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1. 确认心律失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脉搏是否快速或缓慢、规律或不规律。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采取行动。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怀疑的心律失常症状,以便他们提供指导并尽快派遣救护车。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安抚患者情绪,让其保持安静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4. 检查呼吸和循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5. 给予氧气:如条件允许,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6. 不要尝试除颤:除颤是一种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的治疗方法,不应在无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尝试。
7. 协助救护人员: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尽可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协助,如患者病史、用药情况等。
8. 避免诱发因素: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刺激性饮料、咖啡因等。
以上是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但请注意,在处理心律失常情况时,尽量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以上方案仅供参考。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1)心律失常急性期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
(2)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3)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着,可根据心电图特点、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2. 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因(1)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病因的纠正。
(2)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为主要矛盾。
3. 衡量获益与风险比(1)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
(2)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更多地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4. 治疗与预防兼顾(1)心律失常易复发,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复发。
(2)根本措施为基础疾病治疗及诱发因素的控制。
(3)是否采用预防措施依据病情而定。
5. 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1)询问病史:初发/复发、心脏病史、家族史、用药史、此次发病用药。
(2)心电图:频率、QRS宽窄、QRS单形/多形、QT间期、P波与QRS 关系。
(3)终止心律失常:主要是由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
(4)控制心室率:改善症状。
6. 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1)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2)不主张联合或序贯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一种药物无效,应考虑采用非药物方法,如食管调搏或电复律等。
(3)序贯或联合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及促心律失常作用。
(4)只有室速/室颤风暴状态或其它顽固性心律失常才考虑序贯或联合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
突然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案
突然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案1. 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或规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严重时会影响生命体征。
本方案旨在为突然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提供处理流程和指导建议。
2. 处理流程2.1 识别症状突然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伴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2.2 呼叫急救电话在确认患者出现突然心律失常后,应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说明患者情况和病情紧急程度。
2.3 进行现场急救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过程中,施救者应根据自身能力和患者状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保持冷静:安慰患者并使其保持平静,避免因紧张、焦虑而加重心律失常。
- 半坐位:让患者采取半坐位,有助于呼吸和减轻心脏负担。
- 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应按照设备指示使用,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在必要时给予电击的设备。
2.4 配合急救车到达急救车到达现场后,施救者和患者应尽快向医护人员提供以下信息:- 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等。
- 患者出现的症状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 患者近期健康状况、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等。
3. 后续处理3.1 送往医院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3.2 遵医嘱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3.3 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4. 预防措施4.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4.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4.3 遵医嘱用药对于已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孙宏
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恶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是指严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1.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2. 长QT综合征伴发多形性室速。 3. 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 4. 心房颤动伴预激。 5. 严重窦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 持续性室速、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
尽快终止心律失常发作,建立稳定的窦性心律和稳定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积极持久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防止心律失常再发或 降低猝死率。
室性心律失常病情评估
是否需要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主要依据对 心律失常危害性的估计。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
1. 血流动力学影响; 2. 是否有引起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3. 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心功能状态。
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或异丙肾上腺素,最好是临时起搏。 在严重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
室速时,纠正心动过缓是治疗的根本,而不是应用抗 心律失常药物,因为这类室速往往是长间隙依赖性, 消除长间隙后室速自然就不再发作。
心室颤动
非同步除颤(双向200J/单向360J) CPR。
手术)
恶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室性心动过速
1.首先应明确患者是否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 2.基本处理包括:
面罩高流量给氧(4L/h), 建立静脉通道; 评价心脑血管情况(意识状况、收缩压是否低于90 mmHg、是否有少尿、心绞痛、肺水肿); 监测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准备除颤。
持续单形性VT(或诊断不明的宽QRS心动 过速)终止发作的处理流程
心室电风暴的处理
一. ß-阻滞剂
1. ß-受体阻滞剂对心肌缺血诱发的VT/VF的预防作用, 已被大量偱证医学证据所证实。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1 快速心律失常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突然增快,一般在150—220次/分,包括房性和房室结性。
临床常见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 VNRT)和房室返性心动过速(A V—RT)。
1.1.1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查不出器质性心脏病。
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呈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发作时可有心悸、焦虑不安、眩晕、多尿、心绞痛、低血压;偶有发生晕厥、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1.1.2 ECG 特征心室率一般在150—22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时限≤0.12秒;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可异常、时限>0.12秒。
房室结折返(A VNRT)时,P波为逆行型,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R-P<80毫秒。
而在房室折返(A VRT)时,R-P>80毫秒。
1.1.3 治疗1.1.3.1药物治疗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者。
可选用:(1)维拉帕米5~10mg+5% GS10~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2)地尔硫卓10mg+5% 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3)腺苷6~12mg+5% GS 2~5ml快速静注或三磷酸腺苷(ATP)10~20mg+5% GS 2~5mg快速静注。
注意:腺苷(或ATP)对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ECG出现窦性停搏,用阿托品0.5~1mg静注。
(4)普罗帕酮70mg+5% 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
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首选直流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搏;药物可选用西地兰、腺苷(或ATP),前者与利尿剂合用可改善心功能,减慢室率或转为窦律,后者无负性肌力作用,使用比较安全。
心律失常的急救预案
心律失常的急救预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急救预案。
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救治的熟练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
3. 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预案适用范围1.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
2. 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场景。
急救流程1. 识别心律失常-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如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仪,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类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颤等。
2. 评估病情-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判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如是否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晕厥等。
3. 紧急处置- 确保患者平躺,进行胸外按压,保持气道通畅。
-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药物等。
- 必要时进行电除颤或电复律治疗。
4. 转诊与后续治疗- 在紧急处置后,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心律失常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2. 定期进行心律失常救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配合能力。
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心律失常救治的最新进展。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建立心律失常救治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救治措施的实施到位。
2. 定期分析救治数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持续关注心律失常救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预案。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希望能够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急救服务,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三甲医院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三甲医院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吸氧。
二、描记全导联EKG和长Ⅱ联EKG,确认诊断,准备心电监护仪和除颤器。
三、建立静脉通道。
四、查血气、电解质、心肌酶。
五、紧急处理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阻滞:遵医嘱纠酸、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静滴,通知普内科会诊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2.房颤、房扑: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电复律。
3.室上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甲氧胺、β-受体阻滞剂、异博定、洋地黄。
4.室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β-阻滞剂、电复律。
5.尖端扭转型室速: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6.洋地黄中毒:用苯妥英钠。
7.纠治低钾低镁血症:支持疗法并纠正水酸碱失衡加强监护。
8.营养心肌药物。
突然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案
突然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心律发生异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
或不规则。
对于突然发生的心律失常,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紧急处理
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份紧急处理方案的建议:
1. 立即评估患者状况
首先,我们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丧失、呼吸困难、胸痛或晕厥等症状。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2. 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在等待急救服务到达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患者基本生命支持。
这包括以下步骤:
- 患者平躺,保持舒适。
-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进行心肺复苏(CPR)。
- 如果患者有心跳但没有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3. 寻找专业医疗救助
心律失常需要专业医疗救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
当急救
服务到达时,他们将能够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援助。
他们可能会给予
患者药物治疗、进行电击复律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
4. 提供心理支持
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和焦虑。
在等待急救服务到达的
过程中,我们可以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我们可以让患者保持镇静,并尽力减少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5. 记录患者病史和症状
在处理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这将有助于医生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采取适当
的治疗措施。
请记住,这只是一份紧急处理方案的建议,具体的处理措施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是处理心律失常的最重要步骤。
对突发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策略
对突发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策略1. 识别心律失常的症状突发心律失常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心跳加速或减速- 心悸、心跳不规律- 胸痛或不适- 晕厥或接近晕厥- 呼吸困难2. 紧急应对措施一旦识别出心律失常的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2.1 呼叫急救服务立即拨打当地的紧急服务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能够迅速派遣救护车。
2.2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培训课程所学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按照设备指示使用。
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的设备。
2.4 保持患者平静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减少刺激,如避免吸烟和饮酒。
2.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3. 救护车到达后的交接当救护车到达时,紧急医疗服务人员(EMS)将接管患者的护理。
向EMS提供患者的医疗信息,如已知的心脏疾病、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及已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4. 后续处理在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和/或心脏手术等。
5. 预防措施为预防突发心律失常,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 遵循医生的建议,管理已知的心脏疾病。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
- 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6. 结语突发心律失常可能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状况,但通过迅速识别症状和采取适当的紧急应对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应对策略对于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都是至关重要的。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应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在遇到紧急医疗状况时,应立即联系专业医疗人员。
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响应计划
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响应计划目标本紧急响应计划的目标是在心律失常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其提供适时的紧急医疗救治。
紧急响应步骤1. 确认心律失常:当有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立即进行初步判断,并确保症状与心律失常相关。
若初步判断为心律失常,迅速进入下一步骤。
2. 寻求专业帮助:立即联系专业医疗人员,如心脏病专家、急救人员或拨打急救电话,向他们提供患者的症状和相关信息,并寻求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3. 保持患者稳定: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这可能包括进行心肺复苏术、提供氧气、保持患者体位等。
4. 提供心理安慰:心律失常突发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可能是一次极其恐惧和焦虑的经历。
因此,在进行紧急医疗救治的同时,要给予患者和其家属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
5. 紧急医疗救治:一旦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按照他们的指导进行相应的紧急医疗救治。
可能的救治措施包括使用心脏除颤器进行电击复律、药物治疗、进行心脏手术等。
6. 跟踪监测和后续治疗:在成功复律或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跟踪监测,并确保其得到必要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护理。
注意事项- 在紧急响应过程中,应保持冷静、有序,避免慌乱和混乱。
- 必须确保专业医疗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提供紧急医疗救治。
- 在提供紧急医疗救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 在紧急响应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并遵循相关法律和伦理规范。
结论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响应计划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提供紧急医疗救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迅速、有序地执行紧急响应步骤,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律失常突发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急救要点
四、心室扑动与颤抖(chàndòng) 〔VF.Vf〕
图4 心室扑动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四、心室扑动与颤抖(chàndòng) 〔VF.Vf〕
〔二〕心电图特点 2. 心室颤抖
心电图表现为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匀齐 的快速频率波形,频率多在250-500次/分。根 据室颤波振幅可分为粗颤型〔室颤波幅≥0.5mV〕 和细颤型〔室颤波幅<0.2mV预示病人存活时 机极小,往往是临终前改变(gǎibiàn)。室颤与 室扑的识别在于前者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那么, 且电压较小〔图-5〕。
四、心室扑动与颤抖(chàndòng) 〔VF.Vf〕
〔二〕心电图特点
1. 心室扑动
无正常(zhèngcháng)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 快速而相对规那么的大振幅波动,频率多 在200-250次/分,室扑常为暂时性,大多数 转为室颤,是室颤的前奏。室扑与室速的 识别在于后者QRS与T波能分开,波间有等 电位线且QRS时限不如室扑宽〔图-4〕。
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三〕 急救处理 3. 普鲁卡因酰胺
100mg静注〔3-5分钟内〕,每隔5-10分钟重复 (chóngfù)1次,直至心律失常被控制或总量达 1000mg,有效后以1-4mg静脉滴注维持。在静脉应 用过程中,如出现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注射。 4. 胺碘酮 3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或以5-10mg/kg参加液体 100ml中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或至发作停止,一般 一日量不超过300-450mg。主要禁忌证有严重心动 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第八页,共四十八页。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二〕心电图特点〔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的区别〕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药物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药物治疗一、心律失常的概述及危害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房颤、室颤等。
它严重干扰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不仅可引发各种胸闷、痛、气促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缺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针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认急危程度、快速启动急救流程、保障气道通畅、进行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
1. 确认急危程度:当出现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和无脉等情况时,应迅速断定为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此时需要立即报警并启动一级抢救程序。
2. 快速启动急救流程:目睹心脏停跳者应首先进行心肺复苏(CPR),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同时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若无法进行CPR和电除颤,则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3. 气道保畅:通过清理并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有效呼吸。
可以采用头后仰、提提下巴的方法来维护气道。
4. 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体外除颤以恢复正常心律。
如条件不具备,可以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使用适当剂量:在急救过程中使用药物时,必须确保按照正确剂量给予,避免过量或过少造成副作用或治疗效果不佳。
请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师。
2. 注意心率监测:在给予药物治疗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变化。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 应急设备准备:在急救过程中,应随时准备好药物和急救设备。
在使用药物时,确保注射器、针头清洁无菌,并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消毒规范。
4. 注意围绕患者的环境:在给予药物治疗前,请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远离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影响药物吸收、代谢或排泄的基础疾病因素。
四、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 利多卡因(Lidocaine):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来抑制快通道传导系统,从而减缓并恢复正常的心律。
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医护人员、护士、医助、药剂师等。
3. 设立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发布。
三、应急预案实施流程1. 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2. 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
3.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遵照医嘱正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5)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和其他抢救药物,如除颤器和起搏器等。
4.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脉率、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猝死现象,立即进行抢救:(1)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必要时配合医生安装临时起搏器。
6.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以下药物:(1)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
(2)多巴胺:用于提高心输出量。
(3)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4)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7. 必要时施行人工心脏起搏。
8.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变化。
9. 安慰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接班。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应急预案的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的一种心脏疾病。
由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律失常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患者发现(1)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初步处理(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2)监测药物效果,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 心脏电复律(1)若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立即进行心脏电复律。
(2)在电复律前,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连接好电极板。
(3)电复律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复律效果。
5. 临时起搏器植入(1)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
(2)在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6.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
(2)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
(3)根据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4)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7.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处理能力。
(3)确保应急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总结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等。
针对这些急危重症,制定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一、急性心肌梗死1. 处理流程(1)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物。
(3)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4)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
(5)术后进行监护,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2)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3)加强与急诊、影像科、检验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4)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药品、设备储备,确保随时可用。
二、心律失常1. 处理流程(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纠正。
(3)对于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立即给予电复律。
(4)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跳过缓,立即给予临时起搏。
(5)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因进行长期治疗。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心律失常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2)加强心电监护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完善心律失常相关药品储备,确保随时可用。
(4)加强与急诊、影像科、检验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三、心力衰竭1. 处理流程(1)立即进行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2)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物。
(3)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4)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
(5)病情稳定后,进行长期治疗,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心力衰竭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心律失常突然症状的急救预案
心律失常突然症状的急救预案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当出现心律失常的突然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律失常突然症状的急救预案,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急救预案1. 确认症状:当患者出现突然胸闷、心悸、头晕或昏厥等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怀疑心律失常,并及时采取行动。
2. 呼叫急救: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如120)呼叫救护车,告知对方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协助其保持平卧位。
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应将其放置在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4. 松开紧身衣物:松开患者的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5. 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心电图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发展。
6. 不进行心肺复苏:在心律失常的情况下,除非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否则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继续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7. 安抚患者情绪: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恐慌和焦虑,应尽力安抚患者情绪,保持他们的情绪稳定。
8. 避免运动和刺激:在急救过程中,避免让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受到其他刺激,以减少心脏负荷。
9.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采取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后,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及时向救护人员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和相关医疗记录。
注意事项- 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按照预案有序进行。
- 尽量不要尝试使用医疗器械或药物来处理心律失常,以免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
- 心律失常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症状,急救之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 以上为心律失常突然症状的急救预案,但应注意,在实际情况中,每个人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仅供参考。
在急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并尽快求助专业医疗人员。
心律失常突然发生的急救预案
心律失常突然发生的急救预案
1. 简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突发心律失常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急救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2. 急救预案步骤
2.1 识别心律失常
-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以下症状: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
- 检查患者的脉搏,注意是否有明显的节律异常。
2.2 拨打急救电话
- 如果确认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并且症状严重,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
2.3 提供基本生命支持
- 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且没有正常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2.4 辅助急救措施
- 如果患者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附近,立即使用AED进行除颤。
- 如果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根据医生指示给予适当的急救药物。
2.5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
- 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不滥用药物。
以上急救预案仅为参考,实际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是关键,同时加强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
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心律失常的定义及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和规律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3. 紧急处理原则心律失常突发时,应遵循以下紧急处理原则:1.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状况。
2. 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区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3.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4. 在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必要时,迅速联系专业医疗救援,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4. 紧急处理措施4.1 快速性心律失常1. 患者平躺,取舒适体位,呼叫急救人员。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有条件,给予吸氧。
3.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4. 如有必要,进行电击除颤。
4.2 缓慢性心律失常1. 患者平躺,取舒适体位,呼叫急救人员。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有条件,给予吸氧。
3. 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
4. 如有必要,进行心脏起搏治疗。
5. 培训与演练为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心律失常突发紧急处理预案,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心律失常突发的能力。
6. 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本预案应根据医疗指南和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紧急处理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以指导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应对。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在处理心律失常时,请务必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或规律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突发事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的识别1. 心动过速:心跳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
2. 心动过缓:心跳速率低于每分钟60次。
3. 不规则心跳:心跳间隔不规律。
二、急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在心律失常突发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后续救治至关重要。
2. 评估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 意识丧失- 胸痛或压迫感- 呼吸困难- 恶心或头晕- 出汗或脸色苍白3. 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服务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心跳状况。
4.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的指导原则,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
5.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按照设备指示使用。
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的设备,以恢复正常心律。
6. 给予药物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7. 保持通风确保患者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将其置于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8. 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条件允许,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三、后续处理1. 持续观察: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 及时就医:即使心律失常症状暂时缓解,也应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记录事件:详细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
四、预防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五、培训与教育1.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教授急救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因(一)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240次/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va 法);(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1次;(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1次;(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10-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10秒内注射完毕,3-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1次;(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3、电复律药物无效且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不超过30焦耳,但洋地黄中毒者禁忌。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病因(一)临床特点为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排血量减少,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及持续时间,短暂(小于30秒)症状不明显,持续30秒以上者有心排血不足表现包括气急、少尿、低血压、心绞痛或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区别)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大于0.12秒,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多为140-200次/分,可有继发性ST-T改变,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遇合适机会可发生心室夺获(图-2)。
图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应做紧急处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发作,在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应做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伴有休克者应予抗休克及必要的病因治疗。
1. 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50-100mg静注,1-2分钟注完,必要时5-10分钟后再给50mg,直至心律转复或在总量达300mg为止,有效后以1-4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24-48小时。
2. 普罗帕酮(心律平)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
禁忌证有重度心衰、严重心动过缓、窦房、房室、室内传导阻滞等。
3. 普鲁卡因酰胺100mg静注(3-5分钟内),每隔5-10分钟重复1次,直至心律失常被控制或总量达1000mg,有效后以1-4mg静脉滴注维持。
在静脉应用过程中,如出现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注射。
4. 胺碘酮3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或以5-10mg/kg加入液体100ml 中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或至发作停止,一般一日量不超过300-450mg。
主要禁忌证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5. 苯妥英钠最佳适应征有为洋地黄中毒患者。
可用100-250mg加入注射用水20-40ml中缓慢静注(5分钟以上),必要时10分钟后可重复静注100mg,总量2小时内不宜超过500mg,一日量不超过1000mg。
禁忌证有低血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例外)、严重心动过缓等。
6. 溴苄胺5-10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至少8分钟),必要时隔15-30分钟重复应用。
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严重低血压。
禁忌证为严重心衰、休克等。
7.电复律对室速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无效以及室速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者有指征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初次能量为5焦耳,转复不成再加大能量至100-200焦耳,或先静注利多卡因溴苄胺后再加大电击能量,转复成功后尚需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维持预防复发,洋地黄引起的室速药物无效时宜用低能量电复律。
三、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一)临床特点尖端扭转型室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典型者多伴有QT间期延长。
其发生机理与折返有关,因心肌细胞传导缓慢、心室复极不一致引起。
常反复发作,易致昏厥,可发展为室颤致死。
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其他心肌病变、使用延长心肌复极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胺碘酮等)以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
(二)心电图特点基础心律时QT延长、T波宽大、U波明显、TU融合。
室速常由长间歇后舒张早期室早(RonT)诱发。
室速发作时心室率多在200次/分,宽大畸形、振幅不一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图-3)。
图3尖端扭转型室速(三)急救处理1. 对属于获得性病因者(间歇依赖性TdP)(1)静脉补钾和补镁低钾可使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使复极延迟,根据缺钾程度通常用氯化钾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镁可激活细胞膜上ATP酶而使复极均匀化以及改善心肌代谢等,予1-2g硫酸镁稀释后缓慢静注,继以1-8mg/min持续静滴,即使血镁正常亦无妨。
(2)异丙肾上腺素1-4ug/min静脉滴注,随时调节剂量,使心室率维持在90-110次/min之间。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缩短QT间期及提高基础心率,使心室复极差异缩小,有利于控制TdP的发作。
(3)TdP发作时,可试用Id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但禁用Ia、Ic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4)TdP持续发作时,应按心搏骤停原则救治,有室颤倾向者,可用低能量电复律。
(5)对顽固发作伴严重心动过缓、严重传导阻滞者,药物应用有矛盾,宜安装永久调搏器。
2.对属先天性病因者(肾上腺素能依赖性TdP)(1)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物,常用美托洛尔25-50mg,日2-3次口服或普蔡洛尔10-30 mg,日3次口服。
Β阻滞剂可使心率减慢,QT间期因此延长,但QTc可能缩短。
治疗效果以长期随访不再有晕厥发作来衡量,而QT间期可能并不明显缩短。
(2)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发作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3)患者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禁用延长心室复极和儿茶酚胺类药物。
四、心室扑动与颤动(VF.Vf)病因(一)临床特点心室扑动与颤动是急诊急救中最危重的心律失常,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致命,故又称为临终心律。
发生室扑与室颤时,心脏失去排血功能,患者有晕厥及阿斯综合征表现。
(二)心电图特点1. 心室扑动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多在200-250次/分,室扑常为暂时性,大多数转为室颤,是室颤的前奏。
室扑与室速的辨认在于后者QRS与T 波能分开,波间有等电位线且QRS时限不如室扑宽(图-4)。
图4心室扑动2. 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匀齐的快速频率波形,频率多在250—500次/分。
根据室颤波振幅可分为粗颤型(室颤波幅≥0.5mV)和细颤型(室颤波幅<0.2mV预示病人存活机会极小,往往是临终前改变。
室颤与室扑的识别在于前者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则,且电压较小(图-5)。
图5心室颤动(三)急救处理1.紧急非同步直流电转复为唯一的治疗手段,能量从200-360焦耳进行电除颤,若室颤波甚细,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3mg,使室颤波变粗,有利于除颤成功。
2.在没有除颤设备的情况下,如发生在目击下或1分钟之内,应立即单手叩击心前区,并实施心肺复苏术之基本生命支持;同时也可使用药物除颤,但效果不及电转复快捷和确切,用药方法同室速的处理。
五、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一)临床特点预激综合征又称WPW综合征,是指患者除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外还存在附加的房室旁路,其心电图有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预激本身不引起症状,但由于房室之间存在附加通道,常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频率过快的心动过速尤其是持续发作的房颤,冲动经不应期短的旁路下传,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其次为心房颤动及逆向型或预激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分类)(二)心电图特点1. 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1)顺向型房室折近性心动过速呈反复发作性,频率180-260次/分以上,节律规整,QRS 波群形态正常(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增宽),常伴有QRS波电交替和(或)心动周期长短交替。
(2)逆向型或预激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常大于200次/分,delta波明显,QRS波群宽大畸形,若不经电生理检查,此型极易与室速混淆,应引起注意。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大致可分为房室结-希浦系统前传优势型、旁路前传优势型和中间型三种。
其中旁路前传优势型患者因旁路前传能力强或因误用了房室结阻滞剂(洋地黄类、β阻滞剂、钙离子抗剂)使房室结-希浦系统前传封闭,冲动仅能或主要经旁路下传,由于其不应期短,心室率极快(大于200次/分),QRS波群呈完预激形,极少数呈部分预激或室上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明显,易诱发室颤而危及生命(图-6)。
图6预激综合征发房颤(三)急救处理1.药物治疗(1)主要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通过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终止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常用普萘洛尔(3-5mg稀释后缓慢静注)、ATP(20-40mg快速静注,3-5分钟后可重复1次)、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追加0.2mg)、维拉帕米(5-10mg 稀释后静注,30分钟后可重复1次)等。
但对逆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旁路下传为主的房颤,普萘洛尔、ATP常无效或可使病情加重而不用,洋地黄缩短旁路有效不应期,应禁用;维拉帕米也因加速旁路前传和诱发室颤而禁用。
(2)主要作用于旁路的药物其共同特征是延长旁路有效不应期,主要用于冲动经旁路下传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颤。
目前认为应首选普罗帕酮(1.0-1.5mg/kg静注,20分钟后可重复)或普鲁卡因酰胺(50-100mg静注,5-10分钟1次,直到有效或总量达10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