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吐气谱新篇之两弹一星
扬眉吐气谱新篇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 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 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 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 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 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 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讨论: 当你和家人看到“神舟”五号飞 船着陆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两名宇航 员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在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 七号。9月28日成功着陆。
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 号系列飞船之一。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3名 正选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与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 的国家。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 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扬眉吐气谱新篇
刘馨泽 吴雨潘 徐瑛美
大漠升起蘑菇云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罗 布泊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 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 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 读17页上面的文字和17页的链接回答:
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我国 核武器研制工作是怎样历尽艰难, 最后取得成功的?
• 天宫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全 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 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 在轨寿命两年
练习题
原子弹好氢弹 的作用和发射 时间 大漠升 起蘑菇 云
C
三步走的实施 和实例
扬眉吐气谱 新篇
东方红一号的时 间、人们的心情
神舟遨游 太空
A
扬眉吐气谱新篇
FY-1D卫星
2002年5月15日 源自1992年1月,党中央作出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的决策之后,为这个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船”取 什么名称,备受国人和世界关注。 1993年,当时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参加 飞船研制的各单位发出了“为中国飞船征集名称” 的通知。很快,“华夏”“九州”“腾龙”“神舟” 等众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被推荐出来,送到载人 航天办公室。经慎重考虑,载人航天办公室建议用 “神舟”为我国飞船命名。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于1977年形成总体初步方 案,并全面开展研制工作。1985年10月,风云一号 气象卫星工程被列入“七五”期间卫星型号发展的 重点项目。
卫 星 FY-1A卫星 FY-1B卫星 FY-1C卫星 发 射时间 1988年9月7日 1990年9月3日 1999年5月10日 服役时间 39天 165天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 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 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 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风 FY-1A卫星和FY-1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 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 上作的较大改进,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 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 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 火箭发射升空。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种伟大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对于我们来说,这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代表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巨大的压力。
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试图遏制我们的发展。
然而,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国的科学家们挺身而出,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毅然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
他们远离家人,奔赴荒凉的戈壁滩和深山老林。
那里没有舒适的生活条件,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有的只是漫天的风沙和艰苦的环境。
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在研制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但他们从不言败。
他们用算盘计算着复杂的数据,用双手制造着精密的仪器。
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坚定前行。
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
他带领着科研团队,为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了核武器的研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实验现场,最终因辐射身患重病。
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着珍贵的科研资料。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永载史册。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科学家们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不惜放弃一切,投身到艰苦的科研工作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对祖国的忠诚。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之路。
他们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1“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革命精神,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中国科学家在当时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党组织开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于敏、王大珩、邓稼先、钱三强这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名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身上那闪光的高贵品质,他们把个人志向和民族复兴大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可以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
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和无数科技工作前辈通过多少艰辛的付出成功研制出氢弹、原子弹的激动人心时刻,我们更被他们的默默付出而感动。
他们甘当无名英雄,于敏为了中国的热核武器整整隐姓埋名30年,这是怎样执着的一颗心,他们为了研究工作常常要远离家人,与世隔绝,但他们的心是始终同国家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的挺起了脊梁。
时代在呼唤这种精神,面对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我们要富强,就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发扬艰若奋斗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通过这次学习却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十四亿中国人民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组成的,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那就会产生一股强大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力量,当看到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看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看到对抗疫情“宅”在家里也是作贡献的普通老百姓多少次令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一篇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二篇“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
我们向功臣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了这一事业献身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3扬眉吐气谱新篇
目录
1. 大漠升起蘑菇云 2. 太空奏响“东方红”
3.“神舟”遨游太空
大漠升起蘑菇云
• 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中国西北 罗布泊大漠中,升起了蘑菇状的烟云。我国 相继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同时拥 有原子弹和核弹的国家。中国从此拥有了保 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 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我国首位航 天员杨利伟神态自若地走出返回舱, 沸腾的人们用鲜花和掌声迎接杨利伟, 将这位航天勇士高高抬起。
1957年10月4日,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斯普特 尼克1号”
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
钱 学 森
赵 九 章
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拟订了我国 的人造地球卫星规划,进行了艰苦而 秘密的科学研究工作……
“长征1号”
1970年4月24日 “长征1号”运载 火箭诞生,首次发 射“东方红1号” 卫星成功。
想一想
原子弹、导弹核武器、氢 弹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 何意义? 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返 回
二、“东方红”卫星遨游太 空 当世界惊异于中国核武器成就
的时刻,不久,我国的卫星也上天 了,伟大的成就再次让世人侧目!
1957年苏联人发射了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拉开了人类向外 层空间探索的序幕„„
3、氢弹爆炸 成功:1967年6 月17日
继原子弹之后, 我国科学家邓稼 先等人艰苦奋斗, 又以最快的速度, 研制出了爆炸威 力远远高于原子 弹的氢弹
关于两弹一星的演讲稿
关于两弹一星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说一说“两弹一星”。
这四个字,承载着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挺直脊梁的重要标志。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际形势。
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弹一星”工程应运而生。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毅然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
邓稼先,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了我国的核武器事业,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滩上奋斗了多年。
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投身到艰苦的科研工作中。
在一次试验中,他受到了核辐射,身患重病,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奉献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带领着科研团队,从零开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工作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计算;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他们就自己动手创造条件。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只为了实现心中的那个梦想——让祖国强大起来。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让那些企图威胁和遏制中国的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态度。
它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两弹一星”的成功,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它让我们看到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两弹一星”:难忘的1958
“两弹一星”:难忘的1958第一篇范文“两弹一星”:难忘的19581958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蓬勃发展。
在这一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这不仅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然而,在1958年,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研制氢弹的程度。
因此,当时的“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958年,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基地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次试验不仅加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年,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导弹技术的国家。
导弹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958年,我国还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不仅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在我国科技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离不开全体人民的支持。
“两弹一星”的精神,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1958年的“两弹一星”,成为了我国科技史上难以忘怀的一页。
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崛起,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第二篇范文在1958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两弹一星"成就显得尤为突出。
这里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则是指人造卫星。
那么,我们来用3W1H(What, Why, Who, How)模型和BROKE(Background, Reality, Opportunity, Knowledge, Evaluation)模型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党史故事《两弹一星,扬眉吐气》
党史故事《两弹一星,扬眉吐气》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又有什么秘诀呢?我想有三点,第一点,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国近代以来这么“积弱”的历史当中,形成的一种民族的情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一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聚集在一起,在荒山、沙漠、崇山峻岭里面建立基地,而且因为保密的需要,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做着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就是集体主义。
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彭桓武经常说,“集体,集体,集集体,我们合写一篇大文章”。
他说在整个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当中,我们的理论研究,理论实践、生产、设计多个部门在一起结合,是非常紧密的。
“两弹一星”成功秘诀之三就是科学精神。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科学家们经过数百次、数千次、上万次的试验,实现了科学技术上的突破。
正是因为我们在“两弹一星”的研制当中,能够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研究成果,保证了我们在研究试验整个武器化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4扬眉吐气谱新篇
书
设
计
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扬眉吐气谱新篇
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神舟遨游太空
教
学
后
记
总第页
教
学
过
程
含
时
间
分
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4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粮食生产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防和航天事业又是怎样的?
二、新授30分
过渡:20世纪60年代,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两件大事:一是发现了大庆油田,另一件是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
你还搜集了科学家的那些故事?与大家共享。
思考:听了科学家们为祖国富强而忘我拼搏的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
4、讨论探究:
卫生么中国在拥有原子弹之后却向全世界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6分
导入:天气预报是如何播报的?汽车的全球系统又是根据什么定位的?
1、自学:你知道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是什么时间发射的?他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
2、交流播放视频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许多科学家心系祖国,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奉献的精神。
了解他们为祖国和民族作出的最大牺牲,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操。
总第页
教
学
过
程
含
时
间
分
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
总第页
课题
主题三
扬眉吐气谱新篇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doc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1】在西南联大,思想进步的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也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爱国、进步、拥护共产党,是已经形成世界观和政见的邓稼先思想的基调。
他依然刻苦读书,对科学知识孜孜以求,但他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为国家富强而读书,学习科学是为了将来为国家强大做贡献。
他已经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与国家现实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
这个学习成绩优秀,政治上积极进步,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走上科学之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让21岁的邓稼先第一次感受到了扬眉吐气的心境。
当月大学毕业的他,在凯歌声中找到了为国家重建、社会振兴服务的第一份工作。
这年9月,他走上了昆明文正中学的讲台,教授数学。
邓稼先教数学时表现出的才能,很快在昆明市各中学里传开了。
培文中学调他去当数学老师。
1946年1月,22岁的邓稼先又到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
当时的中国急需发展被战争延误了的教育和科学事业,自然需要大批人才,邓稼先虽然远在昆明,但很快就被在北平复办的北京大学纳入视线。
这年6月,邓稼先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算起来,他先后在昆明两所中学当教师的时间都不算长,但这段经历却使他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他后来为新中国培育科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2】邓稼先(1924.6.25—1986.7.29),核物理学家。
生于安徽怀宁。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1958年以来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我心中的一个伟大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是我们伟大祖国在艰苦卓越的科技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两弹一星,即两个原子弹和一个人造卫星。
在上世纪50年代,面对外敌的层层压力和军事威胁,我们的科学家们集中精力,投入到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研发之中。
经过艰辛的探索和日夜不停的努力,终于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这个重大突破,不仅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两弹一星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逐步追赶并超越他国。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我们国家自信和自强的象征。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要以两弹一星的精神为榜样,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我们才能够立足世界之巅。
我们要在高新技术领域保持前沿地位,在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我们要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两弹一星的精神为鞭策,我们要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还要在教育中发扬光大。
学校应该加强对两弹一星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的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和追求。
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同样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我们要秉持两弹一星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扬眉吐气谱新篇——小学品德教案
生预设:航天领域
追问:对于我国的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你都有哪些了解?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航天领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太空奏响“东方红”:
1、过渡:说起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要追溯到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节比较清晰,以情感为主线。通过播放视频、学生汇报交流,了解我国人造卫星、“神州”号飞船取得的成就,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从跨入世界行列发展到走在了世界前列,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聚焦现实,还进行二度探究,即:虽然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不能骄傲自满,要有危机意识,并适当建立航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资料,体会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从困难重重到扬眉吐气,知道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的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引导学生了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感人事迹,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的远大志向;通过学生交流、举例子,感受航天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提问:通过国际航空领域的权威人士反馈的信息,你感受到什么?
生预设1:我国航天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预设2:得到国际航天领域的认可。
小结:不光如此,“神五”飞船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跨入的时候第五,而走进的时候第三),可见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中国扬眉吐气的历史事件
中国扬眉吐气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
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此外,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如:
1.秦始皇北击匈奴: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30万大军北征匈奴,主动
予以打击。
2.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刘永福等人指挥的镇南关大捷,极大
地鼓舞了中越两国军民的斗志,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3.“两弹一星”的成功: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突破了
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扬眉吐气谱新篇
1992年9月21日 1995年10月 1999年11月20日 2001年1月10日
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 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 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时间
事件
2002年12月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这就是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北 罗布泊大漠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时产生的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周 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 “今天,我国在西部成 功的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顿时人们沸腾 欢呼跳跃,周总理舞动 双臂,对着话筒大声喊: “同志们不要跳,再跳 楼板要塌了!”
核武器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太空奏响“东方红”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 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继第一颗人造课之后,我国由发射了许多的卫星 。
电视广播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到2008年10 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了98颗国产卫星、7艘飞船、27颗国 外卫星。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 探月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 人物嫦娥命名,于2006年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 8-9天。该卫星的主要探测 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 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 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 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 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你怎样看待我国航天探索计划?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从1971年4月载人航天工程的全面启动,到2008年 “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新时期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演讲)
新时期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融合个人追求与集体利益。
首先请大家观看自制微电影《东方巨响》。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钱学森、程开甲等科技工作者突破重重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
原子弹试验发出的春雷般巨响和卫星传回地面的《东方红》乐曲,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在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
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比如钱学森、钱三强等元勋都是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热血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精神,其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中国科技弱小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开展大科技攻关的产物。
当时的中国处于世界科技的边缘,而为了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必须要追赶技术受阻儿童性福利社,攀登科技高峰。
因此,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科技人员全力以赴、勇攀科技高峰,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自力更生、敢于创新在研制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人员在获得一些先进技术之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方面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他们自主研发、深入探究,勇于试错、迎难而上。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使得中国成功拥有了核武器和人造卫星这两件极其重要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东西。
三、为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安全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安全而作出了卓越功劳。
通过开发核武器,中国得以在国际上获得了实力和地位,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同时,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也开创了中国太空事业的新时代,并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科技支持。
四、信念坚定、磨砺意志两弹一星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国科技人员对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强大之信念的坚定和不懈追求、不屈不挠地攻克科技难题。
他们不怕千难万险,甘于奉献,因而也磨砺出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坚定信念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的来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追求科技创新、为国家安全谋福利的创新精神,它的内涵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突破,更包括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度体现。
它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意志顽强、勇攀高峰、不断求新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无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我们更加勇敢创新、砥砺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弹一星”的说法诞生开始, 明确的就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人造卫星,但是从概述以及现在 的历史课本上,都加入了氢弹这个说法, 确切的说是不符合历史关于“两弹一星” 这个概念的,属于人为加入。从邓小平、 江泽民等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明确的知 道两弹是原子弹、导弹,一星是人造卫 星。
两 弹 一 星 战 略 政 策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 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 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 发出来的成果。而“两弹一星的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 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 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 域。在政治语汇上,类似台湾的“发展绿色硅岛”、“新竹科学园区 奇迹”、“两兆双星”等。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 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 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 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1
2
“两弹一星”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flv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 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 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 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 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 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 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 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 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 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 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 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 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 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 “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 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 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 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 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 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 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 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 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1
两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 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 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 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 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 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 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 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 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 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