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教案的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的技巧
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的交换律。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的概念。
2.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解决简单的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1. 灵活应用加法的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板书、教学课件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
Step 2:系统学习(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讲解加法的交换律的概念,并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
Step 3: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加法交换律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法交换律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通过分组合作、独立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下节课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技巧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白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数字卡片上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多位数的加减法要按位置进行计算。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列式计算比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6.作业:布置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作为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技巧:
1.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解题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4.设置精彩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教案技巧范本,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小学数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以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技巧、课堂管理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一、教学技巧1.直观示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看到、摸到和实践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具,通过直观的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巧妙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惑和迷茫,他们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评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笔试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课堂管理1.规划充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授课时间,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
2.注意差异: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较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鼓励激励: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一些小礼物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对数学充满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三、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1.互信互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08小学数学课堂变化技能
• 2.针对记录下来的变化技能,分析示范教师 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
• 3.课堂教学中,教师位置移动的目的是什么? • 4.举例说明师生相互交流有哪些方式?各有
什么作用?
• 2.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讲与议】
• 一、变化技能的内涵与功能 • 1.内涵 • 变化技能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教学媒体的变化、信息传输方式 的变化、师生间相互作用形式的变化,引 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减轻学生疲劳、维 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类教学行为。
• 所谓变化,实际上是变换对学生的刺激,引起 学生注意,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有效 方法。
• (三)教学媒体和信息通道的变化 • 视觉通道和媒体 • 听觉通道和媒体 • 触觉、嗅觉通道和学生操作
• (四)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三、变化技能的结构和应用原则
• (一)变化技能的结构 • 介入 • 转接 • 变换
• 以二年级“两位数减法”为例
•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图书角有图书60本,借 走35本,还剩多少本?”学生提出用“减法” 计算,这时教师两个问题进行“介入”:1、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来引起学生对计算的欲望。
•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人们常用‘长’来表述。” • 老师又问:“一元硬币也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
体,那么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呢?” • 一学生答道:“人们常用通常说到‘厚’。” • 这时,所有学生兴致都很高,老师接着问道:“我
们有些同学家里挖的水井同样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 圆柱体,人们又怎样说它的‘高’呢?” • 学生迫不及待地齐答:“深——”
• 顺着学生估算的结果,教师“转接”提问: “我们如何知道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运用数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板书、绘图、绘画技能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
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研究情境--发现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渠道。
为了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依据国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此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准备(一)学习课程标准教师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确立课堂教学的质量底线,为教学预留灵活实施的空间。
(二)研究教材教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四基”,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理清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
倡导教师参阅不同版本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教师应注重对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进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课前测试等方式精准分析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纵向差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横向差异。
深入探究缩小差异的主客观路径,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找到突破的策略。
(四)制定阶段计划课堂教学需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应正确体现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目标一单元目标一课时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在整个课程内容及单元教学中的特定地位。
教学内容的设置及陈述既应指向具体教学内容的内涵及要求的凸显,更应指向这一内容在整个课程及单元中,基于系统价值取向的特定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学习过程及其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
阶段性计划一般应该包括“学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基本功
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
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面,多余的再剪掉,直到剪拼到最后,把正方形全盖上了,长方形还剩下一点儿,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个方法行不行?生:行。
生2:我将透明方格纸分别放在两个图形上面数方格,长方形10个方格,正方形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挺好。
生3:我是用一个小正方形比着在两个图形上面画格子,长方形里能画10个方格,正方形里只能画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4:我在图形上摆小方块,数一数,发现长方形上面一排摆5个,能摆2排,一共能摆10个小方块;正方形里一排摆3个,能摆3排,一共能摆9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5:我是用摆小圆片的方法,长方形上能摆10个圆片,正方形上只能摆9个圆片,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6:我量了它们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5×2=1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3×3=9(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知道得真多!生7:我也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7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其他学生也面露困惑之色)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权且也算一种方法,到底行不行,我们今后会进一步研究。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了不起!我相信今后大家会有更多的方法。
……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6分)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精)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培训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将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数学软 件、在线课程等。
个性化教学的探索
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跨学科整合的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多的整合,如 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艺术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 括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思 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 时发现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
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定期反馈
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数学学 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等方面。
个性化反馈
本次培训成果回顾
知识体系梳理
01
通过本次培训,参训教师系统梳理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明确
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技能提升
02
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如情境
创设、问题引导等,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理念更新
03
培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参训教师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培训ppt 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
CONTENCT
录
•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目标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与实施 • 小学数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总结与展望
01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目标
小学低段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低段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基本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解释与应用——师生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约4分钟)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意事项:(1)创设情景的原则科学性原则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
价值性原则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要有数学价值。
趣味性原则问题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
(2)问题情景的内容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现代社会发展现实;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重大节日、纪念日等。
(3)问题情景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景,一种是“虚拟”的情景。
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景。
“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
“虚拟”情景的呈现方式有:图文并茂型数字表格型文字叙述型故事形式:设计一些真实的或想像的故事,故事里包含有学习内容。
SD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
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
1.坚持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重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3.注重全面分析一是课程标准分析。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
二是教材分析。
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
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
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学,而不只是教学教材。
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1.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2.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3.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1.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3.拓宽教材研读视角,倡导参阅不同的教学材料,围绕拟定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
(三)学情分析1.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因素。
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调查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矛盾提供依据。
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找准教师组织、引导教学的发力点和提高教学预案设计质量提供保证。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始终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堂学习的高阶目标在教学中给予落实。
要把“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保持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体一致。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一、数学课堂导入技能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不仅是表现在某一项目上,就连教师上课也是如此。
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积极的思考;能引起学生注意,帮助进入学习情境;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经过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这一学科的学习,我对新课导入有了一定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路。
以教材的观点说,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直观性和系统系性的原则。
在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有针对性找到一些适应教学的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尽量直观的、有趣味的进行引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注意使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知识性矛盾,引导其解决矛盾来引入。
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1)直观型:直观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2)问题型:问题启示法、巧设问题悬念法、揭示矛盾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发现导入法、逆向导入法、讲评导入法;(3)新旧联系型: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转换导入法;(4)趣味型:趣味导入法、比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谜语式导入法。
例如:在讲述《平行线的性质》时,先联系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思考,两直线平行是否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问题来引入,再让学生探索其猜想的正确与否。
使学生在得出结论时心灵上有一种满足感,从而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对知识的渴求来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我觉得最好的导入是既结合课本,又要结合同学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做到简洁有力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数学课堂语言技能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全科方向的专业任选课。
课程以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研究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较全面、较系统的训练,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水平,从而支撑毕业要求2.1(M)、3.2(H)、4.1(H)、4.2(M)、4.3(M)、7.2(M)、8.3(L),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地位。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支撑,从而为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并提升积极的职业情感,为成为卓越小学数学教师打好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形成正确的课程学习态度,掌握课程学习方法,树立以“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掌握对教材、学情进行有效分析的方法,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会撰写科学可行有效的教案,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与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解技能、课堂提问技能、教学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练习设计与教学技能、德育渗透技能的能力,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职业情感和教育情怀,树立职业自信,善于合作、交流与评价,善于自我评价与反思总结,形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表1本课程各项课程教学目标的权重及其达成途径与主要判据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本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及课程对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度如表3所示:表3课程教学目标对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度说明:本课程所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教学目标i ∗权重i n i=1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表4 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及要求表5 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共享课程平台,通过在线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而通过线下实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_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措施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_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措施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需要老师对数学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益不高。
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一、精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欲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后,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才会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小数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写出三个数“2、20、200”,然后问学生这三个数字相等吗?学生当然会说不相等,这时教师引出问题,问哪个学生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让这三个数相等?通过这个问题能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还会让学生对此产生疑问和兴趣。
学生会想出各种答案,有的说: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进一步发问:哪个同学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相同的单位名称后将三个数稍作变化让他们再相等呢?有的学生回答:2米=2.0米=2.00米……教师继续问:你的回答中2米、2.0米、2.00米这三个数量是相同的,但是2、2.0、2.00这三个数是不是相同呢?为什么?通过这个的问题情境,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读书笔记(一)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成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些提问的基本方法:一、提问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自始自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
书中还例举了几种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问题多,关键性问题少;(2)抽象性问题多,实际性问题少;(3)事实性问题多,开放、探究性问题少;(4)能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问题更少。
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是我感悟到,要想在课堂中完美的运用这一技能,还真的存在许多的毛病,看来,从自身出发,从学生出发才是提问的重中之重。
“提问的类型主要有: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分析型提问;应用型提问;综合型提问;评价型提问;观察型提问;比较型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提问是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问题要突出针对性;提出问题要注重灵活性;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创设问题情景、使提出的问题有趣味性和新颖性;问题的结构必须完整、科学、系统。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读书笔记(二)通过对强化与控制技能这一章的阅读,才发现,原来就是以往老师认可的表扬与批评的技能,呵呵,换了一个说法,不过很有道理。
它把日常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的对学生的评价都称之为对学生的强化,也就是强化学生的各种品质。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以后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改变观点,积极运用。
“强化与控制技能是指所有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反应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的行为技巧。
”“强化与控制的方式有:语言强化{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非语言强化、标志强化、活动强化、反馈强化”“提高强化与控制的有效性,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判断学生反馈的信息;2、让学生清楚教师强化的意图;3、把握时机,适时强化;4、运用灵活善变的强化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读书笔记(三)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时常运用的举例技能在本章有一个详细的阐述,通过阅读本章,是我明白了例证的作用、类型、有效例证的特征,以及如何搜集例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运用例证等一系列问题,受益匪浅。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准备(一)理解课标要求认真研读课标,准确解读课标,正确理解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方面的内容在各学段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
了解课标中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实施建议等相关内容。
深度研读教材,要结合课标和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教材整体结构,理清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理解数学本质。
深刻理解教材中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等所能呈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因素,准确理解教材中例题、习题等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要求。
整体考虑课标、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二)分析教学实际通过教师经验判断或者拟定科学有效的学情调查单的方法,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水平和能力,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
教师结合实际,对客观条件以及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判。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结合区域性教研计划和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年级、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整体安排、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学习评价等内容。
数学教师人人参与,集体讨论,针对教师和班级的不同实际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性,全年级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等方面达成统一。
小学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一、小学数学学习技巧总结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掌握一些有效
的学习技巧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
数学是一个渐进的学科,基础
知识的掌握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要花时间巩固基
础知识,比如加减乘除、数学公式等,打好基础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其次,要注重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
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重练
习题的质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知
识点的应用。
再次,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和应用。
数学是一个需要思维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要注重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合作。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
要合作的过程,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知识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和老师
交流,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学习技巧的总结包括打牢基础知识、大量练习、拓展思维和与他人交流合作。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小学数学学习技巧的总结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使用数学语言技能1、板书、绘图、绘画技能2、教学设计技能3、教学研究技能4、使用教学媒体技能板书的要求:1、板书要体现出教学重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归纳、总结、概括。
3、板书要有计划性。
4、板书要具有规范性:书写字体、用语规范、板面规范、姿态要规范。
教学设计技能(总括):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手段,策划执教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
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计划性、超前性、创新性、可行性。
教学设计总体设计的步骤分析教材总体脉络。
制定教学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手段,教材的取舍。
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提问、板书……)以及教具、电教手段设计。
设计教学手段(情境、语言、讨论等)形成教学方案即教案。
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以问题激发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问题,使学生想学而且爱学。
揭示规律:抓住教材的典型性、代表性的知识内容和关键环节,使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举一反三。
精讲精练:适度讲解、适量练习,自主、合作、互动,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教材知识,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要求“四字诀”一新,教学设计要新颖有特色,即教学形式上多变,教学方法上立足创新,教学内容上充实。
让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二巧,构思巧妙,从学生认知特点、规律和课程标准出发,独具匠心地设置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巧中享受快乐;三精,教学设计时要精讲精练,既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又使他们在学习中活跃起来;四活,教学设计应采取一切方法、手段,使教材“活”起来,使学生“活”起来,思维“活”起来。
课堂导入技能导入设计的原则(1)导入新课的循序渐进原则。
(2)导入的直观性、形象性原则。
(3)导入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4)导入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5)导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导入技能的类型直接导入——短、平、快。
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温故而知新。
生动实例导入——直观、生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直观教具导入——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感知,协助理解。
故事导入——新奇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导入——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简介导入——从事(人)物背景开始。
课题导入——分析课题入手。
类比导入——从相似入手,对比教学。
课堂讲解技能课堂讲解的作用:(1)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使用新知识、新概念。
(2)协助学生明确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和探讨方法,提升理解水平、动手水平。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4)有助于学生思想的转变和良好品德的养成讲解技能的原则目标要明确: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理顺知识结构,了解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讲解,条理清楚,目标明确。
讲解要求新:讲出新知识,使用新材料、选择新角度,使学生感觉到常上常新。
讲解要求趣: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活泼,方式多样或以情感人,产生共呜。
讲解要求活:知识传授、思想教育、水平培养,教与学有机地融合。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话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动思维,巩固知识,使用知识,促动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技能提问的作用:(1)诱发动机、激发兴趣。
(2)激活、促动思维。
(3)信息反馈。
(4)培养水平。
课堂提问的原则:明确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提问的类型:(1)引导性提问(2)发展性提问(3)分析探究性提问(4)评价性提问课堂训练技能课堂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己有知识、语言、技能实行反复尝试性的强化和检验的过程。
是学生使用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
课堂训练的作用:(1)巩固强化的作用(2)信息反馈的作用(3)培养水平的作用课堂训练的原则吃透教材——目的性原则分析情况——针对性原则循序渐进——层次性原则以少胜多——少、精、活原则课堂训练的类型基础性训练铺垫、迁移性训练启发性训练新性训练实际性训练课堂总结技能课堂总结是指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实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课堂总结的作用(1)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系统化。
(2)承前启后,强化动机。
(3)唤醒思维,强化记忆。
(4)自我评测,训练技能。
课堂总结的类型(1)归纳总结式(2)巩固练习式(3)活动(游戏)式(4)拓展延伸式课堂总结技能的要求(1)课堂总结要有概括性(2)课堂总结要有针对性(3)课堂总结要有系统性(4)课堂总结要有实践性观摩课堂教学(听课)认真思索,体会精神。
他人经验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吸收,经过度析、综合、抽象、概括,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自己的理解,揣摩其设计的独具匠心,化经验为理论。
对比分析,寻找差别。
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寻找差别:(1)比教材处理;(2)比教学过程的处理;(3)比教学方法的选择;(4)比板书设计;(5)比教学基本功。
消化吸收,发展创新。
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吸收和消化别人的经验,从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再创造。
集体评议教学效果(评课)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准确的解释。
明确观摩目的。
执教者发言。
听课者评议。
(1)从教学目标上评价;(2)从教学程序上评价;(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评价;(4)从教学基本功上评价;(5)从教学效果上评价;(6)从教学思想上评价。
概括总结把评课意见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相关问题。
写研究论文技能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组织观点和材料,分析论证问题;结论——结束全文。
引论: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简要说明论题的意义,写作的动机和理由,研究方向和范围,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等。
本论:论文的主体,详述作者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其观点和意图,实行分析、论证,有机组合,体现出雄辩的说服力量。
结论: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对前面的论证作一个概括的总结,鲜明突现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论文的基本要求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是自己理解结果的反映;论文的写作理应合乎逻辑的发展顺序;论文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论文的观点和材料要相符合;要合理地使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要注意规范地使用注释和图表的编排论文的基本类型(一)经验型教育研究论文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法、经验、体会、理解,一题一议,一事一议,选题较小,一般包括做法(经验)、效果和体会三部分内容。
常见的有:纪实型、举例型、归结型和探索型四种。
(二)研讨型教育研究论文根据教育教学中存有的某些现象、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矛盾等展开研究、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构一般是:“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学术型教育研究论文阐述教育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议论文,更具科学性、理论性,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主要由:标题、署名、摘要、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摘引)七个项目组成。
其中标题不超过20字,作者(及单位)署名在标题下,正中。
摘要为研究的主要信息,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字数在100-300间,列正文之一前。
绪论即前言或引论,提出问题;摘引,即引用他人结论(原文),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四)报告型教育研究论文教育教学课题实验、调查,取得成果,写给上级(或学术团体)的书面报告。
一、实验报告(1)问题的提出(2)方法和途径(3)研究结果(4)分析与评价(5)结论二、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2)调查的对象和方法(3)调查的结果(4)分析结果(5)提出教学建议或有待探索的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第一讲教学语言和教态一、教学语言与教态的概述1.教学语言的定义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的动作来表达思想。
2、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1)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的特征。
(2)教学语言具有学科性的特征。
(3)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4)教学语言具有简明性的特征。
(5)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特征。
(6)教学语言具有可接受性的特征。
3、体态语言的特点:第一、动作性。
体态语言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
第二、微妙性。
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多凭面部表情,特别是用眼睛说话,仗眼波传情。
第三、感染性。
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时而含而不露,时而极富鼓动,这就从两个极端扣动感情的心弦,引发人们积极地去思考。
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油不过生。
第四、辅助性。
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
它的辅助功能:一是能够提升口头表达的生动性,二是能够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三是能够提升传情达意的明确性。
4、教学语言与教态的作用:(1)启发性语言能够协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常用语主要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2)赏识性常用语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常用语主要有:——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了不起!/你的思路很清晰。
/真是奇思妙想啊!/你真有胆量,不简单。
——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给同学们讲讲吗?——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经过观察思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是太有水平了,问题回答得也同样精彩,看来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真的是太高兴了。
(3)激励性常用语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你看,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老师相信你!——大有进步,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
/相信你能自己想起来。
/相信你能做得更好!(4)反思性常用语不但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得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的认知水平。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通过度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5、教学语言与教态的设计:1.导入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面对“突发情况”,教师要能够用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预定的教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