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勃朗峰》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选文均为“游记”,分别选取中外游记名篇。
本单元的主题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以游踪观察点变化为线索的特点,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风格《《壶口瀑布》写作者游黄河壶口瀑布的经历,《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写作者游长江源头的经历,《一滴水经过丽江》则写作者游丽江的经历,而《《登勃朗峰》作为唯一入选的外国作品,则写马克·吐温游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历。
而四篇课文又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指导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游记,让学生来体悟游记散文的写法。
《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前半部分写上山经历,重在写景,作者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后半部分写作者下山经历,重在写人,作者以小说笔法,重点刻画了“车夫之王”这一形象。
从文中可以看出,整个旅途,作者心情愉快。
徒步上山,没有那些乘车骑骡人的酷晒之苦,沿途的奇山美景纷至沓来,嶙峋怪石,变幻光影,引发作者对绚烂美丽存在之短暂的感慨;下山旅途,因为《“车夫之王”技术娴熟,幽默风趣,旅途虽惊险刺激,却能如愿到达,旅途快乐圆满。
本篇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写景绘人相映成趣。
文章有写景的精彩,写人的妙笔,有生发的感慨,有幽默的语言,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待到春暖花开你再来”,诗意与烟火的邀请伴着淄博烧烤火出天际。
请同学们欣赏进淄赶烤的场面,体会一把快意人生。
《这是怎样的一种快意人生。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不仅享受着这样的生活,还用他幽默传神的笔法记录了他的见闻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勃朗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登勃朗峰的经历,展示了勃朗峰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过程中的趣事,同时也传达了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描绘细腻,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户外运动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和户外运动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描述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描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培养对户外运动的兴趣,树立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勃朗峰、悬崖、冰川、云雾等;2.专业术语:滑雪、攀登、露营等;3.复杂描述: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和心情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勃朗峰的壮丽景色;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课文朗读音频;3.相关户外运动知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勃朗峰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描述进行解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享户外运动的知识和经历,让学生了解课文以外的相关内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登勃朗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登勃朗峰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色彩,同时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及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某些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引导。
在朗读和表达能力方面,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提高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朗读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勃朗峰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设计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勃朗峰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
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19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课文导入】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吐温先生去登临勃朗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领略自然美的情趣。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相关资料:《登勃朗峰》选自马克•吐温的《海外愚夫》,是一篇“勃朗峰游记”。
文章出色地描述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雄伟壮丽的景色,生动地刻画了勃朗峰人——“车夫之王”的豪爽乐观的性格。
这篇散文堪称西方游记文学中的名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
《海外愚夫》是一部写作者旅游时的种种趣闻逸事的作品。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我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游记的知识,以及游记的阅读方法,已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且已经具有一定赏析句子的能力,本节课是基于以上情况授课。
本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中的游踪。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文中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感受文中人物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文中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呢?贺老师是个旅游控,去过很多地方,最想跟朋友去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
大家知道这个地方吗?怎么安排行程呢,去哪些好玩的地方呢?大家都知道去一个地方旅游,做个攻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就请同学们一起帮老师做个攻略吧!2、老师参考了大量资料,发现《登勃朗峰》在各个攻略中最有参考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参照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这篇游记,来把我们的旅游攻略做好!3、齐读课题二、制作攻略攻略一:游览路线图快速阅读文章,圈画相关的地点、交通方式,以简笔画方式画出登勃朗峰的游览路线图。
学生分享攻略二:推荐景点、人、活动过渡语: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路线和交通方式的问题,但到了勃朗峰那里玩什么呢?有没有特别值得游玩欣赏的景点和什么人可以打交道?或是什么活动可以参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帮我找好呢?1、请细读课文,选择文中的景点、人、活动,用一个字、一段解说词和精彩的朗读,向我们介绍和推荐,可以合作朗读。
(小组讨论一下,评选出来组内的最佳推荐,派代表来展示。
)2、学生分享。
预设:生1推荐,同时把她的稿子投影上去,一边说一边推荐。
生1:我们小组推荐的是第五自然段的景色。
一个字“仙”。
“仙”解说词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色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妩媚动人,瞬息万变。
洁白轻薄的云朵,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记文学的基本概念、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文化意识:了解勃朗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提高思维品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发展语言能力:掌握课文中生词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表达观点,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课文中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举例:
-以“勃朗峰的雄伟”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自然景观的壮丽。
-通过分析“峰顶的宁静”与“山下的喧嚣”的对比,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崇敬。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生需要辨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技巧,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欣赏文章语言,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法。
【预习成果】一、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翌.日( yì ) 俯瞰.( kàn ) 巉.峻( chán ) 拾.级( shè ) 皑.皑白雪( ái )灼.热( zhuó ) 颠簸.( bǒ ) 打嗝.( ɡé ) 霓裳..羽衣( ní chánɡ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巉峻__:险峻陡峭。
__络绎不绝__: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__轻歌曼舞__: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__纷至沓来__: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3.文学常识填空。
马克·吐温,__美__国幽默大师、小说家、演说家。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语言生动有趣。
写作背景链接: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
1867年,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
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篇。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答案: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在文中标出作者所经过的地点,理清作者游踪。
1/ 3。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9* 登勃朗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
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这位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导入二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
勃朗峰最高峰海拔4 810米,它是欧洲的最高峰。
勃朗峰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滑雪、登山等,勃朗峰也吸引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
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
导入三“山高人为峰”,登山十分辛苦,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登山,特别是喜欢攀登那些世界高峰呢?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前往勃朗峰,看看他在旅途中收获了哪些美景与趣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并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心中预设是让学生能抓住“奇”,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奇”。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
3.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明确】坐火车到了马蒂尼—取道黑首—逗留高地,抵达阿冉提村—到达沙蒙尼。
4.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趣事?【明确】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沿途不乏秀色美景,如“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在抵达阿冉提村前目睹了有“阿尔卑斯之王”之称的勃朗峰,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看到勃朗峰周围一些奇形怪状的山峰;向山下阿冉提村进发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妩媚动人。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 》 教案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9《登勃朗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登勃朗峰》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攀登勃朗峰的描述,展现了勃朗峰的壮丽景色和攀登过程的艰辛,同时传达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精神的描绘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攀登高峰的艰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描绘景色和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勃朗峰的壮丽景色,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描绘景色和人物的方法。
3.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听力训练。
2.相关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3.课文翻译,用于学生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勃朗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
然后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描述,加深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毅力。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跳读的方式,掌握作者的游踪;2.通过小组合作品析朗读的方式,品味马克·吐温小说的笔法和典雅、幽默的语言风格;3.通过探究分析疑难,感受作者在游历中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自由洒脱的人格志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品析朗读的方式,品味马克·吐温小说的笔法和典雅、幽默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分析疑难,感受作者在游历中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自由洒脱的人格志趣。
四、教学手段平板、文本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都会有登山的经历,若是让你来记某一次登山,你会写哪些内容呢?(请一位学生谈谈)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相信每一位登山的人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便是如此,他在攀登勃朗峰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文字《登勃朗峰》。
(二)理游之行踪这是一篇游记。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下。
(或者直接点明游记要关注游者的所知所感所闻)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根据上节课所教的方法,迅速画出相关的地点,并以马克·吐温的口吻讲述所知所见。
(此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讲解并板书,同时邀请一位同学点评)(三)品游之所见通过刚刚同学的讲解,我们发现,本篇游记主要上山美景,下山记人事,有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何花费许多笔墨写车夫之王?同学们可不可以从书中的批注找到答案?预设:旅途中不只有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
什么意思?【旅途中遇见了奇特的人和事,感到非常快乐】Ppt呈现:小组合作,研读文章“奇景”“奇人”的某一片段,做评价式批注。
要求:1.选取一个或多个赏析角度进行点评:句式、用词、修辞、语言风格、小说笔法……2.小组分工明确:一人记录,一人发言,一人或多人朗读,一人补充;3.其他小组聆听并在书上记笔记,有不同阅读感受举手发言。
【平板推送需要批注的内容,小组讨论合作】此处教师给予方法支架【Ppt呈现阅读提示内容: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的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
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1)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
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登勃朗峰》的描写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勃朗峰》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描写的基本技巧。这些描写是如何通过作者的笔触展现出勃朗峰的壮丽。这些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勃朗峰的具体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表现自然之美,以及这些描写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认知。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登勃朗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描绘自然风光的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9 课《登勃朗峰》教课设计《登勃朗峰》课文原文前去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清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路上有好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此扬起阵阵灰尘。
队伍分别开去,纷至沓来,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峻峭。
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迟缓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
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乘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可以。
既然花了钱坐车,就必定要使他们的旅行价有所值。
我们取道黑首,到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有一处需经地道,穿山而过 ; 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此间,环视四周,岩壁巉峻,丘岗翠绿,琳琅满目。
整个黑首道上,各处瀑布倾注,轰鸣作响。
到达阿冉提村前大约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忽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穹顶呈 V 字形,雄伟庄观,此乃一座庙门,本来我们已亲眼目击了被称“阿尔卑斯”的勃朗峰。
我们拾阶而上,庄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忧如独据苍穹。
勃朗峰四周的一些山岳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有些顶端尖峭,并轻轻偏向一旁,犹如美女的纤指 ; 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 ; 因巉岩太甚峻峭,皓皓白雪没法聚积,只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处。
在停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以前,我们曾仰面远望邻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巧柔细,犹如游丝蛛网一般。
五颜六色中的粉红嫩绿,尤其娇媚感人,全部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到美景。
这一彩幻不过稍作驻留,瞬间间便飘忽不定,互相交融,黯淡隐去,可又忽然返光灼灼,瞬间万变,真是无量变化,纷至沓来 ; 洁白轻浮的云朵,微光闪耀,忧如身披霓裳羽衣的贞洁天使。
许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灿烂色彩以及它们的无量变化即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全部,泡泡所到之处,各种色彩变化,尽被摄取此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登勃朗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2.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品析、积累精彩的语句。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品析、积累精彩的语句。
【教学难点】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品析、积累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些风景,如果不站在高处,你永远体会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如果不开启行程,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美丽。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在本单元的前两篇游记中,我们一起游览了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领略了奇绝险远的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本节课我们将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登勃朗峰,感受独特的异国风情,学习独特的游记写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二、夯实基础1.字词检测yì rì qióng dǐng dòu liú liáo rào wǔ mèi fú zào翌日穹顶逗留缭绕妩媚浮躁diān bǒ kuàng yě qīng gē màn wǔ shùn xī wàn biàn颠簸旷野轻歌曼舞瞬息万变fēn zhì tà lái míng fù qí shí纷至沓来名副其实2.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得主)誉为“美国文学之父”。
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
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游踪,感受奇人奇景。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悟读课文,感受作者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游踪,感受奇人奇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和旅行。
今天我们收到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封信,他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登勃朗峰》,去欣赏美丽的异国风情,并协助他完成旅行微视频的拍摄。
二、扫清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俯瞰..妩媚..拾.阶..巉峻..皑皑.颠簸霓.裳羽.衣沟壑.醺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轻歌曼.舞三、任务一——理游之行踪浏览课文,勾画标志地点转换的词语,梳理作者的行踪。
明确:马蒂尼——取道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旅馆。
四、任务二——品游之所见品读课文,说说旅行微视频可以拍摄到哪些美景、奇人、奇事,他们分别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将这一特点描述出来的?温馨提示:1.可以从用词、修辞、写景角度等角度进行赏析。
2.小组合作交流,推荐发言人。
明确:(一)品味山中美景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美不胜收;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眼耀目,独具苍穹——威严壮观;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奇特: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轻柔、美丽。
明确:上山途中,移步换景,用散文笔法描绘了山中奇景。
具体写景手法: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②四字短语,典雅诗意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课
题
19.《登勃朗峰》(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目标1.赏析人物特征,领会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把握本文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相结合的写法。
教
学过
程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复习
导入
二、学习
目
标
三、讲授
新课
本文与本单元学过的两篇游记
有何不同?
明确:《壶口瀑布》与《在长江
源头各拉丹冬》主要以写景为主,
而本文既写景,也写人,描述了一
次惊心动魄的马车之旅。
展示学习目标:
1.赏析人物特征,领会作者乐观积
极的生活态度。
2.把握本文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相
结合的写法。
(一)赏析人物特征
1.找出文章中对“车王”的描写,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
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他给“我们”
的旅行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
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学以致用
齐读目标
深入文本,静静
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明确学习任务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结语:下山写人,张弛有度,引人
入胜,刻画了艺高胆大,幽默风趣车
夫的奇异,与勃朗峰的奇美相得益
彰。
“标准课堂”习题
总结本节课所学,
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板书设计
19.登勃朗峰
奇景雄伟秀美峻峭奇幻奇人微醉车夫积极乐观奇事马车之旅既惊又险奇文写景写人二者兼具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极具特色的游记。
课文先用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描绘了一位自信风趣的“车夫”形象。
写景时笔下极具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动,尽显幽默本色。
这种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文章,学生会感兴趣的。
【学情分析】
对初二年的学生来说,这篇自读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毕竟这之前学生已学过《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两篇游记了,已基本掌握游记的特点,已学会赏读一些游记作品。
教师可以适当放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分享交流时再进行梳理点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最后迁移运用到平常的阅读和写作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理出作者的游踪顺序。
3、了解作者,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交流分享学生的初读感受,然后再用多种方法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珍惜。
【教学重难点】
1. 梳理游踪,在朗读中感受景美人奇。
2. 品析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给出两张朋友圈旅行照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喜欢)
老师也非常喜欢旅行,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去探索世界的绚烂。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登上西欧第一高峰——勃朗峰,去领略它的风采吧!请翻开课本。
2. 展示课题《登勃朗峰》(板书:登勃朗峰)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一)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演说家。
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二)字词积累(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展示一部分)。
(抽一名学生注音,再全班朗读)
翌.日(yì)灼.热(zhuó)焦炙.(zhì)可悯.(mǐn)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独踞.(jù)巉.峻(chán)霓.裳(ní)
颠簸.(bǒ)打嗝.(gé)醺醺
..(ái)
..(xūn)皑皑
络绎.不绝(yì)纷至沓.来(tà)
2.词义积累(全班朗读)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定标自学
课件出示问题:按照作者先后到达的地点和相应的经历,复述课文。
提醒学生关注“先后”“地点”“经历”等词,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提醒记笔记。
课件明确:作者一行人先到马蒂尼,第二天路上结伴而行的游人很多。
然后从黑首去高地,沿途看到秀美的景色。
快到阿冉提村前,欣赏到壮观的勃朗峰。
在峰顶高地,望周围山峰的景象,有了独特的感悟。
尔后下山经河谷,坐“车王”的敞篷车去沙蒙尼。
(二)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6)写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第二部分(7-11)写乘车的经历和感受。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赏山中奇景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了哪些美景?请找出这些句子并赏析。
(要求圈点勾画)
温馨提示:品读课文第1-6段,在文中标出描写美景的句子并赏析,可从用词、修辞、写法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入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提醒记笔记。
(板书:赏山中奇景)
1、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课件明确: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峡谷美不胜收的奇景。
2、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课件明确:气势宏伟高耸入云
3、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课件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生动形象表现了山峰形态多样,奇形怪状的特点。
4、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课件明确: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富有变化。
(二)遇奇人奇事
课件出示问题: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
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要求圈点勾画)
温馨提示:品读课文第7-11段,在文中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并赏析,可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入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提醒记笔记。
(板书:遇奇人奇事)
1、“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
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呐。
”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
课件明确: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架车本领高超,自信,为人热情,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2、出发前,“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课件明确: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对自己驾车技术的自信,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的特点。
3、“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课件明确: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行车的惊险;运用动作描写,写出车夫的镇定,突出“车夫之王”架车技术的高超。
(三)交流释疑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课本“阅读指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全班朗读,提醒记笔记。
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细读课文,或许还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
教师:马克·吐温的文字有很强的幽默感,除了我们刚刚分析过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也
能体现。
(教师适当点拨)
四、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课件出示问题:“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思人生哲学) 课件明确: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
每个美好的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珍惜每个美好的瞬间,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板书:积极乐观、学会珍惜)
教师升华主题:人生就如登山,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挫折,但也会有许多美好的瞬间,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回忆,我们应该珍惜,并积极乐观的面对,才能经历更多的美好,更好的面对人生。
结束语:时间飞逝,这堂课也接近尾声了,与大家的相遇是美好的,我很珍惜,也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 课外阅读《傻子出国记》。
2. 把你的一次旅行经历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
赏山中奇景 遇奇人奇事
思人生哲学
积极乐观
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