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探讨,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一、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形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慢行交通逐渐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选择。
但是目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规划,自行车道、人行道不畅通;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大;自行车盗窃现象严重,用户安全得不到保障;慢行交通设施的不足,导致慢行交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和使用。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慢行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推动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为首要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需求,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保障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出行。
(二)便利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提高慢行交通的便利性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慢行交通的通勤效率,促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环保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环保为导向,通过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产能经济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陆丹丹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和车辆都在与日俱增。
主要的行车道都是为机动车设计的,然而道路的增速却远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塞车、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以其他方法来方便自己的生活,比如慢行交通。
本文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出发,分析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中展开的脉络给出建议,提出结构布局,以期为城市慢性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43-02城市慢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主要由步行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方式组成[1]。
虽然,机动车的数量仍然呈递增趋势,但是在城市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中短途出行中会选择非机动车或以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环保出行的便利性和重要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注意到慢行系统在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必要性,但这些设想还处于起步阶段[2]。
现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又因为诸如道路抢占、路面状况差、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完成交通运行的任务给青睐环保出行的人们带来许多烦恼。
总之,环保出行不仅仅对于城市污染治理来说是一大助力,它还能帮助人们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噪音等问题[3]。
未来交通发展,必将是由“快+慢”两种交通方式组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
一、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步行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是人行道规划不足,步行交通过去的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城市规划或道路交通规划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部分道路缺少人行道或宽度太窄;缺乏对道路两侧严格地管制,一些不法商贩占据人行道经营,违停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现象严重;人行道的质量普遍不高,缺少无障碍设置和盲道[4]。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探讨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人性化,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是当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标配”。
本文以襄阳华侨城片区为例,与武汉部分道路案例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分析1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轻视的部分,打造形式多样的城市慢行廊道,以城市绿廊为载体,结合面状滨水空间打造游憩步行廊道,结合带状滨水空间打造健身步行绿道,等等设计方式在襄阳华侨城新城区规划中十分常见,见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
图1慢行绿道示意图2慢行过街设施规划2.1慢行过街设施选型概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是重要的城市人行过街设施,天桥和地道各具优缺点: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教易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与周围环境协调问题上要求较高,特别是附近有文物、重要建筑时更不易处理;其次是过街者一般不愿走天桥,建天桥也常给道路改造带来困难。
地道的优点是与附近景观没有矛盾,净高比天桥要少些,一般与道路改造矛盾较少。
但地道一般须设泵站排水,结构比较复杂,施工较难,影响交通,工期长,造价高,与地下管线矛盾较难处理,建成后还要专人管理,管理和维护费用大。
2.2慢行过街设施选型规范、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宜为150-300m;2.城市快速路过街设施应采用立体过街方式;3.在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车密集地点,宜结合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行车地下或空中人行连廊。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1.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处立体过街设施;2.天桥或地道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结合地上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的维护条件等因素做方案比较,地震多发地区宜考虑地道方案。
浅析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要点
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 ,仅仅是 限定在商业小 区、居 民住宅区或公 园周边等 ,缺 乏一个市政建设 的整体
安 排 和 统 筹 规 划 ,所 以 , 目前 我 国慢 行 交 通 系 统 还 需 要 一 个 长 期 的完 善 过 程 。 ( 2 )慢 行 交 通 系 统 的设 计 与土 地 使用 不 相符
让居 民在 自己居住 的社 区范 围内,就可 以满足他们 的购物 、餐饮 、和娱 乐的需求 ,减少居 民因长距离 出行造 成的劳累。提 高慢行交通 的出行效率 。
2 . 慢 行 交 通 要 与机 动车 交 通平 行 发展 发 展慢 行 交通 不 是要 取 代机 动 车快 速 交通 的 位 置 , 而 是 要 求 尊 重广 大 行人 对 道 路 的使 用 权 , 尊重 他 们 选 择 的 出 行 方 式 ,在 城 市道 路 交通 建 设 中 ,要
( 1 )尚未形成完整 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 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
车 道 的 网 络 建 设 , 对 于 慢 行 交 通 系 统 却 没 有 留 出足 够 的 空 间 ,没 有 设 计 慢 行 专 用 路 ,在 城 市 的 主 干 道 、 街 道 支 路 和 居 民小 区 里 没 有 形 成 慢 行 交 通 系 统 的基 本 网 络 。 不 能 满 足 市 民慢 行 交 通 的连 续 性 需求 。另
平 的提高 ,以及 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居 民机 动车 自 有 量 持 续 增 加 。 大 量 的 私 家 车 给 城 市 交通 带 来很 大
的压 力 , 汽 车尾 气 的 排 放 ,造 成 城 市 空气 污 染 。此 外车辆增 加也造成交通事故频发 ,影 响到居 民的安 全 出行。 慢 行 交通 系 统 是 城 市 交 通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个便利、安全、环保的慢行交通体系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慢行交通的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可以理解为人们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也可以包括轻轨、电动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与机动车相比,慢行交通具有以下优势:1.环保:慢行交通的排放量较低,能够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2.便捷:慢行交通具有灵活性,可进入城市中的繁华区域,缓解堵车问题。
3.健康: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二、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1.道路不连贯:城市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道路规划和设计,导致慢行交通的通行受到了阻碍。
2.交通安全问题:城市中的道路狭窄、车速快等因素导致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存在隐患。
3.车辆不规范:非机动车和电动车交通违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优化策略1.完善道路规划:城市规划应当优先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需求,科学地设计道路,保证道路连贯性。
2.建立区域非机动车行驶体系:通过建立非机动车道、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等方式,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3.加强非机动车和电动车管理:加强对非机动车和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操作和交通违法行为。
4.增加市民骑行出行的积极性: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宣传,增加市民环保、健康的出行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加市民的骑行出行积极性。
综上所述,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只有在不断优化慢行交通体系的同时,才能让城市交通更加智能、高效、环保。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非机动车枢纽换乘图
2.3.2 杭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目标 ① 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② 使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 体验; ③ 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 间安全性; ④ 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的公 正公平; ⑤ 体现杭州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形象。
2、规划内容 ①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 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 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要必须保证其延 续性和畅通性。重要步行通道规划图如下所示:
② 由于步行交通系统是一个面的概念,仅考虑区域性步行网络不足以覆盖整个步行系统,需要根据 步行尺度进行深入规划。本次规划提出按步行适宜尺度(500~800 m)及功能分区不同,将主城区划 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 8种类型步行单元。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步行活动组织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就其中重点步行单 元进行了步行系统规划。
2.4.2 步行系统
(1)人行道 ① 市区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市区道路包括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公共步行通道。 •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是限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不提倡沿路建设连续的人行道系统,两侧功 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 置过街通道,同时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设置; • 市区道路的绿化带应集中设于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 沿同一道路的建筑街墙统一退线,退线空间与人行道应统一标高,形成完整步行空间; • 步行空间应紧邻街墙界面,不被绿化带、围墙和停车场隔开,在可能的条件下步行空间 与绿化带间应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研究摘要: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是一种以提倡步行和骑行为主的交通系统,旨在改善城市交通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分析了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增加交通安全性,并美化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绿色出行;立体交通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汽车依赖型交通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需求出现了一种以步行和骑行为主的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强调可持续出行和公共交通的重要性,通过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设施,促进城市居民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1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城市交通道路慢行系统倡导可持续出行方式,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这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音,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身体活动,通过建设慢行系统,可以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步行和骑行环境,鼓励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慢行系统在设计上注重提升交通安全性。
例如,设计人行道、自行车道、交叉口等设施,以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采用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减速设施等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性。
慢行系统强调人性化设计,关注行人和骑行者的需求和体验。
例如,可以设置休息点、遮阳设施、景观绿化等,提供舒适的环境,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
慢行系统的设计也注重美化城市环境和促进社区连通。
通过景观设计和艺术装置等手段,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并增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慢行系统不仅仅是交通系统,还可以提供其他功能。
浅析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浅析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交通任务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人们身心疲惫。
因此,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备受欢迎。
而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都尚处摸索阶段。
本文就针对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讨论改革开发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过长期的作战,人们对当前的生活方式逐渐感到疲惫,因此,慢生活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为了实现民众的愿望,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慢行系统是反映城市文化和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窗口,其发展的模式也较为特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会成为社会的潮流趋势。
1.慢行交通的定义和作用“慢行”的概念近年来备受关注,如“慢行交通”通常是指以步行或自行车等用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方式出行的交通方式,一般定义其出行速度不超过15km/h。
慢行交通的主体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慢行空间”是指在城市中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的街道。
相对于一般空间而言,慢行空间更加强调的是相对于机动车的人性化的尺度空间;“慢行系统”主要包括城市步行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的总称;“慢行城市”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
它并不苛求城市的规模和城市中慢行的比例,而是关注一个城市是否能够适宜慢行系统的发展,是否能把慢行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之中,是否能将慢行的理念融于城市文化,从而彰显城市的个性与魅力。
根据上述的概述,我们可以知道慢行交通模式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
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序地引导居民从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以达到遏制城市资源浪费,减少小汽车出行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2.慢行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慢行系统”是一种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其涉及的范围较广。
它主要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几点建议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57【关键词】过街设施 信号灯 围栏 共享单车 高速公路1 概述目前在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各种提法,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20 km•h-1的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的主体为非机动车,目前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几点建议文/王洋些大城市的慢行交通的主体基本上就是自行车和步行两种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越发重视慢行交通的发展,为构成完整出行模式,慢行交通和快行交通有几种不同的组合,包括:(1)“步行+自行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2)“步行+自行车+公交均衡”的交通模式;(3)“公交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的交通模式;(4)“公交为主体、步行为衔接”的交通模式;(5)“轨道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的交通模式;(6)“轨道交通为主体、步行为衔接”的交通模式;(7)“小汽车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补充”的交通模式;(8)“小汽车为主体、步行为补充”的交通模式。
很多大城市日常出行距离普遍超过3km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宜采取“公交和地铁”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和补充的交通模式。
如上所述,慢行交通主要包括自行车和步行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作为人类相对原始的交通方式一直存在,但从符合时代需求的系统化和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系统方面考量,这两种模式的都还存在相当大的空间有待提高。
从各地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来看,慢行交通系统在未来将成为一个和目前成熟度和系统化比较高的高速公路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公交系统等并驾齐驱的交通系统。
由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真正建立健全尚需大量的工作和时间,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暂时不对慢行交通系统做整体的规划设计,而是选择几个课题来讨论改善问题的方法。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
性的 设 施 , 包 括 人 行 道 (sidewalk)、 人 行 横 道
(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
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 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
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
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 街等)。
1.6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
德国、丹麦、瑞典等欧 洲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
⑤ 人行道铺装 人行道采用的铺装材料应具有防滑性能、并且容易维护(如抵抗翘曲、抗裂等)。同时铺装 要满足稳定、牢固和抗滑。特殊地区或是中心区通常会采用特殊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设施设 计,如采用彩色或是图案的水泥、砖块或是其他铺装物,其铺装方式需确保人行道表面平 整。
1.3慢行交通的特点
绿色环 保 实现门 到门 缓解交 通拥堵
特点
覆盖 点具 体 适宜 短程 出行
占用资 源少
1.4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方面
步行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成本 最低、最环保、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 和健身休闲方式。 尽管大部分出行以车代步,但人们 走出小汽车,也要依赖步行。让人们自 由、安全、舒适的在街道上,而不是在 公园里行走、骑自行车、玩耍和嬉戏, 市城市最好的礼物。
1.5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
浅议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1 . 1 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城市慢 行交通规划 ,是 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化 为尺度 , 考察城 市慢行交通发展 、环境、安全等 因素与人 的 关系 ,制定 出符合人性化原则和 目标 的规划 内容 。
1 . 2空 间和谐 慢行交通需要扩展到整个道路交通 空间层面 。从点 ( 具 体 的慢行设施 )到线 ( 步行或 自行车专用道路 )再到面 ( 区 域范 围的慢行系统 )乃至到整个城市交通 空间 ( 点 、线 、面 慢行 系统的集合 ) ,整个城市 空间成 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的 主体 。从空间的层面 ,各部分之 间的协调才 能构成完整 、有 序 的慢行空 间系统 。 1 . 3特色 凸显 针对各个城市 的特 点,进行 有针对性 的慢行交通系统规 划。 1 . 4 交通 宁静 化 交通 宁静化 是通过街道 改造控制机动车 的流量与车速 , 通过提高公交易达性来减少私家车 的使用 ,同时积极鼓励步 行与 自行车的发展,最终使街道作为公共 空间得 到更加 公平 的利用。交通 宁静化应用在交通领域 ,主要体 现在构建城 市 宁静化 慢行 系统 ,旨在为居 民打造 一个 宁静和谐 的步行环 境。
l慢行交通系统及其规划核心理念 “ 慢行交通系统 ”是一种针 对行 人和骑车人 的需求 ,以 步行交通和 自行车为基础 ,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 以及服务 设施 ,给不 同 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 车人提供安全 、通 畅、舒适 、宜人的步行环境 ,从而吸 引更 多的行人使用步行 或 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 城 市慢行交通规划 的核心理
-
2 8 8- 2 0 1 5 年6 月 源自理论前沿 工程技术
浅议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范苑苑
贵 州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贵州 I贵 阳 5 5 0 0 0 4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关键字:慢行交通公共交通tod交通模式慢行廊道政策与管理1.引言近年来,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挤问题早已十分严峻,现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县城也面临着交通拥挤的境况。
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式。
随着道路上汽车的增加,尾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事故、高峰拥挤、能源匮乏等问题日益严峻。
人们开始意识到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于是,以慢行交通为主的多模式混合交通方式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2.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目的与意义早在xx年,上海市就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建设慢行城市的概念,并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对慢行交通作出了如下定义: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发展,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引导,多渠道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慢行交通具有灵活性高、低碳环保、出行方便、节约成本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明确其目的。
慢行交通系统在规划与建设中有着如下目的和意义:第一、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
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慢行交通系统中,减少对汽车等机动车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轻道路负担,缓解拥挤。
第二、以绿色交通、低碳交通为目的。
倡导民众参与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可大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能源消耗,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低碳、环保、节能。
第三、以慢活、乐活、创造和谐生活为目的。
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身边的环境,还可以锻炼身体,创造和谐的生活。
3.慢性交通规划理论及策略3.1新城市理论与tod策略“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发布时间:2022-10-21T07:33:14.0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2期作者:吴苏[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吴苏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车矛盾”不断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变得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慢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行系统;绿色出行;城市管理;道路交通。
引言“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文中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的提倡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慢行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日渐凸显,改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分析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性的思考与研究。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
随着快速城镇化,昔日的小城市快速变“大”,不断向外扩张,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
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老城区,本就不宽的道路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交通需求。
因此,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一直在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出行。
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倡导绿色出行。
3.道路规划与审批规范性要求随着机动车量暴增式增长,机动车逐渐抢占道路大部分空间,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
谈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口及过街;标志标线前言“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及快速交通行为方式而言的,也可称之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transportati-on),一般是指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由非机动车与步行两大系统构成。
非机动车具体行为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车等,步行具体行为对象是人。
慢行交通系统不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信号灯的简单结合,而是慢行行为方式、与其相关的各种物质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合。
慢行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现城市生活品质的交通网络[1],是集通勤服务、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体验、城市形象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廊道[2]。
1现状调查及慢行系统问题分析本文针对合肥市蜀山区做抽样调查结果,对居民出行特征及慢行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1.1居民出行特征1.1.1居民出行次数由省统计局2016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蜀山区人口达到123.8万人次,按照人口规模人均出行次数约在3.0次/人•日左右,日出行总数为371.4万人次。
1.1.2居民出行方式公交车:蜀山区拥有公交车停靠站51个,公共汽车423单线,额定载客量达到5250人,客运量668.6万人次,合每日约129990人次(3.5%)。
出租车:估约9402辆,年载客量达到25712.73万人次,合每日714242人次(19.23%)。
私家车:暂估蜀山区家庭拥车率为三户两辆,估占出行交通的22.27%。
可见蜀山区居民出行方式中慢行方式(包括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约占55%。
1.2慢行交通发展现状1.2.1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中心城区现状主次干道中,除快速路外一般都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宽度3m及以下、3~5m、5m及以上的分别占34%、6%、60%(此数据为预估数据)。
采用机非隔离带的道路仅占5%,大部分非机动车车道宽度为3~6m。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作者:袁秀萍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对慢行系统的设计不够重视,产生如人行道宽度不足、设置不合理、局部缺失、过街设施数量不足等问题,致使慢行交通设施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
本文首先从宏观上提出了慢行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慢行特点提出了慢行系统微观设计体系组成,根据设计体系提出慢行设计应考虑的重点,提出了行人交通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内容,并重点选取了行人交通系统设计中与传统规范不同之处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慢行系统;设计;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慢行作为交通方式的一种,本身隐含着"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道路交通联系的重要纽带。
尤其在当前我国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应提倡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足机动车的行驶需求为核心,对慢行交通系统考虑不足,致使整个系统的服务水平不高。
这种局面不仅对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分别针对本国特点提出相应的"还路于人"改善措施。
但从根本而言,只有在宏观规划层面注重发展优质的慢行交通网络,同时在微观设计层面上注重慢行系统设计质量,才能够真正将城市交通的"以车为本"的发展模式转换为"以人为本"。
2慢行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慢行系统”是一种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城市慢行步行系统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网络要求:步行网络的规划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保证慢行系统的连续和一致,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地开发给行人和骑车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性功能,以此鼓励步行。
(2)空间要求:各种慢行设施应根据行人或自行车的流量和流向为依据,同时结合沿线土地开发,综合确定各种类型的设施所需要的宽度,这是进行慢行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关键。
(3)安全性要求:慢行环境安全舒适,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的人都能在步行环境中得到满足。
(4)无障碍要求:"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注重细节设计。
(5)道路附属设施及景观要求:良好有序的道路附属设施以及沿线景观能给行人的步行空间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与公共交通的接驳要求:能方便地与公共交通换乘,最大限度的减少换乘所需时间。
3慢行系统设计体系组成
慢行系统作为独立的系统与机动车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着重从其自身特点出发理解其设计体系。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慢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三个方面:
(1)"慢行"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交通网
(2)"慢行"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强调"慢行空间"的方式融合在城市整体空间之中,通过利用与整合土地来影响周边城市空间的转变以及慢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3)"慢行"包含在空间转移过程中的行为组织和景观设计,强调环境质量,注重人的感受和舒适度。
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 4 个部分: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慢行环境。
其中: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着重从断面布置上体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街道空间因素着重从空间尺度、沿街界面上体现出慢行系统与周边建筑、开放空间之间的衔接提出相关要求,注重系统风貌,重点突出空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慢行设施重点考虑了"人"的需求,在满足合理功能的前提下统筹考虑附属设施、景观及环境等其他需求;慢行环境则强调注重活动空间品质的提升,充分体现对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 4 个部分: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慢行环境。
其中: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着重从断面布置上体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街道空间因素着重从空间尺度、沿街界面上体现人的关怀,给行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的宽度应能满足高峰小时行人通过的需要,然而在设计道路横断面结构时,许多道路附属设施往往被安置在人行道上,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人行道宽度被压缩,连续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此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虽然给出了不同功能下人行道宽度的最小值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对道路等级分类情况不够明确,按照规范中的要求所设置的人行道的最小宽度很难保证被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虽然现有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的宽度按规划设计为 3~5m,此处定义的人行道宽度包括了各种设施和绿化,实际上扣除了树池、灯杆、垃圾桶、交通标志等,供行人通行的有效宽度所剩不多,这种情况在以后的设计中应避免,必须明确行人、绿化、设施带的功能,各自留够合适的宽度,才能使道路各部分功能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般而言,行人通行带的宽度应以行人的流量流向为基本依据,应满足行人通行的空间需求、连续性及相应的服务水平。
然而实际中,行人通行带宽度与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道路等级、公共设施布置、周边用地性质、沿线公交地铁设施建设情况等因素也相关。
笔者选取了北京中心城区 4 个典型区域(商业、新建、旧城、商务办公)对行人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域行人流量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行人流量和道路技术等级以及周边用地性质相关性较强,同时道路沿线公交地铁设施建设情况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以上述调查分析结果为基础,笔者认为行人通行带宽度应综合道路技术等级以及用地性质对进行划分,综合考虑交通需求、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般区域应提供较高服务水平,特殊区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避免了规范中所给固定值而引起的空间资源浪费或者服务水平较低的两种情况的出现。
5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
针对非机动交通系统,结合上述主要考虑因素,从车辆设计尺寸、非机动车交通特性、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过街设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非机动车标示标线系统、非机动车照明系统等内容。
限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做过多阐述。
6结语
目前,城市的慢行系统规划设计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关于其规划设计的标准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深入研究交通特性及需求,初步建立了适合自身城市特点的设计,形成地方标准,对于指导慢行系统的具体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慢行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多,这需要在上层规划阶段就予以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S], New Zealand, 2007.
[2] Michael Southworth. Designing the walkable city [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5(10): 1-12.
[3]吴海俊,李金山,段铁铮,周正全,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的思考与建议—以北京相关调查研究为例[C],重庆:2009 年可持续畅通重庆规划国际论坛论文征集,2009
[4]朱季,程建川.人行道设计建议—以南京市相关调查为例[J],城市交通,2008,6(4):47-51.
[5]浅谈城市道路中人行道宽度问题[J],薛明,上海公路,20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