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育学--第七章--德育
教育学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德育第一节小学德育概述一,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定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二,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
(二)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促使健康成长。
(三)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障三,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定义: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三)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思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小学德育结构(一)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培养。
(二)政治教育具体内容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必要性,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教育学第七~九章
1.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课外教育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学校教育;
(2)课外教育是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
(3)课外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但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做学生思想工作;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4)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5)组织班集体活动;
(6)做好校内外协调工作;
(7)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8)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1)对这一德育基本原则理论基本内涵的认识;
(2)贯彻这一德育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3)在实际工作中你是如何运用的。
7.应用德育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多种原则综合应用,避免把德育原则单一化和教条化;
(2)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灵活的教育艺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使原则“活化”。
8.如何认识教学的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德育必须重视和利用好的一条基本途径。
(1)通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一定阶级或社会所必需;
(2)教学自身的活动过程和形式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可从教学的地位、时间优势,教学内容,教学的教育力量,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教学对象的求知欲望等方面阐述。
2.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教养、教育、管理、社会化、发展功能
16.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健全组织;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山香教育学_各章重点及例题(河南招教考试专用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起源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来自《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3、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连、全民性、单一性、宗教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出现教师和学校教育。
封建社会:①古代中国,夏代有学校的设置,西周出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春秋出现私学,两汉的西汉的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学,郡县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和六学两馆,宋朝的六大书院,明代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③古代埃及教育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④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社会)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⑤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以人为本,人文主义近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④教育法制化。
(完整word版)山香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教育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山香版的教师招聘考的重点背诵问题
教育学理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填空1.教育的起源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说法,代表人物分别是托儿诺与沛西·能、孟禄、前苏联教育学家。
其中劳动起源说又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说,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符。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3.教育形态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4.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为教育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
5.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6.西周时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7.宋元明清教学的基本教材与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
8.古代印度的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
9.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也叫书吏学校。
10.古代希腊与罗马贵族子弟聘请家庭教师,较低阶级弟子才进私立学校。
11.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以“教育的终身化”和“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社会。
二、名词解释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4、教育起源……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及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德育”。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2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国与国之间的,地域之间的不同(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与负向(消极)功能(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中国的朱熹: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者天的意志。
(二)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他的提出标志在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之间质的差别。
(三)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意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师招聘试题(山香版)【范本模板】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4。
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A。
《理想国》B。
《政治学》 C.《大教学伦》D。
《论演说家的教育》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
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
教育的艺术属性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
教育的民族性C。
教育的历史性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70。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
印度B。
中国 C.巴比伦D。
埃及71。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
社会化过程B.学习与发展过程C。
个体化过程D.认知与发展过程72。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2。
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B。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C。
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 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进教育发展3。
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B.生产性C。
实践性D。
意识性 E.科学性5。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
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
自我教育D。
社会教育E。
社区教育6。
()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赞科夫D。
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8.广义的教育包括( ).A。
学校教育B。
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D。
全民教育E。
素质教育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维多利诺B。
凯洛夫C。
蒙田D.伊拉斯谟E。
布尔迪尔14。
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B。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C。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范本模板】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稷下学宫.……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4、教育起源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师招聘试卷试题山香版本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大教课伦》D.《论演说家的教育》5.教育的“生物发源说”和“心剪发源说”的共同缺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 教育的艺术属性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历史性D. 教育的社会限制性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色。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 ,常常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社会化过程B.学习与发展过程C.个体化过程D.认知与发展过程72.学校教育既拥有鲜亮的阶级性,又拥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重的宗教性。
拥有这一教育特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风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突显出来的,主要表此刻()上。
A. 超越平常教育经验B.科学解说教育问题C.提升教育者的教育学涵养D.交流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使教育发展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实质差别是()。
A.社会性 B. 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E.社区教育6.()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课理论的三大派别()。
A.布鲁纳 B. 赫尔巴特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8.广义的教育包含()。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全民教育E.素质教育12.以下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适用文档A.维多利诺B.凯洛夫C.蒙田D.伊拉斯谟E.布尔迪尔14.要建立系统齐备的终生教育,主假如需要()。
A.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B.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互相交流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连接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使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手并进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到现在仍把宗授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限制的标记。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范本模板】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4、教育起源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
教育学复习第七章
德育 德育的
的概念 主 的德育 德育的 德育 的 想 德 教
德育的任务
• 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 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 德心理品质
返回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 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 教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 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返回
思想品德
• 品德,即思想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 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 固的特征。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因素。
返回
德育方法
• 说服教育法 • 榜样示范法 • 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 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 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 实际锻炼发 • 品德修养指导法 • 品德评价法
返回
德育概述
德育概育
德育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德 育
主 德育 德育 德育 国 的 的
念的教育 和人 教育 律
德育
德育
的概念 主 的德育 德育的 德育 的
德育的
第七章 德育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德育的意义 德育目标 德育的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德育内容 德 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主 德育 德育 德育 国 的 的 律 念的教育 和人 德育 教育
返回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喝方向性,以指导学 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提高学生认识 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 因材施教原则 •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 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 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教育影响的异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 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 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的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
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第七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第七章学校德育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本质、功能◆本质:培养人的品德◆定义: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和保证◆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品德方面所要达到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教育观(政治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功能:(1)个体功能包括:个体生存——经济原则、德福一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个体发展——个体主体性、德才兼备;个体享受——奉献、助人社会功能:经济政治文化(2)正向、负向功能(3)显性、隐性功能(4)教育性功能:价值教育、对智、体、美等作用,动机、方向、习惯方法上的支持◆三大系统:受教育者的品德系统、德育内容、德育环境系统◆道德:(1)公德如相互尊重体谅关心、诚实上慈下孝、忠诚(2)公德(3)职业道德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定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完整版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七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内容
1.政治素质
2.思想素质
3.道德素质
4.民主法制素质
5.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内容、矛盾和实质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知情意行长反复,内部矛盾多交往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
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
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
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
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口诀:
陶行知教导一连串学生积极守纪律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知行统一原则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实际锻炼法
(四)陶冶教育法
(五)道德修养法
(六)品德评价法
1.语言说服法
2.事实说服法
二、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最基本的途径
第五节 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社会模仿模式
四、价值澄清模式。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范本模板】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4、教育起源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与其意义(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二)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1)社会性: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德育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阶级性和民族性。
(4)继承性:德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与那里、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三)德育的意义(二级简答题)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是吸纳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证二、德育目标(一)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简答与多选)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民族文化和道德传统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第二节德育内容一、德育内容的概念学校德育的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德育目标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德育内容的选择和依据(多选)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各方面的辅导)我国德育的内容:(了解就好)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XX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内涵与基本矛盾(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外品德形成过程——内(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客体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重要的选择题)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十分重要,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1.各个内涵:知,即道德认识: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基础和核心情,即道德情感:内部动力、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关键;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又具有多端性。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面影响。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一、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学生品德正是在不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三、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因此,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案例分析)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
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
2、人的任何一种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四节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准则)。
二、我国中小学常见的德育原则:(案例分析)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考试非常多)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政治方向;2、疏导原则(考试非常多)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贯彻要求:(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主义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判断:不同年代、不同学生、年龄段的特别性)4、知行统一原则:加强理论,参与实践5、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出题频率特别高啊啊)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把尊重信任学生,有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的结合起来。
(违背的表现:身体伤害,侮辱学生,讽刺挖苦学生)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与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3)教育者要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列出了缺点,但是又有了优点)一分为二的看待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一致性:学校家庭老师一致连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五节德育模式(选择题)一、德育模式的概念: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
当代影响比较大的德育模式由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一)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德育学说。
提出者:皮亚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阶段理论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与其行为的发生。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二)体谅模式(学会关心模式)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XX的德育观。
代表人物:彼得·迈克费尔,20世纪70年代(三)社会模仿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代表人物: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模仿学习)(四)价值澄清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师徒帮助人们减少价值论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
代表人物: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教育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又称德育的组织形式。
我国德育的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6.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二、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教的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的方式。
(二)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法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 实际锻炼法5. 品德修养指导法6. 品德评价法7. 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1.说服法教育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3.实际锻炼法实际活动4.陶冶教育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5. 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自我批评,座右铭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此外,选择德育方法还要考虑到时代特征、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的教师的实际情况,以与文化传统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与改革与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一)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地位)(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行分离,重视的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教育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方式)(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系盈利和感染力。
(效果)(二)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合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方法)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途径)(三)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模式转变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的德育转变德育工作的新形式(一)开展社区教育(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建立德育基地(四)创办业余党校。