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正方形模型、直尺、剪刀、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的正方形实物,如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模型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正方形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直尺测量其边长,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对角线、内角等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4.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如给定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10分钟)2. 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直尺测量其边长,判断是否相等。
3. 给出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强调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并写一篇关于正方形的小短文。
2. 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物体,拍照并到学习平台,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黑板画图、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正方形性质的深入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对角线除了互相垂直平分外,还有其他特点吗?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剪刀将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观察对角线剪开后的形状。
正方形性质及判定
《22.6 正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2、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识别条件。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分析、归纳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策略。
以情境导入法为主,设疑引导法为辅展开教学。
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四、学法指导
本课以“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
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
知识入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矩形纸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继续深化,突破难点 跟踪训练,应用提高 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问:正方形与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有何异同?怎
(3)怎样使菱形的衣帽架变成正方形的衣帽架?
幸运大转盘游戏
22.6正方形。
正方形的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3. 能够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2. 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正方形图形;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方形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一种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2.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条边相等;3. 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a.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看它是否为矩形;b. 如果一个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它是正方形;c.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所有边相等,它是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其性质;2. 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 强调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正方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正方形的应用,如棋盘、地板等,并拍照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和判断,加深了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在布置作业环节,注重了知识的巩固和生活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六、案例分析: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正方形案例,如棋盘、广场、建筑物的窗户等;2. 让学生分析这些正方形案例的特点和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数学、物理、艺术等。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探究
正方形性质教学设计梁镇辉 2017年3月28日课题:正方形的定义与性质探究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初二年级课时: 1课时提供者:梁镇辉单位: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方形,回忆关于正方形定义,对正方形定义从矩形、菱形角度再次理解分析后,重新定义正方形,并在重新定义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正方形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探究是在已学矩形和菱形的基础上,在研究它们的特殊情况,教材给出了正方形的概念,让学生自己研究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观整个教材,《正方形的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正方形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索正方形的性质。
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通过对正方形性质推理论证的过程,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性质与判定的探究,具有正方形性质研究的基础,即从边长、角、对角线角度研究正方形性质就顺理成章。
学生可能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有所混乱(6班更容易混乱,4班稍好)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挖掘正方形定义的关键要素:四边相等、四个直角,重新定义正方形,发现、归纳、整理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判断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的方法;
2.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观察物体,引出正方形的含义;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正片(30分钟)
1. 正方形的定义
1.学生回顾并回答正方形的定义;
2.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并与长方形、菱形等进行比较。
2. 正方形的性质
1.学生回顾并回答正方形的性质;
2.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包括等边、等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
3. 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1.老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4. 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并且通过练习巩固了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和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让学生参与性更强,思维更加开放。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章节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菱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为学习正方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挑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与区别,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由浅入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挑战意识。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类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性质的异同;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设想
认识正方形教案5篇
认识正方形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正方形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秀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认识正方形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主要讲述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涉及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正方形的定义:四边相等且四角均为直角的矩形。
(2)正方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四边相等且四角均为直角;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③一组邻边相等且垂直。
3. 例题讲解(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D=CD,AB=BC,∠DAB=∠ADC=90°,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5. 小结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强调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的定义2. 正方形的性质3.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C=90°,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 答案(1)判断题:图形①、③、⑤是正方形,图形②、④、⑥不是正方形。
(2)解答题:见教材P9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正方形的身影,如象棋棋盘、魔方等。正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美感,它在几何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正方形模型,思考正方形与矩形、菱形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接着,我们回顾一下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矩形具有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菱形具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四边相等的性质。那么,正方形是否具备这些性质呢?它又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归纳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重难点
1.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特别是正方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学生在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找出问题的关键。
(2)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将解题过程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教学设想
(3)四边相等。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是一个正方形。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那么它是一个正方形。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主讲:XXX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惯与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方法。
关键: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研究本节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想一想:什么是矩形?是菱形?做一做: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设计意图:学生在着手中对正方形产生理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猜一猜:甚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看一看:多少画板演示动画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制作、动画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正方形.板书课题【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理论探究,交换新知师: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生:画图展示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构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当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多媒体弥补表现性质)正方形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师:同学们从正方形定义中能尝试口述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生:学生独立完成,并彼此交换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明确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形的性质。
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2. 正方形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正方形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正方形的定义1.1 引入: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正方形的定义。
1.2 讲解: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如棋盘、正方形纸等。
第二章:正方形的性质2.1 引入: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性质。
2.2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2.3 互动: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
第三章:正方形的判定3.1 引入:展示非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2 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包括: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第四章:正方形的应用4.1 引入:展示正方形应用的例子,如正方形图案设计、正方形桌面等。
4.2 讲解: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板设计等。
4.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练习5.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5.2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互动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方形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正方形边的性质6.1 引入:通过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边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111的例4,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与例2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在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其性质.例3是正方形判定的应用,它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从而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随后可以再做一组判断题,进行练习巩固(参看随堂练习1),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判断题改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④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⑤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四、课堂引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五、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111的例4)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 AC⊥BD,AO=CO=BO=DO(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 ≌△BCO≌△CDO≌△DAO.例2 (补充)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分析:要证明OE=OF,只需证明△AEO≌△DFO,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根据ASA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OE=∠DOF=90°,AO=DO(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又 DG⊥AE,∴∠EAO+∠AEO=∠EDG+∠AEO=90°.∴∠EAO=∠FDO.∴△AEO ≌△DFO.∴ OE=OF.例3 (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分析:由已知可以证出四边形PQMN是矩形,再证△ABM≌△DAN,证出AM=DN,用同样的方法证AN=DP.即可证出MN=NP.从而得出结论.证明:∵ PN⊥l1,QM⊥l1,∴ PN∥QM,∠PNM=90°.∵ PQ∥NM,∴四边形PQMN是矩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DC=90°,AB=AD=DC(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1+∠2=90°.又∠3+∠2=90°,∴∠1=∠3.∴△ABM≌△DAN.∴ AM=DN.同理 AN=DP.∴ AM+AN=DN+DP即 MN=PN.∴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六、随堂练习(附后)七、课后练习1.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求证:EA⊥AF.2.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交CD于F,求证:AE=BE+DF.。
第3讲: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案
又∵∠EDA′=∠A′DC=450,∴△EDA′∽△A′DC.∴∠DA′C=∠DEA′=67.50+450=112.50.
∴∠BA′C=1800-112.50=67.50.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证明:∵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
∴AC=AD,
又∵AB⊥CD
∴∠CAB=∠DAB(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连接BM,EM,BE
由题设,得四边形ABNM和四边形FENM关于直线MN对称.
∴MN垂直平分BE,
∴BM=EM,BN=E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90°,设AB=BC=CD=DA=2.
∵ ,
∴CE=DE=1.
设BN=x,则NE=x,NC=2-x.
在Rt△CNE中,NE2=CN2+CE2.
(2)证明:∵ME⊥A C,MF⊥AD,∠CAD=90°,
即∠CAD=∠AEM=∠AFM=90°,
∴四边形AEMF是矩形,
又∵∠CAB=∠DAB,ME⊥A C,MF⊥AD,
∴ME=MF,
∴矩形AEMF是正方形.
3.【答案】见解析
【解析】(1)如图1,延长EM交AD于点H,
∵四边形ABCD和CEFG是矩形,
(1)求证:∠ADB=∠CDB;
(2)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是正方形.
【解析】 证明:(1)∵对角线BD平分∠ABC,
∴∠ABD=∠CB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AS),
∴∠ADB=∠CDB;
(2)∵PM⊥AD,PN⊥CD,
∴∠PMD=∠PND=90°,
∵∠ADC=90°,
(1)求证:△AED≌△BF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以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矩形、菱形和正六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矩形的性质,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方形作为一个特殊的矩形,其性质更为特殊,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学生已知的矩形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正方形性质的证明和推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性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正方形和矩形的模型或图片。
2.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知的矩形性质,提出问题:“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正方形的四个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正方形和矩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测量和记录正方形和矩形的边长、角度和对角线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
正方形的判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正方形的判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课件、黑板、几何模型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正方形的好奇心。
2. 探究正方形的定义:请学生尝试给出正方形的定义,师生共同总结出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作正方形。
3. 分析正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定义出发,探讨正方形的性质,师生共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1)四条边相等;(2)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4)相邻边互相垂直。
4. 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师生共同总结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1)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且相等;(3)相邻边互相垂直且相等。
5. 练习与应用: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和运用几何知识,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正方形物体,拍照或者画图,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正方形的性质,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2. 几何模型操作:学生们可以动手操作几何模型,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认识正方形》教案(精选
《认识正方形》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认识正方形。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正方形,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识别和绘制正方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卡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正方形物品(如方桌、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正方形。
2. 探究新知(2)教师给出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性质。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题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5cm,求它的面积。
例题2: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它的边长。
4. 随堂练习(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求它的对角线长。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的定义2. 正方形的性质3. 正方形的特征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8cm,求它的面积。
2. 答案(1)16cm²(2)图形1为正方形,因为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提高了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与长方形、正三角形等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省一等奖)
正方形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知道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2、教材分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并培养学生对符合语言转化的能力。
学习目标1、借助学具,通过探索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交流,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重点)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指导,能独立说出正方形的概念,知道几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目标1)2、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类比归纳”和“合作交流”环节的内容,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转化成符号语言。
(目标2)3、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完成“例题探究”和“拓展延伸”环节的证明。
(目标2)学习过程学习环节评价要点教学流程温故知新通过图片找出熟悉的四边形,并说出他们的概念1、这些图形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并说出他们的定义。
2、视频导入,了解生活中的正方形自学探究自学课本,同桌两人交流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1、自学课本P58-59页,对照课本图,借助手中的学具,试着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角度给正方形下定义。
(目标1)问题1: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问题2: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问题3: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自学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2、思考: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目标1)检测一(达成目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正方形一定是矩形,正方形一定是菱形()(2)菱形一定是正方形,矩形一定是正方形()(3)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4)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类比归纳通过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第18章第5讲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教案)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并通过实例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反复讲解。
在授课过程中,我采用了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较弱,不能将所学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灵活运用到解题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展示如何将正方形的性质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对称性质,并提供练习以加深印象。
-结合实际情境,如设计花园、规划房间等,让学生将正方形的计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指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的情况?”比如在设计图案或计算地砖需求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方形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八下数学18.2.3正方形 课时1 正方形的性质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3 正方形课时1正方形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运用正方形的定义计算和证明;2.理解并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3.体会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探究过程,丰富认识图形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发现、归纳、概括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正方形性质定理的运用.【教学难点】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中出示的教学插图、问题和例题.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正方形的性质【类型一】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例1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解析:选项A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选项B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选项C正确,三者均具有此性质;选项D 不正确,矩形的四条边不相等,菱形的四个角不相等.故选C.方法总结: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计算或证明问题例2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C是对角线,AE平分∠BAC,EF⊥AC于点F.(1)求证:BE=CF;(2)求BE的长.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E=EF,再证明△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BE=CF;(2)设BE=x,在△CEF中可表示出CE.由BC=1,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得BE.(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90°.∵EF⊥AC,∴∠EF A=90°.∵AE平分∠BAC,∴BE=EF.又∵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平分∠BCD,∴∠ACB=45°,∴∠FEC=∠FCE=45°,∴EF=FC,∴BE=CF;(2)解:设BE=x,则EF=CF=x,CE=1-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E=2x.∴2x=1-x,解得x=2-1,即BE的长为2-1.方法总结:正方形被每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正方形的计算问题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类型三】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角的计算或证明问题例3 在正方形ABCD 中,点F 是边AB 上一点,连接DF ,点E 为DF 的中点.连接BE 、CE 、AE .(1)求证:△AEB ≌△DEC ;(2)当EB =BC 时,求∠AFD 的度数.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 =CD ,根据“正方形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可得∠BAD =∠ADC =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 =EF =DE =12DF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EAD =∠EDA ,再得出∠BAE =∠CDE ,然后利用“SAS ”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B =EC ,再得出△BCE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C =60°,然后求出∠ABE =3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AE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FD =∠BAE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B =CD ,∠BAD =∠ADC =90°.∵点E 为DF中点,∴AE =EF =DE =12DF ,∴∠EAD =∠EDA .∵∠BAE =∠BAD -∠EAD ,∠CDE =∠ADC -∠EDA ,∴∠BAE =∠CDE .在△AEB 和△DEC 中,⎩⎨⎧AB =CD ,∠BAE =∠CDE ,AE =DE ,∴△AEB ≌△DEC (SAS);(2)解:∵△AEB ≌△DEC ,∴EB =EC .∵EB =BC ,∴EB =BC =EC ,∴△BCE 是等边三角形,∴∠EBC =60°,∴∠ABE =90°-60°=30°.∵EB =BC =AB ,∴∠BAE =12×(180°-30°)=75°.又∵AE =EF ,∴∠AFD =∠BAE =75°.方法总结: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正方形中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计算出相关的角的度数,要注意分析图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等.探究点二: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类型一】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倍、分、和、差关系例4 如图,AE 是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AE 分别交BD 、BC 于F 、E ,AC 、BD 相交于O .求证:(1)BE =BF ;(2)OF =12CE .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得∠ABE =∠AOF =90°.由于AE 是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得∠AFO =∠AEB .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BFE =∠AEB ,BE =BF ;(2)连接O 和AE 的中点G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即可证得OG ∥BC ,OG =12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OGF =∠FEB ,从而证得∠OGF =∠AFO ,OG =OF ,进而证得OF =12CE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ABE =∠AOF =90°,∴∠BAE +∠AEB =∠CAE +∠AFO =90°.∵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BAE ,∴∠AFO =∠AEB .又∵∠AFO =∠BFE ,∴∠BFE =∠AEB ,∴BE =BF ;(2)连接O 和AE 的中点G .∵AO =CO ,AG =EG ,∴OG ∥BC ,OG =12CE ,∴∠OGF =∠FEB .∵∠AFO =∠AEB ,∴∠OGF =∠AFO ,∴OG =OF ,∴OF =12CE .方法总结:在正方形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关系,通常的方法是连接对角线构造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位线定理、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知识来证明,有时也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类型二】 有关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题例5 如图,正方形AFCE 中,D 是边CE 上一点,B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且AB =AD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则AC 长是________cm.解析:∵四边形AFCE 是正方形,∴AF =AE ,∠E =∠AFC =∠AFB =90°.在Rt △AED 和Rt △AFB 中,⎩⎨⎧AD =AB ,AE =AF ,∴Rt △AED ≌Rt △AFB (HL),∴S △AED =S△AFB.∵S四边形ABCD=24cm2,∴S正方形AFCE=24cm2,∴AE=EC=26cm.根据勾股定理得AC=(26)2+(26)2=43(cm).故答案为4 3.方法总结:在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时,可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实现转化,使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变成我们熟悉的图形面积,从而解决问题.三、教学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弄清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2.分小组进行讨论,整理所学的性质: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也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请回忆学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边、角、对角线、轴对称性四方面考虑):(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2)矩形有哪些性质?(3)菱形有哪些性质?(4)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图形对边对角对角线对称性平行四边形平行、相等相等互相平分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平行、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互相平分且相等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菱形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相等互相垂直且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平行、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互相垂直、平分且相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都相等角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轴组对角四、学习检测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解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判断选项A错;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判断选项B错;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可判断选项C正确;四边形的对角线无特性,可判断选项D错.故选C.2.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任意一点,EF⊥BD于点F,EG⊥AC于点G,若AB=10 cm,则四边形EFOG的周长是.解析:先由题意证明四边形EFOG是矩形,进而可知矩形EFOG的周长为OD 的长的2倍,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OD的长为5 cm.故填10 cm.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BF,BE=BF,EF与BC交于点G.(1)求证AE=CF.(2)若∠ABE=55°,求∠EGC的大小.【解析】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E≌△CBF.(1)用SAS证明△ABE≌△CBF.(2)∠EGC=∠EBG+∠BEF,而∠EBG=90°-∠AB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EGC的度数.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90°.∵BE⊥BF,∴∠EBF=90°,从而可知∠ABE=∠CBF.∵AB=BC,∠ABE=∠CBF,BE=BF,∴△ABE≌△CBF,∴AE=CF.解:(2)∵BE=BF,∠EBF=90°,∴∠BEF=45°,∵∠ABC=90°,∠ABE=55°,∴∠GBE=35°,∴∠EGC=∠EBG+∠BEG=80°.[归纳总结]证明线段相等,通常转化成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线段相等.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内角都等于90°;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等”,并根据题意选取合适的性质加以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相等,为45°,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HL(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条件选取合适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板书设计】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3 正方形课时1 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3.学习检测【教学反思】在本节数学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归纳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继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使学生保持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及一份浓厚的学习兴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3 正方形课时1正方形的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2.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会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证明及计算问题.【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会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证明及计算问题.【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你还记得长方形有哪些性质吗?2.菱形的性质又有哪些?二、新知探究知识点1:正方形的性质想一想 1.矩形怎样变化后就成了正方形呢?你有什么发现?邻边_____2.菱形怎样变化后就成了正方形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角是_____要点归纳: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_____并且有一个角是_____的__________叫正方形.想一想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所以矩形、菱形有的性质,正方形都有.那你能说出正方形的性质吗?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四条边_________.2.正方形的对角线________且互相______________.证一证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求证:正方形ABCD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____°, AB_____AC.又∵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______,亦是______.∴∠A___∠B___∠C___∠D =____°,AB___BC___CD___AD.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O=BO=CO=DO,AC⊥BD.证明:∵正方形ABCD是矩形,∴AO___BO___CO___DO.∵正方形ABCD是菱形.∴AC___BD.想一想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观察并思考.正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么对称轴有几条?要点归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关系: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典例探究】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ΔBE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EAD=∠EDA=15°.DAB CE变式题 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作等边△ADE,求∠BEC的大小.易错提醒:因为等边△ADE与正方形ABCD有一条公共边,所以边相等.本题分两种情况:等边△ADE在正方形的外部或在正方形的内部.变式题2 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满足AP=AB,PB=PC,连接AC、PD.(1)求证:△APB≌△DPC;(2)求证:∠BAP=2∠PAC.例3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点,PE⊥BC于E,PF⊥DC于F.试说明:AP=EF.方法总结:在正方形的条件下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通常连接对角线构造垂直平分的模型,利用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等来说明.【跟踪练习】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个角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互补D.对角线相等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2,求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三、知识梳理内容正方形的性质定义:有一组邻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性质:1.四个角都是直角2.四条边都相等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四、学习过程中我产生的疑惑【学习检测】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2.如图,正方形ABCD中,CE⊥MN,∠MCE=35°,那么∠ANM是()A.45°B.55°C.65°D.75°B(解析:因为CE⊥MN,所以∠MCE+∠NMC=90°.所以∠NMC=90°-∠MCE=55°.由题意得AD∥BC,所以∠ANM=∠NMC=55°.故选B.)3.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cm,则它的面积是()A.2cm2B.4cm2C.6cm2D.8cm24. 在正方形ABC中,∠ADB=________,∠DAC=_________, ∠BOC=__________.5. 在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则∠EBC的度数是___________.6.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E是BC延长线上一点,CE=AC,则∠E=度.22.5(解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CB=45°,又CE=AC,所以∠E=∠EAC,因为∠E+∠EAC=45°,所以∠E=∠EAC=22.5°.)第4题图第5题图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AC为对角线,AE平分∠BAC,EF⊥AC,求BE的长.8. 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OCF=∠OBE.试猜想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OE=O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OB=OC,∴∠AOB=∠BOC=90°.又∵∠OCF=∠OBE,∴△OCF≌△OBE,∴OE=OF.9.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F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 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0.如左下图,正方形ABCD中,M是BC上任意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MN⊥AM,MN交∠DCE的平分线于N,试猜想AM与M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猜想AM=MN,要证AM=MN,如右上图,只需构造并证明△APM≌△MCN即可.解:AM=MN.理由如下:在AB上取一点P,使BP=BM,连接PM,如右上图.∵AB=BC,BP=BM,∴AP=MC,∠BPM=45°,∴∠APM=135°.∵CN平分∠DCE,∴∠MCN=∠APM=135°.∵MN⊥AM,∴∠AMB+∠CMN=90°.∵∠AMB+∠BAM=90°,∴∠BAM=∠CMN.∴△APM≌△MCN.∴AM=M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课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2、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证明。
二、课前检测:
1、矩形的性质是什么?
2、菱形的性质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定义:如图,改变矩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
定义:相等的叫做正方形。
条件有:(1)(2)
改变菱形的角,使之一角的直角,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
定义:有一个角是的叫做正方形。
条件有:(1)(2)
2、动手操作:制作一张正方形纸片,通过折叠并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什么数
量关系?
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④图中有哪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是哪些?
3、正方形性质: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的性质.
总结:正方形边的性质:。
正方形角的性质:。
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4、几何语言:(如图)∵正方形ABCD
(边)∴
(角)
(对角线)。
对应练习一:
(1)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周长为,面积为,对角线长
为.
(2)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AC=4 c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周长为,面积为。
(3)在正方形ABCD中,AB=12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OA= ,AC= 。
三、范例讲解:
例1 :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
一点,且DE=BF.求证:EA⊥AF.
对应练习二: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
且DE=BF.求证:∠AFE=∠AEF.
2、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
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A、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1)求证:AE=CG;(2)观察图形,猜想AE与C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B、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
(1)求证:△BEC≌△DFC;(2)若∠BEC=60°,求∠EFD的度数.
C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AO=4 cm,求正方形的边长、周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