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浠水实验高中高三历史组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奴隶社会的改革: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改革。如周文王改革,使商朝属国周到武王时成为本部强国;齐国的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鲁国的“初税亩”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等。

(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

(2)孝文帝改革

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3)洋务运动

(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中国的改革开放

(五)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中国的改革开放

【知识综合拓展】

一、如何全面认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法

1、认识改革的本质和目的

改革的本质: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从适应的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条件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2)整体不适应时,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改革的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

2、改革的类型(从阶级利益判断其阶级性)

(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前356年)、王安石变法(1096年)、张居正改革(1581年)。

(3)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1898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改革和日本民主改革等。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改革、南斯拉夫改革、波兰改革、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3、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首先,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相对于革命来说具有相对和平的社会背景。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充满了暴力、斗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其次,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最后,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所以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原有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4、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新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辽、西夏的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封建化进程。

(4)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5)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6)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5、改革原因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2)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管仲改革等。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辽、西夏的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4)因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矛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辽、西夏的改革。

(6)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6、改革的历史作用

(1)改变了社会形态:商鞅变法,辽、西夏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2)清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7、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其认识

(1)原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认识

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不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共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基本国情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课堂演练】

1.(2004年春北京)过度削弱地主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

2.(2002年全国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WTO)

【思维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历史上的改革目的在于兴利除弊,或有利于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据此回答1~5题。

1、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

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2、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矛盾

B、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