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字音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帮助学生划分节奏,找准韵律。

2.通过品析诗歌意象,感悟诗人情感,知人论世,体会情景交融表现手法。

3.通过了解常见诗歌意象与情感寄寓,掌握诗歌基本常识,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诗歌节奏划分,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意象,感悟诗人情感,体会情景交融,学习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前自信五分钟演讲:我喜欢的古诗词句

导入新课:教师谈一谈对熟读成诵的古诗词的见解。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曾诞生过诸多灿烂夺目的华美诗篇,熟读古诗能够使我们丰富情感、净化心灵,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引发的“古诗热”仍不见消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细细体味诗歌的魅力,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的第一首诗《观沧海》。

一、初读诗文,教师点评,划分节奏(见PPT)

1.复习朗读技巧,掌握诗歌节奏韵律(齐读、个人范读、小组合读)

2.教师或学生点评,这首诗我们将以怎样的情感去朗读?

--豪迈、激昂、踌躇满志

3.请大家听范读,注意划分诗歌节奏,订正字音。(见PPT)

二、鉴赏诗歌,分析诗句

1.本诗和前面的现代文一样,都是写景之作,题目中有一字统摄了全文,是哪个字?

--观(导入诗眼概念: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2.从观字出发,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观到了什么?写了哪些景物?(实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山,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山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百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洪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

3.这些诗句中描绘的景色是否都是一样呢?都是诗人亲眼所见吗?

--不是,“若”传达出假设想象的意思,虚实相生

4.除此以外,对比树木、百草与秋风、洪波,四者有何区别?

--静景与动景

5.通过这些景象与手法的描绘,大家觉得本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呢?从哪些诗句可体现出来?

--波澜壮阔、气势如虹、苍茫辽阔

6.从中大家可体会到诗人的何种情感?

胸怀博大、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7.为什么诗人曹操会有这样的情感抒发?

知人论世(PPT呈现):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创作背景:诗歌是曹操率军东征乌桓胜利后,凯旋途中所作。乌桓当时是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同时,南方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东征,直到当年九月胜利回师,途径碣石山而作。

8.体会情感

看到草木茂盛、山岛高耸、海浪澎湃,由这些想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曹操的感情是与景色交融的,也即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沧海自比胸襟之宽广,以日月星汉象征其理想信念,抒发建功立业之抱负。

9.板书设计

动景:海水、洪波

壮丽

实景景象

观沧海靜景:山岛、树木、百草

日月

虚景博大胸襟

星汉

10.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全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课程导入

1.首先从诗歌形制来看,本诗和《观沧海》不同,大家一定要区别开来(介绍律诗、绝句、古体诗的不同,PPT呈现),李白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学《静夜思》就了解过,那在这里从题目上大家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赠送王昌龄迁居的诗歌(补充左迁:降低官职,也称“下迁”,指出这是一首寄言诗)2.节奏划分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订正字音(配音),我们再齐读一遍,感知诗歌语言。

二、诗歌鉴赏

1.首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杨花飘泊不定、子规啼叫声音凄凉,作者选取这种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2.品析意象

自然这里首句的景色也是表达出的这个意蕴。在诗句当中,不同的景色往往有不同的象征和

意味。

杨花:柳絮,杨花的轻柔多情,是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柳有相思之意,杜鹃则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所以和后两句的抒情是相照应的。

3.三四句所传达的意思同学们认为可以如何解读?(有几层意思)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又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同样仕途不遇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与你同是伤心人;二是说,两人本为好友,奈何听闻你的不幸,明月分照两地,我唯有通过月亮向你寄托相思愁苦之情。

知人论世:

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身份是道士。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此时李白也已经离开了皇城深宫,被玄宗赐金放还。

3.拓展提高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板书设计:

杨花愁寄明月

子规啼心随君

第2课时

《次北固山下》

课前五分钟:梦回古代

一、新课导入

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想起在之前流行过的一句话:“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今天我们有互联网,有智能手机,那种遥望两相思,对月成空眠的日子自是不在了,我们只能从古人的诗词章句里去感受那种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思和漂泊他乡的辛酸与无奈,请同学们翻看课本P15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后两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1.上一次我们区分了古体诗、律诗、绝句的不同,那么今天这首《次北固山下》属于什么?--五言律诗

上次安排同学们课后预习了,那我们直接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范读吧,其它同学点评。(给出节奏划分)

--

2.这样一首五言律诗分为首颔颈尾四联,那不同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

--途经青山,绿水行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