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读书-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学院:服装学院学号:091113301 姓名:黄明珺《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是马克思1853年6月10日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一篇表达想法的文章。
文章很短,有很多部分不太理解。
我看了很多遍,找了一些资料,又看了网上评论,然后才稍微理解意思,得出现在的看法。
印度,马克思拿他和意大利比较。
然后我们不可思议的发现,在地理和政治方面,两者竟有相似处。
而从社会方面来看,印度又带有爱尔兰风格。
“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这个宗教即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宗教的矛盾显现了社会的矛盾。
然后,马克思谈到了他并不相信印度有过黄金时代。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
印度有很多黄金,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最低阶级中的那些几乎是裸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坠,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
手指和脚趾上戴环戒也很普遍。
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臂镯和脚镯,而金银的神像在普通的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作为古文明大国,印度文明昌盛过一段时间。
可以说是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往深处一想,国家富有并不是人民有钱,财富都由婆罗门享受;军事力量强大,但那也仅限于人数的强大,并不是科技的发达,而且军队被用来统治毫无反抗的人民。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国家富有和军事实力强大就是所谓国家的黄金时代的话,那只能说是肤浅了。
或许这些时代是婆罗门的黄金时代,可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这完完全全就是被奴役的、黑暗的时代。
如马克思所说:“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
”种姓制度的影响并没有因此消除,而是恶化了。
印度在毫无准备下,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资本主义体制。
在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的同时,英国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读后感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后感由于一直对有着“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很感兴趣,并且很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东印度公司的那段历史,所以在课外时间阅读了卡尔·马克思所著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文中马克思对英国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谴责,与殖民主义的辩护士不同,马克思毫不掩盖西方统治下的恐怖景象。
众所周知,不列颠人给印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但是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了多少倍,尤其是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式的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欧洲式的专制。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大、幅员15000万英亩的国家其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
内战、外侮、政变、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了它的表面,然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并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也就是说,印度失掉了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并且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
西方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带来进步,而且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另外在评价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时,他提出一个了重要观点,即:不但要看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看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首先,是关于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在估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印度社会的变化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一个方面;还应当看到与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且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
其次,是关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的问题。
马克思充分肯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但他不是孤立地,而是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来考察生产力的。
对于作为殖民地的印度来说,“生产力归人民所有”是根本无从谈起的。
在文末的分析中有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钝。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后感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读后感王雨工商五班2014201243wangyu11.28阅读了文章,听了同学们上课的发言,稍微有一点感想。
与许多同学认为的一样,帝国主义的入侵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得中国国民思想落后,仍然处于愚昧封建的时代,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被瓜分和侵略的命运难以避免。
虽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为中国带来的先进的技术,但是它只是不自觉的充当了历史的工具,并不值得感谢。
我们应当利用资本主义带来的先进工业技术,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并以史为鉴,明晰当下应当抵制的不是技术,而是资本主义无孔不入的文化入侵。
首先,资本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目的在于在被侵略国家谋取不正当的巨额利益。
他们的侵略不仅摧毁了社会结构,泯灭了文明,还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忍的迫害和剥削。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冲击并逐渐解体,终于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入侵者毁灭了中国五千年的宝贵文物,抢夺财产和土地,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感谢的。
在马克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在英国人来到印度后,他们摧毁了印度的纺织车,将自己的纺织品运到印度买卖,由于忽略了公共工程部门,因此农业衰落了下来。
作为英国资本时期的领头者,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唯一使命就是为英国完成资本积累,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人民的贫困。
对于中国则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和屈辱,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太多的历史事实揭露了资本主义侵略丑恶的行径。
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迫使我国签署了多条不平等条约,屠杀人民,破坏我国领土主权,掠夺领土,抢夺财富,打着传播西方文明的幌子来瓜分中国。
因此也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的侵略与殖民在亚洲有着双重使命。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谈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在该卷中包含了其姊妹篇《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
该文重点论述了西方殖民入侵对印度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和殖民入侵带来的双重性影响。
文章开篇,马克思对印度做了两个对比:亚洲规模上的意大利和社会方面的爱尔兰,“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斯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作为亚洲的意大利,印度幅员辽阔和富庶繁多,成为外来势力入侵和统治的最佳国度,外部势力通过武力和压迫,往往能促使印度各民族的统一。
而当印度处于印度人统治的过程中,各地区、部落、村社就成为了独立的单元。
作为亚洲的爱尔兰,印度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无论是从国家的地缘政治角度,还是从国家的社会结构角度来看,印度注定会成为不同入侵者眼中唾手可得的肥肉,同时也注定了印度的悲惨历史。
马克思讲到:“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马克思在第五段讲到:“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马克思在此处区分了前后两种不同的入侵统治:穆斯林、莫卧儿的统治只是在表层上影响了印度,但未触及印度的核心,前者文明程度低于印度,在统治的过程中逐渐被印度所同化。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53年7月22日星期五于伦敦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归纳一下我对印度问题的意见。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提人[205]打倒,马拉提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既然在一个国家里,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既然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即使我们对印度斯坦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难道这样的一个巨大的不容争辩的事实,即英国甚至现在仍然用印度出钱豢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这个事实,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所以,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
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新探-精品文档
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新探马克思于1853年撰写了《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
在这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基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历史,提出了“双重使命论”。
在马克思看来,“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1]该论断不停地被后人阐发演绎。
综观众多学者的观点,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的理解大致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产生分歧。
殖民统治是否对东方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理解“双重使命论”中“重建的使命”?“双重使命论”的论述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一对于第一个问题,以意大利学者梅洛蒂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观念中的东方社会是停滞的,不能自发走向现代社会,强调殖民主义历史的必然性以及对东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罗荣渠基本赞同上述观点。
[3]然而,上述观点更多地遭到国内学界的反对。
潘润涵认为把上述观点当作马克思的观点“是不实之词”。
[4]马克强调“中西社会后来发展的不同,从本质上说只是速度不同,而不是道路不同、方向不同。
”[5]在对非亚细亚生产方式地区的研究中,也有学者对殖民统治所起的历史决定性作用提出置疑。
在美国学者梅森赫尔德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非洲像欧洲一样经历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进程;正是由于马恩承认欧洲之外还有别的历史,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于19世纪其他历史理论。
[6]从马克思提出论断之后的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殖民主义者也没有发挥出预想的重大历史影响,即“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它的一切古老传统,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
”[1]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印度历史上的许多传统制度(如种姓制度)仍旧流传下来,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的印度生活中仍旧发挥着显著的负面作用。
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殖民统治者的历史性影响分为两种。
一种类似于印度的情况,前殖民时期的文明得以保留,文明内部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成分受到殖民统治的强化。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摘要:马克思在1953年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中,分析了不列颠殖民主义对于印度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
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综多学者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马克思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双重使命”?到底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给印度带来了福音还是带来了灾难呢?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一、马克思的殖民思想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同时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说起殖民主义,一般认为,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掠夺和统治的政策。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在客观上为殖民地创造了物质基础,打破了殖民地的封闭状态,促成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殖民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在现代,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帮助,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民主制度都不可能产生出来,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殖民主义将其带入现代的文明社会。
然而,第三世界许多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落后国家带来的只是贫困与灾难,它破坏了殖民地的生活结构,阻碍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至今还有殖民主义的残余。
二、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1、破坏性使命。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末来结果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归纳一下我对印度问题的意见。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提人①打倒,马拉提人由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既然在一个国家里,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②与种姓的对立;既然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即使我们对印度斯坦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难道这样的一个巨大的不容争辩的事实,即英国甚至现在仍然用印度出钱豢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这个事实,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所以,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
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英国人在印度进行统治的历史,除破坏以外恐怕就没有别的什么内容了。
他们的建设性的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得出来。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
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论述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
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
欧洲从远古的时候起就得到印度制作的绝妙的纺织品,同时运送它的贵金属去进行交换,这样就给当地的金匠提供了材料,而金匠是印度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员,因为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社会最下层中的那些几乎是衣不蔽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环,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
手指和脚趾上戴环戒也很普遍。
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手镯和脚镯,而金银的小神像在很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的比例是1:5 200。
在1824年,输入印度的不列颠细棉布不过100万码,而到1837年就超过了6 400万码。
……然而,曾以纺织品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的这种衰败决不是不列颠统治的最坏的结果。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和欧洲一样大的、幅员15000万英亩的国家,英国工业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令人吃惊的。
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这种作用只是整个现存的生产制度所产生的有机的结果。
这个生产建立在资本的绝对统治上面。
资本的集中是资本作为独立力量而存在所十分必需的。
这种集中对于世界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不过是在广大范围内显示目前正在每个文明城市起着作用的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罢了。
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
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创造了地球表层一样。
[最新]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谈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统一运动历史与行政学院世界史06060108005 潘立勇内容摘要:近代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对近代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统一世界的新的征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而重新开始,亚洲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文化统一读过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感受颇多。
马克思对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入而有远见的分析。
我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的“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影响不了他们。
英国人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但是,不列颠人在消灭印度文明的时候,其建设性的工作在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出他们的建设性工作。
不过,马克思说,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了。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也提到,英国不管做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总之,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的文化统一。
但是,我认为不列颠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不只是在印度,也包括在东南亚和中国)即不列颠在印度的文化统一没有胜利完成。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对东南亚、印度和中国的侵略,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和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这一较量和融合的过程和方式因各国的情况和当时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有不同。
不管是以战争的方式还是以和平的方式,也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教育文化的角度。
但归根到底都在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了体现。
总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化显示出了对东方文化的强势。
在佛教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认识,事物未起作用是因为条件尚不具备;事物发挥作用是因为条件已经具备;而事物失去作用则是因为条件已经过时。
在东西方文化的较量中究竟是各处于上述三种阶段中的哪一阶段值得我们思考。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
马克思关于英殖民印度问题的评析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不列颠的入侵揭下了这个神秘国家的面纱。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评价了不列颠入侵的行为,提出双重使命观,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不列颠对印度的影响。
标签:印度;不列颠;殖民主义;社会革命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它的民族混杂、文化纷呈、语言复杂、宗教众多、地域广阔,而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马克思却说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可见印度在历史上的自身发展和被殖民入侵的经历折射出多少复杂与无奈。
在关于不列颠入侵印度的问题上,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一、马克思描述的印度社会状态(一)散居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聚居起来的农村公社,形成了一种印度特殊且基础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在印度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印度人民也像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中央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
由于这两种情况,从远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
”[1]147正是这种特殊的闭关自守的村社制度,使各个地域的人们缺少联系和交流,在简单的管理模式下自给自足的生活,由此国家动荡、君主变换对他们也就没有实质影响。
这为印度所遭受的连番被征服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人工灌溉是东方农业的基础,水利属于公共工程部门,由政府管理干涉根据印度的气候、土地条件,要在广袤的沙漠地带发展农业,先要用水利实行人工灌溉改善土地状况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对水的利用在高度发展的西方能够形成自愿联合,而文化水平低、幅员辽阔的印度,只有通过中央集权的政府干预,才能使农业更好地发展起来。
大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Page 15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印度达到比从前在大莫卧儿人统 治下更加牢固和更加扩大的政治 统一,是重建印度的首要条件。、 统一,是重建印度的首要条件。、 由不列颠的教官组织和训练出来 的印度人军队, 的印度人军队,是印度自己解放 自己和不再一遇到外国入侵者就 成为战利品的必要条件。 成为战利品的必要条件。 脱离里本土人民自治, 脱离里本土人民自治,成了殖民 政权
Page 13
大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机械工程学院艺术设计100 机械工程学院艺术设计1001 第三组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双重使命 ”的论断
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重建的使命, 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 基础。 基础。
Page 4
不列颠统治印度的背景 印度是一个不仅存在着宗教对 立,而且存在着部落和种姓对 立的国家。 立的国家。 印度社会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 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他们 就在这个一无抵抗、 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 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 们的帝国 。 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 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 的征服者。 的征服者。
东 印 度 公 司
Page 7
1856开始 印度人民开始进武装起 开始,印度人民开始进武装起 开始 义. 1858年,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 英 年 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 印度抗英起义失败后,英 国废掉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 国废掉了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 由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任 由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任 维多利亚 印度女皇。 印度女皇。
这就是维护“财产、秩序、 这就是维护“财产、秩序、 家庭和宗教” 家庭和宗教”的人的真面 目!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
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有感——谈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统一运动历史与行政学院世界史06060108005 潘立勇内容摘要:近代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对近代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统一世界的新的征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而重新开始,亚洲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文化统一读过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感受颇多。
马克思对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入而有远见的分析。
我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的“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影响不了他们。
英国人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但是,不列颠人在消灭印度文明的时候,其建设性的工作在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出他们的建设性工作。
不过,马克思说,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了。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也提到,英国不管做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总之,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的文化统一。
但是,我认为不列颠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不只是在印度,也包括在东南亚和中国)即不列颠在印度的文化统一没有胜利完成。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对东南亚、印度和中国的侵略,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较量和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这一较量和融合的过程和方式因各国的情况和当时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有不同。
不管是以战争的方式还是以和平的方式,也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教育文化的角度。
但归根到底都在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了体现。
总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化显示出了对东方文化的强势。
在佛教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认识,事物未起作用是因为条件尚不具备;事物发挥作用是因为条件已经具备;而事物失去作用则是因为条件已经过时。
在东西方文化的较量中究竟是各处于上述三种阶段中的哪一阶段值得我们思考。
历史 卡尔·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本书简介
K.马克思著作之一。写于1853年7月22日,原文 是英文,载于1853年8月8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 3840号。1940年5月由丁宗恩第一次译为中文,收入 他编译的《论弱小民族》一书中。现译载《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9卷。这是马克思关于印度问 题的一系列文章中一篇带总结性的和阐述无产阶级 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理论和策略的重要著作。马 克思分析了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部原因,指出: 印度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部落与部落、种姓 与种姓的对立,这样的混战给英国的入侵和征服提 供了条件,这个教训值得记取。
文中原话
但是,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 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我在这里所指的还不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式的专制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欧洲式的专制,这两种专制结合起来要比萨尔赛达庙[120]里的狰狞 的神像更为可怕。这种结合并不是英国殖民制度独有的特征,它只不过 是对荷兰殖民制度的模仿,而且模仿得十分确切,所以为了说明不列颠 东印度公司的活动,只要把英国的爪哇总督斯坦弗德·莱佛尔斯爵士谈 到旧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一字不改地引过来就够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 西印度种植场主人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场主买人的时候还付 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 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一点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一点劳力都 贡献出来。这样,就加重了任意妄为的半野蛮政府所造成的祸害,因为 它是把政治家的全部实际技巧同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心肠结合在一起进 行统治的。”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卡尔· 马克思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历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2.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把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
教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说出拉丁美洲的范围以及这一地区名称的由来。
教师活动31.出示背景材料:史料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最先侵入拉丁美洲。
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几乎全部拉丁美洲,葡萄牙独占巴西,他们残酷屠杀当地居民。
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掠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残酷地剥削和虐待他们。
他们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是落后的、残暴的、纯粹掠夺性的封建主义性质的殖民统治。
史料2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教师:思考殖民侵略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什么?史料3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使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鸿沟愈来愈深,矛盾愈来愈尖锐,尤其是土生白人,强烈要求控制政权、发展民族经济。
史料4英国、美国还有法国相继完成了各自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给拉丁美洲的人民带来了希望。
看着自己的近邻,通过战争实现了独立,他们备受鼓舞,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战争实现自己的独立。
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教师活动42.概况史料1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土生白人贵族家庭。
受过良好教育,游历过法国等欧洲国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1807年开始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他带领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很多胜利。
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他在南美独立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料2圣马丁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814年起组织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安第斯军”,并指挥它于1818年解放了智利。
1821年,率部进入秘鲁,秘鲁宣告独立。
不久,他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悄然隐退,在欧洲度过了余生。
1878年,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卡·马克思1853年6月10日星期五于伦敦据维也纳电讯报道,那里对于土耳其问题、撒丁问题和瑞士问题的和平解决都很有信心。
昨晚下院继续辩论印度问题,辩论情况同往日一样平淡无味。
布莱克特先生责备查理·伍德爵士和德·霍格爵士,说他们的发言有点假乐观主义。
内阁和董事会的一批辩护士对这个责难极力加以反驳,而无所不在的休谟先生则在结论中要大臣们把法案收回去。
辩论最后决定改期举行。
印度斯坦——这是亚洲规模的意大利。
喜马拉雅山相当于阿尔卑斯山,孟加拉平原相当于伦巴第平原,德干高原相当于亚平宁山脉,锡兰岛相当于西西里岛。
在土地出产方面是同样地富庶繁多,在政治结构方面是同样地四分五裂。
意大利常常由征服者用宝剑强迫把不同的民族集团合拢在一起,印度斯坦的情况也完全一样:在它不处于穆斯林、莫卧儿或不列颠人的压迫之下的那些时期,它就分解成像它的城市甚至村庄那样多的各自独立和互相敌对的国家。
但是从社会方面来看,印度斯坦却不是东方的意大利,而是东方的爱尔兰。
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斯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这个宗教即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118];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我不同意那些相信印度斯坦有过黄金时代的人的意见,也不必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而搬出库利汗统治时期,像查理·伍德爵士所做的那样[注:见本卷第140页。
——编者注]。
但是大家可以拿奥朗则布时期做例子;或者拿莫卧儿出现在北方而葡萄牙人出现在南方的时期做例子;或者拿穆斯林入侵和南印度七国争雄[119]的时期做例子;或者,如果大家愿意追溯到更远的古代去,那就可以拿婆罗门自己的神话纪年看一看,它把印度灾难的开端推到了甚至比基督教的世界创始时期更远的时候。
但是,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我在这里所指的还不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式的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欧洲式的专制,这两种专制结合起来要比萨尔赛达庙[120]里的狰狞的神像更为可怕。
这种结合并不是英国殖民制度独有的特征,它只不过是对荷兰殖民制度的模仿,而且模仿得十分确切,所以为了说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活动,只要把英国的爪哇总督斯坦弗德·莱佛尔斯爵士谈到旧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一字不改地引过来就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人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场主买人的时候还付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一点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一点劳力都贡献出来。
这样,它就加重了任意妄为的半野蛮政府所造成的祸害,因为它是把政治家的全部实际技巧同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心肠结合在一起进行统治的。
”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斯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并且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
在亚洲,从很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对内进行掠夺的部门;军事部门,或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门。
气候和土地条件,特别是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鞑靼区直至最高的亚洲高原的一片广大的沙漠地带,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
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
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这种要求,在西方,例如在弗兰德斯和意大利,曾使私人企业家结成自愿的联合;但是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大,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靠中央政府办理,中央政府如果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这就可以说明一件否则无法解释的事实,即大片先前耕种得很好的地区现在都荒芜不毛,例如巴尔米拉、彼特拉、也门废墟以及埃及、波斯和印度斯坦的广大地区就是这样。
同时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一次毁灭性的战争就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几百年内人烟萧条,并且使它失去自己的全部文明。
现在,不列颠人在东印度从他们的前人那里接收了财政部门和军事部门,但是却完全忽略了公共工程部门。
因此,不能按照不列颠的自由竞争原则——laissez faire,laissez aller〔听之任之〕原则[121]——来发展的农业便衰落下来了。
但是我们在亚洲各国经常可以看到,农业在某一个政府统治下衰落下去,而在另一个政府统治下又复兴起来。
收成的好坏在那里决定于政府的好坏,正像在欧洲决定于天气的好坏一样。
因此,假如没有同时发生一种重要得多的、在整个亚洲史上都算是一种新事物的情况,那么无论对农业的损害和忽视多么严重,都不能认为不列颠侵略者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印度社会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
曾经产生了无数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
欧洲从很古的时候起就得到印度制作的绝妙的纺织品,同时运贵金属去交换,这样就给当地的金匠提供了原料,而金匠则是印度社会里的必要成员,因为印度人极其爱好装饰品,甚至最低阶级中的那些几乎是裸体的人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金耳坠,脖子上套着某种金饰品。
手指和脚趾上戴环戒也很普遍。
妇女和孩子常常戴着沉甸甸的金银臂镯和脚镯,而金银的神像在普通的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
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的比例是1∶5200。
在1824年,输入印度的英国细棉布不过100万码,而到1837年就超过了6400万码。
但是在同一时期内,达卡的人口却从15万人减少到2万人。
然而,曾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遭到这样的衰落决不是英国统治的最坏的结果。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
在印度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印度人民也像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
由于这两种情况,所以从很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
从过去英国下院关于印度事务的一份官方报告的下面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个制度的特殊性质:“从地理上看,一个村社就是一片占有几百到几千英亩耕地和荒地的地方;从政治上看,它很像一个地方自治体或市镇自治区。
它通常设有以下一些官员和职员:帕特尔或村社首脑一般是总管村社的事务,调解居民纠纷,行使警察权力,执行村社里的收税职务——这个职务由他担任最合适,因为他有个人影响,并且对居民的状况和营生十分熟悉。
卡尔纳姆负责督察耕种情况,登记一切与耕种有关的事情。
还有塔利厄尔和托蒂,前者的职务是搜集关于犯罪和过失的情报,护送从一个村社到另一个村社去的行人;后者的职务范围似乎比较限于本村社,主要是保护庄稼和帮助计算收成。
边界守卫员负责保护村社边界,在发生边界争议时提供证据。
水库水道管理员负责分配农业用水量。
有专门的婆罗门主管村社的祭神事宜。
教师教村社的儿童在沙上念书和写字,另外还有管历法的婆罗门或占星师等等。
村社的管理机构通常都是由这些官员和职员组成;可是在国内某些地方,这个机构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多,上述的各种职务有些由一人兼任;反之,另外也有些地方又超过上述人数。
从很古的时候起,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在这种简单的自治制的管理形式下生活着。
村社的边界很少变动。
虽然村社本身有时候受到战争、饥荒或疫病的严重损害,甚至变得一片荒凉,可是同一个村社的名字、同一条边界、同一种利益、甚至同一个家族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保持下来。
居民对各个王国的崩溃和分裂毫不关心;只要他们的村社完整无损,他们并不在乎村社受哪一个国家或君主统治,因为他们内部的经济生活是仍旧没有改变的。
帕特尔仍然是村社的首脑,仍然充当着全村社的裁判官和税吏。
”[122] 这些细小刻板的社会机体大部分已被破坏,并且正在完全归于消灭,这与其说是由于不列颠的收税官和不列颠的兵士粗暴干涉,还不如说是英国的蒸汽和英国的自由贸易造成的结果。
这些家族式的公社是建立在家庭工业上面的,靠着手织业、手纺业和手力农业的特殊结合而自给自足。
英国的干涉则把纺工安置在郎卡郡,把织工安置在孟加拉,或是把印度纺工和印度织工一齐消灭,这就破坏了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因为这破坏了它们的经济基础;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
从纯粹的人的感情上来说,亲眼看到这无数勤劳的宗法制的和平的社会组织崩溃、瓦解、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它们的成员既丧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是会感到悲伤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种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块小得可怜的土地上,静静地看着整个帝国的崩溃、各种难以形容的残暴行为和大城市居民的被屠杀,就像观看自然现象那样无动于衷;至于他们自己,只要某个侵略者肯来照顾他们一下,他们就成为这个侵略者的无可奈何的俘虏。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种失掉尊严的、停滞的、苟安的生活,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在另一方面反而产生了野性的、盲目的、放纵的破坏力量,甚至使惨杀在印度斯坦成了宗教仪式。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小小的公社身上带着种姓划分和奴隶制度的标记;它们使人屈服于环境,而不是把人提升为环境的主宰;它们把自动发展的社会状况变成了一成不变的由自然预定的命运,因而造成了野蛮的崇拜自然的迷信,身为自然主宰的人竟然向猴子哈努曼和牡牛撒巴拉[注:哈努曼是印度传说中的神猴,后来被奉为印度教的毗湿奴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