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上)(2)全文
汉书 食货志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臧,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
浮食奇民欲擅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
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
”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吏益多贾人矣。
(1)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谓大农令奏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
盐铁丞:官名。
主管盐铁官营。
(2)山海、大地之藏:指盐铁。
其它山海收入仍属少府。
(3)牢:坚实牢固之意(陈直说)。
牢盆:煮盐用的大铁盆。
(4)浮食奇民:指商贾及豪强。
管:掌管;垄断之意。
(5)羡:饶也。
奇羡:意谓暴利而富。
(6)役利细民:谓役使小民作苦工以谋利。
(7)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意谓反时盐铁官营的议论颇多。
(8)釱(dì):刑具,脚镣之类。
(9)小铁官:汉武帝于产铁的郡县置铁官,主管铸造铁器;于不产铁的地方置小铁官,铸旧铁。
(10)使:令也。
属所在县:谓“掌所隶县铁器”(郭嵩焘《史记札记》卷三《平准书》)。
(11)乘传:谓乘传车传令。
举:皆也。
举行天下盐铁:谓全国都实行盐铁官营。
(12)作官府:设立主管盐铁的官府。
扬险咧汉连出兵三岁,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
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
而初郡又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费皆仰大农。
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
然兵所过县,县以为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轻赋法矣。
(1)三年:指自元鼎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2——前110)。
(2)两越:南越与东越。
(3)番(pān)禹:县名。
今广州市。
初郡十七:新郡十七个。
晋灼曰:“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雟、沈黎、汶山郡,及《地理志》、《西南夷传》所置犍为、零陵、益州郡,凡十七。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世之有饥穰。
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
”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
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汉书食货志上全文及翻译
汉书食货志上全文及翻译原文:管子日:“仓凛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襄。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熾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颜!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世之有饥穰。
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菩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凛也,窃为陛下惜之。
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
”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
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
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
《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齩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译文:汉文帝即位后,亲自奉行节俭的政策,想以此安定百姓。
此时,百姓风气与战国时接近,都是不爱务农爱经商。
于是贾谊上书皇帝,说:《管子》说:“不为吃饭担忧的人家才知道礼节。
”自古以来,人民要是吃不饱的话,就不可能被治理好。
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种,家里就要受饿,一个女子不纺织,家里就要受寒。
”衣食的生产是受时节限制的,如果人力物力的使用不安排好,就都要白费了。
古代治天下的人极其仔细,因此储备充足。
当今不务农而去经商,吃饭的人多,(种地的人少,)这是对天下大大的伤害;荒废放荡的风俗与日俱增,这是天下大大的负担铺张。
对公家的损害,却没办法制止;命运将要颠覆,却没办法救济。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世之有饥穰。
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
”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
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汉书食货志上翻译
汉书食货志上翻译原文: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齩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译文:汉文帝即位后,亲自奉行节俭的政策,想以此安定百姓。
此时,百姓风气与战国时接近,都是不爱务农爱经商。
于是贾谊上书皇帝,说:《管子》说:“不为吃饭担忧的人家才知道礼节。
”自古以来,人民要是吃不饱的话,就不可能被治理好。
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种,家里就要受饿,一个女子不纺织,家里就要受寒。
”衣食的生产是受时节限制的,如果人力物力的使用不安排好,就都要白费了。
古代治天下的人极其仔细,因此储备充足。
当今不务农而去经商,吃饭的人多,(种地的人少,)这是对天下大大的伤害;荒废放荡的风俗与日俱增,这是天下大大的负担铺张。
对公家的损害,却没办法制止;命运将要颠覆,却没办法救济。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世之有饥穰。
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
”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
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汉书食货志商周奴隶劳动的文章
汉书食货志商周奴隶劳动的文章《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懋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爱其处。
农民户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此。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饶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级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兵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汉书·食货志(上)(2)全文
汉书·食货志(上)(2)全文(1)夫:谓一夫。
(2)岁:谓每年。
易:更换。
此指轮耕。
(3)爱:更换;更易。
(4)人:谓一人。
(5)余夫:指家一夫外的其余男劳力。
(6)以口受田:余夫受田之数低于正夫,有说余夫二十五亩(《如今本贫寡二字互误,则与下文均无贫三句不贯矣。
《春秋繁露度制篇》引《论语》,作不患贫而患不均,其证也(《论语疏证》卷十六《季氏篇》第十六)。
(19)域民:处民之意。
此为总冒下文四句。
(20)庐:庐舍。
井:指井田。
(21)市肆:指市场。
(22)庠序:古代之学校。
(23)敖民:闲游之民。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1)。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2)。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
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3),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4)。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5)。
(1)地著:谓使民附著于土地。
(2)经界。
指井田之界。
(3)井:一井为九百亩。
(4)庐舍:居住的屋舍。
(5)力役:指人民向国家所服劳役。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1),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不易上田(2);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3)。
农民户人己受田(4),其家众男为余夫(5),亦以口受田如此(6)。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7)。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6),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9)。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10)。
赋共(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11),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12),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13)。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14)。
七十以上,上所养也(15);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16)。
种谷必杂五种(17),以备灾害。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
力耕数耘(18),收获如寇盗之至(19)。
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食货志(上)《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
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万国作乂。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导语】:汉书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食货志(上)(2)全文
(1)夫:谓一夫。
(2)岁:谓每年。
易:更换。
此指轮耕。
(3)爱:更换;更易。
(4)人:谓一人。
(5)余夫:指家一夫外的其余男劳力。
(6)以口受田:余夫受田之数低于正夫,有说余夫二十五亩(《如今本贫寡二字互误,则与下文均无贫三句不贯矣。
《春秋繁露度制篇》引《论语》,作不患贫而患不均,其证也(《论语疏证》卷十六《季氏篇》第十六)。
(19)域民:处民之意。
此为总冒下文四句。
(20)庐:庐舍。
井:指井田。
(21)市肆:指市场。
(22)庠序:古代之学校。
(23)敖民:闲游之民。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1)。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2)。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
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3),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4)。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5)。
(1)地著:谓使民附著于土地。
(2)经界。
指井田之界。
(3)井:一井为九百亩。
(4)庐舍:居住的屋舍。
(5)力役:指人民向国家所服劳役。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1),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
岁耕种者不易上田(2);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3)。
农民户人己受田(4),其家众男为余夫(5),
亦以口受田如此(6)。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7)。
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6),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有赋有税(9)。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10)。
赋共(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11),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12),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13)。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14)。
七十以上,上所养也(15);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16)。
种谷必杂五种(17),以备灾害。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
力耕数耘(18),收获如寇盗之至(19)。
还(环)庐树桑(20),菜茹有畦(21),瓜瓠果蓏殖于疆易(埸)(22)。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23)。
(1)夫:谓一夫。
(2)岁:谓每年。
易:更换。
此指轮耕。
(3)爰:更换;更易。
(4)人:谓一人。
(5)余夫:指家一夫外的其余男劳力。
(6)以口受田:余夫受田之数低于正夫,有说余夫二十五亩(《孟子罢)。
(8)斑白: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提挈:携带,手提。
(9)同巷:谓同里。
(10)一月得四十五日:一月本是三十日,夜半可算半日,一个月之夜半则为十五日,故得四十五个工。
(11)省费燎火:谓省燎火之费。
(12)伤:思也。
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1)。
八岁人小学(2),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3),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
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4)。
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5)。
行同能偶(6),则别之以射(7),然后爵命焉。
(1)余子:指尚未成年而未任役者。
序室:里中的学校。
(2)小学:周代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汉代,小学成了文字训诂之学的专称。
(3)六甲: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称六甲。
五方:指东、西、南、北、中,即地理。
书:指文字。
计:指筹算。
(4)国:指诸侯国。
少学:此有别于天子之大学。
(5)造士:《札制王制》郑臣:造,成也,能习礼则为成士。
(6)行同能偶:指德才彼此相当。
(7)射:指射箭技艺。
孟春之月(1),群居者将散(2),行人振木铎徇于路(3),以采诗,献之大师(4),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5)。
(1)孟春之月:农历正月。
(2)群居者将散:谓各分散到田野去耕作。
(3)行人:官府派出的使者。
木铎:木制的铃。
使者用以宣传政令。
徇:巡也。
(4)大师:掌音律之官。
(5)王者窥牖户而知天下:谓王者不出门而知天下民情。
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
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
故民皆劝功乐业,先公而后私。
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2)。
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蓄)。
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3),成此功也。
三考黜阶(4),余三年食,进业曰登(5);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太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6)。
然后至德流洽,礼乐成焉。
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7) ,繇(由)此道也。
(1)孔子曰等句:引文见《论语学而篇》。
道:治也。
千乘之国:指大国。
(2)《诗》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小雅大田》。
渰(yan):云兴起貌。
凄渗:一作萎妻,盛貌。
祁祁:多貌。
私:指私田。
(3)孔子曰等句:引文见《论语子路篇》。
用:谓使之为政。
(4)黜陟:指官职的进退升降。
(5)进业:谓农业有所发展。
登:谓丰收。
(6)遗:谓储备。
(7)故曰等句:引文见《论语子路篇》。
世:三十年为一世。
必世而后仁: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1),繇(谣)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2) ,《春秋》讥焉(3)。
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