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黄芩炮制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黄芩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芩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芩的炮制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切制: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

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

炮炙:酒黄芩的炮制方法为取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凉。

黄芩炭的炮制方法为取黄芩片,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外面黑褐色,里面深黄色,取出。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山西 农 业 大 学 食 品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山西 太谷 0 3 0 8 0 1 )

要: 以黄 芩 生 品 和 炮 制 品 为原 料 , 用 醇提 法提 取 黄 酮 , 以 总黄 酮 的得 率 为 指标 , 确 定 两种 黄 芩 中总 黄 酮 的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 通 过 单 因素 实验 和 正 交 实验 , 考 察提 取 温度 、 乙醇 浓 度 、 提取 时间、 料 液 比 对 总 黄 酮得 率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黄 芩生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 提 取 温度 7 5 u c, 乙醇 浓 度 6 5 , 提取 时间 3 h , 料 液 比 为 1: 1 6 。黄 芩 炮 制 品 提 取 总 黄 酮 的 最 佳 工 艺条 件 为 : 提 取 温度 7 O ℃, 乙醇 浓 度 5 5 , 提取时间 2 h , 料 液 比 为 1: 1 6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 黄 芩 生 品 中 总黄 酮 得 率 为 9 2 . 4 8 mg・ g , 黄 芩 炮 制 品 中 总黄 酮提 得 率 为 9 0 . 9 7 mg・ g 。
t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o p t i mu m e x t r a c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S c u t e l l a r i a b a i c a l e n s i s Ge o r g i i s t O e x t r a c t f o r 3
J . S HANXI AGRI C. UNI V.( Na t ur a l S c i e n c e Edi t i o n)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等,其中黄酮类成分中黄芩素和木质素是主要的成分。

在中医临床上,黄芩常常需要炮制处理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标。

但是目前对于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研究意义黄芩在中医临床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炮制工艺是黄芩药材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黄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黄芩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黄芩为研究对象,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工艺的实验比较,优化黄芩的炮制工艺,寻找最佳的炮制工艺参数。

2.黄芩炮制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通过HPLC等分析方法,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寻找影响最大的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3.黄芩炮制工艺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探究炮制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确保炮制后的黄芩药材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试验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工艺的实验比较,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模型,并通过HPLC等方法分析黄芩的有效成分,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同时,将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探究炮制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及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和文献分析,将得出以下结论:1.获得最佳的黄芩炮制工艺参数,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明确炮制工艺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为黄芩药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3.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炮制后的黄芩药材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基础。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于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中药材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黄芩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主要介绍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芩炮制历史悠久,其工艺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1. 古代黄芩炮制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被列为上品药材,其炮制方法主要是晒干后研成细末或切片使用。

2. 中世纪至近现代黄芩炮制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

中世纪至近现代,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例如,蒸制法是通过蒸汽对黄芩进行蒸煮,以减轻其苦味和毒性;炒制法则是通过高温炒制,使黄芩的药效更加稳定和易于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醋炙”、“酒炙”等,以增强黄芩的药效。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炮制工艺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黄芩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1. 现代炮制工艺的改进现代研究者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黄芩的炮制效率和药效。

例如,采用微波干燥技术替代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2.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被广泛应用于黄芩的炮制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张素敏;王晓闻;贾治勇;张正超【摘要】以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为原料,用醇提法提取黄酮,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确定两种黄芩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生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65%,提取时间3h,料液比为1∶16.黄芩炮制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55%,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1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芩生品中总黄酮得率为92.48 mg·g-1,黄芩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得率为90.97 mg·g-1.%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by ethanol fro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and the optimum extract condition of flavonoids in the two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The content of the flavonoids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was analys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ethan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ime,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flavonoids extraction capac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optimum extracting condition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is to extract for 3 hours at 75℃ with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65% and solid-liquid ratio at 1.∶ 16.The extracted capacity of flavonoids is 92.48 mg· g-1.For the processed products,the best extracting condition is to extract for 2 hours at 70 C with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55% and solid-liquid ratio at 1 ∶ 16 and the extracted capacity of flavonoids is 90.97 mg · g-1.【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黄芩生品;黄芩炮制品;总黄酮;乙醇提取【作者】张素敏;王晓闻;贾治勇;张正超【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15黄芩又名山茶根,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它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黄芩片制备工艺研究

黄芩片制备工艺研究

黄芩片制备工艺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片的制备工艺,优选最佳工艺。

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出黄芩苷的提取及制备工艺。

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1 cm长的黄芩加10+8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合并滤液,过滤,静置,用饱和明矾水溶液,使之沉淀完全,烘干,粉碎,加淀粉、硬脂酸镁适量,30%乙醇适量,制粒,压片,包糖衣。

结论黄芩片的制备工艺合理。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工艺研究黄芩片的主要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上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胆、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病症。

我们研制出黄芩片以进一步满足患者的需要。

现将工艺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及仪器1.1 材料黄芩经桂林医学院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黄芩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所用试剂均为AR级,辅料为药用规格。

1.2 仪器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CP225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2 方法与结果单因素提取工艺筛选试验。

2.1.1 溶媒不同倍量对黄芩苷含量及收率的影响将提取次数固定为2次,提取时间固定为2 h,分别以8+5、8+10、8+15倍的水进行提取,考察溶媒不同倍量对黄芩苷含量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注: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改变提取用水量,随着提取用水量增加,有利于黄芩苷的溶出,当M(黄芩)/M(水)为8+10、8+15倍时,黄芩苷粗产品收率基本达到一致,但黄芩苷粗产品含量反而下降,故选取液料质量比为8+10比较合适。

2.1.2 不同碎断程度对黄芩苷含量及收率的影响由于处方中采用黄芩干燥根,长短、大小不一,其碎断程度对提取效率和黄芩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比较碎断程度对提取效率、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对碎断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将碎断程度确定为10目、1 cm、4 cm 3个水平,并分别进行了3次平行试验,见表2。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现代研究】1.不同炮制程度烫浸软化的黄芩片对其主要成分是有影响的,烫浸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黄芩酒制品黄碱素含量偏高,认为是一种物理脱吸附作用,用黄酒、白酒或增加酒量炮制的黄芩主要成分无明显区别,因此认为以每100kg黄岑,约用15-20kg酒为宜(刘美兰:中医学术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摘集291页)。

2.黄芩含黄碱素和葡萄糖醛酸。

从黄芩中提取黄羊甙(Baicalin)以硝酸土的宁作为肝急性中毒物,进行解毒效果的实验,结果注射10mg黄芩甙的解毒效果变大,增大效果2.2倍。

认为加大量解毒效果反而减小,根据自古中药的种种用法是有深远意义的(久保木宪人等:药局,(8):53,1962)。

3.子菜中的黄芩甙,汉黄芩甙含量比枯芩高,而2种甙元差别不大。

子芩的总量(18.29%)也高于枯芩(12.50%)。

据金、元、明、清本草记载,子芩与枯芩用途不一样,是否与黄酮成分有关,有待今后临床实践(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中医研究院资料,1972)。

4.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是由于黄芩中所含酶,能酶解黄芩甙与汉黄芩甙成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绿。

黄芩各炮制品中其总量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蒸黄芩、煮黄芩、生黄芩>烫黄芩>冷浸黄芩。

抑菌实验证明:生黄芩,冷浸黄芩对抗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抑菌作用,比经过煮、蒸黄芩的作用低;对抗白喉类毒素蒸黄芩比冷浸黄芩提高5倍,黄芩的炮制目的是为了破坏酶,因而提出“蒸”是一种好的方法,时间不超过1小时,“煮”也可以,但煮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新医药学杂志,(2):31,1973)。

5.黄芩虽未经蒸气处理,但因放置时间不长,其中成分尚未水解,与蒸气处理过的完全相同。

未经处理过的样品加水并在室温25度放置24小时后,由于黄芩酶的作用,可使其中所含的两种甙水解。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一、引言黄芩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常将黄芩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疮疖溃烂等疾病。

然而,黄芩的药效与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紧密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黄芩药效的影响。

二、黄芩炮制工艺黄芩的炮制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炒、晒等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黄芩进行清洗,剔除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黄芩放入锅中,经过炒制处理。

炒制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药材的热性,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药效。

最后,将炒制后的黄芩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含量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应根据药效要求,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是黄芩的无机盐和其他不可燃残留物的总量。

合格的黄芩总灰分不应超过5%。

3. 水分测定黄芩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采用干燥法进行测定。

黄芩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微生物限度黄芩的微生物限度是衡量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等微生物指标,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新鲜黄芩药材。

2. 按照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黄芩药材,包括不同温度、时间和方法等。

3. 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总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分析。

4. 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芩的炮制工艺对其药效有一定影响。

在不同的炮制工艺条件下,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同时,黄芩的总灰分、水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也受到炮制工艺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芩的炮制工艺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炒制可以增加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08药学(1)班08312050摘要: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从而为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炮制;药理作用;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

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降压、抑菌、镇静等作用。

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炮制加工方法较多,古代炮制以炒为主,并配以辅料,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

近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除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主要方法(如炒、酒炙、炒炭等),并发展了蒸切、煮切、蜜炙等,现代对黄芩的研究不仅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发展,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有效成分、药理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影响方面是现代黄芩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所作的整理总结。

一.黄芩的古今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1.历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关于切制的方法,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多种。

如《肘后备急方》要求“切”;《太平圣惠方》要求“锉”;成书于清朝的《医学正传》明确要求“切片”,并一直沿用至今。

黄芩应用虽早,但直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才有“细切”的炮制记载,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1].对此概括总结如下:炒制: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2]。

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凡使,先须碎,微炒过,方可入药”。

《洪氏集验方》“煅,存性”。

《妇人良方》“条芩炒焦”。

明《仁术便览》“炒黑,治便血尿”[3]。

酒炒:中医认为“酒制则升”,可以引药上行。

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征。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适用对象]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8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黄芩主含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苷元、黄芩新素Ⅰ和Ⅱ、7-甲氧基黄芩素及7-甲氧基黄酮等。

还含氨基酸、挥发油及糖类。

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黄芩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绿,使疗效降低。

黄芩苷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以冷水浸,酶的活性最大。

而蒸或煮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

本项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考查加热软化与传统的冷水浸二种软化黄芩的方法,从而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明确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并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三、仪器设备电炒锅(带盖、蒸帘)、片刀、切药板、粉碎机、40目筛、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

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相关知识点实验综合中药炮制工艺中的药材水处理软化、加热软化、饮片切制、干燥等饮片制备工艺于一体,通过实验既掌握了饮片切制各项工艺,又掌握了蒸法操作工艺。

同时,综合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有关知识,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质量控制。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5, 7, 2c- Trihydroxy- 6-met hoxyflavon e
结构 St ructure
5, 6, 7-OH 5, 6-OH; 7-O-G lucuronic acid 5, 7- OH; 8- OCH3 5- OH; 8- OCH3; 7-O-G lucuronic acid 5- OH; 6, 7, 4c- O CH3 5, 7- OH; 6- OCH3 5, 2c- OH; 6, 7, 8- O CH3 5-O-D-glucose; 7-O H; 8-O CH 3 5, 7, 2c- OH; 6- O CH3 5, 2c- OH; 6, 7, 8, 6c-O CH3 5, 7-OH 5, 7-OH; 6-B-D-glucopyranose; 8- A- L-arabinopyranose
Abstract Scutell ar ia bai calensis Georgi is one of t he T CM (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w hich is frequent ly used in clinical t reatment . In this art icle w e outline the g eneral situat ion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study of S . baical ensis Georgi and then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 s drug - processing technics and the pharmacologic st udy. Key words Scutell ari a baical ensis Georg i; chemical constit ut ions; drug- processing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董安珍;侯美林【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15)005【摘要】以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为原料,以多糖提取量为测定指标,确定2种黄芩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

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黄芩多糖的提取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黄芩多糖提取量的影响。

确定黄芩生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黄芩炮制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

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芩生品提取液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9.54 mg/g,黄芩炮制品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5.41 mg/g。

%Using Scutellariae baicalensis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as materials,the optimum extract conditions of polysaccharide were investigated.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by the spectrophotometer,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extraction period,extraction times on the extraction amount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 conditions from S.baicalensis were at 80℃ 2 hours for 3 times,and the extracted capacity was 99.54 mg/g.For the processed products,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t 70℃ 2 hours for 3 times,and the extracted capacity was 95.41 mg/g.【总页数】4页(P105-108)【作者】董安珍;侯美林【作者单位】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太原030012;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6【相关文献】1.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J], 张素敏;王晓闻;贾治勇;张正超2.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分析 [J], 冯桂英3.白芍生品及其炮制品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测定 [J], 秦亚东;周娟娟;李飞;周宙4.黄芩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分析 [J], 杨武德;石平宝;王建科5.半夏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分析 [J], 杨武德;李晶晶;李伟;王建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息息相关,也是现代中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1. 古代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黄芩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黄芩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2. 历史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也不断进步。

在唐宋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开始注重炮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

明清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1. 炮制方法的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

例如,利用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黄芩的提取和炮制,提高了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2. 药理作用研究现代研究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研究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为了确保黄芩的质量和药效,现代研究还对黄芩的炮制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例如,建立黄芩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对黄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四、结论黄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沿革中,黄芩的炮制技术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研究中,黄芩的炮制方法不断改进,药理作用得到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也为黄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芩的炮制机制和药理作用,以推动黄芩的应用和发展。

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将更加完善。

2008154889黄芩的炮制

2008154889黄芩的炮制

HPLC法测定黄芩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姓名000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中药学 0000000000指导教师 000 000[摘要]目的:测定黄芩不同炮制品(生品黄芩、酒炒黄芩、姜制黄芩)中黄芩苷的柱,以甲醇-水-甲酸(47:53:0.5)为流动含量。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C18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

结果:生品黄芩与酒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8.85和18.47,而姜制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前两种炮制方法高为21.01。

结论:酒炒法和姜汁炮制法可用于黄芩的炮制。

[关键词]黄芩生品黄芩酒炒黄芩姜制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苷含量测定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

选生长3~4年的植株。

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

茎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

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

总状花序脓生,花偏向一方;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长,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

小坚果4,近圆形,黑色。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如图1)图1药材性状: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

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

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状支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色圆心。

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

浅谈黄芩炮制工艺与炮制化学研究

浅谈黄芩炮制工艺与炮制化学研究

收 稿 日期 :0 1 I 5 2 0 一I 一1
{ 责任碧辑 : I泰) 许
莲 举照 熟 鑫 缟谚 稀
Suyo rcs n e nqe n e s y o ia ul pro td fpoes gt h iu dc mir f r ak l k la t i c a h t b s c o
维普资讯
56 ・ 4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 0 02年
第 9卷
第 7期
C i e o m d a w in 2X ・ o9N hn 扛 ・ f ei l ri  ̄ m c t g {2 V J 07 }
其 中 7例 保 守 成 功 患 者 于
李保成
主题 词

海 济南市传染病 医院 2 02 50 1
黄芩; 炮制 ; 学(a a sul pro;poe n c e sr ) 化 bi lk la ot rc ̄ig h mity k c 文章编号 :5 3 932 0 j 7 5 6 2 16 —3 9 (02 一0 —04 —0 用压力 灭 酶 活 法 性 对 黄芩 炮 制 方 法进行 改 进 按 预先 处 理 好 的药 材
3 mm, 0 切制 l mm 饮 片, 0 ~15 8℃
失 较大, 药用效 果 降低 。袁 俊 贤对 古 今黄芩 的炮 制进 行整 理 , 述 了 论
自唐代 以来 历 代 文 献 记 载 的 黄 芩 的炮制方 法和炮 制理论 , 以及 目前
全国各地 的炮制经验和现代科研 的概况 。考察 了历 代 文献 表 明, 黄 芩的炮制始于唐代, 宋代奠定了黄
置于 热压灭 菌柜 中, 通蒸 气 压 力 开 达到 1 O g c 1 温度 10 时 间 k /竹 , 2 ℃, 3 ri,取 出 热 切 片 , 0 n a 干燥 再加 入 l % ~1 % 黄 酒, 匀 闷 润 , 至 2 5 拌 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