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浓缩蛋白的几种生产方法

大豆浓缩蛋白的几种生产方法

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稀酸沉淀法、酒精洗涤沉淀法、湿热水洗法、酸浸醇析法和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共同的特点是:首先用一定的方法(如加热、加酒精)将大豆粉中的蛋白质沉淀出来,然后将体系中的可溶性成分分离出去,从而达到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目的。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原料一般为低变性脱脂豆。

大豆蛋白浓缩加工工艺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工工艺及实践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在低温脱脂大豆粕 (白豆片 )基础上,使用含水食用酒精脱除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获得的蛋白干基含量在65%以上的商业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将所得到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通过均质、热处理等手段加以物理改性,就可以获得醇法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商品化产品。它与传统的大豆分离蛋白及酸洗法大豆浓缩蛋白相比具有生产过程污染小,价位低,功能性强,豆腥味低等诸多优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以色列Hayes公司的技术说明,对醇法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工艺、操作要点、主要设备、产品性能做一简要介绍。 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工艺 1.1 工艺流程 1.1.1 浸出系统 白豆片→筛选→环型浸出器浸出→ 挤压预脱溶→ ↓↓↓ 碎末酒精浸出液混合溶剂系统 湿粕脱溶→干燥、磨粉→大豆浓缩蛋白粉 ↓ 溶剂气体回收系统 1.1.2 混合溶剂系统 酒精浸出液→薄膜蒸发→ 糖蜜→提取大豆异黄酮、皂甙→喷雾干燥→饲料级糖蜜粉 1.1.3 溶剂气体回收系统

环型浸出器 →冷水冷凝器→冷冻液冷凝器→低压风机 平衡罐 薄膜蒸发器→冷水冷凝器→冷冻盐水冷凝器→真空泵 湿粕脱溶罐→节能器→水冷凝器→冷冻盐水冷凝器→ 真空泵 1.2 工艺说明 该工艺流程与溶剂法提取植物油十分相似。但酒精与水的共沸点(常压下共沸点为78.15℃)高于正己烷(69℃),酒精的蒸发潜热是正己烷的近2.5倍,因此酒精溶剂气体的回收会消耗更大的能量。考虑到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通常所需的加热面积更小,而冷却面积会更大一些。同时,由于豆粕在含水酒精溶液中会吸水溶胀并且浸出速率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同样的浸出能力,用醇洗豆粕方法制备浓缩蛋白所需的浸出器体积要比传统油脂工业用的正己烷萃取豆坯的浸出器大很多倍,造成设备投资相对较大。在溶剂消耗方面,先进的酒精浸出系统可以使溶剂消耗在30kg/t物料以下,仍高于6号溶剂浸出油脂系统的2kg/t物料以下。酒精浸出湿粕和含水酒精结合较紧密是造成消耗偏高的主要原因。 1.3 主要设备 1.3.1 浸出器由于使用含水酒精浸出,浸出器最好采用不锈钢制造,碳钢设备内部加涂层也可以有效防锈。采用H ayes专有技术可以在美国皇冠钢铁公司生产的环形拖链式浸出器技术上稍作改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

大豆加工

大豆加工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古人将其称为“菽”,英语则为“soybeam”。 大豆是豆类中的一个品种,在众多的豆类品种中,目前均以大豆,特别是黄豆为最优,其次是花生,其他豆类目前的加工深度还不太大。 第一节大豆的化学成分 一.种子的组成 大豆种子由三部分组成:种皮、子叶、胚,其各部由于细胞组织形态各异,其构成物质的量间 二.营养组成 大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磷脂、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与大豆的品种、产地、收获时间等密切相关。 1.蛋白质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般在40%左右,个别品种可达50%以上。通常大豆被誉为“植物肉”。 (1)分类 根据蛋白质的溶解特性,大豆蛋白质包含了大豆球蛋白、清蛋白、谷蛋白、结合蛋白、非蛋白态氮等。其中大豆球蛋白是最主要的蛋白质,因为该蛋白加酸调节至等电点,则有沉淀析出,故又称为酸沉淀蛋白。 根据沉降速度,大豆蛋白可分为4个组分,2s、7s、11s和15s (2)组成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完全蛋白质。组成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除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较少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水平。 2.脂类 (1)脂肪酸 大豆油脂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尤其亚油酸,所以大量食用大豆制品或大豆油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也必要明白,从贮藏角度考虑,大豆油不易保存,易被氧化。(2)大豆磷脂

大豆磷脂包含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磷脂酸等,它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记忆,延缓衰老的作用。 (3)不皂化物 不皂化物是指脂质与碱同时加热时,中性脂肪皂化,未皂化的残留成分即不皂化物。 大豆油脂中的不皂化物主要为甾醇类、类胡罗卜类、植物色素及生育酚类物质,总含量约为0.5-1.6%。 3.碳水化合物 (1)可溶性的 即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及蔗糖。其中水苏糖、棉子糖均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对水苏糖、棉子糖是否属于人体内的胀气因子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2)不溶性的 即果胶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主要存在于种皮、子叶等中。这些不溶性的碳水化合物的一个共性就是都不能被人体所消化吸收,正好符合食物纤维的定义。 4.其他营养因子 包括维生素、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 第二节大豆加工 大豆经过加工以后可以得到众多的加工产品。 一.油脂加工 1.提取:压榨(冷榨、热榨)、熬炼法、浸出法、离心法 2.精炼 ↗起酥油 粗油→除杂→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精制油→氢化油 ↓↘人造奶油 色拉油 二.传统豆制品加工(豆腐制品) 1.加工原理 大豆磨浆,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形成凝固性食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 ↗凝固→成型压制→南北豆腐 大豆→清洗→浸泡→磨浆→过滤→煮沸→冷却 ↘葡萄糖内酯→加热→内脂豆腐 3.工艺要点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13-2班 学号:************ 姓名:***

摘要 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 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 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 )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 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90% 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 1. 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将低温豆粕用 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 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沖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在已溶解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液,调节溶液的PH达到4.5,使大部分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这时只有大约10%勺少量蛋白质人仍留在溶液中,这部分溶液称为乳清。乳清中除含有少量蛋白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糖、灰分和其他微量成分,然后将用酸沉析出的蛋白质凝聚体进行搅动、水洗、送入中和罐,加碱中和溶解成溶液状态。将蛋白质溶液调节到合适浓度,由高压泵送入加热器经闪蒸器快速灭菌后,再送入喷雾干燥塔脱水,制成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总结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总结 1、酸沉碱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大豆分离蛋白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酸沉碱提的缺陷是: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 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左右。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S和11S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在分离条件为40℃、流速1mL/min的条件下,9min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具体方法为: (1)试剂与试样。乙腈(CAN) (HPLC级)、三氟乙酸(TFA) (HPLC级)、HPLC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Tris(三甲基氨基甲烷缓冲剂)和2―巯基乙醇(分析级)用于分离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分离样本可为组织化蛋白、大豆粉、豆奶、强化婴儿大豆,使用前均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样品溶于水,然后于注样前用0122μm经无菌处理的多酚滤纸过滤。全部样品和标样保存在3℃或冰冻条件下,样品溶液在分析当天现配,并保存在冰上备用。 11S和7S大豆球蛋白在0130%mol/L Tris-HCl缓冲液和含有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1.清洗:将采购的大豆籽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并将符合质量 要求的大豆籽送入仓库准备下一步的加工。 2.蒸煮:将清洗后的大豆籽进行蒸煮处理。蒸煮的目的是软化大豆籽,破坏大豆籽内部的脂肪膜结构,使蛋白质更容易与水进行分离。 3.破碎:蒸煮后的大豆籽送入碾磨机进行破碎处理,以打开大豆籽内 部的细胞,使蛋白质与水进行充分接触。 4.分离:将破碎后的大豆浆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固体部分和 液体部分。固体部分主要是蛋白质,液体部分则主要是淀粉、纤维等。 5.过滤:分离后的大豆浆通过过滤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去除较大的 颗粒和杂质。过滤的目的是得到更纯净的分离蛋白。 6.浓缩:将过滤后的大豆浆送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处理,去除多余的 水分,提高蛋白质的浓度。 7.离心分离:将浓缩后的大豆浆再次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以进 一步提高分离蛋白的纯度。 8.脱色:离心分离后的蛋白溶液中可能还含有一些颜色物质,需要进 行脱色处理。常见的脱色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氢氧化钠沉淀。 9.调节pH值:脱色后的蛋白溶液进行pH值的调节,一般需要将pH 值调整为4.5-5.0之间,以利于后续的凝胶和凝集作用。 10.凝胶:将调节后的蛋白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发生凝胶作用。凝胶温度一般在80-85℃之间。

11.凝集:凝胶后的分离蛋白进行凝集处理,一般采用盐酸、硫酸和 醋酸等酸性物质进行凝集。 12.离心:凝集后的蛋白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固体部分和液体 部分,固体部分就是经过凝结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 13.干燥:将分离后的大豆蛋白固体进行干燥处理,通常有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凝固干燥等方法可选。 14.粉碎:干燥后的大豆蛋白固体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的粉状产品。 以上就是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 的大豆分离蛋白,为食品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但需要注意的是, 生产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清洁、操作的卫生和原料的质量,以确保最终产品 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大豆浓缩蛋白研究报告

大豆浓缩蛋白研究报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在这样的背景下,蛋白质成为了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豆浓缩蛋白作为一种非常优质的植物蛋白质,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大豆浓缩蛋白的来源、营养价值、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大豆浓缩蛋白的来源 大豆浓缩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去皮:首先将大豆去皮,去除豆皮中的杂质和不利于蛋白质提取的物质。 2. 破碎:将去皮后的大豆破碎成小颗粒,以便后续的水解。 3. 水解:将破碎后的大豆颗粒加水进行水解,使蛋白质分子断裂成更小的肽链和氨基酸。 4. 过滤:将水解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不溶于水的杂质和残渣。 5. 浓缩: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浓缩,得到大豆浓缩蛋白。 二、大豆浓缩蛋白的营养价值 大豆浓缩蛋白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此外,大豆浓缩蛋白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异黄酮、大豆皂苷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营养价值: 1. 增强免疫力:大豆浓缩蛋白中含有的异黄酮和大豆皂苷等成

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 降低胆固醇:大豆浓缩蛋白中的植物纤维素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3. 促进肌肉生长:大豆浓缩蛋白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对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 4. 改善骨质疏松:大豆浓缩蛋白中的异黄酮和钙等成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防止骨质疏松。 三、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 大豆浓缩蛋白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以下是它的几个主要应用: 1. 食品行业:大豆浓缩蛋白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肉制品、豆制品、面制品等食品,增加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2. 保健品行业:大豆浓缩蛋白可以作为保健品的原料,制成各种口服液、胶囊、片剂等,用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肌肉生长等。 3. 医药行业:大豆浓缩蛋白可以作为医药的原料,用于制作各种蛋白质药物和生物制品,如乳清蛋白、肝素等。 四、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目前全球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总之,大豆浓缩蛋白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的

大豆蛋白的生产工艺

大豆蛋白的生产工艺 大豆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大豆蛋白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处理、浸出、沉淀、过滤、浓缩、干燥、细粉。 1. 原料处理:选取优质的大豆作为原料,首先需要进行清洁和分级。大豆经过除杂、去皮、除石等预处理操作,确保原料的质量。 2. 浸出:将事先处理好的大豆颗粒浸泡在适量的水中,形成大豆浆。浸出的时间和温度对后续工艺影响较大,一般为55-60下浸出1-2小时。 3. 沉淀:将得到的大豆浆在调整好的pH值下进行瞬时加热,使其凝固沉淀。可使用CaSO4、二氧化硅等凝固剂,促进蛋白质的凝聚沉淀。这一步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和其他杂质分离。 4. 过滤:将沉淀的大豆蛋白质通过滤网过滤,去除大豆渣等固体杂质。滤网孔径的选择要根据产品要求来确定,一般为0.1-0.2毫米。 5. 浓缩:将过滤得到的大豆蛋白液浓缩,去除过多的水分。常用的方法有真空浓缩和加热浓缩。这一步的目的是提高蛋白质的浓度。 6. 干燥:将浓缩后的大豆蛋白液通过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使

其成为粉状。干燥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调整,以避免蛋白质的变性和失活。 7. 细粉:将干燥的大豆蛋白进行研磨、筛分等操作,使其成为所需要的细粉末。细粉的粒径大小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 在大豆蛋白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艺控制和调整。例如,pH值的调整可以影响大豆蛋白的凝聚质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可以影响蛋白质的保护和活性;干燥后的细粉末的包装、储存等也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大豆蛋白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浸出、沉淀、过滤、浓缩、干燥和细粉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合理操作和控制,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提取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大豆蛋白浓缩加工工艺

大豆蛋白浓缩加工工艺 1.大豆的清洗和筛分:将大豆进行清洗,除去其中的杂质,然后利用 筛分设备将大豆分离成不同的大小。 2.大豆脱脂:将清洗好的大豆进行脱脂处理,一般采用冷压法或加热法。冷压法是将大豆块放入冷开水中搅拌,使脂肪与水分离,然后通过离 心分离出脂肪。加热法是将大豆块加热至80-90℃,然后压榨出脂肪。 3.大豆脱水:将脱脂后的大豆用水进行脱水处理,采用一般的脱水设备,如离心机或者压榨机。脱水的目的是去除豆渣中的水分,使其获得较 高的固体含量。 4.大豆蛋白分离:将脱水后的大豆进行碱提处理,使其蛋白质与其他 非蛋白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然后利用离心机将沉淀物与液 体分离,得到含有较高蛋白质的液体。 5.大豆蛋白浓缩:将分离出来的蛋白质液体通过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处理,获得高蛋白质含量的浓缩液体。常用的浓缩设备有真空浓缩设备和蒸 发器。真空浓缩是通过负压使水分快速蒸发,将液体中的水分去除,获得 浓缩后的蛋白质液体。蒸发器则是利用高温蒸发使液体中的水分蒸发出去。 6.大豆蛋白干燥:将浓缩后的蛋白质液体进行干燥处理,常用的干燥 设备有喷雾干燥机和流化床干燥机。喷雾干燥机是将蛋白质液体通过喷嘴 喷雾成雾状,然后经过热风吹干,获得干燥后的大豆蛋白粉。流化床干燥 机则是将蛋白质液体通过高速气流震荡,使其干燥。 7.大豆蛋白粉筛分和包装:将干燥后的大豆蛋白粉进行筛分,除去其 中的杂质,然后进行包装,成为成品。

大豆蛋白浓缩的加工工艺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 到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要求。同时,为了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可以添加一些辅料和调味料进行调整。大豆蛋白浓缩是一种利用大豆资源 进行高蛋白质产品加工的重要工艺,可以广泛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 领域。

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原理

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SPC)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高蛋白产品,它包含了70%-90%的蛋白质(以干重计)。SPC的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去除大豆中的可溶性糖类(如寡糖和单糖)、脂肪和其他非蛋白成分,以增加蛋白质的比例。以下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1. 原料准备 首先选取质量合格的大豆作为原料。大豆中含有20%-30%的蛋白质,35%-40%的碳水化合物,以及18%-20%的油脂。 2. 清洗与去皮 对大豆进行清洗,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去皮。去皮可以降低产品中的纤维素含量,有利于后续提取。 3. 粉碎 清洗去皮后的大豆需要被粉碎成小片或粉末,这有助于提高浸出效率。 4. 提取 将粉碎后的大豆与水或者碱性溶液混合,进行提取。这一步骤通常会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以利用水溶性的特性将蛋白质与其他可溶性物质如糖类分离。

5. 分离 通过离心分离或者滤压等物理方法,将蛋白质与其他成分(如水溶性糖、溶剂等)分离开来。分离后得到的蛋白质水解液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 6. 脱脂 利用溶剂(如己烷)提取大豆油,去除蛋白质中的脂肪成分。脱脂后可以得到更纯净的蛋白质产品。 7. 浓缩 将分离出来的蛋白质溶液进行浓缩,以去除多余的水分。这一步通常使用蒸发或者超滤技术实现。 8. 干燥 将浓缩后的蛋白质溶液进行干燥,得到粉末状的大豆浓缩蛋白。干燥通常使用喷雾干燥或者冷冻干燥等技术。 9. 包装 经过检验合格后,将干燥的大豆浓缩蛋白粉末进行包装,以供市场销售。 10. 质量控制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蛋白质含量、纯度和安全性符合标准要求。 大豆浓缩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烘焙食品等多个领域。通过上述的生产过程,可以得到具有较高蛋白质含量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乙醇浸提法和超滤膜法。由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这使大豆浓缩蛋白自1959年商业化生产以来就深受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欢迎。 大豆浓缩蛋白的质量标准和营养特性 1983年1月,美国农业部食品营养学会确定了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大于60%的质量标准。1987年,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蔬菜蛋白规范委员会在古巴哈瓦那会议上,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规程,提出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65%~90%。由于大豆浓缩蛋白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国内外尚无饲料级产品的标准。 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和乙醇浸提法三种方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其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氮溶解指数的差异最明显。 由于一些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在浸提过程中也被脱溶,大豆浓缩蛋白与其原料大豆粉氨基酸的组成略有差异。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在早期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去除了一般豆制品中的

浓缩大豆蛋白的工艺流程

浓缩大豆蛋白的工艺流程 浓缩大豆蛋白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破碎、磨浆、分离、浓缩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将大豆经过筛选和清理,然后浸泡在适量的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8至10小时,以确保豆粒充分吸水。 接下来,将浸泡的大豆进行破碎。破碎的目的是将大豆粒子破碎为更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磨浆和分离。破碎可以通过研磨机、颗粒破碎机等设备完成。 然后,将破碎后的大豆浆进行磨浆。磨浆是一种物理和化学过程,通过剪切和摩擦的作用,将大豆颗粒进一步细化和分散。磨浆可以使用球磨机、高压均质器等设备进行。 接着,将磨浆后的大豆浆进行分离。分离的主要目的是将大豆蛋白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分离过程通常采用离心机、滤布或膜过滤器等设备进行。在分离过程中,大豆蛋白会被分离出来,形成液态或半固态的豆渣和豆浆。 然后,对分离得到的大豆蛋白液进行浓缩。浓缩的目的是去除大豆蛋白液中的水分,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和浓度。常用的浓缩方法有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和膜浓缩等。其中,真空浓缩是将大豆蛋白溶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在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利用蒸发原理使水分蒸发,从而浓缩蛋白质。

最后,对浓缩后的大豆蛋白进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去除蛋白质中的水分,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以增加其保存期限和便于运输。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烘箱干燥等。其中,喷雾干燥是将浓缩的大豆蛋白液通过喷嘴喷洒成细小的液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蒸发,使水分蒸发,形成干燥的蛋白粉末。 总的来说,浓缩大豆蛋白的工艺流程包括浸泡、破碎、磨浆、分离、浓缩和干燥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从大豆中分离和提取出蛋白质,并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和含水率,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