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霸州市康仙庄乡第三小学于天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位置。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的形成。
5、能说出洪水具有搬运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能通过观察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河道模拟器、一个水槽、报纸、水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位同学在外出旅游时发现了几处奇特的景观,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几处奇特的景观是什么?(板书沙洲)像这种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成的像“小岛”一样的自然景观,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出示图片)谁能指出沙洲在哪里?介绍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我们认识了沙洲,并且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洲---崇明岛,那么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二、猜测沙洲的形成原因。
1、同学们观看视频,体会水的冲刷和搬运的力量。
2、接着观看沙洲的图片,回答问题:(1)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沙洲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学生交流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边和学生交流边板书)(板书:河流入海口处水冲刷搬运泥沙河道由窄变宽处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河道拐弯处三、设计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老师觉得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你觉得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来完成沙洲的形成模拟实验呢?2、学生说需要的实验的材料3、出示实验材料: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河道模拟器、一个水槽、报纸、水等。
4、小组设计实验5、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四、进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师: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实验要求。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沙洲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沙洲形成过程的阐述。
2. 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沙洲图片、河流图片等。
2. 教学视频:沙洲形成的过程。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沙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沙洲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提问:“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3. 案例分析: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沙洲形成的过程。
提问:“视频中展示了沙洲形成的哪些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沙洲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沙洲形成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如何保护沙洲?”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河流,分析沙洲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保护措施。
作业形式: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看他们是否积极思考、提问和讨论。
2. 评估学生对沙洲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一现象。
3. 检查学生的作业,看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八、教学extensions:1. 邀请当地的环保专家或者河流管理者来给学生做讲座,分享他们在保护河流和沙洲方面的经验和案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1 翼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7)
沙洲的形成教学分析《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构成了五年级下册地表缓慢变化单元。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
其中《沙洲的形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与变化进行分析、想象、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同时欣赏自然界的美丽,解释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5、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地貌?生:平原,盆地,山脉……师: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沙洲。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沙洲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沙洲图片。
)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有什么特点?师:谁来说说沙洲有什么特点?生:沙洲很优美。
生:沙洲的形状各不相同。
师:沙洲就是出现在河流中间的沙滩。
你们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沙洲的形成)二、猜想假设,深化认识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清晰的沙洲大图)生:沙子和石块。
师:那你们觉得这些沙子和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风吹来的,还是水搬运来的?生:我觉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会是风吹来的,可能原来这里就有一些,后来又从上游被水冲下来一些。
生:我也觉得大部分的沙子和石块原来在上游。
师:那怎么来到下游了呢?生:被河流冲下来的。
师:那水流携带的沙子和石块为什么在沙洲这个地方会沉降下来呢?(学生没有知识基础,不知道从何入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背包袱和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然后播放一些河道不同部分的自然景观,促使学生将鹅卵石与风化作用联系起来。
4.以堂皇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启发学生在教材的启发下设计自己的实验。实验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分阶段的记录及明确模拟对象。
5.提示学生记录完实验结果后,概括出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6.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评价建议:
本课结束时,就学生提出的假设进行评价。给学生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注意到在大江大河的下游都有大平原或三角洲。请学生就大平原或三角洲的成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拓展知识
1.崇明岛形成过程简介
4.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进行比较。包括土壤、大小不等的石子的位置变化等。
5.当学生有了模拟实验的感性体验后,再让他们自己提出有关沙洲形成的解释。让学生注意小鼠标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二、光滑的鹅卵石
活动目标:
1、搜集一条河流不同区段(上、中、下)游鹅卵石的资料或实物。
2、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4.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5.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实施过程:
1、活动开始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鹅卵石实物或图片。争取让每组学生都有几块形状各不相同的鹅卵石,让学生欣赏鹅卵石的美丽,鼓励学生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鹅卵石的形状和颜色等。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8
《沙洲的形成》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沙洲的形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与变化进行分析、想象并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再做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应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还会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了解一些相关自然灾害常识。
教学目标:1、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能认识到洪山有很强的搬运作用。
2、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地貌?生:平原,盆地。
生:山脉。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沙洲。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沙洲的图片(出示沙洲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沙洲图片)师:谁来说说沙洲有什么特点?生:沙洲很美。
生:沙洲的形状各不相同。
师:沙洲就是出现在河流中间的沙滩。
你们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学生对沙洲这一地貌特征比较陌生,通过观察沙洲的图片,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沙洲的基础上,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处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卷入探究。
二、猜想假设,深化认识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了解它。
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出示更清晰的,更大的沙洲图)生:沙子和石块。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4)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
3、能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4、学会分析判断某种地貌是否属于沙洲。
教学重点:提出沙洲形成的假设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沙洲的形成与水流从上游携带来的堆积物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沙土、托盘、报纸、烧杯、PVC管道、勺子、玻璃水槽。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并请认真思考图中的地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像图中这种地貌叫做沙洲,那到底什么是沙洲?沙洲又是怎么形成的?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沙洲的形成》。
二、猜想假设,深化认知:教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要了解他。
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图片)学生:沙子和石块。
教师:那这些沙子和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被河流冲下来的。
教师:水流携带的沙子和石块为什么偏偏在沙洲这个地方会沉积下来呢?(学生没有基础知识,不知如何入手。
)教师:看来大家遇到一些问题了,别着急,先看老师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教师将沙子放进烧杯,加水后搅拌,沙子跟着水运动:停止搅拌,水流速度减慢,有沙子沉下来。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老师在搅拌时水流和沙子是怎样的?停止搅拌后水流和沙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老师搅拌的时候,杯底的沙子都被搅起来了;后来停止搅拌之后,水流就慢了,最后沙子又沉淀了下来。
教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水流减慢时,沙子会沉降下来。
也就是说,沙洲容易形成的地方往往是水流速度减慢的地方。
那你们知道河水中水流的速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减慢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会儿找人说。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
14、《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准备了两张美丽的图片,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生:想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生:小河流生:郊区的河边。
师:图中有什么自然景观?生:许多沙石。
生:还有水草。
生:河中还有像小岛似的沙石堆。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沙洲的形成》,板书课题。
二、疑难质疑、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沙洲图片。
让学生指出那里是沙洲。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你能指出沙洲在什么地方?学生到前边指出沙洲,并说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
2、猜想沙洲的形成师:看了这些美丽的沙洲图片,你有想问的问题吗?生:沙洲是怎样形成的?生:沙洲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生:沙洲为人类带来哪些好处?三、探究研讨、合作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师: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说了这么多和沙洲有关的问题。
沙洲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讨论,不时参加学生的讨论。
2、小组汇报师:老师很想听听大家的奇思妙想,谁来说说沙洲是怎么形成的?生:我们小组认为可能是由于河水的冲刷形成的。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沙洲是怎么形成的;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3.了解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课件和课本;2.沙盘和模型;3.砂子和其他实物;4.学生讨论和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制定一个小小的问题来导入,例如:什么是沙洲?沙洲有什么用处?主体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指海洋或河流中由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陆地。
•沙洲分为三种类型:河口沙洲、海岸沙洲和海岛沙洲。
沙洲的形成过程1.波动作用当海水或河水带着泥沙冲到岸边的时候,波浪因惯性作用而向上运动而冲击海岸或河岸,波浪的冲击会将部分泥沙带到海岸或河岸上面,这时波浪滞留时间增加并且波高也增加,波浪就会继续冲击,最终导致沙洲的形成。
2.水流作用当水流顺着海岸或河岸而流的时候,水流会因为渐缓的速度而将泥沙勾起并且带到水面上形成此处的沙洲。
3.海浪影响海浪以其舞蹈的方式影响了海洋。
海浪形成在进入浅水区域时,波峰趋向向上而波节向下。
当海浪越过沙洲时,由于水深减小,波峰变向向后。
沙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波浪和水流作用。
在温带和热带岸线,受到引力的影响,风向经常改变,使沙洲的形成有更好空间。
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河口沙洲:河口沙洲通常位于河口下游的区域,河口沙洲的主体部分是泥沙构成的,因此在下游地区河床较浅,洲滩较宽;•海岸沙洲:海岸沙洲主要形成在海岸线平缓处,其中以钝角海岸最多见。
海岸沙洲的特征是沙质粗糙,由大块的石头、卵石和沉积物构成,而且呈弧形;•海岛沙洲:海岛沙洲是由海岛周围的泥沙积累而成的。
海岛沙洲主要出现在岛屿较小的区域,形状是一种类似圆形或半圆形的弯曲形状。
沙洲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少海浪的冲击力,防止沿海地区因为海浪和海潮的冲击而退化。
同时,沙洲也是一个种植海洋生物的理想之地,还有为旅游景点、天然港口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结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引言:《沙洲的形成》是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和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河流在携带沙粒并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沙洲的过程,并且能够感受到沙洲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沙洲,了解沙洲的形成原理。
2. 理解沙洲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沙洲所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图片资料、实物样本、沙盘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铺垫,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沙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沙洲的特征并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给出沙洲的定义,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Step 3: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沙盘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床和沙洲的区别,并从中发现规律,了解河水对沙粒的承载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a) 沙洲是怎样形成的?b) 沙洲有哪些特征?c) 沙洲对人类有什么作用?d) 你们能想到沙洲的一些具体案例吗?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观点、答案和案例,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Step 4: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确保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并提醒学生沙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河流和沙洲。
Step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沙洲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以及河床的演变过程。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沙洲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掌握沙洲形成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河流、湖泊等水域中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2. 沙洲形成的原因:洪水、泥沙来源、水流速度、地形等。
3. 沙洲形成的过程:泥沙积累、堆积、固结、植被生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沙洲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 难点:沙洲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沙洲形成的过程。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洲这一特殊地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沙洲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讲解沙洲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沙洲形成的影响。
4. 讲解沙洲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沙洲形成的基本步骤。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沙洲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沙洲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7.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洲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8.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沙洲地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9.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10.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11.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清晰的沙洲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冀人版
14.沙洲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的第二课,和上一课“山脉的变化”有相似之处。
山脉的变化和沙洲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除了温度变化、生物以外,风、流水、冰川、海浪等的搬运、冲刷作用也是较常见的形式。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有根据地进行假设的基础上,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完成“沙洲的形成”、“光滑的鹅卵石”两个探究活动,欣赏自然界的魅力,解释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尝试提出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情分析沙洲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十分熟悉,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切实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找一些能体现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帮学生理解。
沙洲不能短时间内形成,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沙洲的形成过程,必须进行猜想和模拟。
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猜想鹅卵石的形状和形成原因,模拟沙洲的形成过程,模拟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本课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开展自主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科学知识目标: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教学难点:解释沙洲和平原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14沙洲的形成》word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4.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7.小结沙洲的形成。
8. 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1.欣赏鹅卵石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3. 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光滑的鹅卵石是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科学两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自然界变化的壮观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4课《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
教学实验准备
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沙子、水、镊子
教师准备:
课件,视频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两块岩石,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把图片中1和2比较,找出岩石和卵石的特征;发现卵石光滑圆溜,岩石棱角分明)
2.生描述后师讲述:。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2.描述沙洲形成的过程;3.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沙洲的形成原因;2.沙洲形成的过程;3.防沙治沙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2.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发生。
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图片资料;3.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沙漠地貌,并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地貌主要由什么构成?第二步:呈现(15分钟)•运用幻灯片或图片,在黑板上展示沙洲的形成过程,结合图片等资料呈现。
第三步:讲解与讨论(25分钟)•给学生介绍沙洲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讨论沙洲形成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寻找防沙治沙的方法,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沙尘暴发生的建议,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动手制作防沙治沙的模型或者模拟实验,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沙洲形成原理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问题,总结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以及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通过幻灯片、图片等视觉资料,让学生对沙漠地貌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沙洲形成的过程,并能提出减少沙尘暴发生的建议。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本章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了不同的探究问题,以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6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沙洲的概念学生比较模糊,沙洲形成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本课是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本课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进行分析、想象并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再做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还会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了解相关自然灾害常识。
师:由此可见,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奇妙!水流和波浪就好像一个搬运工、把沙子和石块搬运到特殊地域,沙子开始沉淀堆积形成沙洲的堆积地貌。
。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张照片,是美丽的鹅卵石。下节课我们会用到鹅卵石,下课找一找鹅卵石,我们下节课用,好吗?
学生欣赏橘子洲的视频
生:都有一片沙滩。
生: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2、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沙子放在托盘的顶端,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4、用水从顶端把沙子冲下来。水不要移动位置。
5、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生:沙子和石子浇完水之后,位置发生了变化,被冲到了下边。
1、水量小,沙子不是很多,可以形成沙洲。
2、水量小,沙石多,形成沙洲缓慢。
3、水量大,沙石多,未形成沙洲。。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14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14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四、其他目标:能有针对性的提出 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沙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重点:1、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运到下游的教学课时:二课时:活动:沙洲的形成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测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大胆的有根据的想象引起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某一种假设是否成立。
4、能用本组和其他组的模拟实验结果解释造成岩石破碎的原因。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展示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生:学生欣赏观察示意图,并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二、学习活动:生:思考后交流、讨论:a沙洲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b.这些物质会是从哪来的?c. 示意图上画一画水流动的方向。
洪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吗?河流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石块会有什么不同。
师:沙洲的形成与水流从上游挟带来的堆积物有关吗?激励、引导学生做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强调要注意托盘中堆积物数量及托盘抬起的高度,以及喷水壶的位置、水量和高度。
生:学生实验,将喷水前的“景观”画下来,以便和实验后的“景观”进行比较。
讨论喷水前后的“景观”,包括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的位置变化等师: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生:自己提出有关沙洲形成的解释。
师: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现象与真实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做出联系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的符合实际的预测。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14 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4.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三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提问、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重点难点能正确操作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汇报交流。
能用通过实验得出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活动】《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光滑的鹅卵石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鹅卵石工艺品图片,工艺品漂亮吗? 生:漂亮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生:石头(鹅卵石)师:在每一组的桌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谁能用形象的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鹅卵石的形状和颜色呢?师:对于这样的鹅卵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研究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吧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1.猜想鹅卵石成因师:我们先和考察组一起欣赏一下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石头形状特征,请同学们边看边作记录,一会儿汇报,看哪位同学看的认真,总结的准确。
(播放视频)生汇报:上游的石头块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块小,光滑圆溜;下游的石头更小、更圆滑最后变成一粒粒沙子。
师:同学们汇报的非常的好,同学们,河道上游的岩石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山上师:山上的岩石风化,岩石松动,被暴雨、山体滑坡的时候到滚落河流中。
这些有棱有角的石头怎样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鹅卵石了呢? 师:谁来猜测一下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交流:鹅卵石是由于河水的冲刷而形成的2.设计实验方案师:要想验证猜想对不对,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实验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带盖子的玻璃瓶、水、6块小砖块、秒表师:做模拟实验我们要先明确用什么模拟了什么?生:水模拟河水,小砖块的变化模拟鹅卵石的变化,用力摇瓶子模拟河水的冲刷力师:河岸的上游、中游、下游怎样模拟出来生:摇三次瓶子分别模拟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根据每组桌上的材料,谁能说一说实验方法并简单的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二、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三、教学准备
沙石、塑料瓶、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表现都特别积极,特别棒!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大家有没有信心?
出示长江游览视频,展示各种沙洲的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大家看一看,这又是自然中的什么现象。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河中还有像小岛似的沙石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
师:说的太棒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沙洲的形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赞美鼓励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激情,出示视频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了初步认识后,引出本课的课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指认沙洲的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总结沙洲的基本形态特征,并为后面“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的讨论奠定基础。
】
(二)、疑难质疑、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沙洲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提示思考。
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师: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说了这么多和沙洲有关的问题。
沙洲是如何形成的?师:老师很想听听大家的奇思妙想,谁来说说沙洲是怎么形成的?
生:我认为可能是由于河水的冲刷形成的。
生:我们组觉得也许是暴雨或洪水到地面后,形成很大的水流,冲击成的。
生:老师我不赞成他们组的观点,暴雨水流比较大,沙石、泥土来不及沉积就被冲走了,形不成沙洲。
生:我也不同意他们组的观点。
【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猜想的空间。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这必将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
2、追问:那么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为什么?
生:我觉得在河道的拐弯部分。
从上游下来的河水流到河道拐弯处时,河水可能受到拐弯部分的阻力,使水流的速度变缓,大的沙石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沙洲。
生:我觉得在河道较宽的地方。
河道窄的地方水流比较快,当河水流到较宽的地方,容易形成沙洲。
生:老师我想给(某某)补充以下。
河道窄的地方水流快,沙石不容易沉积下来,所以就不容易形成沙洲。
当河水流到比较宽的地方,谁的速度就会变慢,大的沙石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沙洲。
……
【设计意图:从新的探讨中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样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帮助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高的层次,这是高质量探究的需要。
】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以上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验证。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你们可以选择
较感兴趣的器材来验证刚才的猜想。
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师:在实验前,我们要先来制定实验方案,希望各组成员能够齐心协力。
各组制定实验方案。
全班交流。
师: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呢?生:注水量的多少。
生:分工合作。
教师出示试验要求。
1)、注意托盘被抬起的高度。
2)、“江水源头”的位置、水量、高度。
3)、实验中,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位置的变化情况。
4)、将喷水前的“景观”和实验后的“景观”画下来。
5)、试着解释沙洲形成的原因,并做好汇报评比。
小组开始模拟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提示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验,直观的了解了由于流水的作用才形成了沙洲以及会在什么地方形成沙洲。
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和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做了沙洲形成的实验,大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现在我们请各位组长将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和过程感受跟大家分享,谁先来?
小组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展示,使各组分享自己的实验体会及别人的感受,在交流中增长学生的知识】
3、猜想,:连续下一周的大暴雨,地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猜想
(四)、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课下搜集沙洲的资料图片和鹅卵石,为下一课时学习鹅卵石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