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日译介与传播的 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综述作者:韦金凤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7期韦金凤内容摘要: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国学者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和传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集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或对外传播为主题的论文,并从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发掘其特点和问题,为后续的翻译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翻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多元民族文化图景。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播民族文化、扩大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外译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有利于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

目前学者的焦点多放在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上,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却比较少见。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搜集最近30年(1979年-2019年)发表的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或对外传播为主题的论文,并从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后发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逐渐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010年至2019年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爆发式发展的9年。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经过全面的专业检索后发现,截至2019年10月1日,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为主题的论文共有66篇,其中包含2篇访谈录和2篇会议综述,有65篇是2010年之后发表的作品。

二.研究主题具体主题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的问题与对策、在国外的影响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外译策略、民族心理、民族形象、跨文化交流、海外出版现状、传播成效、美学研究、译者主体性、人才培养、译者与作者的合译模式等。

从以上图表可见,目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以上10个领域中,其中翻译的路径与策略是最热门的研究主题,其次是问题与对策,翻译中的文化处理位列第三。

中日文学对译

中日文学对译

中日文学对译(原创版)目录1.中日文学交流的历史背景2.中日文学对译的现状3.中日文学对译的困难与挑战4.中日文学对译的重要性5.未来中日文学对译的发展趋势和建议正文【中日文学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日两国文学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自那时以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就从未间断,尤其是在文学领域,相互翻译和传播对方的文学作品,对两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等作品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日文学对译的现状】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日文学对译的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并得到了中国读者的喜爱。

同时,一些中国文学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对日本文学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日文学对译的困难与挑战】尽管中日文学对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较大,翻译过程中需要克服语言障碍。

其次,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

此外,翻译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是影响中日文学对译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日文学对译的重要性】中日文学对译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翻译和传播对方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本国文学市场,还可以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

同时,文学对译还可以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未来中日文学对译的发展趋势和建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未来中日文学对译的发展前景广阔。

民族文学翻译的主要理论及文化翻译特征思考

民族文学翻译的主要理论及文化翻译特征思考

民族文学翻译的主要理论及文化翻译特征思考摘要:民族文学翻译理论产生的依据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形式主义美学和文学语言哲学,也有传统的翻译理论,不但包括美学和文学层面上的形式主义、语言哲学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理论,还包括了民族学、人类学等跨领域的学科研究。

除此之外,在哲学领域中也包括了现象学、解释学,以及现代化观念中对民族文学翻译的主要理论。

本文对民族文学翻译中可以参考的几种主要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所反映的文化可译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文学;翻译理论;文化;特征引言民族文学的翻译理论取得巨大进展,为了便于译者挖掘出在微观翻译过程中所需的某些要素, Lawence Venuti (韦努蒂)提出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多体系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使译者能够意识到在多个复杂的文化环境与历史环境中所蕴涵的文本信息:《阐释学》(Hemeneutics)的一大支柱翻译文本本体论对翻译活动进行了界定,也就是对总体的阐释与理解,但其广义与狭义的翻译活动通常会在整篇文章中进行交叉运用。

1民族文学翻译的主要理论1.1英汉语言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施莱尔·马赫在其理论中提出,以国家要素为中心,是符合译文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归化翻译的核心,然而,只注重语言文本和文化差异的译文,很有可能会使译文偏离中心在过去的翻译中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层次来进行的。

而在西方,欧根·尼德(Eugene Nida)和韦努蒂(Lawence Venu)则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从“归化”的观点来看,奈达(Eugene Nida)非常重视奈达(Eugene Nida)所提供的信息。

他是“功能对等”思想的创始人,这个思想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一方读者能够与原语的读者保持一致的阅读译文;二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原语的理解来翻译译文。

但事实上,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仅仅关注语际语言性,就会“失去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联性、政治性”,从“异化”的观点来看,其核心概念与“陌生性”有某种相似之处。

老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

老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

老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如何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进大众视野

如何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进大众视野

如何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进大众视野在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它们却往往被置于角落,未能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

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所了解、欣赏和传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智慧结晶。

它们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展现了各民族的风情与魅力。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包括语言障碍、传播渠道有限、大众认知不足等,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大众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要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进大众视野,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推广。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教育体系中增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相关课程。

这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也能让其他民族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学魅力。

通过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材,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传播技巧,能够将复杂的文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开展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文化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拓展传播渠道是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打造多样化的传播平台。

可以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网站、网络频道,制作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等。

通过这些媒体形式,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社交媒体也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知识、作品、故事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鼓励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感受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传播氛围。

中 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中 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这些语言文学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其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现状目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和扶持。

例如,在教育领域,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培养了一批懂本民族语言和文学的人才。

同时,出版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濒危的境地,使用人口逐渐减少。

年轻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学的兴趣不高,更倾向于学习主流语言和文化。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播和推广受到限制。

二、未来发展的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的政策。

这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创作、教育和传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2、文化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3、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据库、网络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可以让更多的人方便地获取和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

三、未来发展的挑战1、语言濒危问题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由于使用人口少、传承困难等原因,面临着濒危的危险。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些语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犹如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与发展却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接触和使用通用语言,而逐渐减少了对本民族语言的使用。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普通话教育,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导致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降低,对本民族文学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其次,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也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带来了挑战。

如今,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充斥着各种流行文化和娱乐内容,这些大多是以通用语言为主。

少数民族语言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传播渠道有限。

这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大众文化的舞台上逐渐被边缘化,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

再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承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良好的培养和发展环境。

一些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学的老一辈学者逐渐老去,而年轻一代愿意投身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和传承的人数有限,导致传承出现断层的危机。

另外,语言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通用语言逐渐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

这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语言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和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虽然国家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研究、教育和推广。

阎连科:中国作家面对翻译完全无能为力

阎连科:中国作家面对翻译完全无能为力

阎连科:中国作家面对翻译完全无能为力作家阿来作家贾平凹作家阎连科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和实质的核心是翻译问题对中国作家来说,现在已经是创造中国文化特色的时候。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要表现中国的传统翻译家尊重作者,作者因此也要尊重翻译家5月1日至4日,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在沈举行,中国文坛巨匠贾平凹、阎连科、阿来以及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学院教授高立希、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倪若诚等27位专家、学者齐聚沈城。

论坛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外国翻译与接受,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以及中外文学的翻译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贾平凹在论坛中指出,中国在这几十年间,文学确实发生改变,今后还将继续,建立什么样的文学观,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过程,而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价值观。

中国文学被翻译面临诸多问题,要翻译什么,译者与作家的关系,是否有权重写,翻译过程中编辑的影响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温小鸣在解释此次论坛举办的初衷时说:“现在已有大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但仍有大量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及作品需要走出去。

所以,这个论坛就是要深入讨论跨文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的问题。

”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倪若诚说:“我每次去英国,会去关注国外书店里的中国文学作品,2001年到港工作,看到越来越多英文版中国小说,书展中,中国作家越来越引人瞩目,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更是如此。

西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兴趣,这是个好势头,但很多问题要讨论。

首先,要翻译什么?所翻译的文学作品要全面反映中国文学面貌。

其次,出版社的角色,它们如何看待中国文学、如何宣扬。

英国最有名的企鹅出版社,至2005年,才把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围城》列在名作系列中,这可喜可贺,但不尽如人意,因为译本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译本。

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日语语言文学中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这是因为日本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语言、文学两个角度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1、汉字汉字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自古就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使用,而中国也一直是日本汉字文化的源头。

在日语中,很多汉字都是与中国同音同义的,如“人”、“山”、“月”等等。

此外,日语中仍保留着很多汉字的读音、用法等中国文化元素。

2、典故日语中很多典故均来源于中国,如“孔雀东南飞”、“三顾茅庐”等等。

日本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引用或借鉴中国古籍,如诗集《万葉集》中的“风姿花伝”即为《诗经》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3、习惯语日语中有很多习惯语也源自于中国文化,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人十色”等等都是由中国文化启迪而来的。

1、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许多文学作品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如《源氏物语》、《无量寿经》等。

同时,日本的很多诗歌也是因为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2、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独特体裁,其中蕴含着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

在日本,武侠小说也有着广泛的读者群,许多日本作家也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而创作了自己的作品。

3、戏曲中国戏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曾经深深地打动过许多日本人。

在日本,中国戏曲也广受欢迎,并在日本舞台上演出。

总之,日语语言文学中融入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果。

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为文化交流带来了不同的取向和目的,但是这种交流也深刻地塑造了两个国家各自的文化特点。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推动文旅融合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推动文旅融合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推动文旅融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承载着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可以为文旅融合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旅游目的地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

这些文学作品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为游客展现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和魅力的画卷。

当游客来到这些地方,听到这些故事和歌谣,不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

传统的旅游产品往往侧重于观光游览,而融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元素后,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比如,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蓝本,打造情景式的演艺节目,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领略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其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同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也为旅游营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时,可以巧妙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的经典语句、形象和情节,吸引游客的关注。

例如,用一首优美的少数民族诗歌来描绘旅游目的地的美景,或者以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来传递当地的文化特色,都能够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文旅融合,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通过收集、整理、出版等方式,将珍贵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保存下来。

同时,培养一批传承人和研究者,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能够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的论述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的论述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的论述。

《论俗语》中,但丁对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等问题做了精辟阐述,对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和用民族语从事翻译的问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飨宴》中除了盛赞俗语优点,还对翻译问题做了明确论述,得出了文学作品不可译论。

这是最早关于文学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

利奥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发表论文《论正确的翻译方法》,对翻译理论问题做专门论述,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布鲁尼作为中世纪末-文艺复兴初期的西方翻译理论的权威地位。

1)译者应当尽可能模仿原作风格,像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写作那样,用译语进行创作。

2)任何语言都可用来进行有效的翻译;(认为语言差异在翻译中不可逾越是因能力低下。

)3)译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才能做好翻译。

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里写的东西正确的转移到另一种语言。

(许多人有对某事的理解能力,却不具备亲自去做该事的能力。

)因此,要做好翻译,译者的第一任务就是获得对所译语言的知识。

译者第二任务,是掌握译入语言,获得完全驾驭译入语言的能力。

此外,译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以保证翻译不会破坏和丧失原作的完整和韵律。

第一论点非布鲁尼创建,可说实际上是古代西塞罗和昆体良关于“与原作竞争”之说的翻版。

第二论点说的是语言的可译性原理。

与但丁“文学不可译性”看法形成对立。

第三论点谈优秀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概括而言,布鲁尼以译者,译文语言为中心,强调译者在处理原作方面的自由,这实际上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翻译中的显现。

被认为西方翻译史上人文主义的最早代表之一。

在俄国,11—12C基辅时期是民族语翻译的第一个较大发展阶段。

多翻希腊语,拉丁语作品。

引起这一高潮的原因有:1)处于宗教的需要。

2)因为与外界发生了广泛的贸易文化交往。

3)有上层阶级的积极参与。

中世纪末期的德国,民族语的翻译虽早有,但拉丁语作用仍占重要地位。

拉丁语是教会大学和文学家的语言。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作者:胡丰月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19期【摘要】《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为我们了解藏族文学、宗教、历史及其典籍翻译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支持,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如何通过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该书的出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化翻译出版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藏族;典籍;翻译;出版【作者单位】胡丰月,中国民航大学。

藏族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翻译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藏族典籍翻译研究——雪域文学与高原文化的域内外传播》(以下简称《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掀开了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新篇章[1]。

该书是王治国博士的一部力作,也是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全书通过对藏族文化典籍翻译史的梳理及其翻译理论与翻译名家的介绍,旨在描绘藏族历代文化典籍翻译作品的基本概况和历史发展脉络,对民族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民间文学与口传文学的翻译过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书写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翻译史做出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该书的出版对我们今后如何传播中国少数民族翻译文学,讲好中国少数民族故事具有重要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重要性《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全书共计十二章,以编年史的手法,从藏文字的创立开始,阐述了藏族文学翻译事业的肇始阶段与藏文佛经翻译发展史发展时期、中经印度文学的译入,藏族格言诗翻译、米拉日巴道歌翻译图景、仓央嘉措诗歌的域内外译介、藏地史传文学翻译、藏族民间口传史诗《格萨尔》的翻译及藏族当代翻译文学景观,同时涉及藏族文学翻译理论和藏族翻译名家。

全书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局部的透视;既充满思辨性,又不乏考证性。

作者将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传播学视角深描雪域高原藏族文化典籍域内外传播的译介脉络,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出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切实可行的参照体系。

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以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译介史铁生作品为中心

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以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译介史铁生作品为中心


容任总编辑,与第一卷一样该刊在九年时间里翻译了80
名作家共计150余篇作品,于2005年停刊。该杂志中主
要介绍的作家是史铁生(16篇)、残雪(15篇)、汪曾
祺(9篇)、苏童(9篇)以及迟子建(8篇)。2005年
夏,《季刊中国现代小说》出版第72期后停刊。其成员
经过2年多的酝酿与准备,于2008年4月组建“中国现代
有老生代作家,也有许多新生代作家,被关注的新生代
作家有:朱山坡、笛安、徐则臣、于晓威等70后80后的
作家与诗人,可以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介绍还是相当全
面的。
日方译者为何如此关注史铁生的文学作品,究其
41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东 2019 年第 4 期 总第 27 期·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代小说。”④他们密切关注中国文学的新动向,听说在

期刊创办之前就定期举办读书会。

该刊第一卷(36期)翻译了80名作家共计150余篇

作品。第二卷开始于1996年10月,由苍苍社发行,饭塚
文学翻译会”,并创办《中国现代文学》杂志,总编辑
为中央大学的栗山千香子教授。《中国现代文房出版发行,到
2018年共走过10个年头,出版了20期。与《季刊中国现
代小说》不同,《中国现代文学》除继续关注小说外,
还将题材拓展到诗歌、散文、随笔漫画、剧本及回忆录
等领域。

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及其刊物《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作品,使更多日本读者了解

的译介情况。
了中国大陆文学的发展趋向。其内容不仅包括翻译、文

如何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融合

如何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融合

如何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融合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还能丰富现代文化的内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播和传承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承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合,首先需要加强教育。

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双语人才,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如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赛、文化展览等,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传播创造更广阔的平台。

例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制作和播出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节目和作品。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同时,鼓励少数民族作家和艺术家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和传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还需要创新表现形式。

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可以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将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改编成电影或动画,用现代音乐手法演绎少数民族的传统歌谣,以现代舞蹈形式展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等。

通过这些创新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更好地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少数民族歌谣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歌谣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歌谣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作者:郭申刘岩段霞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歌谣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握我国少数民族歌谣在海外的多维度展演。

基于此,本文以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CINII、日本国会图书馆收录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研究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与述评,从而提升我国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歌谣;日本;传播;述评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4-00-04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吟唱生产劳作、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婚丧嫁娶等具有浓郁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歌谣的采录、研究古已有之,现在科学意义上的歌谣搜集与研究肇始于1918年的北大歌谣运动,在此之后,歌谣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整个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伴随历史沉浮。

歌谣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柿崎进发表了著作《中國的民谣与童谣》,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歌谣与童谣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分析。

进入21世纪,日本学者相继获得日本科研助成基金支持,展开对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时至今日,日本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的研究成果甚为丰硕,产生了多样化、深入化、广泛化的影响。

1 国内外研究相关研究概览1.1 缺乏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歌谣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学者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旅游学、语言学等角度展开了深入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令人遗憾的是,在促进与加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研究尚未得到重视。

1.2 缺乏以少数民族歌谣为核心的整理与述评国内学者关注日本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成果的译介与述评,在内容中会涉及少数民族歌谣研究,尚未突出少数民族歌谣的核心位置,将其散落在关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当中。

探究鲁迅日语翻译中的“本土化”倾向——以竹内好的《呐喊》为中-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探究鲁迅日语翻译中的“本土化”倾向——以竹内好的《呐喊》为中-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探究鲁迅日语翻译中的“本土化”倾向——以竹内好的《呐喊》为中-日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百年来, 日本已形成了阅读鲁迅的传统。

然迄今为止, 鲁迅文学的日译是否已充分体现鲁迅的文体及其思考值得探讨。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Venuti) 针对外语翻译, 从domestication (归化) 和foreignization (异化) 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就鲁迅文学的日语翻译而言, 则分别对应为鲁迅文体及文化的日本本土化与日语语言文化的鲁迅化及中国化。

历来鲁迅文学的日语翻译, 大致带有浓厚的归化倾向, 其中, 竹内好的翻译可谓最为本土化。

鲁迅小说的文体特征之一, 便是借曲折的长句绘出迷途般的思绪。

相比鲁迅的原作, 竹内译本使用了数倍的句号(。

) , 将原为数行的长句切成众多短句, 将鲁迅迷茫苦恼的思索转译成了清晰简明的思考。

文章拟考察竹内的鲁迅翻译中的本土化倾向, 探究其原因与利弊, 并着力追索鲁迅化的日译风格。

关键词:鲁迅文学; 日语翻译; 标点问题; 竹内好; 《呐喊》翻译; 归化; 本土化;一、将鲁迅本土化的竹内好翻译1909年, 日本媒体刊载了世界首篇与鲁迅相关的报道。

1922年6月,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首次将鲁迅作品《孔乙己》翻译成日语, 在的日语周刊上发表, 此后鲁迅作品的译本便不断发行。

现今以岩波文库为代表的日本主要文库(文库, 即袖珍本) 均收录了鲁迅的作品集, 亦出版多达20卷的全译本《鲁迅全集》(1) , 可见长达一个世纪的鲁迅阅读传统已在日本形成。

然而, 迄今为止, 鲁迅文学的日语翻译难言已充分传达了鲁迅的语言风格与思考。

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Venuti) 从domestication (归化) 与foreignization (异化) 两方面对外语翻译这一文化活动进行了考察分析。

domestication指外语、外来文化的土着化、本土化, foreignization则指土着文化、本土文化的外国化, 在中国分别译为归化与异化。

当“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入“中国研究”——读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当“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入“中国研究”——读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 44 -2023年 第9期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将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型作为线性经络,通过五大章节聚焦少数民族文学,以宏观视野将少数民族文学纳入中国文学的版图并进行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梳理,建构了一个极有分量的“少数民族文学”知识框架。

在此框架结构下,不难窥见他秉持的学术情怀和国家使命:通过结合“中国”“民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意义生成和现实中政治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民族政策、文化制度,促进现代大学文科知识传播与教学体制的发展,探析“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和意识形态问题,使一向较为模糊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在现代文学学科中得到较为清晰的形象呈现。

[1]当“少数民族”与“现代中国”相互生成并产生对话之后,二者本身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的过程在无形当中推动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前进。

从“少数民族”到“少数民族文学”,是“现代中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造了语境,所以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对“现代中国”的研究。

一、从“文化之根”找寻“民族意义”(一)“去民族性”文学书写的倾向调整从“文化化”到“政治化”再到“制度化”的做法,似乎不仅是中国在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处理有关族群问题的方式,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多族群国家也都如出一辙。

[2]1492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进程以突破性的速度前行在世界史中,掌握强势话语主权的西方文化以隐形态势苛刻地对庞杂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约束,中国文化却在种种危机的夹缝中一步步建构了以“民族”和“民主主义”为底色的稳固根基。

当“民族”与“民族主义”慢慢渗入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带来的不仅是社会体制的变迁和权力利益的重新调整,最为典型同时影响也最为深刻的就是关于“文化”的多样形式表现,更加多元的文学观念和形态便开始在中国文化内部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激发了中国民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为营养,互相促进”[3]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史学观的形成。

从中国的当下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日本学者千野拓政

从中国的当下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日本学者千野拓政

从中国的当下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日本学者千野拓政卢茂君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是日本汉学界一贯的研究传统,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文学现象的日本学者,少之又少,日本早稻田大学千野拓政教授正是其中之一。

千野拓政在多篇文章中一再强调,当下正在发展的文学艺术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当代青年阅读方式的变化,必将引领文学创作的变化。

实际上,正在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读者群阅读方式的变化,还有像千野拓政这样的研究学者的研究方法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从以往旁观者的他者视野研究中国文学,到进入中国文学发生现场进行研究,指导中国读者阅读,也就是说,日本研究者已经加入了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消费—再生产”的环流体系。

正如千野拓政所说:“文化研究讲求的是一种现场感,你必须融入其中,把它当成一种与自己有关系的东西来看,否则你的研究就很容易变成一种游戏。

”这种研究方法的变化,对读者的文学阅读、作家文学创作,以及今后学者的文学研究也必将产生一定影响。

一尧史料思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千野拓政早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时的研究对象是胡风,同时,他也是最早研究胡风从日本被驱逐回国的时间问题、胡风与《时事类编》的关系问题的学者。

在《两份资料———胡风归国时间和穆木天的转向》①一文中,千野拓政秉承日本学者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利用日本史料保存完整的优势,大胆对胡风回国的时间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深入考证。

关于胡风回国时间的问题,其根据都出自胡风本人的自述,当时中国学者对此都深信不疑。

千野拓政先后调查当时日本国内资料《外事警察报》,以及当时中国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报纸《申报》上的相关内容,对胡风等留日学生被日本驱逐回国到上海的日期行程、人数及前后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精确地考证了胡风回国的时间问题,匡正了包括胡风本人在内的国内所有传记年表的谬误,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其后的现代中日关系史、中国新文学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对于胡风与《时事类编》的关系问题,千野拓政在《胡风和〈时事类编〉》②中广征博引,多方考证,最后认定《时事类编》虽是由国民党资助创办的,但却是与国民党中央持对立态度的民间文化教育机构,其主要成员有左权、胡愈之、张仲实等,其中,有些成员是中共地下党员或民主进步人士,有些成员还惨遭国民党暗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波書店
蒼蒼社
春風社
朝陽出版社 蒼蒼社
福音館書店 不明 翠書房
研文出版
JICC 出版局
田畑書店
出版年月 1989 1989 2012 2012 2012 2017 1966 1989
1995
1998
2017
1984 1988 2001 2006 2006 1985
1991
1992
DOI: 10.12677/ml.2019.72013
台湾原住民小説選―非情の山地:パスタアイ考
译者 川口孝夫 川口孝夫 水野衛子 魚住悦子 魚住悦子 君島久子 陣ノ内宜男 川口孝夫
丸山昇
牧田英二 立松昇一, 舟山優士 永田耕作 牧田英二 松瀬七織 水上平吉 秋吉久喜夫 松永正義
山口守
呉薫・山本 真知子
出版社 未来社 未来社 勉誠出版 草風館 草風館 岩波書店 桜楓社 未来社
Keywords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Translation, Dissemination
关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日译介与传播的 几点思考
范 露,王晓梅*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9年3月12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27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3日
2.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日译情况
为了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日本的出版情况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笔者通过日本国立国 会图书馆进行检索。但据笔者收集资料可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并未收录所有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 的日译本,有些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虽然被翻译成了日语,但在国立国会图书馆中未能检索出来。如长期 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牧田英二教授曾出版了《中国边境的文学》一书,该书一共介绍了我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5:古い館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江の向こう岸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ラサへの路で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9:世紀の招き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酒売りの少女ナゼン
ユリイカ:ラサへの道にて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1(14):夏の酸っぱい日々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星のない夜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塵埃落定:土司制度の終焉
空山:風と火のチベット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1(16):円形の日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円形の日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ここから船に乗る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幻鳴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竹笛、啜り泣き、そして夢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2:星のない夜
Open Access
1.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1]。 因此,若想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让全世界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地了解中国各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 文化,就很有必要将少数民族文化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生动地记录了各民族的社会 历史、精神审美,表达了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理想[2]。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能将各族人 民的生活、情感、理想等有效地传达给世人,反映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精神气质及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 所以少数民族文人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牡豚の架けた喜びの橋 チャイナ・オデッセイ:
激動と迫害の嵐を生き抜いて 下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2(8)(44):黒い手
八月の瓜(バーユエ・グワ):母へ
ひなっ子:最新中国短篇小説集:首のこぶ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1(6):愛--夏の夜に燃焼す
砂漠の物語 海じいさまと雪オオカミ 火鍋子 67 号:半分裂けた樹木ほか 台湾現代小説選 III 三本足の馬:小説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6 バナナボート ―台湾文学への招待:密告者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范露, 王晓梅. 关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日译介与传播的几点思考[J]. 现代语言学, 2019, 7(2): 100-110. DOI: 10.12677/ml.2019.72013
范露,王晓梅
摘要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中国文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它反映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所以,要想使全世界 了解中国,就必须将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介绍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丰富与广阔。 那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日本的译介状况如何?译介的作品有哪些?其输出的途径是什么以及其 面对的挑战又是什么?本文将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方面的思考。以此推动当代少数民 族作家文学“走出去”。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Writers’ Literature Works in Japan
Lu Fan, Xiaomei W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102
现代语言学
范露,王晓梅
Continued
吉狄马加 阿来 色波
藏族 扎西达娃
新しい台湾の文学 3 客家の女たち:母親 新しい台湾の文学 3 客家の女たち:山の女
新しい台湾の文学 8:寒夜
新しい台湾の文学 8:寒夜
曠野にひとり:李喬短篇集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1(21):松茸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2(20):魚 季刊中国現代小説 2(23):アクトンパ
刊登在杂志上。如牧田英二教授将满族作家边玲玲的小说《德布达理》译为《トプターリ》,将《白杜 鹃》译为《白ツツジ》刊登在《季刊中国现代小说》这本杂志上,小说家边玲玲的这两部作品均属于典 型的“寻根文学”;牧田英二也翻译了满族作家赵大年的作品《西三旗》,同样也是刊登在《季刊中国 现代小说》这一杂志中。
由于文学作品刊登在杂志中,不能直观的找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日译本,这便成了资料收集的一 大难点。但尽管如此,为了对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日本的日译情况进行更为详尽的把握,笔者尝试 了各种搜集方式,尽可能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日译本的出版情况进行列表综述(表 1),列表中不仅仅 包含发行的单行本,也包含发表在刊行物中的作品。此外,本文将既属于现代也属于当代的少数民族作 家(如:老舍、牛汉)列入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行列。
尽管如此,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不胜枚举,所以这些成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出多方 努力。将更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译介出去。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日本的译 介情况进行梳理,针对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对策,以此推动我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作品“走 出去”,让世界了解一个更为全面的中国。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古い館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世紀の招き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ラサへの道 発見と冒険の中国文学 8 風馬の輝き ―新しいチベット文学:風馬の耀き
民族 白族 佤族 朝鲜族
作家 张长 董秀英 金仁顺
卑南族
巴代
壮族 苗族
肖甘牛 韦其麟 吴雪恼
乐黛云
土家族
蔡测海 彭学明
玛拉沁夫
蒙古族
郭雪波
牛汉
彝族
李乔
作品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最後の菩提樹 中国現代少数民族文学選:アワ山の嵐の夜
中国新鋭作家短編小説選:トラジ タマラカウ物語 下(戦士マテル) タマラカウ物語 上(女巫ディーグワン)
DOI: 10.12677/ml.2019.72013
101
现代语言学
范露,王晓梅
国 25 个少数民族的 32 位当代有名的作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6] [7]。 随后,将扎西达娃的 7 篇短篇小说与藏族作家色波的 4 篇短篇小说翻译成日语,并作为译作出版,
书名为《风马之耀》。该书的出版让日本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两位藏族作家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笔者通过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输入作家名字进行检索,发现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日译文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2), 100-11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ml https:///10.12677/ml.2019.72013
Received: Mar. 12th, 2019; accepted: Mar. 27th, 2019; published: Apr. 3rd, 2019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works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writer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hinese literature, reflecting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the whole wor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it is a must to introduce the literature works of minority writers to the world and show the richness and breadth of China, a multi-ethnic and unified country. However, 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minority writers’ works in Japan? What are these translated works? What are the ways of its dissemination and what challenges does it face?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round these ques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reflec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exporting”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orks of ethnic minority writ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