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2、英文名称: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分四大部分。首先,揭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叙述了旅游的产生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阐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及与旅游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和主要的旅游区,分析了各旅游经济区中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旅游线路的布局特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第四,旅游交通地理,论述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旅游交通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等。

三、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任意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中起辅修作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

1、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旅游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2、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史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熟悉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二)旅游资源概述

1、内容: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原则和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特性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弄清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地貌、水域、气候天象、生物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对旅游的作用,掌握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各类型资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各类型资源在我著名景区景点中的分布情况。(四)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和建筑、宗教文化、风土民情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的特色及其旅游价值,分析各类型人文景观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开发和利用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一般要求。

(五)旅游交通地理

1、内容:旅游交通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中国旅游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掌握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及

各种交通方式组合的特征;了解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与制约作用产生的原因和旅游对交通的拉动作用;掌握旅游交通的特点,各种旅游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掌握特种旅游交通的构成及其各自体现的文化内涵与适用的环境。

(六)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1、内容:区划原则、命名方法、影响区划建设的主要因素,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区划的原则,了解旅游区命名方法,影响旅游区点建设的主要因素,本教材对中国旅游区划分的特点。

(七)中国各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概况

1、内容: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旅游业发展及旅游资源情况介绍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包括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布局,旅游精品线路设计等。掌握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情况及在各区的布局情况。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旅游经济地理》袁绍荣、孙玉琴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9

2、主要参考书:

(1)《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周进步等著青岛出版社

(2)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王兵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3)《中国旅游风光》张建中编著西安地图出版社

(4)《中国旅游奇景》曹玲泉编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5)《中国名家游记》蒋静等编著国际文化出版社

(6)《中国风俗概观》杨存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7)《中国旅游报》

(8)《旅游天地》

(9)《旅游》

3、网上文献资料

八、教学手段

1、教室要求:多媒体教室

2、课件来源:自制(孙玉琴)

3、是否提供课堂讲义:否

九、考核方法与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范围:全部课程内容

3、成绩评定标准:由考勤、课堂发言、期中测试、期末考查成绩决定。

4、是否采用试题库:否

十、非本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要求

1、必备的先导课程:无

2、教学内容的调整:无

3、考核要求:课程学习后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