜,流光⼀瞬[⼀],华表千年[⼆]。

江⼭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三]。

琵琶恨青衫乐天[四],洄箫寒⾚壁坡仙[五]。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场[六],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七]。

故园⽼树应⽆恙,梦绕沧浪[⼋]。

伴⾚松归欤⼦房[九],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浮动⽉昏黄[⼗⼀]。

注释 [⼀]流光⼀瞬:⾔光阴如流⽔⼀般的逝去。

[⼆]华表千年:《搜神后记》载:传说丁令威在灵虚⼭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于城门华表柱上。

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民⾮,何不学仙塜累累。

”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柱。

[三] 翛(xiao)然:⽆拘⽆束、⾃由⾃在的.样⼦。

[四]“琵琶恨”句:⽩居易,字乐天。

他在《琵琶⾏》中,叙述⼀个琵琶⼥“⽼⼤嫁作商⼈妇”的故事,末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五]“洞箫寒”句:苏轼,号东坡,⼈们呼为坡仙。

他在黄州贬所曾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并作了前、后《⾚壁赋》。

在《前⾚壁赋》中说:“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此⽤其事。

[六]风波:指⼈世间的是⾮沉浮纠葛。

[七]利锁、名缰:喻为名利所控制。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沧浪:这⾥代避世隐居。

《楚辞·渔⽗》:“渔⽗莞尔⽽笑,⿎枻⽽去,歌⽈:‘沧浪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

这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借鉴!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

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

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⑵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⑶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

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⑷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

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⑸“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围困。

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

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

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⑹“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

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同步检测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同步检测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1.填空。

(1)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2)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解析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区分好形近字和同音字之间的差别,如“馄饨”不要写成“混沌”。

2.张可久,号小山,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等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

张可久虽然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作品也广为流传,是元散曲中的“清丽派”。

3.《正宫·醉太平·无题》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鼎足对。

解析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和“鼎足对”的手法进行讽刺。

比喻有: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囤”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鼎足对”是散曲对仗手法之一。

其形式以三个对仗句为一组,构成鼎足而立的句式。

此曲中“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三句便是。

4.《正宫·醉太平·无题》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曲子的主旨的理解能力。

此曲揭示出元代官场中见钱眼开、逐利奔走、“眩晃而动”的心态,清正廉洁者反被贬为糊涂无能之辈。

对此,作者虽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却难掩愤世嫉俗之锋芒。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5.这首曲抒发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思情。

从一、二两句可以看出。

6.试分析这首曲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钟路】两首卖花怀旧歌
张可久
阿芳舞厅转罗袖,金谷名园启玉楼,隋堤古柳索龙舟。

我不忍回头看。

东风还在刮,野花在晚春绽放。

美人自刎乌江边,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 著名的金谷花园:西晋富家石冲在洛阳修建了一座金谷花园,以供娱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第一首歌中描述的三个案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表现这些古人的结局的?
3.诗人这样写作的优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秦始皇、史冲和隋阳帝都是封建统治者奢侈最终灭亡的典型例子。

2.诗人在叙事时只写他们当的淫乐,而不写他们的败亡,只用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用暮春时节的衰败凄凉来象征他们的败亡。

3.这种写作方式的优点是将感情与风景结合起来,生动、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唐诗宋词元散曲)第4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唐诗宋词元散曲)第4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张可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以景寄情及以通俗之笔状深刻含义的写法。

双调·水仙子·秋思张可久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

秋风昨夜愁成阵。

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

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诗意解读这是一支怀念远人的闺怨小令。

作者的感受是独特的。

写法上也是别开生面的。

起句以客观之景致笼盖全曲,突出了秋天之苍凉寂寥。

白雁秋风,又值黄昏时节,“愁”字不点自出。

“写寒云”的“写”用得极为巧妙,写者,画也。

大雁高飞,在云间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故谓“写寒云”。

这里以天边的白雁暗喻远方的丈夫。

前两句一写景,一写人。

天上白雁,人间鸾女,既是映衬,也是对照,且都写得不同凡响。

玉人瘦损,以青鸾顾影自怜作比,意味无尽。

第三句猛回首,说到了昨夜秋风,自然而然点出“愁”字,并不忌讳语直。

愁也罢了,偏又“成阵”,昨宵今日,陷入愁阵不能自拔,愁绪未曾稍减。

“思君”二句,点明题旨,即愁之根由。

思念自己的情人,却又百般无奈,无法见到,于是寻求排遣,歌一番,唱一阵。

“缓”字透露出歌的节奏,一定是凄婉怨艾之曲;也隐隐透露了歌的内容——无非怀人幽怨之辞。

一人哼唱,不仅不能排遣愁闷,反而更添抑郁。

继而又开樽独酌,以求到醉乡去摆脱愁苦困扰。

就这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

然而此时此刻,才刚刚是黄昏时候,那漫漫长夜,将如何熬过呵!结尾的“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令人黯然神伤。

特别是“如此黄昏”,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余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恁般长夜”,有余不尽,味永且长。

名句识记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

考点演示这首散曲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句简要分析。

答案写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又无法相见的苦闷。

主人公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相见,为排遣愁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灯要燃尽,酒已半醉,然而却“如此黄昏”。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阴 荫
天 庇
3.解释词义 聚集 绝顶峰攒 雪剑:________ .
人皆嫌命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 ..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 作出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 情(揭露险恶的人心)。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 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 “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还曾为“桐庐典使”, 70 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 80
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 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2.内容感知 《【中吕·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 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 愤懑。 《【正宫· 醉太平】无题》 这首曲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 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栏 目 链 接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弃讨厌命运
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 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 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 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栏 目 链 接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名久可,号小 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 相知者”一类。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 年间尚在世。《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 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他

古曲《【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及意思翻译

古曲《【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及意思翻译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
张可久[元代]
寄情二首
寄情虚把彩笺缄,排砌偷将底句搀,隔帘怪他娇眼馋。

话儿口斩,一半儿佯羞一半儿敢。

臂销问把玉纤掐,髻袒慵拈金凤插,粉淡偷临青镜搽。

劣冤家。

一半儿真情一半儿假。

落花
酒边红树啐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

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酒醒
罗衣香渗酒初阑,锦帐烟消月又残,翠被梦回人正寒。

唤蛮蛮,一半儿依随一半儿懒。

译文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

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

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注释
七夕: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榆:白榆。

星名。

卜肆:占卜的摊子。

槎:木筏。

关于作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张可久散曲二首》

《张可久散曲二首》

张可久散曲特点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 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 叹世归隐、 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 几乎都有涉及, 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 叹帐恨之作。 正宫·醉太平】《无题 醉太平】《无题》 叹帐恨之作。如【正宫 醉太平】《无题》: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对道德沦 对道德沦 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 然而像这类表现其入世情怀的笔锋尖利之作, 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 在小山散曲中并不多见,最能代表其清而且 竽而不艳创作风格的, 丽、竽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大量的写景之 作。
两曲的“高雅”体现在: 两曲的“高雅”体现在: 名为写景, 《天》名为写景,实则以景之险衬托人 心之险,意境浑圆。 心之险,意境浑圆。 无题》用了贴切的比喻, 《无题》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文雅的鼎 足对的形式, 足对的形式,主题上对世风败落的种种 现象讽刺深刻。 现象讽刺深刻。
【正宫·醉太平】
无题
这首曲描绘了哪些的社会现象? 这首曲描绘了哪些的社会现象?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弃讨厌命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人皆嫌命窘 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 运不顺,个个都因此而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 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水晶环人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水晶环人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 触这“黑染缸” 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 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 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文章糊了盛钱囤”三句意谓: “文章糊了盛钱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 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 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 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 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 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 的现象。 蛋。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 葫芦提倒稳” 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 “葫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 这句看似消极 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 看似消极, 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

张可久《水仙子·次韵》元曲译文及赏析全解

张可久《水仙子·次韵》元曲译文及赏析全解

张可久《水仙子·次韵》元曲译文及赏析全解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可久所写的《水仙子·次韵》,同学们应该都会好奇这一首元散曲说的是什么内容吧?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水仙子·次韵》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

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水仙子·次韵》译文每日里用蝇头小楷书写《老子》五千言,腰缠万贯身骑,两袖白云诗兴勃勃身强健。

有时赋颂庄生《秋水》篇,布袍宽松眼前风光月色美无边。

名不上那琼林殿,梦不到那豪富的金谷园,做一个海上神仙。

《水仙子·次韵》注释①蝇头:小字。

老子五千言:指春秋思想家老了所著《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②“鹤背扬州”句:喻幻想中的财富。

《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话。

③白云两袖:言除了天上的白云,一无所有。

白云,喻洁白无瑕,纤尘不染。

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

吟魂:作诗的灵感。

④赋:这里指诵读。

庄生《秋水》篇:《庄子·外篇》的一个篇名。

它是以齐万物、一死生为主旨的。

⑤风月无边:言无限美好的景色。

⑥琼林殿: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

琼林:即琼林苑,北宋时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场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城西。

⑦金谷园:晋豪富石崇的亭园,极豪华富丽,旧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水仙子·次韵》鉴赏作者有《朱履曲·游仙》:“题姓字《列仙后传》,寄情怀《秋水》全篇。

玲珑花月小壶天。

煮黄金还酒债,种白玉结仙缘,袖青蛇醉阆苑。

”可见他对道家生活的向往。

本篇则是更为淋漓尽致的发露。

起首两句的对仗就出手不凡。

在动物门、身体门、专名、数字都一丝不移的工整前提下,作者尽量拉大了两句意象的距离,满足了“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对仗标准。

粤教版语文课时作业:22张可久散曲二首

粤教版语文课时作业:22张可久散曲二首

第四单元第22课(一)语言基础知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相信,在黄土地深处根植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种种观念,一旦有了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这个时代的强烈__________,就会得到迅速的改变。

②“回不去”的感受是一种人类__________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部分来自人们对自己往昔的错觉。

③人们意识到,用一种模式,一种主张来__________多彩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A.刺激共通规范B.刺激共同制约C.冲击共通制约D.冲击共同规范【答案】A【解析】①刺激: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

冲击:(水流等)撞击物体;比喻干扰或打击。

②共通:通行于或适用于各方面的,多指情感等。

共同:彼此都具有的。

③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孟子心胸宽阔提倡同众人一起做好事,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至今仍具有号召力。

B.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企图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C.有的学科为提早开始复习备考拼命抢进度,校方应立即制止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

D.腐败分子李真依仗权势摆出人莫予毒....的派头抗拒纪检部门的调查,结果罪上加罪。

【答案】C【解析】A.与人为善:善意对待别人,帮助别人。

B.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

C.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

本句所言是“急于事功”,欲速则不达。

D.人莫予毒:目空一切,认为没有人能伤害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由《太阳的后裔》红遍亚洲的韩国艺人宋仲基被爆过去五年一直为韩国儿童白血病基金会捐款,同时宋仲基也把近期录制《跑男》和《快乐大本营》的酬劳捐献给慈善团体。

古曲《【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

古曲《【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张可久[元代]山中杂兴二首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

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

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

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粉印娇痕。

数归期屈得春纤困,两地销魂。

楼外青山隐隐,花前红雨纷纷。

天涯近,回头楚云,新月破黄昏。

野梅风姿澹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

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

花自老青山路边,梦不到白玉堂前。

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望仙子诗卷沧浪小龙,翩翩桂旗,隐隐莲峰。

歌尘隔断蓬莱洞,此夜相逢。

羽衣曲蟾华月宫,紫箫声鹤背天风。

游仙梦,青山万重,云冷玉芙蓉。

湖上酸斋索赋寻春底忙,金鞭弄影,翠袖藏香。

彩笺诗满西湖上,误入平康。

到处莺花醉乡,当家风月排场。

贪游荡,马嘶绿杨,占断紫云娘。

送别二首分飞断肠,花笺写恨,粉腕留香。

临行体倚危楼望,总是凄凉。

人去去寒烟树苍,马箫箫落日沙黄。

牙床上,相思夜长,翠被梦鸳鸯。

愁春未醒,芳心可可,旧友卿卿。

乍分飞早是相思病,几度伤情。

思往事银瓶坠井,赋离怀象管呵冰。

人孤另,梅花月明,熬尽短学灯。

湖上通仙旧冢,西施淡妆,坡老衰翁。

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

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

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著春风。

过钓台穷通异乡,故人别后,短棹沧浪。

相寻下榻云霄上,旧日疏狂。

魂梦远不知汉光,脚头睡只记刘郎。

山无恙,归耕富阳,千古占桐江。

金华道中二首西风瘦马,遥天去鸿,落日昏鸦。

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梦到山家。

柳下纶竿钓槎,水边篱落梅花。

渔樵话,从头儿听他,白发耐乌纱。

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

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明月扁舟。

留几册梅诗占手,盖三间茅屋遮头。

张可久《小山乐府》

张可久《小山乐府》

张可久《小山乐府》张可久:[公元一二八○年至一三四八年],字仲远,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鄞县)人。

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

仕途上不很得意。

平生好遨游。

足迹遍江南各地。

晚年居杭州。

有《功堤渔唱》、《小山北曲联乐府》等散曲集。

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内容以表现闲逸情怀为主。

[念奴娇五首]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

麴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

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浦。

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

○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燕曾来否。

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

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

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一行秋思,记孙登当日,山中琴趣。

谁识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筒截孤篁,丝抽独茧,替尽琵琶谱。

轻拢慢捻,西湖何限怀古。

○堪笑锦瑟无端,繁弦五十,撩乱春云缕。

得似嘈嘈么凤语,只手换宫移羽。

绝艺无双,法门不二,喜遇知音侣。

灯窗对影,为君挑尽寒雨。

舣舟一笑,正三吴好处,天将僧占。

百斛冰泉,醒醉眼、庭下寒光潋滟。

云湿阑干,树香楼阁,莺语青山崦。

倚花索句,终日登临无厌。

○小瓶声卷松涛,俗尘不到,休把柴门掩。

瓯面碧圆珠蓓蕾,强似花浓酒酽。

清入心脾,名高秘水,细把茶经点。

留题石上,风流何处鸿渐。

[撷芳词三首]芳亭饮。

仙帷寝。

兰姬曾遗茱萸锦。

苍凫舄。

红鸾席。

烟林凝紫,土花生碧。

忆忆。

红云岛。

黄鹂晓。

关情又是春归了。

诗人张可久著名诗词

诗人张可久著名诗词

诗人张可久著名诗词张可久(约1270~约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

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

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张可久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满庭芳·山中杂兴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落梅风·春晚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沉醉风东·幽居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脚到处青山绿水,兴来时白酒黄鸡。

远是非,绝名利,腹便便午窗酣睡。

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麟麒画里。

笑白发犹缠利锁,喜红尘不到渔蓑。

八咏诗,三闾些。

收拾下晚春工课。

茅舍竹篱小过活,有情分沙欧伴我。

红绣鞋·春日湖上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

尘埃三五字,杨柳万千丝,记年时曾到此。

凭栏人·江夜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寨儿令·次韵怀古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

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

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

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

休!来往愧沙鸥。

清江引·幽居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

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

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清江引·秋怀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的诗句1.长江一带展青罗,远岫双眉敛翠蛾,几番急橹催船过。

——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2.马蹄又上吴山翠,知音今有谁?——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3.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赏析《满庭芳·客中九日》是元代张可久所作的散曲。

这也是一首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表达思乡之情的小令。

渴望回归故里,却又不能做到是这首小令的主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元代:张可久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

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注释译文⑴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

⑵剑花:指灯心的余烬结为剑花形。

⑶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

⑷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赏析这也是一首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表达思乡之情的小令。

是夜,作者坐在灯前,想到了朗朗乾坤之中的贤与愚、醉与醒、今与古、兴与亡等等,自然又是感慨满怀。

忽然看到灯花有些黯淡,便引动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感叹“又是他乡”!他还想到,今年的年景不错,明天会飘满庆祝的酒香。

可是,看看自己客居他乡,秋风已经吹得自己越发衰老.两鬓染霜,也实在是无奈呀!渴望回归故里,却又不能做到,依然是这首小令的主题。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

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有《小山乐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可久散曲二首
一、诗人简介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

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

《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

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九首,抒发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

有时不免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他在《醉太平·感怀》中,更写道:“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成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

只是这种愤世疾俗的作品,为数不多。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张可久的作品中更多一些。

“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

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在悬车之年尚出仕小吏,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中,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情绪和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

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沉醉东风·秋夜旅思》),客观上反映了元代士人沉抑下僚的艰辛颠沛的境况。

张可久笔下的隐逸生活,又是表现得那样恬淡闲适,如“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

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

”(《落梅风·碧云峰书堂》)由于他经历丰富,游遍江南胜景,所以还有不少写景之作。

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他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

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满,却都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许光冶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

”他的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①讲究格律音韵;②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③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这些特点在他的著名套曲《一枝花·湖上晚归》中有充分的表现:“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

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

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

”这里用丰富的比拟和想象,勾勒西湖晚景,精心雕章琢句,融合前人名句,创造出恬静清雅的境界,被李开先誉为“千古绝唱”。

张可久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在创作中有过于注重形式美的缺点。

但是作为一种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群芳中的一葩,他的作品使散曲园地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他的写景作品,有独到的功夫,如“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迎仙客·括山道中》)这类精致优美的小令,写出江南旖旎明媚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张可久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

元代前期散曲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

张可久以他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在后期被视为典范,如《录鬼簿》在论及某些作家时,往往要以他作为榜样进行比较,足见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

《录鬼簿》中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近有《吴盐》、《苏堤鱼唱》”。

又据《录鬼簿》胡正臣条所记,知其子胡存善曾编《小山乐府》。

今所存张可久散曲集,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影元抄本《北曲联乐府》;明李开先辑《张
小山小令》;徐渭辑《小山乐府》;清夏煜《张小山小令选》;清劳权辑《张小山北曲联乐府》(为元刊本文过录本,又经校勘,增《补遗》);以及任讷《散曲丛刊》本《小山乐府》等。

其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

二、作品分析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一、题解:这首小令描写天台山的高与险。

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译文: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

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

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

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三、思考:《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

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四、艺术特色:
景物描写与人生哲理思考结合。

正宫·醉太平·无题
一、题解:醉太平:正宫调曲牌,又名“凌波曲”。

二、译文:世人都嫌命运困迫,有谁见钱不亲?圆滑得就像那水晶丸,进入麦糊盆,才沾得边缘就滚。

文章可以糊成盛钱的囤,宅院可以改成害人的迷魂阵。

清廉人被贬成糊涂睡馄饨,还不如胡芦提安稳。

三、思考:
1、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2、分析曲中“水晶环”这一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清白纯洁的人一进入污浊的社会环境,沾染恶习,就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


3、请解说五六七句“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的意思和特色。

(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沾溉后人,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三句鼎足对,音节可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四、表现手法
此曲主要运用比喻和鼎足对的手法进行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